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隨著國內外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成熟,企業并購已經成為了企業擴大規模、提升業績、抵御市場風險和謀求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之一。有研究認為,資本市場估值會對并購產生影響,股票價格高估往往是收購的重要動因。但是,資本市場估值往往會偏離企業基礎價值,繼而影響并購行為與績效。
從戰略和資本視角看,成功的企業并購行為不僅可以提升企業整體績效和總體價值,還可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資本運作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無法保證并購績效評價結果準確性,企業價值評估顯然也不能局限于短期財務收益。并購績效的影響因素往往是復雜且多層面的,影響并購績效的因素在每一階段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其中,支持估值驅動并購的重要因素就是客戶資源、管控效率。但現有研究很少圍繞內部控制、客戶關系管理維度來探討二者對企業并購績效的影響。鑒于內部控制、客戶關系管理等因素屬于潛變量,存在測度難等問題。為此,本文試圖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從多個維度構建一套并購績效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檢驗業績評價與控制系統pdf,探索其中的作用機理。
02理論分析、邏輯框架與變量測度
2.1 理論分析框架與邏輯
并購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手段,但存在很多整合風險。從內部控制的視角來研究企業并購的經濟后果具有實踐價值。在并購決策過程中,通常存在決策失誤問題,譬如高管層對標的預期過高而出現誤判,或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等,這些行為均會帶來風險隱患,導致企業未來經濟效益下降。同時,企業并購后的整合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市場、財務、文化等多方面的風險。良好的內部控制則能夠緩解并購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對企業嚴格控制和監督,提高并購成功率和后期運營績效。從多數研究看,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有效改善信息質量、降低代理成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和控制并購活動中的風險,保障并購價值的實現,提高企業并購績效。本文結合以往研究,從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入手,構建多維度企業并購績效測度的指標體系。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多維度績效測度總體框架通常,做好產品銷售、質量控制和客戶服務工作,是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績效水平之根本。如果無法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將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企業以并購方式重組資源、強化管理等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從而獲得更好的收益。內部控制可以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鞏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的效益。
2.2 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
本文試圖在以往研究基礎上,從企業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入手搭建多維評價指標體系來測度。一般情況下,評價指標體系應秉承科學、客觀的態度,從確定的維度中各篩選出一定比例的子指標。具體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選擇與指標權重的確定,邀請經濟學、管理學和行業領域的專家進行打分,以保證指標確定的相對客觀性和可靠性。并且,評價指標體系也應根據宏觀形勢、行業特性進行實時更新。
綜上,本文從客戶維度、內控維度構建企業并購績效測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其具體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詳見表1。
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三個層次,即維度層、一級評價指標層和二級評價指標層。客戶、內控兩個評價維度下,一級評價指標xi可以表示為:
如果設集合G為評價標準的5個等級,表示為:
與評價等級對應的衡量標準,如表2所示:
表2評價等級對應標準
繼而,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一級評價指標和二級評價指標之間的權重關系。首先,本文構造模糊層次分析結構和判斷矩陣X。在層次分析結構中,兩個評價維度為準則層,其他層次為細化的評價指標層;評價判斷矩陣X的構造方式為對比各層評價因素的重要性,并利用9級標度法判斷各指標的重要性,矩陣標準及含義具體如表3所示:
表3判斷矩陣的9級標準
對判斷矩陣進行層次單排并計算出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先計算判斷矩陣單行元素的乘積Ai:
計算行元素乘積的n次方根,可得:
判斷矩陣X進行歸一化處理:
最后計算判斷矩陣X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可以表示為:
得到判斷矩陣X的最大特征根后,就能夠以單個的矩陣要素為出發點,分別確定每個一級評價指標和二級評價指標的隸屬度,進而得到綜合模糊評價集合和模糊評價矩陣。再結合層次分析法得到的權重,最后獲得模糊綜合評價值,進而可以判斷企業并購前后的變化。矩陣最大特征根值越大,模糊評價值越高,對企業并購績效影響程度也就越高。
03
實證分析: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與企業并購績效
3.1 變量的選擇與模型的建立
現有研究表明,現金流水平、資產規模、并購規模、股權分布等也會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本文結合雷衛和何杰、趙息和張西栓、陳紅等的研究,構建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即模型1。具體如公式(7)所示:
公式(7)中,β0為模型常量,β1和β2為解釋變量系數,β3~β7為控制變量系數,ε為殘差項。此外,在模型1基礎上,考慮內部控制與客戶關系管理的交互項,構建模型2來進一步研究對企業并購績效的影響情況,見公式(8):
(1)被解釋變量
設定企業并購績效MAP,本文用收購方在發生并購后的三年資產收益率的平均數(三年平均ROA)減去并購前一年的資產收益率(ROA)的差值ΔROA作為企業并購績效。
(2)解釋變量
內部控制ICE、客戶關系維護CRM的定義和測度方法見上一章評價指標體系,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去界定,其中,內部控制參照“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測算,并對其指數取自然對數。
(3)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選擇及說明見表4:
表4 判斷矩陣的9級標準
3.2 樣本數據描述性統計
本文將2014—2015年滬深兩市發生并購行為的1352家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剔除上市公司未超過3年的企業、經營業績非正常虧損的ST企業、財務數據或財務報告異常的樣本,同時,剔除具有明顯行業特殊性的金融、房地產企業以及關鍵數據缺失的樣本,最后剩余723個研究樣本。變量數據主要來自于CSMAR、WIND數據庫和有關年度報告,并參照“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全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詳見表5。
表5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從統計看,企業并購后的績效(并購后三年平均資產收益率-并購前一年的資產收益率)均值為0.016,這表明,多數企業在并購后的一段時期效益總體上處于上升水平,但上升的幅度不大。此外,客戶關系管理值在樣本間差異較大,而內部控制值相差不大,說明上市公司市場競爭水平相差較大,但在上市監管下的整體內控水平較高。
3.3 回歸分析結果本文采用混合截面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根據模型1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均對企業并購績效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客戶關系管理對企業并購績效的影響程度更大。這也說明,并購后的客戶與市場資源的整合、協同效果對企業績效提升影響是最根本、最直接的。
表6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與企業并購績效關系的回歸分析
注:‘、“、...分別表示在10%、5%和1%水平下顯著。
下同。
為消除多重共線性,對客戶關系管理與內部控制交互項變量做中心化處理,通過模型2回歸后表明,內部控制與客戶關系管理的交互項系數為正,且非常顯著。這說明,內部控制對客戶關系管理有著正向調節作用,良好的運營管控效率可以更好地將市場、客戶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此外,資產規模、現金流水平卻與企業并購績效顯著負相關,這對并購決策謹慎性、并購后企業運營效率也提出了挑戰。
3.4 穩健性分析通常,企業并購后面臨著各項整合工作,通常并購的第二年經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并購的效果也逐步顯現。故而,本文將并購后第二年的資產收益率ROA與并購前一年企業ROA的差額作為被解釋變量,替換之前 模型的變量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仍然對企業并購績效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這也證實了前文的論證結果是穩定可靠的。同理,將被解釋變量替換為每股收益EPS的差額,也可同理得證模型的穩健性。
表7并購后第二年企業績效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04總結與展望
本文結合以往相關研究,從客戶關系管理、內部控制維度出發,構建了一套企業并購績效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業績評價與控制系統pdf,借助實證研究來全面評價并研究二者對企業并購的績效的影響程度。研究結果顯示,內部控制、客戶關系管理均與企業并購績效呈現顯著正相關,但客戶關系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更大一些。客戶關系管理是企業經營績效的根基,而內部控制是一項企業運作的系統保障工程,故需要同時加強客戶、內控、財務等方面管控,方能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和規模效益,也才能達到提升并購績效的效果。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和不足之處。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始終處于變化之中,評價指標的選取、權重的確定均具有較大的主觀性,故需隨著宏觀形勢、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更新、調整。此外,不同的行業之間差異較大,在評價維度以及評價指標的選取上還應兼顧所屬行業的具體特點,這些都是后續研究應該關注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