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棟低矮廠房分散在近50畝的廠區里,與周邊樓棟密集、讓生產機器“上樓”的廠房形成鮮明對比。“空地甚至比樓房的占地多啊!”8月初,在平陽縣萬全鎮,記者見到這座工業廠房,忍不住發出“好奢侈”的感嘆。
為解決用地低效問題,此前企業提出拆除部分現有廠房,建造樓層更高、容積率更高的廠房,經有關部門審核后,將自用多余的部分再分層轉讓給多家企業。但是,像這樣的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項目,在溫州還未有過分層分割的先例,企業和相關部門心里都沒底。
位于平陽的華奇低效用地。共享聯盟·平陽 林鑫 攝
今年年初,這一低效用地試點分割轉讓問題被送上第14期“兩個健康”直通車。會議交辦,以點帶面解決“一類事”。
“占地3.3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4.1萬平方米,這塊低效用地有很大提升空間,改造后,既保障了亟須空間發展的上下游企業剛需,又解決了原企業改造資金不足的問題,實現雙贏。”作為溫州市“兩個健康”直通車辦事專員,林邦譽不用看材料,對企業情況和政策難點記得很清楚。
“分層分割轉讓的可行辦法需要商討,改造方案怎么樣了?”這次,他聯系了市縣鎮三級涉企部門干部一起前來實地查看,希望多一些思路。
在林邦譽看來,企業的訴求,實際上都是優化營商環境中還存在的“毛病”,他的任務就是把它們收集起來送上“直通車”,再按照交辦意見,協調督促事權單位一起想辦法、治病根。
正是三伏天,戶外溫度接近40℃,烈日照得樓房幕墻很晃眼。負責人邊介紹新方案邊帶大家看現場,只是繞一圈的工夫,大家就已汗流浹背。實際上,更焦灼的是眾人的心情,距離交辦過去5個月,因為涉及控規調整問題,企業改造方案還沒定下來。
“我就像是老娘舅,把鄰居們聚起來,請這一家多讓一步、那一家多擔當一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實打實解難題。”林邦譽說。經過一番商議,大家決定“兩條腿走路”加快進度:企業結合區域控規調整修訂改造方案,政府部門同步制定實施辦法。
林邦譽(右一)與企業商討改造方案。共享聯盟·平陽 林鑫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溫州正全面打造“溫暖營商”品牌,實行“七位一體”為企服務體系,讓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線上有“96666”為企服務熱線、“幫企云·企業之家”數字平臺,線下有“萬名干部進萬企”、行業協會企檢服務中心、工業鎮街企業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協調機制等,它們組成了企業問題訴求和政策咨詢24小時在線服務。經由這些環節還未解決的問題,進入縣市區和溫州市“兩個健康”直通車會議,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直辦答復。
作為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重要工作載體,2022年11月溫州市設立“兩個健康”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市委書記、市長每月輪流與企業家面對面懇談。截至目前,市本級交辦化解企業難題104個,由此帶動解決多跨難題1087個,批量解決1.67萬個同類訴求。至此,企業難題有了“兜底”保障。
林邦譽的電腦里詳細記錄著“直通車”收集到的每一件企業訴求、問題、會商建議及辦理進度。粗略算了下,每個月他至少要接收近百件訴求。要將有“真問題”的挑出來,單甄別這第一步就需要反復核查。
記者發現,這些訴求五花八門,既有本地企業希望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減負的,又有異地商會在外投資權益受侵犯需要幫助的……
起初,林邦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沒經驗,就用笨辦法。他的浙政釘里,幾乎所有局辦的辦公室都被他咨詢過,聊天對話框的首屏里全是對政策的討論。同事們打趣,過去都是他追著別人問,現在他成了半個專家。
不久前,溫州一家大型婚慶企業反映,因為無法解決臨時停車問題,企業投資建設的婚宴場所一直沒法“開張”,問題已拖了好多年。和相關部門溝通,得到的回復基本是:按照規定,周邊道路施工,加上路寬不夠,不具備設置停車位的條件。
林邦譽說,違規違法肯定不行,站在企業角度多想一點,變通辦法還有沒有?多年與企業打交道的經驗讓林邦譽明白,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到現場都是辦法。于是,他督促交管、屬地政府等單位現場辦公,發現非機動車道與自行車道如果能共用一小段道路,就能騰出點位置,建成港灣式泊位。不到3天,想法就成了設計方案,1個月后臨時泊位就完工了。
林邦譽的企業家“朋友圈”越來越大。他和同事們在不斷充實的線索源中,直觀地看到了企業對營商環境優化的“真需求”。為解決企業家最頭疼的歷史遺留問題,出臺集中、常態化解兩種機制,今年首批94個歷史遺留問題正在“組團”解決中;從頻繁被反映的問題中,提取需求度、受眾面最大的,列為“為企服務十大項目”,今年將推動消防審批自上而下破梗阻,所有工業園區周邊公交線路都再優化……
服務企業難不難?林邦譽和同事心頭常常會涌起這樣的感慨:對照文件,或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面對企業的合理訴求,或許我們多用點時間,多想些辦法,多協調幾次,就離找到可行的辦法越來越近了。
【短評】
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
跟蹤采訪林邦譽的半個月時間里,記者發現,一方面,他的工作非常“枯燥”:需要逐一核實問題、協調部門、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果訴求合理卻協商不下,就需要再找角度、再想方法。為一個訴求,打幾十個電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一方面他的工作又非常有趣:每當找到解決方案,之前多次的推倒重來,都會變得意義非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帶著為“自己人”解難服務的理念,像林邦譽這樣的一線干部,正在收集一個個問題,逐個督促化解、落實,努力讓政策效能更高,讓企業成本更低,讓遺留難題更少,讓要素供給更優,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通過“兩個健康”直通車,溫州以改革的辦法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久久為功推動“溫暖營商”,溫暖企業家的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聞客戶端 記者 周琳子
5棟低矮廠房分散在近50畝的廠區里,與周邊樓棟密集、讓生產機器“上樓”的廠房形成鮮明對比。“空地甚至比樓房的占地多啊!”8月初,在平陽縣萬全鎮,記者見到這座工業廠房,忍不住發出“好奢侈”的感嘆。
為解決用地低效問題,此前企業提出拆除部分現有廠房,建造樓層更高、容積率更高的廠房,經有關部門審核后,將自用多余的部分再分層轉讓給多家企業。但是,像這樣的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項目,在溫州還未有過分層分割的先例,企業和相關部門心里都沒底。
位于平陽的華奇低效用地。共享聯盟·平陽 林鑫 攝
今年年初,這一低效用地試點分割轉讓問題被送上第14期“兩個健康”直通車。會議交辦,以點帶面解決“一類事”。
“占地3.3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4.1萬平方米,這塊低效用地有很大提升空間,改造后,既保障了亟須空間發展的上下游企業剛需,又解決了原企業改造資金不足的問題,實現雙贏。”作為溫州市“兩個健康”直通車辦事專員,林邦譽不用看材料,對企業情況和政策難點記得很清楚。
“分層分割轉讓的可行辦法需要商討,改造方案怎么樣了?”這次,他聯系了市縣鎮三級涉企部門干部一起前來實地查看,希望多一些思路。
在林邦譽看來,企業的訴求,實際上都是優化營商環境中還存在的“毛病”,他的任務就是把它們收集起來送上“直通車”,再按照交辦意見,協調督促事權單位一起想辦法、治病根。
正是三伏天,戶外溫度接近40℃,烈日照得樓房幕墻很晃眼。負責人邊介紹新方案邊帶大家看現場,只是繞一圈的工夫,大家就已汗流浹背。實際上,更焦灼的是眾人的心情,距離交辦過去5個月,因為涉及控規調整問題,企業改造方案還沒定下來。
“我就像是老娘舅,把鄰居們聚起來,請這一家多讓一步、那一家多擔當一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實打實解難題。”林邦譽說。經過一番商議,大家決定“兩條腿走路”加快進度:企業結合區域控規調整修訂改造方案,政府部門同步制定實施辦法。
林邦譽(右一)與企業商討改造方案。共享聯盟·平陽 林鑫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溫州正全面打造“溫暖營商”品牌,實行“七位一體”為企服務體系,讓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線上有“96666”為企服務熱線、“幫企云·企業之家”數字平臺,線下有“萬名干部進萬企”、行業協會企檢服務中心、工業鎮街企業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協調機制等,它們組成了企業問題訴求和政策咨詢24小時在線服務。經由這些環節還未解決的問題,進入縣市區和溫州市“兩個健康”直通車會議,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直辦答復。
作為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重要工作載體,2022年11月溫州市設立“兩個健康”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市委書記、市長每月輪流與企業家面對面懇談。截至目前,市本級交辦化解企業難題104個,由此帶動解決多跨難題1087個,批量解決1.67萬個同類訴求。至此,企業難題有了“兜底”保障。
林邦譽的電腦里詳細記錄著“直通車”收集到的每一件企業訴求、問題、會商建議及辦理進度。粗略算了下,每個月他至少要接收近百件訴求。要將有“真問題”的挑出來,單甄別這第一步就需要反復核查。
記者發現,這些訴求五花八門,既有本地企業希望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減負的,又有異地商會在外投資權益受侵犯需要幫助的……
起初,林邦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沒經驗,就用笨辦法。他的浙政釘里,幾乎所有局辦的辦公室都被他咨詢過,聊天對話框的首屏里全是對政策的討論。同事們打趣,過去都是他追著別人問,現在他成了半個專家。
不久前,溫州一家大型婚慶企業反映,因為無法解決臨時停車問題,企業投資建設的婚宴場所一直沒法“開張”,問題已拖了好多年。和相關部門溝通,得到的回復基本是:按照規定,周邊道路施工,加上路寬不夠,不具備設置停車位的條件。
林邦譽說,違規違法肯定不行,站在企業角度多想一點,變通辦法還有沒有?多年與企業打交道的經驗讓林邦譽明白,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到現場都是辦法。于是,他督促交管、屬地政府等單位現場辦公,發現非機動車道與自行車道如果能共用一小段道路,就能騰出點位置,建成港灣式泊位。不到3天,想法就成了設計方案,1個月后臨時泊位就完工了。
林邦譽的企業家“朋友圈”越來越大。他和同事們在不斷充實的線索源中,直觀地看到了企業對營商環境優化的“真需求”。為解決企業家最頭疼的歷史遺留問題,出臺集中、常態化解兩種機制,今年首批94個歷史遺留問題正在“組團”解決中;從頻繁被反映的問題中,提取需求度、受眾面最大的,列為“為企服務十大項目”,今年將推動消防審批自上而下破梗阻,所有工業園區周邊公交線路都再優化……
服務企業難不難?林邦譽和同事心頭常常會涌起這樣的感慨:對照文件,或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面對企業的合理訴求,或許我們多用點時間,多想些辦法,多協調幾次,就離找到可行的辦法越來越近了。
【短評】
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
跟蹤采訪林邦譽的半個月時間里,記者發現,一方面,他的工作非常“枯燥”:需要逐一核實問題、協調部門、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果訴求合理卻協商不下,就需要再找角度、再想方法。為一個訴求,打幾十個電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一方面他的工作又非常有趣:每當找到解決方案,之前多次的推倒重來,都會變得意義非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帶著為“自己人”解難服務的理念,像林邦譽這樣的一線干部,正在收集一個個問題,逐個督促化解、落實,努力讓政策效能更高,讓企業成本更低,讓遺留難題更少,讓要素供給更優,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通過“兩個健康”直通車,溫州以改革的辦法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久久為功推動“溫暖營商”,溫暖企業家的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段時間,疫情是每個人接受訊息中的絕對主力。我們關心前線醫護人員的健康,關心物資的運送情況,關心病毒的研究進展,隔離在家依然心懷天下。
有人說,我們能安然隔離在家關心時事,多虧了科技的助力,此言不虛。光是支付寶上的"疫情服務直通車",就幫全國老百姓減少了數億次出門,成為"云抗疫"的一號功臣。迄今為止,"疫情服務直通車"已經升級囊括了疫情實時播報;在線問診+送藥上門;不出門也購物辦事;愛心捐贈通道等10大類,累計使用超過11億人次。
而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支付寶研發推廣的"健康碼"。誕生于杭州,卻已經覆蓋了浙江、海南、四川、重慶、上海等14省市的200多個城市。不僅讓復工的年輕人方便了不少,也為地方防控降低了難度。
而這一切,都是在疫情發生后短短十幾天里發生,并且迅速輻射全國的!中國速度可以讓雷神山火神山醫院迅速拔地而起,也可以讓全國接近3億在校學生打開電腦手機,說上課就上課。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中國速度,但放眼全球,只有中國能做到。
但是只有支付寶自己知道,這一切都不是突然間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也要打地基,現在反應速度有多快,就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
而這一切始于2008年。那一年支付寶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生活服務數字化,打響的第一槍就是水電煤線上繳費。最初,有人覺得支付寶脫褲子放屁,有人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但一切質疑都由時間抹平。
慢慢的,越來越多人習慣了用手機繳費,年輕人甚至已經不知道曾經的繳費處在哪里。而支付寶也并沒有滿足于此,一項接一項的便民辦事服務入駐,交通罰款、在線提取公積金、再到在線問診看病,支付寶成了大家生活中離不開的萬能寶。
這次疫情中,支付寶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除了在防疫方面頻頻出擊,還竭盡全力助力備受打擊的中國服務業。最近,支付寶又宣布將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助推中國服務業全面數字化,被稱為中國服務業反擊戰的號角。
如果說每一年的雙11都是對支付寶數字化能力的大考,那這一次疫情無疑是"軍演"級別。在這次大考中,支付寶能夠大力開展服務創新和業務創新,從傳統的支付平臺延伸到公共信息、民生保障、醫療健康平臺,只因為前12年打下的深厚基礎。
總有人問,為什么是支付寶?其實支付寶并非風口上的幸運兒,而是十數載累積一朝爆發,用這份力量維持中國人隔離中的正常生活。有干實事的能力,也有為國為民的決心,對于支付寶來說,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