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打開收納包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

    索尼“1000X” 頭戴式耳機以出色的主動降噪性能,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業界標桿,去年發布了第四代,即WH- 1000XM4,但去年SOOMAL因為排期的緣故,沒顧得上測評,等到今年入冬,又到了適合戴大耳出門的季節,我們就安排上了。

    軟硬件設計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與WH-1000XM3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與WH-1000XM3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與MDR-1000X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與MDR-1000X

    WH-1000X系列有著統一的設計語言,從初代到WH-1000XM4,造型上并沒有大的變化。WH-1000XM4和WH-1000XM3更是高度相似,就是配色有點小變化,部分組件,例如耳殼支架部分,淺香檳金的噴涂換成了更低調的磨砂,與耳殼和頭戴保持一致,這樣看上去更加簡約。這種設計語言被不少同行借鑒,以至于不少消費者看到類似造型就和降噪耳機關聯起來。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

    WH-1000XM4頭帶可旋轉、伸縮,以及折疊,可以配合用戶頭型,伸縮有刻度,伸縮時阻尼適中。頭帶的夾力合適,不夾頭,且偏松弛但又不會輕易脫位。沿用了上一代的耳墊設計,一種柔軟的仿皮包裹,內部填充記憶海綿,這種海綿回彈速度較慢,能夠更好的貼合耳型,耳墊套與海綿之間填充得并不特別瓷實,稍微捏一下能感覺到耳墊套似乎大了一號,其實這種設計更有助于提升隔音性能,偏松懈的皮革可以加大耳墊與耳朵的接觸面積,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耳墊中央開孔較大,能夠較好的包裹耳部。對于眼鏡仔,WH-1000XM4也比較友好,即便壓到鏡腿,也不會產生太大壓力。其重量255克,在近期幾款降噪大耳中是最沉的,但因為頭帶和耳墊的優秀設計,使得WH-1000XM4是近期幾款耳機中,佩戴最舒適的一款。

    WH-1000XM4 采用40毫米口徑揚聲器,采用的鍍鋁液晶LCP振膜,LCP的特點就是高剛性,鍍鋁后會讓剛性進一步增強,在剛性上介乎LCP和金屬振膜之前,高剛性對提升揚聲器頻率響應上限有意義,也對提升高頻響應品質有益。

    根據網上的一些拆解報告,得知WH-1000XM4采用的是聯發科MT2811藍牙主控芯片,支持藍牙5.0,編解碼支持SBC/AAC/LDAC,其中LDAC是索尼自研的高音質方案,目前在發射端設備普及率很高,近幾年的Android手機大部分都系統集成LDAC發射端。和前代產品一樣,支持有線模式,通過接駁雙3.5毫米耳機口插頭的耳機線實現。WH-1000XM4使用了自研的QN1芯片,這是一枚HD降噪處理器,它的主要作用是進行降噪處理,除此之外,還集成音頻信號處理器、DAC以及耳機放大器,除了使用MT2811收發數字信號之外,其他處理流程都被QN1接管。

    WH-1000XM4在開啟降噪和關閉降噪的狀態下,使用藍牙,續航分別為30和38小時,實測使用LDAC連接,中等音量播放音樂并開啟降噪,25小時電池耗盡,官方續航數據應該是使用的AAC或者SBC,那么基本吻合,LDAC相比SBC/AAC要更費電點。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升級固件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升級固件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首頁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自適應設置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降噪控制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配套軟件-音質選擇

    索尼的配套軟件稱為Headphones Connect,能對WH-1000XM4進行良好的支持,從固件更新到功能控制,一個軟件包圓。但升級固件的過程,體驗過于差勁,全過程耗時一個半小時,比重新裝電腦系統都費時,其中睡眠自動關機四次,好在重開機能自動續傳。除了軟件控制,觸控也能進行主要的操作。如果你用著用著發現聲音變差了,發現LDAC無法觸發,只能使用SBC/AAC時,并不是耳機壞了,而是這個軟件抽風了,這個時候注銷耳機重新連接,LDAC就又回來了。

    主動降噪和語音降噪

    2021年,SOOMAL嘗試使用新的測試方法來改進部分測試項目,使測試結果更易于呈現。這套測試方法也使用于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我們來看看WH-1000XM4在主動降噪方面的表現。

    注意:測試所得數據不適合與其他平臺的對比,因為測試環境、設備都有差別。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不同模式的噪聲對比

    我們通過模擬不同環境的噪聲進行評估,最適合呈現的噪聲就是白噪聲。我們制造了一個80dB左右的白噪聲環境,分別錄制了環境噪聲、被動降噪、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下的噪聲,可以看到主動降噪對應的波形圖,就剩下細細的一根線了。

    SOOMAL 降噪數據表[2021年12月3日]

    WH-1000XM4的主動降噪性能毫無疑問是當前表現最好的,雖然在這張表上排在Airpods Pro之后,主要是排序是以20-2000kHz段平均值為主索引,放到更寬的頻率范圍內評估的話,WH-1000XM4就是榜首。實際使用中的降噪性能還和佩戴的穩定性有關,放在儀器前測試,都是調到了最佳的佩戴姿態。而實際使用中,頭戴式的佩戴穩定性遠遠好于入耳式耳機,入耳式容易松動,而頭戴式,尤其WH-1000XM4這類還不斷優化佩戴的機型,可以更好的保持有利于降噪的佩戴姿態,所以就實際體驗來說,WH-1000XM4要明顯好于AirPods Pro這類頂級的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與WH-1000XM3和MDR-1000X 降噪性能對比

    相比前幾代產品,WH-1000XM4又有了小小的進步。讓索尼牢牢的占據主動降噪世界頂尖的位置。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降噪曲線

    這張圖表中的紅線代表噪聲源的曲線,綠色代表了WH-1000XM4在主動降噪時的噪聲曲線,一個格子的高度代表5dB,建議大家收藏這張圖,方便和以后其他機型對比。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語音降噪

    通話降噪我們模擬了40dB的室內、80dB的白噪聲、75dB左右的人聲嘈雜、車流噪聲的公共場所等場景,以及實景測試。WH-1000XM4在語音降噪方面的表現普普通通,遠不如主動降噪那么出類拔萃。噪聲濾除在當前技術背景下,不算先進,突發的噪聲可能需要近3秒的響應時間,語音偏沙啞,在嘈雜環境中,會有輕微吞字現象,但基本不影響語義理解。

    音質與總結

    索尼 SONY WH-1000XM4 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

    WH-1000XM4支持LDAC,使用LDAC時,是WH-1000XM4無限模式下音質最好狀態,搭配最近幾年大部分主流Android機型,都可以順利的實現LDAC收發。但不同的LDAC發射端設備表現并不完全一樣,同樣也有音質差別,具體差別可以參考SOOMAL諸多手機音質測評。在搭配iOS設備或其他操作系統設備時,只能用到SBC或AAC,此時的音質明顯不如LDAC,即便是SBC/AAC, 不同的發射端設備音質也會有所不同。WH-1000XM4支持有線模式,在電池完全耗盡的情況下也能工作,但內置放大器以及降噪功能將不再起作用。

    WH-1000XM4開聲并不太好聽,聲音較呆,煲機50小時后,有改善。

    高頻表現:WH-1000XM4高頻不明亮,有修飾,細節表現比之前那幾款都要好一點,聲線更細,顆粒更小,LDAC帶來的高頻質量提升是易于察覺的。瞬態動態表現一般,聽感比較寬松,聽起來比較放松,耐聽度表現比較出色,可以做到較長時間聽不累。

    中頻表現:WH-1000XM4中頻表現不算優秀,也談不上差,結像點不是太清晰,但也不是模糊不清,形態不挺拔,但也不是癱軟無力的那種。聽感中性偏暖偏柔和,細節層次都不出色,也不差勁。這是很典型的保守設計,什么都不出色,什么也不會翻車。和拜雅樂谷、B&W P5相比,形態感差距明顯,這兩款耳機營造的歌者形象更加鮮活。

    低頻表現:上一代的WH-1000XM3,低頻量感是偏多的,量感多,基本上都會以犧牲低頻瞬態動態為代價,如何平衡,考驗的是設計師的品味和認知。WH-1000XM4在低頻上比WH-1000XM3有明顯的變化,低頻量感要收斂不少,而更多的照顧了動態瞬態的表現,雖然仍然是偏向量感的調音風格,但聽起來好多了,沒有以前那么糊,低頻的跳動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WH-1000XM4的聲音相比上一代有了不小的變化,而SOOMAL認為這種變化可以稱為進步,雖然沒有完全脫離傳統風格,但朝著更加“HIFI”的方向靠,這是個好的趨勢,不過仍然做得不足夠好,以WH-1000XM4的軟硬件底子,還有不少潛力。當然,我們也不會因為它不足夠好,就認為它差,以WH-1000XM4在主動降噪耳機中的音質表現,歸到中上水平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總結:WH-1000XM4沿用傳統簡約造型,時至今日,看上去仍不過時。主動降噪表現不負期待,當前最強之一[可能也是唯一],舒適穩定的佩戴讓用戶更加容易的獲得最佳的降噪狀態,更少的出現漏音現象,這對改善整體體驗非常明顯。配套軟件差點意思,功能不少,體驗較差。音質表現不算出色,但也沒有太多值得大批特批的地方,只是希望索尼能在音質上再加把力。相比WH-1000XM3,WH-1000XM4可以被認為是整體性的進步,所以,SOOMAL給索尼WH-1000XM4主動降噪藍牙無線頭戴式耳機推薦評級

    • [Doc]key=主動降噪 測評報告[/Doc]

    確實是索尼最新推出的頭戴式降噪耳機——WH-1000XM4。

    若是 ZAEKE 知客拍評測視頻,那么這句話肯定會是我的開場白,并且重復強調三次。畢竟索尼這次并沒有做太多的表面功夫,所以 WH-1000XM4 與上一代也就是 WH-1000 XM3 之間看得見的區別,也就是在頭梁折疊出的型號銘牌中的......最后一位數。

    更令人心酸,特別是我這樣喜新厭舊的人,是索尼在沒有改動造型設計的情況下也沒給新配色。是的,WH-1000XM4 與上一代相同,依然提供黑色與鉑金銀兩種配色。所以戴著這款最新的頭戴式降噪耳機出門坐飛機就是錦衣夜行,只有你知道這是新款,并且美滋滋。

    是的,索尼確實沒有在 WH-1000XM4 身上做太多的表面功夫(這是字面意思),可并不意味著索尼是又一次劃水。等等,我為什么要說“又”。因為索尼這會兒所做出的努力,都表現在參數表上看不到的細節以及各種新功能。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賬面上看不到的細節都是些啥?這要說起來其實都挺簡單的,那就是 WH-1000XM4 的機身采用一體化啞光設計、改良了細節處的銜接結構、增大了耳罩的接觸面積、隱藏耳罩的縫紉線。

    就這?就這。這些細節的改進對于相當部分人來說沒啥感覺,肯定是不如新配色來的有新鮮感與購買欲的。可就是這一系列的細節改進,使得 WH-1000XM4 這款耳機的質感更好、做工更強、壓耳感更弱,還降低了縫紉線導致的瘙癢、過敏可能。

    這對于 WH-1000XM3 的實際使用者們來說,對于自費購買并且長期使用 WH-1000XM3 的我來說,自然是意味著 WH-1000XM4 能夠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更是說明索尼確實有聽到反饋并且切實改進。

    如此提升使用體驗的細節還有,那就是索尼將 WH-1000XM4 的實體鍵從上一代的“NC/AMBIENT”改為“CUSTOM”,也就是從固定不可調的“降噪/環境聲模式切換”改為可自定義。雖然說這個可自定義也就是新增支持選擇喚醒 Google Assistant 或者是 Amazon Alexa 語音助手而已......

    此外索尼終于讓 WH-1000XM4 支持藍牙同時連接 2 臺設備。這個功能可就太好用和令人舒適了,可以在連接電腦觀看視頻的同時,手機來電即可自動切換過去,通話完畢后自動切換回電腦。無需摘下耳機接聽,或者是兩個設備來回配對,可以說是省事不少。

    索尼還將距離傳感器與加速度傳感器塞進 WH-1000XM4 里,使得其可以檢測使用者的佩戴狀態,進而實現摘下耳機后自動暫停播放、禁用觸控板以及關閉 LED 燈,避免誤操作與耗電,當然在重新佩戴后會繼續播放與恢復相對應的功能。

    這些要說起來,其實已經是真無線耳機們的標配功能,可是在頭戴式耳機里依然是個加分項,確確實實提升使用體驗。但索尼并不希望你摘下耳機,或者說是盡可能減少摘下耳機的可能,這也是 WH-1000XM4 新增的功能——智能免摘。

    “智能免摘”這個功能更說起來挺有意思的,是使用 WH-1000XM4 內置的麥克風檢測佩戴者的說話狀態,進而實現自動暫停播放、關閉降噪以及開啟環境聲等一系列動作。所以在戴著 WH-1000XM4 并且開啟該功能時,無需摘下耳機即可正常交流。

    就聽這個功能描述,可能還是會讓你有“就這”的感覺,可是在對應的使用場景里就很讓人舒適了。比如說戴著耳機聽歌吃飯,和服務員點單時;比如說上班時戴著耳機隔絕噪音,要問同事一個問題;比如在咖啡廳戴著耳機看視頻,和同行說這個笑點給力。

    在這些使用場景里,你只需要和對方做簡短且簡單的溝通對話,戴著“智能免摘”的 WH-1000XM4 即可免除暫停播放、摘下耳機、對話、戴上耳機、繼續播放等一系列動作和麻煩。相較捂住觸摸板,智能免摘顯然要更方便和自然些。

    要注意的,是“智能免摘”這個功能是通過語音觸發的,所以如果你喜歡戴著耳機哼歌,或者是不小心打個哈欠、噴嚏、嗝,亦或者是有人在叫近距離說話,都有可能導致誤觸發。所以建議將語音檢測靈敏度從出廠默認的“自動”改為“低”。

    還要提醒一句,在觸發該功能后的 WH-1000XM4 在指定時間內沒有檢測到聲音時,將會關閉智能免摘模式。但其實在觸發該功能后手動點擊觸摸板,即可立刻關閉,就不用傻傻地等 15 秒或更長時間自動關閉啦。

    說到這里,可能你已經有了個大概的想法或者是感覺,那就是索尼確實沒有給 WH-1000XM4 的造型設計做啥改動,可是產品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于 WH-1000XM3。數個小且新的功能加入,卻大大改變了這款耳機的使用體驗,更是注重于使用者個人的使用體驗。

    是的,這就是索尼的設計理念,那就是更個性化的體驗,更智能的體驗。這也同樣表現在 WH-1000XM4 的本質工作,也就是降噪能力。

    WH-1000XM4 與上一代相同依然采用的是 HD 降噪處理器 QN1 與雙反饋麥克風,所以從降噪的上限來說并沒有太大的突破。可是索尼改進了降噪算法,并且采用新的高性能藍牙芯片,按照官方說話,“ WH-1000XM4 能夠根據音樂、噪聲信號以及驅動單元和耳機之間的聲學特征,以每秒約 700 頻次對噪聲進行實時消除。”

    這官方說辭挺云里霧里的,還是我來解釋一遍。

    WH-1000XM1、WH-1000XM2、WH-1000XM3 也就是每一代升級,都是降噪能力的提升,追求的是降噪重總量,也就是降噪效果更強。可是在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使用場景里,處理降噪的方式以及效果并不會改變,也就是一刀切。

    索尼在 WH-1000XM4 上做了些改變,將根據這些不同來調整降噪效果,以更好適應不同的人、使用場景的降噪需要。按照我的個人理解,應該是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比如說車站的引擎聲、地鐵里的軌道摩擦聲、馬路上的汽車胎噪等等,對中低頻的頻段、量感有不同程度的削減。

    還可以通過手機系統(目前僅支持 iOS)的定位功能,學習經常訪問的位置和個人使用習慣,實現自動切換降噪等級、均衡器以及智能免摘功能。說白了,就是 WH-1000XM4 知道你是誰、你在哪、你要干什么,并根據這些給出更好的降噪效果。

    那么問題來了,索尼這樣調整后的 WH-1000XM4 的降噪效果如何。

    在經過一次難得的“深圳-上海”短途飛行、半個多小時的地鐵快速線、有好幾把機械鍵盤同時敲響的工作室等不同場景的實際測試,仔細對比是能夠感覺到 WH-1000XM4 相較 WH-1000XM3 的降噪效果更好,并且在不同場景時的降噪確實有那么點不同。

    只不過感知更明確的,其實是索尼給 WH-1000XM4 新增的通話降噪。這似乎是與“智能免摘”一脈的技術路線,通過精準的語音拾取技術識別使用者的聲音,并且過濾背景噪音干擾。

    實際測試效果相當顯著,上一代也就是 WH-1000XM3 在機場里通話還湊合,地鐵車廂里可就完全歇菜了,WH-1000XM4 則是毫無壓力。

    雖然在我個人看來,降噪耳機的本質或者說應該考究有沒有做好的唯一標準,就是降噪效果。畢竟 WH-1000XM4 針對的商務人士,大多數可都是戴著降噪耳機上飛機睡覺的,才不會要求有啥音質,或者是支不支持 LDAC、aptX、Hi-Res 有的沒的。

    不過耳機嘛,做好音質總是能夠加分的,ZAEKE 知客的@燙頭孫師傅 對 WH-1000XM4 的聽感是:

    索尼 WH-1000XM4 明顯的暖聲底與存在感較強的低頻,相對適合流行搖滾一類的音樂。相較于前代產品素質更好,具體表現在分離度有明顯的提升,尤其是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有很大的進步。如果說前代有樂器遮蓋人聲的尷尬,那么這一代顯然能夠讓人聲愛好者獲得更好的聽音體驗,而在調音風格上,索尼 WH-1000XM4 的順滑度提升很多,這點在中高頻上都有可以感知的體現。并且其人聲的口型更清晰,整個風格也更加通透清麗,并且顆粒感更少的同時位置更靠前些。而低頻則減少了一部分量感,相對提升質感,轟頭感有一定的降低,更加耐聽。可以肯定的是,索尼 WH-1000XM4 算是一款音質還不錯的頭戴式降噪耳機。

    確實得說索尼 WH-1000XM4 這一眼看不出有啥變化的經典造型設計,還沒有全新的配色,實在是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仔細把玩,這更好的質感表現、更好的細節做工、更舒適的佩戴感,還有相當好用的智能佩戴、智能免摘、智能降噪、通話降噪以及支持同時連接 2 臺設備等,逐漸讓我感受到索尼的誠意與用心。

    也正是這些不能夠表現在參數上的細節改進,也很難從文字描述體會到的小功能,使得量變最終引起質變。索尼 WH-1000XM4 是完全不同于 WH-1000XM3 的“全新”產品,而并非是小修小補的升級款,其 2899 元的定價與上一代的正式售價相同,真可以說良心了。(當然我還是想要新配色)

    可是對于索尼 WH-1000XM4 來說,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正是前輩也就是 WH-1000XM3,畢竟后者早已經走進降價渠道,成為千元機級最強降噪耳機。但也沒啥好擔心的,畢竟 WH-1000XM3 隨著時間有這么好的價格,WH-1000XM4 不也一樣么?

    聲音更圓潤 — Sony 索尼 PHA-2 便攜式耳機放大器使用評測

    話說當初跟風入了shp9500,雖然很好推,但總覺得在某些節骨眼上缺了點什么,于是把心一橫,決定上放! 鑒于資金有限,而且個人非常討厭麻煩累贅的東西,所以把目光鎖定在海淘1100的onkyo ha200,內部價格1500的oppo ha2和亞馬遜z秒殺1999的sony pha2上(雖然到手價差異巨大,但因為國行這三款都在2000~2500區間內,所以還是放在一起比較 )。其實當初更傾向于ath的pha100,無奈沒有國行,而且價格稍稍超出了預算,就先行否決了(果然選擇困難癥什么的歸根到底還是錢作怪 )。經過多番衡量以及對大法的信仰,最終選擇了pha2(從到手價格來看,其實真沒有性價比,畢竟價格快達到onkyo的2倍了 )。

    這是到手時照下的,不得不說,對比京東,亞馬遜的物流還是略遜一籌,此處略去一萬字 。

    在打開重重的包裝后,我還是沒能見到pha2本尊 。

    幾經辛苦,我終于摸到pha2那絲滑的肌膚了 ,逼格十足。什么,你感受不到絲滑?那看官網的圖 。

    配件方面:USB線纜*1;索尼自家播放器線纜*1;立體聲迷你線纜*1;硅膠帶*4;保護片*1;使用說明書*1;保修卡*1。鑒于俺只有電腦和安卓機,這些線夠用了~

    然后,來幾張來自各方位的圖。

    相信我,如果是第一次玩耳放,我還是建議你去認真看看那份厚厚的說明書,不然當你嘗試用hi-res audio player來硬解dsd的時候,你會痛不欲生的 。

    還是官網的圖,有助于pha2功能的理解,我也不一一細說了 。

    然后還是官網的圖,技術帝和數據帝上吧,我是看不懂的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數字連接可用6.5小時,充電時間7小時。能否不用電池而由usb直供電是pha2的一大爭議,這里的數字就告訴你:一旦用來解碼,即使能usb直供,也要電池同時供電,所以,想長時間把pha2當電腦外部聲卡用的朋友就不要入手它了。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個人感覺pha2開機時usb只是純粹數據傳輸用,供電則完全由電池負責。

    接下來是使用感受 。pha2支持自家和蘋果家播放器的解碼,升級固件后也支持安卓手機通過otg線連接pha2進行解碼,但是,這么長的一根usb線還要加根otg線,把pha2和手機捆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很累贅,所以用手機播放音樂的時候我基本不用pha2解碼,只是通過音頻線連接僅作耳放使用 。效果如圖。4.6的屏跟pha2還是挺合襯的,不知道過一陣子換z3后是不是還能如此般配呢 ~

    更多的時候,我是把pha2當作外置聲卡用的 ,因為目前待業中 。pha2作為外置聲卡還是很容易的,MAC OS直接連上就可以用了,Windows就要從官網下載驅動,但是要硬解dsd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怕折騰的可以用foobar2000,懶人可用大法自家的hi-res audio player。好吧,我承認我是懶人 。hi-res audio player界面簡單明了,于是,功能也很少羅 ,而且支持的格式也不如foobar2000那么多。據本人經驗和部分人反映,有一定的概率會出現“沙沙”聲。我一次是換usb接口,一次是重啟電腦才正常工作的 。希望有高人指點問題所在吧~我喜歡的歌很少sacd資源,sacd精品歌曲又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我只聽過sacd王菲的曖昧,也許是這歌不明顯,也許是我木耳,也許是我的設備不給力,我是聽不出188M dff格式和52M flac格式的曖昧的區別 。

    最后,說說聽感。本人沒有專業播放器,因為上街帶手機和耳放已經很麻煩了,再帶個播放器就顯得很累贅了。所以下面的聽感都是基于連接電腦,理論上來說,用pha2解碼,那連什么設備都是沒關系的,理論,理論 。我手頭上的耳機基本都是不用上放的,不過,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就來看看pha2的功力如何。拿來測試的有到手幾天的大饅頭二代,到手一個半月的shp9500和到手兩個月的小小饅頭,分別是封閉式頭戴,開放式頭戴和入耳式耳塞,所以不作橫向對比。另外,本人不是專業發燒友,故不以那些標桿名曲作測試,在標桿上測試再明顯,日常使用區分度不大那也顯得很雞肋。以下模擬指pha2純放大,數字指pha2解碼兼放大。

    《士多啤梨蘋果橙》

    shp9500

    直推:高頻刺耳,低頻十足,但三頻銜接不行,瞬間變化太大,長時間耳朵很累;

    模擬:高頻依舊刺耳,低頻稍少;

    數字:不再刺耳,低頻有所減少,三頻銜接流暢,聲音圓潤。

    大饅頭二代

    直推:三頻均衡,但也沒有亮眼的地方;

    模擬和數字和直推聽不出明顯差別。

    小小饅頭

    直推:高頻刺耳,低頻十足;

    模擬:無太大變化

    數字:高頻還是略刺耳,不過可以接受,另外,聲音從直推時的耳后變成耳邊,這點超贊!

    《清平調》

    shp9500

    直推:鄧麗君演唱部分音樂有點掩蓋人聲,偶有刺耳爆音;

    模擬:和直推差別不大;

    數字:人聲明顯蓋過音樂,不再有刺耳爆音,三頻銜接流暢,聽起來舒服多了。

    直推:無明顯優缺點;

    模擬:低頻有點過,轟耳;

    數字:解析度有所提高,聽王菲部分感覺人聲更加清脆;

    《summer time gone》

    shp9500

    直推:人聲貼耳,音樂的節奏撞擊耳膜,讓人很有激情;

    模擬:和直推差別不大;

    數字:本來帶感的音樂節奏沒有了聲聲入耳的感覺;

    直推:三頻銜接不流暢,沖擊過大,耳朵不舒服;

    模擬:無明顯變化;

    數字:人聲貼耳,三頻到位且銜接暢順,耳朵更舒服。

    (真的不是我黑大饅頭,只能說大饅頭更適合直推,上放提升微乎其微,而且,上放后的大饅頭聽以上三首歌都有種解析度下降的朦朧感,比直推難聽 )。總體來說,我感覺pha2會使聲音向中靠攏,三頻銜接圓滑,基于小小饅頭的表現,也許會對耳塞的聲場有一定的提升。

    由于沒有使用其他耳放的經驗,所以我很難評價pha2是不是對得起它的價格。對于喜歡聽抒情類,偶爾聽些歇斯底里的歌,偶爾又聽些輕快的歌的我來說,pha2完全滿足了我的要求。遺憾的是,數字連接的續航時間確實有點太短,開機時不能usb供電也限制了作為外置聲卡的功能。謝謝大家看完長篇大論,希望我的不專業評測能為你猶豫是否購買pha2時提供一點點參考意見吧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