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子制造基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鏈已日趨完整,電子行業規模大、配套能力強,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PCB行業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行業,在產業鏈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完整的產業鏈使PCB企業既能快速采購原材料,又能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保障PCB產業穩定發展。
超穎電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是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在印制電路板研發與生產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顯示、儲存、消費電子、通信等領域,產品涵蓋雙面板至二十六層板、HDI板、厚銅板、金屬基板、高頻高速板等。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PCB企業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PCB的質量直接影響客戶的產品性能,因此客戶對于PCB供應商的選擇認證和管理非常重視。
客戶會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對PCB廠商的生產工藝、研發水平、產品交期、質量控制、環保認證等方面進行為期1-2年的認證考核,PCB廠商通過考核后進入客戶的合格供應商目錄,后續雙方開展長期合作。由于汽車電子PCB可靠性涉及生命安全,知名汽車電子廠商對供應商認證周期長達2-3年。為了確保其產品的高穩定性、高可靠性以及持續迭代等方面的要求,客戶會與PCB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不會輕易更換PCB供應商。
經過多年的市場拓展,超穎電子與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了穩定合作。在汽車電子領域,公司主要客戶有大陸汽車、法雷奧、博世、安波福等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顯示領域,公司與京東方、LG集團等全球領先的顯示面板制造商建立了穩定合作。在儲存領域,公司與希捷、西部數據、海力士等建立了穩定合作。公司在消費電子、通信領域積累了羅技、蘋果、博通、浪潮信息等眾多行業知名客戶,并與全球知名EMS公司捷普電子、泰金寶、新美亞電子、廣達電腦等建立了穩定合作。
超穎電子與客戶協作進行新技術研發,憑借豐富的生產經驗、多元化的生產工藝、一站式的采購服務充分滿足客戶的產品定制和供應需求,獲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和青睞。
示:點擊上方"WitsView"↑可快速關注
廣達12日舉行記者會,并公布今(2017)年第1季財報,受惠筆電客戶需求增溫、費用控管有成,第1季營收年增15.5%、營業利益年增33.1%,本業表現佳,惟業外受到臺幣升值影響,致稅后凈利僅27.93億元、年減22.8%,為自2010年第4季以來單季新低;展望后市,廣達預期,第2季筆電出貨季增10%以上,同時樂觀看待下半年表現。
廣達今年第1季在筆電大客戶拉貨需求帶動下,筆電出貨達920萬臺,年增9.5%,帶動第1季營收達2279.16億元新臺幣,季減14.1%、年增15.5%,唯由于高單價但毛利較低機種出貨較多、加上臺幣走升,致毛利率為4.73%,季減0.37個百分點、年減0.25個百分點,但因費用控管有成,營業利益達46.76億元新臺幣,季減14.8%、年增33.1%,本業表現佳,不過,業外受到臺幣升值影響、產生匯損,稅后凈利僅27.93億元新臺幣,季減31.3%、年減22.8%,系2010年第4季以來單季新低。
廣達目前營收結構為NB占50~55%、桌上型計算機10%、其余為服務器及穿戴裝置等。
展望后市,廣達預期,第2季筆電出貨估季增10%以上,下半年應該也會有不錯的表現;針對整體筆電市況,廣達認為輕薄短小型筆電仍會有相當的成長,公司將用積極態度看待這個市場。
關于AI(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廣達的布局,董事長林百里表示,目前每個國家都極力推廣AI,且科技、企業以及社會發展都需要AI的運用,但是我們國家的市場比較小、人口少,因此商業模式還需要好好研究,可能發展空間不如大國;現階段廣達努力往醫療領域研發平臺,目前則在研究客戶需要甚么,希望能有所突破。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中間)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右一)
至于近期智慧家庭語音助理產品蔚為風潮,廣達是否有相關布局?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表示,該產品牽涉語音辨識技術,而目前技術都是由大公司所掌握,且語音辨識需要靠資料不斷累積,而廣達起步較晚,還有很大的努力的空間。
廣達財務長楊俊烈表示,廣達已有投資布局語音辨識公司賽微(持股比重低于一半),語音辨識會是廣達未來營運布局很重要的一部分。
至于機器人的發展,廣達看好工業型機器人的前景,目前已與旗下廣明配合,采用廣明開發的機器手臂,今年采購量將逐步增加;而家庭機器人方面,則認為目前發展還不成熟,主因為家庭機器人還需要在各個家庭中學習不同的狀況,而這個需要時間。
梁次震表示,臺灣人工不足,做機器人有發展空間,且臺灣的計算機、機械(指產業)都很不錯,政府如能想通,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開發出獨特產品,將會很有優勢。
另方面,廣達宣布投資重慶生產基地,投資金額達1億美元,梁次震表示,重慶具有人工相對便宜、且當地政府有支持,以及招工較為容易等優勢,因而擴大投資重慶,未來各種產品線都有可能在重慶生產。
幾天,位于上海松江的廣達集團正在準備一條嶄新的口罩生產線。3月10日正式啟用后,口罩日產量可達9萬只,不僅可以滿足廣達員工自身需求,還有余量供應給園區與其他兄弟企業。
之所以如此“硬核”,直接購置設備生產口罩自用,是因為廣達目前的復工員工已達23000多人——盡管前期通過海外采購、政府協調保障等途徑,企業已經儲備了不少防疫物資,但畢竟員工數量龐大,還是得做足準備。
圖說:廣達目前的復工員工已達23000多人。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攝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產,松江企業正在有序復工。截至2月25日17時,松江區累計復工企業10235家,按實體企業數復工率達86.39%,其中,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1379家,復工率達97.87%。
“口罩線”新開 廣達制造城2萬人復工
換上鞋套,清潔雙手,檢測體溫,昨天下午,伴隨著淡淡的消毒水氣味,記者走進廣達集團的生產車間。平板電腦代加工流水線上,十數名戴著口罩的員工一字排開,手指翻飛,動作嫻熟。從2月10日至今,企業已經復工半個月。
圖說:生產線上,十數名戴著口罩的員工一字排開,手指翻飛,動作嫻熟。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攝
廣達集團在電子信息產業里有“航空母艦”之稱,2019年出口達1186.47億元,在上海全市外貿出口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松江綜合保稅區內有一座“區中城”——廣達上海制造城,廠區以外,還有宿舍、食堂、球場等生活配套設施。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廣達在松江原本擁有3萬多名員工,目前復工率已達82%。做好防疫工作、嚴防集聚性風險,是復工前的首要條件。
“全體員工每天都會通過企業微信公眾號主動填報個人出行和健康信息。紅外線熱像儀成為廠區‘標配’。食堂規定統一單向就餐,客梯停止使用,每天兩次公共區域消毒。”廣達上海制造城相關負責人李國穗介紹,企業重新開放了一條往來生活區與廠區的封閉通道,住宿職工每天從這里“兩點一線”,此外還獨立劃出一塊區域,專門提供給外地返滬的住宿員工“居宿隔離”。
防疫物資方面,1月下旬,廣達便未雨綢繆在海外采購大批量口罩,同時,松江區經委、綜保區、經開區等政府職能部門積極協調籌措,確保復工前期物資供應充足。一條即將投產的口罩線,也讓企業感到更加安心踏實。
“我們的防疫工作和復工都很順利。”對于未來,李國穗信心滿滿:“隨著上下游供應商的陸續復工,下階段我們將要沖刺產能,爭取達成年度目標。我想在下半年應該能看到市場又繁榮起來。”
“小綠人”值守 豪威半導體下月產能100%
在豪威半導體廠區門口,記者見到兩個“小綠人”保安:身穿淺綠色防護服,是一體式的,防護帽緊緊束好,防護靴拉到小腿肚,口罩戴兩層,再加上護目鏡,全副武裝。“小綠人”之一張勇告訴記者,2月10日復工以來,他就和同事換上了這么一身“行頭”,嚴格排查每一位進出人員。
圖說:豪威半導體廠區門口,全副武裝值守的“小綠人”保安。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攝
作為半導體集成電路高新技術企業,位于松江的豪威半導體主要研究開發、生產CMOS圖像傳感器、圖像感應集成芯片等相關產品。由于對車間的潔凈度要求本就極高,防護服是企業必備物品。疫情防控期間,公司特意拿了幾套給保安小哥套在制服外應應急。
豪威半導體現有員工700多人,80%為外地戶籍人員。公司總經理池偉告訴記者:“我們制定了80多條防疫措施。比如員工班車實行錯峰運行,原本是上午8點到下午5點,現在是上午7點半到下午4點半,上車前都必須測量體溫,座位盡量安排交叉間隔,每次使用后都做好消毒。”目前公司到崗人員已近500人,恢復到近70%的人力。
“對于集成電路產業來說,從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上下游產業鏈的產能都因為疫情受到一定影響。”池偉說,豪威半導體每年封裝、測試圖像感應芯片4億至5億片,12英寸高像素圖像傳感器晶圓出貨量為20萬片。2月份公司產能有所下降,而市場需求仍非常大,不少歐美客戶都在催貨。“通過優化生產線員工加班模式,本月底產能可以恢復到約70%,預計在3月份將恢復到100%。”
“95折”優惠 光電費就省下幾百萬
“就在剛才,我接到通知說企業用電可以享受九五折優惠,估計從2月1日到6月30日的優惠期間,我們可以節省五百萬元的電費支出。”在采訪中,李國穗向記者分享了這一好消息。池偉也提到了同樣的優惠政策。電費以外,對于稅收政策、社保繳納等,他們也充滿期待。
本月,上海發布“支持企業28條”政策措施,松江區結合G60科創走廊建設產業的特點和前期調研的企業需求,也出臺了26條惠企政策,主要聚焦金融、技術改造、擴產、招工等領域。
圖說:G60科創大廈。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與此同時,松江區經委已開展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企業的走訪排摸,了解企業需求與困難。相關職能部門在精準指導企業做好防疫工作、協調保障防疫物資的同時,也盡可能通過多方努力,幫助企業打通產業鏈、資金鏈。
部分扶持政策已在加緊落實。“去年底有一批企業申報了今年的技術改造、首臺套等扶持專項,已經通過了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合評審、專家評審,也完成了有關的決策程序。我們在2月馬上進行公示,并和區財政商量,將資金提前撥付。”松江區經委主任陳容告訴記者,往年財政扶持資金可能要到5月或6月才撥付,今年則加快了速度,以支持企業盡快復工復產。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