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兩款充電器官方售價都是399元,也都配備雙C口以及具有相同的輸出性能,但外觀設計差別很大。除了創新性的“果凍”造型和經典方塊造型給人直觀不同印象外,仍有很多人疑惑是否還有別的不同點,或者說購買的話該選哪一款。
下面充電頭網就對蘋果這兩款充電器進行詳細對比,方便大家了解它們更多的不同點。
產品外觀包裝
蘋果A2579和A2676兩款充電器包裝盒除了正面充電器外觀圖外,其它設計都基本一樣,包括產品名稱、型號、生產日期等都有。
外觀
蘋果A2579充電器頂面以及側身為一體式白色亮面外殼,底部則為灰色外殼,整體造型像“果凍”,底部平直切面設計可以很好貼合墻插或排插,使用穩定。
蘋果A2676充電器則為經典方塊造型設計,亮面外殼邊角過渡圓潤,也是配備折疊插腳,不過是經典可拆卸獨立模塊設計,為了提升穩定性兩側加入雙翼。
尺寸/功率密度
測得蘋果A2579充電器三維為49.4*49.38*28.01mm,功率密度約為0.51W/cm3;測得蘋果A2676充電器三維為56.06*56.01*28.59mm,功率密度約為0.39W/cm3。通過數據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第二款充電器稍微大一點點。
接口
蘋果A2579和A2676兩款充電器均配備雙USB-C接口,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接口是不一樣的,A2676充電器的USB-C母座自帶獨立外殼,這也是蘋果經典充電器的一大特色。
銘牌
蘋果A2579充電器銘牌印在底部灰色外殼上,A2676充電器銘牌印在側身,輸入輸出參數雖然一樣,但A2579充電器由賽爾康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代工,A2676充電器由偉創力電源(東莞)有限公司代工。
蘋果A2579充電器參數:
型號:A2579
輸入:100-240V~50/60HZ 1A
PD輸出1或2:5V3A、9V3A、15V2.33A、20V1.75A
最大輸出總功率:35W Max
制造商:賽爾康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生產廠:賽爾康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充電器已經通過了CCC認證以及VI級能效認證。
蘋果A2676充電器參數:
型號:A2676
輸入:100-240V~50/60HZ 1A
PD輸出1或2:5V3A、9V3A、15V2.33A、20V1.75A
最大輸出總功率:35W Max
制造商:偉創力電源(東莞)有限公司
充電器已經通過了CCC、KC認證,以及VI級能效認證。
重量
蘋果A2579充電器凈重約為104g,A2676充電器凈重約為116g。
內部結構正面布局
蘋果A2579充電器為雙路獨立的電源設計,對應兩顆獨立的變壓器和輸出濾波電容,輸入端采用插接件供電,滿足蘋果針對多國插頭的設計,只需一款PCBA模塊即可滿足全球各地電源的生產,而無需重新設計。
蘋果A2676充電器PCBA模塊分為AC電源部分和DC降壓部分,接地線采用螺絲固定在T型固定端子上,變壓器輸出直接焊接到降壓小板上,小板上進行同步整流濾波后為降壓電路供電,此外采用單獨的塑料殼絕緣。
背面布局
蘋果A2579充電器主板背面設有同步整流管,VBUS開關管以及初級的元件都是對稱的配置。蘋果A2676充電器主板背面設有整流橋和初級開關管。
做工用料初級控制器
蘋果A2579充電器兩路開關電源主控芯片均來自PI,絲印ZN1431C,為蘋果定制型號。芯片內部集成初級控制器,高壓開關管,同步整流控制器和反饋功能,集成度高,外圍器件精簡,簡化快充電源電路設計。
蘋果A2676充電器初級主控芯片采用蘋果定制的控制器,絲印APSLC01,這款控制器在蘋果新款30W充電器和96W充電器內部均有使用。
同步整流控制器
蘋果A2579充電器同步整流控制器集成在PI主控芯片里,蘋果A2676充電器同步整流控制器絲印TEV。
協議芯片
蘋果A2579和A2676充電器協議芯片都是采用英飛凌CYPD4236-LQXQT,屬于EZ-PD CCG4系列,后者焊盤邊緣打白色硬膠加固。
這一款支持雙口快充應用的協議芯片,提供兩個完整的USB PD接口應用,可用于筆記本,適配器和擴展塢應用。EZ-PD CCG4采用賽普拉斯專有的M0S8技術,內置32位 ARM M0處理器,具有128KB閃存和8KB內存,采用6*6mm 40pin QFN封裝,
初級開關管
蘋果A2579充電器高壓開關管器集成在PI主控芯片里,蘋果A2676充電器高壓開關管采用AOS AONV180A60,是一顆耐壓700V的NMOS,導阻160mΩ,采用DFN8*8封裝。
同步整流管
蘋果A2579充電器同步整流管都是采用AOS AONS62920,是一顆耐壓100V的NMOS,導阻6.3mΩ,采用DFN5*6封裝。蘋果A2676充電器同步整流管采用英飛凌BSC093N15NS5,是一顆耐壓150V的NMOS,導阻為9.3mΩ,采用SuperSO8封裝。
電容
蘋果A2579充電器使用三顆電解電容濾波,其中兩顆規格為400V 22μF,來自AiSHi艾華。另一顆濾波電解電容來自CapXon豐賓,規格為10μF 400V。蘋果A2676充電器采用三顆CapXon豐賓電解電容濾波,規格都是22μF 400V。
蘋果A2579充電器使用兩顆豐賓固態電容進行同步整流輸出濾波,為PS系列導電聚合物電容,耐熱105℃,規格為560μF 25V。蘋果A2676充電器采用尼吉康FP系列固態電容進行輸出濾波,270μF 25V。
同步降壓控制器
蘋果A2676充電器相較A2579另一大不同點就是輸出端設有兩路同步降壓電路,同步降壓控制器采用MPS MP9928,是一顆支持60V輸入的電流模式同步降壓控制器,內部集成半橋NMOS驅動器,工作頻率100kHz-1MHz可編程,支持相位翻轉輸出,支持逐周期過流保護,具備輸出過電壓保護功能和高精度過熱保護功能。
同步降壓開關管
蘋果A2676充電器同步降壓開關管采用安森美FDMC007N30D,是一顆雙NMOS管,非對稱結構,內部為半橋連接,適合于同步降壓應用。內部兩個MOS管耐壓均為30V,降壓上管導阻為11.6mΩ,下管導阻為6.4mΩ。
產品性能協議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測得蘋果A2579和A2676充電器C1、C2接口都支持Apple2.4A、Samsung 5V2A、DCP、PD3.0充電協議。
兩款充電器另一個C口測試協議對比圖一覽。
PDO
測得蘋果A2579和A2676充電器C1、C2接口單口輸出PDO報文也完全相同,均具備5V3A、9V3A、15V2.33A、20V1.75A四組固定電壓檔位,支持功率盲插以及智能分配。
兩款充電器另一個C口PDO報文對比圖一覽。
充電頭網總結
最后附上蘋果這兩款充電器對比表格,方便大家對比兩款產品之間的區別。
蘋果A2579、A2676兩款35W雙C口充電器從名稱可以直觀了解到都配備了雙USB-C接口以及支持最大35W快充輸出,實測都兼容Apple2.4A、PD3.0等相同協議,具備5V3A、9V3A、15V2.33A、20V1.75A四組相同電壓檔位,支持功率智能分配。
兩款充電器相同點多,不同點也不少。首先外觀差別很大,一個是新穎的“果凍”造型設計,一個則是經典方塊造型。其次內部電路設計以及器件的使用也有很大區別,A2579充電器采用兩路開關電源電路設計,而A2676充電器則采用單開關電源加兩路DC-DC降壓電路設計,不過器件都是來自PI、MPS、英飛凌、安森美等國際大廠。
值得一提的是,兩款充電器多顆濾波電容都有用到艾華和豐賓兩大國內廠商的產品,可見經過多年發展,國產電容質量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像艾華、豐賓這樣的一線廠商的產品質量甚至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值得信賴。
開篇提到蘋果這兩款充電器的官方售價都是399元,產品性能相同,質量又絕對的有保證,因此選哪款可以根據自身喜好來即可。
T之家11月19日消息 著名拆解機構iFixit早前對16英寸MacBook Pro所采用的剪刀式鍵盤Magic Keyboard進行了初步拆解,現在他們已對16英寸MacBook Pro進行了完全拆解,其所采用的新式散熱系統,六揚聲器系統等部件也正式來到了大家的面前。
取下蓋子后可以看到與蘋果在MacBook Pro推出時所展示的相同的散熱系統設計:兩側的大風扇向后方推動整個硬件。實際上,主板的形狀可以圍繞風扇,將風扇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也可以將其固定在散熱器系統中。蘋果過去曾將熱量從GPU和處理器轉移出去,但散熱片比以前的型號要大35%,并固定在通向每個風扇的彎曲部分上。銅屏蔽層和鋁制散熱墊也用于覆蓋用于GPU內存的GDDR6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的通風孔相比于之前的機型要稍大一些,當與具有更大葉片的新風扇組合使用時可以使設備中的空氣流動增加28%,好處是散熱效果確實獲得了改善不過壞處是能耗要更高一些。
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主板上的處理器和GPU分別由Intel和AMD提供,該型號的內存來自美光,而三星提供了GDDR6芯片。東芝提供了主要的閃存,英特爾還提供了Thunderbolt 3端口和平臺控制器,德州儀器(TI)提供了電源控制器。
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的剪刀式鍵盤被鉚接到外殼上而沒有以螺絲固定的方式,這使得維修極為困難。iFixit認為這是一個設計退步,因為盡管開關的彈性更大,但鍵盤的可維修性相較于蝶形鍵盤大大降低了。
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的新揚聲器采用了新的設計,據蘋果透露改設計可以改善音質。三麥克風陣列的布局與2018年MacBook Air中使用的陣列相似,但麥克風本身看起來“更堅固”。
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電池規格是99.8Wh,11.36V,8,790mAh。這也是蘋果MacBook系列中電池容量最大的,比剛剛被替代的蘋果15英寸MacBook Pro增加了16.2Wh,同時電池單元的厚度增加了0.8mm。
iFixit團隊對16英寸MacBook Pro的“可維修性”評分僅為1分(滿分10分)。雖然可以卸下觸控板并且次要組件是模塊化的,但處理器、板載閃存,鍵盤,電池,揚聲器和Touch Bar上的膠水和鉚釘使每個部件都難以維修,而Touch ID傳感器作為電源開關的使用“非常復雜。”
著固態硬盤成本的降低,用固態移動硬盤的人越來越多。固態移動硬盤的重量輕巧,抗摔防震,而且傳輸速度比機械式移動硬盤快出很多。剛子最近收到了當貝優選發來的迅龍固態硬盤(H100-128GB)+2.5英寸硬盤盒(2179U3),正好用它來組裝一個固態移動硬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性能如何吧!
包裝:
迅龍固態硬盤(H100-128GB)+2.5英寸硬盤盒(2179U3)均采用奧睿科常用的白藍搭配的包裝風格,左上角是品牌名稱、產品名稱及型號,中間印有產品渲染圖,右下角是產品的規格。
包裝盒的頂部有掛孔,方便實體店掛在貨架上。包裝背面印有產品的規格參數,從這里我們可以很方面的掌握兩個產品的性能參數。2.5英寸硬盤盒(2179U3)支持SATA3.0協議的硬盤,通過USB3.0 Micro-B轉USB A 線連接電腦后,可實現最大5Gbps的傳輸速率。
抽出兩個產品的封套,我們可以看到硬盤和硬盤盒都牢固的固定在塑料托盤支架中,起到防震抗摔的作用。迅龍固態硬盤(H100)是一款2.5英寸固態硬盤,它采用64層 3D NAND 閃存,支持SATA3.0協議,可以用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中,當然也可以搭配移動硬盤盒組裝成為固態移動硬盤。
迅龍固態硬盤(H100)包裝盒內除了硬盤之外,還有四顆安裝螺釘、一個十字螺絲批,還有說明書等文檔。硬盤外殼正面中心處印有奧睿科的圖文LOGO,鋁合金外殼經過陽極氧化處理后又噴涂了灰色磨砂涂層,看上去非常有質感。外殼邊緣利用CNC切割倒角,平整光滑,灰色的殼體加上銀白色的邊緣,讓整個產品的品質感提升很多。
在硬盤的底部我們可以看到硬盤的接口以及一些重要參數。硬盤背面貼有產品信息標簽,上面詳細的標注了產品型號、系列、功耗、容量、防偽二維碼和產品序列號等內容。ORICO迅龍系列采用榮慧SM2259XT主控,具有LDPC智能糾錯機制,優化TRIM指令,NQC智能隊列管理等功能,隨機讀取能力大大提升;64層3D NAND 閃存TLC 顆粒,無論是容量密度還是壽命、耐久度都大大提高了。
2.5英寸硬盤盒(2179U3)采用透明塑料外殼,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內部的電路板。除了硬盤盒外,包裝內還有USB3.0 Micro-B轉USB A 數據線、說明書等文檔。
令人意外的是這款硬盤盒背部設計了大面積的鋁合金散熱片,奧睿科的透明硬盤盒剛子用過好幾款了,不過像2179U3這樣自帶散熱片的SATA硬盤盒還是首次看到。
我們現來單獨測試一下硬盤的性能,將硬盤裝入臺式電腦中,開機第一次連接電腦時硬盤需要進行初始化,也就是在磁盤管理器中選擇一些硬盤分區形式。MBR格式適用于WIN7以前的系統,WIN10一般都用GPT了,所以在這里我們選擇GPT格式。之后創建分區,先選擇NTFS格式。
創建完成后使用硬盤測試軟件CrystalDiskMark進行速度測試,直裝SATA口測的連續讀取速度為487MB/S,持續寫入速度為454MB/S,遠遠超過了機械硬盤100MB/s的讀寫速度。
蘋果的macOS也是常用的電腦系統,它和Windows有所區別,我們在Win10中格式化為NTFS格式的硬盤Mac上可以讀取卻不能寫入。這是因為兩個操作系統對于硬盤格式的要求不同,macOS需要安裝收費插件后才能正常讀寫NTFS,所以需要將移動硬盤格式化為兩個系統通用的格式才行。
ExFAT格式是專門為移動硬盤創造的格式,它解決了FAT32不能存4G以上大文件的問題,也解決了NTFS格式下固態硬盤壽命的問題。更重要是,在WIN7以上系統和Mac系統中都能完美兼容,所以將硬盤格式化為exFAT格式最為方便。
直插SATA模式下,在黑蘋果系統中使用DiskSpeed Test來測試讀寫速度,測試結果為連續讀寫速度:455MB/s,寫入速度420MB/s,比Win模式下速度略降,考慮是黑蘋果系統性能可能有所影響,所以這個速度也可以接受了。
硬盤盒的硬盤倉部分采用全透明設計,艙蓋采用卡扣連接,無工具拆裝設計,安裝拆卸都很方便。組裝過程非常簡單,掀開硬盤盒透明上蓋,將固態硬盤對準接口插入硬盤盒,扣上上蓋即可。整個安裝過程用不了半分鐘。安裝完成后發現硬盤硬盤殼體和散熱片并沒有接觸,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自己加上一層導熱硅膠墊才能發揮最大的散熱效果。
通過自帶的USB3.0線纜,將組裝好的固態移動硬盤插到電腦的USB3.0口進行測試,依舊上使用CrystalDiskMark,移動硬盤模式下測的的連續讀取速度為460MB/S,持續寫入速度為404MB/S,比直插SATA口性能差了一些,但是已經接近5Gbps的理論速度,比起普通的機械移動硬盤的幾十兆秒的讀寫速度更是快了近十倍。
在
移動硬盤模式下,使用黑蘋果系統進行讀寫速度測試,最終結果連續讀寫速度為426MB/s,連續寫入速度為374MB/s,比起WIN模式下也是有些降低,但是比機械式的移動硬盤要好處數十倍。
好了,這樣就完成了迅龍固態硬盤(H100-128GB)+2.5英寸硬盤盒(2179U3)的組裝測試過程,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有想組裝一套自己的固態硬動硬盤呢?快來試試吧, 一分鐘就能完成組裝,將來還能方便拆卸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盤,千萬不要忘記選格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