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顯卡市場近一年可謂跌宕起伏,玩家經歷了最初發布時的狂喜,受礦潮影響又經歷了天價顯卡和全球無貨的局面。不過好在NVIDIA官方及時出面,除GeForce RTX 3090外,已經推出及后續要推出的顯卡將全部限制哈希率,也就是以太坊算力,來限制瘋狂的挖礦行為。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時隔半年推出的又一款旗艦級顯卡——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在這里先說明一下,此次評測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在包裝上不會有任何限制算力的標注,“Lite Hash Rate”或者“LHR”的說明只針對已經發售的顯卡,后續為了方便區分才會在包裝上進行標注。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下面我們回到本次評測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顯卡,Vulcan(火神)系列是iGame家族的旗艦產品,在做工用料以及性能上,都能表現出其高端定位,在測試開始前,筆者先將這款顯卡的特點列出方便大家閱讀:

    1. 超強性能 性能測試優于公版GeForce RTX 3090

    2. 顯示效果出色地LCD側顯示屏

    3. 一鍵超頻按鈕方便快捷

    4. 賽博朋克風格外甲設計

    總的來說,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這款顯卡在公版的基礎上性能有很大提升,甚至超越了公版GeForce RTX 3090,不過售價卻更便宜。關于這款卡的定位,通過6月1日的發布會我們也能清楚了解到,就是旗艦游戲卡。相比GeForce RTX 3090最大的差別就是少了12GB顯存,不過對于游戲來說12GB顯存在4K分辨率下也已經足夠。如果你是游戲發燒友,在6月3日的顯卡發售日,不妨試試手氣。

    01旗艦核心GA102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在架構上有哪些改動,官方白皮書上對比的對象為GeForce RTX 2080 Ti,相較于上一代的NVIDIA Turing架構,NVIDIA Ampere架構下的GeForce RTX 3080 Ti每個時鐘執行2次著色器運算,而Turing為1次,GeForce RTX 3080 Ti的著色器性能達到34 TFLOPS單精度性能,而Turing為14 TFLOPS。

    第一代NVIDIA RTX架構 Turing下的RTX 2080 Ti

    第二代NVIDIA RTX架構 Ampere下的RTX 3080 Ti

    NVIDIAAmpere架構翻倍了光線與三角形的相交吞吐量,RT Core達到67 RTTFLOPS,而Turing為43 RT TFLOPS。而且第二代光線追蹤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性能提升,還增加了對游戲中運動模糊部分場景的光線追蹤計算加速。

    第三代Tensor Core可自動識別并消除不太重要的DNN權重,處理稀疏網絡的速率是Turing的兩倍,算力高達273 TensorTFLOPS,而Turing為114 TensorTFLOPS。

    GeForce RTX 3080 Ti仍然采用了GA102核心,與GeForce RTX 3080/3090相同,下面我們來看一看GeForce RTX 3080 Ti在GA102中做了哪些改動。

    完整的GA102核心

    完整的GA102 GPU包含7個GPC(圖形處理集群)42個TPC(紋理處理集群)以及84個SM(流處理器)組成,而GeForce RTX 3080 Ti的CUDA數量是10240個,所以可以推斷GeForce RTX 3080 Ti屏蔽了兩組TPC,所以只有80個SM單元,而完整GA102核心的CUDA數量應該是10752個。

    為了查詢方便,筆者將這幾款顯卡的核心參數列出,可以看到GeForce RTX 3080 Ti與GeForce RTX 3090的核心參數非常接近。相差的兩個SM單元,也就是1組TPC,256個CUDA,其實在實際應用中來講差距并不是很大,最大差別是GeForce RTX 3090相比GeForce RTX 3080 Ti多了12GB的顯存;而相比RTX 3080來說提升就非常大了。

    關于這張卡的定位,更多的還是旗艦游戲,它從參數來看相比GeForce RTX 3080提升很多,非常接近GeForce RTX 3090,僅是顯存相差12GB,而大顯存對于軟件渲染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正如GeForce RTX 3090在發布之初的定位,就是專注于內容創作者。

    渲染8K素材占用了17GB顯存(點擊查看大圖)

    如圖我們使用Keyshot9做測試,渲染8K或4K素材的顯存占用率非常高,能達到17GB甚至更高,這對于只有12GB顯存的RTX 3080 Ti就完全不夠了,爆顯存的危害想必大家也知道,可以導致游戲或軟件崩潰,從而進程丟失。

    02NVIDIA Ampere架構GA102解析

    GeForce RTX 3080 Ti采用了GA102核心,擁有280億(28000 million)個晶體管,628平方毫米的面積,基于三星的8nm NVIDIA定制工藝,來自Micron的GDDR6X顯存。

    本次NVIDIAAmpere架構的SM在Turing架構基礎上增加了一倍的FP32運算單元,這使得每個SM的FP32運算單元數量提高了一倍,同時吞吐量也就變為了一倍。

    而通常我們計算顯卡的CUDA數量,并不是把SM中的所有單元加起來計數,而是只統計FP32單元的數量,所以這樣一來,SM中的【FP32 : INT32】 從 1:1 變為 2:1。

    GeForce RTX 3080 Ti共有10240個CUDA,其實它有5120個INT32單元,但由于內部的FP32數量翻了一倍,所以最終實現了10240的CUDA數量。

    而這樣粗暴的提升CUDA數量對于游戲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幫助,通常在游戲中浮點運算相比整數計算要常用的多,圖形、算法以及各種計算操作中著色器工作負載通常需要混合使用FP32算數指令,而FP32的加速也有助于光線追蹤降噪著色器。

    在去年與GeForce RTX 30系顯卡一同發布的還有一項新技術——RTX IO。目前很多游戲動輒幾十G甚至百G的安裝空間,對于存儲空間的負擔暫且不提,但存放在硬盤中的數據,如果顯卡想要讀取到,需要先由CPU從硬盤中讀取壓縮過的數據,經過解壓縮再發送到顯存中。

    雖然隨著NVMe SSD的推出,讀取速度相較機械硬盤能夠快20倍,但受制于傳統I/O限制,NVMe高達7GB/秒的高速讀寫對于CPU是極大的負擔。

    傳統的數據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會占用多個CPU核心,壓力急劇增大,占用較多的內存,而此時其實GPU是處于閑置狀態的。RTX IO的作用就是越過CPU解壓再傳輸數據這一步,直接從PCIE總線讀取硬盤上經過壓縮的數據,并且完成無損GPU解壓,降低CPU占用,變向提升了性能。

    RTX IO可以極大解放CPU負擔

    當然這項技術作為系統底層的運行方式改變,還需要借助微軟發布的DirectStorage來實現,對于目前容量的游戲來說,RTX IO的改善效果有限,但假以時日等游戲容量上百G成為常態的時候,這項技術將會發揮巨大的功效。

    同時搭配新增的HDMI 2.1接口,可以支持單線8K的視頻輸出,而上一代HDMI 2.0僅支持4K 98Hz的視頻輸出,如果想要連接8K電視,則需要更多的線纜支持。

    03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外觀

    在GeForce RTX 30系列中,iGame的Vulcan系列將外甲重新設計,原本GeForce RTX 20系的甲胄式設計,改變為賽博朋克風格的科技感設計。“賽博朋克”這個詞近年來出現頻率極高,不止因為《賽博朋克2077》這款游戲,整個賽博朋克文化也正在愈演愈烈。

    典型的賽博朋克風格

    所以,究竟什么是“賽博朋克”?它是一種世界觀,還是美學?我們經常聽過那么一句話“遇事不決 量子力學;不懂配色 賽博朋克”,這個詞給人更多的似乎在傳達一種畫面感。

    其實賽博朋克是兩個詞語的結合,“賽博”和“朋克”,賽博(Cyber)即計算機網絡或控制論,朋克(Punk)則是一種非主流反叛的亞文化,后來指那些叛逆的另類青年,跟主流社會格格不入。

    《攻殼機動隊》的設定也是賽博朋克世界

    在賽博朋克的世界中,一切都受到高度控制,所有東西都自動化運作,富人、社會名流、精英享受著美好生活;底層的大量貧民生活條件惡劣,沒錢消費,沒辦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內心苦悶,不知出路何在,非常迷茫,行為和價值觀完全是叛逆的。精神萎靡,沉迷于各種娛樂,尋求麻醉和逃避。可以說自誕生起,賽博朋克就有著天然的反資本主義氣息。

    《銀翼殺手2049》

    “高科技、地生活”可以很好地概括賽博朋克世界中的人們,如表現賽博朋克的一部經典電影《銀翼殺手2049》,在影片中經常伴隨著雨雪交加。霓虹閃爍的夜空下,潮濕的路面變成了反光源,襯托出都市畸形的繁華,整個城市充滿故障和錯位感。

    特斯拉充滿未來感的皮卡

    此前特斯拉發布的一款皮卡就非常具有賽博朋克未來感,硬朗的線條,冰冷的金屬配色,充分體現了機械亦有靈的理念。而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的外甲也借鑒了特斯拉皮卡的設計,暗冷色調搭配內斂的LED燈,給人十足的賽博朋克風格。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說回今天顯卡的主題,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在外甲設計部分已經講了很多,另外在顯卡導流罩邊緣部分也增加了科技感紋理,整體棱角分明,在光線經過產品表面時會有明顯的明暗變化,科技感十足。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并且由于這款顯卡更是定位旗艦游戲,在散熱方面也更加下功夫,三個主動散熱風扇均采用了13葉邊緣折角的“捕風手”風扇,可將氣旋壓入散熱器內實現風壓及進風量的進一步提升。

    另外一個細節就是,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三個風扇中央的logo牌均采用雙層處理,上面的一層可手動旋轉角度,不會隨著風扇啟動而旋轉。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背板展示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的金屬背板從遠處看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三角形”的視覺符號從嵌入的LED燈呈放射狀發散開,立體感十足。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在顯卡側面,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全新的LCD側顯示屏——“維”,打開包裝后屏幕默認貼合顯卡,適合正常裝機的用戶;另外這個LCD屏還可翻轉90°,適合豎裝顯卡的用戶,后面我們會單獨結合iGame Center來講這塊屏幕,我們接著往下看。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顯卡尾部的接口

    在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顯卡的尾部有兩個接口,左側白色的為主板燈光同步接口,右側的為LCD側顯示屏上傳圖片的數據線接口,數據線的另一頭需要接在主板上的USB 9針插槽上,注意不要接到開機跳線的9針上,兩個針口非常相似。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供電接口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由于定位于游戲旗艦,性能目前僅次于GeForce RTX 3090,在功耗上也比較大,一鍵超頻后能達到370W,所以供電接口采用了8pin*3的設計,玩家在購買前需要注意電源是否支持。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視頻輸出接口

    視頻輸出接口依舊采用了DP1.4a*3+HDMI 2.1的四接口設計,另外由于新的HDMI 2.1協議,最高已可支持單線8K的視頻輸出。在接口上方為一鍵超頻按鈕,新版的啟動之后會有藍色指示燈,更方便更直觀。

    04iGame Center軟件及LCD屏

    想要玩轉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一定要下載iGame Center這款官方軟件,LCD屏幕的自定義功能及各種數據的顯示都要靠它來完成。

    首先iGame Center軟件的第一欄會顯示電腦的基本信息,包括CPU、GPU、內存、網絡、風扇等,做到實時監控。

    第二欄會詳細展示顯卡的功能設置,在主頁面中可進行手動超頻及風扇散熱調整。這里注意,如果沒有超頻經驗的用戶切勿隨意拖動數值,尤其是大部分用戶見到這種數值條喜歡直接拉滿……

    在屏幕設置中,用戶可以自定義屏幕顯示內容,這里可以實時顯示顯卡數據、自定義文字以及自定義圖案,如果用戶想上傳圖片或GIF,這塊屏幕的尺寸為480×128px,可在其他軟件截取后上傳。

    這塊LCD側屏的顯示素質非常好,我們將Marbles圖片上傳后發現幾乎和顯示器所顯示的效果一模一樣,但通過相機拍攝始終會有摩爾紋,無法體驗到最直觀的效果。

    如此精美的一塊屏幕只顯示圖片多少有些浪費,筆者上傳了一段《暗黑破壞神》手游的GIF圖,可以看到顯示效果也非常流暢。

    軟件的第三欄可以自定義調節燈光,具體的種類就不在這里介紹了,除了燈光模式,還支持調節亮度、速度以及流動方向。

    最后一欄則是各種硬件的詳細參數,這里相較第一欄的硬件整體狀態更加細分,包括各個風扇的轉速、GPU使用率、顯存使用率、顯存使用情況等等。

    053DMARK 理論性能測試

    首先介紹一下測試平臺,為了保證此次評測能夠發揮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顯卡的最佳性能,主板和CPU采用了目前桌面旗艦級配置,具體如下。

    在測試成績上,基準測試采用3DMARK,游戲性能測試使用游戲自帶Benchmark,同時為了減小誤差,每項測試成績均測試3遍取平均值。

    GPU-Z參數

    首先看一下GPU-Z的參數,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采用GA102核心,三星8nm工藝,芯片面積628平方毫米,擁有10240個CUDA,Boost頻率達到1710MHz,相較公版的1665MHz有很大提升。采用12GB GDDR6X顯存,位寬為384bit,顯存帶寬達到了912.4 GB/s,光柵單元和紋理單元為112和320。

    下面先進行的是用來衡量顯卡DX11理論性能的3DMARKFS套裝:FS,FSE,FSU三者分別對應顯卡在1080P、2K、4K的理論性能,取顯卡分數實際測試結果如下(所有測試項均為一鍵超頻后1710MHz測試結果)

    3D MARK FS套裝測試

    在針對顯卡DX11性能的3DMARK FS套裝測試中,我們選擇了上代和本代的4張顯卡進行分值對比,以便能更好的反應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的性能水平。

    在該測試中可以發現顯卡性能出現了越級的情況,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甚至超越了GeForce RTX 3090的測試分數,這也印證了筆者在公版測試中的觀點。

    綜合超越雖然只有3%,但兩款下卡本就不在一個系列上,價格也有一定差距,所以這次發布的Ti型號可以說非常劃算了。

    3D MARK TS套裝測試

    而在針對DX12環境下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的分數與GeForce RTX 3090的分數基本持平。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要高出7%左右;對比上一代GeForce RTX 2080 Ti的分數要高出43%左右。

    3D MARK 光追測試

    PortRoyal是3DMARK中專門針對光追性能的測試項,在這組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再次超越GeForce RTX 3090,分數領先2%;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提升約為15%;對比上一代GeForce RTX 2080 Ti的分數提升則非常大,約為66%。

    06游戲性能測試

    在游戲性能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德軍總部新血脈》、《孤島驚魂5》、《刺客信條:英靈殿》、《無主之地》,國產游戲《邊境》、《光明記憶:無限》的benchmark跑分軟件。

    另外在游戲測試中,由于顯卡驅動的版本更新和游戲更新非常影響游戲幀數,所有benchmark跑分成績均以本次成績為準。

    《刺客信條:英靈殿》游戲測試

    盡管在理論測試環節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在各個環節都小幅領先GeForce RTX 3090,但實際游戲中的差距并不明顯,但這也可能和游戲本身的優化有關,后面我們再看更多測試。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和GeForce RTX 3090的大部分分數相同,僅有1幀的差距。同時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差距在1080P和2K分辨率下也并不大,主要是4K分辨率會有10%左右的差距。

    《德軍總部新血脈》游戲測試

    《德軍總部新血脈》并且由于自帶兩個benchmark,所以我們的數據取跑分均值,另外這款游戲幾乎每更新一次驅動或者游戲版本升級都會導致分數的巨大差異,在本次重新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再次領先GeForce RTX 3090,而相比GeForce RTX 3080的提升約為5%左右。

    《孤島驚魂5》游戲測試

    《孤島驚魂5》同樣算是優化比較到位的3A大作,但在benchmark的幀數測試中經常會不穩定,在本次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在2K和4K分辨率下要優于GeForce RTX 3090,其中4K分辨率下的成績要領先GeForce RTX 3080 20%左右。

    《無主之地3》游戲測試

    《無主之地3》是一款采用了卡通渲染風格的游戲,它對于性能要求的下限很低而上限又很高,另外我們注意到,在本次測試中大部分游戲1080P分辨率的成績基本沒有差距,這也是因為如此高性能的GPU在1080P分辨率下已經綽綽有余,開始受制于CPU的性能。

    《光明記憶:無限》游戲測試

    《光明記憶:無限》是由飛燕群島工作室開發的《光明記憶》新系列,目前還沒有游戲提供試玩,不過benchmark的跑分軟件官方已經提供,玩家可以在steam上自行下載。另外我們在測試的時候由于無法關閉光追選項,故所有測試成績均為“RTX 最高/DLSS 質量”模式下進行。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整體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但看得出在整體性能趨同的情況下,三款顯卡的分數差距并不大。

    《邊境》游戲測試

    在另外一款國產游戲《邊境》的跑分軟件中,情況基本與《光明記憶:無限》相同,測試條件均在“RTX最高/DLSS質量”下進行。

    07功耗及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中,我們選擇FurMark軟件進行拷機測試,并采用GPU-Z檢測溫度,功耗僅計算顯卡自身。

    功耗測試(點擊查看大圖)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經過我們的實測在滿載狀態下單卡功耗為370W(一鍵超頻后)左右,作為目前整體性能與GeForce RTX 3090相仿的情況下,建議搭配750W及以上電源。

    溫度方面,本次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經過15分鐘左右的拷機,溫度穩定為69℃左右,在更高頻率的情況下比GeForce RTX 3080 Ti低了6℃左右,并且頻率穩定無降頻情況。

    08部分游戲光追及DLSS效果展示

    上面我們測試了部分游戲的光追和DLSS性能表現,這些效果具體在游戲中是什么表現,下邊筆者選擇了兩款游戲給大家展示一下。

    《賽博朋克2077》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賽博朋克2077》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在《賽博朋克2077》中,光追效果隨處可見,而在游戲中也運用到了不同的光追效果,包括最常見的光追反射、陰影,還有環境光遮蔽、漫反射照明以及全局光照等比較高級的效果。

    RTX ON(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RTX OFF(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在網游《逆水寒》中,由于光追效果正處于試驗階段,并沒有如宣傳片一樣的水面反射。但畫面整體的陰影更加真實,如頭頂樹木的陰影,以及水面上荷葉的效果。而且由于光追效果較少,在打開該功能后幀數并沒有明顯下降。

    《堡壘之夜》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堡壘之夜》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堡壘之夜的光追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其中加入了反射、全局照明和路徑追蹤等效果。卡車車身上的反射較為明顯,角色身上的環境光在打開光追后更為寫實,另外仔細看的話遠處建筑物的玻璃同樣有光線的反射,整體畫質改善非常明顯。

    《魔獸世界9.0》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魔獸世界9.0》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魔獸世界9.0》同樣作為一款卡通渲染的網游來說,魔獸的年代更加久遠,此次加入光追效果在整體視覺上沒有堡壘之夜明顯。不過如遠處的樹木陰影,以及近處石臺下方的陰影都比較明顯。

    《控制》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控制》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控制》這款游戲所采用的引擎物理效果非常出色,同時光追開關的對比也是肉眼可見的明顯。包括玻璃上的人物反光,遠處地面的植物反光都比較清晰,同時打開光追后屋頂處的明暗對比也更加明顯。

    《賽博朋克2077》DLSS模式對比

    DLSS的對比測試我們選擇《賽博朋克2077》這款游戲,2K/RTX ON/DLSS關閉 原生畫質下作為標準,在打開DLSS質量模式后可以看到整體畫面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廣告牌的字樣邊緣依然很清晰。在DLSS平衡和DLSS性能模式中依然有著不錯的狀態,整體相較原生畫質并無二致。

    《逆水寒》DLSS模式對比

    畫質說明

    在《逆水寒》的DLSS測試中,我們將畫面設置為4K分辨率,畫質為預設最高。通過關閉、快速、超級性能,3種不同模式來進行幀數以及畫面的對比。

    首先在關閉DLSS中,游戲幀數為26幀原生畫質,打開DLSS快速模式后為41幀,而打開DLSS超級性能模式后為57幀。通過放大圖片不難發現原生畫質和DLSS快速模式的區別很小,而DLSS超級性能模式中角色背后的裝飾會變模糊,以及木條箱的紋理邊界會有較明顯變化。但幀數提升卻非常明顯。

    09軟硬兼施 鑄就Ampere

    好的硬件沒有軟件的加持,相當于空有長柄沒有槍頭,想要發揮十成威力則必須軟硬搭配,反之亦然。此次隨著發布會共同推出的還有以下幾項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NVIDIA Reflex

    以往我們關注延遲大多從顯示器上了解到幾毫秒極速響應,但那只是作為最終端的顯示輸出效果,你是否想過從系統內部到實際看到的畫面有多大延遲?

    NVIDIA Reflex

    在20系顯卡中NVIDIA反復提及的“幀能贏”,在30系顯卡中也做了更進一步的突破,除了NVIDIA將推出自己的電競顯示器NVIDIA 360Hz G-SYNC ESPORTS,還有NVIDIA Reflex技術。

    以往如果想測量系統延遲需要高速相機以及定制的LED鼠標電路。而使用帶有NVIDIA Reflex技術的顯示器將內置精確的延遲分析工具,可在CPU和GPU中優化渲染管道,極大減少延遲時間,將系統延遲整體降低至30ms以下。不過就像圖中所示,為此你需要一個支持反射延遲分析的鼠標。

    NVIDIA Broadcast

    NVIDIA Broadcast是一款易用且專業的直播軟件,它的強大之處就在于主播不再需要任何的背景布置,只需要一個普通的攝像頭和一張GeForce RTX系列的顯卡即可。

    寵物派對直播

    這款軟件可以讓你雜亂無章的房間立即變成直播間,其內置了音頻降噪、背景虛化、虛擬背景、頭部追蹤等功能。NVIDIA Broadcas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AI算法通過DGX超級計算機深度學習而來。

    NVENC編碼

    同時RTX 30系顯卡擁有目前最好的硬件解碼器,大部分用戶的電腦在直播時打開OBS推流后CPU占用會直接飆升到50%左右,而基于GPU的NVENC解碼可以極大地減輕CPU負擔。

    NVIDIA Studio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提到軟件可能大部分只會想到內容創作的相關軟件,但NVIDIA專為內容創作者推出的NVIDIA Studio驅動則是承擔著連接創作軟件和顯卡功能的關鍵。

    NVIDIA Studio

    NVIDIA Studio驅動經過更新與優化,對于最新版本的Adobe系列軟件支持更為穩定,同時附帶更出彩的創作功能。利用NVIDIA CUDA技術,GPU加速特效可實現更快的實時視頻編輯并加速渲染輸出,并讓原本只能進行軟件編碼輸出的視頻輕松得到硬件的支持。另外在AI計算方面的優勢,包括自動標記片段、特效追蹤和人臉識別等功能,都有顯著的速度提升。

    以GPU渲染為14.98秒 而CPU渲染為11分鐘

    當然NVIDIA Studio的加速創作絕不止Adobe一家,DaVinci、Keyshot、Blender、D5等專業軟件中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不僅能提供強大且穩定的運行環境,更能以GPU加速,有效提升創作效率。

    10越級提升 超越GeForce RTX 3090

    奇跡,又一個性能奇跡。在同一代顯卡越級的情況并不多見,而且還是在兩款顯卡均在售的情況下。本次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在頻率提升后頻繁超越GeForce RTX 3090,但精明如NVIDIA不會想不到非公版顯卡推出后的情況,難道真的是這一刀失手了嗎?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首先外觀部分,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依舊延續了此前的賽博朋克風格,并且LCD屏幕依舊精致,你甚至可以上傳一段精彩的GIF動圖來播放。

    在性能上,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的Boost頻率為1710MHz,通過實測我們也看到大部分分數均超越了GeForce RTX 3090,這也印證了筆者在公版首測中的觀點,另外我們也有理由懷疑公版GeForce RTX 3080 Ti是否故意壓低了頻率不讓這張卡太出風頭。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關于這張卡的定位,筆者認為GeForce RTX 3080 Ti為游戲旗艦。坦白來說兩組SM單元對性能影響并不大,但12GB顯存在特定的時候卻能發揮大作用。

    對于游戲用戶來講24GB確實有些浪費了,而對于生產力工具來說,在4K/8K素材渲染時,往往能占用12GB甚至更多,爆顯存對于軟件渲染來說是非常致命的,輕則報錯無法渲染,重則軟件崩潰進程丟失。所以這兩款顯卡在細分領域來說還是有所區別,GeForce RTX 3080 Ti更注重游戲。

    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Vulcan OC

    價格方面,NVIDIA公版的GeForce RTX 3080 Ti已經公布價格為8999元,根據現在顯卡的行情來看著實有性價比。不過非公版尚未公布價格,按照Vulcan系列以往的定位預估在1W-1.2W之間。雖然本次的發布的顯卡限制了挖礦,但具體出貨量尚不清楚,極有可能還是一卡難求,手氣好的小伙伴不妨在首發試試運氣。

    (7692157)

    距離GeForce RTX 30系顯卡發布已經過去了9個月,但在人們的記憶中發布會仿佛仍在昨天,在這半年多的時間中,RTX 30系顯卡也在不斷迭代,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的評測。

    給大家造成顯卡仍發布不久的假象,主要是因為芯片荒而導致的全球性顯卡缺貨,加上礦潮的影響。第一是因為發布半年多大家卻買不到卡,第二是因為總有熱點話題來勾起大家的記憶,久而久之玩家對于GeForce RTX 30系顯卡的印象還是那個未發布的新顯卡。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不過NVIDIA對于芯片荒雖然無可奈何,但對于加密貨幣挖礦已經采取了積極地應對措施,根據NVIDIA此前的官方博客說明,這批顯卡已經限制了以太坊的算力。另外GeForce RTX 3070 Ti這一批的非公版顯卡,在包裝上不會有任何限制算力的標注,“Lite Hash Rate”或者“LHR”的說明只針對已經發售的顯卡,后續為了方便區分才會在包裝上進行標注。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i是臺北電腦展上發布的第二款顯卡,它的解禁也標志著目前GeForce RTX 30系顯卡“Ti家族”在游戲卡方面全部補齊。當然也不排除目前的卡皇GeForce RTX 3090會推出Ti系列,但個人認為對于內容創作領域,它已經表現得足夠強悍。

    華碩作為信仰梯隊的代表“人物”,其產品一直受到各界用戶的關注,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性能到底如何在評測開始前,筆者先將這款顯卡的特點列出方便大家閱讀:

    1. 包裝及顯卡保護非常到位

    2. 優質做工 質感出色

    3. DP1.4a*3 + HDMI 2.1*2的5接口設計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總的來說,其實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在其家族系列中屬于非常具有性價比的代表,性能方面與公版并無二致,但散熱及做工更加精致,尤其是視頻輸出接口部位,雙HDMI 2.1的設計,幾乎在任何其他家顯卡上都不曾看到,最主要的這還是華碩的平價卡。在性能方面,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相較原型卡的性能提升約為7%,不算很大,但也填充了RTX 3070與RTX 3080之間的空白。

    01GA104核心的第二張顯卡

    在核心架構上,GeForce RTX 3070 Ti是采用GA104核心的第二張卡,官方白皮書上對比的對象為GeForce RTX 2070 SUPER,相較于上一代的NVIDIA Turing架構,NVIDIA Ampere架構下的GeForce RTX 3070 Ti每個時鐘執行2次著色器運算,而Turing為1次,RTX 3070 Ti的著色器性能達到22 TFLOPS單精度性能,而Turing為9 TFLOPS。

    新老兩代顯卡算力對比

    NVIDIAAmpere架構翻倍了光線與三角形的相交吞吐量,RT Core達到42 RTTFLOPS,而Turing為24 RT TFLOPS。而且第二代光線追蹤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性能提升,還增加了對游戲中運動模糊部分場景的光線追蹤計算加速。

    第三代Tensor Core可自動識別并消除不太重要的DNN權重,處理稀疏網絡的速率是Turing的兩倍,算力高達174 TensorTFLOPS,而Turing為72 TensorTFLOPS。

    GeForce RTX 3070 Ti采用了GA104核心,與GeForce RTX 3070相同,不過NVIDIA官方并沒有給出GA104核心架構圖,我們仍以GA102來做講解。

    完整的GA102核心

    完整的GA102 GPU包含7個GPC(圖形處理集群)42個TPC(紋理處理集群)以及84個SM(流處理器)組成,而GeForce RTX 3070 Ti的CUDA數量是6144個,共有48個SM單元,也就是3個GPC 24個TPC,而剛剛發布的GeForce RTX 3080 Ti共有40個TPC 80個SM單元,這也是兩款芯片的差距所在。

    公版顯卡參數表

    為了查詢方便,筆者將這幾款顯卡的核心參數列出,可以看到GeForce RTX 3070與GeForce RTX 3070 Ti的差距不大,相差的兩個SM單元,和剛剛發布的GeForce RTX 3080 Ti情況基本相同,也就是1組TPC,256個CUDA。只不過GeForce RTX 3080 Ti更接近GeForce RTX 3090,而根據參數來看GeForce RTX 3070 Ti與GeForce RTX 3080還有一定差距。

    GDDR6X

    另外GeForce RTX 3070 Ti的顯存雖然依舊是8GB,但已經由GDDR6更換為GDDR6X,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頻率和帶寬上,同頻下實現更高的顯存帶寬可以降低成本和功耗,另外在相同時間內GDDR6X可以比GDDR6傳輸多2倍的數據。這對于需要大量數據負載的工作尤為重要,如光線追蹤的游戲、AI學習和8K視頻渲染。

    02NVIDIA Ampere架構GA104解析

    GeForce RTX 3070 Ti采用了GA104核心,擁有174億(17400 million)個晶體管,392平方毫米的面積,基于三星的8nm NVIDIA定制工藝,來自Micron的GDDR6X顯存,這里與GeForce RTX 3070的GDDR6有所區別。

    本次NVIDIAAmpere的SM在Turing基礎上增加了一倍的FP32運算單元,這使得每個SM的FP32運算單元數量提高了一倍,同時吞吐量也就變為了一倍。

    而通常我們計算顯卡的CUDA數量,并不是把SM中的所有單元加起來計數,而是只統計FP32單元的數量,所以這樣一來,SM中的【FP32 : INT32】 從 1:1 變為 2:1。

    GeForce RTX 3070 Ti共有6144個CUDA,其實它有3072個INT32單元,但由于內部的FP32數量翻了一倍,所以最終實現了6144的CUDA數量。

    而這樣粗暴的提升CUDA數量對于游戲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幫助,通常在游戲中浮點運算相比整數計算要常用的多,圖形、算法以及各種計算操作中著色器工作負載通常需要混合使用FP32算數指令,而FP32的加速也有助于光線追蹤降噪著色器。

    在去年與GeForce RTX 30系顯卡一同發布的還有一項新技術——RTX IO。目前很多游戲動輒幾十G甚至百G的安裝空間,對于存儲空間的負擔暫且不提,但存放在硬盤中的數據,如果顯卡想要讀取到,需要先由CPU從硬盤中讀取壓縮過的數據,經過解壓縮再發送到顯存中。

    雖然隨著NVMe SSD的推出,讀取速度相較機械硬盤能夠快20倍,但受制于傳統I/O限制,NVMe高達7GB/秒的高速讀寫對于CPU是極大的負擔。

    傳統的數據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會占用多個CPU核心,壓力急劇增大,占用較多的內存,而此時其實GPU是處于閑置狀態的。RTX IO的作用就是越過CPU解壓再傳輸數據這一步,直接從PCIE總線讀取硬盤上經過壓縮的數據,并且完成無損GPU解壓,降低CPU占用,變向提升了性能。

    RTX IO可以極大解放CPU負擔

    當然這項技術作為系統底層的運行方式改變,還需要借助微軟發布的DirectStorage來實現,對于目前容量的游戲來說,RTX IO的改善效果有限,但假以時日等游戲容量上百G成為常態的時候,這項技術將會發揮巨大的功效。

    同時搭配新增的HDMI 2.1接口,可以支持單線8K的視頻輸出,而上一代HDMI 2.0僅支持4K 98Hz的視頻輸出,如果想要連接8K電視,則需要更多的線纜支持。

    03華碩 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外觀

    首先還是來看一下外觀,華碩TUF屬于旗下電競特工系列,其特點是極簡和軍工風格的外觀,不過在本次拆開顯卡包裝時筆者還發現了不少顯卡之外的細節。

    防偽膠帶及包裝盒上的logo印紋

    比如你很少在顯卡包裝盒上見到防偽膠帶,很少看到顯卡的黑色的硬包裝盒上會有logo印紋,很少見到防靜電袋內的顯卡還有正反兩層膜要撕。這些都是出自華碩旗下平價顯卡TUF系列上的,有人說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在顯卡首發時華碩的TUF系列大部分都是最平價的那一撥,況且還有很多其他品牌的高端產品同樣沒有這些。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題外話扯完我們來看看顯卡本身,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外觀依舊與GeForce RTX 30系其他產品相同,采用了金屬拉絲及磨砂工藝,同時增大了導流罩的鏤空面積,灰黑色的全鋁導流罩除了美觀外對于散熱也有一定幫助。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的尺寸約為300×127×52mm,占用約2.7槽的的空間,對比目前所有的RTX 30系顯卡算是比較輕薄的。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風扇

    另外在散熱方面,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三個風扇均采用全高阻隔環,大幅提升靜壓,加上正逆轉工作設計,有效減少空氣亂流,提高散熱效率,為全新的散熱模組提供了強大的氣流。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背板

    背板方面,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有大面積鏤空設計,芯片位置便于發熱量大的元器件散熱,而尾部的鏤空部分,可讓正面風扇吹透散熱鰭片,已達到迅速散熱的效果。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視頻接口

    在視頻輸出接口上,共有DP1.4a*3+HDMI 2.1*2的5個接口,給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擴展空間。另外由于新的HDMI 2.1協議,最高已可支持單線8K的視頻輸出。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供電接口

    供電接口部分,雖然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采用8+8pin的傳統供電方案,經過我們的實測,滿載功耗為280W左右,建議搭配750W及以上電源,另外在供電接口下方還有兩個故障指示燈,如果在未接入供電或有故障時,紅色指示燈會亮起,而正常接入時紅燈熄滅。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BIOS切換撥片

    接口左側為BIOS切換撥片,“P MODE”為performance性能模式,可提供更高的風扇轉速來快速降溫,而“Q MODE”為quiet安靜模式,運行起來噪音會更低,但相應的溫度會有所升高,用戶拿到顯卡后默認為“P MODE”。

    043DMARK 理論性能測試

    首先介紹一下測試平臺,為了保證此次評測能夠發揮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的最佳性能,主板和CPU采用了目前桌面旗艦級配置,具體如下:

    在測試成績上,基準測試采用3DMARK,游戲性能測試使用游戲自帶Benchmark,同時為了減小誤差,每項測試成績均測試3遍取平均值。

    GPU-Z參數

    首先看一下GPU-Z的參數,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采用GA104核心,三星8nm工藝,芯片面積392平方毫米,擁有6144個CUDA,1770MHz頻率。采用8GB GDDR6X顯存,位寬為256bit,顯存帶寬達到了608.3 GB/s,光柵單元和紋理單元為96和192。

    下面先進行的是用來衡量顯卡DX11理論性能的3DMARKFS套裝:FS,FSE,FSU三者分別對應顯卡在1080P、2K、4K的理論性能,取顯卡分數實際測試結果如下:

    3D MARK FS套裝測試

    在針對顯卡DX11性能的3DMARK FS套裝測試中,我們選擇了上代和本代的4張顯卡進行分值對比,以便能更好的反應參測顯卡的性能水平。

    可以看到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性能更接近GeForce RTX 3070,對比提升8%左右;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差距為18%左右;相比上一代的GeForce RTX 2070 SUPER提升44%左右。

    3D MARK TS套裝測試

    而在針對DX12環境下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分數提升稍弱,相比GeForce RTX 3070提升7%左右。而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差距為23%左右;對比上一代GeForce RTX 2070 SUPER的分數要高出49%左右。

    3D MARK 光追測試

    PortRoyal是3DMARK中專門針對光追性能的測試項,在這組測試中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表現更貼近GeForce RTX 3070,分數提升為7%左右;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差距為31%左右;對比上一代GeForce RTX 2070 SUPER的分數提升則非常大,約為50%。

    這是比較理想的等差數列

    另外我們對比了一組比較有意思的數據,綜合來看目前GeForce RTX 30系顯卡性能,形成等差數列的游戲卡型號分別為RTX 3060、RTX 3060 Ti、RTX 3070 Ti以及RTX 3080,所以個人來看GeForce RTX 3070與GeForce RTX 3070 Ti的型號會有些許沖突,不知道NVIDIA后續是否會有停產GeForce RTX 3070的打算。

    05游戲性能測試

    在游戲性能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德軍總部新血脈》、《孤島驚魂5》、《刺客信條:英靈殿》、《無主之地》,國產游戲《邊境》、《光明記憶:無限》的benchmark跑分軟件。

    另外在游戲測試中,由于顯卡驅動的版本更新和游戲更新非常影響游戲幀數,所有benchmark跑分成績均以本次成績為準。

    《刺客信條:英靈殿》游戲測試

    在游戲實測中可以看到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和GeForce RTX 3070的幀數差距并不明顯,平均下來為3%左右。而對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差距整體在10%左右。

    《德軍總部新血脈》游戲測試

    《德軍總部新血脈》并且由于自帶兩個benchmark,所以我們的數據取跑分均值,另外這款游戲幾乎每更新一次驅動或者游戲版本升級都會導致分數的巨大差異,在本次重新測試中,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與GeForce RTX 3070的差距約為4%,而相比GeForce RTX 3080的幀數差距為12%左右。

    不難發現在1080P分辨率下三款顯卡差距很小,其實在低分辨率下CPU已經限制了顯卡的發揮,而在4K分辨率下GeForce RTX 3080能領先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約22%的幀數。

    《無主之地3》游戲測試

    《無主之地3》是一款采用了卡通渲染風格的游戲,它對于性能要求的下限很低而上限又很高,并且這款游戲的跑分也很符合三款顯卡的性能規律,其中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相比GeForce RTX 3070提升為7%;相比GeForce RTX 3080的分數差距為25%。

    《光明記憶:無限》游戲測試

    《光明記憶:無限》是由飛燕群島工作室開發的《光明記憶》新系列,目前還沒有游戲提供試玩,不過benchmark的跑分軟件官方已經提供,玩家可以在steam上自行下載。

    另外我們在測試的時候由于無法關閉光追選項,故所有測試成績均為“RTX 最高/DLSS 質量”模式下進行。整體的分數分布情況與《無主之地3》非常相似,但在有光追的游戲中,10GB顯存的GeForce RTX 3080相比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的8GB顯存更有優勢。

    《邊境》游戲測試

    在另外一款國產游戲《邊境》的跑分軟件中,情況基本與《光明記憶:無限》相同,測試條件均在“RTX最高/DLSS質量”下進行。

    《孤島驚魂5》游戲測試

    《孤島驚魂5》同樣算是優化比較到位的3A大作,在這款游戲中CPU的瓶頸更加明顯,1080P分辨率下兩款顯卡的成績幾乎相同,在2K和4K分辨率下比較能反應真實水平。

    06功耗及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中,我們選擇FurMark軟件進行拷機測試,并采用GPU-Z檢測溫度,功耗僅計算顯卡自身。

    功耗測試(點擊查看大圖)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經過我們的實測在滿載狀態下單卡功耗為280W左右,建議搭配750W及以上電源。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溫度方面,本次的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經過15分鐘左右的拷機,溫度穩定為65℃左右,相比公版降低了13℃,顯存溫度為84℃左右。

    07部分游戲光追及DLSS效果展示

    上面我們測試了部分游戲的光追和DLSS性能表現,這些效果具體在游戲中是什么表現,下邊筆者選擇了兩款游戲給大家展示一下。

    《賽博朋克2077》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賽博朋克2077》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在《賽博朋克2077》中,光追效果隨處可見,而在游戲中也運用到了不同的光追效果,包括最常見的光追反射、陰影,還有環境光遮蔽、漫反射照明以及全局光照等比較高級的效果。

    RTX ON(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RTX OFF(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在網游《逆水寒》中,由于光追效果正處于試驗階段,并沒有如宣傳片一樣的水面反射。但畫面整體的陰影更加真實,如頭頂樹木的陰影,以及水面上荷葉的效果。而且由于光追效果較少,在打開該功能后幀數并沒有明顯下降。

    《堡壘之夜》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堡壘之夜》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堡壘之夜的光追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其中加入了反射、全局照明和路徑追蹤等效果。卡車車身上的反射較為明顯,角色身上的環境光在打開光追后更為寫實,另外仔細看的話遠處建筑物的玻璃同樣有光線的反射,整體畫質改善非常明顯。

    《魔獸世界9.0》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魔獸世界9.0》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魔獸世界9.0》同樣作為一款卡通渲染的網游來說,魔獸的年代更加久遠,此次加入光追效果在整體視覺上沒有堡壘之夜明顯。不過如遠處的樹木陰影,以及近處石臺下方的陰影都比較明顯。

    《控制》RTX ON(點擊查看大圖)

    《控制》RTX OFF(點擊查看大圖)

    《控制》這款游戲所采用的引擎物理效果非常出色,同時光追開關的對比也是肉眼可見的明顯。包括玻璃上的人物反光,遠處地面的植物反光都比較清晰,同時打開光追后屋頂處的明暗對比也更加明顯。

    《賽博朋克2077》DLSS模式對比

    DLSS的對比測試我們選擇《賽博朋克2077》這款游戲,2K/RTX ON/DLSS關閉 原生畫質下作為標準,在打開DLSS質量模式后可以看到整體畫面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廣告牌的字樣邊緣依然很清晰。在DLSS平衡和DLSS性能模式中依然有著不錯的狀態,整體相較原生畫質并無二致。

    《逆水寒》DLSS模式對比

    畫質說明

    在《逆水寒》的DLSS測試中,我們將畫面設置為4K分辨率,畫質為預設最高。通過關閉、快速、超級性能,3種不同模式來進行幀數以及畫面的對比。

    首先在關閉DLSS中,游戲幀數為26幀原生畫質,打開DLSS快速模式后為41幀,而打開DLSS超級性能模式后為57幀。通過放大圖片不難發現原生畫質和DLSS快速模式的區別很小,而DLSS超級性能模式中角色背后的裝飾會變模糊,以及木條箱的紋理邊界會有較明顯變化。但幀數提升卻非常明顯。

    08軟硬兼施 鑄就Ampere

    好的硬件沒有軟件的加持,相當于空有長柄沒有槍頭,想要發揮十成威力則必須軟硬搭配,反之亦然。此次隨著發布會共同推出的還有以下幾項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NVIDIA Reflex

    以往我們關注延遲大多從顯示器上了解到幾毫秒極速響應,但那只是作為最終端的顯示輸出效果,你是否想過從系統內部到實際看到的畫面有多大延遲?

    NVIDIA Reflex

    在20系顯卡中NVIDIA反復提及的“幀能贏”,在30系顯卡中也做了更進一步的突破,除了NVIDIA將推出自己的電競顯示器NVIDIA 360Hz G-SYNC ESPORTS,還有NVIDIA Reflex技術。

    以往如果想測量系統延遲需要高速相機以及定制的LED鼠標電路。而使用帶有NVIDIA Reflex技術的顯示器將內置精確的延遲分析工具,可在CPU和GPU中優化渲染管道,極大減少延遲時間,將系統延遲整體降低至30ms以下。不過就像圖中所示,為此你需要一個支持反射延遲分析的鼠標。

    NVIDIA Broadcast

    NVIDIA Broadcast是一款易用且專業的直播軟件,它的強大之處就在于主播不再需要任何的背景布置,只需要一個普通的攝像頭和一張GeForce RTX系列的顯卡即可。

    寵物派對直播

    這款軟件可以讓你雜亂無章的房間立即變成直播間,其內置了音頻降噪、背景虛化、虛擬背景、頭部追蹤等功能。NVIDIA Broadcas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AI算法通過DGX超級計算機深度學習而來。

    NVENC編碼

    同時RTX 30系顯卡擁有目前最好的硬件解碼器,大部分用戶的電腦在直播時打開OBS推流后CPU占用會直接飆升到50%左右,而基于GPU的NVENC解碼可以極大地減輕CPU負擔。

    NVIDIA Studio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提到軟件可能大部分只會想到內容創作的相關軟件,但NVIDIA專為內容創作者推出的NVIDIA Studio驅動則是承擔著連接創作軟件和顯卡功能的關鍵。

    NVIDIA Studio

    NVIDIA Studio驅動經過更新與優化,對于最新版本的Adobe系列軟件支持更為穩定,同時附帶更出彩的創作功能。利用NVIDIA CUDA技術,GPU加速特效可實現更快的實時視頻編輯并加速渲染輸出,并讓原本只能進行軟件編碼輸出的視頻輕松得到硬件的支持。另外在AI計算方面的優勢,包括自動標記片段、特效追蹤和人臉識別等功能,都有顯著的速度提升。

    以GPU渲染為14.98秒 而CPU渲染為11分鐘

    當然NVIDIA Studio的加速創作絕不止Adobe一家,DaVinci、Keyshot、Blender、D5等專業軟件中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不僅能提供強大且穩定的運行環境,更能以GPU加速,有效提升創作效率。

    09頂級信仰源自細節

    大家對Ti系列的印象應該是性能飆升、碾壓原型號,就像GeForce RTX 3060 Ti和GeForce RTX 3080 Ti一樣,但GeForce RTX 3070 Ti的出現卻有些例外,相對于GeForce RTX 3070綜合提升7%的性能,怎么看都無法駕馭“Ti”這個稱號。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但是拋開這些來講,GeForce RTX 3070 Ti的售價為4499元起,正好位于GeForce RTX 3070和GeForce RTX 3080之間,這是其一;除了內部的性能對比,GeForce RTX 3070 Ti的性能正好橫跨于對面RX 6700 XT和RX 6800之間,這是其二。所以綜合這兩點來看,GeForce RTX 3070 Ti的“身世”還比較復雜。

    這是比較理想的等差數列

    在性能跑分圖中,我們也找到了比較有意思的現象,目前RTX 30系形成等差數列的游戲卡型號分別為RTX 3060、RTX 3060 Ti、RTX 3070 Ti以及RTX 3080,并沒有GeForce RTX 3070什么事,所以后續不知道NVIDIA會不會砍掉。

    說了半天公版,我們再來看看華碩,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華碩的信仰在哪里,除了高端炫酷的ROG系列,其實在TUF等平價系列中,也有足夠多恐怖的細節。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細節特寫

    首先你很少在顯卡包裝盒上見到防偽膠帶,很少看到顯卡的黑色的硬包裝盒上會有logo印紋,很少見到防靜電袋內的顯卡還有正反兩層膜要撕。這些都是出自華碩旗下平價顯卡TUF系列上的,有人說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在首發時華碩的TUF RTX 3080 8G GAMING同樣是5499元最便宜的那一撥,況且還有很多其他品牌的高端產品同樣沒有這些。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今天測試的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在性能上和公版并無二致,但滿載溫度保持了華碩一貫的高水準,拷機15分鐘僅65℃;并且搭載了DP1.4a*3 + HDMI 2.1*2的5接口設計。

    這里順便再提及一下華碩的全超冷概念,ROG STRIX是華碩旗下的猛禽系列,生產過程采用全自動化將元器件精準焊接在PCB上,并經過144小時的持續測試,最終才得以出廠進行售賣。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全就是指的全自動化制程,通過全自動化生產,降低傳統人工生產線的不確定性,確保顯卡擁有一致高穩定性的同時,提升顯卡使用壽命。

    超就是指的超合金供電,華碩獨家的超合金供電在整個散熱效果上會比普通供電提升一倍。

    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

    冷就是冷靜散熱了,上面所說的散熱器增大和新的風扇都是算是這部分的東西,而且華碩為了獲取更好的散熱效果會不惜采用較為昂貴的制程,比如鏡面銅制程。所以在溫度的控制上,華碩TUF RTX 3070 Ti O8G GAMING顯卡才能做到如此出色。

    這款顯卡將在6月10日發售,目前尚不清楚價格,不過按照慣例首發日的價格將會是最低的,所以這一波一定要搶,這里也祝大家都能有好手氣。

    (770123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