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設計在輕薄本中已經流行多年,至今仍是絕大多數品牌首選設計風格。惠普ENVY 13就是一款采用了簡約設計的輕薄本,不過2018新款惠普ENVY 13在簡約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元素。也正是新元素的加入讓這款產品多了份人文氣息。
2018新款惠普ENVY 13相比上一代產品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外觀方面,核心硬件部分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本篇評測主要聚焦在外觀設計上的變化以及相比上一代升級的部分,性能部分篇幅會少一些。
2018新款惠普ENVY 13
整體來看,惠普ENVY 13的外觀設計依舊延續了簡約風格,家族特色還是比較明顯的。當然變化部分也比較明顯,特別是轉軸處設計由之前的斜面變成了豎直,配合機身兩側凌厲的線條,讓整機的視覺風格更為鋒利硬朗。另外,豎直轉軸讓整機后側方方正正,一體感更加出色。
簡約風格
轉軸的改變是惠普ENVY 13的點睛之處。上一代產品采用了亮面設計,突出品質,而這一代步子邁得更大,采用了大馬士革刀具表面的默罕默德紋理處理。雖然轉軸面非常細長,但對于整體產品氣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亮面體現科技感,大馬士革刀具表面的默罕默德紋理則突出人文氣息,塞到書架上能完美的與書籍融為一體,這是一種帶有文化內涵的設計,用一個流行的詞來形容,那就是“很爵士”。
轉軸處采用大馬士革刀具表面的默罕默德紋理處理
轉軸面的顏色為黑棕色,表面的紋理處理的非常細膩,讓人忍不住觸摸。當然惠普ENVY 13的轉軸依舊采用了“扶梯式”設計,打開之后轉軸將底部翹起一定角度,讓鍵盤面稍有傾斜。這一直是該系列的傳統,這種設計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底部翹起能增加散熱進風量,提升散熱效率;另一個是鍵盤面傾斜后,打字體驗要比平面好一些。
“扶梯式”設計
除了轉軸外,機身四周也處理的更加硬朗。兩側線條凌厲,且采用了小角度向內凹陷的處理,不過并不明顯。這種向內凹陷的設計在前面最為明顯,突出硬朗氣質的同時,還方便用戶單手開合,是一項精巧的設計。
整機雖然線條凌厲,但握持感非常不錯,其A面四周采用了微弧處理,配合底部四周的小角度楔形處理,用戶在手持的時候并不會遇到割手情況,而且這種設計讓整機看起來更薄一些。
A面四周采用了微弧處理
總體而言,新款惠普ENVY 13的設計更具有人文氣質,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優化和大膽的嘗試,細節方面提升明顯。依然是做工精良的全金屬機身、獨具一格的扶梯式轉軸和簡約的設計,配合大馬士革刀具表面的默罕默德紋理,讓一款科技產品具有了文化內涵。
除了外觀,惠普ENVY 13其他部分看似變化不大,但整體有升級,使用感受有一定提升,其中屏幕的升級能夠直觀看出來。點亮屏幕之后,整個屏幕的觀感相比上一代有所提升。
新款惠普ENVY 13的屏幕采用了全貼合設計,配合表面鏡面材質,讓整體觀感更加通透自然,另外兩側邊框也更窄了,亮屏后的視覺感受更加出彩。規格方面,其采用了一塊13.3英寸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920×1080,材質為IPS,可視角度達到了178°。
屏幕觀感更加通透
屏幕素質方面,筆者使用校色軟件Spyder5對這塊屏幕的色域及亮度表現進行了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該屏幕色域達到了92%的sRGB、68%的NTSC,最高亮度為302nits。這是一塊廣色域屏幕,色域覆蓋基本達到72% NTSC,而且亮度也非常不錯,是一塊綜合素質不錯的屏幕。
92%的sRGB
68%的NTSC
鍵盤部分的體驗也不錯,按鍵鍵帽比較大,涂成銀色,與機身有較好的一體感,鍵程偏長,按壓力度偏軟,能夠提供比較舒適的打字體驗。同時還支持白色背光,暗光環境下使用比較方便。觸控板為狹長型,表面有玻璃材質,觸感順滑。官方表示觸控板進行了升級,從使用感受上來看,觸控十分跟手,也完美支持Windows 10的手勢操作,確實非常好用。
鍵盤與觸控板
鍵盤上方有柵格紋,下方有兩個揚聲器。另外機身底部兩側還有兩個揚聲器,四個揚聲器在外放表現上要更為立體一些,觀影感受更好。揚聲器來自B&O,不錯的聲音表現與此有很大關系,這也是惠普筆記本一直以來的傳統。
揚聲器來自B&O
另外惠普ENVY 13還支持指紋識別,指紋識別模塊位于機身右側,位置靠上,使用一兩次之后基本不用特意看位置就能準確觸摸到,配合Windows Hello使用,能夠更加方便的登陸系統、保證安全。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
接口方面,雖然兩側更窄,惠普ENVY 13采用伸縮設計,讓標準的USB接口出現在了機身上。機身左側接口分別為3.5mm耳麥、USB3.0、Type-C和TF卡插槽,機身右側接口分別為電源接口、USB3.0。由于兩側太窄,無法放下視頻接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通過Type-C外接擴展塢。
硬件方面,惠普ENVY 13與上一代相差不大。筆者手上這臺配置為:第八代英特爾酷睿i5-8250U、英偉達MX150、8GB LPDDR3、360GB PCIE SSD。硬件規格變化不大,下面直接進行性能測試。
整機硬件配置
首先是處理器測試,i5-8250U是一顆四核心八線程處理器,基于14nm工藝。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643cb,單核心145cb。這個成績算是比較好的發揮出了i5-8250U的水平,在一眾搭載i5-8250U的機型中屬于高分。
CINEBENCH R15測試成績
其次是顯卡測試,惠普ENVY 13采用了一塊英偉達MX150,顯卡頻率為937MHz,實測可超頻到1151MHz。在新3DMark的Sky Diver模式測試中,該顯卡獲得了6993分,其中顯卡得分9003。這個分數在輕薄本中算是不錯了,60幀以上流暢運行《英雄聯盟》這樣的網游是沒有問題的。
Sky Diver模式測試數據
然后是硬盤測試,惠普ENVY 13采用了一塊來自英特爾的SSD,支持PCIE。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該固態硬盤持續讀取速度為1906MB/s,持續寫入速度為538.2MB/s,速度非常不錯,處于中上水平。
CrystalDiskMark測試數據
最后是續航測試,惠普ENVY 13內置了一塊51Wh的大容量電池,在PCMARK8的Work accelerate測試項中,獲得了5小時46分鐘的成績。換算成日常使用的話大約在9-10個小時,滿足一天8小時工作是沒有問題的。
PCMARK8續航測試數據
評測總結:
全新升級后的惠普ENVY 13依然延續了該系列出色的做工,同時大膽的加入了大馬士革刀具表面的默罕默德紋理處理,讓整機氣質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覺。這種大膽的做法為產品融入了更多人文氣息,同時也體現出不斷創新的品牌理念。另外,惠普ENVY 13的細節提升非常多,一些小的優化在初次上手時并不容易察覺到,但使用過后就能感覺到整體的提升。這是一款更接近完美的產品,與競品相比更有獨到特色。
價格方面,2018新款惠普ENVY 13依舊維持在5000-6000元價位段,性價比依然十分出色。
筆者這兩年總是在幾個不同的城市來回的跑,雖然有眾多的文字錄入工作,但限于機械鍵盤的體積及重量,一直在拿筆記本的鍵盤對付;好在機械鍵盤使用的時間也不算長,對手感的追求還沒有很高。不過既然體驗過機械鍵盤的快感,就很難忘懷。
終于,不用再總跑來跑去,可以安心的添置一些新的外設了。鼠標還是萬年的IE3.0。當然,無論鍵盤還是鼠標,對我來說都是提升手感的東西,而鼠標上較新的技術對于基本不玩用鼠標的游戲的我來說,都是浮云。所以,在經歷了10多款不同鼠標之后,IE3.0仍然是我的最愛。同時,因為PC游戲我也更喜歡用手柄來玩,所以,鍵盤的目的也就是提升打字的快感和舒適性。
但是這兩年多的時間,機械鍵盤界風起云涌,先是櫻桃軸由于“產能不足”而不再大量供貨給其它鍵盤商,然后國產軸體順勢崛起,諸如凱華、冠泰等專門的軸體供應商以及razer、雷柏、狼蛛、松鼠軸等或與其它軸體廠商合作或自己研發等“專用軸”開始大面積鋪貨,然還有羅技采用的特異的歐姆龍軸使得現在的機械鍵盤界百花齊放,好不熱鬧。而目前機械鍵盤的軸體區分還是主要沿襲櫻桃軸的分類方法,即主流的黑、紅、青、茶以及冷門的白、綠等。至于軸體見的區別,這里并不詳細贅述,大神總結的比我全面的多,也更加準確。
而今天本文的主角,黑爵AK33,則使用了一種俗稱“佐羅軸”的軸體,貌似主打低價,而網上現在的相關信息也不多。之前的超低價機械鍵盤——優派的KU520就是采用的此軸體。而黑爵的AK33,目前某東首發特價,黑軸169,青軸179,低于淘寶的價格,易迅上是同樣的價格但是有199滿減20,并且可以湊單,但是必須鍵鼠類,貌似鼠標墊不成,基本上相當于白送個20塊的鼠標了(目前活動已結束)。
由于前面說過,鍵盤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打字的快感,所以并不適合長期文字錄入的黑軸就被我放棄了,而目前只有黑、青兩色軸體可選。而目前光污染繼續加劇,大量的低價機械都采用混燈設計,而筆者對外觀的和諧還是有一定追求的,所以看到這款鍵盤的時候,確實小小的驚艷了一下,加上價格不貴,又沒體驗過國產軸,遂 買買買~~~
由于是在單位接收的鍵盤,當時就直接使用了,所以以下僅展示包裝,嘛,包裝嘛,本來就包得不復雜。
外包裝采用原色瓦楞紙包裝,送過來的鍵盤包裝很完整,但是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正面左上角印有黑爵的英文-AJazz的logo,還有only victory的標志,緊接著則是防偽碼;右下則是Geek系列的logo及鍵盤的型號。背面則是鍵盤編碼及參數標識,雖然較為樸素,但是整體看起來字跡清晰,貌似很高端的樣子。
打來外包裝就是內包裝了,內包裝采用黑色瓦楞紙,僅在右下角紅色燙金印著跟外包裝右下角相同的系列logo及鍵盤型號。
打開內包裝,新拆封時鍵盤被白色塑泡紙包裹,兩面用黑色泡沫塑料支撐,然后一捆數據線,一張說明書,一張保修卡,沒了。是的,沒有任何贈品,沒了。說明書的印刷比較精致,而且也是專門針對K33印制的,比那些附帶通用說明書的用心多了。
拍照片的時候。筆者的電腦的Win10預覽版正在升級,也有閑心及時間來完成鍵盤的拍攝。由于筆者就是純屌絲一枚,手頭并沒有微距鏡頭,對焦也顯得不那么只能,同時也沒采用大光圈來拍攝,倒是提高了ISO,但是畫面就有些慘不忍睹了,微型攝影棚啥的更是沒有,打光的話效果也奇差,所以。。。大家將就看看吧。。。整體來看,鍵盤采用的是race布局,共82建,其中方向鍵、end鍵、del鍵以及esc鍵等相對較常用的功能鍵均作了加寬處理,相比經典84鍵布局,只能說更有特點。鍵盤的燈光跟目前主流的單色燈光鍵盤相比達到了平均水平,但也并沒有什么特點。燈光支持常亮、呼吸、瀑布、掠影四種模式,5級亮度,5級速度。日常使用時,基本就是常亮和呼吸,或者直接關閉,最亮狀態在使用時會對視線有干擾,基本上三檔以下用處會比較大。呼吸燈漸變較為自然,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段落感,但是不知道為啥偶爾會有爆閃的情況出現。另外本鍵盤并沒有驅動,燈光也默認常亮+最亮,還是要靠Fn+上下左右以及F8來調節。F1到F8則是多媒體按鍵。另外,Fn+win鍵可以鎖定win鍵,Fn+w鍵可以wsad以及方向鍵互換。背面由于拍攝角度的關系,并沒有看出來,其實是光面的表面,做工較為精細,未見明顯毛邊及水孔。整個鍵盤只有一個capslock燈,就處在capslock邊上,是紅色的。不過好像忘了拍了,嘛,領會精神就好。鍵盤底盤是烤漆的,漆面憑證,中間是銘牌,貼得很正,銘牌上方時品牌logo,磨具較為精細。
鍵盤采用OEM布局,R5高度,底座本身的傾角并不高,但也不是全平;展開腳墊之后底部四級可獲得近乎水平的按鍵角度,而具體仰角并不清楚。鍵帽采用ABS+涂層的方式,涂層較為細膩且厚度不錯,會有一種黏黏的感覺,類似于打油但又肯定不是,并不是那種磨砂表面,不過估計汗手可能會稍有不適。鏤空部分采用激光蝕刻,字體并沒有什么特色,好在邊緣相對較為整齊,不過表面有蝕刻造成的突起,稍微影響手感。至于耐磨性則需要長期體驗才能有所感受。整個鍵帽做工不錯,內部加強筋也比較足,水口收的很漂亮,基本看不出毛邊,做工不錯。
軸體主要為佐羅青軸, 手感稍后再聊;不過所有的大鍵位均采用了一種紫色的軸體,經反復體驗,貌似壓力克數稍大,段落感倒是類似。另外雖然采用了衛星軸,換鍵帽的時候會比較方便。
鍵盤采用目前流行的無上蓋結構,下面為金色,不過觸感貌似是鋁,但是又好像不是,這點目前并不能確定,但是并不冰手(北京最近下雨,氣溫很低的說)。鍵盤的螺絲均藏于鍵帽之下,底盤看不見螺絲,這也許是一種對于外觀的考量,效果不錯就好。底盤邊緣貌似CNC切工,但是邊緣并不像ipad般鋒利,不知道具體的處理方法,但是觀感不錯。主板依稀能看到采用黑色主板。由于并沒有打算進行拆解,同時網上已經有大神做了拆解評測, 我這里就不畫蛇添足了。
底盤的防滑墊面積不算大,白色的觀感不錯,但是防滑性一般;撐腳展開之后有一小塊防滑墊,做工較為精細,但是兩個撐腳段落感不一致,做工問題,不過牢固程度不錯。
數據線為可分離設計,兩端接口均鍍金,并在電腦端有抗磁環,白色的線材外觀不錯,接口部分造型精致,磨具精度不錯,字體也極為清晰。線長目測150cm左右,并不準,僅是目測。。。
買機械鍵盤外觀縱然重要,不過手感才是重中之重。筆者有兩把機械,一把櫻桃青,一把櫻桃紅,并且曾長期霸占基友的櫻桃茶。就手上這把鍵盤來說,青軸的手感取向與櫻桃青類似,都是有較強的段落感。內部結構不詳,感覺應該跟櫻桃青相同,彈簧壓力克數不詳,直觀感覺比櫻桃青略重,段落感明顯弱于櫻桃青,也沒有鋼板櫻桃青那么脆,整體感覺有點類似鋼板櫻桃茶,但是要比櫻桃茶段落感強,無鋼板鍵盤沒體驗過,不做過多對比;觸發鍵程貌似略小于櫻桃,聲音也悶得很,在我在辦公室和宿舍使用鍵盤碼字的過程中,沒有人表示聲音吵人,而我當年的青軸,可是引起過宿舍公憤的,當然,這也是我懷疑底盤用料的原因之一。而且快速擊鍵時,軸體段落感薄弱,估計是套軸與軸心阻力相對較大,經過觸發點后套軸彈落相對滯后的緣故。至于回彈,明顯感覺懶得不行,不但速度慢,而且力度也特別的小。另外,軸體最大的問題就是澀,每一次按壓仿佛都能感覺到軸體與軸蓋之間的摩擦,這應該是磨具精度問題導致的,估計在長時間使用過后能有所改善。目前來看,佐羅軸與櫻桃軸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差價也是巨大的。
首先,作為一個新出不久的牌子,筆者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對于產品細節的重視,樸素但是用心的包裝,精細的鍵帽模具,不浮夸的外觀,細致處理的防滑墊及撐腳,并不純粹的衛星軸,等等一切細節都表明了黑爵對于產品的態度,并給筆者留下了非常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說沒有缺點,只是考慮到不到200的售價,還有純色的藍燈,還是比較超值的。作為用戶來說,此等價位能夠買到這種水平做工的鍵盤以及這種用心的廠商的產品,還是比較值的。
另外,由于我鍵盤的用途問題,并沒有對鍵盤的防沖特性進行測試,官方的數據貌似全程六鍵無沖。當然,行文間也有太多的疏忽、遺漏,比如后來才發現的鍵盤接口沒有照片等等,畢竟工作很累的說。
但是,由于價格限制,采用的佐羅軸成了此鍵盤的最大敗筆,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而底板究竟是什么材質目前也仍然是迷。基于此,我會向那些并沒有接觸過機械鍵盤,又對游戲依賴較少同時資金有限的值友推薦此款鍵盤,雖然與原廠軸手感差異較大,但仍然超越大部分同價位、低價位甚至價位更高的薄膜鍵盤。作為機械鍵盤的啟蒙者,還是比較稱職的。如果有大神會改軸,那么外觀相對小清新的本品也是可以考慮改軸的對象,只是可能底板需要更換,當然,會改軸的大神們基本已經不用我來推薦了。當然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有錢還是上更好的鍵盤吧!
對于我,這個鍵盤買得稍微有些后悔,雖然做工、配件都很精致很對得起這個價格,但是手感才是最主要的問題,當然,對于某些從未接觸過機械鍵盤的值友來說,前文已經提到,買一把體驗體驗乃至長期使用都是沒有問題的。之后很可能淘一把race2,或者某104鍵原廠軸的鍵盤。畢竟原廠軸的手感在我體驗過的鍵盤中,還是最好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