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文作者:MrDangDangDang

    1,硬管/軟管

    硬管優勢是好看耐用,但做起來費勁很多,首先水路一定要設計好,因為回頭做好了改動余地就很小,要不就把管子廢了重新來過。而且要買專門的彎管工具,沒有熱風槍怎么都不行,工具上就要多支出近200大洋。然后是不方便維護,因為管子都是定型的,拆裝什么很麻煩,基本裝好了啥都不能動,牽一發動全身,亂動的話接頭漏液小心主板報廢。

    在腦子里設計了n次管路后終于決定放棄硬管,雖然硬管好看,但實在太麻煩,想到后期折騰的空間,而且硬管靠空想設計的確太費腦,因為管子并不是平面的,是立體銜接,還要考慮高度,所以想在管子買來前設計好管路簡直癡心妄想。于是決定還是先上軟管,想法成型后,后期再考慮上硬管。實踐研究表明,作為一名小白,我的選擇還算正確,因為上軟管的時候走管都很費腦,改了好幾次,如果用硬管的話根本不可能。

    往上隨便找的商品圖片,侵刪

    軟管的話反正便宜得很多買兩米,隨便折騰,一剪刀就是一個長度,隨便彎折(當然也不能過度),拆裝也很方便。就是同樣需要設計好水路,而且軟管互相交叉得話,會顯得雜亂無章,最好避免交叉。下面隨便找個買家秀給大家看看,各位老鐵看看就好,希望不是值友的買家秀啊,當然比下面的亂的也很多。

    2,水冷頭

    現在水冷頭基本都是微水道,或者是噴射微水道的了,靠銅柱或者銅片熱交換的基本只有diy冷頭了。之前在看這些水冷頭結構的時候我就想,上下全銅的肯定效果最好,上面是亞克力的直接少了近一半熱交換面積,但是微水道堵了你也看不到。然后帶噴射的肯定交換效果更好,形成亂流增加熱交換效率,但是噴射+微水道肯定要比銅柱或者銅片類型的水阻大很多,流量也小很多,需要配揚程更大的水泵。

    微水道越細條數越多熱交換面積越大,但也越容易堵塞

    總而言之,嗯,上面都是廢話。。。。顏值最重要

    。。。。。都上分體水冷了,只要不是超頻太厲害一般來說肯定壓得住。一般來說肯定是挑個噴射微水道的,配一個高揚程水泵,一個不行上兩個。

    3,水泵

    不要在水泵上省錢,可能是水冷里最核心的部件了。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先買了個一百多的水泵,后來又不得不再加了一個貴的。不僅僅是性能的差別,更重要的是靜音,便宜的水泵噪音太大,你總不想玩電腦時邊上一直有馬達聲吧

    反正水泵首先看揚程和流量,然后是是否支持調速,最大噪音多少。。。反正來200起步吧,其他地方都能省錢,這里別想省了。

    4,水冷排

    建議買銅排是因為水路里散熱部件最好都用銅的,散熱快是一方面,同時也比較穩定。銅鋁混用長時間會反應可能產生雜質。水冷排個人認為不需要買太貴的,最好的和最差的散熱性能相差也不大,主要是因為水冷排是給水散熱的,然而cpu和顯卡散熱頭溫度可能偏高,但整體水溫不會比室溫高很多的,除非你水箱特別小。溫差越小熱交換速率越慢,而且散熱其實不只依靠水冷排,整個水路其實都在散熱,所以相比之下水冷排的影響就沒有這么大了。

    5,水箱

    水箱一般來說當然是越大越好,越大整體的比熱容就越大,水的溫度就很難升上去,散熱效果也好。想想吧,如果你用一大桶水來散熱,那是不是連冷排都可以省了?不過如果因為機箱體機的緣故水箱體機受限,那還是配一個好點的水冷排比較好。

    水箱也有和泵一體,貴得嚇人的

    另外說一下,水箱其實最好進水口有一根延長管比較好,要不然如果水裝的不夠滿水從上沖下水面會產生很大的水流聲,如果有一根延長管直接深入液面之下就會好很多。當然你也可以把水箱裝得很滿來避免這個問題,但同時可能會導致排氣閥無處安裝的尷尬。排氣閥膽肥的不裝也沒事,只要系統壓力不夠大,一般也不會崩,也可以手動擰開堵頭排氣。

    6,接頭和水管這個嘛,個人感覺接頭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不是特別差用起來都一樣。水管當然是選內徑粗一點的流量大水阻小,然后接頭和水管尺寸要對應。接頭盡量多買幾個,想用的時候沒有那才難受。尤其是90°彎頭,和旋轉對接頭。當然彎頭用多了也不好,增大阻力。

    7.支架

    這是很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東西,水泵和水箱都需要固定,必須要用到支架,結果就是這些鐵片賣得出奇的貴

    這個東西反正有便宜的盡量買便宜的吧。

    使用感受

    具體安裝過程就不仔細寫了,個人根據機箱和個人要求設計管路安裝,軟管的話改動方便可以邊裝邊改。個人安裝的時候改了好多次,而且中途缺配件先勉強完成了用了一段時間,初步版本如圖

    一般的管路都是這樣走的,從上往下,cpu?顯卡?水冷排?水箱?水泵?cpu

    不過由于鄙人舍不得拆映眾這用料十足的4風扇風冷散熱模組,所以沒上顯卡水冷,所以覺得從cpu跨過顯卡那根水管還是有點丑而且累贅。于是決定再改一下(如果用的是硬管的話大概只能就此作罷了)。第二版如圖

    第二版基本成型了,右邊水冷排出水的管子加了流速計高出一塊還是有點丑,而且此時背部的一個水泵還沒想好固定方法,見下圖。

    水泵還沒固定

    后來又補了些配件,這根突兀的水管簡化了,然后把后背又理了下,把水泵固定了,加了個顯卡支架,最后版如圖

    完成版

    圖就刷到這里,這里分享下個人折騰的思路,鄙人也是剛入坑水冷,大神輕噴。

    水冷管路設計要點:

    1,水箱位置、大小

    水箱是水冷系統里最大的模塊了,你必須得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來安置它。像上面的itx機箱水冷帖子里水箱都是安裝在機箱外的。很多水冷機箱都有設定好的水箱位置,如果沒有固定的位置,那你就得想辦法創造出個合適的位置來。比如用上面提到的支架

    固定在水冷排上

    直接固定在水冷排上就不方便安裝風扇了,事實上這個支架同樣適合各種風扇位,也可以裝在水冷排的風扇外面。不過個人感覺現在的水箱都太沒個性了,千篇一律的“病毒”,而且就這亞克力+鋁合金的破東西居然能賣一兩百。。。反正水冷配件真的都是暴利產品。

    雖說是暴利產品,你還是不得不買,沒有水箱那你不如買一體水冷了。原理上來說,水箱當然是越大越好,之前看貼吧有直接從水桶里抽水的。。。。想想吧,水箱大到一定程度,那進水溫度都是室溫(而不是被循環加熱的水),那肯定是極好的。不過事實上大家機箱體機有限,而且電腦發熱也有限、水冷頭的導熱速度也有限,水箱適中就好。

    具體到我這個機箱上,我把水箱支架裝在了這塊本來是安裝硬盤的背板上。水箱橫著安裝很不科學,不方便加水也不方便排氣,但是個人覺得橫著好看,于是就選了這個位置。

    水箱位置,忽略我一開始貼錯位置的水箱減震墊

    2.水泵位置、揚程、流量

    水冷的水泵都是不建議空轉的,而且如果抽進去空氣的話會有很大的噪音。所以水泵最好都直接跟在水箱后面,保證有充足的進水,而且一般都在底部,防止抽入空氣。上圖中水箱下掛了個水泵,就導致起初加水時水被抽光來不及加水會空轉,而且水如果加的不滿的話也會流入空氣。

    另外賣家建議水泵要垂直安裝,個人覺得也有道理,如果橫向安裝轉子偏向一側穩定性和壽命肯定沒有垂直安裝好,噪音可能也會大一些。然后噴射微水道水冷頭還是要配合高揚程水泵,一個不行可以上兩個,另外一定要上可以調速的水泵,全速工作的水泵沒有一個真正安靜的。

    上文已經說過,水泵不要貪便宜,鄙人就是犯了這個錯誤,第一水泵雖然數據挺好看,還可以調速,但結果是那根外加的調速線調速后噪音更大,高頻噪音十分刺耳,還不如全速運轉。后來的故事就是我有了兩個水泵

    還得給這個垃圾水泵找個位置,并且設計更復雜的水路。

    神奇的機箱,硬盤減震墊正好用上

    幸虧這機箱折騰的空間大,冷排后面的硬盤安裝位上我又搭了個水泵安裝位如上圖。

    完美

    3.走管

    電源線要走線,水冷就叫走管。其實普通機箱走管的方式很有限,不過我這個開放式機箱就厲害了,上下左右可以各種走管。。。。大大提高了可選擇性同時大大降低了難度。其實如果我只用一個水泵也不用自己diy那個裝B水箱的話,管路會非常簡單,去掉下圖中那個三通和下面那根水管就行,水冷排出水直接回到水箱。可鄙人就是這么不走尋常路,非要加點累贅。其實個人也不推薦多用這些彎頭啊啥的,管路復雜沒什么好處,彎頭什么只會增加水泵的壓力,主要目的是令人看起來眼花繚亂的除外。

    我的宗旨就是除了必要的管路,能走背后的都走背后,給正面留下最大的簡潔,畢竟軟管實在容易顯亂。

    4.穩定性

    排氣閥

    肯定有人會問我這排氣閥還有排氣功效嗎。其實這個排氣閥主要是增加系統穩定性,為了最小化噪音,我把水箱幾乎加滿了,怕熱脹冷縮加上水泵導致的管路壓力會把管子噴掉,所以加了一小段管子和排氣閥穩定壓力,同時也方便加水和排氣。

    過濾器

    過濾器是后加的,加得晚了,管路復雜,而且我倒騰了幾次,外加還有個diy水箱,導致最后成型的時候發現水冷頭里已經有很多絲狀物體了

    (微水道水冷頭就是這樣)而且其實這個過濾器應該加在水泵前后cpu之前,我這位置其實也不對,大家就當反面交材看看吧。這個閥門是跟我的雙水泵管路有關系,同時也方便拆裝。

    5,美觀與個性

    獨一無二的個性水箱

    搞水冷的大致因為三點追求,散熱、美觀和靜音。其實這個diy水箱容量并不大,還增加水阻,不過主要是現在市面上的水冷水箱不僅一點個性都沒有,價格倒是都不便宜。明明就一亞克力罐子,還賣這么貴,實在坑。

    然后燈光和水冷液配色,主要是鄙人自認為沒什么審美,所以用了最保守的紅黑搭配,反正錯不了。感覺現在銀白色為主色調的主板、機箱搭配也很炫酷,不過個人暫時反正是不買機箱和主板了。

    總結

    關于顯示器:

    除了價格其他都很滿意。硬要說缺點的話,個人感覺精細度還是一般,好像還不如之前我的25寸2k精細。。。。難道是因為支架占空間太大,我離屏幕太近了?不過這支架逼格這么高,實在舍不得另外上支架。哦對了,自帶的音箱非常雞肋,只能說聊勝于無吧。

    實際體驗的話。。。就是屏幕好長,看不過來,需要轉頭,然后吃雞的話比之前60hz顯示器似乎流暢了些,反正我基本還是落地成盒的,只是沉浸感和視野好像比之前25寸2k稍微強了那么一點點?除了玩游戲,而且要游戲支持,個人覺得還是選普通比例的32寸4k吧,畢竟橫向的屏幕在大部分時候沒啥鳥用,尤其是瀏覽網頁的時候,很雞肋。

    這里順帶說下g-sync顯示器的設置問題,除了上面的g-sync功能要開啟,還有個地方也要開啟,3d設置-監視器技術-開啟g-sync。比較搞笑的是,由于這個顯示器太長了,這個界面的應用按鈕又是在右下角的,正好被輸入法和百度云盤的標記給擋住了,導致我一度以為直接改了就應用了,設置了好幾次都發現吃雞有撕裂

    ,最后在退出的時候提示保存才成功改了這個設置。

    關于機箱:

    這個機箱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就是得標配空氣凈化器/戴森吸塵器。主板的走線是最大的槽點,要是在風扇邊開個孔就好了。另外體積還是有點大的,尤其是厚度。

    開放式機箱最大的好處就是走管很方便,另外說下右側的開關機usb模塊是用單買的支架轉過來的,不然在背后感覺很不方便。然后我有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主板問題,我兩個機箱的前置音頻口都不能用,插上去就是雜音。。。。有沒有大神解讀下

    關于水冷:

    如果把顯卡也改了水冷的話,那估計最大的優勢就是靜音了,現在顯卡動不動就風扇加速噪聲很明顯。話說這顯卡風扇速度能像主板風扇一樣自己調線性嗎?然后冷卻效果的話,之前6700k超頻的之后船長240就很難壓住了魯大師會報警,現在自動超頻到4.6Ghz也很穩,待機的時候cpu就是室溫,吃雞的時候50°左右吧,然后奇怪的是我開兩個水泵或者一個水泵對cpu溫度根本沒影響,大概是水冷頭的導熱能力是瓶頸了。

    然后比較可惜的是,之前tt riing風扇特價的時候50塊一個擼了兩個14cm的,因為我當時鐵了心要上280冷排,結果好看的280冷排約等于不存在,最后還是上了240冷排,風扇用的之前機箱上的。個人感覺14cm的風扇燈光效果要霸氣很多,然而現在只能這樣了,將就看吧,或許回頭會換兩個風扇,要不下面幾個里值友給我挑挑?

    九州風神魔術師MF120金屬RGB機箱風扇玩家風暴系列,聲光同步(12CM RGB幻彩風扇)。 三聯包399元京東

    去購買

    Tt(Thermaltake)Riing Trio 12 LED RGB 機箱風扇(12cm風扇*3/1680萬色/數位控制盒/語音控制/色彩同步)789元京東

    去購買

    好像太貴了。。。。還是喬絲伯的比較實惠哈哈

    喬思伯(JONSBO)FR-701 彩色版 12CM機箱風扇 (軸心LED七彩變幻風扇/內外雙燈組光圈/可電源D口串聯)49.9元京東

    去購買

    寫在最后:

    作為一名奶爸,時間實在是太寶貴了,其實一周最多也就玩電腦兩三個小時,結果這幾周的時間這兩三個小時也沒玩上,變成了“折騰”電腦。。。不過折騰的樂趣感覺比玩電腦要好,甚至有意思很多。這一波折騰下來,其實電腦性能約等于沒有提升,但觀感體驗卻好了不少。所以又寫一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下。最近還買了個apple watch 4,不過是在沒時間寫帖子,而且雖然很好用(尤其是在家可以消息wifi推送,外出則轉藍牙,微信消息閱覽、語音回復等特別方便),但感覺也沒有很強的分享動力,只能說在,或許安卓手機并不比蘋果差,但要說智能手表、藍牙耳機這樣的周邊里,像airpods、apple watch這樣有極佳體驗的產品太少了。

    Apple Watch Series 4智能手表(GPS款 40毫米金色鋁金屬表殼 粉砂色運動型表帶 MU682CH/A)3159元京東

    去購買

    另外個人感覺雖然現在什么值得買看起來更熱鬧了,但原創部分感覺卻更顯落寞了,一打開頁面,大部分文章熱度都很低,很多是隨便買個日用品,隨便拉點圖基本知識都沒有就寫篇云評測都能發一篇文章,再加上各種媒體號軟文,原創頻道要找點自己想看的真是太難了,現在估計喜歡看原創的值友也少了吧。。。。要不張大媽考慮下,再降低點原創的獎勵?像以前一樣,大家都是有分享的欲望才發文,而不是跟如今一樣很多湊數的水文、軟文。以前要看個商品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客觀的商品曬單,現在雖然能搜到的數量多了,可參考性卻低很多,甚至要從一堆水文里好好找才能看到真正的原創,心酸。一名老值友的感慨,大家隨意看看。關于電腦、水冷的部分知識有限,寫文章的時間也有限,估計慣例地有很多錯字,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交

    看春節也不遠了,各位朋友拿到年終獎是不是打算裝臺高性能電腦犒勞一下自己呢?正好Intel的新平臺也上了,AMD這邊的旗艦U也促銷不斷,配置方面不妨就上調一下。當然,如果選擇高端處理器和顯卡的配置,那么在散熱方面的要求就變得更高了,特別是像酷睿i9 12900K、銳龍9 5950X這樣的旗艦U,更是需要安裝360水冷才能HOLD住,所以歸根結底還得先選好一款完美支持360水冷的機箱才行。

    主流360水冷機箱怎么選?兼容性好+安裝方便很重要

    可能有朋友會認為,直接買又大又貴的機箱不就行了嗎?裝水冷肯定靠譜。這個說法當然沒什么太大問題,但是大多數玩家裝機的預算都是有限的,高端機箱上千元甚至幾千元也不是一般玩家可以接受的,特別大的機箱也未見得一定適合主流玩家的使用環境,而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選擇對水冷支持得比較好、整體造型比較時尚、體積大小也合適的機箱,才是我們的目標。

    因此,首先我們就要考慮機箱的體積。對于主流玩家來講,7槽中塔就比較合適了(過高過大的機箱會占用更多的使用空間,并不適合大多數主流玩家的使用環境),再加上220mm的寬體設計就非常不錯,一般這個寬度的中塔機箱除了可以兼容大尺寸風冷散熱器、有更寬裕的背線空間外還會加入豎裝顯卡的設計,配合側透展示顯卡燈效,同時將顯卡散熱氣流與機箱風道平行,避免熱氣直吹鋼化玻璃側面板增加熱脹冷縮玻璃爆裂的危險。

    其次,要考慮機箱水冷位的設置。一般來講,靠譜的中塔360水冷機箱會提供兩個360水冷排安裝位,分別位于機箱頂部和前面板后方。玩家可以自行選擇一個位置安裝360水冷,而在另一個水冷位上選擇性安裝機箱風扇。機箱前面板的水冷位安裝一般比較方便,畢竟前面板基本上都很方便拆卸,而頂部的水冷位就要注意一下,最好是選擇有可拆卸頂蓋設計的機箱,這樣安裝水冷排更加便利。

    最后,還有一些細節上的設計需要注意。主流7槽中塔機箱一般都采用了下置獨立電源倉的設計,但是電源倉里的硬盤架并不是所有機箱都提供了可調節的固定位,特別是遇到高端配置需要安裝20cm超長ATX電源時,就會顯得非常擁擠,甚至無法安裝。因此,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中意的機箱硬盤架位置是否可調。

    說了這些選購的時候需要注意的點,可能不少新手朋友還是沒譜。不用慌,我們不妨來看看航嘉不久前推出的一款甜品級360水冷機箱GX780R魔戒,顏值和易用性都非常不錯。

    GX780R魔戒:雙360水冷位加持,高端配置輕松HOLD住

    規格參數

    產品尺寸:452mm×220mm×490mm

    主板兼容:E-ATX/ATX/Micro-ATX/mini-ITX

    顯卡限長:378mm

    CPU散熱限高:175mm

    硬盤位:4

    散熱系統:前置12cm×3

    頂置12cm×3

    后置12cm×1

    水冷支持:前置/頂置360

    參考售價:299元(黑色)/319元(白色)

    支持頂置和前置安裝360水冷排

    航嘉GX780R魔戒就是一款標準的7槽中塔側透機箱,它的寬度達到了220mm,內部的空間寬敞,可以支持高達175mm的CPU風冷散熱器。主板支持方面,GX780R魔戒可最大兼容E-ATX的尺寸,且走線孔位置比較靠前部,即便是安裝E-ATX主板也不會擋住走線孔,非常人性化。此外,GX780R魔戒還專門提供了一塊兼顧理線蓋與顯卡支架功能的擋板,可以讓內部走線更加清爽。

    散熱設計部分,GX780R魔戒提供了7個120mm標準風扇位,頂部默認可以安裝360冷排,前部在拆卸電源倉擋板之后也可以安裝360冷排。如果使用水冷顯卡,例如帶240冷排的水神顯卡(顯卡長295mm,冷排帶風扇厚53mm),也可以把水冷排安裝在前置水冷位。

    擴展部分,我們拆下機箱背板,可以看到全封閉電源倉里的兩個硬盤位和主板托盤背面的兩個硬盤位,玩家擴展兩個3.5英寸大容量機械硬盤外加兩個2.5英寸SATA固態硬盤也完全夠用。電源倉里的硬盤支架有兩擋位置可調,當使用諸如航嘉MVP K1000這樣的20cm全模組長電源時,就可以向前面板方向移動一擋,留出更多的空間放置線材。GX780R魔戒也預留了寬敞的背線空間和理線帶固定位,方便玩家走背線和理線,這也是220mm寬體設計帶來的另一個好處。

    磁吸鋼化玻璃側透面板配備可收折拉環,操作更流暢

    配備可拆卸頂蓋,方便安裝水冷排和清理防塵網

    易用性設計部分,GX780R魔戒的鏤空頂蓋可以拆卸,一方面方便安裝水冷排和風扇,另一方面也方便清理防塵網。此外,機箱底部也加裝了可拆卸防塵網,有效阻擋從下方進入電源倉的灰塵。GX780R魔戒最搶眼的特色設計就是鋼化玻璃側透面板采用了鉸鏈連接和磁吸開合方式,避免了在玻璃上打孔導致的碎裂風險,側面板也可以取下方便玩家裝機。其實側面板上的可收折拉環就是“魔戒”這個名字的由來。

    簡約平整的前面板更方便玩家打造MOD

    目前GX780R魔戒擁有黑色和白色兩種款式,不但能兼容當前旗艦級硬件配置,簡約而平直的前面板也更適合MOD玩家進行更多的點綴,打造出極具個性的MOD主機。

    接下來我們就使用GX780R魔戒機箱為大家打造兩套旗艦級的推薦配置,喜歡的朋友可以一步到位按圖索驥來裝機。

    航嘉機電散坐陣,豪華配置一步到位

    可以看到,我們推薦的這兩套配置都非常高端,處理器分別是Intel和AMD陣營的頂級旗艦,因此需要搭配比較強力的散熱器,因此我們選擇了航嘉GX360S大白鯊360水冷與航嘉GX780R魔戒機箱的組合,不但安裝方便,散熱效果也能滿足穩定使用的要求。而旗艦處理器加上RTX 3070顯卡的組合用航嘉MVP K750電源也能穩穩HOLD住,80PLUS金牌認證加CCC&CQC雙認證就是效率與品質的雙重保障。

    從我們之前的測試來看,航嘉GX360S大白鯊360水冷與航嘉GX780R魔戒機箱的組合,安裝AMD銳龍9 5950X默認考機溫度不到63℃,而PBO解鎖到217.91W考機處理器溫度也僅為86.1℃,可見這套組合的散熱效果是比較優秀的,非常適合打造高端旗艦水冷主機。

    總結:GX780R魔戒堪稱打造旗艦主機的甜品級“360水冷箱”

    從前面的介紹和分析可以看到,要打造一套旗艦級配置的水冷主機,并不是一定要選擇千元級高端機箱才行,定位高性價比的甜品機箱中一樣有好的選擇。例如航嘉GX780R魔戒,不但提供了安裝方便的雙360水冷位,還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進行了更多的考慮,玩家不但安裝起來很順手,使用起來也更安全更放心(鋼化玻璃側面板采用側面拉環開合無打孔設計大大降低了爆裂的概率),玩家僅僅花不到300元就能買到這么一款散熱性能和品質都非常靠譜、而且顏值還很能打的中塔機箱,確實是非常超值的。當然,配合航嘉旗下品質過硬的電源與散熱器產品,更是可以做到“機電散”一步到位,享受安全又可靠的游戲體驗了!

    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場開始搞起來戶外裸眼3D曲面大屏,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圍觀。而目前散熱器市場上帶屏水冷產品越來越多,但基本上都是直屏,且升級方向大都朝著增加屏幕尺寸去走。要是能夠把如此吸睛裸眼3D曲面大屏放在電腦主機里面,能否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沖擊以及更新奇有趣的玩法呢?別說,最近我們拿到的一款全新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它的冷頭屏幕方案就是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首次將裸眼3D曲面屏加入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廠商是一家名叫TRYX創氪星系新晉品牌,這款設計獨特的水冷就是他們的首秀產品——PANORAMA 展域。PANORAMA 展域 360擁有ARGB和PRO兩個版本,兩者的區別是在風扇上,其他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從外包裝就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一線廠商都普遍認可的Asetek水冷方案。相信了解過Asetek的朋友都應該很清楚了,其定位為高端,主要面向追求穩定耐用且預算充足的玩家。

    首先來看看最為驚艷的冷頭部分。得益于OLED的柔性特點,展域的冷頭屏幕得以從正面經轉角出彎曲延伸至另外一面,相比目前正開始普及的直屏設計,擁有更廣闊的顯示畫面,屏幕尺寸來到了6.5英寸,并且擁有2240*1080的高分辨率以及60Hz的刷新率,確保提供足夠清晰流暢的顯示效果。

    要塞下這么大尺寸的屏幕,展域水冷的冷頭自然不小,高度來到了115mm,比目前市面上的絕大部分水冷冷頭都要高,機箱寬度較小的玩家在購買前需要留意一下下。冷頭上除了較為顯眼的屏幕之外,屏幕旁邊還帶有暗金色的TRYX LOGO,在黑色斜杠紋理的襯托之下,略顯低調奢華之氣。

    冷頭頂部采用了灰黑相間的波浪形設計,極具層次感的同時又帶來了相當不錯的光影漸變觀感,與屏幕的裸眼3D特性非常契合。其中還有一行英文小字,“AMOLED 2K”和COOLED BY ASETEK”,剛好就是展域所具備的兩大特點。底部配有大面積的微凸銅底,力求與CPU頂蓋充分接觸,提升導熱效果,并且預涂好了硅脂,便于用戶安裝。

    轉到另外一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大片的散熱開孔,上半部分還帶有防塵網,我們趕緊打開看看里面到底有何乾坤。

    由于屏幕部分是采用磁吸式固定的,我們稍微用力一拔即可取出。我們在安裝水冷的之前也是要先將其取出的,不然就很難上螺絲了。打開之后,一把6CM的小風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屏幕模塊上的散熱開孔以及下方的出風開孔就是為其而設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水泵和主板CPU供電散熱模塊進行散熱。

    PANORAMA 展域 360除了搭載前面提到的曲面屏冷頭,還擁有Asetek方案標準的30mm厚冷排與400mm長的水管。風扇均出廠預裝了在冷排上,為用戶節省了風扇安裝的步驟。

    ARGB和PRO版本的兩款風扇的外觀設計語言基本一致,軸心處采用了鏡面設計,使用不銹鋼材質拋光而成,前后四角均配有減震墊,側邊印有TRYX標志性的“X”形LOGO。ARGB版標配的ROTA 暗星 ARGB 120風扇采用了兼顧靜音與耐用性的FDB軸承,最高轉速可達1850 RPM,能夠提供最大66.09CFM的風量與1.8mmH2O的風壓。風扇的軸心內部擁有8顆二代ARGB燈珠,以提供流暢自然的燈光效果。供電線采用PWM/ARGB整合接頭+公母頭的設計,便于多個風扇串連使用,接口處帶有卡扣固定,且只有一個插入方向,基本不會出現用戶接錯的情況。串連好后再連接轉換線插入控制器,由控制器配合燈控軟件提供更加穩定的供電以及更加豐富的燈效和轉速控制效果。

    而主打高性能的PRO版為無光設計,相較于ARGB版最大的不同則是用的搭載了LCP材質扇葉的ROTA 暗星 PRO 120,其相比常規的材質的扇葉有著更高的硬度與強度,長期高速轉動下不容易產生形變,風扇最高轉速也提升至了2250RPM,最大風量與風壓分別來到了81.32CFM和3.66mmH2O。接頭為常規的PWM 4針公母頭設計,直出的線材較短但配有延長線,默認是沒有附送控制器的。

    扣具方面,展域水冷支持當前主流的Intel與AMD平臺,底座材料升級為了金屬材質,但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冷頭的螺絲有兩種規格,帶條紋的兼容AMD的AM5和Intel的115X/1200,而不帶條紋則支持AMD的AM4和Intel的1700。另外,水冷還附送了2g的α-01硅脂。據了解,該硅脂是TRYX自己研制的,擁有著較為不錯的導熱性能。

    上機后,我們以屏幕的轉角處作為視角的中心平視過去,就能獲得最佳的裸眼3D視覺體驗了。水冷頭內部的機器人在不斷地搬運冰塊為芯片散熱,在這個過程當中,還非常調皮地秀了一下自己的身手,將冰塊拋出冷頭之外再接回手上。播放著的這個是展域冷頭屏幕的默認主題之一,非常直觀地向玩家們展現屏幕所具有的裸眼3D特性與TRYX產品所蘊含著的未來科技風格。

    我們還注意到,如果要想較好地觀看到直屏水冷上的內容,主機最好是要橫放,或者是進行較大角度的斜放,而展域憑借曲面屏的特性,在大部分用戶正常使用習慣下擺放就基本上是最佳的觀看視角了。


    單圖效果


    分屏效果

    此外,冷頭屏幕還支持分屏顯示功能,以轉角處為界,在屏幕的兩面展示出不同的內容(視頻圖片皆可),硬件信息也可以在另外一面多顯示三個。

    毫無疑問,PANORAMA 展域水冷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冷頭上的曲面屏幕了,6.5英寸的尺寸是目前為止所有帶屏水冷中最大的,同時還帶來了裸眼3D的視覺效果以及分屏功能,為玩家提供了更加新奇有趣的玩法。自然,首創的外觀設計結合Asetek方案的應用,相信不少玩家都應該對其價格定位大致有底了。它的出現不僅僅是為富哥提供了更具個性化體現的選擇,而且對于水冷市場來說,或許能夠引領新一波的曲面屏浪潮。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