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2016 年 12 月 28 日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宣布的消息,外界期待已久的微信小程序將在 2017 年 1 月 9 日正式上線。然而截至到 1 月 8 日18:00,對于具體上線時間、搜索功能設置以及微信小程序的統一入口等等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微信依然沒有給出官方解答。已經籌備良久的開發者們,還在帶著不安的情緒翹首期待著……
2017 年的元旦,「朝夕日歷」創始人程昊是在焦慮和糾結中度過的。
這種情緒大概起源于幾天之前。在 2016 年 12 月 28 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講了小程序相關的來龍去脈,并且宣布 2017 年 1 月 9 日,微信這個新的「野心計劃」即將正式上線。
2016 年 9 月,程昊創辦的工具類公司「朝夕日歷」就成為了小程序首批 200 家內測企業中的一個。盡管在這之前已經聽到不少「風聲」,但在 12 月 28 日看完直播之后,當他發現「長按二維碼識別小程序」的入口方式也被微信「封殺」,還是感到驚訝:「我們自認為已經想象到了最壞的結果,不過沒想到微信還是把所有線上導流的可能都封死了。」
沒有統一入口、沒有推送功能、不設應用商店、不能分享朋友圈、有限制的搜索功能……這是張小龍在這次公開露面中為微信小程序設下的「限制」和「門檻」,在這些限制中,人們也大致能夠勾勒出微信對小程序的定位和玩法。而對不少曾經雀躍著認為小程序可以成為下一個「流量紅利」入口的創業者和開發者來說,這次演講無疑是當頭澆下的一盆冷水。
開發門檻極低的小程序可以被看做是繼訂閱號之后微信為所有人重新劃下的起跑線。但是現在看來,想要在這條新賽道上獲得成就,也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在 2016 年 12 月 28 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首次全面講解了小程序的來龍去脈。
流量獲取的苦惱
在 12 月 28 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在向外界講解小程序時曾經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你們想要的是流量紅利微信小程序怎樣開發,那么就非常遺憾,并沒有這樣的紅利。」
這也算不上什么突如其來的壞消息。在去年 9 月微信開放出第一批內測名單后,關于小程序的所有信息都挑動著創業者的敏感神經。從那時開始,人們就已經從微信釋放的消息中漸漸了解到小程序是個和訂閱號系統完全不同的產品。和訂閱號相比,它的限制更多,形態也非常有限。按照張小龍的解讀和立意,小程序將更像是 Web 時代企業網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復活」——它不會打擾用戶,只能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出現。微信希望讓你用完某個小程序之后「不得不走」。
但是盡管如此,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微信小程序還是一塊充滿誘惑的「蛋糕」。在流量短缺的現在,坐擁 7 億用戶的微信顯然是讓人不能輕視的巨大平臺,即便機會渺茫,很多人也不敢放過這次「重新起跑」的機會。
「我們的產品確實是離不開微信的,而現在微信上又要出現一個和 app 如此相像的生態,所以團隊必須要往這方面去靠,不然就是逆勢而為。」距離小程序正式上線的日子臨近,程昊自認為已經迅速調整好了心態,而在 12 月 28 日之后,同樣經過調整的還有朝夕日歷團隊的產品戰略。
從 2015 年開始上線的「朝夕日歷」最早就是由一個微信公眾號起步,目前也已經完成了 app 的開發。這款產品的亮點在于可以利用微信的強社交屬性,把日程安排分享給共同參與日程的微信好友。不過由于小程序不會設置統一入口,把 app 或者微信公眾號上的功能照搬過去并不明智。在朝夕日歷只有 10 個人的團隊中,幾位開發人員已經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開發出了多個小程序,例如會議提醒、課程提醒等等。
不過在張小龍演講之后,程昊立刻降低了「朝夕日歷」曾經主打的「日歷」功能的開發優先級。「現在的情況來看,這種 2C 的純日歷功能可能沒有辦法迅速的積累用戶,除非我們花很大的經歷去找線下的入口,否則轉化率不高。我只能告訴大家主動去搜索這個功能。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也不知道搜索機制到底是怎樣的。」
截止到 2017 年 1 月 8 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的前一天,小程序統一的入口在哪里、用戶是否可以通過搜索直接找到某個小程序、小程序如何通知列表如何設置、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之間如何跳轉……這些開發者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還依然沒有得到確切的解答。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以掃描二維碼作為最大入口的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怎樣開發,將對那些和線下場景有強烈關聯的應用帶來直接利好。
一部分開發者們的心態變成了聽天由命,更有一部分已經在 app 端獲得穩定流量的創業者傾向于繼續觀望。
程昊選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而另一位開發者「西窗詩詞」的創始人劉志鵬則覺得,雖然現在微信嚴格把控了小程序的線上入口,并不代表這些規則不會慢慢發生變化。
「聽完張小龍的演講感覺有一點被坑了,不過既然我們的小程序已經做出來了,就先等到 9 號發布之后再看看吧。」劉志鵬意識到到西窗詩詞這種純粹線上的「輕應用」可能會遇到推廣上的困難,不過他樂觀的認為,小程序也許能激發自己去發展和線下有關聯的新業務,從而打開一道「新的窗戶」。
「我們只好積極擁抱變化,沒必要害怕。」劉志鵬說。
走向線下的機會
12 月 28 日之后,有人憂愁,自然也會有人歡喜。
2012 年,張小龍就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表示,二維碼就是移動互聯網最大的入口。彼時這個想法受到了不少質疑。但是在四年之后,當他公布把掃描二維碼作為用戶觸達小程序最主要的方式時,這個說法終于開始引起了人們足夠的重視。
二維碼背后是微信「連接一切」的野心,這樣的決策也直接導致小程序第一批大量流量將來自于線下企業的導流。場景化應用成為小程序最容易突破的方向,這讓那些面向 B 端用戶的開發者看到了不小的希望。
趙九州現在非常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他在 2014 年創辦的火速移動一直專注于 H5 Web 化應用。2016 年初,在上一次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宣布了小程序的前身——應用號的相關消息后,他終于嗅到了機會的到來,而火速移動也迅速轉變成了一家為微信小程序提供外包開發的公司。
「之前一直在苦惱,看上去 H5 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現在終于有巨頭來做這件事情了。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要 all in。」由于小程序的基本邏輯和 H5 原有的輕應用、云應用基本邏輯差別不大,都是基于 Web 網頁化的輕應用,再加上火速移動一直以 B 端客戶作為自己的主打目標用戶,張小龍在演講中透露出的信息讓趙九州感到非常興奮。他已經把旅游、政務、醫療、文化娛樂、教育培訓和零售等等方向作為火速移動的主要技術輸出方,并將在 1 月 10 日上線公司為線下企業開發的外包技術產品。
就連曾經對火速移動態度曖昧的資本方也重新展現出了熱情,「之前很多投資人覺得,我們的方向不像 AI、VR 之類的那么前沿,投也可以,不投也可以,現在態度也有所轉變了。」趙九州說。同樣得到追捧的還有張小龍在這次微信公開課上「欽點」的線下餐廳訂餐排位服務,根據張小龍的暢想,用戶到達線下某個餐館就餐時,不需要下載這個餐館的 app,只需要在餐館掃一下它的二維碼,然后就可以在這個餐館的小程序里排隊或者點餐。而根據業內人士對極客公園透露,在 12 月 28 日之后,不少提供這方面服務的創業公司估值也已經立刻翻倍。
張小龍曾經在朋友圈做出的對小程序的解答
對于那些不具備天然線下入口優勢的開發者來說,如何在現實物理世界里鋪設自己的入口成為了最主要的挑戰。
更多的人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激活一個曾經不存在的場景需求,這幾乎屬于他們之前從來沒有系統思考過的問題。由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二次創業做的新項目輕芒是一款精致閱讀類產品,從一開始,這個團隊就把小程序作為了重要的流量來源。而在張小龍的演講之后,不少人開始覺得純內容類產品將不適合小程序設定的生態規則,但輕芒團隊依然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對于開發者來說,不能用原來有什么就可以照搬到小程序上這種思考方式思考問題了,而是應該考慮有了這樣的入口模式和使用場景,我能夠做什么。」輕芒聯合創始人范懷宇對極客公園說。同時他也開始和團隊構思用戶能夠在線下觸達小程序的方式:「比如用戶今天走到某個咖啡館,發現咖啡店桌上有我們的二維碼,也許你就可以掃描進入我們的小程序,看到一本和咖啡相關的興趣雜志;或者通過群分享的方式,把輕芒雜志里閱讀內容的筆記和群里的人分享。」
無論如何,在這個即將面世的新生態中,很多既有經驗不再適用。但微信已經定好了新的游戲規則,想要在這片新江湖里有所作為的創業者好像別無選擇。
對于小程序,微信在想什么?
根據與微信接觸密切的小程序創業者透露,從 2016 年初宣布應用號的計劃開始,在將近一年時間里,微信團隊對于應用號到小程序的產品形態經過多次討論和變形。關于流量入口、搜索方式等等功能,微信團隊也曾經提交過多個方案,但大多數方案又都被張小龍否定了。
所以,構建這樣一個城墻高佇的小程序生態,到底承載的是微信什么樣的未來?
「如果細微的觀察,從 2016 年年初,到 9 月份公開 200 個內測名單,到后面公測再到公開課演講你會發現微信對于小程序的口風一直在變化,為什么經過一年小程序才要正式要推出?這顯然是一個特別慢的動作,所以我推測微信在這其中的思路是有過演變的。」在有可能學院創始人阿禪看來,微信小程序的目標可能是完善或者替代表現不太完美的服務號。
毫無疑問,2012 年上線的微信訂閱號的出現直接催生了內容創業的繁榮,而隨后面向企業推出的服務號卻沒有成功完成連接線下的使命。在這次公開課上張小龍花了大量時間重申微信作為一個高效率「工具」的意義,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定義了小程序在這個工具系統里擔任的角色:在線上流量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微信可能期待小程序完成連接物理世界的任務,并且激發更大的商業價值。
張小龍在演講中還曾經熱情的提到一個離我們不算遙遠的未來場景:智能手機之后,有可能是眼鏡這樣的設備,而在眼鏡這個系統里,不過年給安裝程序,眼鏡看到哪里,應用程序就在哪里。比如眼鏡看到燈的時候,燈的上方就會出現一個開關,掃到公園門口,就會出現門票系統。「這種程序應該是無處不在,但又可以隨時訪問。」
這讓人不得不懷疑以線下二維碼作為主要入口的小程序生態,很有可能是微信面向下一個操作平臺做出的提前準備。程昊推斷:「很多人都覺得微信有可能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但其實也許他們已經在思考下一個智能平臺的布局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微信完全可以帶著一個已經成熟的小程序生態移植到 VR 或者 AR 眼鏡之上。」
如果這看上去是不可逆轉的未來,開發者們似乎沒什么理由錯過這一浪潮。但一個生態的生長和成熟都需要時間,包括程昊、趙九州之內的多個開發者都認為即將在 9 日正式上線的小程序也許會呈現出「低開高走」的狀態,但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卻可能會成為一股不容易忽視的力量。
他們更愿意把關鍵的時間窗口寄希望于半年之內:「估計就在 2017 年,那些潛心研究規則的人會在這個生態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像當時訂閱號的情況一樣,創造出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
采訪 | 周小丹 早優夫斯基
編輯 | 王偉;圖片來源 | 網絡
▽
2017.1.13-1.15,北京 751D·PARK 一同聆聽、、、、李彥宏等科技大佬演講,體驗最酷、最好玩的科技產品,享受這一年最值得期待的科技盛宴。
GIF 2017,成為「次世代」,創造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