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品牌在筆記本電腦領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它們提供了各種類型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一、蘋果 MacBook Pro 在很多評選中都名列前茅,有時甚至被評為第一名。這主要是因為在設計、性能、屏幕和生態系統等方面都表現出色。其輕薄的機身、優雅的線條和精美的細節都令人贊嘆不已。MacBook Pro 搭載了強大的處理器、高速的內存和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可以輕松應對各種復雜任務和高性能需求。屏幕素質一直是業界領先的,具有出色的分辨率、色彩還原度和亮度,可以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
MacOS 系統具有出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與 iPhone、iPad 等設備可以無縫協同工作,提高了整體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蘋果 MacBook Pro 在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因此在筆記本電腦排名中經常獲得高位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微星(MSI)P65 Creator是專為創作者設計。具備高性能的處理器、專業的圖形顯卡、高分辨率的顯示屏以及高速的存儲設備,以滿足創作者在處理大型文件、運行專業軟件和進行多任務處理時的需求。配置i7-8750H+1070max,設計非常的舒適,屏幕的顏色也是非常滿意,看著眼睛也是相當舒服。
機器真的快,運行流暢電腦性能也很好,吃雞大型游戲都可以,運行流暢,鍵盤手感很好,外觀簡潔設計感強。
三、惠普戰66六代銳龍版它采用了AMD銳龍處理器,性能強勁,能夠輕松應對各種日常使用和娛樂需求。它還擁有出色的散熱性能和續航能力,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無需擔心電腦過熱或電量不足的問題。
還具備輕薄便攜的機身設計和高質量的顯示屏,它還擁有豐富的接口和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四、宏碁非凡Go Fun是宏碁(Acer)推出的一款筆記本電腦,主要針對教育、辦公和便攜使用場景。這款電腦采用了輕薄的設計,便于攜帶,適合學生和職場人士在移動中使用。
采用輕薄的設計,重量輕,體積小,方便攜帶。配備IPS全高清防眩光顯示屏,提供清晰、逼真的視覺體驗。搭載適當的處理器和內存,滿足日常辦公、網頁瀏覽等基本需求。配備大容量電池,保證長時間的使用續航。采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鍵盤設計,打字舒適,提高工作效率。
神舟戰神Z7-DA5NS是一款游戲本,它搭載了Intel第12代移動版酷睿處理器i5-12450H和RTX3050 4GB光追顯卡,性能強勁,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大型游戲和復雜任務。它還配備了15.6英寸的1080P分辨率IPS屏幕,刷新率高達144Hz,游戲畫面流暢度更高。有16GB DDR4 3200MHz內存,運行速度更快,存儲空間也足夠大,內部還有一個2.5英寸7.0mm硬盤位可供拓展。
神舟戰神Z7-DA5NS的機身尺寸為36124125mm,重量約為2.2KG(不含適配器),相對較輕便,方便攜帶。它的鍵盤部分還采用了全尺寸多彩背光設計,夜晚使用更安全。電池容量也達到了41Wh的水平,可支持長時間的持續使用。在接口方面,神舟戰神Z7-DA5NS也非常齊全,包括1個麥克風端口、1個HDMI2.1 TMDS端口、1個耳機麥克二合一端口、1個USB3.2 Gen1(Type A)、1個USB2.0、1個USB3.2 Gen2(TypeA)等。
聯想YOGA Pro 14s是一款高性能的輕薄本,它融合了時尚的外觀與卓越的性能。采用了精致的金屬機身設計,外觀時尚且質感十足。配備了一塊高品質的顯示屏,分辨率為3072*1920,像素密度為250,亮度高達400nit,刷新率為120Hz。還支持10bit色深,并能夠根據使用場景自動調整刷新率,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
搭載了高性能的處理器和大容量的內存,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復雜的計算任務和多任務處理。電腦配備了高容量的電池,續航時間長,能夠滿足用戶長時間使用的需求。即使在沒有電源插座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較長時間的使用。具有豐富的接口,方便用戶連接各種外部設備。它還支持快速的數據傳輸和充電功能,提高了使用效率。
華為 MateBook X Pro 是一款高端輕薄筆記本電腦,融合了華為的創新設計和先進技術。采用了精致的金屬機身設計,外觀簡約而時尚。配備了一塊高品質的觸控顯示屏,分辨率高,色彩鮮艷且準確。它采用了超窄邊框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沉浸式體驗。搭載了高性能的處理器和大容量的內存,能夠滿足各種復雜的計算任務和多任務處理需求。
還配備了高速的固態硬盤,提供了快速的系統響應和應用程序加載速度。還具有一些智慧功能,如指紋識別、語音助手等,提高了用戶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高容量的電池,續航能力強勁,能夠滿足用戶長時間使用的需求。還支持快速充電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充滿電池。華為 MateBook X Pro 支持與華為手機、平板等設備的多屏協同功能,能夠實現屏幕共享、文件傳輸等操作,提高了設備間的互聯性和協作效率。
果電腦怎么選?換個思路,從尺寸下手,看完保證你不再懵逼。
·MacBook Air尺寸一共四個,13、14、15、16(英寸)。庫克老賊的刀法明顯是在討好不同人群,像13寸乃空中飛人必備。經常出差的友友肯定有被機場安檢折磨過,巨大的筆記本掏出來就很難再塞進去。這時候13寸的MacBook Air就很香了,厚度只有硬幣(直徑)的一半,用指縫夾著都毫無壓力,而且顏值非常好,喜歡輕裝出行的姐妹沖就完事。
·14寸就有點厲害了,我對它的評價就是短小精悍。最高BTB硬盤,128G運行內存,對于經常出外拍的攝影師和后期,在遇到要你原地出片的活爹時,它完全能輕松應對。
·但最推薦大部分友友入手的還是15寸的MacBook Air,性能不俗,大小適中,價格美麗,無論是外出還是室內辦公,這款都配得上六邊形戰士的名號。對比之下16寸就有點用力過猛了,性能和價格都過于魔怔。
不過來到這個尺寸,庫克的意思也很明顯了,就是要堆一個猛料,抓住想要極致和逼格的用戶,普通人看看就完事了,你肯定不會想每天都抱著一個啞鈴上班的。
下談到辦公電腦的選擇,歸根結底無非是以英特爾酷睿為代表的X86+Windows,以及以蘋果為唯一代表的蘋果M1/M2+macOS,兩大生態之間各有特色、各有亮點,無所謂孰高孰低。對于用慣了某一方平臺的人來說,想要“換門”真的是有些困難,但是對于那些還在糾結兩大平臺該選誰的朋友來說,這篇包含選購思路的對比評測或許有足夠的參考性來幫你做出決定。
戴爾靈越14 Plus 7420
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在換辦公電腦的時候陷入糾結,經過層層篩選之后,“決賽圈”里擺著的兩個產品一是戴爾靈越14 Plus 7420,另一個是M1版的MacBook Air。要問為啥不選最新的M2版MacBook Air,答案當然是預算不夠啦。
·需要什么樣的辦公本
選電腦主要是從自身需求出發來考量。
因為工作原因,筆者日常辦公時移動辦公的需求比較頻繁,因此對于便攜性和續航能力比較看重。
其次就是屏幕。因為此前一直使用11英寸小本辦公,用著實在是不太方便,尤其在處理表格、圖片的時候,一屏顯示的內容太少,效率低下。所以這次換新想要一臺13-15英寸的筆記本,兼顧便攜性與屏幕體驗。
再者就是性能和系統生態。筆者平時辦公經常會做一些視頻剪輯,因此低功耗處理器的產品基本就不考慮了。再一個之所以會在MacBook Air上糾結,主要也是因為實在用不慣macOS系統,而通過虛擬機裝Windows系統,又顯得過于折騰且對不起蘋果的設備。
最后就是接口擴展性。筆者平時辦公需要外接鍵盤、顯示器、鼠標,而且因為常常評測產品,所以經常會接移動硬盤、U盤等設備,用來拷貝測試軟件和測試結果,所以雖然很心水MacBook Air,但一直覺得接口不太方便,也就沒有徹底下定決心。
所以綜上所述,筆者需要的辦公本是一臺大屏、高性能、接口擴展性便捷、易于攜帶且續航扛得住的產品。
·便攜性對比
首先在便攜性上,目標的兩款機器,戴爾靈越14 Plus 7420采用14英寸顯示屏,機身厚度16.15mm,重量1.68kg;蘋果MacBook Air為13.3英寸顯示屏,機身厚度16mm,重量1.29kg。下圖雖然看起來戴爾靈越14 Plus 7420機身厚很多,但其實是因為這款機器屏幕采用了翹跟設計,打開屏幕的時候機身會被墊高,所以感覺比MacBook Air厚,實際上大家看下下圖的話就會發現,二者機身厚度差不多。
就便攜性而言,MacBook Air占有一定優勢,1.29kg的重量比靈越14 Plus 7420更輕,13.3英寸機身比靈越14 Plus 7420大概小一圈。因此在便攜性方面,MacBook Air確實是相當有吸引力。
·鍵盤體驗對比
不過實際感受鍵盤操控體驗的話,二者相差還是比較明顯的。
靈越14 Plus 7420的鍵盤手感更好,因為鍵程較長且回彈反饋鮮明,按鍵壓力克數較低,所以敲擊時非常舒適,對于筆者這種經常移動辦公,且文字錄入居多的人來說體驗極佳。
MacBook Air的鍵盤就有些差強人意了,雖然不是手感更差的蝴蝶鍵盤,但是現在這個鍵盤的鍵程同樣是比較短,回彈反饋偏硬,長時間打字會比較累一些。
所以論移動辦公時的輸入效率和舒適度的話,靈越14 Plus 7420要更好一些。
·接口擴展對比
接口對于我個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前面也說過,因為要接很多外接設備,且數據傳輸的需求比較頻繁,因此我在選購辦公本時格外注重擴展性。要不是預算不多以及不考慮臺式機,像VAIO或者英特爾NUC那樣的“接口狂魔”肯定是首選設備。
M1版MacBook Air的接口很簡單,左側兩個USB4,包含DP、充電以及雷電3的特性,右側一個3.5mm耳麥插孔。想要擴展外接設備必須要額外購買一個USB4的擴展塢,稍微靠譜點的價格都奔大幾百去了,而且移動辦公的話還得帶著,感覺不是太方便的樣子。
靈越14 Plus 7420就沒有這些煩惱,左右兩側各1個USB 3.2 Gen1 Type-A,左側還配有1個雷電4、1個標準HDMI,右側配有1個TF卡以及3.5mm耳麥插孔,擴展無憂,接啥都方便,外出辦公不用帶擴展塢。
所以在接口擴展性方面,筆者還是更加青睞配置豐富的靈越14 Plus 7420。
·屏幕對比
接下來再看屏幕。
戴爾靈越14 Plus 7420擁有一塊14英寸16:10比例的生產力屏,分辨率為2.2K(2240×1400),支持100% sRGB色域覆蓋,亮度300nits。對于屏幕而言,筆者最關注的16:10的比例,以及14英寸的2.2K分辨率,這也符合筆者對大屏的需求。而且16:10比例的屏幕對辦公來說非常友好,縱向視野更寬,處理圖片、處理表格時,一屏之內顯示的內容更多。
MacBook Air屏幕尺寸為13.3英寸,分辨率2560×1600,亮度最高400nits,支持P3色域。
從分辨率、亮度這些參數來看,MacBook Air屏幕要更好一些。不過戴爾靈越14 Plus 7420這塊屏幕在基本性能素質方面,如色域、色準上其實相比MacBook Air還要好上一些,比如它的色準ΔE平均達到0.89,色彩還原精準,效果拔群。另外色域覆蓋上這塊屏幕也達到了100% sRGB,支持79%的P3色域,日常辦公足夠。亮度雖然比MacBook Air的400nits要低,但其實也達到了332.4nits,二者相差不算太大。
另外,14英寸16:10屏幕用來辦公也會更加方便一些。比如在使用WPS表格時,戴爾靈越14 Plus 7420一屏之內可以顯示61行,而MacBook Air由于比例問題只能顯示42行。
此外從上圖可以看到,靈越14 Plus 7420屏幕色溫調校偏冷,筆者個人比較喜歡偏冷色溫。
綜合來看,在視覺觀感體驗差不多的情況下,靈越14 Plus 7420屏幕比例和視覺觀感體驗更符合筆者的個人需求。
·續航對比
續航方面,蘋果MacBook Air可以說是相當強悍,日常辦公使用的話,兩到三天不插電沒什么太大問題。相信這一點用過M1版MacBook Air的朋友都有體會。
不過靈越14 Plus 7420的續航表現有些出乎預料,原本以為12代標壓酷睿i7-12700H處理器加上RTX 3050獨立顯卡會讓續航捉襟見肘,但PCMark 10辦公模式實測續航時間可以達到8小時(70%屏幕亮度、50%音量、Wi-Fi/藍牙開啟),這一點確實是沒想到。
另外可以參考Windows 11系統自帶的電池使用情況記錄,可以看到從下午16點左右開始到晚上24點左右進入低電狀態,一臺標壓處理器加獨顯筆記本能達到這樣的續航能力屬實是沒想到。
不過單就續航時間來說,蘋果MacBook Air確實強于x86+Windows平臺。
·性能對比
性能方面之所以靈越14 Plus 7420進入決賽圈,主要原因就是它雖然比較輕薄便攜,但卻搭載了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標壓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3050獨顯。
i7-12700H處理器采用了異構混合架構設計,總共有14個核心和20個線程,14個核心里有6個是高性能核心,也就是P-Core,另外有8個是能效核心,也就是E-Core。這種設計的好處在于“能抗能打”。當需要處理器輸出性能時,工作負載會給到P-Core;而當系統不需要處理器持續高性能輸出時,工作負載會給到E-Core,保證任務執行效率的同時,降低系統功耗,延長續航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靈越14 Plus 7420雖然搭載了標壓處理器和獨立顯卡,但其續航能力也可以保證X小時的根本原因。
其實MacBook Air搭載的蘋果M1處理器也是這種異構設計,它的8核中央處理器包含4個性能核心和4個能效核心,因為核心數量不如12代酷睿i7-12700H,所以在多核性能方面M1比i7-12700H要弱一些。
蘋果M1處理器跑分
以Geekbench 5這款跨平臺處理器性能測試軟件評分為參考,MacBook Air搭載的M1芯片單核得分1741,多核得分只有7745;而酷睿i7-12700H處理器單核得分1682,多核得分達到了11625分。就辦公來說,多核性能越強,效率自然也就越高。
i7-12700H處理器跑分
圖形性能方面,MacBook Air搭載的7核圖形處理器基本相當于GTX 1650的性能水準,而靈越14 Plus 7420配備的NVIDIA GeForce RTX 3050筆記本電腦GPU性能無疑比GTX 1650要強不少,在CUDA加速方面可以給用戶更好的支持。
RTX 3050筆記本電腦GPU跑分
另外RTX 3050具備CUDA加速功能,平時玩一些游戲的同時,還可以在剪輯視頻等任務時使用CUDA加速來提升渲染效率。
所以在綜合性能考量上,筆者最終還是傾向綜合性能體驗更好的靈越14 Plus 7420,畢竟12代酷睿i7標壓處理器的實力擺在那,異構混合架構對處理器性能的提升一眼可見。
·兼容性對比
最后說說兼容性,其實這也是筆者最終放棄MacBook Air的主要原因。
macOS雖然兼容性足夠好,但只怪筆者在辦公之余還是有一些游戲需求,經常會玩Steam游戲,或者是《英雄聯盟》這樣的游戲。筆者體驗macOS的時候發現,不少Steam庫里的已購游戲都不支持macOS平臺,《英雄聯盟》國服也無法在macOS上直接運行。
另外筆者公司日常使用的某款系統軟件也不兼容macOS,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直接選一臺12代酷睿+Windows系統的辦公本更加方便一些,省的去折騰了。
此外,再考慮到鍵盤操控性、接口擴展性、屏幕比例、CPU和GPU性能,以及對游戲有一些需求,除了便攜性MacBook Air更加符合需求之外,其它幾個方面都不如靈越14 Plus 7420這臺機器符合需求,因此筆者最終還是選擇再次放棄MacBook Air。
·對比總結
其實很多人在選購電腦時,都會在x86+Windows電腦和蘋果電腦之間糾結,筆者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朋友。而且經過長時間觀察筆者發現,糾結是否買蘋果的朋友往往之前沒有用過蘋果,只是聽別人說蘋果好用所以才考慮買蘋果。但有些朋友買了之后發現,系統用不慣、自己單位的軟件不兼容,亦或是下載安裝軟件都不會,更有甚者連自己下載下來的文件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找。
相對于Windows生態來說,macOS確實是有一些上手門檻,尤其是想要熟練使用,所花費的學習成本要比Windows高得多。
而在硬件性能方面,如今的12代酷睿標壓處理器已經越來越多進入到輕薄本平臺中去,相比以往的低功耗處理器,標壓處理器在性能層面遠超蘋果M1芯片,加之其兼容性足夠好,即便是一些專業領域的軟件也能夠無縫使用。
因此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與其選一款需要上手適應、需要額外攜帶擴展塢的設備,不如選擇各方面都很方便的酷睿+Windows系統設備,你至少不用為如何外接鍵鼠而
(796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