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為自己“充電”的人,通常會得到大家敬仰的目光,尤其是在稍顯浮躁且“顏值”當道的時代,學會提升內在更是難能可貴,正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并非是因為相貌變得英俊瀟灑,而是自身學識已今非昔比。人如此,車亦如此,例如10月20日正式上市的2018款哈弗H2,外觀設計基本維持原貌,但車內配置甚至動力總成則進行了大幅升級,看似常規的年度改款,實則沒那么簡單。
外觀:依舊硬朗帥氣
哈弗H2車型最早于2014年北京車展上市,在2016年成都車展上H2的藍標車型也隨之問市,作為自主小型SUV陣營中的元老級“人物”,哈弗H2的外觀雖然不及晚輩那般更具時尚氣息,但棱角鮮明的造型卻頗為耐看。小編試駕的2018款藍標車型,采用該品牌家族化的六邊形進氣格柵設計,中間的鍍鉻橫幅進行了鏤空處理,細節方面可圈可點。
相比紅標版本,藍標車型的頭燈更加犀利,上下邊的平行設計讓該車看上去略帶侵略感,同時不會讓人感覺太過激進。燈腔結構在彰顯簡約風格之余,選用氙氣光源并提供自動啟閉功能,為其科技感增色不少,而邊緣處的“HAVAL”標識則更顯精致。
較之該品牌近年來推出的全新車型,H2的側面線條更加干練,其腰線及略帶下滑的車頂設計,依舊讓人一見傾心。鍍鉻飾條末端同樣帶有品牌LOGO,并能夠從底色分辨出該車屬于藍標亦或紅標版本。當然,國人“喜聞樂見”的無鑰匙進入/啟動功能并未缺席,且采用更加流行的感應解鎖。外觀尺寸方面,2018款車型并能夠未發生變化,2560mm的軸距表現屬同級主流水平。
藍標H2的尾部造型可謂棱角鮮明,尾燈中間的鍍鉻飾條及下方銀色飾版,為該車增加了幾分層次感。其尾部采用雙邊共兩處排氣布局,排氣管位于四邊形裝飾內,并非隱藏式設計。
18英寸5輻鋁合金輪轂造型十分出眾,經過拋光處理后更具工業氣息,中間還印有“HAVAL DESIGN”標識,可謂是精工細作。與之搭配的錦湖SOLUS KL21輪胎規格為235/55 R18,出眾的胎寬,以及兼顧濕地與靜音表現的設計,為提升H2行駛穩定性與舒適性功不可沒。而備胎則為非全尺寸型號,能夠滿足緊急狀況下的脫困需求,同時兩側隔板還帶有儲物槽,優化了該車的實用性。
內飾:做工精細 配置升級
雖然2018款車型的內飾造型與前作差異不大,但極富層次感的布局,以及主體采用的紅黑撞色搭配足以讓人印象深刻。中控臺鑲嵌有碳纖維紋理飾板,縫隙間依稀可見紅色飾條,門板內側大面積采用皮質面料包裹,手感細膩且黑色區域還帶有紅色縫線處理,同時做工也頗為上乘。
三輻式真皮方向盤樣式并不陌生,圈輻粗細適中且3/9點處帶有凹陷處理,加之兩側采用打孔工藝其握感無可挑剔。不過依小編來看方向盤直徑略大,好在該車提供方向盤四向調節功能,能夠輕松找到舒適的駕駛坐姿。兩側的多功能按鍵包含有音響、行車電腦、語音控制及定速巡航系統設定,而背面新增了換擋撥片,在行駛過程中可隨時進行手動換擋。
儀表盤樣式較為常規,時速和轉速表才用黑底白字設計,顯示非常清晰,中間的彩色液晶顯示屏中,包含有平均油耗、擋位及駕駛模式等信息。
2018款H2新增了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在運動、標準和經濟模式下,該車的油門響應也不盡相同,能夠滿足不同風格的駕駛員。值得一提的是,該車還提供了外后視鏡電動折疊和駕駛席車窗一鍵升降功能,大幅提升了該車的使用便利性。
中間的8英寸電容屏操作較為流暢,同時顯示清晰度和分辨率方面也能夠讓人滿意。不過,或許是受放置角度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反光現象。好在新款哈弗H2的多媒體系統頗具亮點,新增的CarPlay手機互聯系統中,支持網易云音樂等多個第三方應用軟件,更加符合年輕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當然,為了適配安卓手機,原廠車機中還內嵌有百度CarLife系統,同樣可以拓展相應的娛樂及導航功能。除了進行觸控操作外,屏幕下方的飾條中還帶有多項功能的快捷鍵,便于在行車過程中操作。
雙區獨立恒溫空調控制面板較為簡潔,其中溫度和風量均采用旋鈕調節,日常操作更加便利,且段落感十分清晰,不得不說在做工方面,哈弗確實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此外,前排座椅加熱功能也可在該車上見到,不過新款車型并未增配后排空調出風口,略感遺憾。
作為新款哈弗H2的亮點所在,自動擋車型均換裝為電子擋把,不僅使用更加便利,同時進一步強化了車內科技感。不僅如此,得益于取消了傳統的機械拉線結構,其工作噪音有所降低,對改善駕乘舒適性事半功倍。此外,當車輛掛入P擋時電子手剎會自行啟動,從而提升了該車的安全性。
除了電子擋把外,全景電動天窗也是首次引入哈弗H2車型中,增強車內采光效果之余,在非上翹模式下,遇到雨天或高速行駛時能夠自動關閉,以規避因駕駛員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自動防炫目內后視鏡在競品中并不多見,對防范“遠光黨”立竿見影。
性能:打消對雙離合的顧慮
2018款哈弗H2將繼續搭載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臺全鋁合金發動機可謂是哈弗旗下車型中的常客,最大功率110kW/5600rpm,2200-4500間可輸出210N·m峰值扭矩,并可通過發電機調節器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間的信息交互,改善車輛電平衡,從而提升發動機加速性能。值得一提的是,自動擋車型將標配自動啟停功能,不僅再次啟動時發動機的振動較為有限,且該系統在方向盤轉角超過90度時不會啟動,以保證車輛在彎道中的動力銜接。
而傳動系統則是新款車型的最大亮點,自動擋車型均換裝格特拉克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較之老款車型采用的傳統AT變速箱,前者的傳動效率更高且換擋更加迅速。重點在于,廠家考慮到平順性、散熱性能及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該款變速箱采用更加穩定的濕式結構。然而,無論“硬件”如何,想要消除大家對“雙離合”的顧慮,必須要有“真本事”。
既然2018款H2已皈依“雙離合”門下,低速時的行駛表現恐怕會更受消費者關注。可喜的是,“抬剎車不走,加油又躥”的現象并未出現,雖然低擋位行駛收油門時,由于齒比落差較大造成的沖擊感并未完全消失,但遠小于常見的雙離合車型,平順性表現甚至能夠比肩AT變速箱,尤其是緩行過程中的降擋動作難以察覺。
打消掉平順性方面的顧慮后,在加速過程中與發動機的絕妙配合,便成為了這套動力總成的優點所在。標準模式下,油門初段的響應已較為積極,充沛的低扭讓H2在變成了在城市中穿梭的精靈,無需油門過半便可加速至80km/h,或許是為了提升該車的燃油經濟性表現,該模式下變速箱換擋邏輯趨向于升擋,因而再加速時需要將油門踏板踩下近三分之二行程,催促其降擋以換取更多動力。
如果進入高速路段行駛的話,小編認為運動模式為最佳選擇,更加迅捷的油門響應,能夠讓發動機處于2500rpm左右時刻“待命”,稍加深踩油門,變速箱便會執行降擋操作,相比標準模式,“領悟”駕駛員意圖的時間更短,有助于縮短超車前的加速過程。當然,伴隨車速提升窗外的風噪,以及發動機兢兢業業的“勞動口號”,會逐漸引起你的注意。而120km/h后再加速的話,運動模式的優勢便不再突顯,深踩油門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
相比高速行駛時略感疲軟的動力表現,經濟模式更加適合在城市中閑庭信步,雖然該模式下這套動力總成會以省油為第一要義,但并沒有呈現出“六神無主”的精神狀態。伴隨油門踩踏,動力輸出循序漸進,不再興奮卻也沒有過分松散,此時H2善于營造輕松舒適的駕駛氛圍。不過,假如你更喜歡酣暢淋漓的駕駛感受,或者有急事加身,那么請參考上文。
采用電動助力的哈弗H2,在轉向手感方面并未出人意料,低速行駛時輕柔的方向盤回饋力度讓人倍感輕松,甚至可以單手完成城市中兩點之間的移動過程。伴隨車速提升,力道逐漸加重,保障了高速行駛的穩定性。該車的指向性表現算不上精準,在營造駕馭樂趣方面似乎不是它的強項,不過卻非常符合其SUV的定位。
哈弗H2的底盤調校較為運動,無論高速并線亦或駛過彎道,懸掛系統均能給予車輛充足的側向支撐,同時車內的側傾也并不明顯,即便如彎前的車速稍快,該車給能讓人信心十足。不過在過濾路面顛簸方面則稍遜一籌,雖然路面細碎的振動不至于影響駕乘舒適性,但面對減速帶等落差較大的路面時,車內人員仍能夠感受到明顯的沖擊感,好在處理過程干脆利落沒有多余的彈跳。此外,剎車系統的表現也值得肯定,粘腳就有的特性讓人對它好感倍增,而其初段制動效果較為明顯,伴隨剎車踏板逐漸深入,制動力增益十分線性,便于駕駛員拿捏跟車距離與剎車時機。
空間:輕松應對家用
雖然定位于小型SUV,且車身尺寸在同級中也不算出類拔萃,但哈弗H2的駕乘空間表現卻超出小編預期。身高175cm的體驗者在前排擁有四指頭部余量,同時駕駛席裝備6向電動調節功能,足以適應不同駕駛員的坐姿。而從圖中不難看出,該車前排座椅在肩部和腿部均設計有額外的支撐部分,能夠緩解長途駕駛帶來的疲勞感。
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后排空間表現或許更加重要,在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的前提下,體驗者在后排可獲得一拳頭部富余,而腿部距前排座椅仍有兩拳距離。鑒于哈弗H2家族推出了四驅車型,因而后排地板中間帶有一定凸起實屬情理之中,好在其高度有限且長度較為出色,中間乘客依然能夠獲得充足的腳部空間。
至于儲物能力方面,非貫通門把手以及門板儲物槽內,均可用于放置隨手物品。而中控臺下方設計有分層式儲物槽,上層可輕松容納一部iphone6s手機,下層則提供有防滑膠墊,有效避免了內部物品在行駛中滑落的現象。
擋把后方設計有容積較為可觀的儲物槽,不過前排僅提供一個杯架,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沖突”,副駕的乘客不妨將個人物品放在手套箱中。此外,后排扶手上的兩個杯架,以及前排座椅后的儲物袋,只是前者的布局位置會對乘客手臂產生一定干擾。
目前廠家暫未公布哈弗H2的后備箱容積數據,不過其內部較為規整且開口較大,并排放置多個雙肩背包也不成問題。加之其后排座椅靠背支持比例放倒功能,可進一步擴充后備箱容積,應對上下班代步亦或短途自駕游不成問題。
安全:誠意莫過“標配”
除了動力及舒適性配置外,安全性裝備也是2018款哈弗H2升級的重點之一。廠家宣稱,該車將全系標配博世9.2版本的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并集成有上坡輔助、防翻滾控制以及陡坡緩降控制功能。
諸如帶有隨動輔助線的倒車影像,以及TPMS主動胎壓監測等,也將悉數登場,而高配車型將延續現款的6安全氣囊設計。當然,哈弗H2在車門內板、底盤橫/縱梁及連接板處,均進行了加強處理,且車身高強度鋼材用量占比超過60%,最大限度保障駕乘人員的出行安全。
總結:
哈弗H2作為自主品牌較早涉足小型SUV市場的車型之一,相比陸續問市的同級晚輩們,經過市場洗禮后,更是創下了連續36個月銷量過萬的佳績,可見哈弗H2在消費者心中口碑頗為不錯。然而,伴隨時間推移,“先發優勢”逐漸暗淡,雖然此前推出藍標車型以提升該車型的“新鮮感”,但想要再創新高仍需注入新的活力,或許2018款車型正是為此而來,舒適及安全性配置的全面升級,有效提升了該車的產品力,而引入CarPlay及全景天窗更是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
為了改善燃油經濟性,借改款之際更新動力總成的做法值得肯定,不過,或許不少朋友和小編相同,對哈弗H2為何偏偏選擇“雙離合”表示不解。好在經過試駕體驗,H2打消了大家關于換擋平順性方面的顧慮,這與工程師們的努力不無關系。同時更加經濟的油耗水平,無異于提升了H2的“軟實力”,對于“學成歸來”的2018款哈弗H2,我們確實應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心緣
近三年來,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一系列科技、媒體和資訊類企業都在機器人寫稿方面展開布局,加速內容生產智能化的進程。如今,亞洲最大的營銷傳播公司藍色光標也打造了自己的撰稿機器人“妙筆”,不過,和上述公司不同的是,它將AI應用的觸角伸向了營銷傳播領域。
新媒體時代堪稱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量繁雜的信息充斥著互聯網,傳統的營銷傳播方式正遭受挑戰。“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不再適用,再好的品牌,幾個月不宣傳,也會被市場所遺忘。如何在人們眼前刷存在感呢?大量信息流的覆蓋是最常規的傳播手段之一。對于人類來說,針對某一事件為分散的平臺寫出多篇不同角度的稿件是一件費時又費力的事情,而妙筆機器人的產生正基于這一痛點。
妙筆機器人由藍色光標集團子公司捷報數據研發,可基于一篇核心稿件,1秒內改編出數千篇中心內容相同而風格各異的新聞稿,以適配不同媒體平臺的風格需求,解決傳播生產過程繁復而耗時的問題,為內容多樣性和個性化傳播的快速實現提供可能。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藍色光標一口氣發布了14款AI領域的智能機器人,藍色光標將此命名為“小藍機器人家族”,這是營銷行業內首款智能自動化人機交互產品族。其中,idataBot營銷數據平臺、撰稿機器人妙筆、發布機器人生花、魯班一站式電商營銷平臺、麥集客等產品均為首次亮相。
近日,智東西與捷報數據總經理周登平以及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小軍展開一場對話。在寫稿機器人已經落地的大環境下,妙筆有著什么獨特優勢?又會對營銷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一一揭曉。
雖然與騰訊Dreamwriter、第一財經WritingMaster、百度度秘、Xiaomingbot以及南方都市小南同為撰稿機器人,也擁有相似的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原理,但妙筆機器人的三大技能,使它與其他撰稿機器人在產品布局和應用領域有著本質的差異。
1、改編新聞稿
既然類屬撰稿機器人,妙筆機器人第一大技能自然就是產稿了。據周登平介紹,捷報數據用三個月的時間給妙筆機器人“喂”了捷報過去積累的幾千萬篇新聞稿內容,使機器人學會拆解分析和改編文章。
妙筆機器人的改稿過程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輸入原新聞稿標題和內容;第二步,機器對原文進行理解和分析;第三步,選擇成稿數量,針對微信、微博和網易新聞的特性,在保證中心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改換不同風格的標題和內容,自動插入相關圖片、商品鏈接、名詞解釋和延伸閱讀。
隨著功能的進一步補充,未來妙筆機器人的接口將拓展到、專業網站、平面媒體等更多不同風格類型的平臺。
周登平告訴智東西,妙筆機器人改稿是建立在原稿基礎上去修改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不會被改編,更不會憑空杜撰,另外妙筆是從特定類型的新聞數據源學習改稿方式,不會學到娛樂、政治類新聞的成文方式,因此它很難出現大的錯誤。
2、借勢熱點,植入廣告
妙筆機器人的第二大技能就是能快速整合信息和實現單點內容關聯生成,可以根據需要傳播的內容檢索出適合做借勢傳播的熱點。
人們在做營銷傳播時,有時會需要借助熱點提振關注度。如果想要某一稿件被更多人看到,可以和其他話題性較強的相關新聞相結合。相比人工追逐熱點的費時費力,機器人可以做到從海量文章中實時捕獲相關熱點并插入改變的文章中。
首先,用戶輸入多個關鍵信息點,妙筆機器人對分析主體、匹配圖片、名詞解釋、定義標簽等常用傳播點進行分析,用戶可以對妙筆的理解進行調整,在這之后,妙筆推薦出關鍵信息點匹配的熱點新聞,并對原文內容的每個段落匹配進行分析,在合適位置插入熱點新聞信息,從而成功“蹭”到熱度。當然,對于機器人“寫”得不夠好的地方,用戶還可以進行在線修改。
周登平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藍色光標發布小藍機器人家族時,妙筆機器人就借助了微軟小冰第六代發布的熱點:“微軟小冰發布了機器人,藍色光標作為亞洲最大的傳播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機器人。”
3、結合其他機器人,發布、監測與優化
在改編完文章后,妙筆機器人可以和小藍機器人家族的其他智能機器人進行合作,實現高效傳播并不斷優化模型。比如,它可以自動接駁到發布機器人(生花機器人)將批量文章一鍵自動發布到各個平臺;它還可以結合情報來也輿情監測機器人對稿件進行實時跟蹤監測,根據效果優化熱點匹配模型。
區別于其他寫稿機器人,妙筆機器人在應用范圍、數據來源、技術基礎方面都擁有獨特的優勢。
1、應用優勢:首個面向營銷傳播的機器人
BAT、京東、等公司推出的寫稿機器人,基本上都用于自產內容。而作為營銷傳播公司藍色光標的機器人,妙筆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客戶的傳播問題,即如何實現高效傳播和全方位覆蓋。藍色光標的客戶大多是五百強企業,需要向消費者傳遞信息,其業務場景和之前那些機器人不同,因而應用領域和服務范圍會更廣闊。
周登平表示,據他所知,妙筆機器人是中國營銷傳播行業的首個撰稿機器人。
2、技術優勢:15年數據積累+深耕NLP技術
眾所周知,對AI模型而言,語料庫的充足至關重要,而捷報數據在數據和自然語言處理經驗上已經有十余年的積累。捷報數據創立于2009年,是一家通過自主研發的數據分析系統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專業數據服務的商業信息服務機構,其客戶涵蓋汽車、IT/互聯網、消費品、金融、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周登平告訴智東西,捷報的核心技術團隊來自于北大方正,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捷報一直在做媒體數據的抓取和挖掘,尤其是大規模媒體類的自然語言處理,為兩三百位商業客戶提供媒體監測等服務,監測內容包括正負面傳播、產品賣點、競爭對手、行業新聞等內容。
截至今日,捷報已經有將近50名算法工程師團隊,120余名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在做自然語言處理相關工作。妙筆機器人能快速誕生,主要依賴于捷報過去十幾年人工處理的標注數據積累。因為要為客戶提供監測報告,包括內文圖片在內的很多數據都經過人工標注和摘要,這些數據也經過正負面調性等因素的判斷和清洗,這些人工標注的信息如今都成為了機器學習的重要素材。
即使有人獲得了過去的數據,也依然難以撼動捷報在數據方面的優勢地位。捷報的數據是動態的,目前有一百多個員工在服務幾百位客戶,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經過人工標注的稿子。妙筆機器人是基于循環神經網絡(RNN),這種神經網絡的優點是和時間有關聯性,只要為最新的樣本設置更大的權重,就能讓機器更熟悉和擅用最新的套路,從而使妙筆機器人在數據的迭代中不斷進化。
捷報長期的數據積累加上不斷迭代的數據都不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朝夕之間可以擁有的,這使得妙筆機器人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沒有足夠數量和正確標注的數據去學習,其他公司的算法做的再好也很難訓練出好的AI模型。
3、專家支持:和北大教授萬小軍合作
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小軍是機器寫稿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南方都市報的機器人背后,都離不開萬教授的支持。萬教授介紹到,在他之前參與的寫稿機器人研發中,他們會直接提供代碼,而藍色光標擁有自己的算法工程師團隊,他更多是傳授一些算法經驗和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捷報數據擁有海量經人工標注的數據,而萬小軍教授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挖掘和人工智能領域最先進的算法,用捷報的數據跑萬老師的算法,既可以幫助萬老師將其算法調到一個更佳的狀態,又有助于優化妙筆機器人的性能。
基于營銷傳播的妙筆機器人是AI賦能傳統行業的又一實例,隨著算法的日臻完善,以它為代表的撰稿機器人將成為人類寫手的優秀助手,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進一步解放人類的勞動力。
1、提高效率,助力品牌傳播
妙筆機器人最關鍵的價值就在于提升效率,更好服務客戶。傳統的營銷傳播需要大量人力來從事寫稿、改稿類的工作,這個過程往往會很耽誤時間。而如果只是簡單摘取文章內容進行發布,那么每篇稿子的相似度太高,就缺乏針對性。
對于改稿機器人而言,最有價值的指標就是速度。目前妙筆機器人能做到1秒鐘生產數千篇文章,產稿所需時間不到原來人工所需時間的5%,很大程度上提升新聞時效性和發稿效率。而這些文章的風格各不相同,可嚴謹、可活潑、可具體、也可搏眼球。這種根據眾多平臺特點進行個性化定制服務的打法,可以迅速提高內容閱讀量,這是人類短時間內很難做到的。
此外,妙筆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使之能更加精準的抓住傳播要點,并實時借勢相關熱點新聞,從多方面幫助客戶高效地創造更多的品牌價值。
2、節約成本,解放人力
據周登平說,借助AI技術,妙筆機器人可以節省90%的改稿人力,將員工從大量繁復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基礎性業務中解脫出來,節約員工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溝通、創意類的工作。這不僅能節省時間成本和勞動成本,還能激發營銷人的創造力。
3、未來應用范圍將更廣泛
透過當下的撰稿機器人,周登平還談及一些未來有望成為現實的機會和商業模式。他表示,捷報的下一步戰略有可能是讓機器人去幫助自媒體選擇內容,把自媒體內容的獲取和改寫過程機器化,然后將客戶想要傳播的信息和自媒體的文章做結合,自動生成一篇文章發出去。
此外,雖然現在撰稿機器人主要是根據客戶需求,未來機器撰稿可能會結合用戶需求形成與職業信息、商業相關的定制方案,提供消費者想了解的信息。
萬小軍也補充道,除了編撰和改寫新聞稿,撰稿機器人在講話稿、咨詢報告、氣象局和醫療機構的文件等諸多領域都大有可為。
目前,撰稿機器人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大多核心工作,僅靠機器是無法完成的,就改稿工作而言,妙筆機器人也還做不到完全自動化,尚需要一定的審稿、選稿等人工干預。周登平表示,妙筆機器人現在改的稿件也做不到100%完全的流暢,少量改完的傳播稿件有的語句讀起來會有些生硬,在通順度的提升方面還有進步空間,但他同時強調機器人在這方面的進步速度也是驚人的。
另外,從現在的技術發展來看,如今實現的還是基于人類原稿的修改,AI自主文體創作還沒有產生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萬小軍還介紹到,自動評價和遷移學習也是機器人寫稿需要攻克的難題。機器只能接近人類評價的結果,但不能取代人類評價;而遷移學習的難度在于娛樂、體育、財經、汽車等每個領域寫作方式和處理數據的方法都不一樣,如何在標注的訓練樣本數量有限、數據分布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模型遷移是一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AI算法的快速突破,AI落地場景愈加豐富。在這短短三年間,騰訊Dreamwriter、新華社快筆小新、第一財經DT稿王、Xiaomingbot以及藍色光標的妙筆機器人等撰稿機器人在我國先后問世,逐步代替了傳統新聞編撰的基礎工作,AI+內容生產的應用領域已經初見成效。就在本篇專訪即將發布之前,記者在網上搜索了“妙筆機器人”,已經看到了妙筆機器人為自己改編的傳播稿。
▲百度上搜索到的妙筆機器人改編稿
然而,現階段機器撰稿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寫作。機器撰稿不僅存在通順度等問題,對信息的提煉和概括能力有待繼續提高,在思考和創作能力上也遠遠達不到人類的高度。不過,隨著自動語言處理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未來各平臺間的不斷開源,AI可能會逐漸克服上述難點,再加上和視音頻以及VR/AR技術的融合,未來撰稿機器人的發展將有無限可能。
在你下一次隨意瀏覽行業新聞資訊時,或許那篇文章就出自AI之手。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又來給大家丟人現眼了,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Dell XPS13 9343”的使用體驗,筆記本電腦作為張大媽的常客,經常會有各種HP、Alienware、Lenovo的筆記本優惠推薦,那么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Dell旗下另一款知名度非常高的XPS系列中主打輕薄、便攜的XPS 13超級本。
既然談到開箱,那么就首先來講講這款筆記本電腦的購買渠道,國內的各大電商像是京東、易迅、天貓等均有銷售,而且價格也非常良心的定在了6999元(I5 4G 128G低配版),雖然七千塊的售價也不便宜,但作為一款顏值爆表、做工優秀、用料良心的超級本,相比ThinkPad X1之類的超級本性價比還是要高一些(超級本你跟我談性價比?),比蘋果的Macbook Air也要便宜不少,相比微軟自家的surface pro 3相同配置也要便宜一些,不過與神船相比...呵呵我們還是來聊聊天氣吧(神船:怪我咯?)
不過逛張大媽的值友眼光肯定不會這么短淺,放眼海外,低配版5000左右即可拿下,而且還可以升級8G內存(XPS13是板載內存,無法自行升級內存),相比國內性價比進一步提升,最后本人在ebay上花900USD入手了一款I5 8G 128G FHD的準中配版(我知道買貴了...),賣家說是全新退訂機(Outlet New),不過當時還有一款I5 8G 256G QHD+的官翻機,售價居然只要980USD,500塊的差價換來了256G的SSD以及3200×1800觸摸屏,怎么想都覺得賺啊,本人對官翻機倒不反感,超高的性價比以及幾乎找不到的使用痕跡對本人這樣長年混跡張大媽資產已經開始負增長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擊致命,不過仔細一想Windows系統對高分屏的支持,高分屏對顯卡以及電池帶來的壓力,雖然本人不玩游戲,但對續航時間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綜合來看FHD反而才是最佳選擇,于是最后便入手了I5 8G 128G FHD準中配置版。
轉運走的是某支持香港自提的轉運公司,為避免廣告嫌疑各位自行百度即可,本人住在深圳剛好可以去香港自提,從入庫到自提一共用了9天時間(含節假日),不得不說效率還是很高的,運費也很便宜,2.1KG的重量收了41塊錢的運費,而且由于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口自然也不存在關稅的問題,到港后自提人肉帶回,把外箱扔了,由于是Outlet的退訂機,因此外包裝也很簡單。
就是這樣的一個紙箱子,里面還有一個硬紙板用于固定機器,機身上也只是很簡單的包了一圈塑料膜,與零售版精致的黑色紙箱不可同日而語。
上面轉載了幾張友站的零售版開箱圖,可以看出差距之大,相比之下本人的簡直就是乞丐包裝...
除了包裝之外其他的就沒有什么差別了,都是電源線、電源適配器、說明書保修卡以及驅動光盤。雖說Dell是非常良心的全球聯保,不過礙于天朝國情復雜,各地的售后條例也有所不同,除了Alienware系列還能比較好的遵守全球聯保的政策之外其他的基本就不用想了,平時小心點用不然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外觀其實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是漂亮漂亮再漂亮,不過往往漂亮過頭就容易“被”花瓶,不少人說XPS13“漂亮,僅僅只是漂亮”但是怎么就沒人說蘋果的Macbook Air僅僅只是漂亮?XPS13好歹用的還是Window系統啊,配置雖然不高但完全能勝任日常辦公啊,出門在外偶爾輕度剪輯一下視頻后期幾張圖片也能解一時燃眉之急啊,HD5500核顯性能雖然一般但偶爾玩個DOTA2、開個LOL也能勉強過得去啊,要說這樣都還只能算是漂亮的花瓶真的就只能一句出門右拐了。
下面是幾張實拍圖,本人爪機拍不出XPS13的美,還請各位諒解。
簡潔的A面,鋁合金磨砂外殼手感非常好,不易沾染指紋但比較容易附著灰塵,中間的拋光Dell商標也很有質感,但不能像蘋果那樣開機點亮。
來一張Logo特寫,要是換成Alienware逼格就更高了(想想就好)
D面也很干凈,除了四周的固定螺絲,兩條長型腳墊以及一排散熱口,不過實際上機身內只有一個風扇并且占據位置很小,大可不必開一整條的散熱口。中間的是XPS的銘牌信息,不支持個性化定制。
XPS特寫,底部有一小塊磁鐵吸附在機身上,整塊銘牌很薄,不過邊緣經過處理的不會割手
銘牌信息,沒有相關的機身配置信息,只有一堆看不懂的序列號,同時還有一個固定螺絲。
機身內部,巨大的電池占據了大部分的內部空間,52Wh的容量雖然不大但也足夠支撐8小時的續航時間,主板的集成度不算很高,布線設計略有零亂,不如蘋果的內部設計精細,最重要的是不是黑色PCB,逼格不夠高啊,整機可供升級的配件極少,只有一個M.2(NGFF)接口的SSD,規格為2280,雖然2260,2242也能用,但是沒有固定螺絲孔,一定要用的話就拿個膠帶貼上去吧,SSD沒HDD那么精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PCI-E接口的網卡,不過已經是支持2.4G/5G的雙頻網卡了,沒什么升級的必要。
本人這臺機器自帶的SSD是三星的PM851也就是OEM版的840EVO,性能湊合但是寫入有點低,而且用的是TLC閃存顆粒,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把SSD換成英睿達MX200,也就是鎂光M6O0的零售版,性能相比PM851提升巨大,680入手的250G版,到手就降價了50塊,別問我靜靜是誰我想靜靜。PS:除三星PM851之外也有建興M6G(浦科特M6G)以及東芝某款SSD,三者隨機配貨,看人品了,總的來說東芝款SSD性能最優,建興其次,三星再次。
實際上250G版就只需要兩顆閃存芯片,塞進2242都行更不用說2280了,因此2280的背板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
接口處特寫,不兼容mSATA接口
其實M.2(NGFF)接口的SSD尺寸都非常小,2280也就是兩張SD卡的大小,更小的2242甚至就比SD卡大那么一點,但是速度可一點不比普通的SSD慢,XPS13這款筆記本的M.2(NGFF)接口走的是SATA3的通道,因此最大速度被限制在了6Gb/s,但是走PCI-E X4通道的三星SM951最高讀取2K寫入1K,不過價格嘛,128G要價800,256G要價1400,非壕勿入,就算真要買也先弄清楚自己的機器支不支持,本人在這里就不細說了。
不過只要是SSD就難免會掉速,用久了速度多少都會有所下降,因此這里就不拿新的SSD來秀跑分了。
本人拍照技術有限,不能忠實的還原真實的觀感,機器實物真心比照片里的漂亮太多了,整機也沒有圖片里看起來那么長,機器實際上就跟一張A4紙差不多大,大家可以拿A4紙對比一下自己機器的大小。
掌托采用了復合碳纖維材質,而且并不是常見碳纖維那樣的亮面烤漆,而是噴涂了一層類膚質涂層,摸起來手感非常潤,有一種油而不膩的感覺,這樣的設計非常好的杜絕了指紋的殘留,但也非常容易留下污漬,本人油性皮膚經常在不經意間弄臟了這塊碳纖維板,而且清潔起來非常困難,很難找到高效的清潔方法,也算是有得有失。
曾幾何時I5處理器也能用小黑標了,以前只有I7處理器才配有小黑標,I5、I3都是非常普通的小藍標,不過I5-5200U這顆低壓處理器實際性能也就是桌面級的I3,比上代I5-4210M性能還要弱10%左右,而高配版的I7-5500U則比標配版的I5-5200U性能要強10%左右,至于個別配置更低的I3版,本人在這里就真的不建議購買了。
孤島式鍵盤,1.3毫米鍵程,手感一般,尤其是習慣了機械鍵盤的朋友更會覺得這簡直沒法用,不過輕度的文字輸入還是能夠勝任的,本篇測評便是在這塊鍵盤上錄入的,也許是筆記本鍵盤用慣了,除了一開始上手有些不適,慢慢的也能適應,偶爾編輯一下文檔處理一下報表還是沒啥問題的。
而且這塊鍵盤帶有兩級白色背光,雖然效果一般但聊勝于無。
獨立電源按鍵,同樣帶有背光,拍照問題實際背光要比圖片中更亮一些。
屏幕左下角的攝像頭,基本上所有的測評里都提到了這個位置不太對的攝像頭如何影響視頻體驗,但請問又有多少人真正使用過筆記本自帶的攝像頭呢?大部分的朋友包括我在內幾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筆記本自帶的攝像頭,就算去掉這個攝像頭我想也不會影響實際的使用體驗。至于那些需要錄像設備用于溝通交流的建議還是另入一個高清攝像頭,不想破費的話把你的手機與電腦連接也能替代一部分攝像頭的功能。
屏幕下方的Dell Logo特寫,做工相當精致。
機身左側的接口特寫,一個電源接口、MiniDP、USB3.0、3.5mm耳機插孔以及一個電量指示燈。
按一下那個按鍵便能顯示當前電腦的剩余電量。
揚聲器出音口特寫,雖然揚聲器的體積不大,但是外放效果無論是音量還是音效都非常不錯,并不存在個別人口中的“外放像打鐵,插耳機還是打鐵”當然你可以說本人是木耳,不過本人玩了幾年音響器材,買過K3003也聽過SE846,雖自知對音樂的造詣不高,但多年來被K3003嬌慣出來的耳朵還是能分清音效的優劣的。(這里的音效僅與其他筆記本產品比較,用箱子來跟筆記本外放對比的請繞道謝謝)
機身右側只有一個SD卡槽以及一個USB3.0。
雖然機身只比Macbook Air厚了2mm,但蘋果邊緣收窄的處理使得機身邊緣極其纖薄,Dell在這方面的功力就明顯不如蘋果了。
再轉個圖給大家看一下。
機身最厚處也不過17mm,要知道一枚一元硬幣直徑都要25mm,相比Macbook Air厚了2mm。
這里用的是最小的一角硬幣用于厚度對比,這樣的厚度對一臺有一定生產力的超級本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再薄恐怕就得買蘋果了。
說了那么多終于到了重點的超窄邊框屏幕了,這里用的是一款HP的筆記本用作對比,與普通筆記本的厚邊框相比XPS13的超窄邊框在視覺上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力,至于這個邊框到底有多債?實測大約在5mm左右,5mm是什么概念?iPhone6 Plus的邊框厚度約為4.6mm,紅米2邊框厚度約為4.4mm,紅米Note邊框厚度約為5.1mm,這么一比大家對5mm邊框的厚度應該就有概念了,而且這東西就像SSD、電動牙刷似得,用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與Macbook Air對比,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明白,雖說Air用的是經典的“帶魚屏”不過這么厚的邊框別說起降飛機了,跑郵輪都夠了,但蘋果已經在最新的New Macbook上改善了這個問題。至于你問我多少錢?我只能張開手掌跟你說,基本五位數。
回到XPS13上來,本人這塊是FHD版霧面屏,可以說這塊屏幕的素質相當好,Dell宣傳這塊屏幕可以達到170°的可視角度,但實際上Dell還是太謙虛了,本人嘗試了所有可能的低角度位置以及各種死亡對角線,幾乎都沒有任何的偏色或者泛白現象,而且屏幕的色彩顯示也較為精準,顯示黑色時也足夠深邃,盡管屏幕采用了超窄邊框的設計,但漏光的情況也控制的非常好,肉眼觀察幾乎沒有什么明顯的漏光或者暗角情況,比本人的華碩MX279H顯示器綜合素質要好很多,但這塊屏幕也有一些缺點,雖說是霧面屏,但霧化程度不夠,反光還是有些嚴重,而且屏幕的亮度不高,很難在戶外陽光下使用,但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這塊屏幕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可以打個高分。(由于屏幕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屏幕測評部分僅供參考)
隨機標配的電源線以及電源適配器,質量都很不錯,45W的功率喂飽XPS13也是綽綽有余,而且Dell還有一個梅花轉接頭,可以進一步降低電源組件的重量,減小電源組件的體積,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接口處還有一個用于指示工作狀態的指示燈。
充電時機身底部的指示燈也會亮起提示充電狀態。
最后就是XPS13的SD卡槽是類似Macbook那樣的淺槽,普通的SD卡會外露一部分,不過可以正常識別不影響使用,而且實測這個SD卡槽比Macbook上的還要淺,就連適配Macbook的短SD卡依然還會外露,而且卡槽并沒有采用彈簧設計,而是類似USB接口那樣的物理插拔,使用體驗一般。
外觀部分基本上就為大家介紹完了,當下很多人喜歡都拿XPS13與Macbook Air對比,這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兩款機器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產品定位都非常接近,但一定要分出個高低的話,我想還是Macbook Air的細節設計要更為精致一些,但兩臺機器基本上處于勢均力敵半斤八兩的狀態,至于更高階的New Macbook,不用比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如果讓我早點親眼見到New Macbook的真容我想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這篇測評了,當然,買不買得起另說。
本人入手這款電腦也有一段時間了,實際使用起來感覺很不錯,雖說整機只有2個USB3.0接口,但我相信會買超級本的人應該都默認把USB拓展塢當成了必選配件了吧。除此之外由于是金屬機身,因此在充電時難免會有靜電現象,插電使用時經常會被電到,網上查了一下,發現是通病了,解決辦法很簡單,接地就行了。而且在插電使用時還會產生音頻干擾信號,自帶的3.5mm接口甚至USB外置聲卡都能聽到非常明顯的電流聲,而解決辦法也很簡單,還是接地就行了,如不插電使用電池的話則不會出現上述問題。還有就是SD卡槽設計的實在一般,卡槽過淺以及物理插拔對用戶體驗來說都不太好,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SD卡槽的讀卡器是PCI-E總線的,可以充分發揮SD卡的性能,不用擔心受限于讀卡器。碳纖維復合材質的掌托摸起來雖然很舒服,但實在太容易沾染污漬了,而且清潔起來費時費力,鍵盤也是如此,非常容易沾染污漬。
其他部分倒還好,但Window系統對高分屏的支持一直不太好,就算換成了win10也沒有太大的改善,13.3寸FHD的分辨率換算下來不過165的PPI,但在默認分辨率下字體以及圖標依然小的可憐,在放大至150%后第三方應用字體發虛比較嚴重,不過勉強還能忍受,至于高配版的QHD+超高分屏,盡管276的ppi觀感一定非常不錯,但本人不建議大家購買,除非是個別影音愛好者,亦或者對分辨率有極高需求的特殊行業者,普通用戶還是買FHD版就夠了,QHD+對GPU性能、電池續航以及人眼視力都會是不小的挑戰。
至于續航時間,本人從win8換成win10后續航表現一般,并沒有網上測評的那么優秀,也許是系統設置的問題,恕本人無法再做相關測試了。
最后就是屏幕轉軸的阻尼較大,并不能像Macbook Air那樣單手開啟,而且機身沒有設計凹槽,開啟屏幕兩只手要抓著邊角才能打開,略有不便。
1、外觀設計簡潔漂亮
2、性價比較高(僅針對超級本)
3、超窄邊框
4、屏幕素質優秀
5、輕薄便攜
1、細節設計有待加強
2、機器電路仍需改進(靜電以及電流聲干擾問題)
3、特立獨行的SD插槽
4、碳纖維復合材質清潔問題
5、鍵帽容易沾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