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西海鎮選車、試騎,小小的漫游了一下西海鎮的街道和郊外,已經算是適應了。
今天將全天騎車從西海鎮到二郎劍,全程77公里,西行漫旅俱樂部的翔子說我們得上午騎44公里,下午騎34公里,他給我們每個車子加了軟墊,發放手套和面巾,出發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的,擔心路況、擔心上坡騎不動、擔心體力不支。但只一會便發現這些擔憂都是多余的。
青藏線109國道,每一個遇見都是命中注定
青藏線真是實力寵愛騎行者,公路漂亮而平坦,一路上汽車非常少,不像城市里各種車子突突突的呼嘯而過,而且哪怕是大卡車也都非常禮貌,如同它們從你背后駛來,遠遠的會像對你鳴笛,表示身后有車來,請注意安全,而且它們也會適當減速。
沿途的風光應了那句著名的話“讓你的眼睛上天堂”,青藏高原土地廣袤,牛羊比人口多,最迷戀公路兩邊綿延不絕的草原,猶如淡綠的地毯,如果是6、7月份,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相信隨便一張照片都是windows桌面。這個時候騎行的好處展露無遺,遇到美好的風景,你可以隨時把自行車往路邊一靠,獨享一份靜謐與美好,你可以站在圍欄邊,看牦牛和羊群吃草,草根被它們唇齒拔斷的聲音特別奇妙,我感覺那草非常美味。
我在這里遇到幾位養路工人,他們有的在種樹,有的在拉圍欄,有的獨自一人在空蕩蕩、幾公里都沒有其他人的路邊撿垃圾,孤獨又艱辛,一位清理垃圾的大叔非常鄭重的讓我呼吁大家:不要往車窗外扔垃圾!青藏線上之所以保持得如此美麗、干凈,跟他們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借此,向養路工人致敬!
騎行是孤獨的,路遇緩坡險些翻入溝中
如果你以為青藏線109國道一路都是如此悠哉的騎行,那就錯了,這里依然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緩坡,但和拉薩那種海拔差異比起來,確實好太多。
我們一行8人漸漸騎散,我一路拍照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被甩在了最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整條路上只有我一個人,連路過的卡車都沒有,耳邊除了鳥叫聲和羊叫聲,我就只能聽到自己的喘氣和心跳,第一次感到世界安靜和孤獨得讓我想逃離,只想奮力往前飛奔,渴望遇到人,哪怕一個養路工人也好。
在距離青海湖入口不遠的地方,有最后一個緩坡,也是最長的一個,我4次停下來,想打電話給自己的領隊,讓他們來接我,可每次停下來休息一會,就又能攢上一點力氣,再繼續往前騎。
最糟糕的一次是我實在筋疲力盡,注意力開始不集中,頭也抬不起來,滿腦子在做要不要停止的思想斗爭,一個不留意車子差點翻到了溝里,還好自己反應過來,使出全身力氣扭轉車頭,才避免了,否則必定受傷。所幸,我把車子推上了坡頂,趕上了自己的隊伍。
途經金沙灣,一半沙漠一半海
騎了將近2小時,一片金色的沙漠突然橫亙在道路的兩邊,仿佛時光令他們瞬間凝固,這就是金沙灣沙漠,因為它與綠洲、與湖泊相互依偎,因此如果從高空俯瞰,將會特別出彩壯觀,大西北的沙海風情令人著迷!
沙漠被防護網圍住,但我們發現一道小門,于是爬了一段坡,拍照、滑沙特別有意思,這里還有不少小型樂園,可以騎駱駝、摩托車沖沙等,項目很多,據說不貴!
耳海不是洱海,是碧綠色淡水湖
初次看到耳海,覺得好奇怪,竟然和云南的洱海同音,這片耳海是一個小小的淡水湖,只有4平方公里大,和青海湖隔得非常近,據說它的源頭是倒淌河。不過在青海,有湖的地方,就有草原、牛羊,十分愜意。從湖邊飛身而過,感覺自己身輕如燕,自由自在。
飛馳在青海湖邊,飛馳在最美風景中
終于抵達青海湖邊,開始沿湖飛馳,這個時候的景色更加令人沉醉,青海湖邊有綿長的草原,草原上,牦牛成群,它們看上去憨厚可愛,一動不動只顧低頭吃草,黑色的毛在身上隨風輕擺,就像一條性感的迷你裙;羊比較機靈,遠看就像一團一團的毛球,見到人就跑。
不過整個青海湖和草原都是用圍欄圈起來的,因此你只能遠遠的觀賞湖水,湖水在羊群和牛群背后,蕩漾著碧藍的波光,世界在這里呈現三個層次,一層是淺藍的天,一層是深藍的湖,一層是翠綠的草,牛羊則是游走在草間的精靈。
不過青海湖邊的氣候千變萬化,我們沿著湖邊騎了沒多久,突然陰云密布,狂風驟起,好幾個隊友都被吹得頭疼,我們不得不結束了行程,大家鉆進了汽車了,自行車也用吉普拖走。當晚在江西溝休息。
這一段騎行,雖然我們沒有騎完全程,但我沒有遺憾,人生本就如此,要堅持,也要學會放棄。
#頭條創作挑戰賽#前些天在上班途中遇到一款摩友們應該都比較熟悉的經典之作:本田的鷹仔Win100。因為我家到公司的距離很近,應該在一千米以內吧,走路也就六分鐘左右吧,所以我也懶得騎摩托去,都是步行上下班。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沿途路邊碰到什么新車或者比較經典的車型我都會停下來欣賞一下,比如之前的本田C70彎梁,重慶CY80,濟南輕騎鈴木賽馳110等等。作為一個愛摩之人,看到那些經典車型時真的是有些小激動的,就像貓見到魚一般,因為國內的摩托車13年強制報廢政策,不管車況多好的經典摩托車,只要到期是一樣報廢的,所以那些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回憶的摩托車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本田鷹仔100
就算是有些摩友不舍得,也只能偷偷的騎了,一般都是在農村騎,城市很少見的了。那天我看到這輛停在路邊的紅色本田鷹仔win100的時候,真的別提多高興了,好多年沒見過這車了。和之前和大家聊的國內合資本田生產的車型不一樣的是本田鷹仔win100是整車進口的,剛開始是日本本土生產,后來就移到東南亞生產了,但沒有再國內生產過。
街邊偶遇本田鷹仔100
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很多日系的摩托車引進國內合資生產,像鈴木王GS125,本田王CBT125,五羊本田老A,雅馬哈天劍125等等,都是深深印在摩友腦海里的經典之作。本田鷹仔win100是本田專門為東南亞國家開發的一款車型,針對當時東南亞國家的惡劣路況和使用環境做了設計上的優化,整車結構簡單,皮實耐操。發動機采用的是類似彎梁車上用的單缸臥式風冷發動機,這個和本田的另一款經典車型CG125有很明顯的差別,本田CG125是跨騎車常用的立式發動機。本田鷹仔win100在兩廣地區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鷹仔,是因為油箱上有一個很明顯的鷹翼圖案和本田的英文標識,它的油箱也非常有辨識度,比自家兄弟CG125的油箱更有設計感。
本田鷹仔100
它的英文win是贏,勝利的意思,可以看到本田對鷹仔100的期望是很高的。本田鷹仔100雖然排量不大,只有98cc,但馬力可不算小,有5.1千瓦,極速可達100公里(表顯)每小時,再加上本田鷹仔win100車身比較輕巧,只有80公斤,騎著相當靈活,跑跑山間小道很有樂趣,輕越野也可以勝任,而且也比較省油。本田鷹仔win100在國內一直沒有生產,在日本本土有少量生產,主要的還是在東南亞國家生產制造的,進口到我們國內的基本都是印尼生產的。因為純進口的身份,價格也不便宜,當時要差不多兩萬左右,所以銷量沒有五羊本田老A和本田CG125那么高,但是本田鷹仔win100整體實力是不錯的,在廣大摩友中間的口碑也是很好的。不過因為從九十年代初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所以路上能看到本田鷹仔win100的幾率真的是極少極少的了,所以我前些日子在街邊看到一輛時才會那么的激動,那么的開心,相信摩友們看到也會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