裝機,但是不要海景房主機,行不行?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暫時患上了海景房恐懼癥,那咱今天,就玩點不一樣的。一臺差點頂配、也差點全白,但是散熱拉滿的熊貓配色游戲主機分享給你。
好吧,咱也不怕丟人,其實最初打算是全白,但是恰好咱手邊沒合適的主板,所以咱自欺欺人稱之為熊貓配色。
完整配置清單:Intel i7-13700KF處理器、微星MPG Z790 CARBON WIFI主板、影馳 RTX 4090 星曜OC顯卡、HOF Pro D5-7200MHz 16G*2內存、星曜X4 Pro 2T M.2固態硬盤、九州風神冰堡壘青春數顯版白色360一體式水冷、微星MPG A1000G PCIE5金牌全模組電源、骨伽MX600 乘風白色機箱、影馳鏡F3白色星曜積木風扇…別問,問就是2W+。
看慣了眼花繚亂的海景房,這種簡約范兒的黑白配感覺其實也還不錯。
機箱本身支持豎裝(有附贈三槽豎裝擋板),但如果用跟我一樣的4090這種厚重的家伙,還是建議常規安裝,因為貼主板真的太近了。
黑白兩色感覺單調?那咱再來點ARGB增點色。
好看,當然擺在桌面上。
13700KF,咱用的ES版本,實際性能也與正式版相當,所以可以放心參考。16核心24線程設計,最高睿頻5.4GHz,玩游戲不想多花錢,這就是頂配。
主板方面,咱當然也不能寒磣,直接無腦也得上個Z790。首選其實是最新版本的790刀鋒MAX,但裝機時板子還在路上,就只能找來手上這款定位更高端的微星MPG Z790 CARBON WIFI暗黑主板頂上。
全黑配色的主板,整體質感其實非常不錯,搭配今天的白色配件,組個熊貓配色,一樣YYDS。暗黑主板定位比咱最常用的刀鋒其實更高,配置方面,也是豪橫的采用了19+1+1 相105A智能供電設計,搭配今天的13700K和4090裝機,那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主板最高可支持OC至7600MHz+的內存頻率和192GB的內存容量,容量咱肯定拉不滿,但是頻率方面,咱今天的規格也得跟上。影馳名人堂HOF Pro D5-7200MHz 16G*2內存安排。
至于硬盤,pcie4.0和大容量都是剛需,但是對游戲性能其實影響不大,咱選擇的依舊是來自影馳名人堂系列的HOF Pro30 2T M.2固態。
平臺進機箱。
今天裝機選用的是來自骨伽的新品MX600 乘風機箱,應該也算是時下機箱界的一股清流,主打極致散熱和模塊化設計,主流鋼化玻璃側透設計,但同時在各個側面均有大面積散熱網孔,可以有效保證機箱進出風量。
機箱前面板設計非常簡潔,是一整塊密布方形開孔的金屬面板,并通過卡扣方式固定。面板內側有一塊細密的抽拉式防塵網,支持快捷裝卸,后期維護也方便。
前面板可拆卸風扇支架,支持120/140mm兩種規格風扇,同時也支持正反向安裝。
左側面板采用兩段式設計,上面部分是鋼化玻璃面板,下面部分是網孔面板,均支持快拆。
機箱頂部同樣采用可拆設計,對于水冷散熱玩家來講,這種結構安裝友好度直接拉滿。
機箱三圍478*235*515mm,應該還是中塔規格,但最大可兼容寬度在280mm內E-ATX的大主板,顯卡限長400mm,并自帶一個可調節顯卡支架,電源限長180mm,風冷限高也高達180mm,支持頂置/前置安裝360冷排,最大可安裝9把風扇。
機箱電源倉位置設計也有些小心機,近前面板處有一條風道導流板,可以讓前面板底部風扇吹進來的冷風更好的兼顧到機箱內部硬件。電源倉上方風扇位,同樣有個可拆支架,對于想要風扇拉滿的玩家來講,這個設計真的非常貼心,大大降低了裝機難度。
I/O面板位于機箱頂部,含USB 3.0*2、USB 3.2 Gen2 Type-C*1、二合一音頻口和一組開關機/重啟按鈕。
機箱背線空間充沛,還提供了一塊可拆卸式磁吸遮線擋板,并配置了一塊便于走線的理線導軌,搭配上機箱配件盒中的理線卡扣,大大降低了背線的難度;
都2023年了,冷頭還不帶屏,真有點說不過去了。咱今天選用的散熱是九州風神冰堡壘青春數顯版白色360一體式水冷。
先給配件來個全家福,Intel與AMD雙平臺扣具必須全安排上。此外,還配備了3根7pin風扇降速線以及一根7pin接口的3合1風扇轉接線。
標配三把FE-120 ARGB PWM風扇,出廠已預裝好在冷排上。風扇采用高轉速靜音長壽液態軸承,最高達到2250RPM的轉速,搭配上9片高強度流線型扇葉,最高可提供85.85CFM的風量和3.27mmAq的風壓,而滿載運行時的最大噪音僅為32.9dB(A);
白色高強度鋁合金冷排,質感滿滿。內置12條加厚型微水道,搭配上緊密排布的Z字型冷排,高效熱交換效率有保障。冷排與水冷管連接處采用高壓緊固接頭,搭配冷排內置的動平衡泄壓囊,可以給水冷帶來更安全的使用環境和更長久的使用壽命。
弧邊方形冷頭,經過陽極噴砂處理過的鋁合金材質質感表現優秀,還能輔助散熱。冷頭頂蓋部分采用了鏡面材質,隱藏在鏡面下方的則是一塊高亮度數顯屏幕與一條環繞頂蓋四周的ARGB燈條,通過冷頭預留的5v3pin燈效控制線和前置USB 2.0數據線,可以實現主板燈效同步和智能監測CPU的溫度或占用率等關鍵信息;
冷頭采用大面積精雕紫銅底座,內置九州自研的第4代高性能水泵,高轉速三相內繞馬達,最高可達到3100RPM的轉速,搭配上低噪音陶瓷軸承和全新的內部微水道設計,大幅提高了整個水冷的散熱效率。預涂硅脂的設計,對于玩家來講,非常省心。
天花板級別的配置,電源當然也不能掉鏈子。直接1000W的MPG A1000G PCIE5金牌全模組電源安排上。黑色電源主體搭配銀色裝飾條,質感滿滿。原生12V HPWR接口可以提供單線600W的供電能力,搭配4090使用剛剛好。80Plus金牌認證與全日系105℃高性能電容,則是主機長時間高效穩定運行的保障。
電源原配是黑色扁線模組線,咱為了適配今天的裝機主題,直接選配了白色定制網包線。
散熱電源都鎖好
絕對C位的配件影馳RTX 4090 星曜OC顯卡出場,目前最頂流的顯卡,又大又白,再往上也沒得選了。
將又大又白的顯卡裝進機箱,原本是打算就豎裝,但是顯卡跟主板距離實在太近,所以最終還是回歸了常規橫裝。
有遮線板,所以,淺淺的理線走一波。
魯大師整機測試得分331W分,就問你服不服;
CineBench 2024基準測試,單核得分127pts,多核得分1777pts,顯卡得分35160pts;
Time Spy基準測試,CPU得分20559分,顯卡得分36716分;
Fire Strike基準測試,顯卡得分80359分,物理得分46827分;
Port Royal光追測試,顯卡得分25789分;
Solar Bay光追測試,顯卡得分186126分;
PC Mark Extended整機測試,整機得分14972分,常用基本功能得分11649分,生產力得分13181分,數為內容創作得分18674分,游戲得分47353分;
單烤FPU測試,自動睿頻拉滿狀態下13700KF封裝溫度穩定在87°左右。
FurMark烤機測試,機箱內環境,烤機15分鐘顯卡溫度為67°左右,顯卡功耗為460W左右;
內存讀寫測試,直接開啟XMP,內存讀取速度為106.31 GB/s,寫入速度為92382 MB/s,復制速度為94268 MB/s,延時為66ns;
使用Memory Try It將內存CO至7600MHz,內存讀取速度為111.62 GB/s,寫入速度為96320 MB/s,復制速度為99336 MB/s,延時為63.8ns;
《極限競速·地平線5》基準測試,極端畫質,極端光追,DLSS超級性能,并開啟DLSS 3.0,4K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率209FPS。
《賽博朋克2077》基準測試,畫質超級,光追超級,DLSS設為超級性能模式,并開啟DLSS 3.0,4K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率為184.51 FPS;
《彩虹六號·圍攻》基準測試,畫質超高,4K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率為426FPS;
《PUBG 絕地求生》,三極致畫質,4K分辨率,渲染比例100%,游戲實際幀率為300FPS左右,大部分時間都能保持在330FPS以上;
裝機點評
機箱內卷顯而易見,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海景房機箱領域,骨伽新品乘風機箱,避開大熱的海景房,轉而追求極致的散熱,再加上模塊化的設計讓裝機友好度直接拉滿,配合簡約大氣的外觀,對于那些并不喜歡海景房機箱的玩家來講,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而數顯版本的白色九州風神冰堡壘360水冷,對比前作也更加出彩,也更符合時下玩家一體水冷的全部預期。
白色配件為主的整機,雖然采用的是全黑配色的主板,但黑白配的綜合作用下,整機顏值表現同樣在線。而13700K+4090顯卡+高頻DDR5內存的配置,對于游戲玩家來講,也近乎天花板的存在,實測性能表現和游戲表現也都足夠優秀。
作聲明:本文旨在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輕薄辦公全能本選購指南,希望可以一篇文章解決大家的選購問題。本文信息量大、篇幅長、信息不易過時,建議先收藏后看,并善用目錄跳轉和Ctrl+F快捷鍵。
大家好,我是Karl,一個電腦數碼愛好者。
2022年的雙11確實是一個購買筆記本電腦的好時機:
● 各路廠商針對不同用戶群體、不同定位的當代產品基本發布完成,琳瑯滿目、花樣繁多;
● 下一代處理器的桌面端平臺已基本揭秘,相比目前產品性能沒有巨大代差,大家不必擔心來年筆記本端新品擠爆牙膏。
● 近期大量筆記本電腦將迎來歷史低價,持幣觀望的朋友大可放心入手。
我打算在此和大家聊聊筆記本電腦的選購思路、注意事項,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選購指南、機型推薦和詳細解析,并向大家推薦一些不錯的輕薄均衡、商務辦公、高性能全能和極致便攜等主流需求代表機型。
本文內容多、篇幅長、信息不易過時,建議先收藏后看,建議善用目錄跳轉和Ctrl+F快捷鍵。推薦型號清單如下:
● 輕薄均衡:MagicBook 14 銳龍版、redmibook pro14銳龍版、宏碁非凡S3 2022、惠普戰66四代銳龍版、戰66五代酷睿版、matebook 14 i5版、Macbook Air M1
● 高性能全能:榮耀Magicbook14、Thinkbook14+、惠普戰X 14銳龍版、戰99AMD版和i5+3050ti版、Macbook Pro14
● 極致便攜:宏碁傳奇Edge、Thinkpad X1 Nano、LG Gram14/16
以我個人經驗,做到以下四點大概率可以選出稱心如意的筆記本電腦:
1、 明確需求:
● 是否需要獨顯:獨顯對于高規格視頻剪輯、科學計算、深度學習、3A大作頗具意義,日常辦公娛樂、低規格視頻剪輯、簡單圖像編輯意義不大;帶有性能級獨顯的輕薄本價格大多高昂,如非必要不建議選購。
● CPU性能需求:
○ 重度辦公、視頻剪輯、修圖/堆棧、數據分析使用的話CPU性能越強越好,建議選擇R7-6800H/i5-12500H乃至i7-12700H處理器的筆記本;
○ 性能釋放好意味著噪音高、續航短、機身燙,性能釋放保守的筆記本性能已經不錯
○ 判斷是否需要強力CPU有一準則:如果使用場景不能令老電腦CPU滿載,就不需要追求CPU性能。
● 對屏幕的需求:財會相關建議選擇大尺寸屏幕,日常家用娛樂建議選擇高分(2k分辨率及以上)屏幕;眼睛敏感、長時間連續工作的朋友不建議選購OLED材質的屏幕(雖然顯示效果確實驚艷)。
● 對尺寸重量的需求:經常出差、性能要求不高的朋友建議選擇極致輕薄機型,路遠無輕物,輕是真的好。
● 對續航和接口的需求:常移動辦公的朋友務必考量續航需求,建議有演示、匯報需求的商務辦公朋友選購接口齊全的筆記本,擴展塢的可靠性和便利遠不如機身自帶。
● 對耐用的需求:筆記本是不便宜而且集成度很高的產品,希望多年不換電腦的話務必注意以下三點:
○ 性能:以我個人經驗,內存瓶頸往往比其他性能瓶頸更難以忍受,建議選購內存可升級或有大內存可選的筆記本電腦
○ 售后:建議選購售后網絡完善的品牌,最好是選購帶有上門售后服務的商務本
○ 配件維護:建議選擇熱銷機型,確保過保后配件易得、價格親民
2、 明確預算:
● 不要加錢:能滿足客觀需求的、最便宜的筆記本電腦,就是性價比最高的,不建議為感知不明顯的提升和功能付費。
● 能不買就不買:等等永不吃虧,不買立省百分百!
3、 明確備選項:
請務必查閱靠譜博主(比如我)出品的筆記本選購攻略,通過攻略中的詳細信息確定備選機型。
4、 眼緣真的很重要:
筆記本電腦或許會是接下來幾年的忠實伙伴,如果備選項難以取舍,建議選擇最合乎眼緣的那一款。
選擇AMD銳龍還是Intel酷睿?
● 能耗上,AMD銳龍6000系列有著更好的能耗控制,更持久的續航
● 性能上,AMD6000系列核顯強于Intel,但是intel12代酷睿P、H系列處理器的CPU性能強于AMD銳龍U、H系列處理器,i5-12500H的CPU性能堪比R7-6800H。
核顯性能夠用嗎?
市售最新移動端處理器為intel的12代酷睿(內置銳炬核顯)和AMD的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內置radeon核顯),前者足以應對如英雄聯盟、Dota2、守望先鋒等熱門網絡游戲,銳龍R5 -6600u/H及以上處理器所搭載的Radeon RDNA2架構660M/680M核顯完全可以和入門級獨顯掰掰手腕,低特效玩玩3A大作。
大多數輕薄本上的獨顯溢價頗高,多一個RTX2050要多花千多元,而其性能比之銳龍6800u/h/hs處理器內置的Radeon680m核顯提升并沒有這么大,除非必要不建議購買。
XX品牌質量怎么樣?
不同品牌同一定位的熱銷機型品控、質量其實都差不多,品控與花在代工廠的錢直接相關,與品牌定位(價格)直接相關;但是,不同品牌的售后服務網絡有所區別(大品牌的比小品牌的售后網絡覆蓋更廣),同一品牌的不同產品線售后服務有所區別(比如商務本的普遍比家用本好、高端產品普遍比低端的好)
注意:如果你有品牌偏好,請務必確認它在你的城市售后網點是否完善、方便。
16GB內存夠不夠?
依個人經驗,16GB內存應對重度多任務的重度辦公、項目開發有些吃力,建議有此需求的朋友考慮內存可拓展的機型,比如惠普戰66、戰X(14寸及以上)、戰99、華碩無雙15等;對自己動手能力不自信可選出廠標配32GB內存的筆記本電腦,如戰66五代、thinkbook14+等型號的32GB內存版。
依個人經驗,Mac上8GB內存在多任務使用時很吃力,SWAP大量空間但依然能明顯感知卡頓。SWAP還會導致硬盤壽命迅速減少,我日常使用需要Swap約5.5GB的空間,使用兩個月后讀取量15TB+、寫入量10TB+。
注意!續航和性能很難兼得
客觀物理定律告訴我們,要想性能強勁,就得供電給足、功耗放飛,續航和性能是很難兼得的。目前來看,性能-功耗平衡很好、低負載能耗控制不錯的當屬AMD的銳龍5000U/6000U系列和Apple的M系列處理器,典型例子是搭載了M1/M2處理器的Macbook Air,比競品電池小還比競品持久。
注意!Macbook慎入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博主說過很多Macbook的好話:Macbook的日常使用體驗不錯,對內容創作者友好。但是,Mac OS是小眾操作系統、Macbook不是全能神器,對于理工科朋友而言,Macbook不是生產力主力機的性價比首選,具體請移步我之前的文章。
注意!同配置不意味著同性能!
不同筆記本電腦的散熱釋放、性能調教不同,同一款CPU在不同筆記本上的性能差距可以很大,應對不同細分市場的電腦調教不同,性能有所差異。
但是,如果你的日常使用不能使CPU滿載,那就不需要追求CPU性能。
注意!“集顯/核顯”里差異巨大!
很多筆記本推薦文章的顯卡一欄標個“集顯/核顯”了事,但這并不合適:12代酷睿筆記本端處理器均內置了“集顯/核顯”,但是核顯處理單元和頻率上數量有明顯差異,性能上也大不相同。
AMD平臺筆記本電腦的“集顯”之間差異還更大一些,一方面只有6000系處理其搭載的是更為先進的RDNA2核顯,5000系處理器搭載的仍是Vega核顯
另一方面,6000系處理器內部核顯性能差異巨大,6600u/h/hs的核顯僅6個計算單元、最大頻率1.9Ghz,而6800u/h/hs的核顯有12個計算單元、最大頻率為2.2Ghz。
Specification | Ryzen 9 6900HS | Ryzen 7 6800H | Ryzen 7 6800HS | Ryzen 5 6600H | Ryzen 5 6600HS | Ryzen 7 6800U | Ryzen 5 6600U |
Cores | 8 | 8 | 8 | 6 | 6 | 8 | 6 |
Threads | 16 | 16 | 16 | 12 | 12 | 16 | 12 |
Base Frequency | 3.3GHz | 3.2GHz | 3.2GHz | 3.3GHz | 3.3GHz | 2.7GHz | 2.9GHz |
Max Boost Frequency | 4.9GHz | 4.7GHz | 4.7GHz | 4.5GHz | 4.5GHz | 4.7GHz | 4.5GHz |
L2+L3 Cache | 20MB | 20MB | 19MB | 12MB | 12MB | 20MB | 19MB |
Default TDP | 35W | 45W | 45W | 45W | 35W | 15W - 28W | 15W-28w |
GPU Compute Units | 12 | 12 | 12 | 6 | 6 | 12 | 6 |
GPU Core Max Boost | 2.4GHz | 2.2GHz | 2.2GHz | 1.9GHz | 1.9GHz | 2.2GHz | 1.9GHz |
Node | 6nm | 6nm | 6nm | 6nm | 6nm | 6nm | 6nm |
Intel和AMD兩家的核顯也各有特點,12代Intel酷睿核顯雖圖形/游戲性能上比起AMD6000系處理器弱,但是可以用于視頻剪輯加速,因此有視頻剪輯輕薄本需求的建議購買intel 酷睿i5-12500H及以上的標壓處理器。
大體上看,AMD5000系處理器內置的Radeon Vega核顯弱于酷睿處理器內置的iris xe核顯弱于AMD6000系處理器內置的Radeon RDNA2核顯。
輕薄均衡筆記本指的是搭載了低電壓處理器、14寸左右屏幕而且內存硬盤、接口規格、充電續航都很均衡的輕薄筆記本電腦,它們的性能足以滿足大多數用戶需求,它們便于攜帶、接口豐富(或規格強勁)、熱銷、美觀而且性價比不錯,價格門檻也不高,適合絕大多數沒有特殊需求的朋友選購。
雖為上代產品,但卻是目前最便宜的、大品牌出品的、可滿足日常辦公娛樂的靠譜筆記本之一,適合預算不高、配置需求不高的朋友,如果預算充足些建議買其他筆記本電腦。
CPU
R5-5500u/R7-5700U兩款可選,這里推薦的是R5-5500u版,它具有6核12線程,比之架構更新的5600u乃至6600u處理器性能和能耗控制上均有差距,但足以滿足日常娛樂辦公使用需求,Cinebench R15多核【1174】,R20多核【2059】,R23多核【6393】。
GPU
R5版內置Radeon Vega 7gpu units, R7版內置Radeon Vega 8gpu units,Vega8核顯的3Dmark Time Spy顯卡得分為【1073】分,可以玩玩對配置要求不高的熱門網游。
屏幕
14寸1920*1080分辨率、100%SRGB、DC調光、335nits亮度的霧面屏幕,攝像頭集成在F6和F7功能鍵中間。
內存硬盤
16+512組合,內存板載,PCIe3.0固態硬盤可自行升級
接口
具有一個HDMI接口、一個USB Type-C接口、兩個USB-A接口(其中右側的為USB2.0規格),充電會占據唯一Type-C接口
充電續航
56Wh電池,最高亮度循環播放在線視頻約可實現5.5小時續航,可實現半天的辦公使用
其他亮點
支持與榮耀手機多屏協同
小結
Magicbook14 2021銳龍版這款機型是目前市售最便宜的、大品牌出品的、配置均衡的筆記本電腦之一,榮耀筆記本具有遍地開花的銷售門店和出色的手機協同,私以為2799元的R5版頗具性價比,R7版差價在300元內的話可以考慮。
喜歡大屏的話可以考慮榮耀Magicbook16,活動價僅3249元,這臺筆記本內置144Hz高刷、100%SRGB色域16.1寸大屏,為窄邊框設計全金屬機身,機身散熱能力不錯而且接口豐富,缺點是分辨率為1080p。
預算更充足些的朋友可以選擇華為Matebook16,屏幕升級為2.5k分辨率、3:2比例、10bit色深,同樣的銳龍5600H+16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配置,同樣全金屬機身、接口豐富、135w大功率充電器,支持與鴻蒙OS2以上版本的華為手機協同。
配置與Magicbook14銳龍相近,但是CNC精雕機身做工更好、屏幕素質更為出色,適合對屏幕素質有所要求但是預算不高的朋友。
CPU:
散熱釋放大致有25w,比之magicbook14更強,Cinebench R20多核得分【2845】分,R23單核得分【1142】分、多核得分【7020】分,但是溫度稍高。
GPU:
R5-5500u內置Radeon Vega7核顯,3Dmark TimeSpy顯卡得分【966】分,可以玩玩LOL之類的網絡游戲,玩GTA5、吃雞會有些吃力。
屏幕:
14寸2.5k分辨率 300nits亮度 DC調光 窄邊框屏幕,具有16:10顯示比例、100%SRGB色域、低藍光認證,屏幕素質不錯
內存硬盤:
16GB+512GB組合,內存板載,PCIe3.0固態硬盤可自行升級
接口:
2個USB Type-C接口、2個USB-A接口、一個HDMI接口
電池續航:
56Wh電池,官方宣稱可實現14小時網頁瀏覽,預計可實現約半天辦公使用
其他亮點:
內置小愛同學,支持跨屏協同
尺寸重量:
鋁合金一體精雕,薄至16mm,重量約1.42kg,真機手感還不錯
優點
● 屏幕素質不錯
● 機身工藝好
● 性價比高
缺點
● 產品為老款,處理器可以說是上上代4600u的馬甲
● 溫度偏高
小結
這款也許是這價位屏幕素質最好的、正規廠商出品的筆記本電腦,它的性能夠用,做工用料不錯、屏幕素質出色,足以勝任日常辦公娛樂,預算不高、對性能需求不很強的朋友可以考慮。
有高刷需求和性能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加點錢上小米Pro14銳龍版,CPU升級為Zen3架構的R5-5600H、屏幕支持DC調光、低藍光認證、16:10比例,而且支持120Hz刷新率,但是只有Type-C接口,沒有USB-A接口,購入前需謹慎考慮。
性能、續航、噪音控制、接口規格、升級空間和售后都不錯,堪稱入門級商務本的性價比擔當,經典熱銷機型,適合對續航、噪音、內存、售后和耐用有所需求的朋友選購。
戰66四代和五代銳龍機型的差異主要在于CPU性能小幅度提升和內部增加一個硬盤槽位。
CPU:
R5-5600u/R7-5800U兩款Zen3架構CPU可選(五代為5625u/5825u),分別具有6核12線程和8核16線程,性能足以應對日常辦公娛樂、代碼編譯和數據分析需求。
5600U版在Cinebench R15中多核【1319】分;5800U版在Cinebench R15中多核【1611】分,R20多核【3670】分。
屏幕
400nit亮度、100%SRGB、霧面防眩光窄邊框屏幕,我喜歡霧面屏,它在光線復雜時依然不會很晃眼,體驗很棒。
接口
3個USB3.0接口(其中一個支持關機充電)、1個全功能Type-C接口、獨立電源接口、HDMI1.4b接口和RJ45網口,攝像頭有物理開關,接口豐富、隱私防護出色
尺寸重量
戰66四代使用鋁合金機身,堅固耐用,輕至1.375kg
續航充電
45Wh電池,在低功耗屏幕和低散熱釋放加持下可實現不錯續航,豬王說它在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下測試成績為16小時,親測實際辦公大致打個對折,省點用可實現一個白天的輕度辦公使用。
優點
缺點
小結
戰66是一款很棒的入門級商務本,低噪音、低溫度、低功耗霧面屏幕辦公體驗很棒,充裕的接口和升級空間更使其脫穎而出,至今依然值得選購。目前jd自營官方已經只有5代在售,相比4代增加了一個硬盤插槽,CPU也有所升級。
戰66的一個亮點是支持一年上門保修、2年個人用戶有限保修和2年電池保修,提供了一年意外損壞免費保修,還可以付費升級至3年整機+上門服務,我親自體驗過幾次Dell上門保修和一次惠普上門售后,感覺上門售后很是方便。它還提供了詳盡的個人維護參考文檔,四代的官方維修文檔請點此
12代酷睿平臺的入門級標桿,經典性價比型號,硬件配置均衡、接口豐富規格足,屏幕效果不錯,家用辦公日常娛樂都很合適,而且不貴。
CPU性能
i5-1240p/i7-1260p兩款處理器可選,雙風扇雙熱管散熱系統可實現約30w的散熱釋放,豬王實測滿載人位噪音為42dB
依據中正評測,其1240p版在CinebenchR15中,多核得分【1944】,20輪內跑分為1550cb左右;R20中多核得分【4093】,R23中多核得分【10051】
GPU性能:
1240p搭載的iris xe 80eu核顯在3Dmark Timespy中圖形分【1369】,足以應對常見網絡游戲,而且iris xe核顯剪輯視頻時有明顯加速效果。
屏幕
2560*1440分辨率 16:9比例 100%sRGB色域 DC調光IPS霧面屏幕,素質算是不錯。
內存硬盤:
16+512組合,內存為LPDDR4X 4266Mhz高頻內存,硬盤為PCIe4.0規格,具有雙M.2硬盤位
接口和升級
2個雷電4接口、1個HDMI2.0接口、2個USB3.2Gen1 Type-A 接口,內置Wifi-6e killer網卡而且電源按鍵集成指紋識別。
尺寸重量
機身厚度為15.9mm~17.3mm,重量為1.25kg,適配器重量為177g
續航充電
56Wh電池,官方MobileMark2018基準續航成績為10.5小時,豬王實測PCmark10續航為9小時20分,基本可以實現半天多的辦公使用續航。
優點
● 接口豐富、規格足
● 雙M.2硬盤位
● 搭載了2.5K分辨率高色域屏幕
缺點
● 內存板載不可升級
小結
非凡S3 2022是發售很早的搭載12代P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硬件配置均衡、性能發揮不錯、接口豐富規格足、出廠預裝Office而且價格不高,私以為是4000元價位的很好選擇。、
考慮到機身散熱能力有限、i7版和i5版差價巨大,我更建議大家選購非凡S3 i5版
出廠內置32GB內存的經典入門級商務本,過去兩年里我安利了女朋友和同學購入了3臺戰66筆記本電腦,14寸和15.6寸都有,目前反饋都還不錯。
CPU:
惠普戰66酷睿平臺具有i5-1235u/i7-1255u/i5-1240p/i7-1260p等多種處理器可選,綜合性價比和散熱考量,此處推薦i5-1240p版本。i5-1240p具有12核16線程,足以滿足日常辦公娛樂、程序編譯、數據分析和低規格視頻剪輯需求。
搭載1240p的戰66五代在Cinebench R15中單核【234】分、多核1535分;R20中單核【634】分、多核【3491】分;R23中單核【1637】分、多核【8904】分
GPU:
i5-1240p內置iris xe80eu核顯,3DMark Timespy圖形分【1202】,足以勝任坦克世界、LOL等熱門網絡游戲;戰66的獨顯版內置MX570顯卡,3DmarkTimeSpy圖形分為【3149】,可以低特效玩玩3A大作,但是不要追求畫質細節。
屏幕:
14版為 1920*1080分辨率 400nit亮度 100%SRGB 霧面防眩光 窄邊框IPS 低功耗屏幕;15寸版為15.6寸 1920*1080分辨率 400nit亮度 100%SRGB DC調光 霧面防眩光 窄邊框IPS 低功耗屏,具有單獨數字鍵盤。
內存硬盤:
戰66五代具有兩個DDR4內存插槽和兩個硬盤位(2280+2242),官方有32GB版本可選,有大內存需求的朋友不妨一步到位。
接口:
3個USB3.0接口(其中一個支持關機充電)、1個全功能Type-C接口、獨立電源接口、HDMI2.1接口和RJ45網口,攝像頭有物理開關,接口豐富、隱私防護出色
電池續航:
內置51.3Wh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下i5-1240p版可實現約11.7小時續航,獨顯版可實現約11小時續航
優點
l 配置豐富、性價比高
l 接口豐富規格足
l 可自行升級內存和硬盤
l 售后出色
缺點
l 有高分屏可選就更好了
小結
戰66五代酷睿版相比銳龍版性能更為強勁、獨顯核顯豐儉由人,相比前代可以說是加量不加價。值得贊揚的是,戰66是市面上少有的能在5000元以內提供出廠32GB內存的筆記本,是少有的可以自行升級內存的筆記本,有虛擬機、開發、多任務辦公等需求的朋友不妨一步到位。
經典的華為出品中端輕薄本,屏幕素質、做工都不錯,性能足以應對日常辦公娛樂和輕度影像編輯,價格也不很貴,喜歡華為、有華為手機或者喜歡觸控屏的朋友可以考慮。
CPU:
i5-1240p/i7-1260p可選,雙風扇雙熱管散熱系統可實現約35W的性能釋放,豬王實測其表面溫度不高,但是人位噪音為45.1dB。內置了i5-1240p的Matebook14 2022在Cinebench R23中單核得分【1654】,多核得分【9595】。
GPU:
i5-1240p內置iris xe 80eu核顯,3DMark TimeSpy得分為【1357】,足以應對LOL等熱門網絡游戲和低規格視頻剪輯。
屏幕:
2160*1440分辨率 3:2比例 低藍光 無頻閃 十點觸控屏幕,攝像頭集成在F6和F7中間
內存硬盤:
內存為板載雙通道16GB 3733Mhz,硬盤為PCIe3.0硬盤(接口支持PCIe4.0)
接口:
接口貧乏,有1個全功能Type-C接口、2個USB3.2Gen1 Type-A接口和1個HDMI 1,4接口,僅有的Type-C接口需用于充電。
電池續航:
內置56Wh電池,豬王實測其PCMark10續航測試成績約9.8小時
尺寸重量:
薄約15.9mm,重量約1.49kg,適配器重量164g
優點
● 不錯的做工和品牌認同
● 優秀的多屏協同
● 不錯的性能釋放
缺點
● 接口貧乏且規格不高,僅有的Type-C接口需用于充電
● 攝像頭集成在鍵盤內
小結
Matebook14不是一款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筆記本電腦,但是它的做工不錯、品牌認可度較高、跨設備融合優秀、十點觸控屏幕素質出色而且顯示比例不錯,喜歡華為、有華為手機或者喜歡觸控屏幕的朋友可以考慮
它的i7-1260p款售價約6600元,性能比之i5-1240p確實有明顯提升但是性價比著實不高,追求性能的話Matebook 14有個搭載標壓處理器的s版,但是比之友商價格高出很多,喜歡華為的話可以去買榮耀的標壓處理器輕薄本,那是款很棒的產品,詳情請看下文。
能接受Mac OS和較弱性能、很在意做工、屏幕、外觀、續航和噪音的話,同價位輕薄本無出其右者!
M2版Macbook Air推出前我對其滿是期待,自己入手一臺后我認為其相比M1版的提升不值得那1300元左右的差價(除非對外觀非常敏感)。
CPU
CinebenchR15單核【208】分、多核【1020】分;R20中單核【401】分、多核【1863】分,在今天看來CPU性能相對羸弱。
GPU
基礎配置版本的Macbook Air M1內置核顯為7-GPU版,性能優于MX350,能玩玩魔獸世界、文明6、LOL之類游戲。但是得益于硬件解碼芯片,視頻剪輯時表現出色。
屏幕
13.3寸2560*1600分辨率的16:10比例屏幕,DCI-P3廣色域、支持原彩顯示技術,支持apple色彩管理,私以為是這個價位實際觀感最好的屏幕
內存硬盤
8+256起配,內存硬盤焊死不可自行升級,據說華強北有升級存儲辦法,但不建議嘗試
接口
接口非常貧乏,只有2個雷電規格Type-C口,沒有USB Type-A口
電池續航
49.9Wh電池,在notebookcheck實測中續航表現吊錘了一眾競品,大量網友實測可以實現10小時+的真正使用續航
優點
● 屏幕素質不錯
● 做工不錯
● 溫度噪音(0噪音)控制不錯
缺點
● 老模具了
● CPU性能明顯弱于競品
● 軟件數量少
● SWAP嚴重損耗硬盤壽命
小結
Macbook air定位非常精準:如果你所用的軟件Mac下都有無閹割功能版,如果你在意屏幕素質、做工、溫度和噪音,買它!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視頻剪輯就是生產力,買它!如果你是理工科人士,筆記本的用途不只是辦公娛樂,Macbook大概率不是預算內的最優選。
M2 8+256版的Macbook Air芯片性能略微提升,硬盤速度比之M1版有所下降,雙11期間活動價格約7200元,喜歡新產品、預算充足而且沒有什么性能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打算買16+512存儲版本的話,更建議買MacBook Pro14,除了重量和續航幾乎全面更優。
高性能全能本指的是搭載了標壓處理器(以及RTX獨立顯卡)的14寸筆記本電腦,它們尺寸重量不比尋常14寸筆記本電腦超出多少,但是性能明顯更強,應對重度辦公、程序編譯、視頻剪輯和數據分析時更為從容。
這是一款4k多就可以買到的高性能、長續航、屏幕素質不錯的榮耀品牌筆記本電腦,它的酷睿版性價比很高,銳龍版堪稱同配置續航最強。
CPU
magicbook14 2022本身有酷睿版和銳龍版,酷睿版CPU性能強、銳龍版核顯性能強而且續航更久,它們均足以應對重度辦公、程序編譯、低規格視頻剪輯、數據分析等需求。考慮到優惠力度,這里詳細說酷睿i5版。
Magicbook14上的i5-12500HCinebenchR15中單核【240】、多核可達【2094】;R20中單核【652】、多核【4723】;R23中單核【1697】、多核【12225】。
GPU
i5核顯版內置iris xe 80eu核顯,性能足可應對熱門網游;獨顯版內置RTX2050顯卡在3DMarkTimespy中得分4326,足以1080p下中低特效玩玩3A大作。
屏幕
14寸 2160*1440分辨率 3:2比例 300nits亮度 100%SRGB色域 低藍光IPS鏡面屏幕
內存硬盤
板載雙通道16GB LPDDR5 4800Mhz內存+512GB固態硬盤,接口支持PCIe4.0
接口
1個USB3.2Gen1 Type-A接口、1個HDMI2.0接口、2個全功能Type-C接口
電池續航
75Wh電池+榮耀自研OS Turbo系統級性能功耗優化,使得其續航非常持久,PCMark10續航測試超過13小時,獨顯版在notebookcheck的測試中也實現了11小時的Wifi瀏覽續航,幾乎是同配置品類里表現最好的。
優點
● 性能強勁
● 續航持久
● 榮耀跨屏協同
缺點
● 接口少而且規格低
小結
Magicbook14是少有的在性能釋放上下功夫的筆記本電腦,搭配大容量電池,使得它的續航傲視同儕,省點用基本可以撐一個白天。
對續航有更高要求的朋友可以選購其銳龍版,官方宣稱續航比酷睿版延長2小時
Thinkbook14+堪稱5000元檔高性能全能本性價比標桿!均衡、性能強勁而且性價比出色!
CPU性能
Thinkbook 14+的雙風扇雙熱管散熱系統能力出色,可以在單烤時實現50W、雙烤時實現20+40W性能釋放,據豬王評測,滿載時人位噪音44.9dB而且鍵盤區域溫度最高僅40℃。依據中正評測其性能很是出色:
● cinebench R15多核跑分2063,R20多核跑分4894,R23多核跑分11420
● 3Dmark timespy圖形得分為1403,足以應對LOL等常見網絡游戲
thinkbook 14+還有獨顯版本可選,搭載RTX2050顯卡,單烤GPU50W,timespy圖形得分3579,firestrike圖形得分9682,但是比之核顯版本貴1300塊錢(私以為不值)。
屏幕
14寸 2.8k分辨率 16:10比例 90Hz刷新率 400nits亮度 100%SRGB色域屏幕,支持物理防藍光,具有物理攝像頭開關并支持windows hello人臉解鎖。
接口
接口豐富且規格足,1個雷電4規格Type-c、1個全功能Type-C、2個USB3.2Gen1 Type-A、1個HDMI 2.1、1個隱藏式USB 2.0 Type-A以及micro-SD讀卡器和RJ45網口,足以應對絕大多數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尺寸重量
thinkbook 14+的尺寸重量控制不錯,其鋁合金材質機身重量約1.4kg,厚度僅15.9mm,適配器重量約370g
續航充電
電池容量為62Wh,支持PD供電,豬王實測其獨顯版PCmark10續航為7小時7分。
優點
● 性能強勁
● 屏幕素質不錯
● 接口豐富
缺點
● 續航時間不久
● 內存板載
● 獨顯版雙烤時CPU僅20W
小結
thinkbook14+可以說是典型的性能級全能本,配置均衡、接口豐富、性能強勁、多種配置可選而且價格不高,喜歡聯想品牌、對接口有所要求的朋友可以考慮。
喜歡Thinkpad品牌的朋友可以考慮Neo(內部型號為E14 pro),接口豐富、性能強勁、屏幕素質不錯,是一款非常適合重度辦公人士選購的高性能輕薄全能本。
聯想自家門下還有小新pro14和小新air14plus兩款搭載了R7-6800HS的機型,但是前者接口貧乏價格高(目前價格比Neo還高),后者的CPU性能釋放較弱。pro14比air14plus的屏幕素質更好,但是接口少點也更貴點,此外沒有硬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經典中端商務本,性能出色、可自行升級DDR5內存、外觀漂亮而且售后不錯,有4G-LTE配置可選,14寸和16寸價格相近。
CPU
惠普戰X的配置非常豐富,R5-6600u/R7-6850Hs/R9-6950HS多種處理器可選,單風扇雙熱管可實現約38w的性能釋放。綜合考慮價格、核顯性能和CPU性能后,我認為R7版最具性價比。
R7版的戰X在Cinebench R20中單核得分【604】、多核【4729】;R23中單核得分【1530】、多核【12134】。性能出色,足以應對日常娛樂、代碼編譯、重度辦公和業余愛好者程度的影像處理。
GPU
R7/R9版內置的是RDNA2架構12處理單元的Radeon 680M核顯,3DMarkTimeSpy顯卡得分為【2102】,基本超越入門級獨顯MX450,可以低特效分辨率玩玩老款3A大作了。
屏幕
14寸 1920*1200分辨率 400nits亮度 100SRGB色域 低藍光 IPS霧面屏幕,支持自動亮度調節,支持指紋和IR人臉識別。
內存硬盤
基礎配置為16GB DDR5 4800Mhz內存+512GB PCIe4.0固態硬盤,出廠有32GB內存+1TB硬盤可選,雙內存插槽可自行升級,具有1個2280 PCIe4.0硬盤插槽和一個2242 PCIe3.0硬盤插槽
接口
1個HDMI 2.0b接口、2個USB 4規格(40Gbps帶寬)Type-C接口、兩個USB3.2Gen1 Type-A接口,支持Wifi-6E。無Wwan網卡配置也會有sim卡槽和卡托。
電池續航
戰X14內置51Wh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可實現近12小時續航,省點用基本可支撐一個白天的辦公使用;戰X16內置76Wh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可實現約19小時續航,基本足以應對一個工作日的使用需求。
尺寸重量
戰X 14的厚度約19mm,重量約1.46kg,65W適配器重約300g;戰X16的重量約1.9kg,110W適配器重約430g。
優點
缺點
建議
惠普戰X是一款出色的中端商務本,其硬件配置豐富而且均衡、性能強勁、續航持久、內存硬盤wwan可自行升級(而且原廠選配溢價并不高),自帶售后也很不錯,適合商務辦公認識和有大內存需求的朋友。考慮價格、CPU性能和核顯性能差異,我建議大家選購R7版。
時值雙11,活動期間jd自營旗艦店評論曬單還有送背包和便攜支架,更有100元E卡返還。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6600u版本只要5099元,適合對性能需求不強但又有一定做工、質感和內存需求的朋友。
這是一臺搭載了最新處理器、專業顯卡卻只賣5000多的筆記本電腦,通過了Autodesk等多項工業設計專業軟件ISV認證,非常適合預算有限而又有專業卡需求的朋友。
CPU
戰99 2022 AMD版內置全新Zen3+架構的R7-6800H處理器,具有8核16線程,Cinebench R23中單核得分【1527】、多核得分【12873】,足以應對影音編輯、重度辦公、設計制圖、程序編譯等生產力需求。
GPU
戰99 AMD版搭載T600專業顯卡,單烤穩定功率為60W、雙烤穩定45w,3DMark Timespy圖形分為2728,大致相當于降頻版的GTX1650,足以暢玩熱門網絡游戲;依據notebookcheck實測,在1080p下可以低特效玩玩時新的3A大作。
T600作為專業顯卡,其專業生產力效能尤為出色,依據惠普實驗室官方數據,在SPECviewperf13專業應用測試中,搭載T600專業顯卡的戰99在catia-05、snx-03、sw-04等項目上優于臺式機端的RTX3060游戲顯卡。
屏幕
15.6寸 1920*1080分辨率 144Hz 100%SRGB色域IPS屏幕
內存硬盤
原廠16GB DDR5 4800Mhz內存+512GB硬盤起,具有兩個DDR5內存插槽(最高支持32GB)、1個PCIe4.0插槽和一個sata接口2.5寸硬盤位。
接口
獨立電源接口、1個Type-C接口、1個USB2.0接口、1個USB3.1接口、1個RJ45網絡接口、1個HDMI 2.0接口和SD讀卡器、1個耳麥插孔
電池續航
內置52.5Wh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下可實現約6.5小時續航
優點
缺點
小結
惠普戰99 2022 AMD版以行業低價提供專業顯卡,是市售最便宜的入門級移動工作站之一,其搭載的全新R7-6800H處理器性能強勁,T600專業顯卡在工業設計專業軟件上表現出色,它足以助力專業工業設計領域的入門級用戶(小微企業、大學生)的生產力需求,是預算緊張的專業用戶極佳選擇。
戰99 2022 AMD版可以輕松、快速的在包括自營電商在內的多種渠道買到,時值雙11,秒殺活動期間R7+T600+16+512配置只需5499元,jd自營還可以白條12免息、評價曬單送原裝包鼠(包鼠限量,先到先得),活動力度大、性價比很高。
對性能有更高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搭載了專業顯卡戰99 2022 intel版,具有更強性能、更佳外觀做工、更強升級擴展性,鏈接為其i7-12700H 32GB內存1TB固態硬盤 A2000 8G專業顯卡和4k屏的版本
戰99 2022 Intel版是頗具性價比的入門級移動工作站、高性能設計師本,與AMD版不同,intel版海外型號Zbook Power 15 G9,性能出色、配置均衡、售后標準高、升級擴展空間巨大而且價格實惠,此處推薦的是其i5標壓+RTX3050ti版本。
CPU
在售的戰99 2022 intel版有i5-12500H/i7-12700H/i9-12900H多種處理器可選,考慮價格和性能差異后,私以為i5版的性價比最為出色,i5版滿載的人位噪音不足45分貝。
i5-12500H版戰99的CinebenchR23單核得分【1731】、多核得分【13094】;i7-12700H版的Cinebench R20多核可達約【5964】分,R23多核可達約【15357】分。
GPU
戰99 2022上RTX3050ti這塊顯卡的功率為50w,3DMark Timespy圖形分為4827,足以暢玩熱門網絡游戲,在1080p下更是足以中低特效玩玩時新的3A大作。
RTX3050ti也可以為高規格的視頻剪輯提供加速。我之前曾測試過一款同配置設計師本,cuda加速下甚至可以應對8k@60級別的BRaw編輯。
屏幕
15.6寸 1920*1080分辨率 400nits亮度 100%SRGB色域低功耗屏幕
內存硬盤
原廠16GB內存+512GB硬盤起,具有兩個DDR5內存插槽(最高支持64GB)和兩個PCIE4.0插槽(最高擴展至8TB)。
接口
獨立電源接口、1個雷電4規格Type-C接口、3個USB3.2Gen1接口、1個RJ45網絡接口和1個HDMI 2.0b接口
電池續航
內置83Wh電池,MobileMark18下可實現16小時基準續航,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下可實現約16小時續航,足以應對一個工作日的辦公使用需求。
優點
● 性能出色、配置豐富
● 升級擴展空間巨大
● 售后標準高
● 同類產品中比較安靜
缺點
● 經典半高上下方向鍵
小結
惠普戰99 2022intel版是正宗入門級工作站系列,以主流價位提供性能級顯卡;戰99 intel i5+3050ti版定位高性能設計師本,其性能足以應對重度辦公、程序編譯、視頻剪輯、數據分析等生產力需求,其續航持久、溫度噪音較低、升級擴展空間巨大而且售后標準頗高而價格并不高,設計和內容工作者大可放心選擇。
戰99 2022 i5+RTX3050ti的組合足以應對主流網絡游戲,不很追求畫質都話,完全可以玩玩3A大作;有機器學習和cuda運算需求的朋友,也可以在這臺電腦上進行cuda代碼驗證。
時值雙11,活動期間i5+3050ti版只需5999元,jd自營還可以白條12期免息、評價曬單送原裝包鼠,活動力度大、性價比炸裂。
音響效果、屏幕素質、真機質感觀感最好的筆記本之一!M1 Pro至今仍然很能打,接口豐富規格強勁,近期1萬1左右的活動價格香氣誘人。
我半年前我以為M2芯片會很出色,沒成想只是擠了波牙膏。回顧近期apple產品的定價策略,我并不覺得即將到來的M2 pro版Macbook Pro14會有多么高的性價比。
CPU性能
M1 pro/M1 max兩種可選,考慮到價格和雙風扇單熱管的散熱能力,私以為M1 pro版是比較不錯的選擇。M1 pro處理器為arm架構,采用6個性能核+2個能效核設計,性能還不錯
● Cinebench R15 單核【210】分,多核【1320】分;R23單核【1531】分,多核【9581】分。
● Geek Bench5 64bit中單核得分1769分,多核得分9942分
但是滿載時噪音很大、鍵盤溫度很高,豬王實測其滿載時人位噪音為49.8dB,鍵盤區域最高溫度可達51.4攝氏度,位于鍵盤區域中央。
GPU性能
M1 pro有14/16GPU單元兩種版本,入門級的MacBook pro14上是14Gpu版本,比之16GPU版本弱大約12%,但是比M1處理器7-GPU版核顯強出一倍,notebookcheck認為它的實際表現接近GTX1650。
應用表現
MacBook pro14的最大優勢也許就是視頻創作了,在視頻剪輯時它的表現非常優異,尤其是在final cut pro中快到飛起,在xcode、affinity photo等應用中也表現出色。
但是將的運算性能遠不如采用12代酷睿/銳龍H45處理器的Windows平臺筆記本電腦,據知乎網友@我決定 測試,在MATLAB R2022a Native Apple Silicon Platform Open Beta中, Apple M1 Pro處理器的MacBookPro18,3表現僅略強于AMD 銳龍7 1700。
GPU性能跟Intel和AMD家的核顯比那是強炸了,但是和獨顯比是真的不強,至少絕對不如同價位乃至更低價位的游戲本搭載的獨顯強。下圖來自極客灣的評測視頻。
屏幕
14.2英寸 3024×1964分辨率 100%Display-P3色域 120Hz刷新率 原生10bit色深 1000nit亮度 miniLED 劉海屏,高分辨率、高色域、高刷新率、高亮度、高色深,可以說是目前1.2w價位內,屏幕素質最好、觀感最好的。
接口
單獨的磁吸充電口、SD讀卡器、HDMI2.0接口和3個雷電4接口,比老款MacBook pro方便易用了很多。
尺寸重量
尺寸上比MacBook Pro13沒多大增長,但重量達到了1.6kg,重于幾乎所有14寸在售輕薄本,標配的67w適配器不支持蘋果快充,但是重量達到261g,建議后續大家自行選購氮化鎵充電器以獲得更好體驗。
續航充電
69.6Wh電池,續航表現還不錯,notebookcheck實測其wifi下續航可達13.6小時,連續播放H.264視頻可實現15小時續航。
優點
● M1 pro性能不錯,在影像處理等多種任務上表現出色
● 屏幕素質非常棒
● 揚聲器效果很棒
缺點
● 性能相對較弱
● 用于理工科時應用兼容、性能發揮都不盡如人意
● 高負載時,鍵盤溫度過高
小結
MacBook pro14是一款定位非常明確的筆記本電腦,它非常適合內容創作者,活動時只要萬把塊錢就可以擁有非常出色的整體解決方案,但是它并不適合作為理工科學生的唯一電腦,在應用適配、性能提升等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Macbook Pro14在過去一年里以及接下來一段時間里都將是頗具性價比的Macbook,私以為是對性能、屏幕、Mac生態和性價比有需求朋友的最佳選擇。
極致便攜指的是機身重量1Kg及以下(16寸重量1.2kg以下)的筆記本電腦,重量不足兩瓶礦泉水,不論是隨手攜帶移動辦公還是出差商務演示,均有不錯的使用體驗。
目前在售極致便攜本并不多,我所知的有惠普635G8(注意,是G8)、星13air、華碩靈耀X13、宏碁傳奇Edge、LG gram14/16、Thinkpad X1 Nano,其中635G8比較冷門、購買渠道少,星13air屏幕比635G8好但是續航、售后、升級空間均有不如,故均不再推薦。
也許是市售唯一4k OLED超輕大屏筆記本,價格實惠、性能不錯,適合喜歡超輕大屏而且接受OLED屏幕的朋友。
CPU
搭載R7-6800U處理器,雖然單風扇單熱管提供的性能釋放只有23W左右,但性能依然算是不錯:R15多核得分【1714】,R20多核得分【4073】,R23單核得分【1513】、多核得分【10250】。
GPU
核顯為Radeon RDNA2架構680M,3DMark Timespy得分【2141】,足以應對日常辦公娛樂、熱門網絡游戲,甚至可以1080p下低特效玩玩老3A游戲。
屏幕
16寸 3840*2400分辨率 16:10比例 100%DCI-P3色域 OLED顯示屏,支持HDR;100nit亮度以下為低頻PWM,HDR模式為全亮度DC調光。
內存硬盤
板載雙通道16GB LPDDR5 6400Mhz內存+512GB PCIe4.0 nvme固態硬盤,具有兩個M.2 2280硬盤位。
接口
2個USB3.2 Gen1 Type-A接口、兩個USB4規格Type-C接口、1個HDMI 2.0接口
電池續航
54Wh容量,豬王實測PCMark10續航為8小時2分鐘
尺寸重量
厚度12.9~14.1mm,機身重1.19kg,適配器重181g
優點
● 大屏超輕
● 4k OLED顯示屏
● 價格實惠
缺點
● 機身散熱能力一般
● 電池容量較小
● 沒有數字鍵盤
小結
宏碁傳奇Edge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超清大屏輕薄本之一,性能不錯、接口充足、屏幕顯示效果優秀,其相對親民的售價使其值得推薦。
注意:對OLED屏幕敏感的朋友慎入。
X1 nano是ThinkPad家最輕薄的傳統形態筆記本!重量只有907g!我去店里實際體驗過,非常小巧、輕薄,親測上手體驗很棒。它很適合不需要很強性能而又喜歡輕薄的朋友,在意性能的朋友勿入。
CPU性能
X1 nano內置了i5-1130G7處理器,功耗限制在22w左右,在現在看來性能很一般:Cinebench R15測試中,單線程得分【184】、多線程得分【802】;R20測試中,單線程得分【488】、多線程得分【2003】;R23測試中,單線程得分【1257】、多線程得分【4632】。
這個性能足以滿足中輕度辦公使用,足以滿足大佬們講PPT、回復郵件的性能需求,但是重活就不合適了,也算是定位精準明確(笑)
屏幕
X1nano的屏幕素質不錯:13寸2160*1350分辨率、16:10比例、450nits亮度、100%SRGB色域;我在店里把玩過幾次,親測觀感細膩、色彩好看。
X1nano的硬件齊全,使用體驗不錯:具有ir攝像頭,物理攝像頭開關、按壓式指紋識別,支持眼球追蹤,離開自動鎖屏、回來自動亮屏。
接口
X1nano追求極致輕薄,因此接口很是單薄,只有兩個雷電4接口和一個耳麥接口,幾乎必需擴展塢。它的一大亮點是支持5G。
注意,機身較小,非全尺寸鍵盤,鍵帽尺寸較小,一定程度影響手感。
尺寸重量
使用碳纖維機身,機身重量907g,最薄處13.87mm!我去店里實際摸過樣機,非常纖巧、輕薄,代價是接口只剩了雷電4(Type-C型)和耳麥接口。
續航充電
X1nano內置了一塊48wh的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場景下成績12小時+,換算一下日常工作使用,足以應對半天的辦公使用需求。
前些日子給我們上短課程的法國教授用的就是這款,出門拎著個包,包里帶個GaN充電器,講課前先把充電器插上。
優點
很輕、很薄,屏幕素質不錯
ThinkPad品牌加持高端商務本
缺點
只有2*雷電4+耳麥接口
鍵帽尺寸較小
小結
X1 nano讓我想起了我那2010年出廠的X200s,同樣是ThinkPad、同樣是輕薄設計,X200s已經放在家里吃灰,X1 nano我還不舍得買(目前來看也不會買,此類產品真的不適合我這個理科研究生,至少得等我是博導)。
X1 nano的定位非常精確:工作不需要多強的性能也不需要多強的續航、對ThinkPad品牌有所偏好而且追求輕便的人,跟我們埋頭苦干才能體現出經濟效應不同,這些人發發郵件、講講PPT就可以帶來完成個人價值變現了。
它也有12代酷睿版本,但是價格頗高,而且私以為X1 nano這種定位的筆記本電腦不必太在意CPU性能,如果需要在意CPU性能,不建議選購此類筆記本電腦。
不適合X1 nano又喜歡Thinkpad的話,喜歡接口豐富的高端商務額可以看看X1 carbon(2021款就很好,2022太燙了),追求性能可以看看Neo14。
超大屏幕、超輕機身、持久續航,LG gram確實是做的不錯。
CPU性能
可選酷睿i5-1240P或 i7-1260P處理器,我自己有一臺i5-1240p版本的Gram16,在Cinebench R15中,其單核得分為【140】、多核得分為【922】;R20中,單核得分為【480】,其多核得分為【2240】;R23中,其單核得分為【1283】,多核得分為【5798】。
GPU性能
i5-1240p內置的是iris xe 80eu核顯,打打LOL之類的游戲還可以,3A大作就算了吧。
屏幕
Gram16的屏幕素質不錯,16寸、 2560×1600分辨率、60Hz刷新率、99% DCI-P3廣色域、350nit亮度 IPS霧面屏幕 ,支持紅外人臉識別。
接口和升級
Gram16的接口豐富,具有兩個USB3.1 Type-A接口、兩個雷電4接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UFS讀卡器和音頻接口。
板載LPDDR5-5200內存不可升級,i5版僅16GB內存版,想要32GB內存需要買i7版,具有雙M.2 2280插槽。
https://item.jd.com/100022375499.html#crumb-wrap
尺寸重量
大尺寸、低重量是Gram系列的核心亮點,Gram16的核顯版本重1.19kg,獨顯版本重1.28kg,可謂是非常輕便。
續航充電
核顯版本配有80wh電池, RTX2050版本配備90wh電池,在保守的性能釋放下,官方宣稱可實現約20.5小時的在線網頁瀏覽,親測可實現一個白天的低強度使用。
注意:有網友反饋說12代比之11代的實際使用續航短,在意續航的可以考慮靠譜渠道的11代處理器版Gram16。
優點
● 續航時間長
● 機身輕巧
● 超輕大屏幕
缺點
● 內存板載不可升級
● 著實不算便宜
● 售后倚賴經銷商
小結
Gram 16可以說是大屏輕薄本中最均衡的選擇,它的優缺點都非常鮮明,產品定位明顯,很適合對性能要求不高但是需要大屏幕、輕便而且 多金 的朋友。
Gram系列中有拉皮后的17寸屏幕版本,差異主要在于機身重量為1.35kg、17寸2560*1600 99%DCI-P3 350nits亮度ips屏幕。
喜歡14寸屏的朋友可以選擇Gram系列的14寸版本,活動價在8500元左右。
筆記本的選購大致就是明確需求預算、明確靠譜備選項、結合眼緣和活動優惠挑選,在下撰寫此文旨在幫助大家理清需求、明確備選項,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購機指南和機型推薦。
筆記本品牌內部機型林立,陷阱繁多,大家在線上、線下選購時務必校對配置型號是否正確,以免失誤導致損失。筆記本電腦的質感、觀感和眼緣頗具主觀性,大家方便的話,最好能去店里看看真機。
我是Karl,希望大家都能買的值、用的開心。
瓷精雕機是專門加工各種工業陶瓷材料的數控機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穩定性等特點。在陶瓷加工過程中,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如硬度高、脆性大、易磨損等,給加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適應這些惡劣工況,陶瓷精雕機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配置,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質量。
陶瓷精密加工機床
1. 高速主軸
陶瓷精雕機的主軸采用高速電主軸,最高轉速可達30000rpm,甚至更高。高速主軸可以有效提高加工速度,縮短加工時間,同時減少刀具磨損,降低加工成本。
2. 高精度導軌
陶瓷精雕機的導軌采用高精度直線導軌,精度可達μm級。高精度導軌可以保證機床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質量。
陶瓷精密加工
3. 高效切削液系統
陶瓷精雕機配備高效的切削液系統,可以有效地冷卻刀具和工件,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刀具磨損,延長刀具壽命。同時,切削液還可以沖走切削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碎屑,保護環境和操作者的健康。
4. 自動換刀系統
陶瓷精雕機采用自動換刀系統,可以實現快速換刀,減少換刀時間,提高加工效率。自動換刀系統還可以減少人為操作錯誤,提高加工精度。
5. 剛性穩定結構
陶瓷精雕機采用剛性穩定的結構設計,可以提高機床的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證加工過程的穩定性。剛性穩定結構還可以減少機床在加工過程中的振動和變形,提高加工精度。
陶瓷精雕機
6. 先進的數控系統
陶瓷精雕機采用先進的數控系統,可以實現多種加工功能,如銑削、鉆孔、磨削等。先進的數控系統還可以實現自動編程、自動對刀、自動測量等功能,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7. 多功能附件頭
陶瓷精雕機配備多功能附件頭,可以實現多種加工工藝,如銑削、鉆孔、磨削等。多功能附件頭可以根據加工需求進行更換,滿足不同的加工要求。
總之,陶瓷精雕機通過采用高速主軸、高精度導軌、高效切削液系統、自動換刀系統、剛性穩定結構、先進的數控系統和多功能附件頭等特殊配置,可以有效地適應陶瓷加工過程中的惡劣工況,提高加工效率和質量。隨著陶瓷材料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陶瓷精雕機在陶瓷加工行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