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趕海吃海鮮
聽起來就十分愜意
可有人貪嘴嘗鮮
把自己送進了醫院
#01
十幾顆美味
讓她四肢麻木,透不過氣
8月初,浙江32歲的徐女士(化名)受朋友邀請來到海邊玩水,岸邊礁石縫里的螃蟹、螺、貝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么美味的海鮮可不能錯過!大家干脆現抓現撈,一個多小時后滿載而歸,準備一飽口福。
這些海鮮中,徐女士認出了織紋螺。她雖然從新聞中了解到這種螺有毒,但又不甘心放棄嘗鮮,一口氣吃了十幾顆。一個多小時后,她的身體出現了異樣。
織紋螺(圖源:寧波市場監管)
起先,徐女士的四肢開始發麻使不上勁,隨后這股麻意蔓延到了口周嘴角。緊接著,她又出現了惡心、胸悶的感覺,透不過氣。意識到情況不妙,家人趕緊帶著她來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急診科。
接診的肖陽海醫生詳細了解病史后,結合癥狀判斷徐女士為織紋螺中毒,屬于輕中度,需要住院治療。由于這種毒素沒有特效藥,醫護團隊為她進行了洗胃、血液灌流等一系列解毒治療。目前,徐女士中毒的情況已得到明顯改善。
事后,徐女士從朋友處了解到,幾人中還有另外一位朋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癥狀,但中毒情況相對較輕,自行緩解。
而在今年6月份
臺州晚報微信公眾號
也曾發布報道提醒:
織紋螺
不要買,不要吃!有中毒風險
#02
“有時候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煮熟也無法完全去除毒素
肖陽海介紹,因味道鮮美,織紋螺曾是沿海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但實際上,織紋螺可能含有河豚毒素。織紋螺本身無毒,因生長過程中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
約0.5mg的河豚毒素即可對人類致死。更重要的是,河豚毒素對熱穩定,僅靠煮熟煮透是無法完全去除毒素的。
人一旦食用,毒素會通過阻斷鈉離子的通道功能來干擾神經傳導,使人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
“并不是說吃得越多中毒越嚴重,有時候食用一顆就可能會致命。這種毒素的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小時。”肖陽海強調。曾有媒體報道,一女子吃完兩捧織紋螺后心跳驟停,經過約9分鐘的心肺復蘇才恢復心跳,隨后被轉入ICU進一步治療。
早在2012年國家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不過仍有不少人禁不住織紋螺鮮美味道的誘惑,私自采捕織紋螺并進行食用或銷售。
醫生提醒,醫院每年都會接診徐女士這樣心懷僥幸的患者。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在任何季節購買、采捕、食用織紋螺。一旦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不要小看一顆織紋螺,重癥者可能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綜合:健康寧波新聞版、杭州日報、臺州晚報此前報道
來源: 臺州晚報
肉毒素針劑在醫美領域使用較多,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其中的“商機”,利用朋友圈和微信群,售賣假冒的肉毒素針劑。今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案件,于某等10人因犯妨害藥品管理罪獲刑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四個月不等的刑期,并判處共計人民幣1130萬元的罰金。
網購“知名”肉毒素 注射后現惡心頭暈癥狀
南京的王女士非常注重保養,聽說肉毒素可以除皺、瘦臉,非常心動。2022年4月,經朋友介紹,她從微商范某手中,花費8000元購買了10瓶某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并按照商家要求,配合生理鹽水自行注射到臉部。
受害人王女士:使用后就覺得惡心頭暈,然后我就聯系了賣家,他說是正常反應,但我自己就不敢用了,我想要退貨,結果發現自己被拉黑了。
當地民警在調查中發現,王女士所購買的“注射用A型肉毒素”,存在藥品溯源碼“一碼多掃”“同時間段多地掃碼”等異常情況。
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檢察院白洋:這就意味著,王女士所購買的肉毒素可能不是真品,而且市場上也可能會存在其他冒牌的產品正在流通,我們重點圍繞銷售網絡進行溯源,查證假肉毒素的生產源頭,努力實現全鏈條的打擊。
與此同時,南京公安機關接到線索,有人通過網絡向一些地區大量銷售假冒“注射用A型肉毒素”。
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檢察院白洋:在烏魯木齊的美博會上,公安機關通過一些線索發現,有人正在銷售假冒的裸瓶肉毒素針劑,于是就聯合當地警方,對該批人員進行了抓捕。抓捕之后,從現場搜查出了一些裸瓶的肉毒素針劑。
那么,警方查獲的裸瓶的肉毒素針劑和正規產品有什么區別呢?
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檢察院白洋:從外包裝來看,正常的、正規的產品含有外包裝,含有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但是裸瓶的肉毒素針劑只有瓶子本身。此外,正規產品需要貼有標簽進行塑封,而裸瓶肉毒素針劑只有一個7毫升左右的西林瓶,里面灌注了一些未知、不明的粉末。
經查,正規廠家生產的肉毒素出廠價在一般在800到1000元,到普通消費者手中價格接近2000元。但是本案中的裸瓶肉毒素價格,出廠價只有20元,中間商層層加價出售,到消費者手中價格最高達到上千元。
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檢察院白洋:首先,從價格上來說,就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第二,正常的肉毒素是要走正規的藥品銷售渠道,但它的銷售方式非常隱蔽,基本上是通過不見面、不接觸的方式,通過網絡還有物流的方式進行銷售。
經查,2023年3月,警方鎖定了山東淄博的一家藥品公司,認為這個企業就是涉案肉毒素的主要來源。警方對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他的主要合作伙伴實施了抓捕行動。警方趕到現場的時候,車間工人正在加緊生產,當天尚未出庫的肉毒素凍干粉被當場查封。
裸瓶肉毒素生產商不具備藥品生產資質
警方調查發現,這家號稱生物制品的有限公司,并不具備藥品生產資質。犯罪嫌疑人于某交代,公司采購含有肉毒素的原液,將50毫升左右的肉毒素原液與凝膠、甘露醇、水等混合成為2至3升的液體,之后再分裝到7毫升的西林瓶中進行凍干,加工成肉毒素凍干粉針劑,以每瓶20元的價格對外銷售,事實上每支肉毒素的成本僅為1.5元。
層層代理商將假肉毒素銷往全國20多個省份
犯罪嫌疑人郭某在明知于某不合法的情況下,仍在網絡上幫其尋找買家,以每支2元的提成將買家信息告知于某,于某安排發貨。蔡某則直接從于某處大批量采購假冒肉毒素凍干粉針劑,并由范某等層層代理商銷往上海、浙江、黑龍江、江蘇等20多個省份,涉案金額約380萬元。
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檢察院白洋:于某和郭某在對于這個裸瓶肉毒素的生產和銷售中是有明確的分工的。于某主要負責這個肉毒素產品的生產,而郭某負責對外,通過朋友圈、微信群的方式,對外進行推介銷售,如果有相關的訂單,再將訂單轉發給于某,于某直接安排工人進行發貨。
經抽樣取證鑒定,盡管山東這家藥品公司所生產的肉毒素中含有A型肉毒素的成分,但是,這家企業未取得藥品相關批準證明文件進行生產銷售,生產環境、衛生標準包括員工培訓遠遠達不到藥品生產企業的要求,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制作不同顏色瓶蓋 偽裝成知名品牌
在醫美領域,除了外包裝之外,市面上的知名品牌通常以瓶蓋的顏色來區分。
于某按照訂單的要求,把所生產的美容針劑偽裝成知名品牌一樣的粉蓋、紫蓋、白蓋、綠蓋等不同顏色,并對外宣稱其功效各有不同,以此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
被告人蔡某:我也是通過網絡,看到他們的宣傳,才加了大老板于某的微信。進了7、8次貨,每次交易成功,就直接刪除微信。這是上家大老板交代的,必須刪他微信。
為了逃避監管,于某等人經常提醒下面的代理商刪除所有的聊天記錄、發貨轉運記錄。在明知肉毒素屬于管制藥品的情況下仍然抱著僥幸心理進行生產銷售,其行為已經觸犯了妨害藥品管理罪。
注射肉毒素中毒事件頻發 或危及生命
今年6月以來,浙江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已經接受了6例肉毒素中毒患者。其中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在注射肉毒素后僅三五天,便出現了視力模糊、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癥狀,最終因呼吸衰竭被緊急送入ICU進行搶救。經過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等治療后,轉危為安。
今年4月,家住廣州的李女士因為注射了兩針瘦肩針,確診肉毒素中毒進了ICU,險些付出生命代價。
肉毒素屬于藥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對藥品的生產和經營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食品藥品監督稽查支隊科長陳每文:早在2008年,就被我國列入了醫療用毒性藥品的管理范疇。因此,它的配置、經營和使用除了要遵循《藥品管理法》,還要遵循《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
肉毒素的運輸、儲存、使用量等有嚴格要求
2023年初,國家藥監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對注射用A型肉毒素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由于該藥品需要在2至8度的低溫條件下才能保持活性,因此,它的運輸、儲存、使用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不規范的使用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專家介紹,肉毒素中毒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顱神經支配受到影響的一些癥狀,比如說頭暈眼花乏力、頸項無力,然后視物模糊、復視等。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失聲等等,更嚴重的可能就會出現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那么作為一種藥物,肉毒素究竟具有什么功效,我們普通人又該如何正確使用肉毒素呢?
南京鼓樓醫院醫生徐曄:肉毒素它實際上就是肉毒桿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細菌性的毒素。但是,是藥三分毒,毒也同時是藥,所以它會被用來開發成很多臨床藥物。實際上最早是用來矯正我們的眼睛的,比如說像斜視,還有斜頸這些的,后來就被開發成了瘦臉針、瘦肩針,用在肌肉阻斷、美容方面的事情。
肉毒素有很強神經毒性 應按照醫囑使用
專家表示,肉毒素雖然在美容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肉毒素是肉毒桿菌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的細菌毒素,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應按醫囑、按劑量使用,不可以超劑量用藥。
南京鼓樓醫院醫生徐曄:那如果它不能被量化,完全就像抽獎、賭博一樣去使用這種不合規的產品,帶來的后果不可估量。我們平時注射的時候,比如說要注射100單位、200單位、300單位,都是非常明確的。但是這次出的問題就在于,它可能標記的這100個單位里面是1000個單位、2000個單位。這種情況下,人體出現這種肉毒素中毒癥狀就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
此外,冷鏈運輸和保存中存在不規范問題、注射機構和醫師并未取得資質而出現不專業操作,都會導致肉毒素中毒。
專家提醒,消費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由專業的醫生規范注射。
(總臺央視記者 李文杰 陳雷 柴志先)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