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寄來Prime Wireless,還很新(好材料^_^),想我們測試下它的精準度,看看這個價位的定位能力如何,尤其是相比同類產品對手GPW,毒蝰終極、KONE PRO AIR,我們肯定不會讓他失望,只希望賽睿也別讓他失望。了解過這個鼠標,趁著拆解的機會我們看看它的內部,特別要看看在國貨百元鼠標上難被認可,卻在賽睿高端鼠標上有大殺四方氣勢的“光磁微動”,這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Prime Wireless(后續簡稱PW)的造型不怎么美觀,正面是很簡潔的5鍵設計,因為賽睿特別追求握感和操控,這一點它的用戶基本是認可的。腳貼槽設計合理,帶排氣孔和開口,方便替換,感謝虎符為后續測試贊助的腳貼一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鼠標有防拆設計,底部4顆內六星螺絲并且兩種規格。
有一根排線連接主板和側鍵PCB板,拔下來即可分離上下蓋,鼠標的結構一目了然,只是主板上沒有常見的微動開關,正是因為改成了光磁,從富勒時代我們就了解光磁的大概原理,它的結構也和常規微動有很大差別,從富勒到賽睿,光磁經歷了什么呢?
對比下才拆過的冰豹,PW的上蓋內側的塑膠件不少,螺絲也不少,外加上兩顆扭簧,這鼠標才80g,如果它不是光磁微動,能在少5~10g應不在話下。從內外結構來看,PW的上蓋是個中高端鼠標流行的一體式結構,壁厚沒有做得很薄,但內結構和加強筋的結合使得上蓋的強度沒什么問題。至于左、右按鍵下方的這個扭簧結構,看過富勒光磁鼠標拆解的不會陌生了,很顯然是跟光磁微動結構相關的,重點看下這里。
光磁微動可以看成是光學器件和機械聯動結構兩個部分組成,光學部分在主PCB板上,這是控制手感和導通聯動的機械部分,裝在上蓋上。如果按照光軸的原理來理解,這個按鍵相當于光軸的“軸體”,藍框內為配合IR和PT的折射透鏡,下方為磁鐵,讓光路在這里通過,由扭簧一側的長鋼絲去切割光路,實現阻斷導通。
藍框內為光磁微動的按鍵柱,和普通鼠標已經完全不同了,它是由被限位固定的扭簧的另一端和螺絲帽協同完成常規按鍵的功能,按壓它可帶動長桿鋼絲離開磁鐵的吸附往下移動,阻斷光路實現導通,松開按鍵,磁吸的配合會加速長桿復位在磁鐵上,如此反復下去,并不是靠常見微動的彈片形變來實現,自然沒有了彈片疲勞和觸點磨損的問題,使得壽命可以很長。另外,看到這個結構就沒有必要再考慮什么按鍵磨損、接觸面和耐磨墊片什么的了,這個壽命能很長,就算萬一故障了,也很方便維修和調校。
知道了光磁微動的原理,再看看此處標出的就是永磁鐵的位置,默認狀態下它是吸著長桿鋼絲的,以保持光路通暢。
因為是玩家的愛機,我們不多拆解了,以免損壞,看看關鍵性的東西就好了。再來看看主板部分,份量較大的電池在鼠標中心(SENSOR上方)坐鎮,控制著重心位置。黑色PCBA雖然不是SENSEI 310那么豪華,但含金量也不差,做工有大廠風范,板子不大但整潔、利用率高,保留著滾輪這一經典背光設計,再看主控,這個NODIC的方案不錯。
為了控制重量,主PCB為厚度大約1mm的薄板,待會在分離電池和托架的時候必須小心,別把板子搞壞。
編碼器選擇TTC,現在拆解10個鼠標8個TTC,滾輪因為要做背光(指示燈作用),所以沒采用輕量化的鏤空輪子。
左右按鍵的光磁微動的光學對管IRPT在前方兩側。從最早的血手幽靈到現在的雷蛇、冰豹,光微動在國外品牌上慢慢得到認可,再從富勒光磁微動在賽睿上閃耀光芒,因為賽睿之前有磁軸,光磁微動的融入顯得也很順理成章。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品牌效應所能帶來的價值,國產品牌確實在新技術的推廣經驗上乏善可陳。
主控為NODIC N52833,看過我們不少拆解的讀者應該知道,NODIC是國外品牌使用比較多的方案,比如搭配HERO 25K、PAW3399、PAW3370和夜梟二代引擎等,這里搭配賽睿定制的TRUEMOVE AIR引擎,從規格參數和封裝工藝來看,這款引擎相當于PAW3335,低于現在多數高端無線鼠標采用的PAW3370的方案,在這個價位來看,TRUEMOVE AIR的檔次低了。
另外,PAW3335的功耗比3370也更高一些,采用550mAh的電池續航會更好一些,標稱是100個小時,支持快充技術,基于TP4056的充電模塊電路,標準U口充15分鐘使用40小時,看起來是不錯了。
這里是左鍵光磁微動的對管,旁邊埋了天線。
拆解看完了,可以確定賽睿的Prestige OM光磁微動和富勒的光磁技術是一樣的,后者擁有光磁微動專利并提供技術支持。原理不同決定了光磁微動的手感和一般的微動是不一樣的,需要玩家去適應,雷蛇已經基本解決了光微動的用戶接受度問題,希望賽睿也順利,市場也需要多元化的產品。另外,單單從硬件的角度來看,它的功能、性能和GPW一代相當,既非極致輕量化、也不是三模,引擎也非旗艦游戲級低功耗,考慮到GPW是2018年的產品,Prime Wireless的性價比確實低,光磁微動雖牛但并非剛需,那么它在899元價位最大競爭力就集中在手感和品牌上了,要說握感確實很賽睿,能否和其它對手分庭抗禮就交給時間了。
ACR對于攝影后期處理,功能非常強大,在界面設計與功能使用上也簡單易學,小編再開啟系列教程。
ACR濾鏡:是Camera Raw的簡稱,是PS自帶的一個濾鏡插件。ACR是針對RAW格式照片進行后期處理的工具,它支持所有的raw格式并會自動關聯,比如常見的.nef .cr2 .arw .dng等等。
1、打開Camera Raw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PS中打開一張照片,然后點擊PS菜單中【濾鏡】→【Camera Raw濾鏡】打開Camera Raw界面,如下圖
二是在PS中點擊菜單【編輯】→【首選項】→【文件處理】打開如下界面。
在文件兼容性一欄里點擊【Camera Raw首選項】打開設置界面如下圖:
在JPEG和TIFF處理一欄中,點擊JPEG項,選擇“自動打開所有受支持的JPEG”,然后確定即可。
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無論用PS打開RAW格式照片還是JPEG格式的照片,都會自動進入“Camera Raw界面”。
2、Camera Raw界面詳解
把Camera Raw界面分為六個部分,如下圖紅藍框1~6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這個部分只有三個按鍵:
【打開圖像】:指的是在Camera Raw里處理完成照片后用PS打開照片。
【取消】:即取消對照片的編輯,不會對編輯過程進行記錄。
【完成】:即完成對照片的編輯,但編輯記錄會保存下來,下次再用Camera Raw打開時打開的照片為上次處理后的照片。
第二部分:
紅框:對當前處理的照片進行放大縮小。
黃框:是當前編輯照片的名字。
綠框:有四個圖標,從左到右依次為“原圖與效果圖”視圖對比按鍵、切換原圖與效果圖設置按鍵、將當前設置復制到原圖按鈕、僅顯示當前面板的當前設置與默認值切換按鈕。后續章節在詳解。
藍框:存儲圖像功能,在Camera Raw中可以直接對處理的照片進行保存,保存界面如下:
在此存儲界面下,可以對處理的照片進行格式、品質、大小等等的設置。
第三部分:
分為三個小區域,如圖:
一是直方圖區域,對當前照片進行編輯時,直方會隨編輯的自動調整。對于直方圖詳解見后續章節。
二是R、G、B數值區域,這是鼠標在照片界面所處位置的RGB數值。
三是照片參數區域,拍攝的照片光圈、快門、ISO、焦距參數。
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有17個工具,依次為:
【縮放工具】、【抓手工具】、【白平衡工具】、【顏色取樣器工具】、【目標調整工具】、【剪切工具】、【拉直工具】、【變換工具】、【污點去除】、【紅眼去除】、【調整畫筆】、【漸變濾鏡】、【徑向濾鏡】、【打開首選項對話框】、【逆時針旋轉圖像90度】、【順時針旋轉圖像90度】、【切換全屏模式】。后續會一一詳解。
第五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各類面板工具,如下圖紅框:
紅框中共有10個類型工具,點擊后下面會出現相應工具的調整面板。從左至右依次為:【基本】、【色調曲線】、【細節】、【HSL\灰度】、【分離色調】、【鏡頭校正】、【效果】、【相機校準】、【預設】、【快照】。
第六部分:
是照片顯示區域,對照片在進行編輯時,可以實時看到照片的變化,同時還可以在照片上直接進行相應的調整操作。
歡迎關注【游攝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