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2018年4月份,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游戲本——小米游戲本,接著在2018年的ChinaJoy期間又推出八代酷睿增強版。八代酷睿增強版的推出讓小米游戲本補足了短板,同時出眾的硬件配置和頗具競爭力的價格也讓小米游戲本廣受歡迎。時間來到今年ChinaJoy,在今年的ChinaJoy上,小米對旗下游戲本進行了更新,帶來了新品——小米游戲本2019款。這款游戲本的表現如何呢?《微型計算機》在小米正式發布之前提前拿到測試樣機,今天我們就來一睹為快。

    產品參數

    操作系統:Windows 10家庭普通版(64位)

    顯示屏:15.6英寸IPS顯示屏(1920×1080、144Hz)

    處理器:英特爾Core i7-9750H(六核十二線程,2.6GHz~4.5GHz)

    內存:三星16GB DDR4 2666(8GB×2)

    硬盤:東芝512GB NVMe SSD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2060(6GB GDDR6)

    電池:55.14Wh

    尺寸:364mm×265.2mm×20.9mm

    重量:2.6kg(不含電源)

    參考售價:8999元

    傳承小米游戲本的設計哲學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游戲本”在外觀上就應該造型各異、夸張炫酷,這樣才符合“戰斗”與“力量”的電競精神。不過當小米首款游戲本面世的時候,它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特質——整機采用極簡唯美設計,甚至在A面還取消了Logo設計,在外觀上和傳統的游戲本完全不一樣,甚至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


    ▲僅B面下方有個MI Logo

    對于小米游戲本2019款,它在外觀設計上依然傳承了小米游戲本的設計哲學,整機采用全黑色的極簡設計,A面沒有設計任何元素(同樣沒有Logo),機身四周僅僅通過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略顯硬朗的外觀,而且機身四角的邊緣又經過圓潤的打磨處理,摸上去不會硬邦邦地硌手。

    掀開頂蓋,我們看到小米游戲本2019款采用了隱藏式轉軸設計,這樣的好處是能夠讓機身更具整體性,同時屏幕的高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而可以帶來更舒適的視覺體驗。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轉軸看上去很細,可能有人擔心它的牢固性,實際上它的轉軸十分穩固,其采用的是不銹鋼材質,在拆機后還可以看到內部有金屬螺絲進行固定。

    機身側面,和前代產品一樣,小米游戲本2019款搭載雙散熱風扇,四個散熱出風口分別位于機身左右兩側以及背部,同時擴展接口也分布在機身左右兩側以及背部。小米游戲本2019款在接口上保留了大部分常用接口,比如機身左側設計有兩個USB 3.0接口以及3.5mm音頻和麥克風接口;右側設計有一個USB 3.0接口以及一個三合一讀卡器接口。背部則是電源接口×1、HDMI 2.0接口×1、USB 3.0接口×1以及RJ-45網線接口×1。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小米游戲本2019款取消了上代產品背部的USB Type-C接口(支持視頻輸出),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外接顯示器的話只能依靠HDMI 2.0接口了。


    ▲加長的橡膠腳墊

    來到D面會發現,這臺游戲本的設計有些不一樣。首先它不像其他游戲本一樣僅僅在D面四角設計橡膠腳墊,反而小米帶來了稱之為“外擴式機身設計”的新想法。簡單來說,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D面背部設計有一排較長的橡膠腳墊,同時在D面前側也設計了兩組同樣的橡膠腳墊,這樣的好處是讓桌面和游戲本D面有了很大的空間,從而提升風扇的進風量,有助于散熱。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D面取消了前代產品上的“氛圍燈”設計。

    屏幕升級至144Hz

    在評測小米游戲本八代增強版的時候,我們曾表示它的最大短板是60Hz的普通屏幕,如果在后續能夠升級到144Hz就好了。現在看來,在小米游戲本2019款身上,我們的這一心愿算是了了。

    小米游戲本2019款搭載的是一塊15.6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為主流的1920×1080,同時還采用了目前主流的窄邊框設計,屏幕左右邊框和上邊框約0.7cm,整機屏占比達81%。屏幕色彩表現層面,我們通過Datacolor Spyder5 Elite校色儀對其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這塊屏幕的NTSC色域覆蓋面積為71%,sRGB色域覆蓋面積為99%,意味著這塊屏幕的色彩表現處于出色水準。

    這臺游戲本最大的升級亮點之一就是將屏幕升級至144Hz刷新率。對于游戲玩家而言,144Hz高刷新率能夠避免畫面撕裂,帶來更順暢的游戲畫面,特別是對于《守望先鋒》《CG:GO》等FPS游戲而言,在144Hz高刷新率下能明顯感覺子彈不會那么飄,能更準確地擊殺敵人。

    小米式鍵盤布局

    鍵盤上,小米游戲本2019款承襲了上一代小米游戲本的設計風格,鍵盤左邊獨立設置了6個快捷按鍵,最上面的一個是小米“龍卷風”按鈕,按下后筆記本風扇會切換到疾速模式,轉速達到6000RPM;而下面5個則是可編程按鍵,玩家可以使用小米游戲盒子軟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快捷鍵、應用程序等快捷設置。


    ▲鍵盤側面的快捷鍵可任意編程定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小米游戲本,那么你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這幾個鍵,因為在沒習慣的情況下很容易誤操作。同時,如果你仔細看得話還會發現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鍵盤布局有些不一樣——左下角的Windows鍵被移動到了右下角,取而代之的是一個Fn鍵。這是為了方便玩家在游戲中快速通過Fn鍵對電腦進行設置,而Windows鍵的移位則能在物理上讓玩家游戲時避免按錯“回到桌面”的尷尬。


    ▲用戶可根據個人偏好設置鍵盤背光

    同樣的,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鍵盤手感也讓人稱道,1.8mm鍵程在快速微操時給予指腹及時的回饋感,雖然不是機械軸,但支持30鍵防沖,鍵帽為曲面凹陷設計,在實際玩游戲操作時有很好的定位感。值得一提的是,這臺游戲本的鍵盤還采用四分區炫彩背光并支持5級背光調節,通過內置的小米游戲盒子軟件,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偏好打造極具個性的鍵盤背光(如呼吸、波浪、炫彩等背光模式)。

    九代酷睿標壓處理器+RTX顯卡

    在硬件配置方面,小米游戲本2019款對核心硬件進行了重大更新,最高可選英特爾第九代酷睿i7-9750H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2060顯卡,此外在顯卡層面也可選擇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顯卡。

    就拿我們測試的樣機來說,這臺機器搭載英特爾第九代酷睿i7-9750H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基于英特爾優化后的14nm+工藝,采用六核十二線程設計,TDP為45W,集成UHD630核顯,基礎頻率2.6GHz,最高睿頻4.5GHz,在頻率的紙面數據上分別比第八代酷睿i7-8750H提升了0.4GHz、0.4GHz。

    在處理器性能測試中,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CINEBENCH R15處理器渲染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測試分別獲得186cb和1237cb,遠超英特爾八代酷睿i7-8750H,甚至比搭載相同處理器的其他游戲本還要高一些。

    獨立顯卡方面,這臺機器采用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2060顯卡。通過GPU-Z看到該顯卡擁有6GB GDDR5顯存,基礎頻率1110MHz,Boost頻率可達1335MHz。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數采用同款顯卡的游戲本其顯卡規格都是960MHz的基礎頻率和1200MHz的Boost頻率,這是英偉達官方標稱的規格。也就是說,小米游戲本2019款采用的是一塊“打了雞血”的RTX 2060顯卡。

    ▲內存與緩存測試


    ▲SSD的讀寫能力出色

    隨著處理器的升級,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內存、硬盤也得到了相應的更新。我們評測的這臺機器采用2根8GB的三星內存條組成了16GB DDR4 2666雙通道內存。我們通過AIDA64測出內存讀取速度為34894MB/s,寫入速度為36631MB/s,延遲為69.3ns,總體表現不錯。硬盤方面,這臺機器采用一根東芝512GB NVMe SSD,我們通過AS SSD Benchmark軟件(10GB測試數據)測出這塊SSD的持續讀取速度達2514.25MB/s、寫入速度為2186.9MB/s,不得不說這樣的表現令人滿意。

    游戲本該有的澎湃動力

    在英特爾第九代酷睿i7-9750H處理器、RTX 2060顯卡以及16GB雙通道內存等高規格硬件的加持下,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性能表現如何呢?我們通過3DMark、PCMark10等軟件以及實際游戲來考查。


    首先,在3DMark軟件測試中,小米游戲本2019款得到了亮眼的成績。比如在常規的3D Mark FireStrike測試中,這臺機器得到14570的總分,其中顯卡分數16038分,物理分數16756分。相比之下,其他同配置的游戲本總分是13740分左右。在基于Direct 12的3DMark Time Spy測試場景中,這臺機器則得到6261的總分,這樣的成績也比同配置的競品高大約200分左右。對于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2060顯卡、16GB雙通道內存的游戲本來說,這樣的表現是十分強悍的。

    ▲《古墓麗影:暗影》1080p最高畫質平均75fps。

    ▲《孤島驚魂:新曙光》1080p最高畫質平均78fps。

    在實際游戲中,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表現也印證了這點。比如在DirectX 12游戲大作《古墓麗影:暗影》中,在1080p、最高畫質下,其平均幀速率達到75fps;在1920×1080、極高畫質下的《孤島驚魂:新曙光》中,這臺游戲本取得平均78fps的成績;而在熱門游戲《絕地求生:大逃殺》中,小米游戲2019款在1920×1080、超高畫質下的平均幀速率也穩定在112fps以上。眾多游戲測試結果表明,小米游戲本2019款確實帶來了電競游戲本該有的澎湃動力,應對主流單機以及網游根本不在話下。

    性能測試成績(游戲取平均幀速率、關閉垂直同步)

    CINEBENCH R15處理器渲染性能(多線程/單線程) 1237cb/186cb

    CINEBENCH R20處理器渲染性能(多線程/單線程) 2572cb/448cb

    3DMark Fire Strike(1080p)總分/顯卡分數 14570/16038

    3DMark Time Spy(DirectX 12)總分 6261

    3DMark物理性能分數 16756

    3DMark Port Royal 3351

    《絕地求生:大逃殺》1920×1080超高畫質 112fps

    《絕地求生:大逃殺》1920×1080高畫質 128fps

    《孤島驚魂:新曙光》1920×1080最高畫質 78fps

    《孤島驚魂:新曙光》1920×1080高畫質 83fps

    《幽靈行動:荒野》1920×1080極高畫質 50.86fps

    《幽靈行動:荒野》1920×1080非常高畫質 77.32fps

    《古墓麗影:暗影》1920×1080最高畫質(DirectX 12、DLSS開) 75fps

    《古墓麗影:暗影》1920×1080高畫質(DirectX 12、DLSS開) 85fps

    內部預留豐富拓展位 雙烤表現“冷酷”

    小米游戲本2019款拆機其實并不難,拆掉所有螺絲即可輕松取下底座外殼,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顆螺絲隱藏在底部的腳墊里,需要拿下腳墊才能看到。


    ▲電池旁邊位置是另一個M.2 SSD插槽

    拆開機器可以看到小米游戲本2019款內部做工比較精良,細節設計十分貼心(比如內存設計有額外的保護罩),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其采用的是雙風扇、3+2條散熱銅管設計,為良好的散熱提供了保證。此外,還可以看到小米游戲本2019款在機身內部預留了雙內存插槽、一個2.5英寸硬盤位以及雙M.2 SSD插槽(電池旁邊位置是另一個M.2 SSD插槽),不得不說這為用戶帶來了很大的后續升級空間。

    在升級了i7-9750H以及RTX 2060之后,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實際散熱表現如何呢?為了驗證這臺機器的散熱效果和實力,我們通過AIDA64軟件對CPU和GPU進行雙烤。在室溫26.7℃環境、外接電源、開啟“疾速”風扇模式下,雙烤一個小時以后這臺機器正面外表最高溫為53.9℃,位于C面鍵盤功能鍵區上方,鍵盤左右兩側的溫度則在40℃左右。實際上這樣的溫度并不高,在這樣的雙烤極限環境下,我們測試過的大多數游戲本此時的溫度基本都在55℃~57℃之間,相比之下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溫度還低了一些。整體而言,小米游戲本2019款在雙烤狀態下,鍵盤區域有輕微熱感,最高溫位置則有輕微燙手的感覺。

    ▲雙烤一個小時后機身正面外表溫度圖

    再看一下雙烤期間機器的運行情況,實際上這有些令人出乎意料。雙烤一個小時之后,我們注意到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處理器全核穩定在2.6GHz左右,處理器功耗則穩定在44.91W左右,處理器封裝溫度僅僅74℃。這意味著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散熱系統壓住了處理器,使得處理器的功耗在雙烤期間一直穩定在標稱的45W,此外74℃的處理器溫度也相當低,甚至比同價位同配置的其他游戲本低了10℃~20℃,這是我們沒想到的事。同樣的,在GPU層面,雙烤期間獨立顯卡的輸出功耗一直維持在87W左右(英偉達標稱最高90W),GPU的溫度也僅僅70℃。

    ▲雙烤一個小時后機身背部外表溫度圖

    對于大多數游戲玩家而言,一局游戲的時間基本在30分鐘到一個小時,甚至很多人都喜歡連續玩好幾個小時的游戲,因此讓處理器和獨立顯卡滿載運行長達一個小時的嚴苛雙烤測試能更好地考查游戲本的穩定性及散熱表現。從測試結果來看,小米游戲本2019款的表現算得上“冷酷”,在極限狀態下的整機性能輸出比較強勁,值得肯定。

    不過,在測試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小米游戲本一直存在的問題——風扇聲音大。開啟“疾速模式”的風扇后,在距離游戲本約30cm處,此時噪音為60分貝。“迅速模式”下的風扇不僅為電腦帶來了更好的散熱和性能表現,也給人一種在游戲中酣戰到底的鼓勵,不過它的聲音確實較大,建議盡量不要在同學/同事/家人午休或者晚上休息的時候開啟。

    小結:厚道的主流游戲本

    整體來看,小米游戲本2019款這一次幾乎沒有短板了。高色域屏幕升級到144Hz高刷新率,攝像頭、常用接口、三星16GB雙通道內存、東芝512GB NVMe SSD、i7-9750H處理器、RTX 2060……一切主流游戲本該有的硬件配置它應有盡有,而且它的散熱和性能表現都不錯,在性能和配置上它實在沒有什么短板。可能唯一的不足就是取消了USB Type-C接口,不太方便用戶連接手機、外接顯示器,而這兩個用途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是剛需。

    結合最高8999元的首發價格來看,我們認為小米游戲本2019款是一臺十分厚道的主流游戲本,無論是價格還是硬件配置,小米游戲本2019款都很有誠意。如果你打算近期升級游戲本,那么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別忘了它還有GTX 1660Ti的版本可供選擇。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小米游戲本2019款于8月6日現貨開售,感興趣的不妨關注一下。

    SSD使用4萬小時后數據全部丟失?!小獅子第一反應感覺是攤上事兒了,可再一想,每天24小時,1000天也就24000小時,要是4萬小時的話,相當于差不多六年的感覺才會出現這個重大事如,可真的如此嗎?

    01 SSD硬盤攤上事兒了

    在傳統認知中,企業硬盤無論是品質還是壽命都媛優于消費級產品,可這一次,誰能想到中招的竟然是企業SSD硬盤呢?

    HPE(惠普企業,也叫惠與)公司的多款SAS硬盤就遭遇了這樣的麻煩,運行40000小時之后硬盤會掛掉,數據也會丟失。

    更麻煩的是,這已經是HPE的企業級硬盤第二次出現類似的bug了。去年11月份,HPE的SAS硬盤出現為了奇怪的bug,通電時間累計達到32768小時(3年零270天8小時)后直接掛掉,導致數據丟失。

    當時HPE方面沒有明確原因,但外界猜測與16位計算系統的整數溢出有關,32768是這套系統能處理的最大負整數,32767是最大正整數。

    之后HPE發布了新的HPD8固件,解決了掉盤問題。沒想到的是,在運行40000小時時這個問題又回來了,也是掉盤+數據丟失。

    該問題影響HPE 800GB/1.6TB 12G SAS SSD、HPE ProLiant、Synergy、Apollo 4200及Synergy Storage Modules、D3000 Storage Enclosure和StoreEasy 1000 Storage服務器、存儲陣列上的SAS WI-1/MU-1 SFF SC SSD硬盤。

    用戶可以查看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軟件中的“Power On Hours”來評估SSD的通電時間數值,目前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準備吧。

    說到這里其實很罪過的,小獅子清楚記得前段時間我還建議大家在二手平臺上淘企業SSD硬盤來著,這事兒一曝光,顯然,企業硬盤也沒有想象的美好啊。

    對于企業用戶而言,HPE反應也算快了,首先是說明了下問題——HPE表示這些SAS硬盤出現的bug也不是他們獨有的,這些SSD硬盤不是HPE設計制造的,真正的制造商已經通知了HPE,理論上使用這家OEM公司的其他客戶的SSD也會出現4000小時掉盤的問題。

    最后,雖然40000小時(4年206天16小時)后SSD會掉盤,甚至損失數據,不過這些硬盤出廠時間還不到40000小時,最快出問題也要到2020年10月份,所以現在所有SSD硬盤還是安全的,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修復。

    接下來人家更新了固件,讓企業用戶升級。只是連HPE都能曝出這樣的問題,其它硬盤真的靠譜嗎?尤其是當下各路品牌瘋狂融入SSD領域,從板卡廠商到安防廠商甚至一些家電廠商,都在趕著、擠著上SSD這輛車,這樣的狀況下,SSD品質能靠譜嗎?

    02 防不勝防的黑片、白片

    每次說到SSD質量問題,相對于主控,各種回收閃存顆粒才是最讓人擔心的。可除了拆機,小獅子還真想不出太好的辦法避開這些問題顆粒。

    固態硬盤是由主控、緩存、閃存、以及PCB組成。閃存在SSD中占70%以上的成本,所以閃存品質的好壞對SSD來說是至關重要的。NAND Falsh由晶圓制造而來,晶圓由純硅(Si)構成,晶片(如圖片每一個小方塊,也叫die)是基于這個晶圓上生產出來,再封裝成閃存顆粒。

    Good die就是測試好的。將Good die拿去封裝,封裝完原廠嚴格檢測印上原廠logo就是原廠原裝片。

    自封片(Good die)是獲得原廠Flash Wafer產能,按照自己產品標準和原廠提供測試標準進行封裝測試的產品。切割后品質不合格稱之為Downgrade Flash Wafer,這部分殘次品一般是報廢或者按品質再封裝成白片、黑片。封裝完有瑕疵的沒打標的就是白片。

    黑片就是沒檢測通過的die以其它手段自行封裝出來的。一般來說:原廠原裝片≥第三方自封片(Gooddie Flash)>白片(原廠或第三方瑕疵Flash)>黑片。

    目前行業內閃存制造廠商主要有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美光(Micron)、SK海力士(SK Hynix)幾大廠,所以他們的產品質量自然是十分可靠,可以放心購買。

    除了又賣顆粒又賣SSD的品牌,另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法就是購買閃迪、金士頓這些大品牌的產品,或許比起來單價略高一點,可總體還是讓人放心一些是吧?

    03 SSD分區會縮短壽命

    這個理論并非沒有理論支持的,尤其是這類認為“SSD分區會縮短壽命”的人認為“SSD分區之后就相當于把一塊大容量硬盤變成了幾塊小容量硬盤,壽命更短。一塊240GB SSD,如果分成50GB C盤、190GB D盤兩個區,其中C盤安裝系統并頻繁使用,壽命就會更短,最終導致整塊硬盤在D盤大部分容量不怎么使用的情況下就損壞了,因此即便分區也要把常用分區的容量盡可能設置得更大。”

    對于這個看上去有點道理的理論,小獅子可以和大家說明的是——對于機械硬盤來說,如果只向C盤寫入數據,D盤就是完全空閑的。

    而對于SSD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主控和固件算法會動態地將C盤容量映射到全盤容量的物理空間上,表面看起來只寫入C盤,其實全盤都在寫入,不存在只使用部分閃存而加速整體損壞的問題。

    也就是說SSD分區使用完全沒有問題,這里小獅子建議大家500GB以內容量的SSD,分兩個區就可以了。畢竟系統加上必要軟件一不留神就得干掉你100GB容量的硬盤空間,分太多太細的確沒必要,還不如等SSD價格稍微穩定點,再購買一個或者升級大容量的。

    04 SSD需要定期做磁盤整理嗎

    從Windows XP時代開始,定期為硬盤做磁盤碎片整理就是不少小伙伴經年累月養成的良好使用習慣,可這個習慣在SSD時代還適用嗎?

    這里小獅子直接告訴大家結論——SSD無需進行磁盤整理。原因主要和SSD工作歷有關,SSD的組成基本上為NAND閃存+主控+緩存+PCB+接口,沒有機械部件,數據傳輸、讀寫都是電子信號,不存在馬達轉速這樣的瓶頸因素,性能自然就上來了。

    SSD不僅連續讀寫速度比HDD快得多,在隨機讀寫速度上,更是把HDD遠遠地拋在了車后,連尾燈都難看見。SSD不需要尋道時間,所以文件數據排列連續與否對讀取速度并沒有太大的提升,相反,用碎片整理的思路去對SSD內的數據進行這種沒有收益的搬移會影響SSD的使用壽命。所以,對于SSD來說,磁盤碎片整理是不需要的。

    05 M.2 SSD一定比SATA SSD快嗎

    很多朋友認為,M.2接口的SSD一定比SATA接口的SSD快,原因是兩者的理論帶寬相差近1.7倍。

    M.2接口的SSD分為兩種:一種是Socket 2,另一種是Socket 3,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3.0×2通道,Socket 3支持PCIe 3.0×4通道,我們知道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不難計算,即使是半速的PCIe 3.0×2(16Gbps)也比SATA 3.0(6Gbps)快了近1.7倍。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實際體驗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并不比SATA SSD快多少。換句話說,SSD的實際體驗并不以理論帶寬為準。相信大家在聽到這個結論的時候一定很意外,小獅子當初在測試某品牌的頂級M.2 SSD時也非常困惑,加載《古墓麗影:崛起》的時間以及開機速度并沒有比普通SATA SSD快,有時反而還會慢。

    很多網友也反映,在日常使用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并沒有比SATA 3.0的SSD快多少。因此大家在升級購買SSD時,不必糾結買哪種SSD,只要電腦能夠支持即可。

    往期內容推薦

    【金牌裝機】工作娛樂兩不誤,開年裝機看過來!

    【好貨推薦】不想掏手機接電話?這些耳機可以了解下

    【硬派學堂 】 TLC SSD秒變SLC?這事兒靠譜嗎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