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移動發布兩則招標公告,一是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2017-2018年和飛信客戶端技術實施與支撐項目,二是2017-2018年和飛信業務運營支撐服務項目。這兩則招標公告證明了曾經紅極一時,又因微信等OTT興起而沒落的飛信仍舊在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項目服務期均僅為一年,其中,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2017-2018年和飛信客戶端技術實施與支撐項目,招標金額達3626.5萬元,和飛信業務運營支撐服務項目招標金額達4764.6萬元,總計招標金額達8391.1萬元。一年服務費便超過8千萬元,足以說明現在飛信并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一蹶不振,反而活得應該很好。
就幾年前來說,曾有一款產品對騰訊QQ形成了不小地挑戰,不過,伴隨著微信的誕生,這款產品最終被徹底擊敗。它就是中國移動2007年推出的飛信,可以免費收發短信、并在手機和PC端間切換,也可在不登陸情況下通過短信與對方交流。這個功能在當時是非常領先的,曾被視為QQ的有力挑戰者,注冊用戶量達到3億。
特別是在2012年之前的大學校園里,學生會等就喜歡用飛信來通知和群發消息。因為獲得了學生、上班族等年輕用戶的青睞,一時間飛信被視為QQ最有力挑戰者,注冊用戶最高的時候達到5億之多,活躍用戶也近1個億。
但是這一切都在遇到最大的競爭對手微信之后發生了轉變,2015年的數據顯示,手機飛信人均業務量從2014年12月的42條下降至29條,零消息量用戶從55%增長至83%。對于飛信的月活躍用戶,也呈現出日益下降的趨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微信等眾多社交工具崛起,飛信逐漸被人們淡忘。
那么,現在的飛信在做什么?
在2016年,飛信已經改名了,叫做和飛信,主打企業市場。此前飛信短信業務下線,一度傳言中國移動將徹底關閉飛信業務,但中國移動進行了否認。現在根據中國移動飛信部門人員透露,飛信已經推出企業版,為企業提供同辦公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還是無法放棄飛信,想推出企業版的和飛信正面挑戰釘釘、企業版微信,搶奪最后的防線。企業版和飛信可以獨享專線網絡,有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工作圈”、OA應用、考勤打卡、審批、團隊云盤、企業通訊錄、團隊協作等功能。
此外,結合運營商的通信優勢,企業版飛信還推出“雞毛信”功能,支持短信與消息的上下線互通,用戶不安裝APP也可以收到信息,完成企業內部溝通。
如今社交領域已經是騰訊的天下,你覺得飛信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國移動日前宣布將停止旗下飛信業務。這個一度輝煌的應用,就此將永久沉入地平線下。飛信為什么會落得如此境地?
飛信是中國移動于2007年推出的即時通信(IM)應用,那時候,智能手機和手機上網還不普及,手機話費也很貴,手機用戶用得最多的就是發短信。2006年中國手機短信發送量近4300億條,而那一年,中國內地手機用戶只有大約4.6億,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手機用戶一年要發近千條短信。這是平均數字,對于一些重度用戶來說,一天發幾十條都不算什么。按照當時一條短信一毛錢的收費標準,短信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中國移動推出能夠免費發短信的飛信,迅速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到2010年前后,飛信已經有5億注冊用戶,高峰時活躍用戶接近1億,在當時的移動IM市場以22%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僅次于移動QQ,超過微軟的手機MSN。
飛信本來有望成為IM市場上的重要力量。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微信的發布,飛信迅速式微。飛信的一手好牌,為什么打得稀爛呢?
首先是定位偏差。飛信推出之時,正是中國移動因為手機短信賺得盆滿缽滿之時。中移動此時推出飛信,其目的還是擴大其在移動市場的占有率,而沒有把IM本身作為戰略市場來對待。因此,飛信一開始只能用移動手機號碼注冊,免費短信也只能發給移動手機,要發給聯通或者電信的手機號碼,則需要額外付費。雖然后來飛信開放了電子郵件地址和聯通電信手機號注冊功能,但要發短信給聯通、電信手機,還是要另外付費(免費額度極少)。這固然有利于移動與聯通電信競爭,但是卻不利于其在整個IM市場上鋪開。
此外,除了短信外,飛信還開發了多方通話等功能,這也是傳統的通信服務。這些都顯示,飛信在中移動的定位,就是在傳統通信市場競爭的工具。當然,在短信和電話賺大錢的年代,讓中國移動大力發展IM業務,無疑是要革自己的命,這是很難的。
二是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機遇。飛信推出時還是PC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移動通信還處在2G時代,除了短信和打電話,上網速度極慢,且流量昂貴。智能手機也還在發展初期,極不完善。在這樣的環境下,飛信可以從聯網的電腦上直接給手機發短信,手機端不需要流量,也不需要安裝其他軟件,就能接收信息并回復,因此,相比其他IM應用,飛信有著極大的優勢。
但是,飛信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迅速發展的機遇。2009年,中國正式發放3G牌照,2010年,蘋果公司推出其史上最成功的iPhone4智能手機,2011年1月,微信推出1.0測試版。更快更便宜的移動網絡,更強大的手機終端,功能更強大的應用軟件,讓手機短信迅速被移動IM應用取代,飛信的優勢也蕩然無存。此后,雖然中國移動曾試圖將飛信轉戰企業應用市場,但還是無法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類似應用競爭。無力回天之下,徹底放棄飛信,就成為中國移動不得已的選擇。
當然,飛信的失敗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在運營方面的力度無法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對市場的靈敏度不夠,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及時進行調整,等等。
這反映出,中國移動作為一家大型通信企業,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束縛了自己,無可比擬的優勢的另一面也是某種劣勢。中國移動以通信業務起家,而基礎通信業務的準入非常嚴格,中國移動靠著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牌照,每年坐收上千億凈利潤,顯然不需要很拼就能活得很好。而騰訊等所在的互聯網領域,則是一個自由競爭、適者生存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馬太效應明顯,第一名占據絕大部分市場,第二名都很難生存。這個市場上的玩家,必須拼盡全力,才可能勝出并生存下去。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如果企業不足夠努力,那笑到最后的可能是另一家。
辛省志
國移動近日發布公告,宣布調整和飛信業務,自9月30日開始停止提供該服務。公告如下:
尊敬的用戶,和飛信將從2022年9月30日開始停止提供服務,屆時將無法登陸及使用和飛信,請您提前做好重要資料的備份和保存。為用戶提供服務時合法收集的相關信息,我們會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和飛信隱私政策》進行保存,保存期限后將對用戶個人信息進行刪除。
和飛信前身為“飛信”,是中國移動于2007年推出的即時通訊服務,融合語音、GPRS、短信等多種通信方式。借助中國移動的短信通道,可以直接從PC、WAP或手機客戶端向好友免費無限量發送手機短信。在其發展最鼎峰時,用戶數突破5億,月活用戶突破2億。
不少網友
分享了自己關于飛信的記憶:
你用過飛信嗎?
來源:中國移動飛信官網、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