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到上海客戶端
作者:沈坤彧 張益維 曹思夢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今天(1月23日)閉幕。
今年上海兩會上,教育議題一如既往備受關注。
伴隨著“雙減”的實施,人們對教育服務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如何完善課后服務體系?如何在“雙減”之下激發學生的話力?上海新中考改革的實施細則中,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綜合考查含10分現場綜合測評賦分,應該如何應對這10分?什么樣的學生更可能獲得高分?
記者采訪了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學校長馮志剛、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校長潘敬芳,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市三女中校長潘敬芳談中招改革,
如何應對綜合測評10分?
2021年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了新中考改革的實施細則,適用于2022年開始的中考學生。根據細則,初中畢業生去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參加學校綜合考查,所獲成績滿分為50分,其中40分是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賦分,10分是現場綜合測評賦分。而這10分,將由高中自主打分。
應該如何應對綜合測評這10分?什么樣的學生更可能獲得高分?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校長潘敬芳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分享了一些想法。
“現在中考新政的改革越來越導向我們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全面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從過去我們中考的科目改革來看,原來是語數外、綜合測試加上體育,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增加了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她認為從價值觀的導向來說非常有必要,而且道德與法治的總分由日常考核和統一考試的分數進行總和,“更關注學習過程,而不光是最后的筆試。我覺得學習過程也非常重要,可以了解到孩子的作業,他們課堂的討論、學習狀況,包括課后作業等等。我覺得學習的形式可以更豐富地評估,這也是我們優化學習方式很重要的一個策略。”
此外,原有的物理和化學考試只有卷面成績,現在加上了動手的實驗操作,兩門學科的實驗操作考試占了15分。“從未來人才來說,越來越趨向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所以我們中考當中也趨向生物和地理的跨學科項目的考試。就高中未來錄取而言,除了我們10%有自主招生,還有就是名額分配。從初中畢業生來說,除了我剛才所講的中考外,還有綜合素質評價,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方面。”潘校長介紹,“比如學生的公益勞動、綜合實踐、職業體驗,包括他的創新能力,寫作能力,他的個性特長等等都有一個綜合評估報告,這也是他初中畢業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對我們高中學校錄取來說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除此之外,高中學校還有10分是對學生的現場綜合測評。“這個評估包括孩子創新的潛力、學科專長、以及他藝體等等各類特長和其他方面一個綜合素養的表現。我覺得就給家長也有一個明顯的導向,除了考試成績之外,孩子的綜合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包括勞動教育、實踐教育、閱讀、運動等,都可以在課后、雙休日、寒暑假有所增加,我覺得這將促進整個社會教育生態更優化,也能促進孩子身心更全面、健康地成長。”
由于綜合測評中有10分是高中自主打分,這是否會讓他們感到壓力?潘敬芳表示沒有壓力,“過去我們也在自主招生考試當中對孩子的一些綜合素養能力進行評估,各所學校根據各自的特色發展,他們評估的內容也不一樣。”
高中會給什么樣的學生打出滿分10分?潘校長給出了標準,“合作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我覺得這些都是一個優秀孩子的表現。”包括面試過程中,“他們所展現出的一些心理和品質,以及對同伴、對集體的理解等,我覺得都是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安排、一些實驗課程的體驗、包括合作學習的分享,包括演講或答辯的過程當中體現出來,讓高中給予充分的評估。”
上海中學校長馮志剛:
落實“雙減”,完善公共教育體系很重要
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學校長馮志剛表示,伴隨著“雙減”的實施,人們對教育服務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直面當前遇到的難題,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馮志剛指出,課后服務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其質量的好壞對學生身心都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校內課后服務存在落地經費不足,場地受限,專業力量薄弱等問題。只有進一步深化學校教育課內外聯動機制,建立更為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才能實現學校教育高品質發展。
他建議,應將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納入基礎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充分調動已有公共教育資源,同時還應有原則地規范引入校外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政府應對學校予以實質性幫助,出資、購買服務等可引入學校公共教育體系。在豐富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沒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同時,激活學校教育資源配置,倒逼校外優質資源的服務轉型。
在引入社會資源的同時,還應尊重每個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讓學校在遵循“雙減“政策的前提下,放開手腳發展符合自身特點的,富有質量的課后服務,促進學校高品質發展,促進家庭與學校協同。
這幾天隨著內蒙各地中考的陸續結束,自治區教育廳也退投出了一個又一個重磅炸彈,讓今年秋季入學的新初一新高一的孩子將在2025年迎來,自改革開放內蒙最大的考試教育改革。
文章圖片有點多,內容多,分三部分陳述
一 2022年新課標英語變化
從國家發布2022版新課標開始,英語課時在義務教育階段減少,有很多家長就“歡呼雀躍”認為英語要退出中考高考。其實但凡上過本科的人都知道,即便是中高考真的不考英語可是英語作為一門“技能”還是必須要學的,因為上大學后會發現許多專業文獻都是英文的而翻譯軟件對專業英語根本翻譯的牛頭不對馬嘴;再者目前而言,英語在世界范圍內使用范圍廣,舉個例子你是跨國公司老總你英語一竅不通,翻譯和對方但凡想要糊弄你都很容易,我們國家幾代領導人的英語水平都是非常高的,為什么?
第三,認真看過新課標的老師都會告訴你,英語難度沒有降低而是提高了,最簡單的就是需要掌握的詞匯量加大!下面是新舊課標對比表
二 2025年中考改革
內蒙從幾年前就開始說將要全區統一命題(去年已經定了2025年這個時間點),在前不久終于出了正式文件。
看了文件后,我們會發現三個問題,一英語占比未下降;二 物理占比略提高;三 體育改革最大。
今年新課標一出,認為英語降低要求的今年在各地中考一出就傻眼啦,因為全區各盟市今年中考英語難度比去年基本都增加了!狠狠打臉!而中考方案更加驗證英語并不會推出內蒙中高考。
體育分值大,但是并不是說體育取代英語成為主課,而是更好提現素質教育和國家強烈需要提高增強孩子的身體體質。因為從現在的一錘定音的40分,變成了三年每年的測試都直接折合計入中考,而平時體育較差的孩子愛逃體育課的孩子直接會被扣除5分!理論考試也納入考核范圍。
而之前吵吵要計入中考的音樂美術勞動,仍只是考察科目,這點值得肯定,畢竟藝術類確實是需要天賦的。
三 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表面上是平衡學生有除語數外三門功課外,其他高中階段六門課的學習,12種選擇,取消文理分科。但是實際上報考專業院校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理工科專業大部分專業招生的科目要求還是物化生,原本文政法類專業大部分要求的還是史地生,而其他的十種組合可以報考的專業受限嚴重。除非是你已經非常明確自己要考的專業,而且是必考上,那么對一般考生而言剩下的十種可能成了制約你的很大問題。而在會考結束后,我覺得學校為了能讓大多數孩子有更多選擇,雖然名義上不分文理科,但還是會像以前分文理時候分班教學。如果某些孩子執意選擇其他組合,那估計只能是個別孩子走班就讀(類似大學自己選修的課)。但是,大部分高中沒有大學那么大可容納幾百人同時上課的教室,那時非要選其他組合的孩子,如果某種組合能湊夠一個班的孩子那還能單獨開班如若不然只能是自己搬著凳子去別人版班聽課啦。
第二,高考改革對原本應該選文的學生不太友好。分文理科的時候,文科數學難度低于理科難度,并且一般文科分數線低于理科分數線,即便是學霸級別的,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差的分數往往不止10分20分。所以,這次改革最大的隱性課目就是數學難度的增大,而數學和英語會拉大差距的學生分值的關鍵。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并非官方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