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indows8開始,微軟加快了操作系統版本更新的節奏。自從2015年7月Windows 10正式發行以來,其正式版本編號也從2015年的1511、2016年的1607直至今年三月末的1703。其功能改變也比歷年來的Windows的Service Pack[簡稱SP,PC用戶應該都比較熟悉]都要多。除了新增的全屏優化、游戲模式、DPI縮放方案對舊應用兼容性有明顯進步外,就是將UAC2通用音頻驅動加入了正式系統。
Apogee Groove 便攜式USB聲卡-拆解-XMOS芯片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USB聲卡-拆解-SuperDSP210
UAC2是USB Audio Class 2.0的簡稱,也是目前流行的USB2.0音頻接口方案通用部分的主流,它可以在不依靠硬件廠商或第三方提供驅動程序的情況下連接操作系統運行使用。目前比較主流的XMOS、Cmedia等USB2.0異步音頻方案都支持UAC2.0標準,而樂之邦的聲卡解碼器則是從使用SuperDSP210主控系列產品開始對UAC2提供完善支持。相對來說,蘋果的OSX/iOS或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統對UAC2驅動支持都比較早,而微軟是從2016年才開始將UAC2驅動加入至Windows 10的Insider Preview測試預覽版。但隨著今年4月全面鋪開的1703更新,Windows 10也正式加入了UAC2系統驅動。
Windows 10系統版本信息
USB1.1甚至更老的音頻方案由于數據帶寬和傳輸速率嚴重不足,已經遠無法滿足PC音頻在各方面領域的需求,類似高清音頻的錄音和回放、影視音樂產品媒體的多聲道PCM音軌、以及游戲競技、VR等實時音頻應用都需要至少USB2.0的保障。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操作系統自帶UAC2.0驅動意味著買回來的USB聲卡、解碼器和耳機等設備可以在連接電腦上就能直接使用,這無疑是很方便的。不過在去年對Windows10開發者預覽版系統中的測試版UAC2驅動體驗的過程中[[Doc]Link=00006979[/Doc]],我們發現它對各類音頻方案設備的支持程度有較大差異,例如在Monitor 06MX下,自帶驅動僅支持44.1和176khz兩種回放采樣率,設備的兼容性也不太好,而且不支持XMOS方案音頻設備的錄音功能。整體而言還存在不少缺陷,而在正式版更新后,這些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
C-MediaUSB音頻IC
HOLO Audio XEME VE USB數字聲卡 - XMOS芯片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USB聲卡
采用Amanero方案的ARM+CPLD架構USB2.0純數字聲卡
在使用中,除了樂之邦的測試設備從數字時代2變成Monitor 03 Plus外,其它UAC2方案的設備保持和預覽版時期的一致,其中包括了一塊包含錄音功能的XMOS聲卡、Cmedia CM6331方案的USB聲卡以及很小眾的ARM+CPLD開源方案Amanero的純數字SPDIF聲卡。另外臺式電腦升級到了AMD的Ryzen R7 1700處理器+華擎370 Killer SLI主板的新組合,筆記本仍使用Surface Book。操作系統自然是目前Windows10的最新穩定版本1703[內部版本為15063]。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系統UAC2驅動時的設備管理器屬性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系統UAC2驅動時的播放設備列表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系統UAC2驅動時的采樣率支持列表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系統UAC2驅動時Foobar2000的輸出設置
使用某XMOS方案USB聲卡時播放設備列表
使用某XMOS方案USB聲卡時錄音設備列表
使用某XMOS方案USB聲卡時播放采樣率列表
使用某XMOS方案USB聲卡時內置UAC2驅動無法播放
從聲卡屬性面板來看,Monitor 03 Plus下的采樣率支持已經完整,如果對ASIO沒有需求,系統UAC2驅動搭配WASAPI是可以滿足正常聽音使用的。不過其位率仍舊鎖定在32bit,這已依舊帶來了一些麻煩,例如在Foobar2000等音樂應用中,用于需要將輸出位率同步調整至32bit才能使用WASAPI音頻接口。從客觀測試來看,音質表現和廠商驅動沒有任何區別,因此不再重復列出。但是03 Plus的RCA和耳機輸出接口需要驅動程序切換,使用內置UAC2驅動就會和在OSX、iOS下相同,僅能使用耳機輸出,因此廠商驅動還是很有必要的。在1703正式版Win10系統下,系統UAC2驅動和廠商驅動已經無法共存,只能選擇一種使用。
而在XMOS錄音聲卡下,驅動面板已經可以正確識別設備,采樣率可以切換,然而實際上是處于無法使用的狀態,Amanero方案的USB數字聲卡也無法驅動,倒是CM6331方案表現依舊穩定和完美,播放和錄音功能都最為正常穩定。因此從兼容性來看,微軟的UAC2驅動并沒有太大的進步。當然在測試版系統下遇到了聲音停頓、爆音等問題在1703正式版中的大多數應用和游戲下已經不再出現,只有VM虛擬機系統類的應用會遇到聲音畫面停頓的問題。因此整體而言,微軟的UAC2驅動可用性雖然相比去年有了進步,但仍舊處于待完善狀態,要求稍高一些的PC音頻用戶,還是無法離開硬件廠商驅動使用的。
在新系統中,我們還遇到了一個問題,例如新裝系統的用戶,會發現聲卡部分功能無法正常使用了[Soomal論壇中已經有會員反映],這是因為在新系統狀態下,即使用戶安裝了廠商驅動,部分USB聲卡仍在使用系統自帶的UAC2驅動,最典型的問題就是上文中提到的XMOS和樂之邦的USB聲卡或解碼器不支持ASIO、以及位率鎖定在32bit等現象。此時用戶需要在系統的“設備管理器”中,手動切換聲卡的當前驅動[下圖以03Plus為例]。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廠商驅動替代系統UAC2驅動步驟[1]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廠商驅動替代系統UAC2驅動步驟[2]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廠商驅動替代系統UAC2驅動步驟[3]
Musiland 樂之邦 Monitor 03 Plus - 使用廠商驅動替代系統UAC2驅動步驟[4]
另外,在臺式機系統中,主板接口面板的USB3.0接口在連接03Plus以外的USB2.0聲卡時都遇到了不穩定的問題,無法正常使用,但連接機箱前置的USB2.0擴展口上則表現正常,雖然我們無法判斷這是個案還是通病,但近年來確實有廠商向我們提起過USB3.0對USB音頻設備存在兼容性問題,如果這屬于USB3.0協議的缺陷,那對于打算升級臺式機電腦用戶來說也是不小的麻煩。
以往說起HIFI系統里的臺式解碼放大,總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而這兩年的HIFI普及風暴,正在把越來越多的產品拉下神壇,以低價位、低定位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但也不代表它就有低的產品品質。這款鈺龍旗下DAART的Canary金絲雀,作為一款售價僅1388元的臺式設備,也憑不俗的素質帶給了筆者驚喜的使用體驗。
大多數的國產廠家不會在臺機這種一般傻大粗的產品上加入什么設計感,而金絲雀的外形乍一看至少顯得不會那么平庸,筆者手里這一臺為銀色的(官方有更騷氣的紅色、黑色可選購),機身的頂部和側面有四條“溝壑”式凹槽,增加了線條上的流暢感,官方解釋為造型靈感來自于鳥類展翅飛翔的樣子,故名“金絲雀”,不過金絲雀也恰好擁有好聽的叫聲,算是雙關吧。而且因為體積控制在單手可以握持的尺寸,這樣的線條配合金屬噴砂的質感,可以有效保證拿起來時的穩定性,也完全不用費力。
從硬件規格上來看,Canary 明顯是作為臺式解碼耳放設計的;雖然它的體積很小,但它沒有搭載電池,需要通過外置電源才能工作;較小的體積能夠大幅度減少桌面系統的空間占用,提高桌面整潔度,同時更易于布線,這也算是一個優點;但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帶來巨大的發熱量,考驗機器的散熱性能,實際表現中金絲雀的發熱量確實較大,不過也處于一個同類型中的正常溫度區間。
一般而言,小體積的臺式解碼耳放基本都是作為PC-HIFI系統的后級而存在的,功能與用途較為單一,因此提供的IO口也不會太多,輸入源基本上就只有USB/光纖/Line In,再搭配個3.5mm PO口作為輸出。但Canary的設計就很有意思,這個小玩意完全不滿足于只做一個PC-HIFI的后繼存在,雖然身板小小,接口配置也和普通小臺放無異,但卻具備多種多樣的功能:
1、能給支持USB DAC的設備充當外置聲卡,只要你的設備支持USB DAC,Canary就能完全接管音頻輸出。官方給出的兼容列表中,移動設備可以支持到Android、iOS。PC主機支持Linux、XP到Win10以及Mac OS操作系統。所以你把它當成這些設備的后級是毫無問題的。
2、USB接口支持到Dop128/64,Native DSD64/128/256,PCM 16-32bit,32-384Khz,這個規格支持挺好的,兼顧了大部分HiRes音源標準以及全部的PCM標準,前級設備只需作為存儲高品質音源的轉盤即可。
3、還另外支持光纖輸入、同軸輸入,這種非USB直通的數字信號輸入一般只會在很多高端臺機或者轉盤上出現,這些信號有著更好的音質。
4、Canary是可以單獨作為一個耳放使用的,即單純的模擬放大狀態工作,提供了一個Line in口,線性模擬信號直接通過內部的甲類功放輸出到后級,這個功能適合你的前級只有Lineout輸出的情況,完美補足了Canary的應用場景。
5、Canary可以選擇輸出到Po,也可以輸出到Lo,當純粹的解碼使用,通過高品質的Line out連接下一級的大體積功放,能更好的利用其內置解碼的性能。4、5兩點結合在一起其實就是讓Canary擁有更大的使用彈性,這樣在購置使用期內能擁有更好的全壽命使用性價比。
要做到以上這些功能,數字解碼部分的設計和選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光纖輸入和同軸線輸入可以通過簡單的DSP處理緩沖直通DAC——它們沒有USB接口所帶來的數據傳輸問題。但Canary的很多功能需要圍繞USB輸入展開,因此對于USB輸入而言,Canary的數字解碼可以粗略的分為兩個模塊,分別是USB界面模塊和DAC模塊,前者保證了輸入設備的功能性,承擔了數據傳輸、播放控制等功能。后者保證了對音源的解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機器的聲學素質,同時由于不同DAC片子的特性不同,也會和模擬部分一起影響輸出的聲音風格。
Canary的USB數字界面是XMOS U8。由于USB接口并非是為專門作為高質量音頻傳輸標準而設計的,其同步傳輸模式下的JITTER問題是降低音源素質的罪魁禍首。雖然后來推出了一部分異步傳輸的USB界面方案,但對音質的劣化、兼容性較差等問題都困擾著用戶。XMOS U8方案就是這一問題的集大成解決者,幾乎任何一個追求高音質的PC-HIFI解碼耳放都會采用XMOS方案,它能很好地降低USB傳輸過程中帶來的抖動和延遲,保證音源的素質。同時還具備超強的兼容性,各大平臺都有專用的驅動,支持大部分播放軟件,這也是Canary功能性的保障。
(這個切換開關可以調整各種工作模式)
Canary的DAC是ESS9018K2M,這顆DAC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很多Hifi手機、隨身解碼設備都采用了ESS9018K2M,例如小米手機Note、樂檬X3以及HA-2等等。ESS9018K2M的老大哥ESS9018是高端臺機常用的DAC,擁有很好的聲學參數和性能。而K2M雖然是ESS9018的移動版本,但仍然對供電和配屬電路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少有能完全駕馭好這個片子的移動設備,發揮不出它的真實實力,在搭配不好的情況下,會更加容易出現ESS芯片常見的“數碼聲”問題,所以需要廠家在后級的模擬電路好好下工夫。但這顆芯片本身是很適合作為小體積解碼臺放的DAC的,因為它支持XMOS USB界面,同時也能硬解很多類型的Hi-Res音源,最關鍵的是在普通外置開關電源供電的情況下,ESS9018K2M更容易調試出好的音質來,換言之,在這個體積的常規設計上,9018K2M不是音質的瓶頸,反而能提供更好的功能體驗。
(機身只有6.35mm接口,不過官方在包裝內提供了轉接頭)
Canary的放大部分,屬于最為常見的甲類放大器,特點是失真低、工作周期內效率低,由于Canary完全不考慮移動應用,所以效率沒有意義,它的特點是用電源功率來換取高音質,由于三極管的工作狀態處于最佳狀態,它的失真控制要比甲乙類、乙類放大要優秀的多。而全分立元件則保證了更好的電器元件狀態,但對體積的設計的要求會更苛刻。從選材和設計來看,Canary擁有很好的模擬功放底子,如果中規中矩的設計,出來的聲音不會差,從廠家出廠的THD+N失真測試來看,這套功放系統的聲學指標可謂是非常突出。
總體的聲音風格上,Canary不俗的解析力、推力、控制力,絕對屬于同價位的佼佼者水平,能夠把筆者手中從便攜耳塞、到大手辦K701都推的有模有樣,底噪幾乎不可聞。
三頻相對均衡,略偏中上一些,高頻亮度適中,延伸充足、氛圍感佳,能清楚地交代高頻器樂的泛音細節,在這種前提下能做到不刺激、柔和舒緩,屬于高頻里的上品。中頻的結像清晰、扎實,偏粗大一些,輪廓感不算特別強,,所以在聽人聲時能夠擁有飽滿、厚實的表現,
人聲是傾向于女聲一些,清麗、干凈,但聽男聲也控制在一個不會發薄的界限上,帶些輕微的顆粒感,非常適合聽田馥甄、張敬軒這種聲線干凈,聲音處理細膩的歌手的演繹,而聽張學友這種偏粗獷的男聲時,共鳴感會有所削弱,聲音欠缺渾厚感。相比之下低頻的存在感稍低一些,主要表現在量感上不算特別多,處在一個剛好能夠勝任泛流行音樂的程度上,不過下潛和彈性都不錯,瞬態反映較快,應對大場景時也毫不含糊。
聲場方面包圍感做的較好,縱深充分,甚至可以越級PK更高價位的臺機,不過橫向則算不上特別大,所以整體偏規整一些,近似于一個離心率為1的圓形。
關于在推好“大手辦”K701這件事上,經過無數燒友樂此不彼地摸索和搭配后依然也沒有給出一個定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金絲雀的驅動下,K701擁有相對完整的三頻,和超出期望的結像表現,高低頻方面略顯平庸,想打開兩端的延伸,指望這個價位的臺機似乎是不太現實,而中頻則擁有飽滿、甜美的音色和扎實、敦厚的結像水平,帶來令人滿意的女聲表現。聲場沒有打得開,橫向略顯局促了一些,但總體來說比較健康、規整,能夠反映出一家廠商的調音完成度,作為一臺解碼耳放一體機,可以說遠在同價位的水準之上了。
萬魔H1707三單元圈鐵耳機,是一款千元價位的便攜頭戴產品,相比K701這種擁有高貴血統、和難伺候的個性的產品,一般來說不用擔心驅動問題,不過能夠把單元的性能榨到何種程度也是一種考驗,且低阻高敏的屬性可以體現出前端的控制力來。
對金絲雀的控制力的擔心顯然是多余的,黑背景下是撲面而來的信息量,在大音量下也沒有任何刺耳、和某個頻段溢出的感覺,低頻收的較為緊致,瞬態偏快,能量感主要集中在中高頻。人聲的口型張的較開,沒有可聞的齒音,結像稍粗了一些,但邊界感也能明顯感知到,對女聲的偏向性沒有那么明顯了。高頻的亮度略有收斂,不會顯得很沖,較為柔和舒緩,也保留了該有的細節,延伸的自然度極佳,從聲音上可以反映出H1707的陶瓷單元也算是被榨的比較全面了。
雅馬哈MT120頭戴式監聽耳機,屬于音染較少、細節豐沛的工作室型耳機,搭配65歐的阻抗和較低的靈敏度,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出前端的解析力、推力、和音染程度。
雖然整體的風格還是沒有偏離監聽的味道,但可以感受到屬于Canary自己的音染,主要變化表現在中頻的人聲帶了不少甜度,混響也多了一絲,線條感弱化了一些,有點像流行版的鐵三角M50X,人聲靠前、唇齒細節交代清楚,有一點“專治性冷淡”的意思,總體聽感就像在冷水里加了塊冰糖的感覺,但美中不足的是橫向聲場依然略有不足。
作為適合家用的小型臺機,能全方位適應各種耳機是非常重要的素質。筆者也拿來了一些塞子逐一進行了測試,包括低阻高敏的森韻的12單元旗艦、銅夜壺,阿思翠Lyra Classic,比較難以驅動的新銳SWD2、舜仕01bu等,從好推到難推,從動圈到多動鐵,均有較為比較穩定的表現,其底噪的控制達到了人耳幾乎不可聞的級別(即便是用15元的USB線接PC時也如此,得益于XMOS方案的優勢),用戶要做的只是控制好音量大小而已。
本以為關聯到“國產”、“解碼耳放”這種字眼,那必然是暴力素質、聲大力粗的,不過Canary的聲音表現就真如它的名字那般,在保證了解析力、推力、控制力的基礎上,擁有細膩、溫婉的聽感,尤其是在流行人聲方面有超越期望的優秀表現。
作為一臺千余元的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鈺龍旗下DAART的這臺Canary算是又給市場增添了一位悍將,在1388這個價格的基礎上,擁有靈巧的設計、不俗的做工,結合優秀的硬件用料與細膩動聽實際聽感表現,都絕對讓它成為了同價位的市場新寵,這臺好看好聽的金絲雀,確實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