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朋友,你們還好嗎?
事情是這樣的,上周我們大廣東白天短袖晚上開空調,過著愜意的夏天生活。
僅僅一周過去,一步跨過秋天,直接抵達冬季。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不得不趕緊把壓箱底的毛衣拿出來。
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寒冷,溫度雖然不會低至零下,但十幾度的氣溫著實讓我們陷入穿衣困難。
廣州的氣候變臉有多快相信大家有所耳聞,反正和女朋友來姨媽時相比,有之過而無不及。
白天艷陽高照,一旦太陽下山,戶外冷得像冰窖。
這就導致,穿厚厚的棉襖吧,顯得特別夸張,不穿呢又冷得鼻涕直流。
隔壁工位小姐姐就跑來問所長,有沒有一款衣服,看著輕薄,但穿起來巨保暖。
來自小姐姐的提問,立馬安排!
在對市面上眾多材質的外套進行比對后,所長沒有選擇口碑好的羽絨服,而是近兩年的新秀——素湃SUPIELD氣凝膠宇航輕行機能工裝。
原因很簡單,僅僅以2mm厚度做到媲美羽絨服的保暖效果。
防風防水不懼風雪,工裝設計又酷又實穿。今天直降500元,好穿超實惠!
一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后,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而一款優(yōu)秀的產品,背后是一個卓越的團隊。
素湃的研發(fā)團隊有來自清華的高材生和帝國理工大學海歸等優(yōu)秀人才,強大的技術背景,一種不平凡的科技面料成功誕生。
還聯(lián)合中科院蘭化所打造的超疏水面料,衣服達到了5級拒水性。可用于防御南方的妖風和北方的暴雪。
在祖國北部哈爾濱冬季漫長,全年有5個月氣溫在零度以下,溫度在零下十幾度~三十幾度不等,漫天的雪屋,看著挺美,但超級無敵冷。
中石油與素湃達成合作,為在黑龍江大慶油田辛苦工作的工作人員提供素湃工裝,抵御嚴寒。
不僅如此,這款素湃工裝獲得世界其他嚴寒地區(qū)外國友人的喜愛,銷往極地圈、加拿大以及貝加爾湖各地。
所以海外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素湃工裝這項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又是為國人長臉的一天。
素湃工裝能扛得住極寒地區(qū)的惡劣氣候,那么,它究竟如何做到的呢?
百度氣凝膠,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頭銜超大牌。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世界最輕的固體,入圍吉尼斯世界紀錄等等等。
僅從外觀來看,它是一塊樸實無華,有點透明的固體,但它的密度比空氣還低。可見光可以輕易穿透。
由于它80%以上的含量都是空氣,所以具有不俗隔熱效果。
隔著氣凝膠,鮮花不怕火燒,手不怕被灼傷。
它的熱導率,比鴨絨、鵝絨以及空氣都要低。
氣凝膠被廣泛應用在航天領域,像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和美國“火星探路者”的探測器都有使用到。
美國宇航局NASA也用了氣凝膠來制作宇航服。
氣凝膠既可以抵擋1300℃的高溫,零下130℃的低溫它也能扛得住。
實力之強大,不用所長再多說了吧。
但是,要將氣凝膠應用在日常服飾并非簡單之事。
氣凝膠就跟它的外表一樣極其脆弱,幾乎吹彈可破。
素湃作為國內早期研究氣凝膠的先鋒者,經過多年的苦心研發(fā),終于成功把氣凝膠和紡織纖維混合,打造出一款新型防寒材料。
還有專利認證噢~
嚴謹起見,所長特地安排了三輪測試,重重關卡,讓我們一起來檢驗素湃工裝的實力。
一起參加測試的還有白鵝絨羽絨服,白鵝絨以輕薄深得大家的心。是羽絨界的佼佼者。
相比棉服等其它材質的外套,白鵝絨羽絨服輕薄穿著不臃腫,保暖效果一點不輸。
第一輪,基礎檢測。
僅從衣服薄厚看,素湃僅僅羽絨服二分之一。
上身效果如圖,左邊身形纖細,右邊大了一個號,看著胖了十斤。
神奇的是,兩件衣服的保暖效果不熟上下,羽絨服并沒有因為更加厚實而更保暖。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找來剪刀直接上手剪,素湃內里是一層薄薄的氣凝膠織物。
它就是素湃研發(fā)的服裝科技,有一個非常夢幻的名字,藍奇熱。
把它們同時下水,檢測隔溫性。
藍奇熱快速沉到水底,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白鵝絨則纏成一團。
白鵝絨遇水收縮,說明隔溫性下降了,在濕冷的環(huán)境下,它的保暖性會大大下降。
而氣凝膠的隔溫性穩(wěn)定持久,保暖性持續(xù)在線。
第二輪,冷庫實測。
知道大家肯定對素湃還不能百分百信任,接下來就來點狠的。
北方往年冬季氣侯在-10℃左右,最北的東北地區(qū)達到-20℃。
我們花重金租了冷庫,溫度直降零下,低至零下18.4℃,模擬北方戶外。
讓我司兩個小哥哥先去冷酷待一會,測得體感溫度-4℃左右。
倆人分別穿上素湃和羽絨服。
讓他們在冷庫里待上20分鐘,之后倆人同時拉開拉鏈,再次測試體感溫度。
結果顯示,素湃測得溫度為20.5℃,羽絨服為15.5℃,素湃足足比羽絨服暖了5.5℃。
素湃用數(shù)據(jù)為自己正名,實力就是這么強~
在熱敏感儀下,素湃均勻溫暖上身,體表溫度也高出4℃。
前面說過,素湃已經銷往極寒地區(qū),所以我們又做了一次實驗,用干冰模擬寒冷的雪山環(huán)境。
干冰在正常氣壓下溫度為-78.5℃,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蝦一下子就變成冰蝦。
開始測試前,素湃和羽絨服兩件衣服的溫度在23℃左右。
分別罩著干冰,玻璃罩蓋住營造一個密封環(huán)境,隔絕其它溫度。
這次實驗時間延長到1小時,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更加明顯。
素湃一共下降了15.5攝氏度,羽絨服下降了17.9℃,素湃略勝一籌。
第三輪,專業(yè)實驗室檢測。
最后一輪測試交給專業(yè)實驗室。
假人皮膚表面溫度34℃,實驗室艙內溫度為0℃,相對濕度50%,風速0.4m/s。
同樣的,兩名假人分別穿了素湃和羽絨服。
測試過程中產生的任何數(shù)據(jù),會直接在電腦上顯示,做記錄。
最終的結果是,素湃的熱阻比羽絨服高。
熱阻值越高,說明保溫性越好。
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素湃的總熱阻平均值比羽絨服高8.9%,去頭手腳熱阻值也高了3.05%。
綜合以上,素湃的保暖性比羽絨服優(yōu)秀。
所長冬天的外套秉持一個原則,能不洗則不洗。
我媽總說,衣服洗多了,就不暖了。
不過我把素湃扔進洗衣機狠狠地洗了10個小時候之后,重量沒有減輕,薄厚度沒有變化。
事實證明,素湃是支持整機水洗的。
同時扔進去的還有羽絨服,不得不說,我媽是對的。
羽絨服洗了之后,竟然輕了21克,大概率跑絨了唄。
除此之外,素湃外層面料是聯(lián)合中科院開發(fā)的超疏水面料。
被前女友撒飲料,液體快速滾落,根本不會浸濕內層,日常可以防護雨雪。
用高壓水槍超強沖擊力,素湃的防水效果依舊杠杠的,衛(wèi)生巾一點沒濕。
除了防水,素湃的防風效果也不是蓋的。后面的檢測儀絲毫檢測不到風力。
素湃這么強大的實力,被譽為“下一代保暖服裝發(fā)展趨勢”也就不奇怪了。
經過了這么多輪測試,讓我們看到的是它王者無畏的風范。
其實,素湃氣凝膠系列在2017年就已經通過5396米的哈巴雪山保暖防寒測試。
素湃整體剪裁修身,更休閑,日常通勤穿不會突兀。跑步、騎行、爬山等戶外活動也都可。
搭配同系列的褲子,妥妥的工裝男孩,穿上男友力MAX。
男女同款,也可以當做情侶裝。
素湃氣凝膠工裝能滿足南方伙伴穿的少保暖好的需求,又能滿足北方惡劣的低溫環(huán)境。
所長帶了一件氣凝膠給我媽的時候,她是這么說的,這么優(yōu)秀的外套,肯定很貴吧。
氣凝膠在日本售價55010日元,約3500元。
同款素湃氣凝膠外套美國售價449美元,約3000元。
就算在旗艦店,這款外套原價1099元,我們商城直降500元~
要知道,市面上高品質的冬天外套普遍均價四位數(shù),現(xiàn)在599元就能買到,超高性價比。#品牌好物##頭條好物#
020年秋天,一座郁郁蔥蔥的星形公園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鋪展開來。它從設計之初,就將“生物多樣性”作為重要原則,為小動物營造了一處不為游人所擾的隱秘樂園。
近年來,北京的百萬畝造林綠化、濕地保護、城區(qū)綠化等工作,都將動物“居民”的吃、住、行需求納入考量。無論在城市還是郊野,那些讓市民們賞心悅目的蔥蘢綠林和美麗濕地,也在滋養(yǎng)著動物們。“十三五”期間,北京森林和濕地總量持續(xù)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逐年向好,野生動物棲息地正不斷改善。
監(jiān)測、科研、救護、營造棲息地、出臺京版保護條例……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近600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棲息繁衍。
在北京市順義區(qū)漢石橋濕地拍攝的小白鷺。受訪者張勇供圖
“鳥明星”到訪
蘆葦搖曳、水鳥翩躚。位于順義區(qū)的漢石橋濕地,是北京平原地區(qū)唯一的大型蘆葦沼澤濕地。
2007年,在北京林業(yè)大學讀完碩士的張勇來到這里,成為了一名科研人員。他喜歡看長著藍色漂亮羽毛的翠鳥捕魚,觀察小蝌蚪尾巴消失、改用肺呼吸的成長過程,也曾為綠頭鴨窩邊破碎的蛋殼揪心。“這里沒有清澈見底的水面,看不到魚翔淺底,水面上繁茂的植物毫無秩序地生長,卻處處流露著自然的野性之美。”
在漢石橋濕地拍攝的普通翠鳥。受訪者張勇供圖
每天清晨,張勇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記錄水位。由若干小圓點和連線組成的水位圖就像濕地的“心電圖”,是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基礎。觀測和記錄濕地鳥類,也是他的工作內容之一。
“喜鵲五只、在200米外、覓食……”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有三條監(jiān)測線路,他每天掛著望遠鏡選擇其中一條,在五六個點位上停留觀測,將鳥類種類、數(shù)量、位置、狀態(tài)一一記錄在本子上,回到辦公室再通過電腦整理上報。
2016年前后,京津冀野生動物監(jiān)測系統(tǒng)升級,通過手機終端,監(jiān)測員只需做一些勾選就好。“我們位置的經緯度會自動呈現(xiàn),下一步選擇所處環(huán)境,比如濕地、森林、湖泊等,再選擇鳥種、數(shù)量,點擊保存即可上報。”
十年間,北京野生鳥類增加了79種,達到503種之多。這些變化,在漢石橋濕地同樣看得到。
2005年,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之前的一次科考顯示,當?shù)氐镍B類為153種,2018年增至182種,今年1月達到了226種,增加的種類中不乏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漢石橋濕地拍攝的蒼鷺。受訪者張勇供圖
2019年4月的一天,張勇休假在家,生態(tài)管護員打來電話,說拍到了兩只大鳥。手機拍攝的照片有點模糊,根據(jù)大鳥栗棕色的翅膀和灰色的脖子,張勇依稀辨認出,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鴇。他趕緊通知了順義區(qū)攝影協(xié)會會員,對方也挺激動的,“北京還能看到大鴇?我們之前都得去黃河流域才能拍到。”說罷,當即驅車前往濕地。
大鳥確實是大鴇,還一下子來了4只。它們悠閑地兩兩結伴,歇了一天就向北飛走了。從那以后,張勇每年春天都等待著大鴇再度光臨。“2020年和2021年,它們如約而至,短暫停留。”
大鴇是世界易危物種,它們喜歡棲息于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順義區(qū)漢石橋濕地是它們的中轉補給站,通州區(qū)臺湖農田則是它們的越冬地。每年11月,大鴇從內蒙古飛來通州越冬,次年3月再往北飛繁殖。農田中遺撒的糧食種子是大鴇的口糧,視野開闊的環(huán)境,也便于機警的它們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威脅。
2022年3月19日,通州水南村,一場春雪過后,四只大鴇在雪地里覓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到臺湖,默默守護了它們整整147天。周邊的地鐵站配套排水溝也曾一度停工,以防驚擾到大鴇。有觀鳥者驅車幾十公里,專程來通州看望它們。有趣的是,今年4月,自南方北上繁育的大鴇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朝陽區(qū)溫榆河,盡管只是臨時歇腳,它們還是受到了堪比明星的關注。
“大鴇現(xiàn)身并非個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物植物和濕地保護處副處長紀建偉一一列舉:近年來,以往無記錄的震旦鴉雀在房山、大興、豐臺等地頻頻被發(fā)現(xiàn),黑鸛、鴛鴦、褐馬雞等物種在北京的分布區(qū)不斷擴大,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新回到了密云山地,以前無記錄的大足鼠耳蝠、小菊頭蝠、香鼬等獸類也出現(xiàn)在北京。“北京地區(qū)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已達596種。”
動物樂園
在北京東部的地圖上,“星形”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和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連成一大片綠海,與蜿蜒的大運河一道,形成藍綠交織的美景。在綠心公園,游人隨意行至中心處,會被寬60-80米的植草溝和灌木叢“攔住”。這些由植物形成的生態(tài)緩沖帶暗含著“游人禁入”的意味,因為里面是小動物們的地盤——生態(tài)保育核。
綠心公園在中央地帶預留了78公頃的生態(tài)保育核,這是北京新建公園中首次大規(guī)模開辟荒野。
“生態(tài)保育核內生境豐富,包含荒草、灌草、疏林、密林等植被類型,是動物們的自然樂園。”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總體協(xié)調設計師王晨舉例說,開闊草地間的喬木和灌木適合家燕等鳥類飛行捕食,刺猬、鼴鼠等覓食,高密度針闊混交林往往成為中小型猛禽、啄木鳥等筑巢繁殖和棲息的家園。
2021年7月8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放生的鴛鴦在湖水中暢游覓食。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北投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冉玉倩,負責生態(tài)保育核的監(jiān)測工作。她回憶說,2018年9月剛進綠心項目部時,場地上空空如也,隨著綠化大面積鋪開,她總能在上下班路上看到草兔一溜煙兒跑過。“有時候我們給流浪貓狗留些吃的,晚上黃鼠狼也來‘湊熱鬧’。”
綠心公園內布設了21臺紅外相機,5臺聲音采集記錄儀,一年之間,機器和人員共拍攝記錄了星頭啄木鳥、黃腹山雀、白頭鵯、刺猬等80多種飛禽走獸,其中不乏雀鷹、灰臉鵟鷹、縱紋腹小鸮、短耳鸮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冉玉倩也將關注的目光從地面轉向天空,她時常仰起頭,循著清脆的啼鳴找尋鳥類的蹤影。“因為專家說,鳥類對于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的重要指示生物。在這一年中,我認識了好多鳥類。”她笑道,“鳥名中的鵯、鵟、鸮等字,也是一塊兒學習的。
小動物被綠心吸引,背后是精心的設計。“在動物行為學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在綠心內預留動物遷徙廊道、種植食源植物,構筑居住巢穴,提供水源,為各種鳥類、小型動物營造棲息地。”王晨說。
用樹枝、竹筒、瓦片搭建的“昆蟲之家”,是昆蟲的棲息之所;公園原址東方化工廠遺留鋼筋混凝土水池,將池壁進行防水處理后,成為小動物的飲水池;景觀湖區(qū)水中的木樁是為蒼鷺、翠鳥提供的落腳點;連續(xù)的林帶和市政路下收集雨水的管涵,是小動物悄無聲息穿行副中心綠網的廊道;合理配置的鳥類食源樹種,提供了香甜的花蜜和多汁的漿果,保證鳥類在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美餐……
綠心公園是北京營造動物棲息地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北京在東城、西城、朝陽等城市中心區(qū)建設“近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56處,為城市中的小型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
“北京還結合重點綠化建設工程,在平原地區(qū)人為干擾較少區(qū)域,通過種植灌叢、食源植物和蜜源植物,營造小微濕地、本杰士堆(人造灌木叢)和生態(tài)島,為野生動物提供必要的棲息地、食物和水源。”紀建偉說,考慮到野生動物的需求,郊野公園的建設與綠化盡量保留10%-15%的荒野,為這些小精靈提供隱蔽和繁衍的場所。
動物醫(yī)院
一只黑鸛被送到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yōu)鹾谌A麗的羽毛在陽光下發(fā)亮,紅色的長嘴和長腿分外醒目。這只就醫(yī)的黑鸛沒有明顯外傷,但蔫蔫地不愛吃食,鮮美的活魚塞進嘴里,又被吐了出來。
獸醫(yī)劉醴君為它拍了X光片,原來,一個硬幣大小的魚鉤卡在了食道里。“一定是吃魚時,誤吞了魚鉤。”他為黑鸛套上呼吸麻醉機,將它固定在手術臺上。魚鉤被取出后,黑鸛慢慢康復,最終回到野外。
救護同樣是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位于順義區(qū),在這里,每年受到救治的野生動物達到數(shù)千只。
劉醴君(左一) 為一只斑頭雁檢查翅膀。受訪者供圖
2011年底,從小喜歡動物的劉醴君成為了這里的獸醫(yī)。“10年來,我們接診的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多。”他認為,北京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是一大原因,在這里定居的野生動物日漸增多。另外,北京市民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遇到受傷動物,大家會及時撥打電話求助。與此同時,中心的設備10年來也不斷“上新”。X光機、B超機、冰凍切片機、更新?lián)Q代的顯微鏡……它們幫助獸醫(yī)迅速找準病因。
和同類打架受外傷、撞到樹木骨折、患上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動物在野外受傷,這些是最常見的情況。進入5月,劉醴君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5月至8月是幼鳥長大離巢的時間,它們可能從巢中跌落,飛行能力和適應野外的能力都很弱。尤其6、7月,中心一天可能要接到幾十只受傷幼鳥。
2022年2月,劉醴君(右一)在手術室為白肩雕治療腳墊病。受訪者供圖
除了常規(guī)病癥,劉醴君也遇到過“疑難雜癥”。
那是一只從垃圾桶發(fā)現(xiàn)的獼猴,它渾身惡臭,肛門處爬滿了蛆,整個身體僵硬得像塊木板。“敲它的時候,它的肌肉是緊張的,發(fā)出砰砰的聲音,像敲在了桌子上。”劉醴君判斷獼猴是破傷風菌感染后產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僵直,他為獼猴輸液,守護了它24個小時。幾天后,獼猴的手指能動了,嗓子里發(fā)出“咳咳”的聲音。慢慢地,它可以蹬腿了,脖子也能動了,雖然不能咀嚼,但可以咽流食了……獼猴被獸醫(y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他還曾救治過一條身體后半截癱瘓的緬甸蟒。2米長的蟒蛇脊椎錯位,劉醴君探索打針、吃藥、理療等綜合治理手段,最終緬甸蟒可以自由盤繞。“用藥的治療過程,我還寫過論文。”在他看來,治療野生動物,最大的難點在于鮮有經驗可循。“寵物醫(yī)院的寵物只有貓、狗、鸚鵡、兔子等少數(shù)種類,野生動物的種類太多了,它們用藥的差異性非常大,很多經驗要慢慢摸索。”
痊愈的動物最終會被放歸野外,但放歸的季節(jié)和時間也有講究。比如在夜晚覓食的貓頭鷹,它們對弱光的適應性更好,適合在黃昏的時段放飛。同樣,夏候鳥不能在冬季放歸。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共救護野生動物3.6萬多只(頭、條),其中2.3萬只(頭、條)野生動物重返大自然。
“但樹下?lián)焓暗挠坐B不一定都要送到中心來。”劉醴君提醒公眾,學飛的健康幼鳥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也不用放回巢中,這是一個學飛的正常階段。
大杜鵑的旅行
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對生物進行更科學的監(jiān)測,可以為后續(xù)的研究保護提供依據(jù)。
2016年4月,張勇在北戴河參加全國鳥類環(huán)志培訓時,聽說北京林業(yè)大學的博士后為頤和園的幾十只北京雨燕佩戴了追蹤器,追蹤了它們飛到南非的遷徙路線。他頓時想到了蘆葦沼澤濕地的代表物種——東方大葦鶯。它們秋天南飛,能飛多遠?是否也會經歷這樣漫長壯麗的旅程?
東方大葦鶯是蘆葦蕩中常見的鳥類,它們經常將三根蘆葦桿捆住,在其中營巢孵蛋。每次進行科普時,張勇總要聲情并茂地講述一番大葦鶯和大杜鵑的故事。
發(fā)出“布谷、布谷”悠揚叫聲的大杜鵑,就是大家熟悉的布谷鳥,它們喜歡把蛋產到大葦鶯的巢中,讓大葦鶯替它孵蛋育雛,這種行為叫做巢寄生。為了“調虎離山”,聰明的大杜鵑經常打配合,雄性大杜鵑先到巢附近活動,誘騙大葦鶯追逐,雌性大杜鵑順勢將蛋產在空巢中。“這就是動物的智慧。”張勇說,大杜鵑的個頭比東方大葦鶯大很多,所以育雛后期,人們經常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象——一只麻雀大小的鳥在喂一只鴿子大小的鳥。
研究對象最初鎖定在“代鳥養(yǎng)娃”的東方大葦鶯身上。像小書包一樣的衛(wèi)星定位追蹤器重量要小于鳥體重的5%,由于追蹤器重4.6克,東方大葦鶯不足30克的體重“不達標”。于是,和大葦鶯關系密切的大杜鵑承擔了這項任務。
大杜鵑背上了衛(wèi)星定位追蹤器。受訪者張勇供圖
2016年5月,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北京林業(yè)大學、英國觀鳥會合作,在漢石橋濕地、野鴨湖濕地、翠湖濕地捕捉了5只大杜鵑,對個體進行咽肛拭子、血液和羽毛樣品采集,以備后續(xù)分析,并為它們背上了衛(wèi)星追蹤器。
當年5月還在漢石橋濕地繁殖的大杜鵑skybomb(由學生命名),于8月踏上遷徙之路。它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向南飛過河南、湖北、貴州、云南,最終出境越過緬甸、孟加拉到達印度。“它在印度停留了一個多月,我們以為它會在印度越冬。”
讓研究人員意外的是,大杜鵑繼續(xù)南飛,用了四天四夜不停歇地飛越阿拉伯海,到達了非洲索馬里。為什么大杜鵑要在印度停留一個多月?研究人員查閱了氣候資料發(fā)現(xiàn),原來,機智的大杜鵑在“等風來”。借助印度洋季風的風力,它的飛行速度將快上一倍。11月,大杜鵑來到了此次旅行的終點——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單程約1.3萬公里。
大杜鵑是北京市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國內廣泛分布,但其遷徙路線、停歇地和越冬地等信息卻無人知曉。“我們曾認為它在長江流域或者珠江流域越冬,很難想象它們飛到了非洲。”張勇說,這是國內首次對大杜鵑進行衛(wèi)星追蹤,從而了解了大杜鵑的遷徙路線。“國外媒體稱它們是偉大的旅行家。”
鳥類環(huán)志也是研究候鳥遷徙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環(huán)志,就是在鳥兒的腳上戴上具有唯一編號的金屬環(huán),鳥類在遷徙路線上被不同地區(qū)科研人員再次捕捉之后,可以通過唯一編號,了解種群的遷徙規(guī)律,從而分析鳥類種群的組成、環(huán)境變化對其的影響等相關問題。
2017年春天起,漢石橋濕地與社會團體合作,嘗試開展鳥類環(huán)志活動,吸引了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參與。“這項工作帶給我很大啟發(fā),鳥類保護不只是管理機構或者政府的事兒,我們也要搭建平臺,讓公眾參與進來,并帶動身邊的親朋愛鳥護鳥。”張勇說。
2022年4月,張勇在漢石橋濕地進行鳥類環(huán)志。受訪者張勇供圖
保護動物鄰居
在天壇公園,小松鼠翹著毛茸茸的長尾巴啃松果,總能讓游客會心一笑;百望山的猛禽順著氣流盤旋的英姿,讓人不由得感慨野生動物的靈動和美麗;如果你靜下心來,會發(fā)現(xiàn)小區(qū)里歡快的鳥鳴聲不止一種,而是此起彼伏連成一首協(xié)奏曲……
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中,我們與多少種野生動物為鄰?
2021年10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fā)布《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共收錄北京地區(qū)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596種,其中就包括黑鸛、褐馬雞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種,豹貓、鴛鴦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種。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的西北端,地形大體是由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燕山山脈逐步過渡到東南部的平原區(qū)域,海拔高度從東靈山的2303米逐步降低到平原地區(qū)平均20米-60米,這造就了北京地區(qū)局部小氣候、植被、景觀等生態(tài)因子的多樣化。”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程師王伯君說,北京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為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多樣化的棲息選擇。
除了獨具優(yōu)勢的自然因素,小動物們聚在北京也與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改善密不可分。
近年來,北京的百萬畝造林綠化、濕地保護、城區(qū)綠化等工作,都將動物“居民”的吃、住、行需求納入考量。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說,2018年北京市啟動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時明確提出,植物配置除考慮景觀和綠化效益外,還要重視動物取食、棲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營建。
到2021年底,北京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平原地區(qū)森林覆蓋率達到31%,森林蓄積量達到2690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按《國際濕地公約》的統(tǒng)計口徑,北京濕地總面積為6.21萬公頃。良好的生態(tài)為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棲息條件。
目前,北京已建成79處自然保護地,使全市90%以上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可以預見的是,動物的樂園還將擴張。“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再添50處小微濕地,“十四五”末,森林覆蓋率將升至45%。
北京596種陸生野生動物中,鳥類達到503種之多。“北京市的面積僅占全國的0.175%,但鳥類種數(shù)占全國的34.8%(全國為1445種)。”王伯君道出原因,北京處在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每年春秋兩季,大量的候鳥遷徙途經北京。
人們喜愛這些動物鄰居,但驚擾、隨意投食、引誘拍攝等干擾野生動物的行為仍偶有發(fā)生。近年來,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逐年下降,卻也有個別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非法捕捉和出售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項“史上最嚴格的京版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法規(guī)”為嚴厲打擊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據(jù)。
“《條例》將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實施全域全年禁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紀建偉說,《條例》還明確規(guī)定了野生動物棲息地管理單位的責任,“如果再出現(xiàn)攝影愛好者故意驚擾野鳥、誘拍等不文明行為,棲息地管理單位和相關執(zhí)法部門就有責任依法予以制止。”
記者注意到,北京起草了《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征求意見稿)》,目前已完成公示。隱紋花松鼠、錫嘴雀、黑尾蠟嘴雀等常被飼養(yǎng)的野生動物和普通雨燕等群眾喜愛的野生動物被納入《名錄》。及時調整《名錄》對嚴格控制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等具有重要意義。
令人欣慰的是,公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逐漸提升。
2022年3月10日,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馬德成重新拉起被扯斷的警戒線,以防止汽車通過驚擾大鴇。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開展的北京雨燕科學調查中,“數(shù)”雨燕的志愿者大多是觀測點附近的居民;在冰天雪地中守護大鴇的志愿者,悉心記錄下它們的起居飲食,詳盡的過冬“檔案”將為保護大鴇提供依據(jù);在漢石橋濕地參加完鳥類環(huán)志科普活動后,一些市民拿著種子找到張勇,希望濕地種植更多植物給鳥類提供口糧。“體驗遠比說教有意義,參加了保護鳥類的活動,大家自發(fā)形成了環(huán)保理念。”張勇說。
從欣喜發(fā)現(xiàn)身邊的動物,到參與保護這些鄰居,市民的熱愛正化成行動。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越
摩爾的童年回來啦!全新出發(fā)的摩爾莊園也是開發(fā)出了許多休閑的玩法,滿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其中餐廳玩法也是獲得了許多玩家的喜愛。
而其中一些菜品的菜譜隱藏得比較深,下面讓小編來告訴小摩爾們幾個比較珍惜的菜譜配方吧!
1、花香金魚
金魚+毛毛花+奇異果+小火
2、仙桃鮮蝦卷
水蜜桃+冰川紅蝦+冰川蝦+中火
3、堅果燒餅
紅色漿果+小麥+雞蛋
4、漿果帶魚
帶魚+紅色漿果+橙色漿果
5、漿果濃湯
紅色漿果+橙色漿果+香蕉+牽牛花
6、摩摩蛋包飯
雞蛋+紅色漿果+小麥
摩爾莊園電腦版使用方法:
一、電腦上下載逍遙安卓模擬器
二、安裝好之后打開,在市場里面搜索下載摩爾莊園
三、登陸賬號即可,賬號是互通的,直接使用鼠標鍵盤進行操控
逍遙模擬器電腦上不僅僅可以玩戰(zhàn)神遺跡電腦版,還可以使用鼠標右鍵像端游一樣移動來玩王者榮耀、LOL手游等MOBA手游。可以像玩絕地求生一樣操控玩和平經驗、使命召喚及明日之后等FPS射擊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