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電腦越用越卡,看看是不是你的C盤紅了?
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把電腦的C盤作為系統盤,電腦的系統就裝在系統盤中。我們在日常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和緩存。
這些垃圾和緩存占用了C盤空間,時間長了垃圾、緩存越累計越多,C盤空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電腦運行越來越慢。
有時候,我們想嘗試刪除一些垃圾,卻不知從何下手,也怕誤刪了文件導致系統崩潰。
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安全、快速的刪除C盤中的垃圾。
Prefetch文件夾
Prefetch這個文件夾是系統的預讀文件夾,一般位于C盤windows文件夾下。
這個文件夾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存放系統已訪問的文件預讀信息的。創建這個文件夾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加快系統啟動的速度的。
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文件夾中存放的預讀信息也越來越多,嚴重的占用了C盤的存儲空間,因此要及時地對這個文件夾下的文件進行清理。
清理的方法也很簡直,打開資源管理器(我的電腦),在windows文件夾中找到Prefetch文件夾,然后刪除該文件夾中的內容即可。
backup文件夾
這個文件夾的作用是給在電腦上安裝的一些軟件做備份文件。因此,如果我們正常安裝好了軟件之后,就無需保存這些備份的文件了。
刪除這個文件也很簡單。打開資源管理器(我的電腦)依次雙擊打開C盤→windows→winsxs,找到backup文件夾,刪除里面的內容即可。
刪除瀏覽器的瀏覽記錄
其實,我們平常用瀏覽器上網,每天產生的大量的瀏覽記錄會產生非常多的垃圾和緩存,這些垃圾和緩存同樣也是占用C盤空間的“大戶”。因此,及時清理瀏覽記錄是釋放C盤存儲空間的有效的途徑。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我們在搜索欄中搜多“控制面板”,然后打開internet選項,然后在常規面板中找到“瀏覽歷史記錄”,勾選后點擊刪除按鈕,把“cookies”和“IE臨時文件”都刪除就可以了。
關閉系統還原功能
在我們的電腦中,默認會有一個系統保護功能,該功能中有一個系統還原的設置,會占用大量的C盤內存。
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刪除這個功能。我們右鍵單擊計算機圖標,打開屬性面板。
在屬性面板中找到“系統保護”→“配置”,然后選擇“關閉系統保護”,然后點擊右下角應用和確認即可。
temp文件夾
我們在日常使用電腦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臨時文件,這些臨時文件都是無用的。這些無用的臨時文件也存放在我們電腦的C盤中,占用大量的C盤存儲空間。
我們只需要打開資源管理器,在C盤windows文件夾下,找到temp這個文件夾,刪除該文件夾里面的內容就可以了。
這里要注意一點,只可以刪除文件夾中的內容,切記不要把文件夾一起刪除。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清理系統盤垃圾和緩存的方法,有C盤“爆紅”問題的朋友們,趕緊去嘗試以下吧~
了解更多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就是用淘寶或者天貓搜索過物品之后,你的電腦就會經常彈出煩人的廣告來。百度推送廣告是很高的,你剛剛才搜索了下手機,立馬就能夠出現類似的小廣告。
為什么會經常出現小廣告呢?肯定有網友猜測是不是淘寶、京東泄露了你的個人隱私了?其實不是的,并沒有人盜取你的個人信息,也并不是第三方軟件從中作怪。
大家平時在瀏覽網頁的時候,肯定沒有人留意到網頁下面最小的一行字,使用百度前必讀這幾個字很重要。大家點開之后就會發現,里面有一項就是隱私權的保護聲明,答案就在這里面。
天貓商城上面的隱私權政策
而這里面有一個Cookie,簡單來說就是瀏覽器的緩存文件,是用來記錄瀏覽器里所有操作記錄的。Cookie的一個常用功能,就是通過判斷用戶登錄網站的情況,讓用戶在下一次登錄時簡化手續。
在百度的聲明里面說了,你的搜索記錄會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你的電腦里,在你訪問和百度合作的網站同時,會允許這些網站向你推送廣告。其實不單單只是這些搜索引擎,就連淘寶和京東都有這樣的用戶隱私的權限說明。我們打開淘寶和京東時,網頁也會根據我們的搜索記錄,定期向我們推送一些類似的商品,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百度上使用聲明
那么到底有沒有什么辦法阻止這些廣告的出現呢?只要設置瀏覽器不保存Cookie就好了,或者就是更改自己的設置,設定為關掉一個瀏覽器時自動刪除Cookie就可以了。
我們以百度為例,只需要點擊右上角的設置圖標選擇清除上網痕跡就可以了,這樣就把Cookie的選項給刪除了。至于說其他的瀏覽器,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在家里操作一下。
常見的幾款瀏覽器標識
不過刪除Cookie后,也會有一些不太便利的地方,就是每次登陸百度號的時候都要輸入自己的賬號密碼。有網友說,我還特意檢驗過什么樣的東西會被推送。比如在淘寶搜索食品啊、裝飾擺件啊、禮品什么的都會被推送,但搜索刀具什么的就沒推。在微信跟朋友聊游戲的時候,涉及到了車,然后就會向你推購車的廣告。
雖然頻繁出現的廣告很是令人煩躁,但是刪除Cookie之后,也會出現一些不便利的地方。對此,網友們是怎么看的呢?歡迎留言哦!
(本文由科技耳目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