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與MAC的關系:
對于MAC地址,由于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現在有很多計算機都是通過先組建局域網,然后通過交換機和Internet連接的。然后給每個用戶分配固定的IP地址,由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這樣為了管理方便就需要使用MAC地址來標志用戶,防止發生混亂,明確責任(比如網絡犯罪); 另外IP地址和MAC地址是有區別的,雖然他們在局域網中是一一對應的關系,IP地址是根據現在的IPv4標準指定的,不受硬件限制比較容易記憶的地址,而Mac地址卻是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多少與硬件有關系,比較難于記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質訪問控制)地址是識別LAN(局域網)節點的標識。
MAC地址是固化在網卡上串行EEPROM中的物理地址。網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網卡生產廠家燒入網卡的EPROM(一種閃存芯片,通常可以通過程序擦寫),它存儲的是傳輸數據時真正賴以標識發出數據的電腦和接收數據的主機的地址;也就是說,在網絡底層的物理傳輸過程中,是通過物理地址來識別主機的,每個網絡制造商必須確保它所制造的每個以太網設備都具有相同的前三個字節、以及不同的后三個字節,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以太網設備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形象的說,MAC地址就如同我們身份證上的身份證號碼,具有全球唯一性。
2、ip地址和mac地址綁定的好處:
方便統一管理、防止發生混亂、明確責任(比如網絡犯罪),還可以避免arp攻擊;如果你是在公司網絡的話,有多臺電腦,如果只有你自己綁定了,人家沒有綁定還是會受到arp攻擊;如果你是在家里上網的話,綁定本機ip地址和mac地址可以避免arp攻擊(注意:這里指的綁定是指本機ip地址和mac地址的綁定)。
3、ip和mac地址獲取、綁定與解綁的方法:
①如何獲取本機iP和MAC地址?
在Windows 11/10/8/7/XP系統中,同時按住鍵盤上的“Win”和“R”鍵打開運行對話框,然后輸入“CMD”→回車→輸入“ipconfig /all”→回車,如下圖:(把獲取的IP地址和mac地址記錄下來)
②如何捆綁MAC和IP地址 ?
以前面獲取的IP地址“169.168.220.198”和網卡MAC地址“68-69-87-88-00-00”為例,在DOS界面鍵入“ARP空格-s空格169.168.220.198空格68-69-87-88-00-00”,回車。這樣實現了靜態IP和網卡MAC地址的捆綁(如下圖:)
③如解綁IP和Mac地址 ?
執行 arp -d 169.168.220.198
再執行 arp -d 68-69-87-88-00-00
注:這里的mac和IP地址僅做說明使用!
ARP常用參數相關說明:
特別提示:ARP命令僅在局域網中上網的代理服務器端有用,還要是靜態IP地址。
作者寄語:
您的支持和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
前行的路上感謝有你!
?
CentOS設置靜態IP
說明:
在安裝好CentOS虛擬機以后,一般我們會通過Xshell連接到虛擬機,而不是直接使用虛擬機里面的終端(Terminal)輸入命令。
如果使用默認的動態分配IP,虛擬機每次開機以后IP都會改變,Xshell連接需要修改IP。所以這里我們需要將IP設置成靜態IP,只要虛擬機開機即可連接。
問題:如果網絡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從有線變成無線,或者電腦從辦公室移動到家里,主機IP(網段)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設置虛擬機的靜態IP嗎?答案是不需要,不影響物理機與虛擬機的連接。
打開cmd,輸入ipconfig -all
如果你的電腦用的是有線網絡,就找到“以太網”的IPv4地址:
比如192.168.3.10(下面會用到)
如果是無線網絡(WiFi),則找到WLAN的IPv4地址:
比如192.168.10.142(下面會用到)
首先是網絡模式,點擊虛擬機,編輯虛擬機設置:
網絡適配器,網絡連接需要選擇:自定義——VMnet8(NAT模式),保存。
打開“編輯”——“虛擬網絡編輯器”
注意:NAT網絡模式對應的虛擬網卡是VMnet8。
第一次設置,子網IP需要和物理機的網段一致(后面物理機的網段隨網絡環境改變了不用理會)。
比如用有線網絡,子網IP就填成跟上面一致的192.168.3.0
無線網絡,子網IP就填成跟上面一致的192.168.10.0
(你上面看到的網段是多少就填多少!最后一位是0)
這里是灰色的,不能編輯怎么辦?點右下角的“更改設置”,窗口會重新打開。子網IP的最后一位必須是0。
DHCP設置也可以檢查一下,后面自定義的IP不要超出這個范圍。比如IP范圍是128到254,最后一位寫了110就不行。
如果改了以后網絡不通,可以點左下角的“還原默認設置”,再修改。
虛擬機的網絡設置好以后,下面是網絡配置文件。
啟動虛擬機,以root用戶登錄(必須是root用戶,否則沒權限修改配置文件)。
Applications——System Tools找到Terminal(終端)
如果之前用過的話在Favorites里面:
輸入命令(復制以后在終端里面Shift+Insert粘貼):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按回車打開配置文件。
對于第一次使用vi編輯器的同學來說,需要注意,VI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命令模式”,可以執行命令,一種是“編輯模式”,可以修改文本。
當我們用vi打開文本的時候,是命令模式,不能修改文本。
這個時候需要按“i”進入編輯模式。
此時左下角出現-- INSERT --提示。
我們用鍵盤上下左右鍵,移動光標,到需要修改的位置。
對于初次安裝的CentOS操作系統來說,
有幾個需要修改的地方:
ONBOOT改成yes
修改以后:
注意別敲錯:
BOOTPROTO="static" |
修改以后的效果(最后4行是添加的):
如果擔心敲錯可以Shift+Insert粘貼進去:
IPADDR="192.168.10.66" NETMASK="255.255.255.0" DNS1="114.114.114.114" GATEWAY="192.168.10.2" |
上面的操作都是在編輯模式中進行的。
如果不小心改錯了,想要放棄修改怎么辦?這個時候需要按Esc回到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左下角的-- INSERT --消失了。
如果放棄修改重來,輸入(注意全部是英文符號),回車
:q!
如果要保存修改的結果,輸入(英文符號),回車
:wq
網絡配置文件修改以后需要重啟網絡才能生效,命令:(重要!每次修改了ens33文件都要重啟網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測試網絡:
這是正常情況:
卡住了,或者請求超時,說明物理機和虛擬機網絡不通
這是正常情況:
卡住了,或者提示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是網絡不通或者DNS配置錯誤
備注:
如果vi編輯ens33文件,彈出下面這個窗口,說明你沒有保存就退出了,或者有多個窗口在同時操作ens33文件。
解決辦法很簡單:
按E或Enter繼續編輯。刪掉這個臨時文件,下次就沒有提示了:
r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swp
在前面兩步網絡驗證(物理機可以連虛擬機、虛擬機可以訪問互聯網)沒有問題之后,就可以用Xshell連接CentOS了。
從這里面下載Xshell:
note.youdao.com/noteshare?id=803aca595a26966fc1c4853ad08455e3
把“Xshell_v7.0.0076.7z”解壓出來,在“綠化處理.bat”上,右鍵管理員運行
桌面會得到一個Xshell快捷方式。
注:如果Xshell啟動報錯,建議下載FinalShell。
雙擊啟動Xshell,新建會話:
名稱(N)自定義,區分不同的主機。
主機(H)填寫虛擬機的IP
接下來點“用戶身份驗證”,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保存,確定。
回到會話列表窗口,雙擊就可以打開連接了。
第一次連接彈出接受SSH Key,接受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
有些同學按照上面的步驟執行之后,遇到一些問題,就是真實機器無法ping通虛擬機,有幾個原因,可以逐條排查:
原因一
改完配置文件以后需要重啟虛擬機網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如果網絡本來連接可以,后來不行了,在網絡適配器里面重啟VMNet8這個網絡(先禁用再啟用)
原因二
虛擬機的網段設置不正確,這個網段不是真實機器的網段。這兩個必須一致。
比如:ipconfig -all,主機是192.168.10.x,ens33文件里面的IPADDR和GATEWAY必須是192.168.10.x。
如果是無線網絡(WiFi),則找到WLAN的IPv4地址:
原因三
虛擬機遷移過,原本設置的網段在新的網絡中無效,可以在VMware這個工具的如下菜單處
編輯 -> 虛擬網絡編輯器
還原默認設置,這個還原操作會重建虛擬網卡, 重建之后,VMware NAT模式的子網地址的網段會發生變化。
重置以后再編輯,修改為和物理機一致。
注意這里面還有一個DHCP設置(P),默認范圍是128-254,可以改成100-254。你設置的IP最后一位不要超出這個范圍。
原因四
VMnet8配置了固定IP,改為自動獲得IP
原因五
VMnet相關的服務沒有啟動
右鍵啟動。如果虛擬機每天都用,可以把這些服務全部改成“自動”,開機就會自動啟動。
原因六
還有一個設置,windows的服務里面,勾選上
原因七
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刪掉虛擬機重新安裝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