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文【8年經驗數據分析師,對金融,零售領域數據分析有豐富經驗。資深業務顧問,負責過完整的集團級CRM體系從搭建到落地。在業務部門最懂數據,在數據部門最懂業務,在數據業務兩個交叉領域吐槽最兇猛。】
博客專欄:
只看成績下結論,悲劇生活在招手呢
沒有一毛錢關系!!!實際上,如果不考慮個人性格、特長、綜合能力,只看著哪個科目分高報專業,看著專業名稱找工作的話,很有可能高考的高分就是整個職業發展悲劇的起點。比如一個倒霉蛋A君,看到自己高考數據分數高就開始漂漂然了,他很有可能這樣:
因為我數學考分高,所以就要學個數學相關的專業;
因為我是學個數學類專業,所以我要找個數據XX的工作;
因為我讀的數據的書,第一章講描述性統計,最后一章講人工智能,所以一定人工智能賺大錢,做描述性統計的都是要飯的,你看都是壓軸大題分數最高嗎!
因為書的最后一章印著人工智能,所以我必須做人工智能,所以有沒有《21天精通人工智能》的PDF版可以下載!所以知乎下一場《高端數據科學家live》什么時候開始,我的錢包已經饑渴難耐啦!
先去知乎發個帖問《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挖掘有什么區別》,順便收藏一篇《如何零基礎快速成為高端數據科學家》的帖子,又是干貨滿滿的一天!!!
夢醒醒了喂!
A君很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校招時非要削尖腦袋找數據分析崗位,結果錯過了運營商銀行外企的群面。
面BAT,發現還有20000個比自己算法,編程技能更強的在排隊。
面其他企業,死在一句“你有工作經驗嗎?”上邊。
最后找了個數據專員工作,每天統計excel。
覺得沒技術含量,學sql,/R跳槽。
因為沒有經驗,工作2年了,跳槽后還得從月薪6000開始。
因為溝通能力差,沒有業務積累,所以天天加班趕需求,還被嫌棄沒深度。
黑鍋背太多,升不了職,怒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算法!這次非挑個搞算法的崗位!
終于找到個做算法的項目!太好啦!年薪百萬不遠了吧!
基礎數據全垃圾,累死。
業務需求天天變,氣死。
算法效果不理想,急死。
拖了n久不上線,罵死。
……
算了,不說了,想想都慘。
工作中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綜合能力
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出在分數、能力、專業、崗位這四者之間是不互相畫等號的。高考數學考得好,只說明這個學生有良好的數學素養,但這種素養要和個人能力特長,知識背景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如果不看個人特長,就會導致上述的悲劇。
就以數據分析崗位的工作為例,數據分析遠不止算個數,套個公式那么簡單:
l 在工作中,考卷不是現成的,需要自己和業務方溝通,確認問題;
l 在工作中,考卷題目可能是錯誤的。需要有業務知識積累,才能辨明真偽,回答業務方真正問題;
l 在工作中,答題的筆紙考場都需要借用。數據從采集,傳輸,存儲數值策劃需要學什么,都需要做工作。其間涉及大量開發工作支持與部門間協調溝通;
l 在工作中,答題的形式是復雜的,單純提取數字還不行數值策劃需要學什么,還得計算,還得做可視化。
這需要一個人有溝通能力,有項目管理能力,有邏輯思維能力,有各種系統開發能力,還得有些審美常識,懂一些商業做法,懂一些表達技巧。這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坐在教室里算個數,所以只是覺得自己坐在教室里算個數得高分,就能勝任一個工作,真的是太天真了。
適不適合一個工作,只有真的接觸到工作本身,才能判斷。對在校學生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實習。多實習幾次,就多一些體驗,多一些看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長的機會。越早實習就越能為后續工作鋪好路,越在學校里憋,后邊求職翻車幾率越大。
想要考試成功就得多在學校學習,多和同學老師在一起。想在職場成功,就得多和職場人士在一起,少聽職場的人炫耀工資收入,少聽職場人抱怨工作辛苦,觀察他們的工作內容與狀態,了解他們的崗位、技能、工作流程,會更快的成長。
做出基礎能力的,數據分析用處更大
即使在工作中發現自己不適合數據分析崗位,也不影響利用數據幫助自己進步。
一個數據能力強的銷售,可以在打標時很誠懇的說:我們的產品上線后可以滿足您10個需求點中7個,縮短60%運行時間,節省您45%的費用,對需求部門而言,工作流程減少5步,每天節省25分鐘操作,大家可以少加班了。而不是吐沫星子橫飛的拍胸脯:“行行行,我們啥都能做!”
一個數據能力強的運營,可以利用百度指數,輿情數據搜熱點,可以做爬蟲,做語義分析找用戶情緒,快速從熱點中提取可以借勢發文的熱點。而不是抓耳撓腮憋內容:怎么寫個10萬+呢,要不要抄這一篇呢?
一個數據能力強的產品,可以在設計方案的時候就根據用戶邏輯,預估到產品上線后的表現。合理的設定監測指標,驗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哦,來個吧”然后做兩根柱子哪個柱子高了用哪個版本。
一個數據能力強的策劃,可以基于經營數據層層解剖問題,找到經營中真正關節點對癥下藥。而不是今天聽了A老總抱怨銷量不好就匆匆上活動,明天聽了B老總抱怨活動太多干擾正常銷售就急著撤。大后天哭訴:“我到底做不做活動了,嗚嗚嗚”。
而一個優秀的數據分析師,也可能通過至少三種方式升職成功:
1.業務路線:準確抓住老板們心思,匯報到位,深得信任,被委任管理整個數據部門。
2.產品路線:主導數據產品開發,上線,最后成為產品線負責人,管理一整個BI團隊。
3.項目路線:主導一些核心項目,比如搜索算法,推薦系統,成為無可替代的專家。
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適合做開發,也不是所有同學都適合做匯報。在業務應用與開發之間選一個方向精進,會更快的成長。
有關數據分析師崗位介紹,可以戳:,了解基礎知識。
有關數據分析師的工作內容,可以戳:,了解基礎知識。
——全文差一點就完了——
之所以有這篇文章,是因為陳老師在工作中見過太多太多一根筋捅到底的同學。你提醒他們不要拘泥于專業,要關注自己的能力;不要拘泥于學校,要多實習,是沒人聽的進去的。還一臉不屑的:“那是你沒本事!我肯定能畢業就進騰訊!3年成為高端數據科學家!5年創業!7年公司上市!30歲身價過億!改變世界!”
現在陳老師學乖了,再碰到這種都直接說:“去吧皮卡丘!馬化騰在召喚!”反正當不成數據科學家,也能玩王者榮耀嘛,最后你的時間都是貢獻給小馬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