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顆粒是固態硬盤中數據的直接承載體,也是固態硬盤中最值錢的部件。iPhone可以換閃存芯片來擴容,那么原本就有閃存空位的固態硬盤能自己動手加焊顆粒擴容嗎?
PCB電路板上的空位也叫焊盤。在固態硬盤設計的時候為了兼顧最大容量型號,往往會預留較多的顆粒位置,在小容量型號中就會有一些空閑出來。下圖是東芝TR200 480G固態硬盤拆解,PCB正反面共有8個閃存位置,實際只用到2個。也就是說未來可以做出2TB的容量。
雖然理論只要給固態硬盤加閃存顆粒就能擴容,但實際上卻很難辦到,或者說這樣做并不劃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相似的外觀不同的內涵:
雖說閃存的外觀大同小異,都是黑色的小長方塊,但也分為TSOP和BGA兩種封裝形式。以BGA封裝來說根據觸點的數量又分成眾多規格。
同屬BGA132的閃存顆粒在封裝尺寸上也未必一致。
閃存接口有兩大陣營:
BGA觸點的數量只是外在表現,實際上它們還需要遵循一定的閃存接口規范,才能被主控管理和使用。閃存接口的兩大陣營是Toggle和ONFi,前者是由NAND閃存的發明者東芝聯手三星共同提出的。
ONFi陣營的"玩家"更多,主要是IMFT(美光與英特爾合資)和SK Hynix。
更改容量需要重新開卡:
開卡就是設定固態硬盤的一些工作參數,包括確定閃存類型、閃存驅動參數、標記閃存壞塊表的初始化過程,這不是給電腦裝系統那么簡單的工作。
普通網友難以觸及閃存交易市場:
閃存芯片不會零售,在行業交易市場上除了劣質黑片顆粒之外還會有隱蔽的拆機翻新顆粒魚龍混雜。普通網友難以用合理的價格獲得自己需要的高品質閃存顆粒,自然DIY固態硬盤也就失去了性價比的前提。
固態硬盤技術門檻并不低:
閃存技術不斷發展,價格降低容量增長的同時也對主控的糾錯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幾大閃存原廠都通過收購或者自己開發的形式掌握了自有的主控技術來發展原廠固態硬盤,在產品穩定性和耐用性上的優勢都十分明顯。
在主控之上,原廠還會研發獨有的糾錯算法,如東芝開發的QSBC技術就比普通的LDPC糾錯能力強出8倍。
沒有研發能力的小廠牌只能完全依賴公版方案,加上閃存顆粒來源駁雜,質量上更是良莠不齊。作為普通消費者,電腦發燒友的設備和動手能力更為有限,憑借手工焊接DIY固態硬盤或是在固態硬盤上添加顆粒擴容的方式,不僅難度很大,更沒有經濟性可言。
三星300E5K的底部預留了SATA接口硬盤倉的擋板,只需要將螺絲擰出后就可以看到。比較貼心的是該機內置了硬盤支架,更換SSD時可先固定于硬盤支架保持穩固。像該機這種延長SATA接口的設計并不多見,大部分SATA接口是固定的,安裝比較容易。
如果想要更換M.2接口SSD的話需要將300E5K的后殼拆掉。將底部所有螺絲去除之后,利用翹棒打開四周的卡扣,后殼便可拿下來了。整個過程千萬別大力出奇跡,很容易損害機器內部。拆掉后殼后,在靠近USB接口的位置便看到了M.2接口。更換比較簡單,注意插口的另一邊有螺絲固定。固定好之后,即可將后殼重新安裝上。整個更換過程也就結束了。
目前固態硬盤的容量還不能與機械硬盤相比較,但像三星300E5K這樣同時擁有SATA和M.2接口的筆記本,選擇SSD+HDD的存儲方式會更合理一些,這樣既能保證系統的運行速度,又能提供大容量存儲空間,是目前筆記本在硬盤方面比較不錯的選擇。
總結:為筆記本升級SSD其實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外加細心就好,但如果覺得這樣還是有點麻煩的話,不如直接選購像三星300E5K擁有雙接口或雙硬盤的版本,會比較省心一些。
首先確定要買的SSD接口類型,目前主流筆記本都會有SATA或M.2接口,有的機型則包含兩種接口。同等容量下,因為M.2接口在傳輸帶寬、容量、輕薄特性等方面擁有更多的優勢,技術更為先進,所以M.2接口的SSD普遍要比SATA接口的要貴一些。如果筆記本有M.2,建議選購M.2接口的SSD。
接口確定之后就是選擇容量。目前主流SSD的容量有128GB(120GB)、256GB、480GB、512GB等。選購的話建議從256GB起。首先容量方面不會捉襟見肘,另外256GB的價格也處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巧合的是,本次用于拆解的三星300E5K的SSD容量就是256GB,在容量方面比較充裕。
選購SSD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因為SSD不同于機械硬盤,其組裝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我們看到市面上出現了很多低價、而且從未聽說過的品牌。一些小品牌只注重銷量,在產品質量及耐用程度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而且售后堪憂,數據損失之后幾乎無法恢復。所以建議購買SSD選擇大品牌,比如三星、英特爾等知名廠商。
最后一點就是閃存顆粒。筆者經常會看到一些用戶購買之后吐槽說買到的是TLC而不是MLC的顆粒,兩種顆粒相比之下,MLC確實優秀很多,但目前家用級別的SSD大部分都已經被成本更低的TLC所占領,MLC幾乎買不著了,而且TLC的壽命和性能較以往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建議在閃存顆粒這一點上不必過多糾結。
購買SSD后就到了裝機環節。在進行裝機之前先提醒一下,不同機型的安裝方法會有所不同,建議動手能力一般的小伙伴可以事先百度一下機型的拆機教程,依照教程進行可確保安全。本次拆解的三星300E5K比較特殊,該機同時具有SATA和M.2接口,SATA接口位于底部卡扣位置,升級比較方便,而M.2接口則需要將整個后蓋拆掉才能看到。
三星300E5K底部設計方便更換硬盤
底部安裝硬盤位置
300E5K內部的M.2接口
目前固態硬盤的容量還不能與機械硬盤相比較,但像三星300E5K這樣同時擁有SATA和M.2接口的筆記本,選擇SSD+HDD的存儲方式會更合理一些,這樣既能保證系統的運行速度,又能提供大容量存儲空間,是目前筆記本在硬盤方面比較不錯的選擇。
ZOL商城價: 3976 正品行貨 先行賠付 順豐包郵
三星 300E5K-Y05
言
大家好,俺又來了。
隨著2021挖礦熱潮的來臨,我們的電腦硬件都紛紛漲價。
曾經我組裝DIY NAS的文章也寫了不少,可現在伴隨著硬件的漲價,都不太值得入手了。
而我又特別喜歡折騰,已經很久沒有組裝NAS了。
于是,我決定出這么一個系列文章,就叫文菌裝NAS。
特別提醒:如果不了解NAS是何物的朋友,可以簡單理解為它是一個插著網線的硬盤盒,相當于在家里安裝了服務器,我們的手機、電腦,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訪問里面的內容。
而它又像一臺電腦,可以自動備份照片文件,可以下載電影,管理文件,會非常的爽。
這次,我會分享我組裝一臺高性能全能NAS的全流程,包含硬件購買、組裝、軟件安裝、調試等。
我希望,這臺NAS能實現:
虛擬機、軟路由、NAS存儲、電影下載、轉碼、相冊備份、導航頁、博客等一體。
它將是我2021年的全能型NAS,我也會詳細補充各種應用安裝,包括QB、PLEX、JELLYFIN等。
希望這個系列文章,會幫助到想要DIY NAS的朋友們。
而且我不僅僅會寫文章,還會伴隨著超詳細的視頻內容,共同產出。
屆時,您懶得看視頻,可以翻更詳細的文章內容,而文章內容看不懂,則可以看視頻,我要做到將DIY NAS內容,一網打盡!
全能NAS配置清單
1、首先,我放上配置清單:
這套總價在2990元,大家先不要急著走,這些配置都是可以調整的。
2、我這里提供了一套備選方案,就是不要萬兆網卡,不要擴展卡,不要軟路由,機箱散熱換成普通機箱。
這樣總價就是1788元,這個性價比就非常高了:
3、如果再省一省,還可以更便宜,也就說,僅僅只要1700元左右,就能擁有一臺6核12線程十代I5的高性能NAS。
而且主板還有2條PCIE擴展槽,方便后續擴展。
主板上還有2根M.2的滿速接口,可以接NVME固態硬盤做緩存使用。
可以說,這是目前礦潮來臨時,最具性價比的一套安裝方案。
曬一下我昨天的購買記錄:
DIY NAS注意事項
我這里簡單說一下這臺NAS的注意事項。
1、關于價格。
也許有人會說,這臺NAS配置 都比家里的主力機要好了。
其實,大家可以看看成品NAS的方案,J4125處理器的NAS,幾乎都是2000元起步。
我們這臺8盤位的NAS,搭配萬兆,軟路由,I5 10代處理器,總價只要3000左右。
哪個價格更實惠,大家心里更清楚。
2、關于性能。
也許又有朋友說了,300-400元的蝸牛星際礦渣不香嗎?
之前的推薦的綠牌,蜜獾這些不行嗎?
NAS要這么高性能做什么?
那我可要好好說說了,如果不要這么高性能的NAS,我們NAS的電影異地轉碼,在外網播放很容易卡頓。
高性能NAS可以讓我們的照片略縮圖生成速度可以更快,實測10萬張照片,白群花了一周時間生成略縮圖,DIY的高性能NAS只需要1-2天。
高性能的NAS,還可以實現更強勁的虛擬機功能,以及軟路由和各種插件。
蝸牛星際這種礦渣,為什么只值300-400,還不是因為它的擴展性小,盤位少,硬件差,性能低。
有更高需求的時候,自然往更高的硬件看齊,不是誰都覺得蝸牛香,還是得看需求。
3、關于功耗。
其實從8代處理器開始,我們的電腦功耗就已經很低了。
我之前推薦的I3-8100 處理器,功耗也只比J4125這些處理器高個10瓦左右。
功耗的高低,更多是看硬盤數量和電源質量。
這些處理器在做NAS的時候,大多都是低負載運行,其實功耗并不多。
也就是說,我們提升了NAS的性能,并不會增加太多的電費。
4、關于撿垃圾。
撿垃圾和買全新的,我是有一個明顯界限。
首先,處理器、主板、機箱,這些,我推薦撿垃圾,買二手的。
因為,我折騰一圈后,這些產品都可以再出掉。
而且幾乎都可以比全新的便宜個100-200元。
而內存、硬盤等物品,就推薦買全新的。
大家撿垃圾的時候,一定要看好對方的信用,評價。
如果不放心,還是全部上京東買全新的,一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操作。
5、關于穩定性。
DIY NAS的穩定性,肯定是不如成品NAS穩定,而且需要消耗時間和精力。
但是,DIY NAS,只要調試好了后,就會非常的穩定。
跟著我折騰過這么多臺NAS的朋友,應該會有了解。
自己組裝的NAS,只要不瞎搞,調試好了,體驗只會比成品NAS更爽。
如果您不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朋友,建議還是上成品NAS,文末我會推薦幾臺成品NAS的選擇。
好了,這些注意事項,我只說一次,以后有人反應這些問題,我會給他看這篇文章。
接下來,我會詳細的展示,每一個零件的購買過程和原因。
一、購買處理器
1、一開始我是打算購買8-9代處理器。
比如:i5-8600T,i5-9400T,但是這些處理器都漲價了:
特別是i3-8100,都漲價到800元了。
i5-8600T 也漲到900元:
這簡直就2個字形容:無語,俺是絕對不買的。
2、然后,我又觀察了一下十代的處理器,比如I3-10100,I5-10400這些。
都感覺有點貴了,在我茫然的時候,看到了QSRL 和 QSRK。
其中,QSRL 只要600元就能買到嶄新的,而且QSRK 也只要800元左右。
而現在10代的集成顯卡也有解決方案了,所以我就打算試試10代:
3、其實這些處理器是ES版,也就是測試版。
之前很早的I7-8700T,也是測試版,價格很便宜。
其中,600元的QSRL,默認主頻是2.0G的,而800元的QSRK,默認主頻是3.0G的,要強一點點。
QSRL:1200針 I5 10500T ES版 六核12線程 2.0G 睿頻3.4G 10代 35W
QSRK:1200針 I5 10500 ES版 六核12線程 3.0G 睿頻4.2G 10代 65W
這些ES處理器,是不顯版,就是不顯示CPU的型號,是4個0顯示。
但是性能并不弱,包括集成顯卡,也是630的,非常適合我們做NAS使用。
4、如果您不放心這些ES版本的處理器,也可以選擇正式版的:
比如I3-10100不帶F的版本的,還可以選擇I5-8600T這些處理器,都是沒問題的。
emm,其實還有一個更極端的玩法,就是上魔改CPU。
比如QNCT、QL3X等,這些處理器需要改扣具,需要對應的主板,可復制性不好,所以我不方便推薦給大家。
適合高玩的朋友,我們的群友,用這個做NAS穩定大半年了,而且價格便宜,性能強。
不到1000元,就能組裝一臺高性能NAS,但是新手得小心。
5、這就是我購買處理器的全流程。
如果您手里已經有i3-8100、i5-8600t、或者相關的處理器。
沒有必要進行升級,這些處理器的性能,在做NAS的實際體驗上是差不多的。
后續跟著我的文章,一步一步安裝軟件即可。
現在i5的10代處理器,QSRL 已經很好買了。希望不要漲價,不要漲價!!!
如果732元,買不到QSRK,那么就直接去買600元的QSRL,體驗差不多:
二、購買主板
1、由于使用的10代的處理器。
所以之前的主板就不能用了,只能用H410、B460及以上的主板。
我這次購買的是技嘉B460M 小雕Pro 主板:
2、我買的是二手的,價格在508元,箱說齊全,現在還未到貨。
如果再花時間淘一下,還可以更便宜,比買全新的優惠了200多:
3、為什么要買這塊主板?
首先,它是標準的M-atx主板,也就是24.5*24.5CM的,適合我們的NAS機箱。
而且還有2個M.2的SSD插槽,都滿速的哦。
還有6個原生SATA接口,以及USB3.2 Type-C接口:
4、除此之外,這塊主板,還有2條PCIE*16的插槽:
一個速度是x16、另外一個速度是x4,還有一個x1的插槽。
這3個插槽,可以滿足我們的NAS接入萬兆網卡,四口千兆網卡,以及SATA擴展卡。
搭配2條M.2接口。
最多可以讓我們的NAS擁有10盤位 + 雙m.2 + 5千兆網口 + 1或者2萬兆網口,非常強悍:
5、大家購買DIY的NAS主板,建議為了更好的擴展性,也買這種雙PCIE*16接口的主板。
我有一個備選方案,是買華碩的TUF GAMING B460M-PLUS重炮手主板:
6、華碩這個主板,也是同樣布局的,雙M.2,雙PCIE*16:
二手的價格,也在500元左右,這2個主板,哪個便宜買哪個!
7、舉個例子,如果您貪便宜,買了這些H410的普通主板。
首先,SATA接口只有4個不說,PCIE插槽也只有一條*16的,擴展性很低,放了千兆網卡就無法放萬兆網卡。
建議,為了后續NAS的各種擴展需求,還是多花100-200元,買上面這2個吧:
三、購買機箱
1、機箱是一個重頭戲!
這次我的需求是至少8盤位,也許機箱內部再塞2個SATA的固態硬盤,一共10盤位。
所以我考慮的機箱就不會是6盤位的M-atx機箱了。
而正好,群里有大神,研發生產了一臺8盤位機箱,就是這個鎧晶M801:
2、之前我用過他生產的M601,就是6盤位的那個機箱,采用的是純不銹鋼的材質,非常的結實。
這次8盤位的機箱,增高了散熱空間,并且改良成可熱插拔的硬盤背板:
現在的背板相當靠譜,所以我還是選擇他的機箱,等后續會為大家演示裝機過程:
3、除此之外,我還推薦銀欣的CS380機箱,這是一個備選方案:
4、銀欣CS380這款機箱,有點像臺式機的機箱,但是它也有硬盤背板的,支持SAS和SATA硬盤:
大廠的做工,除了體積大,沒啥可挑剔的:
5、還有就是萬由的810A機箱了:
這個是老朋友了,我之前用過兩次,除了價格貴,顏值是最高的:
6、萬由機箱,最大的問題是這個PCIE,需要再購買額外的擴展轉接線,而且散熱空間比較小。
所以我沒有選擇萬由810A:
7、除了上面這些帶硬盤背板的NAS機箱:
還有一些并不帶背板,但是做工和價格優秀,適合給NAS的機箱。
比如 安鈦克(Antec)P101-S:
8、這個機箱,同類型的還有停產的分形工藝R5,看著硬盤托架,搭配這個價格,是不是滿滿的誠意:
9、如果您并不需要這么多硬盤,預算也不夠。
完全可以買這種150元以內的機箱,回來再自己簡易改裝一下,也是足夠使用的。
價格真的便宜,而且散熱也很好:
四、購買內存條和電源
1、內存條,我是自己閑置的8GB DDR4 內存條。
后續有可能會增加到16GB,現在內存條也漲價了一些,但是我看了一下二手的,比新的還貴。
這不科學啊!
所以,大家買內存條,就直接買新的即可。
我個人是推薦買8G內存條,然后組雙通道使用:
2、買哪種呢?不要買頻率太高的,一般的2400、2666頻率的就非常好了!
這些內存,哪個便宜,就買哪個,一般張大媽中都有各種優惠活動,活動價買,很劃算。
3、然后是電源的選擇。
這個主要看機箱,如果是買的和我一樣的機箱,就需要用1U電源。
目前1U電源,我只推薦買益衡的7025B:
4、我們買電源,一定要看好這個標。
益衡7025B,是雙12V輸出,每個12V有18A輸出。
假設我們一塊硬盤的啟動電流是2~3A,那么這個益衡7025B電源,最少也能支持8個硬盤同時啟動:
所以還是很靠譜的,而且轉化率高,也很省電:
5、如果是買的銀欣CS380機箱,或者其它大機箱,就可以用ATX的電源了:
我們買ATX電源,200左右的幾乎都可以:
特別注意,一定要看這個12V的輸出,它非常重要,不然有可能硬盤太多,導致啟動的時候,壞硬盤:
比如下面這個12V 41.6A輸出,我們按3A一個硬盤計算。它最少支持 13塊硬盤同時啟動,所以也是安全的:
而且80PLUS的標記,可以證明它更省電:
6、而CPU散熱器,則需要看機箱的空間:
我這個機箱,推薦是70mm以內的散熱器,個人比較推薦這個IS-50X,很靜音:
五、購買千兆網卡
1、如果不需要軟路由,只想做一個群暉+萬兆。
那么就不用買千兆網卡了。
千兆網卡,我是買的I350-T4的網卡:
我是100元到付購買,算是比較便宜的:
2、這個價格,肯定是寨卡,毋庸置疑,但是只要能用就好了。
等我的網卡到貨后,會為大家展示實物和安裝的效果,大家如果要買,可以搜一下,遇到便宜的就下手:
六、購買SATA擴展卡
1、SATA擴展卡,我買的是樂擴的SATA3,使用了大半年,都很穩定:
最主要是只需要X1的PCIE就可以用了,可以給主板多增加4個盤位:
2、如果不用NVME的朋友,也可以買這些NVME轉5SATA的卡,我之前用過,挺穩:
3、最后,我說一下陣列卡。
如果不是需要用SAS硬盤,那么完全不推薦用陣列卡。
陣列卡發熱明顯,功耗會多幾瓦,而且品質不好保障,一般也是刷IT直通模式使用:
所以,能不用陣列卡,就不推薦使用:
七、購買萬兆網卡
1、萬兆網卡,也不是所有家庭都需要的:
萬兆適合有剪輯,設計需求的朋友,可以增加內網傳輸速度。
一般是需要買2張網卡,一張給PC臺式機用,另外一張放NAS里:
我這里說一下,我這個萬兆網卡,是MCX311:
大家,一定要清楚,長這個樣子:
2、現在有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拿低價的MCX341A改裝后,就當MCX311賣:
外形都不一樣,切記,不要上當:
雖然MCX341A也是完全可以用的,但是不要這樣忽悠人,是吧?
3、而且英特爾的萬兆網卡,X520這些,我之前用過,因為和威聯通的萬兆交換機有不兼容的情況。
我就出了,大家如果直連,是沒問題的:
4、最后說一下,萬兆也可以不用萬兆交換機,直接電腦和NAS進行直連。
這樣也可以進行內網高速傳輸,當有3臺以上的電腦,我才推薦用萬兆交換機。
萬兆交換機,目前有TP、威聯通等選擇。
大家量力而行,我用的是威聯通的408M,之前也分享過文章,買萬兆交換機的朋友建議看看:
八、購買U盤
1、我們安裝黑群暉,安裝UNRAID,都需要用到U盤:
而一個小巧、可愛、價格便宜、發熱低的U盤,真的不好找:
于是我買了很多這個閃迪酷豆 CZ33 16G的 USB2.0 U盤:
每安裝一臺NAS,我就會用到這么一個U盤:
2、其實,U盤用3.0的完全沒有必要,發熱還大一些:
如果家里有閑置的,大于1GB的U盤,都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沒有,就買換個閃迪U盤吧,真的靠譜,現在漲價到24.5元了,也算良心價格:
總結
又到了總結的時候了!
看完這篇文章,再來回顧一下我這個配置單,是不是就清晰明了了很多呢?
其實,組裝DIY NAS,跟硬件的價格非常的有關系。
價格便宜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組裝更高性能的NAS!
特別是礦難的時候,幾百元都可以玩轉一臺NAS。
今年2021年,要不是礦潮來臨,我們組裝的價格可能更便宜。
然后說一下,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等這些硬件都到貨后,我會拍攝組裝的過程。
后續,會先安裝黑群暉系統,再安裝UNRAID系統,最后安裝ESXI系統。
每個系統,我都會講解基礎的應用安裝,包括QB下載,Jellyfin等運用。
也許時間周期會拉得有點長,大家如果動手能力強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進行操作。
也可以加我的交流群進行提問,群里很多好人。
最后,如果您不想這么折騰,就想買一臺NAS用用,我來推薦幾款成品NAS:
1、威聯通453Dmini,性價比之王,J4125處理器,雙2.5G網口:
2、群暉DS920+,系統挺好上手,不操心,也是J4125處理器:
3、極空間Z4,全新黑科技,更適合本土的系統,價格也便宜,也是J4125處理器:
差不多就是先這樣,這篇文章也是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我只希望,別漲價,別漲價,別漲價!!!!!!!
好了,到此,這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評論一下下,我們下次再見,白白!
最后視頻的話,可以在b站、頭條找到。
(以后都有可能是視頻+文章的雙組合)
視頻的內容會盡量的壓縮,文章的內容會盡量的詳細,適合不同需求的人觀看!
歡迎三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