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中能夠在一組信息中取出所需的一部分信息的器件是:譯碼器8086\中的每一個總線周期通常包括4個時鐘周期輸入、輸出接口電路也稱為 I/O電路,即通常所說的適配器,適配卡或接口卡,它是微型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交換信息的橋梁。END語句標識源程序到此結束。匯編語言的源程序中,過程以ENDP語句結束。ENDS表示定義的段結束。
復位后的啟動地址是 。
8086中斷向量的容量大小為1KB。
可訪問的最大I/O空間是64KB。
8253某計數器的最大計數初值時0000H。
8253工作在方式1時被稱為:可編程單脈沖發生器。
當EPROM擦除后,每個單元的內容位FFH。
在中,IP寄存器的位寬是16位。
當定時器/計數器8253的A1,A0引腳分別給定高電平和低電平時,選定的是計數器2
接口電路8255A 方式2工作方是可以實現雙向傳輸。
loop指令執行時,隱含的寄存器是CX。
用來定義雙字的偽指令是DD。
需要定時刷新的存儲器是DRAM。
8086寫I/0總線周期控制信號,一直保持著低電平有效的是M/IO-。
8086微處理器在訪問四個當前段時,堆棧段的偏移量是由SP提供。
8086微處理器訪問存儲器時,物理地址是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共同決定的,CPU中負責生成物理地址的部件稱作:地址加法器。
的RAM芯片需要18條地址線。
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共有4 個,必須按順序全部或部分執行。
8255A是可編程的中斷控制芯片。
高速緩沖存儲器是用價格高昂的雙極型RAM制作的,它主要加在CPU和主存儲器之間
為8253的計數器提供的脈沖輸入(CLK)頻率為1KHz,要實現500ms的定時中斷有微處理器系統嗎,則計數器初值應該是499
設8253的CLK輸入2MHz的時鐘脈沖,若要輸出4KHz頻率的波形,負脈沖寬度為1us,則該8253芯片的計數初值是500。
8086微處理器運算器中的算數邏輯部件ALU用來對數據進行算術、邏輯運算,運算結果的一些特征由標志寄存器(FALG)來存放。
若一SRAM芯片的容量是位,除電源和接地線外,該芯片的其他引腳最少應為20根。
若8255A的控制口地址位2F3H,則8255A的A端口地址為2F0H。
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A中IRR用于存放由外部輸入的中斷請求信號。
在并行接口的輸入過程中CPU可以用中斷方式讀取接口中的數據。
微機系統中,增加高速緩沖器CACHE的目的是緩解通信部件之間的速度矛盾問題。
在8086微機系統中,完成對指令譯碼器操作功能的部件是EU。
利用8259A的普通屏蔽方式,要屏蔽掉IR2,IR4,IR6引腳上的中斷請求,屏蔽字是54H。
在8086最小工作模式下,決定CPU最終接受或發送數據的引腳是DT/R。
在8086中,ALE信號的功能是地址鎖存允許信號。
CPU響應中斷后會把當前CS、IP值推入堆棧保護。若將CS和IP壓入堆棧,需執行2個總線周期。
8086是16位的微處理器。
8253內部由3個獨立的計數通道。
CPU和I/O設備間傳送的信息有數據信息、控制信息、狀態信息。
匯編語言指令中唯一不可缺少的是操作碼。
8086最小工作方式和最大工作方式的主要差別是單處理器和多處理器的不同。
8088工作在最大模式時,要求由較強的驅動能力,通過總線控制器產生各種控制信息。
輸入/輸出處理機在輸入/輸出控制方式中必須工作在最大模式
響應NMI請求的必要條件是一條指令的結束。
指令隊列的作用是暫存預取指令。
中斷向量表用于存放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
8255A工作在方式0時,端口A、B、C的輸入輸出可以有16種組合。
動態RAM才會用電容及作為記憶元件,要求每隔2ms刷新一次。
I/O端口編址方式包括2種,分別是獨立編址和統一編址。
取指令時,段地址由CS寄存器提供,偏移地址由IP寄存器提供。
CPU的標志寄存器種標志位,可以分為兩大類,狀態標志位和控制標志位。
堆棧時按照先進后出(后進先出)原則組織的一片連續的存儲區域,其中堆棧棧頂由寄存器SP指示。
一個完整的中斷處理過程基本包括:中斷請求、中斷判優、中斷響應、中斷服務和中斷返回。
中斷可以分為內部中斷和外部中斷。其中內部中斷包括:故障、陷阱、異常中止。
CPU響應中斷請求信號線INTR發來的中斷條件是中斷允許觸發標志IF=1
8255A的端口C的置位/復位控制字應寫入控制端口。
現在計算機系統中常采用可編程硬件方式事先延時或計數。
接口電路的基本功能就是對數據傳送實現控制,具體包括以下幾種功能:地址譯碼、數據緩沖、信息轉換、提供命令譯碼和狀態信息以及定時和控制。
衡量半導體存儲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標是存儲芯片的容量和存取速度,其中存儲芯片的容量= 單元數X數據。
8259A的操作命令字有三個,OCW1是對IMR置位復位的命令字。OCW2是中斷結束(EOI)的命令字,用于復位ISR及改變優先級。OCW3是讀ISR和IRR以及指定設置特殊屏蔽方式的命令字。
16位和32位微處理器采用新的結構,內部組織管理采用微程序及流水線技術,加快了取指令周期和訪問存儲器的操作。
宏匯編語言程序中一般由3個段(數據段、代碼段、堆棧段)組成,這三個段都采用隱含定位方式,即三個段的首地址都是16的整數倍。
接口電路: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外圍設備之間,計算機內部部件之間其連接作用的邏輯電路。接口電路是CPU與外部設備進行信息交互的橋梁。
簡答題 一、觸發器、寄存器以及存儲器之間有什么關系? 觸發器是計算機記憶裝置的基本單元,一個觸發器能存儲一位二進制碼。寄存器是由觸發器組成的,一個觸發器只有一位寄存器,多個寄存器就可以組成一個多位寄存器。存儲器由大量的寄存器組成的,其中每一個寄存器成為一個存儲單元,它可以存放一個有獨立意義的二進制碼。二、8086微機系統存儲器為什么要分段?哪幾個寄存器與分段有關?
提供了20位的地址總線,可尋址1MB存儲空間,而8086內部寄存器是16位的,尋址能力是64KB。
為能實現存儲器尋址20位的物理地址,可將1MB的存儲空間劃分為若干個邏輯段,每個邏輯段可尋址64KB
各邏輯段之間可以部分、完全覆蓋、連續、不連續等。
與分段有關的寄存器有:CS(代碼段寄存器)、DS(數據段寄存器)、SS(堆棧段寄存器)、ES (附加段寄存器)
四、什么是中斷源?識別中斷源有那些方法?
引起中斷原因或發出中斷申請的來源成為中斷源。
識別方法:每個中斷源有一條中斷請求線,且固定一個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CPU一旦檢測到某一條信號線有中斷請求,就會進入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
向量中斷,使用向量中斷系統的中斷源,除了能輸出中斷請求信號外,還能再CPU響應它的中斷請求后,輸出一個中斷向量。
CPU能根據中斷向量能夠后去該中斷源程序的入口地址有微處理器系統嗎,從而為其服務。
五、是一種典型的動態RAM芯片,8片2164A構成64KB存儲器。
(1)如何利用8條地址線在芯片內尋址64K單元?用到那些信號引腳?
DRAM地址線采用行地址和列地址分時工作。
DRAM對外部只需引用8條地址線,芯片內部有鎖存器。
利用多路開關,由行地址選通信號(4號)把先送來的8位地址線送至行地址鎖存器。
由隨后出現的列地址選通信號(15號),把后送來的8位地址線送至列地址鎖存器。
(2)數據讀寫時如何實現的?用到那些引腳?
2164A數據的讀出和寫入時分開的,由(3號)信號控制讀寫。
當(3號)位高電平時,讀出,即所選中單元的內容經過三態輸出緩沖器在 Dout 引腳讀出。
當(3號)為低電平時,Dm引腳上的信號輸入三態緩沖器對經輸入三態緩沖器選中的單元進行寫入。
六、簡述8086微機系統中硬件中斷和軟件中斷的區別 七、ROM、PROM、EPROM、在使用上各有什么特點。 八、 在最小模式下,一個基本的總線周期一般有幾個時鐘周期組成?以讀總線周期為例,請說明每個時鐘周期中,CPU做了哪些工作? 九、簡述I/O接口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接口內部一般由哪些寄存器組成? 十、簡述 響應可屏蔽中斷的條件 十一、從功能上可分為哪兩部分?簡述各自功能機器配合關系 十二、CPU與外設間通信為什么需要設置接口電路? 十三、8086/有哪幾個狀態標志位,有哪幾個控制標志?其意義各是什么?
狀態標志位有6個:ZF、SF、CF、OF、AF、PF。其意思是用來反映指令執行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據指令執行結果自動設置的;
控制標志位有3個:DF、IF、TF。它是由程序通過執行特定的指令來設置的,以控制指令的操作方式。
F(Carry Flag)——進位標志位。當執行一個加法(或減法)運算,使最高位產生進位(或借位)時,CF為1;否則為0。
PF( Flag)——奇偶標志位。該標志位反映運算結果中1的個數是偶數還是奇數。當指令執行結果的低8位中含有偶數個1時,PF=1;否則PF=0。
AF( carry Flag)——輔助進位標志位。當執行一個加法(或減法)運算,使結果的低4位向高4位有進位(或借位)時,AF=1;否則AF=0。
ZF(Zero Flag)——零標志位。若當前的運算結果為零,ZF=1;否則ZF=0。
SF(Sign Flag)——符號標志位。它和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相同。
OF( Flag)——溢出標志位。當補碼運算有溢出時,OF=1;否則OF=0。
3個控制標志位用來控制CPU的操作,由指令進行置位和復位。
DF( Flag)——方向標志位。它用以指定字符串處理時的方向,當該位置“1”時,字符串以遞減順序處理,即地址以從高到低順序遞減。反之,則以遞增順序處理。
IF( Flag)——中斷允許標志位。它用來控制8086是否允許接收外部中斷請求。若IF=1,8086能響應外部中斷,反之則不響應外部中斷。
TF(Trap Flag)——跟蹤標志位。它是為調試程序而設定的陷阱控制位。當該位置“1”時,8086 CPU處于單步狀態,此時CPU每執行完一條指令就自動產生一次內部中斷。當該位復位后,CPU恢復正常工作。
十四、什么是中斷?什么是中斷向量?中斷向量表的地址范圍?
中斷就是CPU在執行當前程序時,由于內外部事件引起CPU暫時停止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而轉向執行請求CPU暫時停止的內外部事件的服務程序,該程序處理完后又返回繼續執行被停止的程序;
中斷向量是中斷處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
地址范圍是-。
十五、設有一個具有16位地址和8位數據的存儲器,問:(1)該存儲器能存儲多少個字節的信息?(2)如果存儲器由8K*4位RAM芯片組成,需要多少片?(3)需要地址多少位做芯片選擇?
(1)因為8位二進制數為1個字節,1 根地址線可以查找 2 個地址既2個存儲單元,16根地址線則可以查找 2^16個存儲單元。2^16/1024*1=64K (B)
(2)需要(64K*8)/(8K*4)=16RAM
(3)因為需要16片來構成存儲器,而16片需要4位地址線進行譯碼輸出,故需要4位做芯片選擇。
十六、INTR、INTA、NMI、ALE、HOLD、HLDA引腳的名稱各是什么?
INTR是可屏蔽請求信號,NMI是不可屏蔽中斷請求信號
INTA中斷響應信號、ALE是地址鎖存允許信號
HOLD總線請求信號、HLDA總線請求響應信號
十七、8255A的功能是什么,有那幾個控制字,各位的意義是什么?
8255A是一種通用的可編程程序并I/O接口芯片,有兩個控制字。
十八、什么是微型計算機的系統總線?定性說明微處理器三大總線的作用。
微型計算機的系統總線是 CPU 與其他部件之間傳送數據、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 通道。 根據傳送內容的不同,系統總線可分成以下 3 種。
(1)數據總線 DB(Data Bus):用于 CPU 與主存儲器、CPU 與 I/O 接口之間傳送數據。 數據總線的寬度等于計算機的字長。數據總線一般為雙向總線,可以向兩個方向傳輸數據。
(2)地址總線 AB ( Bus):用于 CPU 訪問主存儲器和外部設備時傳送相關的地址。 地址總線的寬度決定 CPU 的尋址能力。
(3)控制總線 CB ( Bus)用于傳送 CPU 對主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的控制信號。
十九、匯編語言源程序的語句類型有哪幾種?各自的作用和使用規則是什么?
匯編語言源程序的語句類型通常有3種類型,分別是:指令語句、偽指令語句和宏指令語句。
(1)指令語句是能產生目標代碼、CPU可以執行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語句,主要由CPU指令組成。
(2)偽指令語句是種不產生目標代碼的語句,在匯編過程中告訴匯編程序應如何匯編。
(3)宏指令語句是一個指令序列,匯編時凡有宏指令語句的地方都將用相應的指令序列的目標代碼插入。
二十、簡述可屏蔽中斷的響應過程? 二十二、簡要說明8259A中斷控制器中的IRR、ISR和IMR三個寄存器的功能?
8259A 中斷控制器中的 IRR 是 8 位中斷請求寄存器。它的功能是用來存放從外設 來的中斷請求信號 IR0-IR7,是一個中斷源中斷請求寄存器。
8259A 中斷控制器中的 ISR 是 8 位中斷服務寄存器。它的功能是用來記憶正在處理中的 中斷級別。當 CPU 正在為某個中斷源服務時,8259A 則使 ISR 中相應的位為“1”。當 ISR 全為“0”時,表示 CPU 正執行正常程序,無任何中斷服務。
8259A 中斷控制器中的 IMR 是 8 位中斷屏蔽寄存器。它的功能是用來存放 CPU 送來的 屏蔽信號,當它的某一位或某幾位為“1”時,則對應的中斷請求就被屏蔽。
二十四、一個匯編程序應該有哪些邏輯段組成?各段如何定義?各段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項是什么?
匯編程序是將匯編源程序自動翻譯成目的程序的軟件,而匯編源程序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
匯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將匯編語言(助記符)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用機器語言(二進制代碼)編寫的木匾程序;匯編源程序的作用是進行程序設計。
匯編語言源程序通常由一個或幾個程序模塊組成,每個模塊一般由三個或者四個邏輯段組成,包括數據段,附加段,代碼段,堆棧段。
每個邏輯段以 語句開始,以ends語句結束。
二十五、8255A的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口的按位置位/復位控制字有何差別?若將C口的P6引腳輸出高電平(置位),假設8255A控制口地址是203H,程序段應是怎樣?
兩個控制字共用一個端口地址,即控制字寄存器。 為了區別這兩個控制字,規定了D7位為特征位,當D7=1時,則是方式選擇控制字;當D7=0時,則是C口按位置位/復位控制字。
MOVAL,0DH
MOVDX,203H
OUTDX,AL
二十六、8253的三個計數通道中都有三個引腳——CLK、OUT和GATE。請說出這三個信號的功能?
CLK信號用于輸入定時基準脈沖或計數脈沖,計數器會根據輸入的時鐘信號根據不同的方式輸出信號,即從OUT輸出。GATE為門控信號,用于啟動或禁止計數器的操作,以使計數器和計測對象同步。高電平有效,低電平時禁止通道工作。
二十七、簡述中斷傳輸方式的工作過程?
(1)啟動外設。在中斷傳輸方式中,通常是在程序中安排好在某一時刻啟動某一臺外設, CPU 繼續執行其主程序。
(2)當外設完成數據的準備后,向 CPU 發出“中斷請求信號”。
(3)執行中斷服務。在 CPU 可以響應中斷的條件下,主程序被中斷,轉去執行“中斷服務程序”,在中斷服務程序中完成一次 CPU 與外設的數據傳送。
(4)返回斷點繼續執行主程序。傳送完成后仍返回被中斷的主程序,從斷點處繼續執行。
二十八、BHE低電平信號的作用是什么?說明當起始地址為奇地址、偶地址、一次讀寫一個字節和一個字時,BHE和A0的狀態。
BHE信號的作用是高8位允許引腳。若BHE為0則表示對一個字進行操作,即高8位有效,若BHE為1則表示對一個字節進行操作,即高8位無效。當起始地址為奇地址時,一次讀寫一個字節時,BHE為1,A0狀態為1;當起始地址為偶地址時,一次讀寫一個字節時,BHE為1,A0狀態為0;當起始地址為奇地址時,一次讀寫一個字時,BHE為0,A0狀態為1;當起始地址為偶地址時,一次讀寫一個字時,BHE為0,A0狀態為0。
二十九、什么是有效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如何由有效地址求得物理地址? 三十、外設向CPU申請中斷,但CPU不響應,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1.CPU處于關中斷狀態
2.申請時間跳段,未等到指令周期結束。
3.該中斷申請已被屏蔽
4.已響應了DMA請求,而未收回控制權
三十一、簡述I/O接口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接口內部一般由哪些寄存器組成?
①I/O 設備的選擇。(2 分)
②對輸入/輸出的數據進行緩沖、隔離和鎖存。(2 分)
③對信號的形式和數據的格式進行變換。(2 分)
④與 CPU 和 I/O 設備進行聯絡。(2 分)
接口內部寄存器的種類:一般由數據、狀態和控制三類寄存器組成。(2 分)
三十三、比較說明中斷方式與DMA方式的異同?
① 相同點:二者都由隨機請求引起。
② 不同點:
處理方法的不同:中斷方式通過執行處理程序進行處理。DMA方式直接依靠硬件實現數據直傳。應用場合不同:中斷方式可處理復雜事件、控制中低速I/O操作。DMA方式適于簡單的、高速的數據批量傳送。
三十四、8086系統中的存儲器分為幾個邏輯段?各段之間的關系如何?
a. 將1MB 的存儲空間分成邏輯段來進行管理:
b. 每個邏輯段最小為16B。所以最多可分成64K 個段;每個邏輯段最大為64KB,最少可分成16個邏輯段。
c. 各段的起始位置由程序員指出,可以彼此分離,也可以首尾相連、重疊或部分重疊。4個16位的段寄存器用來存放每一個邏輯段的段起始地址:
d. CS 中為代碼段的起始地址;DS中為數據段的起始地址;SS 中為堆棧段的起始地址;ES 中為附加段的起始地址。
三十五、說明的最大方式和最小方式工作時的主要區別?
工作于最小模式時,用于構成小型的單處理機系統,而工作于最大模式 時用于構成多處理機和協處理機系統。這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是最大模式系統的控制總線 增加了一片專用的總線控制器芯片 8288。
三十六、說明8086的指令周期、總線周期和時鐘周期的區別和關系?
系統主時鐘一個周期信號所持續的時間稱為時鐘周期(T);
微處理器通過外部總線對存儲器或I/O端口進行一次讀寫操作的過程稱為總線周期;
微處理器執行一條指令的時間(包括取指令和執行指令所需的全部時間)稱為指令周期;
關系:一個總線周期由若干個時鐘周期組成;一個指令周期由若干個總線周期組成;
三十七、什么叫尋址方式?常見的尋址方式有些有哪些?
尋址方式是指尋找指令中操作數所在地址的方法。
常用的尋址方式有立即尋址,直接尋 址,寄存器尋址,寄存器間接尋址,變址尋址,基址加變址、隱含尋址等。
三十八、在一個微型計算機系統中,確定采用何種方式進行數據傳送的依據是什么? 三十九、一般的I/O接口電路有哪四種寄存器,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數據輸入寄存器,數據輸出寄存器,狀態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數據端口能對傳送數據提供緩沖,隔離,寄存的作用 ;
狀態寄存器用來保存外設或接口的狀態;
控制寄存器用來寄存CPU通過數據總線發來的命令。
四十、RAM有幾種,各有什么特點?ROM有幾種,各有什么特點?
RAM有兩種,SRAM(靜態RAM),它采用觸發電路構成一個二進制位信息的存儲單元,這種觸發器一般由6個晶體管組成,它讀出采用單邊讀出的原理,寫入采用雙邊寫入原理。DRAM(動態RAM),它集成度高,內部存儲單元按矩陣形式排成存儲體,通常采用行列地址復合選擇尋址法。ROM有5種,
四十一、有哪幾種中斷?簡述每種的特點?
8086 CPU 有外部中斷和內部中斷兩大類。
8086 有兩條中斷請求線—INTR 和 NMI,可 供外設向 CPU 發中斷請求信號。
外部中斷就是通過硬件往 CPU 發送中斷請求信號。外部中斷又包括可屏蔽中斷 INTR 和不可屏蔽中斷 NMI 兩種。
內部中斷是通過軟件調用以及在 執行指令時發生異常而產生的不可屏蔽中斷,包括溢出中斷、除法出錯中斷、斷點中斷、 單步中斷和 INT n 指令中斷。
四十二、什么是變量,變量有哪些屬性,如何使用這些屬性?
變量是一個可存放數據的存儲單元的名字,即存放數據存儲單元的地址符號名。
變量有 三個屬性:
〈1〉段屬性()變量段基址通常在定義變量的數據段的 DS 寄存器中。在指令中它們被隱含使用。
〈2〉偏移屬性()是標號或變量所在地址距離段基址的偏移量值。它們在指令中以顯示方式出現。
〈3〉類型屬性(TYPE)指變量是按字節、字或雙字操作。字節、字和雙字分別用 BYTE、 WORD 和 DWORD 定義。
四十三、什么是中斷響應?外設向CPU申請中斷,但CPU不給予響應,其原因有哪些?
中斷響應是當CPU接收到中斷請求時,暫停當前程序的運行,保存斷點地址,找到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準備執行中斷服務程序。
四十四、說明8253各個計數通道中三個引腳信息CLK、OUT和GATE的功能。
每個通道都有三根引腳線與外界聯系。CLK為外部輸入計數脈沖。引腳GATE為控制計數器工作的門控輸入信號,根據工作方式的不同分為高電平觸發計數和正脈沖觸發計數。引腳OUT為定時時間到/計數結束輸出信號,在不同工作方式下,可以輸出不同形式的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