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各種大神、專家、學者紛紛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發表看法,其實電腦贏了人類這事19年前就發生過了,1997年IBM公司的“深藍”就已經打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只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電影的渲染,人類開始對能否控制住人工智能這件事不太有信心。
最關鍵的是還有大咖們的火上澆油,比如埃倫·馬斯克、斯蒂芬·霍金就紛紛表示,像《終結者》系列中人工智能倒戈這樣的場景或許不僅僅會在電影中出現了。甚至埃倫·馬斯克捐贈了1000萬美元給相關研究機構,旨在確保人工智能始終造福人類。
實際上作為人類的你我完全沒必要為這樣的事情擔心,科學家預測人工智能達到人腦的水平要花費大概140年的時間,誰能如此高壽?況且達到人腦的水平也并不意味著就會對人類社會有什么威脅。其實這不禁會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科幻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1968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曾經出現過平板電腦的雛形,但到2010年蘋果iPad后,這個概念才真正滲透到大眾層面,而這個時長是42年。實際上人工智能就是電腦的升華,所以人們總是想象著電腦的科幻形態,然而客觀來說電腦的科幻形態離我們還是有些遙遠,這就像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汽車在天上飛,太空飛船自由穿梭于地球和其它星球之間這樣的,一時半會真是實現不了。
盡管不會科幻化,但未來電腦與人類社會會聯系的更加緊密,而電腦所具有的社會角色會與今天有何不同,這是我們今天文章需要著重討論的問題。
中國的素質教育從筆者上學的是時候就開始提,到今天為止最起碼有20年的時間了,然而卻并不見有什么成效,孩子們的書包似乎更鼓了,競爭也更加激烈了。而醫改這么多年,號販子、醫患矛盾、資源不對等也沒有得到解決,對于未來我們似乎只能寄希望于政策和大數據的聯動了。
基于興趣和大數據的教育模式
比如高考改變不了,那考試內容能不能個性化一點啊!在筆者來看這個還是可以實現的。未來教育或許將成為一種按需服務,你可以自助選擇需要學習的知識模塊,而你最終考試的內容也將是你選擇知識模塊的擴展和延伸。
未來的教育模式將以興趣為出發點 而作為終端的電腦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圖片來源:tarrysingh)
怎么可能針對每個人的個性知識需求來出考卷呢?這將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不過,如果你換一種思路來思考,將所有工作都交由電腦來完成,這會不會就容易多了呢?以游戲化的學習打破傳統填鴨式的灌輸,這顯然是一種突破,而電腦顯然是這種能夠帶來革命性突破的基因,你的任何訴求都可以經過物聯網、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分析最終導向PC端,當然,如何進行細化的結合,這還需要國家智囊團的深入研究。
遠程手術和個性化藥物
對于遠程手術和個性化藥物來說,顯然是電腦與醫療保健領域的深度融合才是可以實現的,在未來如果醫療不PC化,那醫療效率將無從談起,事實上,PC與醫療保健相結合并不是一個未來化的名詞,在當前很多的三甲醫院,PC已經進入到了醫生查房的環節,醫生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夠知曉病人的所有信息。
PC終端將深入醫療保健領域(圖片來源:tabletpc2)
而未來(10—20年),PC在醫療環境中的社會角色顯然將更加深化,比如我們會看到更多基于DNA的個性化藥物,以及遠程手術和針對每個人的健康檔案,這些自然都需要在PC的終端下才能夠完成。
物聯網、大數據催生智慧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其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這是來自于官方對于智慧城市的解讀,不過聽起來十分拗口同時也不方便大眾的理解。
智慧城市將是物聯網、大數據以及電腦終端集大成化的產物(圖片來源:gtimg)
在編輯理解下的智慧城市實際上就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來細化公共服務,比如你能第一時間知曉哪里有停車位;家中的老人通過終端設備監測其健康情況,如果健康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報備到醫院,避免各種悲劇的發生。而智慧城市的核心點則是在于,無論什么東西都能夠通過系統感知,就算你想測測頤和園湖中的水質如何,也不必跑到現場,傳感系統能隨時讓人知曉水質的數據。
當然,要產生如上的結果。自然少不了電腦這個輸出終端,而編輯想說的是,隨著技術發展帶來了電子產品邊界模糊化,未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各種穿戴設備都將泛PC化,所以筆者說的電腦可并不是一個屏幕加一個鍵盤的傳統設備。
改變制造業的創客
對于如今的人們來說,創客或許還是一個較新的詞匯,但未來這或許將成為一種常態。官方對其解釋是不以盈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基于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制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其核心是大眾掌握了自生產工具。
創客將改變制造業(圖片來源:sowm)
這似乎與媒體屬性的演變驚人的相似,互聯網高速發展、入網設備功能性的大幅提升以及微博、微信這些依托于互聯網的產品的常態化,催生了大眾媒體向自媒體的轉變。總結來說,自媒體的形成離不開互聯網與PC終端。
創客的形成與發展也是如此,因為從其發展主線來看,其是基于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在這個階段PC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如果沒有PC的參與,顯然無法達成到個人制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也就無法催生創客的誕生。
現金支付成為過去式
如今你會發現一個事實,必須用現金支付的場所越來越少,怎么著也能刷個銀行卡,如果緊跟時代潮流的店鋪,那微信支付、支付寶和Apple Pay是一個都不能少。在這里我們不討論最終誰會笑到最后,筆者反正比較支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未來伴隨物聯網、互聯網以及智慧城市的深化從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扔掉現金、銀行卡顯然會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而你需要的就是一款便攜性出色的泛PC化設備。
未來人類將告別現金社會(圖片來源:leikeji)
非洲向發達地區傳遞創新
聽到這句總結很多朋友或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很多人腦海中非洲是荒蠻之地,饑荒、食人族、戰亂、海盜。。。,它們亟待解決的是溫飽和數字鴻溝,創新似乎還無從談起。
如今提起非洲大陸首先想到的是貧窮、海盜 但未來會向全球輸出創新(圖片來源:nipic)
不過,這并不能夠代表非洲的整體形象,實際上非洲有很多豐富的資源,雖然發展的起點的確要比其它地區低,但隨著網絡的介入,對于非洲大陸來說可謂是星星之后可以燎原。利用其在全球的豐富資源和對物質品的極度饑渴,將會碰撞出非洲大陸對于創新的認知,而PC的角色則將完成對創新的輸出。
寫在最后:
未來是值得期待的,然而物聯網、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意味著隱私的結束和監視的增強,人們將比今天更加依賴于機器,完全甚于你的朋友和伴侶,節假日的家庭聚會也僅僅是浮于形式的走過場,低頭族的基因將持續蔓延。因此就編輯本人來說,對于技術的未來,后退一步或許才是更大的進步。
對于未來的暢想和追逐似乎已經成為了人類千百年來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最有名的大咖莫過于諾查丹馬斯,這位出生于16世紀的預言家據說很準確的描繪了幾百年后的歷史大事件,例如法國大革命、世界大戰以及飛機和原子彈的研制成功,甚至有媒體報道其竟然預測準了今夏曼聯的六人轉會,看到這樣的消息的確讓筆者有些后背發涼。
關于這位大咖是否存在著某種超能力,我們顯然無從知曉,當然除了這位來自于民間的神人,科學界也鐘情于對于未來的預測,但與諾查丹馬斯不同,科學要觸碰的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以至于一直延續著“50年傳統”,說白了就是對50年后的生活來一個從頭到腳的預測,而2065作為人類下一個50年節點,必定要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我們要拋開是否找到外星人以及星際移民這些過于高精尖的問題,畢竟這些與大多數普通人還是沒半毛錢關系,我們需要關心的是人們的生活到底會如何被科技產品武裝?住宅、汽車、電腦、手機甚至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還會是今天的形態嗎?人類的健康問題如何通過科技產品來解決?關于這些疑問,你通過2065年一天的生活似乎就能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京時間昨天,人機大戰第四局在韓國首爾戰罷,李世石在劣勢下終于祭出“小李飛刀”,扭轉乾坤止住連敗,為人類棋手贏回尊嚴。雖然5番棋最終的勝負已經不可逆轉,但昨天的勝利還是給人類棋手帶來信心:電腦也有弱點,還沒到完全能夠碾壓人類的時候。
揚子晚報記者湯敏
“小李飛刀”出手,“阿爾法”抽瘋
前3局0:3已經宣告了李世石5番棋對決的失利,剩下的兩局成了榮譽之戰。因此昨天執白的李世石真正放開了自己,走出了李世石風格的圍棋。不過阿爾法圍棋一如既往地“冷酷”,總是能從自己的角度客觀判斷局勢。開局不久,李世石又落入下風,在茫茫黑陣之中,幾顆孤零零的白子眼看要慘遭屠戮命運,有人已發出“李世石又不行了”的哀嘆,但就在此時李世石下出白78——凌空一挖!
李世石常被中國棋迷稱為“小李飛刀”,因為他和古龍筆下的絕頂高手一樣,能夠一擊致命。在下出白78的時候,大家依稀看到了“寒光一閃”。于是,前面三局表現猶如戰神的阿爾法電腦,突然抽瘋了:黑87直接逃出死子,令負責為電腦擺棋的研發者黃士杰業余6段也露出詫異表情;黑93繼續送吃,連平素冷酷的李世石看后都露出了詫異地笑;最不可思議的是黑97,直接送吃黑子,韓國前方的研究室里爆發出哄笑聲,人類此刻終于明白了,阿爾法圍棋紊亂了!電腦程序異常了!
這一系列的招法,只能用抽瘋來形容。講棋的世界冠軍周睿羊九段判斷:阿爾法肯定是出故障了,可能是李世石走出了它無法判斷的一手。而賽后阿爾法圍棋創始人哈薩比斯指出:電腦的錯誤出現在李世石白78這一手后,阿爾法直到第87手才反應過來,察覺自己在第79手就犯了錯。也就是說,人機系列賽以來,電腦很可能是第一次出現判斷上的錯誤,李世石的白78,導致阿爾法圍棋誤讀了局面,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崩潰反應。阿爾法圍棋另一位負責人大衛·席爾瓦則形象地表示“李世石的妙手,可能點中了電腦此前不為人知的 BUG ”。
最熱烈的掌聲,最寶貴的勝利
人機大戰的前3局,李世石雖然敗得干凈利落,但其實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電腦的弱點,以至于每局都會采取不同的策略。終于,在已經無關番棋勝負的第4局,李世石找到了讓阿爾法認輸的辦法。
“從來沒有一場勝利讓我得到這么多的掌聲和祝賀。”走出對局室、走進發布會、回答完問題,迎接李世石的都是如雷般的掌聲和祝賀,他也將這場比賽視做“最寶貴”的勝利。“相比于5-0或者4-1贏得比賽,在連續輸掉三局之后,這一場的勝利讓我感到更加高興,它的寶貴是我用任何一場比賽都不會換的。”李世石賽后露出罕見笑容,如是說。
休戰一天后,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的第五場比賽將于北京時間15日12點進行,這也是最后一場“人機大戰”。因為發現阿爾法電腦不善于執黑棋先行,李世石特別申請了在最后一戰拿黑棋,他認為如果這樣也能獲勝才更有意義。
更多閱讀:
林丹實現全英賽第6冠 賽前聽“神曲”釋放壓力
姚濱:籌辦好冬奧會 促進冰雪運動
人機大戰第4局人類取得寶貴一勝 李世石賽中笑場
總決賽第2場上演大逆轉 四川將總比分扳成1比1
工智能Master(大師)的橫空出世,讓圍棋人機大戰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棋圣”聶衛平近日在參加一檔電視節目時爆料,自己是最接近戰勝“大師”的人類棋手,而李世石在對陣“阿爾法狗”時能贏一盤,完全是因為阿爾法狗當時死機了。
上周,“大師”面對人類高手時取得60連勝,聶衛平表示,“我應該是最接近取勝的人。輸棋主要是那盤棋中局,右上角我下出一步昏招,本來是活棋,結果被自己走死了,白死了20多目。當時,Master的前半盤下得并不是很好,我的優勢比較大,右上角死后,我當時就想認輸,不過后來還是堅持下來了。”
在“大師”已經連贏53場之時,聶衛平挺身而出,讓圍棋迷非常感動。他表示,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壓力,“當年中日圍棋擂臺賽,我取得11連勝,這在人類頂尖比賽中幾乎是難以復制的。”他認為,如果再與“大師”下一盤,“前半盤我還是那么大優勢的話,我有信心贏它。”
聶老還在節目中爆出一個猛料。在提起李世石曾贏過“阿爾法狗”一盤時,聶衛平說:“那是阿爾法狗死機了,斷電了。”他介紹,阿爾法狗在比賽時,一臺主機在運算的同時,有1000臺電腦在輔助主機運算。
“阿爾法狗”等人工智能的出現,會讓人類的圍棋走到末路?聶衛平并不這么看,“以前可能只有1%左右的人在學習圍棋、研究圍棋,自從阿爾法狗出現后,有更多的人開始對圍棋感興趣并關注圍棋,這本身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