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幾乎每個人都對電腦不陌生,但要說懂行,那就為數不多了,相信我們大部分對電腦不太懂的朋友在購買時都有過頭疼的經歷,看著一大堆的參數,聽著銷售人員一本正經的亂侃而一頭霧水。不知自己該購買哪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電腦常見各個部件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個人經驗,不足的多包涵)
1.CPU
目前主流使用的cpu多為intel公司生產的,當然也有人用AMD公司的cpu。我們現在就以Intel core i7-7500U為例子介紹一下CPU:最前面的intel代表的是公司,core表示這款cpu的品牌,i7則代表這款cpu的系列名稱(目前主要有m、i3、i5、i7系列),i7后面的數字7表示cpu代數,7500則表示cpu具體的型號,后綴U表示的是低電壓版。那么看CPU時那些參考數值最重要呢?
一般先參考cpu的代數(后綴X>HQ>無后綴>U),其次查看cpu代數(8代>7代),然后看cpu的系列(i7>i5>i3>m系列),最后再看型號。目前來說cpu在代數這些相同的情況下更推薦購買i5版本的,因為i5到i7性能并沒有提升多少,而價格卻漲了不少。
關于cpu頻率的問題:主頻=外頻x倍頻。除了這兩個之外還有睿頻(用于超頻),因為比較復雜,小編也知道的有限,就不做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cpu頻率決定的是計算機運行的速度,但是與cpu的性能卻無絕對關聯(有些cpu頻率高但是運行速度卻慢),但是想要提速的話提升主頻是個重要因素。
ps:在進行渲染方面的操作時是比較吃CPU的。
2.顯卡
顯卡分為集成顯卡(把顯卡和CPU或主板建立在一起)和獨立顯卡。主要是游戲和3D建模比較吃顯卡配置。目前主流筆記本一般用的都是nvidia的顯卡。以GTX 1050 Ti為例:數字10表示代數,50代表性能,后綴Ti表示加強版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在性能方面最前面加了X的要強于沒加X的(GTX>GT)。在顯卡中代表性能的數字(如50)是最重要的參考數值。
再來說一下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集成顯卡性能較弱,并不適合用作畫面精確,要求高配置的游戲或精密的圖形運算,但是它具有無需單獨供電和低熱量、少出現兼容性問題;
獨立顯卡性能高,可以提供流暢、高畫質的游戲享受,同時可以進行高強度的圖形工作,但是熱量大,有些獨顯需要單獨供電。而且獨顯大小之間的差別也主要體現在大型游戲的體驗上。總而言之:集成顯卡基本是不會影響你日常使用office,瀏覽網頁,玩玩如lol等配置要求不那么高的網游的,而配備獨顯可以讓你在運行大型游戲、進行3D建模和高強度復雜的photo shop操作時獲得更好的享受。當然現在的集成顯卡在性能方面也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升。
3.硬盤
硬盤分為固態硬盤(SSD)和機械硬盤(HDD),兩者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前者的讀寫速度更加快。毫不夸張地說固態硬盤可以吊打機械硬盤,它們的區別就是開機幾秒和開機幾十秒的區別。可是固態硬盤價格更貴,而且內存相對更小,固態硬盤又分為PCI-E SSD和SATA SSD,性能方面時前者遠高于后者。最好的選擇就是買個PCI-E固態+1T機械硬盤版本。
4.內存
如果只是日常使用電腦,沒有什么特別要求的話裝個4G運行內存已經是夠用的了,如果需要進行3D建模和大量圖形處理、經常玩要求較高的游戲的話還是推薦裝個8G版本的。當然目前比較流行的內存比如金士頓、威剛、英睿達等等..
5.屏幕
當前電腦主要使用的還是ips屏,畢竟TN屏和ips屏差別不是一丁半點,最好是選擇72%ips屏,或者45%ips屏,實在不推薦TN屏。
45tn和72ips對比圖
小編才疏學淺,只知道這么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學習交流..
當今社會,我們的工作生活很多都離不開電腦。然而,對于許多用戶來說,電腦硬件的奧秘仍然是一個未知領域。本文將介紹電腦硬件知識,幫助讀者構建清晰的硬件知識體系。
一、初識電腦硬件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電腦硬件的基本組成。電腦硬件主要由中央處理器(CPU)、內存(RAM)、硬盤(Storage)、顯卡(Graphics Card)、主板(Motherboard)、電源(Power Supply)以及散熱器(Cooling System)等組成。每個組件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共同協作,確保電腦的正常運行。
二、深入了解電腦硬件
在了解了電腦硬件的基本組成后,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每個部件的性能參數和選擇標準。
三、電腦硬件的搭配與升級
了解了各個硬件部件的性能參數后,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搭配和升級電腦硬件了。
四、總結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讀者已經對電腦硬件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從初識電腦硬件的基本組成到深入了解各個部件的性能參數和選擇標準,再到電腦硬件的搭配與升級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構建出適合自己的電腦硬件系統,享受高效、穩定的電腦使用體驗。
腦的配置,是衡量一臺電腦好壞的標準。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盤、顯示器等。那么,你對筆記本電腦配置知識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沒關系,下面來看看吧。
筆記本電腦配置知識
1.極限性能型:功耗相當大,大概40~50W左右,性能很猛,可以媲美高端臺式機CPU,例如英特爾Core2ExtremeX9100,Core2ExtremeX7900等,但是它們的價格相當貴,就X7900而言,英特爾公司的出廠價為840美元/塊;
2.接下來是高性能型,功耗和主流筆記本CPU大致相同,有著很好的性能,使用中也不會產生過量的熱,不像極限型的,例如英特爾Core2DuoT9600,Core2DuoE8235等;
3.然后是主流筆記本CPU,這一檔次有英特爾和AMD2家公司的產品,有著合理的功耗等級,沒有大量的發熱,性能不錯,可以運行大型軟件和游戲,價格適中,例如英特爾的Core2DuoT5000、T7000系列,AMDTurionX2系列;
4.后是低功耗系列,一般用于上網本和廉價的筆記本上,這種CPU功耗很低,一般只有10W左右,但是性能一般,無法流暢運行大型游戲和程序,價格很便宜,常見的就是英特爾的Atom系列了。
按電腦顯卡性能的分類沒有這么復雜,除去集成顯卡以外,一般就3類
1.發燒娛樂級,例如Nvidia的GTX280M,高功耗,高價格,高發熱;性能型,比如NVIDIA8600MGT,
2.可以流暢運行所有主流大型游戲,例如Crysis,功耗,價格都不太高,一般搭載此類顯卡的筆記本大約在6000~9000的價格區間,是比較有性價比的選擇;
3.后是普及型獨立筆記本顯卡,例如AMD的HD3450和NVIDIA的9300MGS,低功耗,一般性能,低價,適合入門級用戶。
其他電腦配置知識
內存的話,區分就更加簡單了,現在主流的內存是DDR2,頻率一般為667MHZ或800MHZ,容量單條在512MB到2GB;現在市面上也有新的DDR3內存,價格大約是相同容量DDR2內存的2倍,但是性能更好,功耗更低,選用何種內存取決于你的主板對內存的支持類型。
尺寸: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硬盤一般是2.5英寸,而臺式機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盤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盤都是可以通用的。厚度:但是筆記本電腦硬盤有個臺式機硬盤沒有的參數,就是厚度,標準的筆記本電腦硬盤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9.5mm的硬盤是為超輕超薄機型設計的,12.5mm的硬盤主要用于厚度較大光軟互換和全內置機型,至于17.5mm的硬盤是以前單碟容量較小時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機型采用了。
轉數:筆記本電腦硬盤現在快的是5400轉2M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號只有4200轉512K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現在臺式機慢的5400轉512KCache硬盤比較起來也相差甚遠,由于筆記本電腦硬盤采用的是2.5英寸盤片,即使轉速相同時,外圈的線速度也無法和3.5英寸盤片的臺式機硬盤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盤現在已經是筆記本電腦性能提高大的瓶頸。
接口類型:筆記本電腦硬盤一般采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盤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盤線和主板相連,或者采用轉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于廠家的設計。
容量及采用技術:由于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盤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于筆記本電腦的硬盤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盤普遍采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盤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盤空間,提高磁盤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采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加載/卸載等高新技術。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筆記本電腦配置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