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7天的假期轉眼就過去了,大家是不是都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呢?一眾DIY小編也陸續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我絕對是最早回來的...),但是聊著聊著不知怎的就說起了大家在老家的電腦,發現其中有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筆者就決定干脆將它們匯總到一起,和各位網友一起分享一下。
既然是老家的電腦,配置方面自然不會太好,很多還是眾小編以前淘汰下來的產品。但是對于我們來說,這其中卻包含著許許多多珍貴的回憶,一時大家都感慨萬分。接下來我們就讓我們走進每一位小編的故事吧。
音頻小編——太平洋J2臺(編輯部張敬軒)
給你p個輪廓吧,我盡力了...
CPU | 奔騰4 2.8G |
主板 | 華碩P4P800-E Deluxe |
內存 | 威剛萬紫千紅DDR400 1G + KingMax 512MB |
顯卡 | 七彩虹X700 AGP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從十年前的CD325+華碩P4P800S-X+Kingmax 256M+麗臺MX4000到現在的配置,不知不覺這臺機器已經在家里服役十年,也從曾經的主力機慢慢到現在被上門的熊孩子折騰的工具。AGP顯卡和一代內存也早已被淘汰。
它陪我查過資料,做過學生會報表,泡過pconline和itbbs,用QQ偷偷早戀,最后趁著478隕落低價收購零件改成高能廢物。只為在家玩上喜歡的游戲,連同早年在老媽單位蹭的雷鳥1G,成為了我的電腦DIY歷史中不得不說的里程碑。即使現在已經用上了更好的機器,但仍然難以忘記當年那些美好。
CPU | Intel 酷睿雙核 L7400 |
主板 | 965芯片組 |
內存 | 3GB |
顯卡 | GMA950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在我心中,筆記本的頂端是三足鼎立的,IBM(筆記本業務已經被聯想收購了~),VAIO(已經不做筆記本了~)和蘋果。也正是這樣,當年上大學的時候也撿了把垃圾上了臺高配置的X60s,美其名曰“商務范十足輕薄好攜帶”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小的裝逼欲望。
不過X60s在文字和簡單的圖片處理方面已經足夠,更是因為輕薄所以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工作。后來因為加入了學校的視頻團隊,于是機器便成為了伴手的小伙伴。再后來就退役回家外接陪爸媽了,因為幾乎沒有噪音爸媽也是喜歡。三年多的大學生活有它見證,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CPU | AMD APU A8-4555M |
主板 | AMD A70M |
內存 | 4GB |
顯卡 | AMD Radeon HD 8550M+AMD Radeon HD 7600G |
其他 | 加裝 浦科特 M6S 128GB SSD |
小編獨白:畢業之后X60s的性能不足已經日益凸顯出來,考慮到工作的地點經常變化以及經常出差的原因,主打輕薄的超級本就成為了首選。結果就在準備購買的時候參加了一個華碩的活動,直接就通過答題中了一等獎——一臺AMD超級本。夠用的CPU性能和較強的GPU性能也讓小編放棄了再買一臺性能更高的念頭。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的電腦進行升級呢?——X60s的配置相對比較舊,但是父母已經習慣了XP系統,并且平時還是習慣看電視,前不久升級的電視盒子更加適合他們,老家的電腦升級可能要等到自己的電腦淘汰之后才會考慮。
筆者有話說:雖說電腦整體還是呈現一個不斷普及的趨勢,但是有很多父母使用電腦的時間還是很少,電視仍然是他們生活中的額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只需要解決有無問題即可,另外輕薄也逐漸成為了很多人在購買電腦時第一考慮的問題。
2編輯部LOL大神:雪承回頂部
移動電源小編——雪承(真的是漢子不是妹子,最愛午夜DJ)
表情絕對很像本人
CPU | AMD Athlon 64 X2 5000+ |
主板 | 七彩虹 C.M780T |
內存 | 金士頓 1GB DDR2 800 |
顯卡 | NVIDIA GeForce 210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05年我家第一次擁有電腦,那時候對配置毫無概念,只是隨便找了個所謂朋友在電腦城組裝了一部“好機”,后來了解DIY后才知道被坑不少,64M小影霸顯卡和256RAM完全可以追溯到03年,三星15寸液晶顯示器和P4就是僅存的最大炫耀點。幸好當年游戲配置要求不高,也不流行高清視頻,我照樣玩得不亦樂乎。隨著機器老化陸續在10年左右換了主板,顯卡和加了內存條,硬盤,雖然照樣被現在的智能手機秒飛天,但依然服役至今。
自從買筆記本它就變成了父母的煲劇神器,媽媽最大興趣就是上網看看師奶肥皂劇,爸爸就喜歡當作家庭影院放碟看。如今我幾乎不會碰這部電腦,父母越來越少用,回家再看這部老電腦,時光仿佛定格在10年前,依舊那個XP系統,那塊老掉牙的5000+處理器,那部液晶顯示屏和那張電腦桌,機器一切如初,只是人老了。大概再過十年它依然會待在我家,因為大家都舍不得丟。
CPU | Intel Core i3-2350M |
主板 | - |
內存 | 2GB |
顯卡 | ATI HD 7600M |
其他 | 請看上圖 |
小編獨白:現在新寵是一本東芝14寸筆記本電腦,第二代I3,7670m顯卡和6G內存,基本可以滿足日常工作和擼LOL需求,選擇筆記本的理由也非常簡單——便攜,春節自然也必須把它可以繼續工作之外,抽空擼兩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作為一名有追求的玩家在假期沖上黃金還是非常期待的。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的電腦進行升級呢?——父母平時還是看電視多一點,準備學習音頻小編購買一款電視盒子帶回家送給父母,讓他們不用整天按點守在電視機前等節目。
筆者有話說:對于廣大的畢業生來說,大城市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力軍投入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家里的父母如果不用電腦,也就慢慢閑置下來,最終成為家里一角的古董。
3原電腦城JS:加嚕?;仨敳?/p>
機電小編——加嚕嚕(Eason.L)
打碼=局部打碼
CPU | AMD 速龍II X3 440 |
主板 | 映泰 880 |
內存 | 2GB內存 |
顯卡 | 集顯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記得從我09年大學入學,當時學校規定大一的新生不能攜帶電腦,要大二才行。而我的大一生活由于沒有了電腦的羈絆,班上的群體活動成為了我唯一的選擇,就這樣渡過了極其充實的大一生活。但畢竟沒有電腦無論對于學習還是娛樂都帶來諸多的不便。隨著同學們紛紛都帶來了自己的電腦,而我也購置了一臺組裝電腦。最初的配置是AMD K10 240X2+映泰880主板+2G內存,這套配置可以應付我玩DNF和一些日常的娛樂就足夠了。
而到了大二暑假,我找到了一份電腦城賣電腦的暑期工,也從此令我對DIY產生了情愫。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個朋友有一只閑置的K10 440X3,也因此讓我有了升級主機的念頭:把原有的240賣掉補差價換了440。此套配置一直服役到我大學畢業。后來這套舊電腦我換了一個小機箱令它成為了客廳中的一份子?;貞浧?,十分慶幸有這臺的電腦陪伴,見證了美好的大學年華。
CPU | Intel Xeon E3-1230 V3 |
主板 | 技嘉B85 |
內存 | 芝奇 4GB DDR 1600 X2 |
顯卡 | 影馳GTX760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畢業后,我迷上了英雄聯盟,舊機器的880集顯時不時就用罷工來宣示它的存在,在原來基礎上添加顯卡又顯得比較浪費于是購買了新電腦。正好電商主機崛起,不但價格方面有優勢,還省去了自己組裝的麻煩,3999元就買了一臺E3+760的主機,買到家接上屏幕就直接用了,簡直就是DIY2.0!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家里)的電腦進行升級呢?——因為小編是本地人,所以電腦放在家里也是共用的,而且小編有一直升級的習慣,家里的電腦還是比較好的。
筆者有話說:對于一眾本地工作的同學來說,自己的電腦就放在家里,這樣的結局自然是最完美的。不過也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多人使用下的個(zhen)人(cang)資(zi)料(yuan)很容易被發現。至于電商裝機么,實際的銷量已經很有力的證明了這種新形式DIY 的潛力。
424K純土豪:Joe回頂部
CPU小編——Joe(本地土豪不解釋)
看到土豪的桌面我只想說:你的大腿有人抱么?
CPU | Intel Xeon E3-1230 V3 |
主板 | 華碩Z87I Pro |
內存 | 鎂光 鉑勝DDR3-1600 4G×2 低壓版 |
顯卡 | 華碩R9 285 STRIX |
固態硬盤 | 浦科特 M6S 128GB |
電源 | 海韻 M12II 620W銅牌 |
機箱 | 海盜船 250D |
散熱 | 海盜船 H100i |
顯示器 | 三星 S24D590L |
音箱 | 漫步者 M16 4.1 |
鼠標 | 雷蛇 地獄蝰蛇(變形金剛) |
鍵盤 | 微軟 Media Pro |
其他 | 你還想知道啥...... |
小編獨白:兩套電腦配置看完我再說~
騷就一個字!
CPU | Intel Core i7-4770K |
主板 | 華碩Z97 特種部隊 獅鷲 |
內存 | 海盜船 白金統治者 DDR3-1600 4G×2 |
顯卡 | 華碩 GTX970 STRIX |
固態硬盤 | 浦科特 M6S 128GB |
電源 | 海韻 M12II 520W銅牌 |
機箱 | 聯力 PC-V359 |
散熱 | 思民 CNPS 9700NT |
顯示器 | 戴爾 S2415H |
音箱 | 麥博 M200 10周年紀念版 |
鼠標 | 賽睿 Kinzu v3 |
鍵盤 | 羅技G910 |
其他 | 你還想知道啥...... |
小編獨白:同事一個個都趕上春運的大潮回家過年去了,而小編則繼續默默堅守著工作崗位,各種空虛冷冷冷...也只有像小編這類正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朋友才知道。所以小編下班回家一般都會看看片子、擼上兩把來自娛自樂。
作為PConline CPU欄目的編輯的我其實對于整機性能沒有太多的要求,都是本著夠用就好的原則,什么SLI、CrossFire都與我沒有太大的關系。不過,小編所使用的平臺還是要保留最后的一點“節操”的。
或許網友看完小編所使用的兩套平臺都會不約而同地怒斥小編的“節操”何在?這不是赤裸裸的炫富嗎?這有什么辦法呢?誰叫天秤座的人就一個唯美主義者,丑的老婆不要,平庸的車不買,不夠騷的手機直接扔掉。同樣,天秤座的朋友攢一個適合自己平臺,除了要考慮外觀之外的還是外觀。這里本著夠用就好是指能滿足天秤座審美的需要,所以小編裝的不是機而是B...管他什么E3搭Z87的腦殘配置,帶K的CPU從不超頻等,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機子讓小編看著就賞心悅目,用著就愉快玩樂就可以了。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家里)的電腦進行升級呢?—— 暫時沒有進一步升級的打算。(土豪你還需要升級么?大腿歸我了!)
筆者有話說:的確夠用依舊還是很多人選購電腦的第一原則,但是并不妨礙少數老玩家進階為對硬件品質的追求。不但在品牌口碑方面精益求精,就連不同硬件之間的顏色以及外觀風格也成為了他們的選擇考慮因素之一,這也成為了廠商越來越重視的一個方面。
5絕對是美女:維尼熊回頂部
鍵鼠小編——斌哥
小編獨白:作為一個在城鄉結合城鎮長大的孩子,接觸電腦也得算八九年前開始的了吧,但是因為屬于普通家庭,以學習為重,所以直到大學家里都沒有添置電腦,偶爾想要玩游戲也是跑到同學家或者網吧玩上一陣。
CPU | Intel 奔騰雙核 T4500 |
主板 | PM45芯片組 |
內存 | 4GB |
顯卡 | ATI Mobility Radeon HD4500 |
其他 | 不詳 |
小編獨白:家里的第一臺電腦也就是現在手中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SL410K,作為自己的第一部電腦從大學開始一直服役至今,集顯GMA X4500搭配奔騰雙核T4500,相比如今的電腦和筆記本都已經相差甚遠,中間還經歷過兩次換屏,已經不堪重負。城鄉城鎮的普通家庭里,父母很少懂得使用電腦的,到現在電腦也沒有添置。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的電腦進行升級呢?——或許等到ThinkPad退休,它便是家中的電腦,將來要教會父母使用,活到老學到老,學會使用電腦,以后視頻也比電話來得更方便更親近。
筆者有話說:對于很多來自比較偏遠的朋友來說,大學就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電腦的地方了,自然大學也就是他們第一次擁有電腦的地方。雖然高齡筆記本的性能已經比較吃力,但是對于預算比較緊張的他們來說依舊是可以用的,更換電腦基本上只有徹底報廢才會考慮。
策劃妹子——維尼熊(絕對是美女!)
小編獨白:熊妹子我來自潮汕一個普通的小縣城,因為地處偏遠當地的經濟并不算太發達,這也導致了電腦在家鄉并不普及。這一點從網絡的覆蓋就可以看出來,即便是在鎮上也只有捉襟見肘的2M寬帶可供選擇,而且穩定性還得不到保證。相比之下覆蓋更加全面的3G信號成為了更好的選擇,加上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家里人等于每人擁有了一臺“小電腦”,而太過復雜的應用也會叫遠在異鄉的我幫忙。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的電腦進行升級呢?——家里沒有人會用電腦,而且沒有網絡的電腦實在用處不大,短時間內不會考慮購買。
筆者有話說: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絕對算出人意料,很多以前必須由電腦完成的輕量型工作(社交、辦公等等)變成了手機的特長。而且隨著手機網絡速度的不斷提升,覆蓋更廣的移動網絡也有了和普通寬帶叫板的資本。這也使得越來越多像熊妹子這樣的“手機黨”的出現,可以說是電腦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6筆者、老家電腦的總結回頂部
顯卡小編——剎那(最后來說說自己)
因為家里有一名教網絡的人民教師的存在,老家的電腦一直更新換代比較快,目前家里只有兩臺電腦,一臺是神船的E6300臺式,和一臺2013版的MBA本本。
還有一臺MBA請看第一頁首圖
要說最與眾不同的那就是E6300是筆者80歲的外婆的專用電腦,QQ視頻聊天,玩個祖瑪,在線看個電視劇什么都都不是問題。去年生日收到一臺小米3作為禮物之后更是升級為微信黨,有時還給筆者的朋友圈點個贊。(第一次嚇尿了好么...)
相比之下,筆者的辦公機反而更加普通,是一臺聯想的V4400A,14寸900P的分辨率使得在編輯文字和PS的時候更加游刃有余。
那么你是否會打算對老家的電腦進行升級呢?——其實老家的電腦很多情況下比我自己的電腦還好,升級神馬的還是先考慮我自己的吧。
筆者有話說:其實有極少的中老年人也能熟練的使用電腦,對于他們來說,穩定可能比高性能來得更重要。(會用就不錯了?。╇m然學習的過程比較艱辛,但是最終學會之后的老人家能更直接的享受到網絡帶來的便利。(我們家只視頻都不打電話了)
小編老家電腦匯總
在看過這么多位小編的老家電腦之后,我們不難把他們分為以下幾類:
1、自己以前用過的淘汰電腦:這一類的小編基本上工作的地方距離家有一定的距離,但不算太遠。所以淘汰下來的電腦的最好歸宿就是扛回家了給父母用。父母對于電腦的需求也不算高,一臺能qq能上網的XP系統老爺機和新電腦的差別實在不大,這類的現象應該說是最普遍的。
2、老家就不用電腦:雖然現在電腦普及的很快,但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網絡成為了制約電腦普及的因素,因為沒有網絡的電腦用途大大受限制。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電腦的一部分功能已經被取代,使得很多人進一步推遲了自己買電腦的計劃,但毫無疑問的是電腦比手機能干的事情多太多,每個人都有一臺自己的電腦相信只是個時間問題。
3、老家就在本地的自用電腦:這一類可以說是最幸福的了,家就在工作的城市,網絡什么的也不會太差,加上電腦在我們生活中無可取代的地位,頻繁的升級自然不可避免,這也是為啥絕大多數的電腦發燒玩家都在城市的原因。少數預算比較充足的玩家甚至還根據自己家里的需求,添置了第二臺甚至第三臺電腦,搶電腦用什么的不再是個問題。
生活在由一個電腦占據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年代,筆者感覺非常幸運,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以前完全不能想象的享受和便利。雖然眾小編的故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故事,但筆者還是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回憶喚起你心中關于電腦的那一份記憶。
老家的電腦,你還記得它的故事么?歡迎大家在評論中說出自己的老家電腦故事,小編之后也會將其中的部分選錄到文章中共大家分享。最后小編也要在這里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天天開心“喜羊羊”;事事如意“美羊羊”;工作愉快“懶羊羊”;合家幸?!芭蜓颉保?/p>
箱之前想對拿到玩咖智能手環之前的想想中的智能手環做一個猜想,智能手環其實比較早期的應該是索尼的,因為價格過高,以及不急程度不高,難產了,而國內智能手環真正興起應該是在今年年初開始盛行,三星的S5一起發售的智能手表開始,各大廠家都開始對這個感到興趣,紛紛開始做起智能手環起來,雞排認為7月22小米發布了一款智能手環79的驚人價格引爆了國內智能手環高潮,之前那種500 600的智能手環瞬間消失在這個市場中,而拿到玩咖的時候發現玩咖的首輪銷售也是79元,那么到底這款智能手環能否成為市場的另一匹黑馬呢?
包裝方面,玩咖的采用的中規中矩的紅底白盒的包裝,包裝的紅色底盒還頗具特色,這個不安常理出牌的設計雞排倒是蠻喜歡的。包裝盒四周還是比較簡潔,自從二維碼流行起來以后國產的廠家就喜歡把微信微博的二維碼印刷在包裝盒上,廣告味道很濃厚,雞排印刷在說明書上已經足夠讓用戶去掃描體驗了。
打開包裝盒后,第一感覺就是底盒與盒蓋是獨立的,打開后底盒部分更加有韻味,紅色的底盒下安靜的鑲嵌著一枚黑色的手環。高貴低調奢華氣質盡顯。進一步打開發現還有一個夾層左邊是說明書,右邊是電源適配器。這種設計有大將之風。
在沒有取出手環的情況下,看到了有一個按鍵設計,左側是觸點式充電方式,對于這樣的按鍵設計雞排有些許擔憂防水性能,后面會有對這個環節的詳細測評。
取出配件,從充電適配器能夠看得出,采用的夾裝觸碰式充電。說明書相對比較簡單了。四個正反版面做了介紹。
充電部分,仔細看充電夾頭上面并沒有標明正負極,說明三個觸點中間是正極或者負極,兩邊的觸點為同一個極性。這樣不論正反夾裝都不會引起反向充電,雞排實際測試中也正式的如此推斷。充電可以在電腦上或者直接用移動電源給予充電,充電一次能夠用上7-10天左右。同時在手機app上能查看到手環的電量。充電時間60毫安的電池需還是容易充滿的。
手環欣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體以磨砂黑為主的配有一塊能夠查看時間運動數據的顯示屏,那么玩咖智能手環不僅僅是一款智能手環這么簡單,很多時候還能為你提供時間的查看。
試戴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佩戴方面,手環表帶的手感要偏硬,相比其他偏軟的材質有一個好處就是更加穩定,在實際使用中卡扣還是扣的比較緊湊的,雞排用過o-band表帶太軟了導致很容易掉。白天佩戴在強光下相比較而言還是比較能夠看清楚時間數據的。
防水體驗:
實測在水底下操作完全沒有問題,開始又擔心按鍵部分會有可能進水的可能,后來還在水底下泡了一段時間拿起來連接藍牙表示一切正常,在水底下操作也毫無壓力。玩咖的防水性能還是不用懷疑的,但是不建議長時間浸泡。
顯示效果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底藍字,藍色led白天強光下只能是能夠勉強看的清楚數字,顯示內容為時間,步數,距離,卡路里值以及日期。
APP體驗:
這次玩咖運動的APP設計也和包裝盒一樣的紅白作為顏色基調,整體感覺還是比較干凈的,同時玩咖也采用的積分制度,積分能夠換錢,所以首先要注冊一個賬號, 連接好手環就開始你的運動之旅吧。
打開手機的藍牙點擊綁定手環就會出現藍牙搜索頁面,找到smartbandH1點擊鏈接這個就是玩咖手環的藍牙名稱,點擊后在手環的顯示屏上面就會顯示一組6位數的數字點輸入后就能正常連接上了。
這次玩咖沒有帶gps因此不能記錄軌跡,但是很好的利用了手機的GPS功能將這個功能集成到了app中,用戶如果打開手機的gps就能夠清晰的在玩咖app 中記錄好詳細的數據了。
玩咖手環和其他手環一樣,主要是通過感應器來感應用戶的運動情況來分析你的運動狀態的從而做記錄。然后集合時間和運動狀態進行運動與睡眠狀態之間的切換。從而得出運動與睡眠的數據。供用戶參考。當然玩咖的還有鬧鐘、靜坐提醒燈功能。都是通過振動器來提醒用戶。
PConline 雜談】1994年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將中國互聯網正式接通,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1995年,隨著Windows95的發布,電腦,作為當時唯一接連外面世界的圖形界面工具,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二十寒暑,滄桑巨變,今天我們就用獨特的視角回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玩電腦有什么差別?
二十年前后:我們玩電腦的區別在哪里?
Windows 95:我們從這"開始"
1995年,微軟發布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操作系統Windows 95。不再需要在黑屏下敲字、不再需要記憶繁瑣的命令符,內置了IE瀏覽器,所有的這一些,只有要用鼠標點擊狀態條的“開始”按鍵即可。
開始進入系統后,藍天+白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圖形化界面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從這里我們學會了“開始”。
2015年:Windows 10
那個“開始菜單”,又正式歸位了。更炫的操作界面,更好的硬件加速、讓系統的整體流暢性顯得更高。全面支持移動端設備,支持觸控操作,還自帶聲音、商店……,然而,想玩的人越來越少!
軟盤:裝下一個時代
安裝游戲、聲卡、拷貝文件都需要軟盤
安裝游戲、文件、應用程度都需要一塊軟盤,3.5英寸、1.44MB的軟盤正是那個時代PC的標準的數據傳輸方式之一。1.44MB的容量在今天看來,不能再小了,但卻可以裝下一個時代。你還知道為什么電腦里的盤符從C盤開始,A盤跟B盤去哪呢?實際上,A盤和B盤都是專門預留給軟盤的標示符,其中A盤預留給3.5英寸軟盤,而B盤預留給5.25英寸軟盤,如果了解軟盤,并且有使用經歷的人,肯定對這個問題不會感到陌生。
U盤:
從功能和性能的角度來說,軟盤在U盤和移動硬盤面前,讀寫速度、存儲容量、便攜性等等方面都沒有絲毫優勝的可能。更小巧的體積、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大的存儲容量、更便宜的價格,U盤已經成為現在我們普通人必備的移動存儲工具之一。
鼠標是這樣的:
作為當時電腦必備的人機交互設備之一,從最簡單的雙擊、右鍵等基本操作,到網頁瀏覽、游戲娛樂、辦公工作,電腦的操作都離不開鼠標。那時,熟悉掌握一個鼠標,好像掌握了一個世界。
在1996年,微軟推出旗下首款配備滾輪功能的鼠標“Microsoft IntelliMouse”,并隨之在Windows系統中增加了鼠標滾輪默認支持功能,今天所熟悉的鼠標滾輪功能開始全面普及開來。
移動互聯網時代,鼠標已不再是上網必備用品。輕輕觸控就能指點江湖,年輕的90后已經覺得帶線的鼠標成為一個累贅,也許未來鼠標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與它們的點滴回憶,卻將永存于腦海深處。
畫圖:畫出一片天地
那時,在學校里上電腦教學課的,一定玩過這個吧。Windows自帶的畫圖工具Paintbrush,支持16位與24位色,圖片格式還不支持JPG,BMP格式夠折騰人的,功能簡單,工具就那幾個,但我們卻能這樣畫上一天,原來畫畫不只是筆跟紙的事。
畫圖工具一直被Windows系統保留下來了,到Windows8.1版本已經長成這樣,界面設計更友好,功能也更齊全,支持各種圖片格式,但在美圖秀秀、PS橫行的年代,別說玩這個了,知道的人有這個工具的估計也不多了吧。
那時,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恐怕是很多人奢侈的夢想,更重要的是當年你還年輕,有沖勁,可以為了游戲不眠不休奮戰幾天。WIN95、WIN98的系統、運行著DOS的游戲、用著1.44MB的3.5英寸軟盤(A盤),拷貝個極品飛車3,你要準備上百張軟盤了(這種基本就是高富帥了)。
相信大部分人在二十年前一開始接觸電腦都是從學校開始的吧,一個像電視一樣大的CRT顯示器,以及鍵盤和鼠標,主機則是看不到的——這是學校的機房。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每周都有一節課是電腦課,基本上就是老師在上面遠程控制,東拉西扯,然后再給我們玩一段時間的打字游戲,其實就是練打字,打字越快,跑得越快,不用那么快被抓Game Over。
現在的小孩2-3歲就開始接觸手機、Pad的,切水果、讀童話、看動畫,不亦樂乎!看著自己的小孩拿著iPad在沙發上玩切水果,再想想當年小時候的自己,真無法想象的畫面場景。
研究電腦知識:
在信息嚴重匱乏的年代,獲得電腦知識并不容易。1995年第11期的《個人電腦》雜志,“筆記本電腦:今非昔比的便攜機”、“CD-ROM百張精品”,看著一個個的頭條,那是純粹只為DIY玩家服務的精神食糧。
現在,紙質IT媒體已經所剩無幾,曾經的高光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獲得信息變得那么的簡單,方便?;叵敫咧袝r代,去網吧被父母說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于上網游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微信聯系上了當年下鄉的知青。高度信息化時代,改變不止一代人。
當年,奔騰133、奔騰II已經是響當當了,1999年2月奔騰III才發布,賽揚300A,把頻率從300MHz超頻到450MHz,跑分提升50%是相當正常的事;內存容量普通才32-64MB,128MB已經相當高的標準;當時顯卡還沒有PCI-E接口,都是AGP接口,顯存容量至少32MB;硬盤容量不大于10G,10G已經算是海量存儲;主板沒有集成聲卡,不裝上聲卡不能出聲;索尼特麗瓏Multiscan 200sf 17寸顯示器,顯然是高端貨。
從Windows95升級到Windows98,那個心情激動的,無法形容。那時硬盤只有可憐的1GB,為什么容量這么小,窮唄,買不起再大的,空間不夠用,就用Windows 98的磁盤壓縮功能。調整啟動項,用軟驅驅動DOS,用DOS命令格式化硬盤,啟動安裝程序,裝好之后還要安裝各種驅動程序。當初為了一個調制解調器的驅動,跑到朋友家里下載……
這是一個"快"的時代:
年份 | 1999年 | 2015年 |
處理器 | 賽揚300A | Intel i3 4130 |
主板 | VIA 693A | B85 |
內存 | 64MB | DDR3-1600 8GB |
顯卡 | TNT(16M) | GTX 750Ti |
硬盤 | 6.4G | 1TB HDD+128G SSD |
顯示器 | 15英寸CRT | 24英寸IPS LCD |
分辨率 | 1024*768 | 1920x1080 |
系統 | Window 98 | Windows 8.1 |
價格 | 大概6500元 | 大概 4500元 |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DIY硬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麻麻叉”時代的1231秒Super Pi百分運算性能,到現在“愛妻”時代的9.469秒,提升了130倍。;從2MB到現在的64G,內存容量提升了3萬倍,內存速度從原來的60/100MHz到現在最高的3200MHz,提升320倍;從每秒只有16.7MB/s,不足10G的硬盤,到現在1TB海量存儲,高達500MB/s的 SSD,不管是性能、容量,還是功耗、價格、體驗上,都顛覆我們的認識。
結語:
關機時,你看到的屏幕是這樣的
回憶總是美好的,雖然現在不再是PC時代,依然有人懷念10、20多年前的PC時代;那時候還沒有雙核、Windows系統也沒有那么穩定、動不動就給你藍臉看、內存還沒有現在的SSD緩存容量大,游戲畫面粗糙的像兒童畫一樣;編輯個文字,總要設個藝術字體,不管別人能不能欣賞到;看電影,不僅麻煩還很貴,因為只有光盤;關機時,你看到的屏幕是這樣的:It's now safe to turn off your computer。
那時,電腦的普及程度遠遠跟不下現在,主要是貴,盡管還是可以買得起,還不到家家都有的程度??萍疾粩喟l展,再過20年,不知道一切會變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