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MAN 和高登都是國內歷史不算悠久但也有足夠資歷的廠家,諸多產品中我對高登的好感源于臺式耳機放大器,而 HIFIMAN 的平板我幾乎都喜歡,雖說國產的臺式耳放和平板耳機如今并不缺各個價位段能買到的產品,但他們多年來產品線的延續性保障了口碑,也順其自然地為自己積累了足夠名氣,將成熟的產品經驗帶到下一代中去。就這點,我覺得 HIFIMAN 和高登都算是國內耳機發燒廠家的 A 檔。因此,HIFIMAN 聯名版高登小夜曲網播一體機確實是一款連續 get 中我 2 個 G 點的產品,在蹭來試聽兩周后,印象也是非常好的,所以簡單分享一下個人使用感受吧。
就自己而言,琥珀一代和琥珀二代耳機放大器再到后來的 GAX 我都是第一時間入手的,當時都幾乎是閉眼買,原本都是平衡推的是 T1 一代、HE560、ANANDA 這些耳機,如今留著琥珀二代仍在用來推森海塞爾 HD800S 和 HIFIMAN AYRA 隱形磁體版,勉強算是老玩家。當然了,單搞臺式耳機放大器對于一個 HIFI 廠家來說是很難過得滋潤的,特別是臺式耳機放大器也開始變得小眾且更多競爭對手參與進來的時候,一款跨領域或者具有“一體化”的產品顯然會有更多受眾燒友。因此,當時的高登后來也陸續推出了不少純解碼和解碼耳放一體機,例如藍寶石、序曲等都讓人印象深刻。不過要說高登如今哪款產品值得買的話,個人認為當屬小夜曲這款明顯更多面和更重視流媒體的產品,尤其是我手頭這款 HIFIMAN 聯名版小夜曲網播一體機。
縱觀高登產品線,小夜曲之上有旗艦產品“序曲”,但“序曲”一萬多的價格確實可能讓燒友望而卻步了,相對來說小夜曲便宜不少也是次旗艦定位,更顯性價比一些,讓它成了高登絕對的性價比首選。除性價比外,小夜曲顯然也向更實用的反向設計,一體播放、純耳放模式、藍牙播放以及 LAN 網絡串流等玩法,多元化的功能面向更多玩家,尤其是流媒體核心很強大,滿足網播玩家的高音質需求。
HIFIMAN 版的小夜曲網播一體機在試聽前的今年 3 月份廣州展會時我也聽過,當時還和 HIFIMAN 展區的李總聊了一下,說 HIFIMAN 聯名版高登小夜曲網播一體機應該是今年這個價位的主打產品了,體現的就是誠意,聲音、功能都力盡完善。而且除了一體機,純解碼版、純耳放版一樣有不錯的聲音,各取所需。我當時現場用它來驅動 SUSVARA、HE1000se 等聲音都是可以的,男人味十足,在嘈雜的環境下能有非常悠揚和細膩的聽感,動態也足,短板很少,聲音打磨非常好。
單看外觀上,小夜曲給人非常好的觀感,機身設計的線條和立體感充足,亞力克的顯示面板進一步提高顏值,就連旋鈕也有亞力克架次。小夜曲的功能按鈕排布非常簡單,頂部 3 個按鈕用于解決所有的輸入輸出功能的切換,整體和一些方塊大磚頭的國產機器相比,做工是脫穎而出的,實物拿在手上觸感很細膩,是一臺具有高級感的一體機。
小夜曲本身有幾個版本,我手頭這款小夜曲網播一體機并非兩年前推出的使用 ES9038Pro 或者羅姆 BD34301 的“普通版”,而是用上了 HIFIMAN 近年來主打的“喜馬拉雅 Pro”的 R2R DAC 芯片模組,所以顧名思義稱之為 HIFIMAN 聯名版。也就是說,除了外觀、功能外,設計語言同“普通版”是保持一致的,但芯片的變化之大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臺新機器了,讓它成為如今市面上為數不多的使用 HIFIMAN 自研喜馬拉雅 Pro 芯片的一體機,聽感上有更大差異化,競爭力跟前,也或許是用上“喜馬拉雅 Pro”的最貴一款一體機。
雖然說我并不喜歡一一介紹產品,但這款 HIFIMAN 版小夜曲有幾個關鍵配置是不得不細說的。首先單從市面上同類產品來說,它搭載的“喜馬拉雅 Pro”R2R 解碼芯片就是它最大的優勢之一,按照官方說法,這相當于兩 PCM1704K 平衡連接,指標非常高。同時,喜馬拉雅 PRO R2R DAC 核心在新的 FPGA 算法與萬分之一精度精密電阻的雙重加持下,性能超越了 R2R DAC 芯片的絕唱 PCM1704K,達到了-60dB 0.2%的總諧波失真率。
輸入方面,小夜曲有光纖、同軸、USB 以及最高 LDAC 規格的藍牙和網線等模式,沒有 AES 和 IIS,USB 支持最高 DSD256 規格,通過網線聽流媒體則是最高支持 DSD512,對于一款 R2R 解碼來說這個規格也是足夠用了。如果手頭已經有音源了,可以通過 RCA、XLR 口讓小夜曲作為純耳放使用,32 歐下最高 3 瓦的純甲全分立耳放對于絕大部分耳機的驅動都不成問題。但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用它更多會是 USB 連接或者自接網播。
小夜曲雖然也有上面說的不少功能,但不像山靈 EM7 這樣的全功能機器啥輸入輸出都有,上方的“input”“select”“output”已經囊括了所有的功能選擇,其中輸出方式只有三種,純 DAC、前級模式和耳放模式,對我來說耳放模式就足夠了,前面從左到右的 4 芯卡農、6.35mm 單端和 4.4mm 平衡口基本涵蓋了我所有耳機的需要,同時純 DAC 外接耳放時也讓我嘗試了“喜馬拉雅 Pro”的威力。
之前看過我分享產品開箱的燒友估計清楚,我一直以來都是燒傳統分體設備較多,前端一板一眼地從“電源凈化”→“數字界面”→“解碼器”→“耳機放大器”,其中耳機放大器除了小不點Y2外如今也是用了不少時間高登琥珀二代,勉強推HD800S和AYRA隱形磁體版問題不大,可以兼顧低頻和三頻整體的細膩度表現,從不太極致的角度來說也是足夠的。今年開始,我也是陸續試過一些在售的一體機,前后軟磨硬泡以及參加了一些巡回活動,如今搞來的HIFIMAN聯名高登的小夜曲就是其中之一了。
但我顯然并不在意小夜曲到底支不支持 IIS 數字輸入或者是否支持 DSD256 或者 512 的硬解,因為初聽時以及近段時間試聽,我都感覺它聲音確實不錯,風格上有 EF400 和當年入手的何慶華 DAC19DSP 的影子,是細膩、通透的,而且整體還要更流暢、悠揚并且靈動而無火氣的,作為一體機本身有非常好的硬素質。直截了當地說,一改我當年聽搭載喜馬拉雅芯片的 HIFIMAN HM901R 時的偏見,原來喜馬拉雅這款 R2R 是可以有這種音色的。
參考我手頭搭載雙ES9038Pro的某解碼,小夜曲低頻和動態不弱,但樂器密度、三頻細膩則更強些,信息量絕無問題,明顯 HIFIMAN 的“男人味”多些,高頻也要更沉穩,不亮麗但泛音充足。尤其是平衡口驅動下的 Ayra 隱形磁體版,這條耳機本來也是有高頻毛糙的問題的,在小夜曲平衡驅動的馴服下,無有干冷薄刺,沒有能量過度集中,平衡度流暢度和 DAC19DSP 是有類似的,是 R2R 獨有的平衡潤澤走向。
除了解碼本身帶來的優質聲底,下面非常值得重點提出來的,就是連接網線后的流媒體玩法,也就是“NET”模式。作為一個傳統玩家,流媒體玩法確實玩的不多,但在友情推薦下確實有點上頭了。據了解,小夜曲雖然網口只有一個,但它是絕對成熟的網播流媒體設備了,有和 NAS 接駁、DLNA、Spotify Connect,再到 Tidal 等玩法。在串流推送下,小夜曲網絡模塊的聲音穩定、不卡頓,質量非常高。例如我朋友就高度推薦 Spotify Connect。
當然了,在 QQ 音樂有了超級會員和所謂 192Hz“母帶”品質后,我自己平時通勤聽的 QQ 音樂比較多,所以首先測試了配網后用 Qplay 推送,像我這種小白也能直接用上了,之后分別連接 AYRA 隱磁版、自然聲 NS17 等設備聽。Qplay 推送下,音樂品質和 Windows 下 QQ 音樂的 WASAPI+MMCSS 服務+獨占模式明顯不同,首先解決卡頓問題,另外和所謂的“PC 不 HIFI”問題已經沒有關聯,音樂來源直接來自網絡,PC“HIFI”與否似乎已無關系。單論 Qplay,我個人在對比的前提下判斷,更加干凈、通透的,而且并不是通過什么濾波、調音實現,而是將原本的信號更好地還原了,撥開了韻味,立體感、層次感都是有加強的,我甚至覺得 Qplay 下的 16bit/44.1Hz 規格音源,是好于 USB 下 24bit/192Hz 的。
另外再說說 ROON。從軟件端角度 ROON 更像是一個播放系統或者稱之為管家,而小夜曲帶有 ROON Ready,所以顯然是最值得一試的。記得幾年前試聽享聲某機器時通過試用的賬號用上了 ROON,但如今我某“高科技”飛行軟件還未續費,所以暫時用 Roon 推送 PC 本地的音樂聽上了。從我個人淺薄經驗來看,ROON 的素質和細膩感同樣不錯,在相同的音頻規格下,聲場、結像清晰度、兩端延展等層面沒有可聞的損失,甚至一些曲目在 USB 下的毛刺感,ROON 推送下都跟圓潤了,是一種回歸原聲、回歸順滑的感覺,具有可辨別的質量提升。
有人可能會問,串流真的比 USB 下更好聲嗎?我覺得是的,小夜曲串流下無論 Qplay 或者 ROON,似乎聲音都更“包容”了,在不影響透明度和細膩度的基礎上,似乎天然不受 PC 干擾,所以一些弱音帶來的聲音框架更能浮現出來,整體也更鮮活、圓潤。同時,小夜曲本身是很適合配搭 AYRA 隱磁的,本身略顯監聽、略顯藝術和清麗的聽感,在小夜曲喜馬拉雅的契合下,有更好的平衡度,讓古典、小編制、鋼琴等樂器回放的形體感明顯更好了,小夜曲網播一體機下的 AYRA 隱磁,沒有 X26Pro+琥珀二代的暖意,但適應面更廣了,還帶甜潤。和 HD800S 配搭,可以輕松達到推力和飽滿度兼備的地步,尤其是中頻的韻味和口性感有出彩的表達,解析力弱于 AYRA 隱磁但樂器泛音超強,也是一個古典、流行、爵士等曲目回放都不成問題的選手。
如今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真的太快,對我而言,無論是之前分享過的 EF400 或者這款小夜曲,都是各價位段的王炸產品。就算直接作為普通一體機也是值回票價,況且如今是流媒體發燒時代,解碼和耳放性能已接近旗艦品質的小夜曲,確實值得入手后細細把玩、慢慢挖掘,配合 ROON 等軟件,用它收錄曲目、推耳機、玩音箱,成為家里 HIFI 的全能手,甚至告別碟片和 PC 也不在話下了。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節奏坦克小夜曲系列已經兩年多沒更新了,這個系列一直以來都是節奏坦克最受歡迎的一個產品系列,因其出色的性價比而為發燒友們所熟知。去年的時候節奏坦克發布了一款便攜解碼耳放iDSD,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款產品是小夜曲iDSD,這兩款產品不一樣,前者不屬于小夜曲系列,而后者則是小夜曲迷你桌面臺式一體機的最新一代產品。
辦公&初燒神器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評測
筆者本人還是很喜歡迷你一體機的,尤其是在辦公室環境下,在沒有評測器材占據桌面時,還是盡量希望桌面能簡單一點,畢竟桌子空間有限,要騰出個空地方專門放器材還真不容易,都得現倒騰;而迷你一體機很大程度上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隨便找一小塊地方一放就行了。用電腦直推耳機顯然有點糙,音頻編輯嘛,對播放音質還是應該稍有點追求。
節奏坦克小夜曲系列的體積正是我一直推崇的地方,是真小,但它們的音質作為入門級一體機來說應該可以說是物超所值。在售價方面,小夜曲一直以來都維持在千元以下,這樣的定價策略也使更多的人有機會跨入HiFi的大門,繼而對音頻發燒開始感興趣。我們看到節奏坦克全線并沒有特別昂貴的產品,能夠專注于入門和中端產品的廠商其實現在并不多,多年來能夠一直研發小夜曲這樣價廉物美的小鋼炮真的是很不容易。現在最新的小夜曲iDSD面世了,那么它是否能延續前作的輝煌呢?
站起來,更省空間
相比上一代小夜曲,最新的小夜曲iDSD在外觀形態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上一代是全金屬機身,而iDSD則是以金屬為主體,輔之以其他材料。機身主體仍然是整塊切削出來的鋁筒,板材的厚度還是相當可觀,并沒有因為這是入門級產品就在材料上減配。鋁材與上一代產品一樣,繼續采用銀色細磨砂,手感細膩。邊角的處理也很到位,沒有尖銳和鋒利的地方,正面蓋子上光雕著小夜曲的英文logo。小夜曲iDSD的整體大小要比小夜曲DSD略大一些,但機身厚度有所減小,更加薄。為什么這么設計?我們后面再談。
產品外包裝盒
泡沫填充還是很到位的
整機主體是鋁材
我們拿到的這款小夜曲iDSD前面板是黑色的玻璃,不過,量產后估計會換成亞克力。節奏老賈向我們透露,本來玻璃是他們的首選,但因為加工良品率太低了,雖然玻璃更好看,但不得不最后放棄。前面板最左邊是兩顆金屬按鍵,一顆是輸入選擇,另一顆是輸出選擇,兩顆按鍵右邊都是藍色的指示燈。輸入可以在USB和移動設備之間切換,輸出則可以在數字輸出、線性輸出和耳機輸出之間切換。
前面板
輸入和輸出選擇按鍵
兩個單端耳機接口
音量旋鈕終于回歸
音量旋鈕這次出現在了小夜曲iDSD的機身上,這也是它從第二代小夜曲上取消之后的再次回歸。按鍵式的音量調節確實不如旋鈕方便,這樣的回歸還是很有意義的。小夜曲iDSD的音量旋鈕不僅能控制耳機輸出的音量,線性輸出的音量同樣也可以控制。這顆音量旋鈕阻尼適中,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沒有一個刻度,總是不知道當下的音量是多少,這個希望能在量產后改進。音量旋鈕右側是兩個單端耳機接口,一個3.5mm接口,一個6.3mm接口,方便用戶接駁各種單端耳機。
后面板的接口
一對RCA輸出
同軸輸出和USB輸入
小夜曲iDSD的接口主要集中在后面板。從左至右依次是開關鍵、電源輸入、一對RCA輸出、一個同軸輸出、一個USB TYPE-B輸入、一個USB TYPE-A輸入。這個USB TYPE-A輸入可以用來連接手機,把手機當轉盤,同時還可以給手機充電,非常方便。蘋果手機可以直接連上播放,安卓手機則需要下載海貝音樂的APP來實現手機播放。
隨機配件
電源插頭
USB線
塑料支腳
豎起來裝上支腳的樣子
配件方面,小夜曲iDSD隨機標配了一個充電器、一條USB線和一對機身支腳。前面說到這款機器比上一代產品要薄,是因為它可以豎起來放置,豎起來的時候就能用上配件里的這對支腳,這么豎著放置會更加節省空間。支腳的材質是硬塑料,支撐倒是沒什么問題,只是支腳上沒有做橡膠或硅膠之類的阻滑裝置,機器放上去之后用手移動時會在支腳上前后滑動,稍顯不便。
評測參考器材簡介
本次評測參考器材我們選用的是拜亞動力榭蘭圖耳塞和森海塞爾HD600耳機。
拜亞動力榭蘭圖
榭蘭圖是拜亞動力的旗艦動圈耳塞,采用拜亞專利高能特斯拉單元,能夠使震膜獲得更大的驅動能量,并且將腔內共振降到最低,從而大幅度提升聲音回放水平,具有傳統動圈單元自然、醇厚的音質特色,并且與普通動圈、動鐵耳塞單元相比擁有更大的細節量和動態表現。
森海塞爾HD600
森海塞爾HD600是經典的頭戴式大耳機,也是我們一直以來使用的參考耳機,其經典地位無需多言。
比上代更強的聲音控制力
這一代小夜曲給我的感覺跟之前有所不同,可能覺得不同的最大來源在于它可以豎起來的這個設計。這個設計讓人聯想到辦公室里經常能見到的豎插式3.5寸硬盤盒,很商務的感覺。如果說之前的小夜曲在使用設計場景上只強調入門發燒友的話,那么小夜曲iDSD則在之前的基礎上開始重視辦公環境的使用場景。也就是說,小夜曲現在不僅面向入門發燒友,而且也面向那些想在辦公室環境下獲得一個相對較好播放音質且不希望器材占地方的老燒。所以,滿足入門發燒友的要求可能要簡單一點,但要滿足老燒們的口味可能就得費些力氣了。還好,小夜曲iDSD做得挺不錯!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
在評測上一代小夜曲的時候,那款機器的出色表現就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當筆者聆聽小夜曲iDSD時,發現這臺機器比它的前輩又有明顯的提升。從上一代開始,小夜曲的聲音就已經跟之前的小夜曲不一樣了,以前的產品聲音比較清麗,而小夜曲DSD則厚實了許多,小夜曲iDSD也延續了這個特點,整體聲音比較飽滿,但在控制力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
小夜曲iDSD基本上不挑耳機,雖然測試用的榭蘭圖和森海HD600都屬于略偏厚的耳機,但搭配時沒有糊悶的感覺,維持了一個較好的聲音通透度。同時它的橫向聲場又非常開闊,所以聲音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舒展的。小夜曲iDSD的聲場不得不說兩句,這么小的一體機能有橫向延展如此出色的表現,還真比較少見,要說略顯不足的地方也就是其聲場的縱深了,稍顯平了一點,當然這可能屬于吹毛求疵,畢竟它只是個小一體機,能有這樣的發揮已經是很驚艷了。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
高頻部分小夜曲iDSD做得相當好,解析力明顯比上一代要提升了一個檔次,細節豐富,聲音的線條清晰,大聲壓下的控制力簡直讓我刮目相看,演繹黑金屬這類高頻噩夢的音樂絲毫不見吃力。高頻的泛音略少,殘響收得很快,有時候你都會覺得是不是太干凈了?中頻部分的表現基本與上代持平,中規中矩,密度對于弦樂來說稍顯疏了一些,聽大編制時會覺得稍有點不盡興,中頻的光澤度也不像高頻那么搶眼,不過對于人聲和器樂平衡度的調教還是很到位的,二者處于比較均衡的這么一個位置,既不過分突出器樂,也不過分突出人聲,路線相當中庸。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
小夜曲iDSD的低頻表現也是一個亮點,依然是體現在控制力上。量感充足,包圍感相當強,但很干凈,沒有影響到中頻部分,聽小編制弦樂就能清楚地體現這一特點。而在表現死亡金屬這些低頻極快極重的音樂時,小夜曲iDSD也毫不含糊,保持了較好的彈性,收放自如。讓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低頻的密度也是稍疏了一些,要是能再緊實一些的話,相信聲音表現又會上一個臺階。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
驅動力方面,小夜曲iDSD驅動市面上常見的耳塞基本沒什么問題,這就很好了,如果是辦公室里使用的話,戴個頭戴式大耳機似乎稍有點張揚,用耳塞則低調一些。當然,小夜曲iDSD驅動大耳機也還可圈可點,不過最好是300歐一下,驅動HD600基本能發揮個近八成的水平,但驅動600歐的拜亞T1 MK2就明顯感覺不飽滿了,所以盡量還是搭配低阻的這些耳機或耳塞使用。
節奏坦克小夜曲iDSD一體機ZH-1.1最后得分
寫在最后:
小夜曲iDSD是近期筆者聽過的性價比最高的一款迷你一體機。節奏坦克用兩年的時間來打磨這款新品,雖然等待的時間略長了一些,但交出的作品還是挺令人滿意。對于初燒來說,花不到一千塊錢就能用它體味HiFi的魅力;而對于老燒來說,它又是一款品質出色的辦公桌音質小神器。我實在想不出不向大家推薦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