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者:Dchris

    一.購買原因和過程

    1.原因

    第一次購買蘋果的產品是高一的時候購買的iPod touch 4,在此之前,我對于觸屏機的印象都是停留在諾基亞5800那種電阻屏,肉眼可見的延遲,卡頓的特效,還要用力的戳才能有反應。然后蘋果的iPhone4和touch出現了!那電容屏操作起來的流暢性,那絲滑的感覺就像摸在了高級絲綢,輕輕的劃過就有反應了,一下子就刷新了我對觸屏機的印象,原來觸屏這么爽!(有人可能想問iPhone 3gs也是觸屏的為什么不知道,因為對于一個初三高一的學生,太高端和小眾的機子一般的都不知道的,這也說明了iPhone4的成功,當時炒的全世界都知道 )

    然后我也有幸在土豪同學那試了一下iPod,于是便在心中長草了,于是乎在高一的時候通過誘騙老媽說為了學習,我需要一部觸屏機來看學習資料(這是原話!)。然后母上就給我買了部iPod touch。是的不是iPhone,因為實在太貴了,沒好意思要。

    這部touch算是我第一部智能機,雖然不能打電話發短信,它其他的都和iPhone是一個水平(配置低一點,但是用起來體驗是一樣的)。然后安卓陣營的也開始有電容屏了,開始慢慢的完善其軟件的豐富度和體驗,這一切都好似蘋果帶出來的,所以對于一個土鱉高中生來說蘋果公司意味著創新,逼格,是一名行業挑戰者。

    ========這是我對于蘋果公司和產品的看法(蘋果公司的產品至少是行業前列的)=========

    到了大學,由于專業的需要(數字媒體技術),我帶的是臺式機回學校,平時做視頻和三維用臺式機才能勝任。i5,950ti的配置雖然用AE,和C4D建模時不時會卡,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就這樣一直到了大三,漸漸的接了一些外包的單子,然后就出現了在宿舍做外包和去課室上課的矛盾,于是便有了買個筆記本的想法。于是乎便開始尋找合適的本子的過程

    2.經過

    在選筆記本的時候我考慮過外星人,畢竟性能怪獸,做做視頻之余還可以玩玩游戲。但是自從我去尸體店看過真機之后我就打消這個念頭了,因為太大了!又重,我要是有什么項目要去外面談來回估計可以減幾斤。于是,我便確定要買的筆記本一定要輕薄,然后就盯到了xps15和mbp15,xps15在大媽有很多的測評,我也是看的心癢癢的,而且之前竟然還有眾測!(可惜新人一篇原創都沒有,就沒申請眾測了)。簡單介紹下xps15:超窄的邊框(這個真心喜歡),頂配4k的分辨率,和mpb差不多的配置。這些都讓我在這兩款電腦中糾結。

    于是乎,我又再一次去了實體店體驗了兩款機子,mbp的全金屬一體機身比xps15的看起來要有質感,xps鍵盤那面雖然是說碳纖材質,可是還是很像塑料。mbp的視網膜屏幕在其軟件和系統中的優化好過4k分辨率下的win10。mbp的觸控板用起來杠杠的。所以,我決定就是mbp了!

    選定之后,就是各種上貼吧,知乎去看關于mbp的帖子,然后又在傳3月21號的發布會肯定會更新mbp,加上原本我是想自己接外包賺錢來買的,父母知道我想買臺mbp之后提出他們可以資助一部分的錢當作生日禮物。于是購買mbp的計劃就從5,6月份的事提到了3月,想著說等到發布會之后再決定買不買新的(誰知道新的會有多貴)。

    終于等到22號,早上一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昨晚發布會發布了啥。什么都沒有!!MacBook系列的毛都沒更新。這么不著急蘋果是藥丸啊!于是我一怒之下就在官網的教育商店買了mbp15的高配(說一下教育商店的優惠,大陸官網的是1w6,hk的是1w4。如果有hk的同學,可以托人幫你買了,然后自己去取,因為是不能寄到大陸的。然后教育優惠這個蘋果是抽查資格的,我就沒有檢查我的學生資格,下單就到手了。不過要是被抽查到了又沒有資格那就不知道是什么后果了)

    3.結果

    在24號的中午順豐就送到了我手里

    二.開箱

    瞎扯了這么多,終于到開箱了!!

    外包裝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張戰略合作伙伴的貼紙,這配色我一看我還以為是唯品會咧

    電腦和盒子也是貼合的很好,必須要用一個帶子才能拉起來

    這個線是三叉的,有一條地線,而蘋果電源上是兩個頭的,沒有地線,加上蘋果金屬的機身。所以,用兩頭的插頭充電的時候機身可能會帶電!電流不大,有時輕輕碰到會覺得有種刺痛感。插上金屬外殼的耳機的時候,有時候會電到耳朵,針扎一樣的感覺

    進度條走完了就選擇語言,這里還有語音的各國語言,方便一些有視力障礙的人選擇

    然后開箱部分到這里就結束啦

    三.測評和體驗

    由于我不是很專業的玩硬件的玩家,對各種專業的參數也不怎么懂。也沒有各種專業的測試工具。所以硬件部分我只能盡我所能說清楚了,后面我會更新一些mac里自己用著比較喜歡的軟件和各位值友交流~

    先來一波圖片

    硬件部分

    (1).CPU:2.5GHz 四核 Intel Core i7 處理器 (Turbo Boost 高達 3.7GHz),配備 6MB 共享三級緩存,這么專業的數據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什么性能,畢竟不是很懂低壓u,高壓u之類的對比。各位值友誰可以告訴我這個和i5-4590哪一個更厲害點

    (2).顯卡:Intel Iris Pro Graphics 圖形處理器(集顯)/AMD Radeon R9 M370X 圖形處理器,配備 2GB GDDR5 顯存(獨顯)。獨顯是A卡這個問題好像被挺多人討論過的,上一代的mbp用的顯卡是N卡的650m,那這個A卡應該不會比那個差吧。聽聞A卡和adobe之間有神秘加成?我用了十幾天adobe的產品也發現什么神秘的加成啊,也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3).內存:16GB 1600MHz DDR3L 主板集成內存。16GB足夠用了,我PC也才16g。

    (4).SSD:512GB PCIe 閃存。5百g的就不用緊巴巴的用著,生怕裝不下各種軟件和電影(其實還是經常會關注容量的,我跑個AE,緩存存了50g,還是用了硬盤檢測軟件才知道那里占了這么大的空間,那個軟件后面會說)。蘋果的硬盤的速度在家用的級別算是最快的(說錯還請指出)。這么快的速度便是蘋果系統流暢的保障,不然系統優化做的再好開個ps,ae等個一分鐘也是白搭,這里配合blackmagicdesign speed test對ssd進行一個測試

    5).屏幕:Retina 顯示屏:15.4 英寸 (對角線) LED 背光顯示屏 (采用 IPS 技術);分辨率 2880 x 1800 (220 ppi)。屏幕做為蘋果的一大賣點,至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有人可能會說4k屏又不是沒有,但是蘋果是為了這個視網膜的屏幕,對很多軟件進行了調整優化,而window陣營的軟件對4k屏的優化是比較堪憂的(雖然現在軟件都漸漸在優化了)。對于視網膜屏幕和其他屏幕的區別,由于我沒有其他的筆記本,所以我去蘋果官網的官方介紹那截了圖給各位值友看

    可以看的出帶r屏的效果是細膩很多的,就好像印刷品一樣,這里掛出官網的介紹,感興趣的值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可以自己選擇放大區域的

    配備 Retina 顯示屏的 MacBook Pro - 功能 - Apple (中國)...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屏幕在閉合到快合起來的時候阻尼感突然就沒有了,就好像是吸附上去了一樣,伴有輕輕的啪一聲,這個設計讓機子有種高科技的感覺(別問我為啥,我也不知道,就是覺得好高端的感覺)

    然后說說屏幕的問題:1.為了減少厚度,蘋果屏幕的做法和其他的不一樣。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筆記本屏幕由內到外主要由背光源、液晶面板和強化玻璃這三個部分構成,而 Retina Macbook Pro 則拿掉了最外面的玻璃保護層,直接讓液晶面板面對用戶,從而減少了屏幕的厚度。同時也減少了反光的強度,讓屏幕在強光下的顯示更加正確和舒服。為了讓液晶面板擁有像強化玻璃一樣的硬度和耐磨性,蘋果邀請 LG Display 為它量身打造了特殊的 IPS 硬屏,所以,我們看的屏幕就真的是顯示的那層屏幕,要是被東西劃到了就沒有保護層幫他擋著一刀了

    2.屏幕是有一層涂層的。具體的用處我就不是很清楚,但是,這個涂層聽說很容易脫落!有人說買回來沒用多久,第一次擦屏幕涂層就起了氣泡了(可能是遇到品控很差的機子了),這個問題上網一查還是有很多的,各位值友還是要注意的

    (6).觸控板:這個是我用過最好用的觸控板!(雖然我摸的觸控板不多,但是也摸過xps15,surface book,Thinkpad的)。多點觸控的功能讓手勢很豐富,可以有許多鼠標沒有的功能,用過之后根本就不想用鼠標了(用專業的軟件還是要用鼠標的,畢竟高精度的操作,三維軟件移動視圖什么的用觸控板就不方便了,因為觸控板是用不同數量的手指來控制左中右鍵的)。而且新的force touch觸控板可以識別不同的壓力值,可以實現兩段式的點擊,比如可以設置用力按觸控板觸發屏幕取詞功能,這個功能還可以自定義為其他許多的快捷功能。還有類似數位板的壓感識別。即可以用觸控板進行簽名。

    新的force touch觸控板演示

    原本我是想自己錄一個的,然后上網一搜,發現竟然有,就懶的錄了。希望可以給有興趣的值友做一個參考

    (7):接口兩個 USB 3 端口/兩個 Thunderbolt 2 端口/HDMI 端口/SDXC 卡插槽。兩個USB的接口對于有些人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可能一個用無線鼠標,一個用u盤就沒有了。兩個Thunderbolt 2 端口包含了網線和USB的功能(要另外買轉接),而且理論速度達10Gbps,這個應該是筆記本發展的方向了。MagSafe2這個設計強烈建議全部電腦都換上!磁力吸附的方式讓你意外扯斷接口的幾率降到極低,稍微用點力它就會脫離接口而沒有一點損傷,而且好喜歡它啪的一聲吸上去的感覺

    (8)散熱:由于我沒有專業的檢測工具,只能講講主觀的感受。當高負荷運轉機身發熱的時候,熱量主要是集中在鍵盤的上部,就是轉軸部分。所以即使在很熱的的時候,掌托還是沒有什么熱感的,不會說有些筆記本一發熱就紅燒豬手那樣。(由于系統的問題,mac上網看視頻,如果是flash插件播放的,那溫度真的是燙,要是放腿上燒豬腿那樣,風扇呼呼的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風扇一般的轉起來是很安靜的,除非渲染的時候,CPU100%占用,那就聲音稍微大了點)

    結語

    沒錯,這篇開箱到這就結束了。

    原本我這篇還有一些我自己用的一些軟件的介紹,因為我這篇硬件沒有專業的跑分,烤機。沒有專業的拆機圖解。我就想著在軟件和體驗上多下點功夫,和值友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其實買蘋果之前,看過很多說蘋果時候設計濕啊,攝影狗啊,恰好我又是(水平低很低而已),然后又看了很多說蘋果這不好那不好的(比如不能玩游戲...說最多就是這個!)

    等到我實際拿到了手,用了一段時間,發現很多的顧慮都是浮云,都是沒必要擔心的。關鍵就是在于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比如我想要便攜性,對于游戲性能不是那么追求(因為用pc打游戲才更爽),買了一臺外星人的話,背出去我就折磨的夠嗆,用的也不會開心的。而一個很注重游戲性能的人為了蘋果logo買了蘋果,又被mac系統折磨的心累,用起來堵的慌,那就是浪費了一臺好機器。

    希望各位值友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電腦。大大的提升自己的愉悅感。什么是合適的機器咧,那感覺大概是我一掀開屏幕就感覺自己體內滿滿的洪荒之力要噴薄而出,迫不及待的要大干一場。

    謝謝各位值友看我廢話這么久!新人第一次發原創,就大力的戳打賞的按鈕吧!

    一、前言:Win陣營勁敵!2018款MacBook Pro終于來了

    7月12日蘋果悄無聲息地更新了MacBook Pro產品線,為大家帶來了2018款MacBook Pro,最大的變化是更新了八代酷睿處理器,同時將飽受好評的Ture Tone原彩顯示帶到了筆記本屏幕上,這也是2016年以來,MacBook Pro第二次例行更新。

    Mac是行業公認的高端筆記本領袖,僅憑著7%的市場份額攫取了筆記本行業超過60%的利潤,但是2016年的Touch Bar微創新并未說服消費者,這兩年換湯不換藥的例行更新也受到用戶的詬病。

    反觀Windows陣營,隨著近年來OEM廠商的工業設計水平的突飛猛進,各大廠商都推出了相當出色的高端產品,比如戴爾的XPS系列,惠普Spectre系列,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不過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款Win陣營高端筆記本產品并非這些OEM大廠的產品,反而是國內手機巨頭華為帶來的MateBook X Pro,91%屏占比、隱藏式攝像頭、電源指紋二合一,3K觸控屏,諸多創新功能為高端筆記本市場帶來了一股清爽之風。

    而且華為MateBook X Pro與2018款MacBook Pro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是13寸級別的小屏筆記本,都搭載了八代酷睿處理器,都定位于高端筆記本市場,同樣都出自手機巨頭之手,外觀設計也十分相似。

    如果要為2018款MacBook Pro欽定一位Win陣營對手,那么華為MateBook X Pro應該就是今年最適合的選擇了。

    考慮到此,筆者也拿到了這兩款Mac與Win陣營最出色的產品之一。那么當華為MateBook X Pro遇到蘋果2018款MacBook Pro,誰才是更強的高端筆記本呢?

    二、性能對比:首發28W低壓U 性能最強的MacBook Pro?

    熟悉PC的人都知道,不同系統平臺的性能對比并不具備太強的參考意義,而且往往Mac平臺用戶多注重辦公而非性能,對于Mac平臺的跑分對比并不是特別流行。

    不過對于2018款MacBook Pro而言,性能是它最大的賣點,這款Mac最大的更新就是升級為八代酷睿處理器,蘋果也在宣傳頁面著重強調了它的性能升級,甚至單獨對比了《古墓麗影:崛起》的幀數表現。

    這意味著蘋果對2018款MacBook Pro的性能非常自信,所以我們就看看,有史以來性能最強的MacBook Pro的表現究竟如何吧。

    筆者手中兩款筆記本具體參數如下:

    配置上,華為MateBook X Pro與新款MacBook Pro同樣搭載了Intel八代酷睿處理器,不過具體型號并不相同,具體到筆者手中兩款i5具體參數如下:

    可以看到,兩顆CPU之間最大的區別是i5-8259U的TDP(熱設計功耗)要高于i5-8550U,最高主頻提高了0.4GHz。最關鍵的核心數與工藝制程沒有區別,簡單的說,i5-8259U可以理解為i5-8250U的高頻版。

    一般而言,輕薄本看中續航與發熱,目前除蘋果外沒有OEM廠商采用28W低壓U處理器,2018款蘋果MacBook Pro也算是替Intel首發了這個系列的處理器。

    為了充分壓榨兩款筆記本的極限性能,也順便看看28W低壓U的成色,筆者這里選擇了Mac與Win平臺通用的Geekbench、CineBench R15與大型單機游戲《古墓麗影:崛起》三個測試項目,三個測試軟件簡介如下:

    測試環境如下:

    1)筆記本電腦接入電源,并關閉節電模式。

    2)重啟筆記本后,清理后臺,每款軟件重復測試3次,取其最高值。

    3)《古墓麗影:崛起》設置為1920x1200分辨率,最低特效。

    1、Geekbench跑分測試

    可以看到CPU性能上,蘋果MacBook Pro用高主頻的優勢,在單核性能上多出6%,多核性能上領先18%。

    但是在Geekbench的GPU測試中,憑借著獨立顯卡的優勢,華為MateBook X Pro一舉逆襲,跑分反超23%。

    2、CineBench R15跑分測試

    CineBench R15測試中,蘋果MacBook Pro單核跑分高出10%,不過多核跑分領先收窄至8%。

    在CineBench R15的GPU測試中,華為MateBook X Pro大幅領先UHD655,跑分超過124%!跑分直接翻倍。Intel的核顯確實還是扶不上墻啊。

    3、游戲幀數測試

    這里將《古墓麗影:崛起》調整為1920x1200分辨率,最低特效。使用游戲自帶的能效測試,結果如下:

    華為MateBook X Pro在平均幀數上直接領先蘋果MacBook Pro近60%,而且達到了流暢游戲的最低要求——30幀,相較之下蘋果MacBook Pro就有些“幻燈片”的感覺了。

    在地熱山谷、敘利亞和山頂這三個小項測試中,華為均取得了大幅領先,在敘利亞測試中,華為幀數甚至要比蘋果高出整整100%,獨顯的優勢一目了然。

    總的來說,依靠高主頻的優勢,蘋果MacBook Pro在CPU性能上要小幅領先華為MateBook X Pro,幅度在10%左右,但是可能考慮到功耗發熱,蘋果未在13寸MacBook Pro上提供獨顯選項。

    雖然在CPU上稍顯落后,但憑借著獨立顯卡,華為在GPU性能上徹底甩開了只有核顯的蘋果MacBook Pro,跑分是蘋果的2倍-2.5倍左右。很明顯,在一些需要GPU參與的大型專業軟件上,華為MateBook X Pro的獨立顯卡無疑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從這里可以看出華為的設計思路相較蘋果更加直接,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全都要”。不僅搭載了八代酷睿處理器,還配備了獨顯MX150,八代低壓酷睿兼顧性能與續航,獨立顯卡滿足高端需求,用戶想要的全都有。

    三、外觀對比:比13寸本更輕薄的14寸筆記本

    ——厚度重量

    如果筆者不特意強調,讀者應該不會注意到這兩款筆記本的屏幕尺寸差距,華為MateBook X Pro搭載了13.9英寸屏幕,而MacBook Pro則是一塊13.3英寸的屏幕,但是如果你把MacBook Pro放到華為MateBook X Pro上面,你會發現蘋果的13寸筆記本基本上把華為的14寸筆記本完全覆蓋住了。

    蘋果MacBook Pro基本上能把華為MateBook X Pro完全覆蓋住。

    反之華為也可以完全把MacBook Pro完全覆蓋住。

    原因很簡單,盡管兩者屏幕尺寸差了一寸,但機身長度均是304mm,機身寬度上華為MateBook X Pro僅比2018版蘋果MacBook Pro長了5mm。

    不僅如此,14英寸的MateBook X Pro重1.33kg厚14.6mm,比小自己一寸的13英寸MacBook Pro(1.37kg/14.9mm)更輕薄。

    如此來看,大小持平,但更輕薄的華為MateBook X Pro在移動辦公時更具優勢。

    上圖為華為MateBook X Pro的機身厚度,下圖為2018款MacBook Pro的機身厚度。

    ——外觀顏值

    看完客觀的參數,我們再來看一看主觀的顏值。

    2018款MacBook Pro延續了2016年的外觀設計,改動不多,這也意味著它繼承了蘋果引以為傲的Unibody鋁合金一體式金屬工藝,光滑似綾羅的金屬機身,細膩若游沙的磨砂顆粒,無論是設計、用料還是工藝,你都挑不出毛病。

    但問題也在這,2018款MacBook Pro同樣繼承了用戶2年來對于這種設計的審美疲勞,這一點相信許多果粉也深有感觸。

    至于華為MateBook X Pro同樣采用了一體式金屬機身與陽極氧化鋁工藝,無論是觀感與觸感都足以比肩MacBook Pro,機身邊框進行了CNC切邊處理,帶來了相當出色的金屬光澤。

    當然兩款筆記本的設計風格也有一些區別,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華為MateBook X Pro身上有很多弧線,這也是它和MacBook Pro區別最大的地方。

    MacBook Pro機身線條更加硬朗方正,觀感更加商務男性化;而華為MateBook X Pro身上的弧度設計則更顯柔軟嫵媚,這些弧度邊框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握感。

    ——接口

    華為MateBook X Pro搭載了2個Type-C接口(雷電3 x 1)、一個USB 3.0接口,一個耳機孔;

    2018款MacBook Pro搭載了4個Type-C接口(雷電3 x 4)+1個耳機孔。

    接口數量上,MacBook Pro多一個Tpye-C接口,但華為MateBook X Pro則擁有一個USB-A口,很多時候能省下一個轉接頭,實用性上更方便一些。

    四、屏幕對比:4mm邊框vs原彩顯示 頂級屏幕的強強對決

    如果要評出這兩款筆記本身上最令人喜歡的一點,筆者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們的屏幕。

    打開華為MateBook X Pro的屏幕,一股沁人心魄的視覺沖擊力撲面而來,超窄邊框讓屏幕幾乎整個懸浮B面上,用戶無時無刻都在感受到一整塊屏幕的充盈質感。

    右側為華為MateBook X Pro的屏幕,左側為2018款MacBook Pro的屏幕。

    華為把手機上的全面屏概念第一次延展到了筆記本上,將屏幕邊框做到4mm,屏占比達到了91%,這也是目前為止最窄的筆記本屏幕邊框,同2018款XPS 13一致,你無法不稱道華為激進的構思與工業設計實力。

    相較之下,雖然2018款蘋果MacBook Pro已經是蘋果Mac史上邊框最窄的產品,但與華為MateBook X Pro并列而行,你就能感到一種時代感就縈繞其上,揮之不去。

    華為的屏幕分辨率達到了3K級別3000x2000, MacBook Pro則是標準的2K分辨率2560x1600,不過這兩者的屏幕精細度已經超出人眼的識別極限,所以都能帶來最出色的視覺觀感。

    更難得的是,華為MateBook X Pro的屏幕還支持多點觸控,在移動辦公脫離鼠標的情況下,一個支持觸控的筆記本屏幕可以讓你用手機替代鼠標,節省大量的時間。

    而相對的2018款MacBook Pro的屏幕帶來了一個實用新功能——True Tone,即原彩顯示。在不同色溫環境下,MacBook Pro可以調節成相應的暖屏/冷屏,讓用戶觀看更舒適。

    上圖為3300K暖光下MacBook Pro顯示效果,下圖為5600K冷光下的MacBook Pro顯示效果。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上下兩幅照片的屏幕色溫有所不同,但由于色溫變動較小,拍照效果并不明顯,但不過實際觀察眼睛會明顯感受到這個色溫變化的效果。

    平心而論,華為MateBook X Pro與2018款蘋果MacBook Pro的屏幕素質都相當出色,而華為的多點觸控與蘋果的原彩顯示也是十分難得的貼心功能。

    五、使用體驗:打字、視頻、揚聲器 誰的體驗更好?

    1、鍵盤體驗

    接下來就是兩款筆記本的鍵盤對比,兩者的鍵盤都是典型的超薄本鍵盤,鍵程較短,不過得益于相對寬松的C面空間,兩者的鍵帽寬大,平整緊促,打擊感精準,反饋迅速,簡單來說都是非常適合長期碼字的鍵盤。

    實測來說,華為MateBook X Pro鍵程要比2018款MacBook Pro鍵程多出0.57mm,對鍵程敏感的用戶需要注意一下。

    左側為2018款MacBook Pro鍵程,實測約為0.87mm,右側為華為MateBook X Pro鍵程,實測約為1.44毫米。

    不過實際體驗下來,蘋果MacBook Pro的鍵程要比華為MateBook X Pro更短,打個比方,在蘋果MacBook Pro上打字很像在指頭直接在敲擊桌面,不過得益于短鍵程,蘋果MacBook Pro敲擊反饋更緊促,節奏感更強;而鍵程更長的華為MateBook X Pro敲擊縱深更長,稍顯綿軟,兩者風格有所差別。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華為MateBook X Pro的鍵帽中間平整,而蘋果MacBook Pro的鍵帽中間稍稍凹陷,手感略有不同。

    2、攝像頭體驗

    另外華為MateBook X Pro鍵盤上還有一些玄機,由于B面邊框過窄,前置攝像頭無法安置,華為巧妙地把攝像頭隱藏在了鍵盤的F6與F7之間,按壓即可打開關閉。

    直對屏幕的話,隱藏式攝像頭容易拍到下巴。

    蘋果MacBook Pro由于攝像頭位于屏幕頂部,所以就沒有這個問題。

    當然由于華為MateBook X Pro前置攝像頭的位置較低,所以用戶使用時要稍微注意一下“大鼻孔”的問題,不過考慮到驚艷的全面屏設計,這點問題就算不上什么問題了。

    3、筆記本揚聲器體驗

    另外華為MateBook X Pro在B面又帶來了一個小驚喜,它在B面搭載了支持杜比全景聲2.0的雙立體揚聲器,這里筆者也做了一個小測試:

    右側為華為MateBook X Pro的揚聲器,左側為2018款MacBook Pro的揚聲器。

    兩款電腦同樣使用網易云音樂播放樸樹的《平凡之路》,兩款筆記本的最大音量都超過了80分貝。

    但得益于杜比加持,華為MateBook X Pro的立體聲唱更有層次感,左右聲道清晰,很難相信華為的削薄的身板能發出如此澎湃的聲音。

    六、總結:Mac與Win的紫禁之巔 華為小勝一招

    總的來說,華為MateBook X Pro與2018款蘋果MacBook Pro的對比基本代表了目前市面上Mac陣營與Windows陣營最強的產品實力,堪比葉孤城與西門吹雪決戰紫禁之巔。

    作為史上性能最強的MacBook Pro,蘋果首發搭載了Intel 28W低壓處理器,筆者手上的i5-8259U憑借28W TDP與高主頻要稍強于華為的i5-8250U;但華為在獨顯上扳回一城,獨顯MX150大幅領先Intel核顯一倍以上,甚至可以在《古墓麗影:崛起》測試中可以跑滿30幀。

    當然,相較于前代MacBook Pro,2018款MacBook Pro的性能確實是突飛猛進,不過GPU性能始終是蘋果的短板,蘋果也深有體會,特地推出了外接顯卡塢Blackmagic eGPU來彌補在GPU性能上的差距,不過多掏錢的還是消費者罷了……

    在外觀上華為MateBook X Pro與2018款蘋果MacBook Pro并沒有可以吹毛求疵的地方,設計、用料與做工都是目前最高端水準,不過出人意料的是,14寸的華為MateBook X Pro的三圍與13.3寸的MacBook Pro幾乎一致,甚至比MacBook Pro更輕薄。

    而屏幕設計則是兩款產品的分水嶺,盡管2018款MacBook Pro更新了原彩顯示功能,但無疑華為91%的超高屏占比更加吸睛一些,智能手機證明了屏占比是未來發展的道路,這個結論放在筆記本上看起來也相當合適。

    當然評價任何產品的優劣都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價格,筆者手中的華為MateBook X Pro售價為8688元,蘋果MacBook Pro售價14188元,兩者配置體驗相近,但價差高達5500元,買一臺iPhone 8還綽綽有余。

    有意思的是,i7+16GB內存+512GB SSD+MX150的頂配華為MateBook X Pro售價只有12988元;而筆者手中這臺14188元蘋果MacBook Pro僅僅是2018款MacBook Pro的“乞丐版”,蘋果入門款比華為頂配還要高出近2000元,性價比高下立判。

    可以看到,在外觀、性能與價格上,華為MateBook X Pro都要比2018款蘋果MacBook Pro小勝一招,性能勝在獨顯一招,外觀勝在屏幕一招,性價比也比MacBook Pro高出一大截,綜合來看,華為MateBook X Pro的表現確實要比2018款MacBook Pro更加優秀。

    總而言之,在MacBook Pro沉寂2年之后,華為MateBook X Pro確實為高端筆記本市場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選擇,也意味著Windows陣營第一次有實力與Mac正面對抗,很難想象華為MateBook X Pro是華為進入筆記本市場后僅用一年推出產品,華為還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么?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