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少小白攝友不清楚相機中有個功能叫做包圍曝光,知道這個功能也可能從來沒有用過,不知道什么時候用,該怎么用。
事實上這個功能對于風光攝影來講使用頻率很高,而且我們看到的很多風光大片其實在前期拍攝時都用到了這個功能,比如下面這張:
接下來北極光攝影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個包圍曝光功能有什么用、怎么用?
在講解包圍曝光功能的使用方法之前,我們要先明白這個功能有什么作用,也就是什么時候才會用到這個功能。
首先包圍曝光功能其實是先按測光值曝光一張,然后在其基礎上增加和減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張,若仍無把握,可多變化曝光量多拍幾張,可按級差為1/3EV、0.5EV、1EV等來調節曝光量,每張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
簡單地說,利用包圍曝光功能,你可以連續拍出多張亮度不同的照片,并且照片的數量以及每張照片的亮度變化可以由自己控制。
作用1:拍出亮度合適的照片
理解了包圍曝光功能的效果后,那么它的第一個作用就很明顯了。當我們對于曝光把握不準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功能,快速的拍出多張亮度不同的畫面,然后從中挑選出一張亮度合適的照片就可以了。
作用2:為合成HDR照片拍攝素材
首先解釋下什么叫做 HDR照片:HDR是指高動態光照渲染(High-Dynamic Range,簡稱HDR)圖像,相比普通的圖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動態范圍和圖像細節。
根據不同的曝光時間的LDR(Low-Dynamic Range)圖像,利用每個曝光時間相對應最佳細節的LDR圖像來合成最終HDR圖像,能夠更好地反映出真實環境中的視覺效果。
當我們在拍攝一些明暗反差很大的場景時,比如風光攝影中非常亮的天空和較暗的地面景物。由于明暗反差太大了,在拍攝照片的時候,如果天空(較亮的區域)的亮度正常了,那么地面(較暗的區域)就會是一片死黑。
而當我們提高曝光量,讓較暗的地面曝光正常的時候,天空就成一片純白了,完全沒有細節。那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利用包圍曝光功能拍攝多張亮度不同的照片。
這些照片中,有的是天空(較亮區域)亮度正常,有的是地面(較暗區域)曝光正常,然后把這多張照片通過PS等后期軟件合成,就可以得到一張無論是天空(較亮區域)還是地面(較暗區域)都亮度正常的照片了。
那么包圍曝光功能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可以快速地拍出用來后期合成HDR照片的素材,也就是多張亮度不同的照片。
我們針對50款相機上架了相關攝影課程,這些時長超800分鐘,價格不過幾十元的課程,能夠幫助您快速玩轉萬元相機出大片。
D850課*D810課*D750課*1DXM2課頭條專欄 *EOSR課頭條專欄D5課頭條專欄*5D3課* 5D4課* 6D課*6D2課*80D課 A7M3課程* A7R3課程 A7R2課程*A6400課程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學習后期方面知識,請關注以下課程,2019中級后期案例頭條專欄荷花后期技法頭條專欄*亮度蒙版揭秘 頭條專欄*PS+LR技法 頭條專欄 *Lightroom 2018從入門到精通 頭條專欄* Camera RAW 從入到精通 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在電腦上學習高清攝影課程,可在淘寶中搜索 好機友攝影 或單擊后面的鏈接跳轉到至淘寶店鋪。首頁-好機友攝影-淘寶網。
1、佳能相機
佳能相機在拍攝菜單中找到“曝光補償/AEB”選項,即可設置包圍曝光功能中,多張照片間的亮度差異。
而拍攝張數則需要在自定義菜單,曝光選項中進行設置。
2、尼康相機
尼康相機用戶則需要按住機身左側的BKT按鍵,然后通過主撥輪和輔撥輪分別調整包圍曝光增量和拍攝張數。
3、包圍曝光功能使用注意事項
?保持相機穩定
如果您使用包圍曝光功能是為了拍攝HDR的素材圖,那么要求必須是同一場景的畫面,也就是說拍攝期間,相機不能移動。
這樣在后期合成時才不會形成虛影,導致畫質下降。所以如果您有三腳架,或者其他方法可以固定相機,那么固定好相機后進行拍攝是最合適的。如果您只能手持拍攝,將快門釋放模式調整為連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多張照片間取景的差異,從而提高HDR照片的畫質。
?拍攝RAW格式圖片
由于需要后期合成以及微調,為了擁有足夠的后期空間,強烈建議拍攝RAW格式的照片。如果拍攝jpeg格式照片進行HDR合成,很有可能會出現偏色現象。
通過上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包圍曝光功能可以調整拍攝數量以及亮度差異,那么如何設置這兩個參數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呢?
1、獲取曝光合適的照片
如果您是為了獲取一張曝光合適的照片而使用包圍曝光功能,那么就設置盡量多的拍攝張數,比如7張,然后亮度差異選擇0.7EV,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找到一張亮度合適的照片。
2、拍攝HDR素材
如果您是為了給后期合成HDR照片拍攝素材,那么稍微麻煩一些,需要觀察直方圖。如果您還不會看直方圖,請閱讀此文:不會看直方圖,出片率會下降一半,這篇文章不僅教你會看,還教你會用直方圖
因為HDR照片的效果就是暗部和亮部都有細節,所以我們要保證包圍曝光所拍的照片中最亮的照片,直方圖左側不被切斷,也就是所有暗部細節均有表現。
最暗的照片,直方圖右側不被切斷,也就是所有亮部細節均有表現。
滿足了以上兩點,包圍曝光的設置就正確了。有其中一點無法滿足,就需要增加拍攝張數,或者擴大包圍曝光增量。
一般來講,曝光增量設置為2EV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小于1的曝光差別,后期ACR里拉一下曝光度就可以輕松找回,沒有必要。
而且曝光補償量設置過小,會使得拍攝張數變多。不僅增加后期難度,而且拍攝過程稍有晃動(或者有云等運動物體),還會造成合成后銳度下降、出現重影的現象。而增量太大,又容易丟失細節,所以增量設置為2EV比較合適。
下面列出了26款機型的學習課程, 單擊下面的各個鏈接條目即可跳轉。
800D課程頭條專欄*A9課程頭條專欄A6500課程頭條專欄*D7500課程頭條專欄EOSRP課頭條專欄*Z7課程頭條專欄*D800課頭條專欄*D7200課頭條專欄*D7100課頭條專欄*D5600課程頭條專欄*Z6課程頭條專欄*77D課程頭條專欄*70D課程頭條專欄 *7D2課程頭條專欄*760D課程 頭條專欄*700D課程頭條專欄*750D課程頭條專欄 *M50課程頭條專欄*M6課程頭條專欄*A6300課程頭條專欄*黑卡6課程頭條專欄*Gopro課程頭條專欄K1課程頭條專欄*X-T20課程頭條專欄*X-T1課程頭條專欄*A7課程
其他佳能、尼康、索尼、富士、萊卡、賓得等機型課程還在陸續上架,敬請關注。
首先,我們需要先用包圍曝光功能拍攝多張亮度不同的照片,如下圖:
然后我們就可以通過后期,合成HDR畫面。在經過適當修飾后,就可以得到下圖的效果:
效果照片
1、合并HDR照片
打開所有前期拍攝的亮度不同的照片,以啟動Camera Raw軟件。
在左側列表中選中任意一張照片,按Ctrl+A鍵選中所有的照片。按Alt+M鍵,或單擊列表右上角的菜單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合并到HDR”命令。
建議使用Photoshop CC 2015版搭配Camera Raw9.0以上的版本使用,否則可能會出現無法合成HDR的問題。在經過一定的處理過程后,將顯示“HDR合并預覽”對話框,通常情況下,以默認參數進行處理即可。
要注意的是,依次觀察5張照片素材可以看出,云彩是有較大位移的,因此需要進行消除重影處理,此時可以根據位移的幅度,在“消除重影”下拉列表中選擇適當的選項,經過嘗試后,本例選擇“低”選項及“顯示疊加”選項,以便于在對話框中觀察被處理的區域。
單擊“合并”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文件保存的位置,并以默認的DNG格式進行保存,保存后的文件會與之前的素材一起,顯示在左側的列表中。
2、設置相機校準與曝光
本例的照片需要從曝光、色彩及其相關細節進行多方面的調整,因此在調整前,我們先根據照片的類型選擇一個合適的相機校準,從而讓后面的調整工作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相機校準”選項卡的“名稱”下拉列表中,選擇“Camera Landscape”選項,以針對當前的風景照片進行優化處理,這對后面所做的其他曝光及色彩調整處理都會有影響。
當前照片還存在較嚴重的曝光不足問題,因此下面來對整體進行一定的校正處理。選擇“基本”選項卡,并適當編輯“對比度”“陰影”“黑色”及“清晰度”等數值,直至得到滿意的效果。
3、潤飾照片的色彩
初步調整好畫面曝光后,色彩灰暗的問題更加明顯了,同時放大顯示比例可以明顯的看到右上方的山體邊緣存在明顯的雜邊,這是由于照片沒有完全重合導致的,此問題在Camera Raw中很難校正,因此暫時不予處理,待調整完成后,轉至Photoshop中進行修復,下面先來潤飾照片整體的色彩。
選擇“HSL/灰度”選項卡中的“飽和度”子選項卡,并分別拖動其中的滑塊,以初步改變以天空為主的色彩。
此時天空的色彩已經較為明艷,但地面景物的色彩還有些灰暗,要進一步提升其色彩飽和度,就要對地面和天空進行分區處理,本例是使用漸變濾鏡工具進行處理的。
選擇漸變濾鏡工具,按住Shift鍵從下至上繪制一個漸變,并在右側設置其參數,以調整地面的曝光及色彩。
此時地面右側區域的色彩也達到了較明顯的效果,但左下方還顯得較為平淡,因此需要進一步做分區處理,本例使用的是調整畫筆工具。選擇調整畫筆工具并在右側底部設置適當的畫筆參數。
使用調整畫筆工具在照片左下方的地面上進行涂抹,并在右側設置適當的參數,以改善其曝光及色彩。
4、將照片轉換為JPG格式
至此我們已經基本成了照片的HDR效果處理,下面來將照片輸出為JPG格式,然后在Photoshop中修除右上方山體的雜邊及場景中多余的人物。單擊Camera Raw軟件左下角的“存儲圖像”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適當設置輸出參數。
本例是將導出的尺寸限制為2000*2000px,也就是說,導出的照片最大寬度或最大高度不會大于2000px,而不是指導出為2000*2000px尺寸的照片,導出的照片將是與原照片等比例的。設置完成后,單擊“存儲”按鈕即可在當前RAW照片相同的文件夾下生成一個同名的JPG格式照片。
提示:如果導出的JPG格式照片有重名,軟件會自動進行重命名,不會覆蓋同名的文件。
在Photoshop中打開上一步導出的JPG格式照片,結合修補工具、仿制圖章工具等,將山體的雜邊及多余的人物修除,并適當銳化其細節即可。由于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且不是本例要講解的重點,故不再詳細說明。下圖所示為修除雜邊前后的局部效果對比。
HDR照片最好是通過上文介紹的,利用后期軟件來合成,因為此種方法有更多的操作空間。但如果您實在是不喜歡玩后期,又想拍出亮部和暗部都有細節的照片,有些中高端單反、微單自帶HDR功能,利用該功能可以快速拍出HDR效果。
由于是相機自動拍攝3張亮度不同的照片進行機內后期處理,所以效果不可控,而且只在拍攝jpeg格式照片時才能夠使用該功能,那么后期寬容度也很差。
所以還是那句話,想追求高畫質,極致的效果,還是得老老實實的用包圍曝光功能,拍攝RAW格式照片,然后后期軟件調修。下面介紹的HDR功能,簡單拍一拍還是沒有問題的。
1、尼康相機HDR功能操作
尼康相機則需在 照片拍攝菜單 中找到 HDR(高動態范圍) 選項,然后將其開啟即可。
2、佳能相機HDR功能操作
在拍攝菜單中找到 HDR模式 選項,然后在“調整動態范圍”選項中選擇自動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開啟該功能后,相機會自動拍攝三張亮度不同的照片進行合成,所以最好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手持的話要注意按下快門后,繼續穩定相機1s左右的時間,防止合成之后的畫面模糊。喜愛拍風光的攝友們,快去嘗試一下包圍曝光合成HDR圖片這一大片必備技法吧!
頭條創作挑戰賽#
相機是我們電腦上必定有的1個設備之一,相機能滿足我們日常視頻聊天、召開視頻會議時使用,我們如何使用相機錄制其他電腦的操作畫面呢?
今天和大家共享一個,可以使用相機來進行電腦畫面的錄制案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們或者收藏一下,以備你的不時之需!
首先打開“開始”菜單,選擇“相機”軟件,如下圖操作。
打開相機軟件后,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更改相機”,這時相機上會顯示連接到的電腦視頻源,如下圖所示,這個源就是你要顯示的電腦顯示畫面。
點擊圓形按鈕進行電腦上畫面的錄制,如下圖。
進行錄制,錄制過程中,在狀態欄上會顯示錄制的時長。
錄制完成后,點擊“停止”,就可以查看錄制下來的錄像啦。
找到錄像,雙擊打開查看錄像,如圖所示。
各位朋友們,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不是這次因疫情在家辦公,很多人的筆記本攝像頭估計還貼著貼紙。而望著視頻會議軟件中模糊得完全不需要美顏的畫面,你才意識到筆記本的攝像頭畫質有多差。
▲ 圖片來自:West Unified Communications
不同于手機廠商將攝像頭作為重要賣點,攝像頭在筆記本上雖然是標配,卻是小透明一個,發布會上不會提及,用戶也不會關注,拿到手后還要第一時間貼上膠帶令其永不見天日。
奇怪的是,2020 年了,廠商們大刀闊斧砍掉筆記本的光驅、USB 接口、網線接口,使用率更低的攝像頭卻依然有一席之地,但我們到底還需不需要在電腦上裝一顆攝像頭?
80 年代初筆記本電腦的雛形便攜式電腦出現時,連屏幕都只有幾英寸大小,自然不會有攝像頭的存在。
進入 21 世紀后,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腦廠商開始將攝像頭直接裝在筆記本或一體機的屏幕內,如蘋果在 2006 年推出的第一代 Macbook Pro。
▲索尼 TR 系列搭載可旋轉的攝像頭 圖片來自:新浪
不過,要論引領潮流,索尼走在了蘋果前頭。自從 2003 年索尼為 VAIO NOTE TR 裝了一顆可旋轉角度的攝像頭后,小小的攝像頭逐漸成為筆記本的標配。
筆記本攝像頭最初的用途和現在沒什么兩樣,就是為了滿足商務人士的溝通需要。就像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最早出現也只是出于視頻通話的需求。
都說電腦和手機的功能趨于一致,但在攝像頭方面,筆記本卻遠遠落后于時代。2003 年索尼的 TR 筆記本搭載的攝像頭為 37 萬像素,同年問世的索尼愛立信 Z1010 手機前置攝像頭分辨率也只有 176×220。
時過境遷,當手機后置攝像頭已經突破 1 億像素,前置亦超過 3200 萬像素時,大多數筆記本的攝像頭卻還停留在 100 萬到 200 萬像素之間,Macbook 也還在用著 720P 的攝像頭。
這和兩者的用途分化不無關系,尤其是智能手機出現后,前置攝像頭由簡單的捕捉圖像演變成了自拍工具,且為了跟上顯示屏日益提升的分辨率,攝像頭的像素自然也要不斷升級。
但這么多年過去,用戶對筆記本攝像頭的使用,仍然以視頻會議為主,即便是配置更高的外接攝像頭,多半也只有 1080P,可見用戶對電腦攝像頭的要求并不高。
2016 年,扎克伯克在 Facebook 發布了一張照片慶祝 Instagram 注冊用戶超過 5 億,但外界的焦點卻落在他身后的電腦上,因為人們發現他的筆記本攝像頭和麥克風都用黑色膠布牢牢封住。
顯然,小扎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人,網絡上無數的偷拍圖像揭示了筆記本攝像頭的安全性是多么脆弱,用膠布或貼紙遮擋攝像頭儼然成了使用筆記本的基本準則。
我在網絡上以「筆記本攝像頭」為關鍵詞搜索時,出來的結果基本上都是關于「是否需要遮蓋筆記本攝像頭」的討論和「關閉/遮擋攝像頭」的提示??雌饋?,攝像頭之于筆記本,已經成了比雞肋還不如的存在。
不僅被用戶嫌棄,在輕薄機身和高屏占比的趨勢下,攝像頭的位置也愈發尷尬。最典型的莫過于戴爾的 XPS 13,超窄邊框的設計令人驚艷,但攝像頭卻無處安放,最終只能安排在屏幕左下角,后來又挪到了屏幕正下方,這樣的「死亡拍照」角度呈現出的效果請自行腦補。
▲ 戴爾 XPS 13 曾經奇葩的攝像頭位置
攝像頭成了一塊磚,哪里有空間往哪里搬,沒有空間就干脆扔掉。紅米筆記本、華碩 2018 年的 a 豆和 2017 年的靈瓏商務本兩款主打輕薄的筆記本等都直接取消了攝像頭。
然而,盡管筆記本攝像頭的地位下滑,但廠商似乎也沒有放棄的意思。
前面提到 XPS 13 前幾代因反人類的攝像頭位置遭到大量詬病,戴爾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微型相機模塊,終于在 2019 款 XPS 13 中把攝像頭塞回顯示器頂部。
▲XPS 13 2019 款攝像頭回歸屏幕正上方
對于消費者耿耿于懷的安全問題,不少廠商主動增加了防窺功能,多采用物理遮擋的方式,如聯想 ThinkPad 的 ThinkShutter、惠普 EliteBook 的鏡頭滑蓋等。
▲ 聯想的 ThinkShutter 物理開關
如果說手機的前置攝像頭的設計源于筆記本,那么如今電腦廠商也開始借鑒手機的做法。
▲MateBook X Pro 將攝像頭隱藏在鍵盤上
2018 年華為的 MateBook X Pro 將攝像頭放到了鍵盤上,彈出式設計不禁讓人聯想到 vivo NEX 的升降式攝像頭。就像 vivo NEX 一度成為流氓軟件濫用權限的檢測儀一樣,隱藏在鍵盤內的攝像頭也更能讓用戶更有安全感。
話又說回來了,使用頻率不高、又有安全隱患的攝像頭,為什么能存在至今,還讓廠商為保留它而大費周章?
▲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解鎖很快
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在筆記本上的普及讓攝像頭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其分辨率的升級,如 Surface Pro 的前置攝像頭像素達到了 500 萬。
▲ 沒有攝像頭的紅米筆記本
另一方面,攝像頭的成本并不高,從各廠商的做法來看,攝像頭的存在也并不會影響筆記本減少厚度或縮小邊框,因此,有攝像頭雖然不能成為賣點,但沒有攝像頭可能會成為缺點,就好像考證,不一定有用,但有總不會出錯。站在消費者心理的角度來看,自然也是多多益善,畢竟取消攝像頭的筆記本并未在價格上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況且使用頻率低,不代表永遠不會派上用場,比如疫情期間的遠程會議、在線課程等,平時可有可無的攝像頭一下就成了剛需。
正如不少直男在我們評論區對著一眾升降攝像頭手機或者挖孔屏手機說「能不能取消掉前置攝像頭,我們直男不自拍」但是最后廠商們打死也沒推出直男特供版手機一樣,現今絕大多數的筆記本保留著看起來雞肋的攝像頭,并不是他們看不見消費者的呼聲,而是他們看見了感性呼聲之外的理性需求。
光驅,VGA 接口,網線接口等等曾經的功能被取消,是因為技術迭代,這些功能被另一種形式所替代,它們是 U 盤,是 WiFi,是 HDMI 接口,但是電腦攝像頭并非如此,或許,你一年只會用它一兩次,但這一兩次卻不能缺位。
題圖為惠普 Elitebook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