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品條碼,相信很多人對它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大多數人都只停留在商場、超市購物結賬時,收銀員拿起掃碼槍對準商品一掃,收銀臺電腦便會出現商品的名稱、價格等信息。其實,稍微留意一下便可發現,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幾乎都帶有這樣的條碼,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它有什么含義。商品條碼變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這個商品條碼到底有什么神秘之處?讓小編來為你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1什么是商品條碼?
我們常說的條形碼其實就是商品條碼,它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代碼組成,表示商品代碼的條碼符號,主要用于零售商品、儲運包裝商品、物流單元、參與方位置等的代碼與條碼標識。通俗來講,商品條碼相當于產品身份證,它能夠保證每一家企業的每一類商品項目的編碼在全球范圍唯一且通用。
在《商品條碼管理辦法》中對各類用語有更為詳細的解釋:
零售商品代碼與條碼是指以滿足零售掃描結算為主要目的商品編碼有什么用,而為商品單元編制的代碼和條碼標識。
非零售商品代碼與條碼是指以滿足非零售結算為目的,而為商品單元所編制的代碼和條碼標識。在流通環節中,可以對該商品單元進行定價、訂購或開據發票。
物流單元代碼與條碼是指對物流中臨時性商品包裝單元所編制的代碼和條碼標識。
店內條碼是指商店為便于商品在店內管理而對商品自行編制的臨時性代碼及條碼標識。
在我國商品編碼有什么用,商品條碼采用國際通用的標準碼(ean-13)。這種條碼由13個數字和一些黑色條紋組成,13位數字又可分為前綴碼、包含前綴碼的廠商識別代碼、產品項目代碼和校驗碼。
具體內容也可看下圖:
前綴碼:用來標識國家或地區的代碼,賦碼權在國際物品編碼協會。
廠商識別代碼:賦權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物品編碼組織,我們中國就是由國家物品編碼中心賦予制造廠商代碼。
產品項目代碼:用來標識商品的代碼,賦碼權由產品生產企業自己行使。
校驗碼:用來校驗商品條碼中左起第1-12數字代碼的正確性。
除了國內商品前綴碼為690-699,其他國家的商品前綴編號也是不同的,知道大家平時最關心的可能就是前綴碼代表的產地問題,小編這就給大家奉上:
2商品條碼用在啥地方?
開頭提到的超市購物掃碼就是商品條碼在零售結算環節的應用表現,通過商品條碼不僅實現售貨、倉儲和訂貨的自動化管理,而且通過相應的產、供、銷信息系統,可以使銷售信息及時為生產廠商所掌握。除此以外,商品條碼也廣泛應用在這些領域里:
物流、電子商務、醫療衛生、食品安全
(圖片來源于網絡)
資料:崇明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