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為生產力工具的代表之一,人們往往希望筆記本電腦這類產品既便攜,性能又好,假如能夠擁有沉浸式的體驗,那就更好了。


    去年末,一家來自以色列的初創型AR公司Sightful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假如我們拿掉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并用AR眼鏡代替其顯示的部分,豈不是既滿足了便攜的需求,又能提供強大的性能和沉浸式的體驗?


    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一款名為Spacetop G1的筆記本電腦應運而生。正如我們所見,它的機身本體僅有一塊非全尺寸鍵盤,在官方的套裝中塞入了一幅AR眼鏡,需要使用數據線連接后才可使用。


    (圖源:Sightful)


    的確,這聽起來是相當有創意的想法,但Spacetop G1卻并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一臺蹩腳版Vision Pro誕生了


    Spacetop G1的思路其實與Vision Pro很像,它們同樣被定位為生產力工具,也同樣尊重用戶的個人隱私空間,但可惜的是,兩者僅僅只是思路很像,能夠落地的功能天差地別。


    作為筆記本電腦,我們最先關注的自然是性能。Spacetop G1并非搭載我們熟悉的Intel或AMD芯片,而是驍龍QCS8550,關注智能電車的朋友們都對這顆芯片并不陌生,它就是在高合新一代智能座艙中使用的芯片。硬算下來,它與移動平臺上的驍龍8 Gen 2表現相近,但AI算力要高出不少。


    既然用上了一款「不尋常」的芯片,那么其系統自然也不會是我們常見的Windows或Linux,而是基于Android開發的SpacetopOS。


    (圖源:Sightful)


    Android生態在生產力領域上本身的話語權并不是很高,海外市場里Google力推多年的ChromeOS,至今也只是在教育市場頗受歡迎;而國內市場里全憑手機廠商們「攙扶著過河」,用硬實力掃平互聯、應用生態障礙。小雷對這家初創公司開發的SpacetopOS是否能滿足生產需求表示懷疑。


    再者說,Spacetop G1的標準配置僅8GB RAM+256GB ROM(可選配16GB版本),在這個連手機都要12GB起步的年代里,硬說這款筆記本電腦的存儲配置能作為生產力工具,小雷是不信的。當然,隔壁果子也還在出8GB的MacBook,這倆兄弟誰更災難就不好說了。


    而Spacetop G1的「本體」,那副躺在包裝里的AR眼鏡倒是沒什么槽點。這副AR眼鏡擁有雙OLED顯示屏,分辨率為1920 X 1080,支持最高90Hz刷新率,可生成100吋的巨幅顯示畫面。據了解,這副AR眼鏡也支持類似Vision Pro那樣的沉浸式顯示,即通過調暗鏡片的方式,減輕外界的干擾。


    (圖源:Sightful)


    至于如何操作這臺筆記本電腦,它與Vision Pro截然相反,不僅保留了傳統的鍵鼠操作,還支持觸控版手勢操控,但無論如何,你都無法在空中完成一系列指令。這意味著,這副AR眼鏡和這臺沒有顯示屏的電腦,必須同時使用。


    盡管Spacetop G1看起來詭異又合理,但假如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Spacetop G1是一款足夠便攜的筆記本電腦嗎?事實上,并不是。官網數據顯示,其最大重量為1.4kg、電池為60W,相較之下,也只不過是一款標準輕薄本的重量,并無明顯優勢。


    Spacetop G1的確是一款相當有新意的筆記本電腦,它打破了傳統筆記本電腦「屏幕+鍵盤」的傳統構造,但它并沒有解決當前筆記本電腦在生產力、便攜或是續航上存在的問題。


    顛覆PC形態,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為了滿足用戶既要又要的需求,PC廠商們近些年來也一直考慮在產品形態上做出變化,其核心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


    以數量取勝的是當下較為火熱的雙屏筆記本電腦,例如華碩 Zenbook Duo,它擁有兩塊14英寸的OLED顯示屏,在組合狀態下可形成19.8英寸的顯示區域。據Jon Peddie Research的調查,使用雙顯示屏的用戶平均預期生產力提高了42%。他們發現,多顯示器可以提供更多的分辨率和屏幕空間,這有助于減少窗口切換的時間,提高工作流的流暢性。


    (圖源:Apple)


    如此一來,雙屏筆記本電腦對于創作需求較大的用戶而言,無疑是高效率的生產力工具。


    而與Spacetop G1想法一致的便是折疊屏筆記本電腦,同樣的超大尺寸顯示屏,同樣便攜,以及更人性化的操作邏輯。例如聯想 ThinkPad X1 Fold 16、華碩 Zenbook 17 Fold OLED等產品,均提供了超16英寸的顯示區域。


    折疊屏和雙屏設備提供了更沉浸的視覺體驗,適合觀看電影、玩游戲和進行創意工作。巨大顯示區域所帶來的高效率工作,甚至讓「保守」的蘋果也相當心動。多名分析師,如ROSS YOUNG,都曾提到蘋果正在開發一款擁有20英寸顯示屏的可折疊式MacBook,預計在2025或2026年推出,該產品主要為了解決Mac在移動辦公上的低效率問題,同時擴大MacBook的市場影響力。


    (圖源:聯想)


    Sightful在提升工作效率上給出的答案是將AR與電腦結合起來,在Spacetop G1上搭載的SpacetopOS上,提供了與Vision Pro一致的「窗口保留」功能,也就是說,當你開啟多個瀏覽器頁面后,它將始終保持在固定位置,以便有需時隨手開啟。


    盡管各家在利用顯示技術的進步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不同,但方向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差別,例如大屏、多窗口。Sightful向我們展示了非傳統筆記本電腦形態的另一種可能性,但其糟糕的性能和不那么專業的操作系統暴露了它的缺點,而其1700美元(約合人民幣12342)的售價,也注定了Spacetop G1只會是一款小眾的產品。


    提高生產效率,不止「面子」問題


    消費者之所以對大屏筆記本電腦的需求日益增長,主要還是因為無論是雙屏、折疊屏還是卷軸屏,它都是以增大可視面積來使多個工作能夠同時進行,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作為一名編輯,小雷日常的工作就是撰寫文章,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免需要收集資料、拍攝圖片、美化圖片等,這些工作有時候需要同時打開多個窗口,在小尺寸顯示屏上需要來回切換,效率相當低。小雷身邊也有一些創意工作者,他們一邊使用繪圖軟件進行創作圖片,一邊需要對照文案修改,又或是剪輯視頻、后期制作等,這些都是大屏的工作需求。


    增大可視區域是PC領域的「面子」問題,也就是外形上的變化,而內在的工作效率,則能夠依靠AI大模型提升。


    AI大模型具備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能夠理解和生成類似人類的語言。這使得它們在處理文本任務時表現出色,能夠迅速生成高質量的文檔、代碼和創意內容。例如,一個AI助手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書或市場分析報告,而傳統方法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


    (圖源:微軟)


    目前,AI PC的行業標準已經由Intel、AMD、微軟等業界巨頭確定,頭部PC廠商們也不斷推出具備高算力的AI PC產品,如聯想、榮耀、華為等。當然,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像Spacetop G1這類筆記本電腦很有創新性,唯獨沒有打破當前在生產力效率上的桎梏,假如它能夠提供AI大模型,那么實用性可能會提升不少。


    Spacetop G1選擇驍龍QCS8550而非驍龍8cx或驍龍8 Gen 2,或許就是看中了它的AI算力。


    (圖源:Sightful)


    AI PC未來能夠借助云側端側混合大模型的方式降低本地硬件的依賴,使不必要的硬件規格下降,以此降低機身的重量,提高便攜性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至于Spacetop G1這種「異類」筆記本電腦,也可以徹底拿掉鍵盤部分,讓其僅依靠AR眼鏡來執行工作流,這或許才是最適合Sightful這家初創公司的發展道路。


    但假如Sightful僅僅只是推出一款具備AI大模型的AR眼鏡,也許受到的關注度不會像今時今日一樣高,恰巧是其與蘋果Vision Pro有著驚人的產品思路,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操作邏輯,這才讓人關注到Sightful這家公司。也許對于初創公司而言,引起爭議好過無人問津吧。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來襲,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六大電商平臺集體“聽勸”,取消預售、瘋狂殺價!

    手機數碼、AI PC、智能家電、電視、小家電、空冰洗等熱門AI硬科技品類摩拳擦掌,戰況激烈。

    雷科技618報道團將全程關注電商平臺最新戰況,AI硬科技品牌最新動態,電商行業全新趨勢,敬請關注,一起期待。

    T之家 8 月 26 日消息,VAIO 官方微博今天上午宣布,其“全球最輕”移動顯示器 Vision+ 14 今天在中國大陸正式推出。其具備輕巧、堅固、便攜等特性,重量僅為約 330g。這款顯示器已經于 VAIO 自有的電商平臺上架,售價為 3999 元,將于 9 月 6 日上午 10 時開售

    其尺寸為 14 英寸,具備 1920x1200 分辨率和 60Hz 刷新率,支持 100% sRGB 色域覆蓋。據IT之家此前報道,這款顯示器已于今年 7 月初在日本首發亮相,外觀最薄部分僅有 3.9mm。同時,其機身由熱塑性三維模塑碳材料制成,實現了高強度和輕量化

    這款顯示器的外觀采用黑色窄邊框設計,背面有一個小巧的支架,可打開至近 90 度,并可自行水平放置,角度可無級調節。該顯示器配備了一枚實體按鍵,用于調節顯示器亮度 —— 甚至連電源按鍵都沒有。

    接口方面,其右側配備了兩個 USB-C 接口,二者可完成相同功能。一個接口可與兼容 DisplayPort Alt 模式的筆記本電腦和其他設備連接、完成畫面投射;另一個接口則可以用來進行 PD 快充。

    官方表示,該產品經過了 127 厘米高度的跌落測試、沖擊和振動測試以及基于 MIL-STD-810H 的各種耐久性測試,具備較強堅固性和耐久性。

    衡 豐色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蘋果Vision Pro的測評正式解禁!

    不經官方審核、獨立發表的真實使用體驗,迅速刷屏,充滿互聯網。

    有人戴上它,疊了N個屏幕在眼前,美滋滋全方位多角度看比賽。

    追F1賽車比賽,那也叫一個爽:

    還有人組團開啟FaceTime,用個人虛擬形象,進行畫質倒退10年的視頻通話。

    這功能叫Persona,蘋果號稱用上了“最新的ML技術”:

    不僅個人測評玩家,專業媒體也紛紛長文評價。

    The Verge發表了數萬字超——長評測,一方面,說Vision Pro驚喜有之,“堪稱奇跡的顯示技術、視頻穿透效果當今最佳”,其它許多功能和效果也可圈可點。

    另一邊,又不留情面地直接指明失望更不少

    手部和眼動追蹤功能時好時壞,令人挫敗,而且使用過程中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孤獨感。

    但最后,The Verge還是給出了7分的總成績(滿分10分)

    大致翻看了網絡上的主流測評,總體對Vision Pro的綜合看法倒都和The Verge有共通之處:

    “乍見驚艷,后覺平淡。”(magic, until it’s not)

    所以,預售10天賣出20多萬臺、售價人民幣25000元的Vision Pro,首批測評人士都體驗or創造了哪些玩法?賣家秀和買家秀到底有多少出入?

    我們匯總了包括媒體、網紅、個人玩家在內的各方體驗和觀點,帶大伙一睹Vision Pro的真實面容。

    創造性新玩法

    老實說,在期待許久以后,樸素單純的拆箱——也就是按照說明指南隨便玩玩那種,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了。

    更多從空間體驗、操作系統、生態適配、實用功能方面的全新玩法,逐一被媒體和體驗者們開發出來。

    獨特3D玩法,空間中自由布置窗口

    比如最直觀的,Vision Pro的3D顯示功能,非常“讓人著迷”。

    Vision Pro可以直接通過其攝像頭,以3D的形式來看現實世界。

    同時,虛擬顯示器和應用程序可以被分層浮現在現實世界中,使用者可以在空間中自由布置窗口。

    甚至可以在視野中放一個3D投射的妙控鍵盤,輔助能利用Vision Pro在word里面輸入。

    (真是一刻也不忘替打工人著想呢~)

    visionOS操作系統

    當然了,具體使用Vision Pro,用到的是其專用適配的visionOS操作系統。

    其實通過Siri語音輸入,已經可以用visionOS做很多事了,比如管理應用、打開各種虛擬沉浸體驗等等。

    但Vision Pro配備了更具有x格的眼動和手勢跟蹤控制系統,通過眼神指向和手指輕碰——只要手勢處于攝像頭范圍內,就能完成交互。

    雖然這對使用者來說,約等于得不停地分散注意力:

    想用眼神點擊?比如全神貫注地注視某物,才能點擊成功。這意味著使用者需要不斷移動視線、抽離注意力去完成點擊。

    想用手勢控制?實際上Vision Pro目前很多控制選項又小,互相離得又近,很容易誤觸。

    蘋果生態系統無縫集成

    作為蘋果家族的一員,Vision Pro對蘋果生態融入得非常不錯。

    整個設置過程和其余任何iOS設備一樣,只需用自己的iPhone靠近Vision Pro,就能快速傳輸所有設備、同意相關條款和條件。

    不僅如此,用自己iPhone 15拍攝的空間視頻(special video),還可以在Vision Pro上以3D形式觀看。

    以及如宣傳片中所說,戴上Vision Pro看Mac Book,就可以把電腦屏幕內容投射到現實;反過來,可以把Vision pro視野里的畫面鏡像到其它蘋果設備中。

    不過多說一句,即便你沒有其他任何蘋果全家桶的成員,Vision Pro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設備使用滴~

    意料之外的“下廚房神器”

    好了,此處不得不提一個官方介紹里從未出現,但顯然現在在測試反饋中廣受歡迎的功能:

    Vision Pro是烹飪愛好者的終極硬件外掛,是我真正能看到未來的時刻之一……

    沒錯,有人頭戴Vision Pro,開啟了自己的24小時下廚房之旅。

    不瞞諸位,這玩法得到的評價非常之高,因為戴著它切洋蔥,是真的不會流眼淚

    具體體驗:驚喜與槽點并存

    OK,看完了大家根據新功能愈發大開的腦洞,還是來說說Vision Pro的基本使用體驗。

    先簡單地總結一下:驚喜有,槽點也不少。

    大體梳理后,我們為大伙兒總結了下面4個不可錯過的重點。

    1、畫面效果高于市場頭顯,但……

    Vision Pro到手,普遍給人的第一感覺是:

    外觀比預期要小得多,與市面上其他產品相比就更明顯了。

    (但有人吐槽:盒子是真大)

    戴上之后,咱們只需手動調整頭帶,其余什么鏡頭焦距、眼動追蹤設置都不用管,由Vision Pro通通自動校準。

    開機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顯示效果真的好

    文字超級清晰,無VR顯示器中常見的“紗門效應”;亮度剛剛好,色彩鮮艷但毫無過度飽和和夸張。

    仿佛在你眼前展開了一幅巨大的畫。

    有觀點評價:

    Vision Pro貴就貴在這里。

    用它進行看書或者工作時,可以選擇虛擬背景“呆”在湖邊、樹下等等,這時你會“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就在其中”。

    不過,最好不好輕易轉動頭部:會明顯感受到運動模糊現象,這在低光環境下更明顯,甚至有可能直接出現“直線變曲線”的滑稽扭曲效果。

    對于打通虛擬與現實的視頻透視效果,大家的體感是:

    相當出色,市面最佳,比Quest 3等產品好的不是一丁半點,是普通用戶所能體驗到的極致。

    使用該功能,我們就可以全彩方式非常舒適地看到周圍的東西。

    這讓人仿佛回到了原來的真實環境,只是周圍多了一些漂浮的窗口而已。

    劃重點:感受不到任何延遲(官方數據是有12毫秒)

    可以戴著它看手機,手機屏幕不會過曝,沒有幀率問題,也能戴著用Mac工作。

    不過也有人表示戴上后看不清手機上的字,不知道是不是周圍環境光線不足——

    光線不足的時候,隨著降噪功能的啟動,整體清晰度也會降低。

    一定要提到一點,關于“圖像質量不足預期”,最有代表性的還得是Vision Pro上的Persona——

    Vision Pro支持FaceTime功能,還是結合自身特點,讓每一位參與通話者在真人大小的窗口里出現,加上立體環繞音的那種。

    而FaceTime通話中,會啟動Apple“最新ML技術打造的Persona”,說大白話就是生成一個用戶的虛擬人形象,能夠反映用戶在通話時的臉部、手部動作。

    But,宣傳片里顯示的Persona質量是這樣的:

    實際測評體驗的效果卻是這樣的:

    形象很假,畫質很模糊,真的很恐怖谷。

    同樣恐怖的還有外顯眼睛。

    為了減少佩戴者與周圍環境的物理隔閡,讓人們在與佩戴者交談時感到自在,Vision Pro的屏幕不僅對佩戴者“內顯”,還能進行“外顯”:

    這個功能被稱為EyeSight,作用是向周圍的人展示佩戴者眼睛

    然而由于外顯示屏只是一個低分辨率的、加裝了透鏡板的OLED屏幕,只能產生很暗的3D效果,加上外屏幕反光,實際上人們很難看清。

    而且這玩意兒不是直接展示你的眼睛,而是顯示了一副眼鏡的圖像,所以對外人來說,觀感十分詭異。

    同時,佩戴者并不知道有人在盯著自己的“眼睛”看……

    2、眼部追蹤用久了累,手部追蹤不認機主

    眼部和手部追蹤方面,識別很靈敏,和宣傳展示的一樣。只需用目光掃到你要選擇的地方,輕輕動下拇指和食指即可。

    第一次使用時真的會感到非常震撼,彷佛自己擁有了超能力。

    注意了,實施這種超能力不需要咱們抬起雙手在面前揮動——

    直接放在膝蓋上、手肘支在桌子上、胳膊搭在沙發上……只要在攝像頭范圍內,它都可以輕松檢測到手指操作——“真的感覺很微妙”。

    但有兩個缺點,一是眼部追蹤玩久了真的累。

    簡而言之就是Vision Pro需要使用者不斷從當前操作中抽離眼神注意力,好去控制下一個需要點擊的東西。

    但現實日常工作中,我們其實是一邊手指拖動照片編輯應用中的滑塊,一邊眼睛專注于照片經過調整產生的變化。

    體驗感實在是讓人割裂。

    二是手勢識別不認機主。

    在官方介紹里,Vision Pro可以通過虹膜來認證機主。

    那別人想玩兒你的Vision Pro時,需要你在用戶中心設置“訪客模式”,不僅可以規定訪客只能用哪些應用程序,還可以通過鏡像投屏,看到訪客到底在用Vision Pro里干些啥。

    但是!但是!

    如果你在戴著Vision Pro玩兒的時候,自己的手沒有出現在視野范圍內,旁邊的其他人是可以伸手到你面前,用手勢控制你的視野界面的!

    也就是說,你在玩兒的時候,隨時隨地有人可以來干擾你的體驗(扶額苦笑)

    3、佩戴體驗:最好擁有鐵脖子和高鼻梁,是光頭的話更好

    再來看重量。

    體驗有點不出人意料:一開始還不明顯,戴久了就會覺得沉。

    The Verge的形容是:

    就像是一個貼在你臉上的iPad——更準確的來說是重682克的12.9英寸iPad Pro(根據不同頭帶和遮光密封袋Vision Pro的重約600-650克不等)

    最重要的是,它的重量全部集中在前部,因此盡管比722克的Quest Pro要輕,但由于沒有像Quest Pro那樣全頭平衡,長時間佩戴對面部壓力很大。

    Vision Pro官配了兩種頭帶,一種是單帶,另一種是Meta Oculus Quest那樣的雙環帶。

    這一點在選擇使用單頭帶時尤其明顯——雖然單頭帶不會從上往下壓垮發型,對重視自己造型的旁友們相對友好。

    (但其實無論哪種頭帶都會一定程度影響發型啦)

    且因為重點感集中在面部,所以對佩戴者的鼻梁提出了高要求;對咱普遍鼻梁不夠高挺的亞洲人來說,承受重量的地方很有可能變成內眼角下側。

    而且如果鼻梁比較塌,戴著戴著,Vision Pro就不可控制地順著鼻梁往下滑的趨勢……

    所以,一般人佩戴久了還真會覺得吃力,除非你有一個很能承重的鐵打的脖子,能支撐設備本身的高挺的鼻梁。

    最好還是個光頭——沒有頭發,就不會有Vision Pro對發型不友好的困擾啦~

    4、其他:不能下載應用,耳機還漏音

    有一個很不爽的問題:

    雖然使用者可以用手勢、語言和眼神控制視野內顯示內容的疊放挪移,但是,不同于iPhone、iPad、Mac的一點,Vision Pro的主屏幕圖標是不允許重新排列的。

    不僅現有的圖標不能排列挪動,visionOS 1.0還不支持從網頁端下載應用程序放在主屏幕。

    但是奈飛和油管都已經表示,不會給Vision Pro制作專門版本應用程序,也不會讓應用程序的iPad和Vision Pro適配。

    說實話,這條規矩意味著用戶必須通過Safari來訪問Netflix、YouTube這些在Vision Pro沒有應用程序的服務。

    就還挺麻煩的。

    除此之外,音效方面,有評價是空間感相當逼真,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從畫面中的某個地方發出來的。

    不過,漏音情況比較嚴重,周圍的人能聽到。

    解決辦法是戴上耳機,比如AirPods Pro,還能得到更低的延遲、無損的4848KHz音質等等。

    最后還有電池。

    總的來說,由于使用過程中并不需要頻繁移動它,所以外接充電包的設計還算讓人接受。

    不過電池體積雖大,但容量其實不大,只有3000毫安,續航只有大約2個半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使用過程中斷開電池去接電源,不然Vision Pro立馬就跟著沒電了==

    Magic,until it is not

    這么一通體驗下來,大伙總的評價如何?

    The Verge先大肆夸獎了一把,be like:

    只有蘋果才能做出這樣的產品,很多創新想法都被實現,且第一代產品就亮相了出來,其他公司難以企及balabala……

    但話鋒一轉:

    蘋果好像無意中證明,這里面的很多創意可能只是死胡同,比如手勢和眼動追蹤根本還是無法撼動鼠標、鍵盤和觸屏的主導地位。

    基于攝像頭的視頻直通技術也可能是個無果的嘗試。

    這些技術看似神奇,它運行通暢時你會感到驚喜,但一旦出現問題,你會備感挫敗。

    不過,The Verge認為也許蘋果也不是不知道這些問題,但目前的技術只能做到這個水平。因此Vision Pro可能更像一個打開大家想象、激發人思考的模擬產品、一個夢想工廠。

    所以要問咱愿不愿意將Vision Pro帶入日常,The Verge的觀點是,得思考和妥協很多問題:

    • 愿意每次使用都搞亂你的發型、抹花你的妝容嗎?
    • 愿意無法輕松與他人分析你看到的內容嗎?
    • 愿意總是手部動作被監控嗎?
    • 愿意接受在昏暗環境下表現欠佳嗎?

    CNBC的總體評價則沒有這么犀利,但如果問他們買不買。

    答案則是:如果有額外富余的3500美元,行。

    理想價格多少呢?2000美元以內(約14000元人民幣)

    ——貴確實是幾乎每個人都在吐槽的問題,便也不多提。

    各位測評博主、網紅、普通網友的個人意見也是五花八門。

    但其中倒是不乏樂觀的聲音:

    這只是初代版本,相信后面會更好啦!

    VR愛好者則準備拋棄家里的Quest Pro,喜提新“玩具”。

    咳咳,還能用扮演獨角獸的方式來給apple pencil充電不是?

    好吧,第一批評測解禁后,整體的情況大概如上所述。

    最后,歡迎親身體驗過Vision Pro的小伙伴們在評論區跟我們說說你的感受,也歡迎沒使用過的旁友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參考鏈接:
    https://www.theverge.com/24054862/apple-vision-pro-review-vr-ar-headset-features-price
    https://9to5mac.com/2024/01/30/vision-pro-wont-let-you-save-web-apps-to-your-home-screen/
    https://weibo.com/1727858283/4996116580139551
    https://weibo.com/2377356574/NEmwweiwM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