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守所會見可以說是辯護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開端。不少律師開課程,教后輩律師如何做會見準備,但提到會見前有什么要跟看守所了解、核實的信息的倒是不多

    聯系看守所了解信息,看似事務性的工作卻有著高價值,做得好的,只需律師助理打一通電話,就可以獲取到許多有用信息,給主辦律師提供后臺信息支持,豐富了自己的辦案經驗,進而為自己的升職加薪創造條件

    本著對“更加專業、更懂行業”目標的追求,本文將結合過往“天南海北的會見經驗,一一講解律師在正式啟程會見之前,應該向看守所核實什么事情。

    01


    嫌疑人羈押在哪個看守所?

    會見前首先要確認的是嫌疑人關在哪個看守所。羈押場所的信息一般會記載在拘留通知書上,不需要另行查詢——但現實中常見的情況是,嫌疑人家屬并沒有收到紙質的拘留通知書,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確認嫌疑人目前的羈押位置。

    在大多數設區的地級市,每個區都有一個看守所,如越秀區看守所、天河區看守所,對應羈押各自轄區公安局偵辦案件的嫌疑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區不單獨設置看守所,譬如,深圳市龍華區沒有龍華區看守所,龍華公安辦的案子一般都送到寶安區看守所。

    因此,為了避免“半路才發現原來沒有這個看守所”的尷尬境地,請律師助理提前確認嫌疑人的準確羈押場所很有必要,不要想當然按照公安局所在轄區直接推斷在哪個看守所。

    此外,一區辦案機關偵辦的案件,并不必然將嫌疑人羈押在本地,譬如廣州海關順德緝私分局偵辦的走私普通貨物、物品案,人不一定關在順德看守所,有可能關在禪城看守所。

    一般來說,確認羈押場所可以通過:1.向管轄地公安機關核實;2.在線預約平臺(如粵省事)預約確認;3.向可能關押嫌疑人的看守所,這三種途徑核實,其中1、3途徑,光靠打電話咨詢未必能獲得準確信息,可能需要親自持證持委托跑一趟。

    02


    是否需要預約?如何進行預約?

    不同地區的會見預約政策各不相同,為了保證及時會見,需要事先了解清楚看守所的會見預約方式。

    以廣東為例,大多數會見可以通過粵省事預約,大多數看守所開放了一定數量的現場排號會見機會。然曾幾何時,我記憶中江門市的會見只能通過電話進行預約。

    不同省份不同地市的監所預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以前去過的河南省焦作市看守所,需要提前1-2個工作日電話預約,登記律師名字和律師證號碼,這樣才算是預約成功。

    03


    看守所位置在哪里?

    大多數看守所在地圖上是搜不到的,為了少走冤枉路,可以直接打電話問看守所的地圖定位。如:越秀區看守所可以導航“格田嶺”,寶安區看守所可以導航“大圍工業園”,中山市看守所可以導航“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南區分院”。日后有機會,我將尋找看守所位置的心得單獨寫成一篇文章,分享給各位律師同行怎么尋找看守所的具體位置。

    04


    看守所的上班時間?

    看守所的上下班時間也需要重點了解,以及周末是否開放會見。現在許多看守所都開放了周末會見,避免律師周末見不到嫌疑人影響了辯護工作(但這也讓律師們的周末休息更加岌岌可危)。

    05


    是否可以攜帶電腦做筆錄?如果不行,現場是否有電腦?

    有不少律師是用筆記本電腦做筆錄的。電腦做筆錄的好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打字輸入比手寫更快,而且大多數90后律師日常敲鍵盤比寫字多,一手草書寫得洋洋灑灑,書法造詣遠超醫療行業的從業人員,回去整理筆錄時連自己都看不懂,更別說助理了,嚴重影響了會見后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饋的質量。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眾多看守所是不允許律師攜帶筆記本電腦進入會見室的。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律師出發會見前,提前跟看守所確認能否攜帶電腦,并且在詢問時提及“我會自覺遵守看守所的規定,攝像頭貼封條,關閉網絡接收,只是做筆錄”,這種情況下比較容易收獲肯定的回復。

    06


    看守所對于會見遞交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

    一般情況下,律師憑授權委托書、會見介紹信、律師證原件及復印件、家屬身份證明和關系證明,便能在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但是極個別情況,看守所會要求律師出具特定的材料(比如疫情期間需要律師出具一定時間內的核酸檢測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看守所對親屬關系證明的格式卡得比較嚴,譬如同樣是證明委托人和嫌疑人有婚姻締結關系,結婚證復印件一般是沒有問題的,但民政局出具的婚姻關系登記表(加蓋有公章)的證明,有的看守所不予認可,因此需要提前確認。

    同樣的,載明了父母信息的出生醫學證明從理論上來講能夠證明親屬關系,但有的看守所認可,有的看守所不認可,這也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至于親屬關系證明是否需要加蓋鮮章,不同看守所要求不同,有時候也由窗口辦事人員自由裁量,因此我給的建議是,能加蓋鮮章的一律加蓋,盡可能把材料準備得齊全、無可挑剔。

    07


    能否幫忙顧送衣服、被褥?

    不同看守所對顧送衣物、被褥的政策不同。以我目前的經驗,大多數看守所已不再需要家屬由監所外顧送被褥,但少部分看守所仍開放衣物的顧送。辯護律師如果是在秋冬季節接受委托,可以預先通過電話了解監所衣物的顧送政策,以便及時傳達給家屬。

    (上圖系看守所顧送衣物需知,攝于廣州市增城區看守所辦證大廳,攝前經過工作人員許可)

    08


    能否幫忙帶書籍?

    各地政策不一,有的地方可以帶書進看守所,有的地方不能。之前我去某省辦案,家屬讓我給當事人帶幾本書解解悶,我提前確認當地看守所確實可以顧送書籍給在押嫌疑人,但要求內容積極向上、健康,不允許送淫穢書籍等不適宜顧送的書籍,考慮到是年輕人,我給他買了本《三體:黑暗森林》解解悶。

    后來,我每去一個看守所會見,都會問一問工作人員能不能顧送書籍,當然回答大多為否定。我后來思索,也能理解,監所內有報紙,足以滿足閱讀需求,而且一旦開放了送書的限制,會給工作人員徒增許多煩心事。比如,有妨礙司法活動情節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以及其衍生作品《金瓶梅》)、有擾亂監所管理制度情節的外國名著《肖申克的救贖》到底能不能送?

    09


    能否寄送信件?

    能否通過寄信=通訊是許多家屬非常關心的問題。據我自己的了解,許多看守所的政策是“逮捕之前不能寄信”或“新兵倉一律不能寄信”,但也有看守所是嫌疑人一送進來就可以寄信的,不同監所政策不同,需要了解。

    10


    能否幫忙送眼鏡?如果能送,走什么途徑送?

    這個問題也是許多家屬關心的。嫌疑人在看守所里頭一般是不給戴眼鏡的,但如果嫌疑人近視,又不能配戴眼鏡,不僅影響生活,還影響自己閱讀審訊筆錄,最終影響自身合法權利的維護。因此,律師在聯系看守所了解情況時,應一并詢問眼鏡顧送的問題。

    來源:辯護人葉東杭
    作者:葉東杭 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End-

    度智能筆錄U盤版至今已經更新到第三代。

    第三代法度筆錄u盤的特點:

    筆錄U盤第三代,容量大來速度快,模板不會少,照片特征多,隨身帶一個,辦案速度快。

    法度筆錄(U盤版)內置簡潔、智能、易用的辦案筆錄系統,插上電腦即可使用,免除下載安裝筆錄軟件的麻煩,支持離線環境登錄且攜帶方便,適合外出辦案使用。系統擁有雙重加密功能,保障筆錄數據安全,內嵌入300多份針對不同案件的預設問話模板,提供上萬張含光頭、黑白、染發、長發等特征的辨認照片庫,支持卷內目錄、離線通緝核查在逃預警、筆錄數據一鍵回傳內網、蒙文/藏文文書等功能,是一款多功能的便攜式筆錄軟件工具。

    01 即插即用,隨時筆錄

    一插上電腦便能開始做筆錄,免除下載安裝筆錄軟件的麻煩。不是自己的電腦,做完筆錄拔出u盤,數據全部帶走,更安全。

    02 辨認照片,隨取隨用

    u盤內擁有上萬張含光頭、黑白、染發、長發、紋身、眼瞎等特征的辨認圖片。豐富的照片資源庫,可供隨需取用;同時平臺支持自主添加照片。

    03 預設筆錄模板,問話要點不遺漏

    近300份各類案件筆錄預設問答模板,辦案時選擇相應的問答模板即可快速完成筆錄文書制作,格式規范工整、問話要點不遺漏,同時支持蒙文、藏文文書頭。

    04 雙重加密,保障數據安全

    u盤自帶加密和筆錄數據加密存儲雙重加密功能,且筆錄數據能與電腦PC端的筆錄系統進行數據同步。即便u盤不小心丟失,也不用擔心敏感信息遭遇泄露的風險。

    05 病毒感染,一鍵修復

    內設筆錄系統自修復工具,在筆錄系統文件遭遇病毒感染或認為誤刪操作等原因無法正常運行時,可通過修復工具一鍵修復。

    06 卷內目錄制作更便捷

    筆錄系統中的卷內目錄功能可以輔助生成卷宗和卷內目錄,通過目錄模板快速新建。同時,還支持通過中文和拼音首字母進行目錄檢索。

    07 靈活自定義,實用更方便

    告知書、筆錄頭、筆錄模板帶自定義設置功能,可自行上傳管理告知書、修改筆錄頭的第一句問話內容,以及對個人筆錄模板進行增、刪、改、查等應用操作。

    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

    能不能在公安內網使用

    公安內網建議訪問10.125.193.80下載云智辦案通(內含法度筆錄單機版),內容可使用云端10萬張辨認照片庫。

    法度筆錄U盤版建議外網使用,外網電腦聯網情況下筆錄文書支持回傳內網。

    邊在電腦上敲字一邊聽歌聽曲,這已是我多年的寫作習慣。與以前不同,以前是聽收音機,現在是在電腦上選曲子,想聽什么有什么,音質也不錯,當然不能跟唱盤比,便捷卻遠勝唱盤。有那么好幾個月聽的是刀郎的歌,最愛《西海情歌》,幾達不聽就寫不下去的程度。這些天忽然迷上二胡與簫,兩者一怨一訴,如歌如泣,做背景音樂再適宜不過了。正當此時,曉維把新作《書販笑忘錄》的稿子從郵箱傳給我,他說我是此書序者的不二人選,我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甚至有點主動請纓的意思。

    張愛玲給宋淇夫人鄺文美寫信時說:“除了少數作品,我自己覺得非寫不可(如旅行時寫的《異鄉記》),其余都是沒法子才寫的。而我真正要寫的,總是大多數人不要看的。”

    “非寫不可”看似平常語,實則徹骨之言。幾年前我赴別離了三十幾年的插隊之鄉村,回京之后寫了五千字的《還鄉記》,雖然拍了很多照片,可是文字的感染力依然遠勝照片,“非寫不可”的壓迫感在我有過這么一次體驗。給人家的書作序,常見的態度是“盛情難卻”或“勉為其難”,而這次我不但覺得能夠勝任,而且愉快之至,非寫不可。

    連著三晚,一邊聽著簫曲《春江花月夜》,一邊看完了十二萬字的書稿。也許自己的年齡已經到了人生低落階段,“急景凋年倒已經遙遙在望”,不然怎么會讀著讀著竟有“悲從中來”的情緒,是感同身受嗎?不是,這些“古舊書里討生活”的書販現在都混得很出息,甚至前(錢)程似錦。

    凡事總有個緣由,思來想去,我明白了,這些書販們打拼的歲月正是我熱衷淘買舊書的歲月,“此時語笑得人意,此時歌舞動人情”,我哀傷的是自己那一段去而不返的時光,書販們的經歷觸動了我的不堪回首,正如張若虛的低吟淺唱:“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書販笑忘錄》計中外書販十三名,洋書販一名泰特斯(英),中土書販十二名,計胡同、顧諍、王珅、劉旭、羅老師、老馬、王建、杜國立、趙明、黃凡、大亮、韓成宗。這些人不全是真名實姓,即使有的像真名實姓,其實也許是個化名,甚至有可能“一人扮兩角”。我問過曉維你為什么如此有興趣寫這些書販,他回答:“窺探人的內心深處,多有意思!”我還向他求證某人某事的真實性,他回答:“此處略有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曉維的寫法,看似寫景的地方他寫人,看似寫人的地方他寫事,看似寫事的地方他寫情,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以我之見,全書到處隱現著曉維人生閱歷的投影。

    書里既寫了書販的發家史,也寫了書販的情愛史,統而言之,人書情未了。如果剝去“書”這個美麗字眼的光環,我們大可將此書視為“販夫走卒列傳”。民國藏書家周越然曾說:“乞丐討飯十年,必有他奇異的見聞。小販挑擔半世,也有他特別的經歷。”

    書販說白了就是“買賣人”。一買一賣,一進一出,樂趣無限。他們朝出上家,有“得手”之樂;夕入下家,有“出手”之樂。杜甫有兩句詩“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書販生活庶幾近之。杜甫還有后兩句呢,“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用來形容做買賣的不容易,也算貼切。

    下面我按出場順序逐一說說十三位書販。

    一,胡同。曉維稱“我跟胡同太熟了。要是真的把這些年的交往寫下來,會是一本二百頁的書”。我跟胡同也很熟,但沒熟到“二百頁”的程度。二〇〇三年三月,我、止庵、田濤在北京電視臺做一檔讀書與藏書的節目,田歌主持。我進臺時,胡同和止庵正在那聊天,這是我第一次認識胡同,也是第一次認識止庵。胡同是觀眾,整場節目他一直笑容滿面,他的販書創業才開始,還不知道啥是愁。節目錄完“非典”也來了,大疫期間,百姓都宅著不出門,這個節目反復重播,廣為人知。田濤先生二〇一三年初猝亡于途,我們甚感意外,古舊書業少了帶頭大哥。

    二〇〇四年,布衣書局開業,曉維是老板,胡同是經理。那是布衣書局最闊氣的歲月,辦公地點居然是東單新開路張治中將軍(一八九〇 — 一九六九)故居,雖無樓臺亭榭之盛,但是作為販書之所,未免奢華。

    胡同在布衣書局前

    我去過那里幾回,布衣書局第一次網上訪談即時直播,請的就是我。我一邊吐沫星子橫飛,胡同一邊用電腦筆錄一邊笑,他知道我是不怵磚頭的,磚頭越扔斗志越昂,老北京嘛,話茬子也跟趟。當然也因為口無遮攔得罪了許多網友,有些甚至是胡同重要的主顧,胡同卻從無一句埋怨我的話。我在新開路說的話并非一無是處,胡同一直記得我勸他的話“庫存是罪惡”,后來他深受庫存之苦,才想起我的先見之明。曉維新編《買書記歷:三十九位愛書人的集體回憶》,胡同寫的是《六十噸》,可見“勸人容易聽勸難”。

    除了開創網絡訪談節目,現在熱得燙手的“毛邊書”也是胡同和我聯手最先點火的,第一次試水的是拙作《封面秀》。后來孔夫子舊書網的簽名售書,我又是第一個吃螃蟹,孔網借鑒的是布衣書局模式。胡同不乏商業眼光,但是至今未能做大做強,反而生出“紅旗到底能扛多久”之憂慮。作為老友,愛莫能助。只是覺得假如某一天,胡同戰敗出局,我會想念。

    《封面秀》

    二,顧諍。網名“艾殊仁”,諧“愛書人”之音,是一個很不錯的網名。自從有了網絡,網名也許是宇宙間除了思想之外最自由的領域,可是多數網民沒有使用好這點自由。曉維稱:“艾殊仁就是小顧。小顧不僅愛書,也販書。愛書愛成了版本專家,販書販出了好生意。”我不認識小顧,只看過他的博客和在布衣書局的少量跟帖,感覺是一個平靜如水的人。愛書與販書,我總以為同時做好這兩件事不大容易。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老婆和情人之間走鋼絲,其難度不會小于舊時的“妻妾之爭”。

    三,王珅。看到這個名字,老是使我想起“和珅”。新聞里報道某官貪了“成噸累億”的人民幣,我問朋友:“此官與和珅誰闊?”王珅是個胖子,原先網名“重裝上陣”,第一次跟王珅見面我就開他玩笑:“就你這噸位,應該輕裝上陣才對呀!”那天是和韋力去布衣書局閑逛,王珅很誠懇地問我一個關于舊書的問題,我卻揶揄人家,很失禮,也說明王珅是開得起玩笑的朋友,自此交往就沒什么障礙了。

    與王珅見面總是在書友飯局,曉維說得很對,胖子總是“心不在食”。滿桌人就屬他的手機忙,不是接就是打,我當然不能錯過尋開心:“當今之中國,有兩位日理萬機的人物,一個遠在天邊是總理,一個近在眼前是王總。”一般來說,好脾氣的人都能生意發達,“和氣生財”是也。我聽王總說他也發過脾氣,很大很大的脾氣。我編《書肆巡閱使》,王總交了一篇處女作,謙謙地問我寫得如何,我說:“生意做得好文章一定寫不好,勉強及格。”王胖子還是不惱。

    四,劉旭。曉維稱:“勵知書局重新開張了。沒錯兒,還是劉旭的店。”我沒去過勵知書局,也不認識劉旭。我前面說“書販情愛史”就是指劉旭這篇(全書最長的一篇,一萬九千字)。我是不讀小說的,可曉維將劉旭寫成了一個“之死靡它”的情種,外面掛著書販的招牌,我一不小心讀了。錯進錯讀也就罷了,讀了居然很受感動,這就怪了。劉旭追求林彩,追成那么個結果,其中的情節我周圍的親友鄰里也有挨邊的,加之曉維添枝加葉,就算是虛構,也是虛構中的極品。

    劉旭心跳加速,他不由自主,伸出手去握住了林彩的手。

    那天很暖和,林彩的手卻是冰涼的,如同冬天的樹枝。

    這次林彩沒有把手抽出去。她的手沒反應——既沒拒絕,也沒有迎合,好像手上的神經末梢都正處于休眠狀態。她甚至沒把視線從電視屏幕上移開。她只是冷淡地說了一句:“你可得想好啊。”

    就是因為最后這句“你可得想好啊”,我完全相信這段屬于書販的愛情無比真實。同時相信如果我來寫這段,會變成這樣:

    劉旭心跳加快,他握住林彩的手。這次林彩沒有抽回手,仿佛劉旭握的不是她的手,她盯著電視,冷冷地說:“你可得想好啊。”

    五,羅老師。曉維稱:“藏書家羅老師今年七十三啦。他這個藏書家可不是自己封的,那是報紙評的。”“羅老師一輩子都生活在這座南方城市里。城市小,街道窄,人可不少。”中國之評選“藏書家”,最先發起的城市,應該是北京,時間是一九九七年,當時不叫“藏書家”,而是“藏書狀元”“藏書明星戶”。

    組織該評選的是北京婦聯,我和趙龍江兄作為海淀區的“藏書狀元”被推舉到市里。同科狀元竟有吳祖光先生,我跟龍江私語:“肯定是街道主任把吳祖光給蒙來的。”吳祖光進會議廳時詫異的眼神,老搞笑了。在頒獎大會上吳祖光睡著了。如果是北京文聯來搞,我和龍江都混不進去。北京開了頭,各城市馬上跟進,以上海的“十大藏書家”質量最高。

    吳祖光先生

    六,泰特斯,英國書販。完全不熟,完全不懂,不能置一詞。

    七,老馬。王建有個師父叫馬國華,人稱老馬。這倒是書販圈里的新鮮事,反正我沒聽說過,新時代的書販不都是無師自通么?又不是舊社會書肆門店那年頭,雷夢水種金明們學徒三年給師父打洗臉水倒洗腳水。還有“老馬是舊書圈的名人”,我也聽著新鮮,名人,我怎么不知道?老馬與王建師徒一場,老馬花甲之年棄世,臨終前將存書交給王建全權處置,這是一筆不小的錢,甚至可以改變王建的命運。這次我沒有感覺驚詫,舊書圈里除了赤裸裸的金錢交易之外,總歸還有真善美的人性在閃光。

    八,王建。我不知道此人,也許見了面能認出他是潘家園書販之一。曉維說:“他是書販子里唯一一個懂兩國外語的。”在北京混了十二年混不下去只得回老家。高倉健主演的《追捕》里有個情節,杜丘駕著真由美父親的飛機逃離了北海道,追捕他的警察說:“沒聽說杜丘會開飛機呀?”另一位警察說:“是啊,當檢察官真是委屈了他。”馬克思說“外語是人生斗爭的一種武器”,王建空握兩門武器,連個書販也沒當成功,真是屈才。

    九,杜國立。曉維說的這段,“十五歲的河北少年杜國立,背上鋪蓋卷兒,滿心歡喜地跟著舅舅離開承德農村來到北京打工。在水利一處報到,干的活兒是疏通河道”,前幾年《南方周末》也報道過。那一階段的該報不知哪個版的主編發了神經,連續發了好幾篇關于藏書及書販的報道,那些人物我都是知道的或直接認識,所以覺得好笑。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凡是媒體報道我認識的書販,我的感覺就是想笑。

    早期潘家園最出名的書販有一位是賈俊學,此人曾與我后面要寫到的趙亮(大亮)的父親合租一個攤屋,一架擺賈貨一架擺趙貨,倒也相安無事。賈販絕對是個人物,不知曉維為何不寫賈傳,他可是一肚子潘家園掌故呀。學者李輝從賈俊學手里買過不少文人舊檔,賈俊學出了一本關于藏書票的書,李輝賜序,題為“穩步走在潘家園”,我能不笑嗎?賈俊學不像現在仍活躍在第一線的杜國立,他好像隱退了,只是從《新文學史料》等高端刊物上不斷拜讀賈兄大作。棄商從文,還是亦商亦文,我就不知道了。

    小杜,杜國立,有那么七八年我們每周都打照面,因為我們出不上價,所以不是小杜名單上的客戶,不像曉維那樣有錢有車有書販通消息,飆車百里直搗書巢,取珍本如探囊取物,這些曉維都在書里坦白了,我不再追究。

    前面所說“書販發家史”即特指小杜一人,因為有了潘家園就有了小杜,小杜與潘家園共始終,而別的書販或入行晚于小杜,或成功晚于小杜。像我們的黨史一樣,小杜屬于一大代表,其他書販只能說是七大、八大代表。小杜的販書生涯橫跨兩個時期,前者地攤時期,后者網絡時期,兩者之間的轉型小杜沒費什么勁。地攤時期他是潘家園大書販,網絡時期他是孔夫子舊書網大商戶,天時、地利、人和集于小杜一身,不發財才怪呢。

    十,趙明。趙明是不是早先網名“恰恰囚馬人”的書販,我不確定。網絡買賣初興,我在“囚馬人”手里買過郁達夫《日記九種》毛邊本,還是吳祖光新鳳霞鈐印本,價錢是四百元。由于同在北京,就約了地方交割。又過了很多年,聽說他去了拍賣公司,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見了面我跟他說你為什么不給我寄圖錄,他說寄,寄。至今我沒收到一本,也許他太忙了。

    十一,黃凡。黃凡這篇好像是劉旭篇的修訂版,區別在于黃凡有股子東北人特有的尿性,劉旭一介江南書生寡斷優柔。本篇出現了太多熟悉的書友,太多我所未聞的內幕,所以我半信半疑。

    十二,大亮。大名趙亮,我是先認識大亮的父親老趙而后認識大亮的。早先大亮在潘家園擺地攤,好像是替老爸看攤。攤上多是品相整潔的五六十年代文學讀物,價錢很少有過十塊錢的。我們都是遛完有干貨的攤再遛大亮的攤,他的攤不是重點。

    幾年后大亮的生意在孔夫子舊書網冒了尖,我給了大亮一句評語“進步最快獎”。曉維評大亮:“他從不做廣告,從不發帖子,從不跟客戶吃吃喝喝打成一片。他從不臧否人物,從不炫富哭窮,從不喜怒形之于色。”六從七德,也許是大亮成功的原因,亦完全符合大亮給我的印象。

    曉維說:“圈里的朋友都知道,大亮不僅是個書商,還是個厲害的藏家。真正稀見的珍本,他是留中不發的。他存下來的新文學,件件皆是精品,夠舉辦好幾次精彩的新文學專場拍賣。我曾經問他,什么樣的書會存下來?他想了想,說不知道,大概價值在五千元以上的吧。”

    我舉一個反例,巴金《家》的一九三三年開明書店初版本,存世極少,少到巴金本人不存,巴金紀念館失藏,唐弢姜德明也失藏的程度。我的朋友柯君從某書販手里以兩千元的代價購得此《家》,某書販稱,這《家》先給大亮看過,大亮嫌貴沒要。

    十三,韓成宗。不認識,見面也許能想起以前打過照面。逛攤十載寒暑,“半熟臉”不少,能叫得出名字的卻不多。雖然不曾相識,我讀這篇感覺處處有我的影子,胡蘭成說過:“我現在讀書總要拿來比到自己身上,于身親的即是好,于身無益的即是不好。”如果不是曉維有意影射我的話,就是巧合。

    老韓與處長沖突的情景與心理活動,很像我在鐵飯碗時代的屢屢犯上。最終領導說了一句:“小謝,我跟你說一萬句,你能聽進一句就算我沒白費唾液。”那個我正看著書忽然把燈關上的中國書店的馬春懷老師傅,原來也給老韓關過燈,呵呵。我記得看書的時候,這個馬師傅還在旁邊甩風涼話:“甭翻了,都讓書販子倒騰光啦!”后來聽書友說氣得要揍老馬,我忙問揍了沒有,再后來聽說老馬自己死掉了。

    中國書店資深拍賣師彭震堯在回憶文章里寫到馬春懷:“可能是由于長期受中國書店‘為專家學者服務’教育的原因,再加之他工作的門市接待的讀者多為專家學者和圖書館等國有收藏單位,因此他對一些書商書販到他那里購書極為反感,甚至當有些人選好書去交款時,他也敢攔下說:‘這套書已經有人預定了,不能賣。’由此遭到他們的反感以致怨恨。”

    曉維說老韓們已被舊書市場淘汰出局,只剩了三五書友飯局之上唏噓“廠肆書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亦戳中我要害。我與老韓不同的地方是我的早點馬虎之極且從不喝牛奶,還有一點不同,我尚未“及身散之”,就算將來必須賣書,也賣不出老韓一拉桿箱一百萬的水平。謝謝曉維,你讓我從老韓那里看到了我的過去及可預見的以后。

    張次溪說:“書商有新舊二業,新者以出版為利,舊者以販鬻求贏。”本書書販歸類的話,全部應歸于后者。與廠肆時期不同,新時期(九十年代以降)的書販自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廠肆書賈前輩孫殿起、雷夢水的本質區別在于,今天的書販胡同、杜國立們手中握有電腦和手機這些無所不能之利器,電腦和手機使得書販的概念無限放大,更多的書販不露真身,也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本文為中華書局出版《書販笑忘錄》序,標題為編者所擬)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點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