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管機房的老師都知道,學生機房必須要有電腦“硬盤還原”的功能,學生上機實習后,電腦必須重啟,硬盤上本節課產生的改變需要清除,必須還原到初始狀態,才能保障下一堂課的正常使用。
這個功能也稱為“硬盤保護”,對于公共機房非常實用,很多廠家都研發了相關的產品,有基于硬件的,也有基于軟件的。比如:小哨兵、冰點、增霸卡等。除了硬盤還原外,有的產品還附帶網絡同傳(硬盤克隆)、CMOS保護、PXE啟動等等功能,確實是機房管理員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以上這些內容實際上已經存在了10多年,存在很多弊端,管理員也是苦不堪言,目前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是“云桌面”,有機會咱們詳聊。
今天我們介紹的“聯想硬盤保護系統”(簡稱:EDU),憑借聯想電腦的市場占有率,實現了巨大的裝機量,使用時間跨度也較長,出現故障后可能已經過了保修期,因此有必要用一篇文章把它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下載地址一次性說清楚,便于老師們在工作中的使用。
EDU系統主要裝機在聯想部分型號(教育系列)電腦上(如:啟天M系列),作為附贈功能,也是市場營銷的一個亮點。聯想其它型號能否安裝,需要與聯系官方確認。
EDU系統安裝盤(軟件)可以從網上下載,只是在特定型號電腦的BIOS中進行了授權,因此非聯想品牌的電腦基本是不能安裝的。
EDU系統是基于軟件的,它的底層安裝于硬盤隱藏分區內。因此如果EDU系統密碼丟失,可以對磁盤重新分區后,重新安裝底層,密碼自然失效,操作系統可以從其它機器“同傳”過來。
電腦開機時,在操作系統啟動之前獲得控制權,實現對硬盤的保護。因此對其管理、設置需要在啟動時按功能鍵進入菜單。
底層安裝好以后,還需要在操作系統中安裝硬盤保護驅動,才能實現對硬盤的完整保護
安裝硬盤保護驅動的同時,聯想還會安裝“多媒體教室系統”(教師畫面廣播、全體鎖屏、遠程監看、遠程輔導,學生屏幕轉發……)。低版本這兩個內容是分開的,高版本合并在一個安裝包內。
基本功能:
1. 能夠同時給機房中的多臺計算機(最多可達二百臺)進行系統、軟件的快速部署,整個復制所花的時間比手工安裝好一臺計算機系統的時間還要短。
2. 允許管理員一次性給機房中所有計算機分配好IP地址和計算機名。
3. 保護系統遠離病毒和惡意破壞的困擾,極大地降低管理員維護機房計算機的難度。
4. 能夠保護機房用戶常用的多種32位操作系統(其中包括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中文操作系統)。
5. 能夠保護每臺計算機上的CMOS參數不被惡意破壞。
6. 允許管理員在每臺計算機上安裝多個完全隔離的系統,相當于把這些不同的系統安裝在完全不同的計算機上一樣,從而實現一臺計算機當多臺計算機使用。
7. 可以使計算機能夠快速還原至先前受保護狀態,大大減少管理員對機房眾多計算機的使用維護工作量。
8. 允許管理員使用智能同傳的方式為機房內的所有計算機部署增量數據,如安全補丁、新增的軟件或數據文件等。
9. 允許管理員遠程監控和管理所有計算機的軟硬件資產。
10. 提供老師進行教學的屏幕廣播、學生演示等電子教室功能。
軟件以隨機光盤的形式提供,過光盤遺失可以在本文末尾連接中下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下載的光盤影像(iso)文件,需要刻錄為光盤使用。無光盤電腦也可以使用U盤,不過需要注意必須是usb-rom。
光盤放入光驅(U盤插入USB),開機從光驅/U盤啟動,可以看到個類似WinPE系統
選擇語言→接受條款→需要選擇AOD文件
如果需要安裝多個操作系統請選擇EDU7.7&8.0GPT.aod,如果只有單個或者4個操作系統左右請選擇EDU8.0MBR.aod
至此安裝完畢
開機在屏幕上出現聯想標識時反復按鍵盤上的F4鍵,進入聯想硬盤保護系統安裝界面,單擊“選擇安裝”
此時您可以選擇“保留所有分區”,也可以選擇“重新分區”,如果您需要重新分區,請先選中“重新分區”選項,然后單擊“下一步”對硬盤進行操作。
單擊“添加分區”按鈕,將彈出添加分區操作界面
輸入所需的分區容量并制定分區類型,同時命名此分區。重復以上步驟將硬盤劃分完畢
所有分區設置完畢后,單擊“下一步”,則進入數據分區選擇界面
設置完畢,然后單擊“下一步”,開始安裝保護模塊,并提示用戶切換至保護模式,因為分區操作剛剛完成,尚未安裝操作系統,所以選擇“取消”按鈕,系統會將保護模塊繼續安裝,安裝結束后,出現選擇啟動系統窗口
請您在使用硬盤保護系統前,在Windows下安裝硬盤保護驅動程序。打開光盤/U盤運行X:\Lx_Tools\EDU目錄下的“聯想網絡控制工具.exe”
一直按“下一步”直至安裝完畢。
安裝完成后,請依次點擊開始→所有程序→聯想網絡控制工具→優化工具進行優化
使用該功能,需要保證所有電腦(發射、接收)在同一個網絡中,通過交換機(這里建議使用最簡單的HUB)連接。
確保發送端和接收端的PXE已經啟用。(啟用PXE的方法:開機后按F1鍵,進入BIOS Setup Utility界面通過選擇Devices→Network Setup→Onboard Ethernet Controller,將其設置為“Enabled”。同時,將Boot Agent項設置為PXE,此時PXE就處于啟用的狀態了。)
開機→F4→選擇網絡同傳
單擊“發送端”按鈕,使當前計算機作為發送端,將彈出接收端登錄界面,連線網絡內的所有接收端
可以通過點擊“開始喚醒”按鈕,將上次已經登錄的計算機自動喚醒。接受端電腦開啟進入“同傳”后,點擊接收端按鈕。
所有接收端登陸后,發送端單擊“完成”按鈕,將進入“發送端主界面”。
單擊“IP分配”進行IP分配操作
引用返回后,可以單擊“智能同傳”開始同傳工作。新機器速度比較快,老機器速度會很慢,因此建議選擇適當的時段同傳,不要耽誤其它工作。
詳細說明書、光盤影像下載:
聯想教育電腦硬盤保護同傳EDU系統資源下載 - IT原始部落
光盤影像提供V7.65,其它版本請私信我
驗室電腦為學校之前機房的淘汰機,電腦預裝了聯想硬盤保護系統,而且嘗試幾次網上說的密碼后無果,于是嘗試格式化硬盤解決,但是在原有系統格式化后還是會啟動保護系統,而且無法進入BIOS,這時想起手里還有一個Ubuntu的U盤啟動盤(PE系統也可以),于是用它解決了問題。
首先重啟計算機,按F12進入啟動項選擇,選擇U盤啟動;
進入Grub引導程序后,選擇Try Ubuntu without installing選項,在U盤運行Ubuntu;
啟動成功后,在Ubuntu里使用GParted工具刪除原有分區,并重新建立新的硬盤分區;
完成后,重啟拔掉Ubuntu啟動盤換裝有PE工具的優盤,并從U盤啟動PE,啟動PE后使用分區大師將硬盤快速建立分區;
分區完成后,使用Ghost工具安裝新的系統,預先將Win10系統拷在U盤中;
拷貝完成后,重啟開始自動安裝;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過程,直到系統安裝完成,重啟后進入Win10,大功告成。
當然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只是剛好自己比較方便的解決辦法,大家如果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歡迎交流討論。
想小新Pro 13的痛點,終于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作為今年最香的輕薄本系列,小新三劍客都有一個共同的通病:單M2插槽,沒有第二個硬盤位。標配了512GB的固態硬盤,雖然夠用,但絕對算不上寬裕。
我自用的電腦是聯想小新Pro 13,平時主要是用來剪輯,編輯文字,考慮到4K視頻素材動輒就10GB,512GB對我來說是絕對不夠用的。
然而,聯想小新Pro 13沒有額外的硬盤位,想要升級只能換掉三星PM981a,升級到更大容量的固態硬盤。這對我來說,就非常不劃算了。
說來也巧,正好申請到了百度的聯想個人云存儲A1眾測,這個3TB容量的個人云硬盤,正好精準解決了我的痛點——通過無線網絡的方式,擴容聯想小新Pro 13的存儲空間。
而且我平時需要把拍攝素材從iPhone傳輸到電腦上,個人云硬盤對我來說可以起到無損中轉的作用,這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設想,聯想個人云存儲A1的實際體驗,真的有那么理想嗎?帶著這個疑問,我拆開了包裝。
A1采用了通體白色外殼,多立克柱式形狀,底部鏤空(有利于散熱)的設計,不管是工業設計,還是外觀顏值都比較合理。聯想似乎刻意淡化了產品的科技感,產品多了一些人文的氣息。
包裝附贈了一條網線,18W的電源適配器,線材也都采用了統一的白色。
電源線、網線都屬于非常柔軟、可折疊彎曲的材質,可能是考慮到方便調整位置。畢竟是PC巨頭,在這方面聯想還是很懂消費者需求的。
接口主要集成在A1的側面,分別是恢復孔、電源孔、一個RJ45網線口、一個USB-A口。這個A口是USB3.0,可以插U盤傳輸資料,更豐富的拓展性也成為了可能。
A1的頂部有大面積的鏤空散熱孔,和底部鏤空形成了空氣對流。
通過風道形成的自然空氣流通,讓A1靠被動散熱就能釋放熱量,不需要散熱風扇,也足以應付機械硬盤的功耗,用起來很安靜。
A1采用了不可拆卸設計,單盤位,標配3TB、5400轉的西數紅盤。對于家庭用戶、企業用戶來說,3TB的存儲容量是夠用的。拿到手之后,不需要自己組裝,直接連接網線,就能使用。
西部數據NAS紅盤的優點就是穩定,非常適合作為存儲盤使用,它支持全天不間斷24小時工作,具有NASware 3.0特色技術,全面提升了硬盤的兼容性、穩定性。
怎么理解NAS呢,其實就是自己搭建的個人服務器,可以理解為組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百度網盤。好處是速度不受限制、穩定、支持多設備同步、保護隱私。缺點只有一個,費用比較昂貴。
主流NAS價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而且沒有硬盤位,買到手還要額外購買機械硬盤。一般只有數碼發燒友或者IT從業者才舍得入手。但聯想這次把家用NAS的價格拉低到千元以下,這就值得普通人考慮了。
那我們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聯想個人云存儲A1能帶來了什么體驗?或者說,NAS的實用性怎么樣?
聯想為NAS單獨開發了專屬應用:數據守護者。在Windows、iOS、安卓、mac平臺都可以通用,界面設計也比較直觀,不同的文件有單獨的分類。也可以自己新建文件夾,進行手動歸檔。
也可以設置同步電腦里的文件夾,我是從512GB的固態里,單獨分出一個33GB的盤符,建立一個專用文件夾,直接設置為自動同步。
如果E盤滿了,我就格式化掉,反正文件已經同步到了云硬盤里。也就是說,E盤是我的「動態硬盤」,而A1是我的「大容量存儲盤」。這樣操作的話,E盤就相當于直接擴容到了3TB,完美解決了聯想小新Pro 13的痛點。
實現這個功能的原理,說到底就是備份。可以設置為實時備份,也可以設置為每天定時備份。我的操作是設置為每天晚上12點定時備份,這樣的話不影響我日常上網的網速。
同時可以對備份進行精準的規則設置,也有備份自動校準功能,防止遺漏。當然,NAS和裝在電腦上的機械硬盤還是有差距的——不能實時讀取文件。如果需要取出備份的文件,得花時間下載。
數據守護者支持綁定百度網盤賬戶,直接一鍵上傳、下載,傳輸速度取決于百度網盤的速度限制。由于NAS的獨立性,即使電腦關機,手機關機,聯想個人云存儲A1也能“離線”完成工作。這個功能是真的好用,體驗比安裝在電腦上的機械硬盤好太多了。
使用下來的感受就是,如果后續可以推送個新固件,支持IDM插件、迅雷離線下載,那體驗就完美了。
網盤的特性,聯想個人云存儲A1都有,包括資源分享。你可以把存儲在硬盤里的資料,通過鏈接的方式分享給朋友。哪怕不在一個局域網下,也能共享資料。就是傳輸速率不高,和帶寬上傳速度有關,我家里用的是200兆移動,1.6MB每秒的速度基本等于我的上傳速度。
缺點就是,如果是分享云硬盤里的資源給別人下載,上傳帶寬吃滿,寬帶基本不能用。從這一點來看,還是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網盤的。
NAS的傳輸速度是關鍵,這決定了它是否能「實時讀取」,保證流暢的使用體驗。我的路由器是小米AX1800,電腦是聯想小新Pro 13,通過5G WiFi和路由器無線連接,接受傳輸速率分別是866/866 Mbps。
測試文件是一個698MB的視頻素材,從內網上傳到云硬盤,上傳速率是32.28MB每秒。
如果是從云硬盤里取出備份資料,下載速度是42.39MB每秒左右。
在不下載的前提下,通過軟件打開云硬盤里的1080P視頻,播放過程不會卡頓,絲滑流暢。未來就算是4K視頻,100Mb/s的話就是每秒12.5MB。
聯想個人云存儲A1的傳輸性能在未來3到5年內都不會遇到瓶頸,總體來說是夠用了。
聯想個人云存儲A1作為一款千元入門級NAS,綜合表現還是比較穩定的,性價比也非常出色。市面上的主流NAS,在不包括硬盤的前提下,價格都至少上千元。
聯想個人云存儲A1標配售價999元,自帶零售價720元的西數3TB紅盤,算下來價格也就280元左右,這個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像我這樣對NAS的性能沒有追求,也懶得折騰,只是想解決輕薄本擴容問題的普通人,聯想個人云存儲A1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我的使用體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編輯|黑貓 校對|S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