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8大促之前,華為、蘋果、惠普、聯想、華碩等大廠相繼推出旗下的全新筆記本電腦,這讓市面上可選機型越來越多,但也給廣大消費者的選擇也帶來了不少困擾,比如說:筆記本電腦各種“高大上”屏幕參數,就讓很多不懂參數、配置的普通用戶一臉懵逼,不知所以然!
鑒于這種情況,本篇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筆記本電腦屏幕的主要參數!
一、屏幕尺寸
屏幕尺寸,指屏幕對角線的長度!無論輕薄本,還是全能本,或是游戲本,屏幕尺寸都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目前市面上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尺寸主要有12~17英寸的選擇,那么選那一種比較好呢?
不同尺寸的筆記本電腦,雖然重量看起來沒幾斤的區別,但便攜性還是很不一樣,畢竟大屏機型更占用空間。當然,對于設計或剪輯創作者來說,超大視野帶來更加舒適的視覺體驗,所有的畫面細節都能細細把控。
所以,選購筆記本電腦之前,建議大家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在便攜性和大屏幕上多斟酌一下!如果對尺寸沒有概念的話,建議去實體店看看,以避免退換貨的麻煩!
二、屏幕比例
屏幕比例又叫作縱橫比,指屏幕橫向和縱向的比例。當下筆記本電腦屏幕比例主要有:16:9、16:10和3:2。其中,16:9屬于當下最主流的黃金比例,兼顧常見視頻、游戲的顯示比例,并且與人眼的視野范圍比較接近。
相比之下,16:10與3:2則是增加了屏幕的縱向視野,能多顯示一些內容,比如:Excel表格可以多顯示幾行;視頻創作可以顯示更多時間線與軌道,但在播放16:9比例的視頻或游戲內容時,屏幕上下方黑邊問題會嚴重一些,所以屏幕這塊同樣也是看個人選擇。
三、分辨率
分辨率,指屏幕內所能顯示的像素數量。目前市售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分辨率主要有1080P、2K、2.5及4K等。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況下,筆記本屏幕的分辨率越高,PPI數值越高,畫面也會更清晰、更精細,但電量消耗也會更快。
另外,但屏幕分辨率每升一檔,筆記本電腦的價格也會有所影響!所以,對于續航有著較高要求及預算有限的學生黨或商務用戶來說,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影音娛樂,1080P分辨率的筆記本電腦就完全足夠了!
小知識:PPI,指像素密度,即屏幕上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量。在人眼可見范圍內,PPI數值越高,屏幕越精細,觀感越舒服;或PPI過低,屏幕顯示畫面會有嚴重的顆粒感。
四、刷新率
刷新率,屏幕每秒刷新的畫面數,單位是Hz。目前市售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刷新率主要有:60Hz、90Hz、120Hz、144Hz、240Hz及300Hz等。
其中,60Hz刷新率的最低標準,若低于60hz,畫面會變得卡頓不流暢;120Hz及以上的屏幕被叫作電競屏、高刷屏,對于發燒級游戲玩家來說很有吸引力,畢竟更高的刷新率意味著更加流暢的畫面以及操作體驗。
五、色域
色域,指屏幕能顯示的色彩范圍,色域越高意味著屏幕能顯示的色彩就越多,畫面越加鮮活飽滿,視覺效果更舒適!目前,筆記本屏幕的色域主要是45% NTSC、72% NTSC和100% sRGB。其中,100% sRGB的高色域機型,更適合從事專業圖像設計的用戶。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如果大家對于本篇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幾天有個一直不怎么聯系的朋友,突然找我問了一個問題:
“ 現在想換電腦顯示器,有沒有必要換高刷新率的屏幕?”
恰好我前段時間逛論壇的時候,看到了幾個帖子也有相同的疑問。而且大家的結論也各有各的看法,一眼看去誰也說服不了誰。
有人覺得分辨率更重要,有人覺得刷新率更有體驗,還有人覺得高刷屏上網更爽?蛤???
那要不咱就來聊一聊這個事兒。
我們先來看看在挑選顯示器的時候,主要得考慮哪些方面。
首先是分辨率,這個相信不用我多說。目前主流的電腦顯示器大多是 1080P 起,然后好一些的產品就比如 2K ,對畫面精細度要求更高的 4K 。
其次是尺寸,這個參數要結合著屏幕比例來講。一般情況下的 4 : 3、 16 : 9 或者 21 : 9 顯示器,尺寸數字對比并不能直接表現它的屏幕大小,屏幕比例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選擇。但各位差友可以記住一點:
同尺寸下比例越貼近正方形,實際屏幕顯示面積越大。
然后是顯示器的面板類型就以京東上的 2K 顯示器為例。我們能看到有很多產品都特別提到了 「 IPS 」技術。像這種技術主要就在于能還原相對準確的色彩,可視角度比較大,屬于專業顯示器的一種技術。
除了喜歡漏光外,沒有什么太大的缺陷。
最后就是刷新率。我們知道,屏幕畫面不是靜態的,即使你在桌面什么也不做,畫面實際上也在不斷刷新。而一秒鐘內屏幕刷新的次數就是刷新率,單位是 Hz( 赫茲 )。
自從高刷新率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之后,連帶著顯示器的品質似乎也主要靠分辨率和刷新率來判斷。在網上能看到的同等分辨率情況下,不同的刷新率之間售價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2K 60Hz ▼
2K 144Hz ▼
2K 240Hz ▼
于是出現了 「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究竟該選擇高分辨率還是高刷新率?」或者「 不玩游戲的情況下,究竟有沒有必要上高刷新率?」 這種老生常談卻又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
而對比度、亮度、HDR、色域等參數,在如今的市場競爭下倒顯得沒那么重要。畢竟上面幾個才是主要的,這種細枝末節也沒有哪家廠商愿意掉隊。
所以,到底該怎么選?
在我看來,按照 144Hz 以上的電腦顯示器算作 「 高刷新率 」,一般狀態下這可以說是一個 「 偽需求 」。除了一些特定的人群,普通人完全沒有必要強求刷新率的參數爆表。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不太一樣,后者只看靜止的圖片就能讓我們的眼睛直接感受到差異,但前者必須是實時動態的畫面,或者快速切換畫面時才有用。
于是問題來了,電影電視不就是動態的么?可人家的標準不管咋說仍然是每秒 24 幀,這種情況下 60Hz 和 144Hz 是完全一樣的,我更傾向于更細膩的畫質。
我們日常使用電腦看看網頁,使用高刷新率的確會感到畫面更加流暢,但這種使用對刷新率其實沒有什么要求,一般人看網頁和新聞怎么也得十幾秒甚至幾分鐘。
怎么會有人一直把網頁快速翻上翻下的啊。。。上班摸魚的人都不會這么干吧?!從普通人的預算角度上講我覺得 60Hz 明顯更實惠一些。
當然你要是能一直以 8 倍速甚至更高來瀏覽網頁、寫文檔,那你可以當我沒說上面那句。
如果是平面設計專業的人士,絕對更看重分辨率、色域、對比度和背板技術這些參數,高刷完全就是可有可無。
如果你平時只玩一些角色扮演的網游,或者卡牌游戲,那么同樣沒有必要選擇高刷新率的顯示器。
所以哪些人需要高刷新率顯示器呢?
主要是職業電競選手和狂熱的 FPS 游戲玩家。
前者和有錢人略過不提,他們的設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應該屬于配置拉滿的那種。
后者其實也只有少數人能清晰敏感分辨出高于 144Hz 以上刷新率的差異。大家爭論的重點其實在于 60~144Hz 之間的體驗,在這個區間內確實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差別。
在同倍速慢放的狀態下,我給大家看看這其中的差別:
在眾多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中,每秒鐘刷新的圖像越多,對方的動態過程就會越清晰,就會更容易被玩家捕捉到軌跡,從而掌握先機。
如果用正常速度看的話。。。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謝謝,有被暈到。。。而且前者畫面的撕裂程度也比后者嚴重的多。
根據 NVIDIA 的調查,高刷新率能顯著提升玩家們的 “ 吃雞 ”概率。
槍與火的戰場上,有時候就是電光火石間能分出高下。
那么為什么我們用 24 幀看一段視頻并沒有什么感覺,換到游戲里相同的幀數就會讓人特別難受?
因為電影或者視頻拍攝,攝像機每一幀其實是一個曝光時間段內的所有信息。做后期的小伙伴應該有這種體驗,視頻畫面的單幀有的時候很模糊,因為這一幀本身就是在捕捉一個動態的過程。
而游戲不一樣,它的每一幀都是在精準渲染超清圖像,并沒有攝像機那種仿人眼對焦的模糊動態過程。一旦幀數不夠高,就相當于把一部分動作抽掉了,呈現出來就是像 “ 瞬移 ”一樣的感覺,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卡頓。
另外我觀察到大部分網友在爭論高刷新率好與不好,或者需不需要的時候,都忽視里顯示器從某種程度上講僅僅是一個輸出設備,刷新率只是其中一個性能的上限罷了。
它能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決于你的電腦。
很多人盲目追求刷新率的高低,卻忘了它和幀數其實是 1 : 1 的對應關系。
電腦顯示的過程中,每一幀的圖像生成要具備:提供智能、物理、渲染等指令的 CPU 和執行這些指令的 GPU ( 顯卡 ),最后通過顯示器輸出。
而這個過程你也可以叫它:幀速率。
為什么我們說有些游戲帶不動,就是因為你的電腦「 制作 」這些畫面的速度太慢。想更快那你就只能降低畫質、特效、色彩等等。
我司同仁家里有一臺 144Hz 的顯示器。然而電腦顯卡比較拉垮,保證畫質能看的基礎上游戲最多只能每秒 70~80 幀,多余的性能可以說完全被浪費了。
不過也有另一種情況:
他在公司用的是 60Hz 的顯示器,搭配的卻是高端處理器+顯卡。。。這種電腦幀速率 > 屏幕刷新率的狀況,換句話說叫演戲給瞎子看。
因為高于刷新率之外的幀數都是無效的。
這兩種情況相比,只談流暢程度的話在家打游戲的體驗仍然要更好一些。。。
所以,想換高刷顯示器的前提至少是:你的電腦能支持 60Hz 以上的穩定幀速率。
我很理解有些同學說 「 用過了高刷顯示器,再用 60Hz 顯示器發現自己回不去了 」。可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適應的過程罷了,只要不是持續、高強度的一直保持高幀率,也無需過分夸大高刷新率的作用。
更不能說明 60Hz 顯示器就很糟糕,其實很多游戲在這個幀率下作為消遣我們也不會有很差的體驗。
何況,讓處理器和顯卡一直保持滿載,就為了匹配屏幕的刷新率效果未必理想。能滿足幀率是一回事,能穩定滿足幀率又是另一回事。
高刷新率的優先級沒有那么高,它更像是服務于包括主機在內其它硬件的一件工具。如果大家的預算有限,我更傾向先滿足分辨率和色彩的體驗,畫面本身不好看,就算用上 144Hz 也就那么回事兒。
硬件的搭配,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很多游戲筆記本都搭載了更高刷新率的屏幕,通常為144Hz,但對于很多小伙伴們來講,普通顯示屏的60Hz刷新頻率他們已經覺得非常不錯了,升級到144Hz刷新率究竟對于人的肉眼上面來講變化大不大呢?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144Hz刷新率的提升作用是怎樣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PFS刷新頻率這個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每秒圖片刷新的速度,它刷新的越快,你所看到的圖片也會更連貫。也可以理解為游戲里面的FPS,“幀數”變化速度的一種體現,當刷新率更高,我們所看到移動中的敵人時瞄準的控制會更加精準。在這里面我們要明確FPS刷新率的兩個要素,主機性能決定幀數的下限,顯示器刷新率決定了畫面實際能展現的幀數上限。這里面經常會有人說,我的核心顯卡是否能夠支持144Hz刷新頻率呢?很遺憾,核心顯卡的性能不足以支持外接拓展屏的144Hz刷新率的性能表現。
人的眼睛對于60Hz和144Hz刷新率的直觀感受大嗎?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很多都是基于理論上面來給大家解析,我們知道從60Hz到144Hz每秒的刷新間隔時間減少了約10ms,延遲也降低了差不多兩倍。在這個階段上面來講,我們的肉眼會有一定的觀察視覺可以直觀感受到。但是如果上升到144Hz以上的刷新率,我想我們的肉眼幾乎是難以察覺的,因為刷新率太高了,我們的視覺呈現效果已經達到了極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144Hz以上的刷新率,我們在直觀感受上幾乎無法分辨。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電腦的電競屏很多都集中在144Hz的刷新率范圍,而144Hz以上的屏幕刷新率往往比較少。
那么我們究竟要不要更換144Hz刷新率的屏幕呢?如果你是使用筆記本的話,我不建議你這么做,因為筆記本的屏幕更換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很容易被換壞掉,如果你是外接顯示器的話,在你顯卡性能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更換144Hz刷新率的屏幕。但如果你本身對游戲并不感冒的話,那么完全沒有必要更換144Hz刷新率的屏幕。
哪些游戲比較遲高刷新率?是不是刷新率越高顯卡壓力越大?
首先我們能夠想到的就是FPS射擊類游戲,這也是很多喜歡玩游戲的小伙伴們經常體驗的游戲種類,CS:GO、求生之路這些,像很多人喜歡玩的吃雞,其實屬于戰術競技射擊游戲,這些游戲對于我們的顯卡壓力比較大,同時對于屏幕的刷新率也有一定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刷新率越高,我們越感覺到流暢,從而射擊的精準度也會更高。通俗易懂的來說這類型的游戲確實是吃高刷的。
其次就是MOBA游戲,像LOL這種類型的多人在線競技類游戲,說實在的對于我們普通玩家技術也一般的,是不是144沒有太大的影響,LOL這種游戲都是不吃性能的,幾百塊的顯示器一樣能玩,我們更多考慮面板、畫質和分辨率,沒有需求就不需要強上,當然如果還玩其他的,倒是可以考慮。所以,個人推薦,FPS用戶能上144Hz的話一定要上,MOBA游戲的話,有條件的用戶再上,沒有必要強上!量力而行,不過如果是筆記本的話,144Hz版本和60Hz版本差不了幾百塊錢的話,果斷上144Hz電競屏,提升會比較明顯。
最后建議大家以實際預算為準,手上有預算喜歡FPS游戲的上144Hz電競屏,如果是其他入門級玩家的話60Hz也是不錯的。因為除了刷新率之外,屏幕的其他指標也是直接影響體驗感的因素。
【ZOL客戶端下載】看最新科技資訊,APP市場搜索“中關村在線”,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752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