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lian貝斯合成器
Trilian主要特性: Trilogy的替代者 核心音色庫包括全新的聲學貝司、合成貝司和電貝司 包括部分Trilogy音色,但有所改進 與Omnisphere一樣基于STEAM引擎 支持64位 內置所有Omnisphere的效果器 8聲部多重采樣 為重復的音色設置了輪轉采樣,不會重復 音符銜接將會自然平滑 現場模式可以同時加載8種演奏法。
Trilian工作界面
通過鍵盤無縫切換 機架模式可讓用戶自定義鍵盤分區、力度分層和控制器映射 增加自定義控制頁面,方便快速做MIDI Learn 以標簽形式搜索音色 編輯頁提供了強大的編輯功能,包括音色偏移、FM、Flex Mod、調制效果、雙復音調諧。
Trilian繼承spectrasonics屢獲殊榮的三部曲的低音樂器,提供音樂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控制和聲音塑造了更大的靈活性。trilian的34G庫容量是三部曲中最大的,新一代的聲音引擎動力技術,使trilian是第一個儀器功能的核心庫,集成spectrasonics的Omnisphere合成器中。
Trilian patch
Trilian的聲音是在omnisphere環境里,用于進一步的聲音設計和鍵盤/貝司分裂。解釋里的術語實在太多,說白了就是說三巨頭的共享引擎,其內部動力機制是完全一致的,其界面設置與調節的相似操作方便用戶能夠很好的運用合成器。
接續...... 對電腦音樂制作感興趣的朋友多支持,多關注!
年在朋友不懈的慫恿下,我將自己的書房桌面音箱替換成了一套真力G One ,順帶也繼續改造了桌面。
至于為什么沒有一步到位,簡單來說就是荷包銀子有限,另外一方面我對于低音炮的需求不算是太高,畢竟看電影有家庭影院,書房還整個低音炮,怕是樓下鄰居會打上門來。
這套G One我用的挺享受的,播放音樂和電影,玩游戲,對于人聲環境聲還原異常接近本質,追求”質“,尤其是打游戲時候,木耳如我也能感受到精確到極致的聲場享受。
美中不足的是真力G One自帶的低音單元只有3寸,功率25W, 從量上來說低音表現還不如我之前用過的部分主打重低音的藍牙音箱,多多少少有些不太習慣。
真力是有自己一套低音系統的,那就是F系列,最新的版本為F1B,相對上一代F1A,減少了RCA接口,多了光纖和同軸數字音頻接口,上一代F1可以直接搭建5.1聲道的真力音箱系統,這一代F1B需要通過解碼器才可以輸出5.1聲道,默認是雙RCA接口。
慫恿我的朋友借了我一套F1B,這些天一直用G One+F One體驗,體驗了兩周,總感覺今年一套設備是跑不了的。
真力F One是6.5寸的低音單元,功率40W,頻響范圍最低可以下潛到35Hz,范圍是35-120Hz,而真力G One最低下潛頻段為74hz,低音方面差距還是蠻大的。
5.6公斤的重量,這是一個大家伙,全身材質也是同真力G One同出一源,均為全金屬材質箱體,表面噴砂處理,細節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
我對于6.5寸單元也有所了解,但是到手后還是吃了一驚,G One的是重量壓手,F One不僅重量夸張,連同體積也一并膨脹了,F One低音炮的直徑都快趕上家里這臺掃地機器人了。
我當初看上G One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極簡的外觀,顛覆了我對發燒級別器材的認知,F One同樣也是極簡設計,整個低音炮機身,除了正前方真力logo,就只有一個顯示狀態的LED燈。
6.5英寸的低頻單元,也是F1B底氣所在,這多出來的35-74hz低音頻段,是G ONE一套2.0系統帶來不了的聽感體驗。
和大部分低音炮倒相孔朝向并不同,F1B的倒相孔是朝向地面的,能獲得更強的低頻量感,實際使用中稍微給點音量都能感受到低頻帶來的沖擊,實屬有些震撼。
F1B的所有接口都位于底部,所有線材走理線器,會整潔很多,真正做到北歐極簡風。
還是延續了真力家庭欣賞系列產品線接口比較簡單的配置,就連我這種并非純正發燒友的用戶都可以一眼看出大概的接口用途,不太清楚的稍微掃兩眼說明書就能明了于心。
真力F1可以外接數字信號,也可以通過3.5mm輸出模擬信號源,同時也可以通過插入3.5mm轉藍牙接收器,實現藍牙連接手機外放的功能,讓家里的所有設備都能派上用場。
如果只是連接真力G One,無解碼設備,作為主機電腦音箱使用,有兩種連接方式。
第一種:G One套裝里有一根3.5mm轉雙蓮花音頻線,可以通過這根音頻線連接主機和F One,F One通過蓮花線連接一對G One。
第二種:通過3.5mm音頻線直接接入F One的STEREO接口,F One通過蓮花線輸出到一對G One中。
如果你的主機有同軸或者光纖,也可以通過數字音頻接口獲取更純凈的效果,我倒是覺得如果沒有家庭影院計劃,完全可以用一套入門的G One+F One組建家庭的簡單影音系統,現在電視基本都有同軸輸出。
所以理論上可以實現4路輸入,連接主機、藍牙接收器、解碼器以及電視機等。
低音炮自然是低于桌面之下,放置于地面上實現最佳的低音效果,題外話,書房這個宜家桌腿最近開始想動工換掉了,因為真力G One開始的桌面3.0改造,大概又因為F1B而實現桌面4.0版本的改造計劃。
請忽視桌面下亂成一團的線材,眼不見心不煩。
鋁合金材質的F1B還蠻適合當腳墊的,舒服還不是特別涼,不過有點貴。
自從開始發燒真力這套入門級設備,也開始像模像樣的學習起擺設和調節這些非玄學的科學依據了。
單個低音炮自然是位于中軸附近,不建議偏離太多,音色調整按照推薦的調整,靠墻的時候減去2dB幅度。
配合遙控器,可以輕松控制音量和電源開關,如果你還沒有線控設備,有這個遙控器也是可以替代的。
說了那么多, 其實真力G One和F One這套組合還是偏向入門級別消費者,這里的入門級別消費者,是指不想太復雜就獲得高品質聲音的小白用戶,這些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不僅僅是局限于聽歌,還包括游戲、電影環節,這里就來聊聊我這木耳半個月來的感受。
首先自然是聽曲環節。
F1B因為下潛深度足夠,音量并不需要開太大就可以感受到低音的力度,這種感覺之前沒有體會過,甚是暢快,就算獨自一人在書房里欣賞,關上門,對家人鄰居的影響也會降至最低。
我特意對比了之前沒有G1B的聽感曲子。
權利的游戲“血色婚禮”篇章插曲,卡斯梅特的雨季,低音大提琴演奏,極高音質。
純音樂,中間夾雜擊鼓音,每一聲都清晰可辨別,鼓點的低音細節表現不錯。這是我之前對于G One的評價。
有了F1B加持,鼓點之前是低音細節不錯,這次完全則是有了量的力度,每次敲擊鼓聲震的內心也是一顫一顫,桌面也隨之有輕微的抖動。
加州旅館,無損音質,在F1B的加持下,除了能清晰區分區原本的人聲、樂器,每次鼓點也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究其原因,還是低頻的缺失,在這張圖中,低音鼓和低音吉他以及鋼琴部分分布的區間在G One缺失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低于74hz,低音鼓占據了近乎一半,所以聽感提升才會那么夸張。
因為沒有專業設備,我只能再次動用了Tascam錄音筆,這支錄音筆最低可以錄制20hz左右的音域,后期通過Adobe Audition 分析頻譜圖可以對比得出相對靠譜的結論。
頻譜圖中越亮的部分(黃色區域)越密集代表聲音越豐滿,用在低音區域就是能量感越強。
上圖為單純G One,無低音炮場景下45-100hz的頻譜圖,下圖則是G One+F1B,我截取了卡斯梅特的雨季鼓聲最密集的那一段,可以看到有F1B加持,提升非常多。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加州旅館的頻譜圖上,對比差距非常明顯,G One只有配合F One,才能達到極致音質,彌補缺失的低音短板。
平時聽音樂畢竟不是主流環節,F1B對于游戲聽感體驗的加持,比如我最喜歡的極限地平線4,也要提升很多。
比如進入游戲的開場BGM,“A Moment Apart”,是帶有強烈低音的鼓聲伴奏,進游戲也有很多次了,但是從沒如此感受深沉的感受到低音鼓聲。
我第一次為了這首F1B的低音加持BGM,開車穿梭四季看了半個多小時。
在極限地平線4里,有發動機的轟鳴、環境音、輪胎和地面摩擦的聲音,以及貝斯電臺的各種應景的背景音樂,當我駕駛阿斯頓馬丁咆哮這沖過被淺水淹沒的路面的時候,水流砰砰沖擊車身的低音表現的身臨其境。
最后是電影環境,節選的片段來自星際穿越,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是優秀的科幻電影,同樣也有著大師級別的配樂,當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逃離海嘯星球時候,配樂Mountains直接將氣氛帶至高潮,在這個此星1小時,地球7年的海嘯星球上,飛船被襲來的海嘯卷走帶來的沖擊聲、海嘯巨浪的嘯音、飛船結構動作音,低音方面都通過F1B表現的淋漓盡致,有種電影院重溫的氛圍。
G One是優秀的音箱,但是低音缺乏一定下潛深度,這不足的區域,當F One加入的時候,一切又都不一樣了。
G1+F1B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組合了,如果你猶豫在G3和G1+F1B這套組合之間,只能說G3是給稍大一些的桌面和稍微遠距離的客廳使用的,G3的低音單元為5英寸,因此G3可以撐起來客廳一片天,而G1比較適合聽音距離比較近的桌面場景。G1+F1B用來對比G3有點不太合適,這么算來,G3應該是和F2搭配。
而G1+F1B這套組合,日常既能作為優秀的桌面音箱,也可以通過F1B接入藍牙設備,成為不錯的播放設備,還可以通過數字音頻接口連接電視,成為簡易家庭影院的一部分。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學習這些技巧不僅會讓我們避免尷尬,而且還會幫助我們獲得更加理想的現場效果。
擴聲系統設備的組成
我們可能會在不同場合演出,因此會使用到針對不同場合所設計的擴聲系統。不過一般情況下這些系統都有著較為相似的結構,我們不妨以常見的一套舞臺音響設備為例為大家介紹,讓大家對設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一套常用的舞臺音響設備包括且不限于:
關于調音臺:
調音臺能將多路輸入信號進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質修飾和音響效果加工,廣泛應用于舞臺擴聲、廣播節目放送等領域。
對于鍵盤手來說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
同志們準備好了嗎,Let's Go!
首先熟悉一下調音臺的構造~
我們看一下調音臺的面板
參考說明書熟悉一下接口面板
您可以看到每路接口可以連接的音源
接下來是接口下部的旋鈕,他們分別是旋轉式壓縮器、均衡器、AUX、PAN
詳細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參考附件中上傳的雅馬哈調音臺的說明書,如果僅需要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您可以選擇繼續閱讀
我們先了解一下調音臺的基本操作流程
打開擴聲系統中每個設備電源的順序
---為防止音箱發出意外的巨大噪音,請按照下列順序打開設備:周邊設備(樂器,話筒等) → 調音臺→ 功放(或有源音箱)。
---當關閉電源時顛倒該順序即可。
根據上述流程,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將琴連接至調音臺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如下給出推薦的步驟:
-將調音臺的衰減器和增益調整到最小位置,并按下PAD按鍵-26dB。
-將琴背板Line out左右聲道接入調音臺的一組立體聲輸入或者兩個單聲道輸入。
-將琴的音量旋鈕逐漸旋轉至三點鐘位置并播放演奏使用的自動伴奏。
-順時針緩慢旋轉增益旋鈕,直至PEAK燈微微亮起,亮起后逆時針旋轉增益旋鈕直至PEAK。燈剛剛不亮,這是因為PSR-S系列的編曲鍵盤有著極其大的動態范圍。
-在調整好主音量的情況下,輕輕推動接入琴的軌道對應的推子,按照需求提升音量。
請注意:
-當接入單聲道軌道時,為了獲得立體聲效果,您需要將左聲道對應的軌道的PAN旋轉至九點鐘位置,右聲道的PAN旋轉至三點鐘位置。接入立體聲軌道時則并不需要。
-在接入標準的立體聲線路輸入軌道時,琴的音量可能不一定需要開到三點鐘位置,在調整琴的音量時需要多次嘗試,逐漸增加,以PEAK燈以及電平表的指示為準。
-我們有時候使用的白活、喜事等節奏音量并不標準,因此如果使用原廠的自動伴奏來調整增益可能會導致用白活節奏時調音臺輸入過載,造成嚴重的削波失真。
-針對S750\S950等沒有輸出壓限器的琴形可能會出現峰值音量過大的情況,具體表現為電平表閃動幅度非常大但總音量較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降低低頻、給鼓軌道分配壓縮器DSP或者旋動調音臺軌道上方的壓縮器來改善此類情況。
-若沒有足夠的經驗,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動手操作以防損壞設備。
使用調音臺的注意事項
-操作輕緩,切忌單次大幅度調整,同時也不要隨意操作主音量推子。
-拔插設備之前需要關閉當前軌道或者將當前軌道推子拉至底部,以避免產生巨大的噪音損壞設備和聽力。
-連接設備時需要分清輸入輸出,不要胡亂連接。
-當線路存在可被發現的底噪時,請多留心連接線路的問題,因為PSR-S的底噪非常小,在正常的演出中極難聽見。
-建議使用兩根6.35mm公對公的連接線來連接琴和調音臺,因為這樣連接具有最小的底噪和干擾。
-調整均衡器時增益幅度不應超過3dB以免過載。
二、改善您的演出效果
在我們將設備正確連接之后,也就完成了讓音響發聲的步驟,接來下我們要做的工作即是讓音響的聲音變得更加動聽。
最終的放送效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環境聲學特性、音箱的頻率響應以及性能、EQ/Comp等參數均是可以影響演出效果的因素。
會在這里為大家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小技巧,來幫助您改善現場的演出效果。
此時您需要初步了解如下知識
什么是頻率響應
簡要來說頻率響應是指將一個恒電壓輸出的音頻信號(以1000hz頻率幅度為參考)與系統相連接時,音箱產生的聲壓隨頻率變化發生增大或衰減、相-位同時發生變化的現象。這種變化關系即為頻率響應,一般用頻響曲線來表示這個關系。
可以用頻率響應范圍來表示最低有效聲音頻率和最高頻率之間的范圍,單位即為Hz。
如圖是雅馬哈DXR12有源音箱的頻率響應曲線,我們論壇有多位琴友使用了雅馬哈DXR12并高度評價了其細膩動聽的聲音。
首先我們看到圖中有紅色和黑色兩條曲線,著兩條曲線是經過多段壓縮器產生的不同的頻響曲線。
有曲線波動幅度我們能看出,在不同頻段的聲音上音響的響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當全頻段頻響不平坦,有某段頻率有衰減時,此頻段的聲音因衰減而聽不清;突出的頻段可能還會將較弱的頻段遮蓋掉。
因此當頻率響應曲線較為平坦時音響表現的細節會是最多的。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監聽音箱的頻率響應曲線非常平坦了,因為這樣能確保聲音不加修飾地、不丟失任何細節地展示給我們。
但是這樣的聲音我們不免會覺得有些太過于清淡,如白開水一般沒有特點,因此音響設備廠商為了突出表現一些自己的音色特點、迎合大眾口味,即會對產品某些頻率進行適度的提升和衰減。
對于一般舞臺音響而言,低頻和高頻區通常會被提升,中頻段則較為平坦。我們可以根據自己使用設備的頻響來確定系統的頻響特性,根據自己對聲音的喜好進行調整。
各個頻率聲音的特點
以琴的音色作為參考,即能快速地了解,您可以打開您的琴。
---20-60hz:原聲貝斯的嗚嗚聲音
---60-100hz:PowerKit RealDrum底鼓咚咚聲
---80-160hz:嗵鼓以及底鼓有力的咚咚聲
---150-300hz:Pad音色中低沉渾厚的聲音
---300-500hz:PowerKit StandradKit等軍鼓的厚重的隆隆聲
---1k-1.2khz:Concertguitar的溫暖聲音
---2khz-4khz:大部分樂器采樣的高頻聲音部分,鋼琴音色的明亮聲音
---4khz—6khz:小號、薩克斯氣流聲音
---6khz-8khz:Mega Voice中吉他掃弦噪聲采樣的聲音,齒音
---8khz-12khz:三角鐵,各種镲片的尖銳聲音
常用樂器以及采樣的頻率
本列表伴奏中建議修改的頻率
參考自中級音響師教程,以琴的樂器采樣作為參考
琴均衡器的特性
在英文版的高級手冊我們找到了S950 MasterEQ的參數。我們知道了EQ1和EQ5是對您當前設定頻率之下和之上的頻率進行提升,為擱架式均衡器;EQ234則是根據您選定的頻點進行提升,為峰谷式均衡器,可以通過選擇Q值來選擇帶寬。
Q值的計算:
假設中心頻率為1000hz頻率,帶寬為900-1100hz,Q值即為1000/(1100-900),最終結果為5,可以運用合適的Q值確定減少在室內回聲產生的隆隆聲,也可以來掃頻,找到峰谷中心點頻率來使得室內響應曲線更為平滑(根據聽音效果和設備測得的曲線)。
調音臺均衡器的特征
想必您已經對上述知識有一定印象了
接下來我們回到正題,研究一下琴和調音臺的配合
對于改善效果,我建議采取如下步驟:
1、連接好琴和調音臺后,請將調音臺的均衡器恢復到平衡位置,確保琴的均衡器沒有較大改動。
2、以演出時所需音量播放自動伴奏,用調音臺的均衡器來調整高頻和低頻效果。
3、改變和弦并聆聽聲音,觀察聲音是否和室內固有頻率發生共振,如發生共振可將琴的EQ2或者3 Q值設為3,-4dB-6dB下掃頻直至共振消除。
4、若室內有隆隆聲,樂器聲音含雜不清,請將EQ1 Q值設為5,衰減3dB,中間頻點在200-500hz之間調整,直至隆隆聲消除。
5、若琴的聲音整體發干發澀,請將EQ3 Q值設為5,提升3dB后于1k-2khz掃頻,直至聲音變得明亮清楚。
6、在室內混響嚴重的情況下將EQ1中心頻點設為40-60hz,衰減12dB。
7、低音無力時根據系統性能,可以將低頻適當提升,可以將EQ1頻點設為125hz+2dB。
除了用均衡器,我們在編排時應該注意:
1、低頻高頻量適中,根據曲風靈活改變。
2、伴奏織體不宜過于復雜,如有民族打擊樂部分需要注意低音鼓和爵士鼓底鼓配合問題。
3、善用與Pad音色來改善伴奏的干澀問題。
4、根據現場情況來更改環境混響的種類和深度。
與大家分享比較實用的EQ設置
根據現場的情況來調整琴的相關設置
---在室內演出:
-如果室內混響非常嚴重,請降低低頻,或者直接將80hz切除以免聲音渾濁不堪。
-如果室內混響非常小,為了演出氣氛,您可以將琴Mixing Console中的環境混響種類調到Hall1、Stage1、Ballad Hall等混響時間較長的種類,適當增加深度即可改善。
---在室外演出:
-如果場地過大,可能會導致低音散亂無力,我建議將超低頻切除,為鼓軌道分配壓縮器。
-大聲壓下過多的4khz-8khz的提升可能會影響效果,因此在調整EQ時可以不提升這個頻率的聲音,必要時衰減1-3dB。
與其他樂手合作演出時的建議設置
在小編制樂隊中,我們的琴要擔任鼓手、貝斯手、吉他手、鍵盤手等等多個角色,因此我們的音量不應該比您的伙伴低太多。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您伙伴的樂器聲音融入到自動伴奏中。
---當您的伙伴在演奏吉他的時候,您應該將自動伴奏的吉他關閉,或者只留一個軌道。將您伙伴吉他的PAN調至右方,琴的吉他軌道PAN調至左方并且隊高音進行適當的衰減,最終讓您伙伴吉他的音量略大于琴的吉他軌道。為了保證伴奏風格的一致性,請把吉他的電箱按照SteelGuitar的音色稍作調整,將低頻切除以免讓吉他削弱自動伴奏的低頻。當您的伙伴演奏貝斯和電吉他時同樣可以如此處理。
---當您為演奏的民族樂器的伙伴伴奏時,請將您琴的高頻部分4khz以上恢復到平衡位置,并且替換自動伴奏中高頻部分較多的樂器采樣,以免讓伴奏和您伙伴演奏的旋律混在一起,難以分辨。
當您在大編制樂隊中,大部分您應該做的事情都與在小編制樂隊中相反:
---當您演奏鋼琴等原聲樂器時,應注意低頻部分是否會削弱鼓和貝斯,建議將80hz以下-12dB。
---如有人聲,可以將音量降低,同時可以調節Pan,避開人聲。
---當演奏的音色與其他樂器有重疊情況可以考慮改變PAN、DSP,同時降低音量,這樣會使聲音更好聽。
記錄演出的精彩瞬間
如果使用MG16XU調音臺,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筆記本電腦錄制我們演出的現場,具體步驟可以參考說明書;如果使用的調音臺沒有USB接口,我們可以自備聲卡,使用調音臺的分組功能將聲音信號傳輸至聲卡。
為了保證足夠的現場感,建議在錄制樂器聲和人聲的同時錄制觀眾席的聲音??梢杂孟鄼C或手機來錄制現場演出,在視頻后期的時候可以將音頻和視頻對準,降低觀眾席的音量。
至此,本教程已經結束,相信您應該會大概了解如何將您的琴連接到調音臺,同時在演出現場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了。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您可以參考一下琴的高級手冊和調音臺的用戶指南,這兩本書會給您最系統的幫助
(注:以上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