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運價持續走低,市場競爭激烈,在當下惡劣的貨運市場環境中,一人一車“千里走單騎”的情況不在少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節省成本;再加上各地疫情頻發,在疫情檢測站一等可能就是好幾個小時,對于快遞、綠通、冷鏈等“追求時效性”的細分市場,更需要日夜兼程,才能跑贏生存壓力。
這些都使得不少卡友們長期處于超負荷的運輸狀態下,導致交通事故頻發。在服務站遇到卡友張師傅時,他剛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
10月25日,張師傅運輸一車貨物行駛至三門峽時,前方行駛的半掛車一側輪胎突然爆胎,緊急降速剎車,跟在后方的張師傅也迅速剎車,但因為高速路上車速較快,躲避不及,發生追尾事故,駕駛室中網損壞,好在人沒事。
事故發生之后,張師傅及時報警并且報告保險公司進行備案。半掛車駕駛員著急換胎送貨,也沒有追究張師傅的責任。“都不容易,算了吧”這似乎是卡友們之間才懂得惺惺相惜,互相理解。
在此之后,從事故發生地到服務站,張師傅這一段路走得異常艱難。
事故發生時,張師傅的車上還裝滿了貨,因此在事故發生之后,交警做出責任認定,也將事故現場各種照片上傳至保險公司備案后,張師傅第一時間將貨物送至陜西安康,還好這車貨只是普貨,貨主并沒有固定嚴格的送達時間,如果運輸的是綠通貨物,可能會將因超時被扣運費。
這一路上張師傅都小心翼翼,畢竟追尾事故是否對車輛發動機、大梁造成損傷,他并不清楚。送完貨物之后張師傅才講車輛送至位于西安的服務站,彼時陜西又面臨新一輪的疫情防控,因此檢查非常嚴格,收費站大堵車,在等待了5個多小時后,張師傅才順利到達防疫監測站。
由于張師傅有多個省市的行程碼,檢查人員根據疫情政策進行勸返,讓張師傅原路返回,但是張師傅實在不知道應該開去哪里,而且車輛也急需維修,內心焦急又無奈,車輛被撞并不確定底盤有沒有問題,貿然上路又怕出問題,在幾經爭取之下,仔細填寫自己的行程信息之后,張師傅才順利的通過高速收費站。
新車到手才3個月就發生這樣的意外,讓張師傅心疼不已。事實上,這三個月的運輸生活讓張師傅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累,太操心了。
雖然進入貨運行業才剛剛三個月,但張師傅其實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2004年,張師傅手持A1駕照從部隊轉業回家,成為一名職業卡車司機,彼時貨運市場發展迅速,給別人開車也不需要太過操心。
2013年,張師傅又進入客運行業,成為一名大巴車司機,就職于一家工程單位,每天的工作就是按時按點的將工人從宿舍區運輸至工作區。雖然工作非常輕松,但是需要24小時待命,下班之后也要等通知,而且工作地點隨工程所在地變動,常年回不了家。
從2004年到2022年,近二十年時間中,張師傅也不再孑然一身,變身成為身負重擔的丈夫、父親,過夠了常年離家的生活,也想要更自由的工作,想要更多的陪伴在家人旁邊。于是今年6月份,張師傅辭職買了一輛6米8載貨車開始跑綠通運輸。
雖然過去的十八年,一直圍繞“方向盤”工作,但是從來沒有養過車的張師傅也沒有預料到一個人養車是如此艱難,為了節省成本,張師傅一個人開車,但是綠通又追求時效性,疲勞駕駛是常態,雖然他也明白疲勞駕駛存在風險,但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此前,妻子擔心他一個人開車太累,也跟過一段時間車,讓張師傅逐漸適應一個人開車的節奏,但因為孩子還小,才上小學,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人照顧,妻子便回家了。為了減輕張師傅的負擔,他的妻子也一直在找工作,但因為疫情影響,如今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并不容易。
張師傅此前運輸冬青,按說也不屬于綠通貨物,但貨主對時間要求非常緊張,一路上都在打電話催促,但是路上因為疫情檢查耽誤了很久,即使張師傅已經全力運輸了,還是因為遲了2小時被扣了200元,而那趟運費總共也就700元,最后到手只有500元。
買車后,張師傅也選擇了掛靠公司,保險加掛靠費等大約2萬元,掛靠公司承諾介紹貨源,但也只有第一個月介紹了很多貨源,基本上一個月沒怎么休息,第二個月貨源就驟減,只能自己在平臺上找貨源,回程貨價格低是常態。
如今陜西正值蘋果運輸高峰期,張師傅也現場給我展示了一下去程回程貨的差價,從陜西渭南去往湖北懷化麻陽,全程大約1200公里,凈得運費為5500元,但是從懷化并沒有返回陜西的合適貨源,要么就是低價去其他地方,要么空車返回陜西。
過去的三個月中,張師傅也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平均收入大約1.4萬元,去除5千元車貸,純收入平均9千元。雖然收入比此前更高,但真的很累,一個人開車還要操心貨源,在路上鉚足勁跑,得要全神貫注才能保證安全,路上還得應對貨主的“追魂奪命CALL”,實在是精力不夠用。
而疫情當下,跑長途運輸更是難上加難,如今各地疫情反復,在路上節省出來的時間,都花在疫情檢測站了,遇到有疫情的地區,送貨也是個難題,也不能隨便回家,就像是一片孤舟飄在大海中,被驚濤駭浪拍打,但仍然再孤單又努力的航行。
談及入行感受,按張師傅的話說,雖然有賺頭,但太難了。在問及是否后悔入行跑貨運時,張師傅沒有猶豫,坦言有些后悔進入貨運行業。
● 編后語:
這兩年,運輸行業行情不好,運輸成本上漲,再加上疫情,大家過得異常艱難,無論是新手司機還是老司機,都面臨諸多困境,但只能咬牙堅持,只希望卡友們在日常運營中能夠多一份安全,少一份心酸,加油。(文/圖 王雪潔)
10個開車好習慣,少一個都不算做老司機,看看你符合幾條
老司機必須具備的10個開車好習慣,看看你有幾條,少一條都不算老司機,快來看看你都符合嗎?
1、不管什么時候任何地點,上車前都繞車一周檢查,重點檢查車前后有沒有玩耍的小孩或障礙物,輪胎是否虧氣,底盤下是否有障礙物或油漬。相信99%的司機拿了駕照后都沒能保持這個好習慣。
2、開車心態最重要,其次才是技術,很多司機開車時非常暴躁,喜歡嘮叨、罵人。罵完前車罵后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開車一旦著急,就會增加事故概率,所以開車時一定要保持穩定情緒并耳聽八方眼觀六路。
3、不管有車沒車,老司機在變道前都會提前打轉向燈,可很多司機拿了駕照后,變道都懶得開轉向燈了。
4、老司機開車都會把視線放遠,不僅觀察前車,還要觀察前車的前車,把兩側車道的車輛行駛狀態盡收眼底,做到預判性駕駛才能避免事故。
5、經過路口時,即使綠燈,老司機也會收油減速,左右瞭望,安全通過路口,自己不闖紅燈,也要預防可能會闖紅燈的車輛或行人,避免事故。
6、老司機會特別注意盲區,不僅注意車輛粗壯的A柱遮擋形成的盲區,也會注意后視鏡的視線盲區。還會注意路邊障礙物或路邊停靠的車輛所遮擋的形成的盲區。當存在視線盲區時,老司機會通過擺頭,減速觀察,確認安全才會減速通過。
7、老司機不會濫用遠光燈,遠光燈能照亮更遠的路,給自己帶來方便,但遠光燈會嚴重影響對向司機的視線,老司機在照明條件良好的路段不會隨意使用遠光燈,夜間會車時會提前100米,將遠光變近光,保證對向行車安全。
8、車上主動安全配置再多也不分心,變道輔助,盲區預警,主動剎車,甚至是高階自動駕駛,再高級的主動安全配置,遇到鬼探頭也有失靈的時候,開車越依賴電子配置,開車技術就會越來越差,老司機開車從來都是以自己的駕駛技術為主,安全配置為輔。
9、老司機開車通過預判駕駛,用油門控制車速,剎車次數少,急剎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這樣做既省油還省剎車片。
10、行駛中觀察后視鏡的好習慣,老司機開車每行駛一段時間后都會掃描一下后視鏡,確認自己所處的行車環境是安全的,周圍沒有并排或扎堆行駛的車輛,老司機在急剎前都會看一下內后視鏡,確認后方沒有緊隨的車輛,防止自己安全剎停后被后車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