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電頭網收到多種不同款式的電源適配器,外形方面與傳統筆記本適配擁有同樣的方正設計風格,拿在手上有類似于“磚頭”的觀感,接口上擁有交流電源輸入端和直流電輸出端,還是保留經典梅花接口,并且擁有一體式USB-C接口延長線,是否能夠對搭載USB-C接口的設備就能充電呢?接下來就一起進入測試,看看這款充電器充電測試中究竟實力如何。
每日圣經,先看產品。
這款MSI 100W電源適配器采用類膚材質進行表面磨砂處理,其中正面印有微星品牌字母LOGO;整體方正,可輕松立于桌面;并且自帶一體式USB接口輸出線材。
背面印有適配器規格參數銘文。
型號:A21-100P1A
輸入:100-240V~ 50/60Hz 1.6A
輸出:5V3A,9V3A,15V3A,20V5A
擁有CCC、CE、UL、UKCA等多項認證標識以及VI級能效認證。
交流輸入端采用國標梅花三腳接口。
交流輸入電源線和機身采用線體分離設計,國際旅行可更換對應插頭規格電源線。
直流輸出線材和機身為固定式設計,連接處采用模內成型工藝,穩固不易脫落,但輸出線材連接頭凸出,并不能直立桌面。
Type-C公口內部采用黑色膠芯,以整體配色一致;內部非滿pin腳。
輸入端線材長度約為140cm。
輸出端線材長度約為155cm。
適配器+輸入線材整體重量約為289.8g。
秉承除標注的快充協議外,追求探索完整的協議是這個測試的意義,同時方便用戶能根據具體的協議進行設備的選擇,達到更好的快充體驗。
使用 POWER-Z KM002C測得C口僅支持PD3.0快充協議。
實測PDO報文方面,支持5V3A、9V3A、15V3A、20V5A四組固定電壓檔位。
接下來就帶大家看一看這款充電器的具體使用體驗。充電頭網會從兼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充電器。
針對微星100W充電器的兼容性測試,本次選用了三十多款設備,看看微星100W充電對于手機快充的兼容性如何,測試結果如圖所示。
微星100W充電器給華為P40 Pro 充電,功率8.96V 1.23A 10.98W。
微星100W充電器為任天堂Switch充電,功率14.98V 1.04A 15.55W。
將測試結果整理成表格,可以看出對于筆記本的充電電壓可以達到20V左右,蘋果系列的平板可以達到15V,三星的Tab S8充電電壓在9V左右;對于手機充電的電壓則是9V、5V左右。
將數據繪制成柱狀圖,以供大家查看,同時可以清晰地看出,最高功率是對筆記本充電,達到了63W左右;而對于手機紅魔 7S 則是無法正常充電。
針對微星100W充電器的充電全程測試,此次測試選用了MacBook Pro 16 M1,測試全程在25℃的恒溫箱中進行,接通電源;測試數據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20V電壓;充電過程分三個階段,前42分鐘,功率穩定為92W左右;第47分鐘功率下降至70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53分鐘;第1小時1分功率下降至45W左右;隨后進入涓流充電直至充電結束,充電全程耗時2小時9分鐘;最高功率19.93V 4.64A 92.55W。
繪制成折線圖,可以看出,微星100W充電器30分鐘為MacBook Pro 16 M1充電44%,1小時充電79%,充滿電則需要2小時9分左右。
充電器如果一直插在插座上是否會浪費電,一年下來會消耗多少電,待機功耗測試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充電頭網測試了微星100W充電器在兩種市電環境下的待機功耗。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的待機功耗為0.123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1.08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65元左右。
充電器在110V 60Hz時待機功耗為0.022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19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12元左右。
小結
經過上面的測試,微星100W充電器在220V市電下的待機功耗完全低于GB20943-2017的標準。在標準下,實測微星100W充電器在220V的市電環境下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消耗的電費0.65元左右;而在110V的市電環境下不使用,一年消耗的電費在0.12元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會比充電器標注的功率大一些,下面是微星100W充電器兩種市電環境下分別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220V 50Hz下,將微星100W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5個檔位輸出功率,通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5V3A的轉換效率為85.96%、9V3A的轉換效率為89.34%、15V3A的裝換效率為90.71%、20V5A的轉換效率為89.45%。
在110V 60Hz下,5V3A的轉換效率為86.76%、9V3A的轉換效率為88.64%、15V3A的裝換效率為89.41%、20V5A的轉換效率則為87.87%。
紋波是由于直流穩定電源的電壓波動而造成的一種現象,因為直流穩定電源一般是由交流電源經整流穩壓等環節而形成;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國家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這是使用微星100W充電器在220V 50Hz 和110V 60Hz交流輸入下的紋波測試,下圖是空載的測試柱狀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最低值是110V 60Hz下的15V0A和220V 50Hz下的20V0A,數值為38.4mVp-p;最高值則是110V 60Hz下 9V0A檔位,數值為62.4mVp-p。
下圖是使用微星100W充電器在220V 50Hz 和110V 60Hz交流輸入下的帶載紋波測試,數據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110V 60Hz和220V 50Hz的兩種電壓環境下,帶載紋波最高的電壓檔位是9V3A,數值分別是98.4mVp-p、108mVp-p。最低的紋波電壓檔位至15V3A,數值分別是72mVp-p和82.4mVp-p。
紋波測試小結
國家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于200mVp-p,微星100W充電器在110V 60Hz、220V 50Hz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低于200mVp-p這個標準,表現不錯。
充電器是一種轉換設備,充電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所以充電器會發熱。將微星100W充電器20V5A滿載輸出一小時,實驗全程將充電器置于25°C恒溫箱當中,一小時后采集充電器表面溫度。
首先來看看在 220V5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正面最高的溫度為61.3℃。
背面的最高溫度則為59.1℃。
再看看 110V 6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正面最高的溫度為66.6℃。
背面的最高溫度為63.6℃。
將溫度數據匯總,國內市電下,充電器的溫度在60℃左右;而載110V電壓下充電器的溫度最高達到了66.6℃;整體來看溫度數據均低于國家GB4943.1-2011的標準限值。
繪制成柱狀圖,可以看出,微星100W充電器在 110V 60Hz的電壓環境下整體溫度會高于 220V 50Hz電壓環境下的溫度;但兩者均低于GB4943.1-2011中對于溫度的規定限值。
這款MSI 100W充電器在外觀上延續舊式筆記本電源輸出輸入端經典設計,但本體更加輕薄修長;同系列均采用全銅鍍鎳材質梅花接口,增強導電性,并支持100-240V寬頻電壓供電輸入,國際旅行也無懼;USB-C輸出接口設計同樣能夠適配市面上大多數智能設備。
性能方面,這款充電器USB-C接口支持100W PD快充,實測為平板以及筆記本都可以提供不錯的快充支持,手機就稍顯遜色;在110V 60Hz和220V 50Hz兩類市電下,小于0.13W的待機功耗、85.96%到89.45%之間的轉換效率。
在220V 50Hz交流輸入重載下,除9V3A電壓檔位的輸出紋波達到最高108mVp-p,其余檔位紋波數值均低于100mVp-p,實測結果上表明這款充電器的輸出質量處于中上隊列的水準,而溫度方面得益于方正厚實的機身設計,以20V5A 100W功率室溫25℃下持續輸出一小時最高溫度為66.6℃,在同功率產品下溫度控制表現優秀。
整體來看,MSI 100W充電器采用USB-C一體快充線設計,轉換效率、功率輸出質量及溫度控制等方面在同類產品中整體屬于中上水準;而 MSI 在價格方面秉持一貫的定價風格,對于用戶來說,還是需要根據自身設備和價格因素等方面來考量值不值得購買。
不久為大家帶來了100W多口充電器推薦,大家覺得怎么樣?一頭打所有固然很好,但多口充電器在為了保證多設備間的兼容性,會在添加設備中重啟。
小編就曾經拔掉筆記本的電池,直接通過適配器供電使用,這種不能斷電的情況下,專頭專用還是更穩妥一點。
而且單口充電器由于接口減少,損壞概率更小,體積控制也會更優秀。最重要的是,價格也會更低,如果想買個充電器充單個設備,這次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百瓦功率的單口PD充電器,產品不多,各位評一評哪款更符合你的選購標準。
倍思QC5氮化鎵充電器沿用倍思快充家族的ID外觀設計,采用啞光白色表面處理,正面邊緣采用雙階過度,充電器內部采用高頻高效的氮化鎵功率器件制作,功率密度達到0.9W/cm3,重量僅為178g,比蘋果96W充電器個頭小而且重量還要輕的多。除QC5快充協議外,倍思QC5氮化鎵充電器還帶有APPLE2.4A、Samsung2A、QC3.0、QC2.0、QC4+等常見的快充協議,可以看到QC5除兼容PD快充外,還很好地向下兼容QC3.0、QC2等快充標準。
這款充電器是努比亞為騰訊紅魔6 Pro游戲手機標配的120W氮化鎵充電器,充電器整體外觀造型較為方正,外殼為磨砂材質,插腳不可折疊,接口方面采用單USB-C物理輸出接口設計。性能上充電器除了支持騰訊紅魔6 Pro的120W快充之外,還支持65W的PD快充輸出。
充電器支持PD3.0、PPS、Apple2.4A、QC2.0、QC3.0、QC4+、AFC、FCP、SCP快充協議,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五個固定電壓檔位以及3.6-11V 6A和3.6-20V 3.25A兩組PPS檔位。在實際的兼容性測試中為大多數設備充電均可以觸發PD快充,對于一些支持PPS大功率快充的手機也可以提供20W-60W左右的充電功率,表現不錯。
聯想這款筆電適配器自帶輸入輸出線纜,且輸入電源線可更換,全球大多數地區均可使用,對出差用戶很友好。相較于傳統接口的筆記本電源而言,這款配件自帶USB-C接口并且具備5V、9V、15V、20V四個電壓檔位,最大輸出功率95W,給筆電充電速度會非常快。
這款充電器在閑魚價格也相當實惠,比較本來就是筆記本適配器嘛,就是線材不能更換使用要小心一點。
這款筆記本適配器經過多國認證,含金量那是杠杠的,就是線材和聯想一樣為不可更換;自帶線材端子處預留了充電指示燈,充電狀態一眼就知;5V、9V、15V、20V四個電壓檔位,最大輸出功率90W,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筆記本都能充電。
就是作為筆記本的適配器,支持的協議比較少,對不支持PD的設備充電很可能會進入五福一安,選購需要注意。
華為這款90W氮化鎵快充延續家族充電器經典外觀設計,整體風格十分簡約,就目前來看已經是華為的第四款氮化鎵快充。從設計上看,該充電器就是專為筆電、平板和手機等多設備共用的一款產品。
充電器不僅支持QC、PD、PPS快充協議,具備5-20V固定電壓檔位以及3.4-15V5A、3.4-21V4.5A兩組PPS電壓檔位,對其它品牌設備都有不錯的兼容性。此外還支持華為FCP、SCP快充,對華為用戶非常友好,出差攜帶一個就能解決華為全家桶充電需求。
作為PD3.1時代的開山之作,MacBook Pro 16 M1 Max 對PD3.0的充電器一樣有著很好的兼容性,而且 USB-C 接口最大也就支持到100W,上面十款百瓦充電器都能喂飽這個接口,而且不少選手還能支持多口輸出,設備全家桶一次包攬。
在未來,PD3.1時代將會有越來越多百瓦以上的充電器,試想一下,如果兩百瓦功率的多口充電器為筆記本充電,剩下的余量還夠喂飽手機、iPad,那該有多么方便,就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小米10手機發布之后,小米官方緊隨其后更新了幾款與之先關的充電配件。充電頭網近期已經陸續拆解了小米AD651、AD653和AD65G三款新款65W充電器以及PB1050ZM和PB2050ZM兩款50W快充移動電源。
今天則繼續為大家帶來小米10 Pro 65W原裝充電器MDY-11-EB的拆解,小米9 Pro原裝45W快充充電器對USB-A接口進行魔改一直為大家津津樂道,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款充電器同樣進行了魔改,除了支持小米10 Pro 10V5A 50W快速充電之外,使用原配USB-A to USB-C線材還能搖身一變成65W PD充電器,為筆記本電腦充電,大大提升了充電器通用率。
一、小米10 Pro 65W原裝充電器外觀
小米10 Pro 65W原裝充電器采用PC阻燃材質白色機身殼,外殼表面進行亮面烤漆處理工藝,十分整潔光滑,側身各面之間為光滑弧面過渡,輸出頂面配有一個USB-A接口。
輸入端配備的是固定式國標插腳。
輸入端外殼上標注產品的參數信息型號:MDY-11-EB輸入:100-240V~50/60HZ 1.7A輸出:5V/3A、9V/3A、11V/6A Max、20V3.25A Max制造商:惠州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產品已經通過了3C認證。
輸出頂面配有USB-A接口,并印有“65W”和“Designed By Xiaomi”字樣。
小米MDY-11-EB充電器使用了特殊USB-A接口,兩側電流觸點加寬處理,正前方中間是USB PD用來通訊的CC觸點,搭配原裝特殊USB-A to USB-C線材,可以為USB PD設備充電。
充電器厚度要比一元硬幣直徑大一點。
和小米65W 氮化鎵充電器直觀對比,雖然長度相當,但是小米MDY-11-EB充電器體積約為氮化鎵充電器的兩倍,氮化鎵充電器體積優勢明顯。
再和蘋果61W充電器進行比較,功率要大但體積要小得多。
凈重約為112g。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1檢測USB-A口的輸出協議,顯示支持USB-DCP協議,以及QC2.0和QC3.0快充協議。此外充電器本身還支持小米私有快充協議MI ChargeTurbo。
使用原裝特殊線材后讀取充電器PDO報文,顯示支持5V/3A、9V/3A、15V/3A、20V/3.25A四個固定電壓輸出檔,另外還包含一個隱藏的11V6A電壓,是小米10Pro 50W專用快充檔。
使用小米MDY-11-EB充電器搭配原裝數據線對MacBook進行PD快充測試,顯示充電電壓19.6V,電流2.9A,輸出功率達57.5W,充電器進入PD快充狀態。
二、小米10 Pro 65W原裝充電器拆解
首先拆開充電器的外殼,整個外殼由四部分通過超聲波焊接而成。
黑白輸入導線與插腳壓接固定。
PCB板上端覆蓋有大面積金屬散熱片,散熱片靠近輸出的邊緣使用白色絕緣板與低壓側進行絕緣。
導線焊點處打膠絕緣,散熱片讓出電解電容位置。
側面的初級開關MOS以及變壓器也覆蓋有金屬散熱片。
將金屬散熱片拆掉,板子上的元器件基本打膠固定,此外硅膠還有助與將熱量傳遞到散熱片上,初級電容,變壓器與次級元件之間有白色絕緣板進行隔離。
將硅膠清理掉,PCB板前端焊接有延時保險絲、NTC浪涌抑制電阻、兩顆初級濾波電解電容和初級開關MOS。
初級開關MOS特寫,是來自Silan士蘭微的D-Well系列超級結高壓MOS SVSP14N65FJHE2,耐壓650V,導阻0.26Ω。
士蘭微 SVSP14N65FJHE2資料信息。
兩顆初級濾波電解電容特寫,規格均為400V 27μF。
延時保險絲特寫,規格為3.15A 250V。
壓敏電阻,TVR10561,用于AC輸入過壓防護。
PCB板側面還焊接有第三顆電解電容,此外還有安規X電容、共模電感、工字電感和PWM主控芯片供電電容等元器件。
第三顆電解電容的規格為400V 18μF。
三顆電解電容并聯,總計72μF,均由AiSHi艾華提供。
安規X電容特寫,來自STE松田電子。
共模電感特寫,用于濾除EMI干擾。
共模電感旁邊還有一顆NTC浪涌抑制電阻。
兩顆PWM主控芯片供電電容,規格為100V 10μF,同樣來自AiSHi艾華。旁邊是一顆工字電感,外套熱縮管。
PCB板另一側中心位置是變壓器。
變壓器特寫,頂部噴碼有信息,BYD代工。
輸出端焊接有兩顆Y電容以及兩顆輸出濾波固態電容,USB-A接口母座垂直焊接,外套塑料殼加固。
兩顆藍色Y電容特寫,用于輸出抗干擾,品牌為ISND,來自廈門華信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充電頭網了解到,該電容已經通過了CQC、UL、VDE、KC等安規認證。從2012年起與充電器配套,并進入了華為、小米 、VIVO、OPPO、三星、Microsoft 等品牌供應鏈。
輸出濾波固態電容特寫,規格均為25V 680μF。
USB-A接口母座特寫。
拆掉塑料殼,USB-A母座在背面還設計有金屬板,并配有白色塑料板進行隔離,如此設計使得母座變得非常牢固。
拆掉金屬板以及塑料板,母座內部延伸出來的針腳相互隔離。
白色舌片特寫,前端是USB PD用來通訊的CC觸點。
PCB板背面一覽,板子鏤空用來放置白色絕緣隔離板。
整流二極管,四顆組成橋式整流。
PWM主控芯片,絲印Mi5763B1GS,通嘉為小米深度定制專屬版本。
1004光耦,橫跨在初級和次級之間,用于初級次級通信,調節反饋輸出電壓。
次級同步整流控制器,絲印MI8526,通嘉為小米深度定制專屬版本。
Toshiba東芝的次級同步整流MOS TPH3R70APL,NMOS。100V耐壓,3.1mΩ導阻。
東芝 TPH3R70APL資料。
輸出協議IC采用Weltrend偉詮的WT6633P,這是一款USB PD控制芯片,是少數幾個獲得高通QC4和QC4+測試認證的PD控制器,內建USB-PD物理層,Type-C線纜檢測,內置穩壓器,電壓電流監控功能,負載開關控制。
USB-A接口的輸出VBUS開關,型號VS3610AE,NMOS,耐壓30V,來自威兆半導體,左側是熱敏電阻檢測電路板溫度。
威兆 VS3610AE 詳細資料信息。
全部拆解完畢,來張全家福。
充電頭網拆解總結
小米10 Pro 65W原裝充電器機身整潔光滑,側面為光滑弧面過渡,機身小巧輕便,易于攜帶。A口支持QC2.0/3.0以及小米私有快充協議MI ChargeTurbo。搭配特殊的原裝數據線使用,充電器還支持USB PD3.0快充標準,具備5/9/15/20V四個固定電壓輸出檔,另外還包含一個隱藏的11V6A電壓,是小米10 Pro 50W專用快充檔,此外這款充電器也能支持Type-C筆記本充電。
充電頭網通過拆解發現,這款充電器的AC-DC降壓部分,由小米定制芯片Mi5763B1GS搭配士蘭微D-Well系列超級結高壓MOS,以及定制同步整流控制器MI8526搭配東芝MOS TPH3R70APL組成;協議識別部分采用了偉詮QC4+認證芯片WT6633P,VBUS開關來自威兆半導體,內置艾華電解電容,輸出采用固態電容濾波,整體用料扎實。
此外充電器的做工也是相當到位,接口母座焊接牢固,導線過孔焊接,PCBA上的元器件布局緊湊、有序,并大量注膠和使用大面積金屬散熱片進行散熱,保證高功率密度下的散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