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板電腦市場,iOS、Android和Windows是當之無愧的三大操作系統,在搭載這三類操作系統的平板中,iOS平板無疑是更適合娛樂的,近年來蘋果也推出iPad Pro試圖將iPad打造成生產力設備,與iOS相反,Windows平板從誕生開始就被認為是絕佳的移動生產力工具,而Android則介于兩者之間。在如今的千元平板市場,由于前幾年英特爾的補貼政策,很多國產平板廠商推出配備英特爾處理器搭載Windows10系統的低價平板,以非常熱門的“二合一辦公”作為最大的宣傳點,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一款千元Win10平板,它真的能作為生產力工具嗎?
這款平板就是中柏EZpad6,目前售價為1099元,主要配置為11.6寸1080P IPS屏幕,英特爾Z8350處理器,運行Windows10系統,4GB+64GB存儲,7000mah電池,前置200萬像素攝像頭,機身無自帶支架,磁吸式轉軸鍵盤需額外購買。從配置上看,英特爾處理器+Win10系統已經能讓中柏EZpad6擁有基本的辦公能力,而4GB內存相比于很多2GB內存的二合一設備來說也更能保證系統流暢性,7000mah的電池看上去也應該擁有不錯的續航能力,美中不足的是磁吸式轉軸鍵盤需要額外購買,對于花1099元購買中柏EZpad6的消費者來說,這筆額外花費實際上并不算小。
但事實真的有參數顯示得那么完美嗎?當然不會,首先在機身上,中柏EZpad6的機身采用弧面過渡設計,最薄處為6.5mm,但最厚處也超過了10mm,并且機身大部分區域都是較厚的,整機重量也達到700g,屏幕尺寸達到11.6寸,基本是一個便攜小筆記本的尺寸,這樣的機身你想長時間握持在手里把玩顯然是不現實的,重量、厚度導致握持舒適感欠佳,并且,你如果手持中柏EZpad6使用的話,Windows系統的優勢就無法體現,在觸控體驗上,當前的Win10表現并不如iOS和Android。
7000mah的電池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不知是因為電池優化不到位還是在使用過程中機身容易發熱,未開啟節電模式的狀態下在WiFi環境下播放優酷視頻1小時中柏EZpad6消耗電量20%,對于一款志在成為移動辦公設備的產品來說,這個成績表現并不算好,并且在優酷視頻播放過程中,機身背部能感受到明顯的發熱。此外,在接口配備上,中柏EZpad6并沒有配備標準USB接口,只有一個MicroUSB,在供電上通過DC電源接口進行供電,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接通電源使用也能騰出一個MicroUSB口,但在外出使用時也無法通過MicroUSB口進行充電。
所有的這些都表明,想要作為一款脫離電源的純移動辦公設備,中柏EZpad6表現得并不夠好,在續航、發熱、重量、接口等方面都不盡如人意,配套的磁吸鍵盤也需要額外購買。相比于長時間在不插電狀態下辦公,中柏EZpad6更適合連接鍵盤使用,在連接鍵盤狀態下,用DC電源接口供電,MicroUSB接口則可以用于連接鼠標(可通過擴展USB Hub),文字輸入等任務就交給鍵盤了,這種狀態下,隨時隨地顯然是談不上了,但總體下來所有配件一包,便攜性依然不差,最關鍵的是,它便宜吶。
其實,所有關于中柏EZpad6的考慮都必須基于一個前提,它的價格,平板部分售價僅為1099元,把所有配件買齊也不過1500元,如果將它視作一款Win10平板,買來去移動辦公,那么它的表現并不好,但如果將它視作一臺11.6寸小筆記本,那么它的表現或許還能說得過去,當然,英特爾Z8350處理器也決定了它無法承受太重的辦公任務或其他使用場景,它更適合臨時辦公使用。但對于這類千元Win10平板來說,配置、體驗什么都得放在一邊,你首先要考慮的是這款平板能用多久,畢竟,與耐久性相比,再高的配置都是浮云。
安卓和iOS變得越來越好用
就像干掉超市結賬處各種口香糖的,不是口味更好的口香糖,而是微信、微博一樣。MAC OS并沒有對WIN10形成實質性的威脅,越來越多的新需求場景在移動端被創建。這其中以O2O類的外賣App,以及以滴滴為代表的出行服務類App,最為被大家所熟悉。
而傳統需求場景的遷移,也構成了人們對移動端的強烈需求:例如從淘寶到手機淘寶、QQ到手機QQ,還有各種垂類信息App。在使用習慣出現改變,從PC遷移到手機端使用的背后,也是越來越多PC上的需求可以在智能手機端得到解決。這為安卓和iOS的發展提供了足夠充裕的空間。
WIN10于2015年7月正式發布,至今已走過了5個年頭。而安卓和iOS基本都在以每年一個大版本的速度進行迭代。相比之下,WIN10的表現堪稱“凍齡”。安卓與iOS在過去的5年里都經歷了功能的快速進化。這是所有手機用戶體會得到的改變。
僅以互聯網大廠數據為例:移動端的份額權重持續增加,對移動端的研發投入也在持續增加。移動端有著互動成本更低、形式更加多樣的天然優勢。更好的體驗,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將更多PC和移動端都可以完成的事轉移到移動端進行。
由此來看,用戶普遍在移動端上獲得了更好的體驗并不是因為之前WIN10上的體驗有多差,而是App的開發團隊和產品經理們太努力的結果。
鍵鼠交互方式的限制與生產力工具的身份屬性
WIN10盡管同樣支持觸控,并且提供“平板電腦模式”,但由于其UI設計仍然遵循“用戶低學習成本”思路,保證了用戶從WIN7、WIN8向WIN10的遷移過程中盡可能少的不適感,同樣也被這套有年代感的交互設計所束縛。對于觸控操作、震動反饋、指紋識別等功能的支持均處于十分初級的水平。
以目前的WIN10架構,單純依靠增加“平板電腦”模式,不能提供與安卓及安卓的各個魔改版本、iOS相媲美的交互操作體驗。借助鼠標、鍵盤實現對PC的控制對90后及年齡更大的群體看似稀松平常,但對于成長在安卓、iOS系統相伴的00后而言,鼠標和鍵盤天然帶有不友好屬性,特別是對于非互聯網從業人士。WIN10與PC的身份,更加趨于生產力工具,甚至完全淡出了生產力工具領域。這也是由于各類手持終端,以及各類智慧屏產品的爆發所引起的使用習慣改變。
吐槽WIN10 不如用好WIN10
WIN10的歷次大小版本更新,可以用不計其數的翻車來形容用戶的無奈。自動更新更是WIN10的一個“硬傷”,也許你只是想“重啟試試”,結果卻不得不等待WIN10不請自來的自動更新占用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鐘。遭遇WIN10大版本升級失敗的也不是個例。永遠修復不完的BUG也成為了WIN10的自帶梗。
從早期的WIN10 1507,到今天大家常用的常用的1909,最新版本20H2的WIN10修復諸多問題的同時,也在進行開始菜單調整等細節體驗的優化。其實WIN10并沒有變得越來越難用,只是由于安卓和iOS的進步太快,這讓帶著明顯生產力工具屬性的WIN10,相對變得難用。你覺得WINDOW系統是不是越來越難用?有哪些槽點?期待你在評論區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