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電腦主機,好多年沒有創新啦。「背插主機」--是我認為近年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所謂的“背插”,就是把原先主機里的線材,盡可能轉到機箱的背面去,在機箱的正面營造出一種無線的視覺感。
在這去,機箱內部有CPU供電線、主板供電線、顯卡供電線、USB3.0前置擴展線、Tpye-C前置擴展線、音頻前置擴展線、風扇供電線、風扇燈光同步線、開機重啟連接線……機箱內部的線材用“多如牛毛”來形容并不過。線材一多就容易凌亂,不僅影響到整體的視覺觀感,還會增加裝機接線的難度。
如今,背插主機來了,我們實際來裝一臺出來,看它如何解決這些痛點?
配置清單如下:
CPU:Intel酷睿i7-13700F散熱器:鑫谷冰封逐影360白色
主板:七彩虹CVN B760M-BACK WIFI D4「背插主板」
內存:七彩虹捍衛者DDR4-3600 8Gx2
SSD:七彩虹700PRO 1TB
顯卡:七彩虹iGame RTX 4070 Ultra Z OC「背插顯卡」
機箱:鑫谷直男360青春版-APE白色「背插機箱」
電源:鑫谷GM850W-APE冰山版「背插電源」
風扇:鑫谷幻趣12PRO 6把
背插主機最重要的四大組成硬件:主板、顯卡、機箱、電源。其他的硬件,跟普通主機是一樣的,沒有變化。所以,我們重點會圍繞這四大硬件來講。
背插主板:
咋一看,跟普通版本CVN B760M主板也長得差不多。還是熟悉的銀色散熱裝甲,白色PCB板。然而,認真看一看主板的四周,是不是少了什么?
沒錯了,之前密密麻麻的各式接口,接針,幾乎都消失不見了。
主板的供電設計跟普通版本一樣,都是12+1+1相供電,采用55A Dr.MOS設計,應付Intel 酷睿i5和i7這個級別的CPU沒什么壓力。
這是DDR4版本,配備四條雙通道DDR4內存插槽。七彩虹后續應該還會推出D5版的背插主板。
三個M.2 SSD插槽,前兩個配金屬散熱片,全部是PCIe4.0x4規格。顯卡插槽為PCIe 4.0x16規格,金屬覆蓋。這些跟普通主板也都一樣。
主板的南橋芯片覆蓋金屬散熱裝甲。
背插主板真正的奧秘都被隱藏到背面來了。由于背插主板需要重新布線,涉及到電路的改動。綜合來看,主板的改動是最為復雜的。
這是CPU的8+4Pin供電接口,移到主板背面來了。
部分的風扇接口保留在正面(主要是為了散熱器的冷頭或風扇連接),大部分的風扇接口,都移到背面。
這是主板供電接口,USB3.0前置擴展接口,被移到背部的側邊。
四個SATA3.0接口,機箱開機重啟接線,風扇擴展接口,5V-ARGB接口等等,被移動背部的左下角。
背部右下角有USB2.0擴展接口,風扇接口,音頻接口,5V-ARGB接口等等。
背插顯卡:
這次我們裝機用到的是,七彩虹iGame RTX 4070 Ultra Z O背插顯卡。
從正面來看,跟普通版本,長得一模一樣,很難分辨這是一張背插顯卡。
顯卡頂部就看到不同了,顯卡的供電接口不見了。
再來看背面,之前的鏤空區域也被一塊金屬板所覆蓋。
這塊金屬板是采用磁吸設計,免工具拆裝,很方便。
背插顯卡的供電接口,就被隱藏到這里來了。
這是隱藏接線的樣子,旁邊有個金屬卡扣,讓線材有個折彎,從側邊走線出去。
再蓋上金屬蓋板,線材就被完美隱藏起來。不得不說,這個設計師是個鬼才,很巧妙的思路。
背插機箱:
主板接口移到背面,機箱就必須在背板上開相應的孔位,才能正常安裝和接線。普通機箱是無法安裝背插主板的,但背插機箱可以安裝普通主板。
這次我們用來裝機的是「鑫谷直男360青春版-APE白色背插機箱」,整體尺寸不大,453mmx235mmx420mm,一款M-ATX機箱,只支持M-ATX主板。
專屬的猴王LOGO標識,提升產品的質感和辨識度。
這個位置設計了鑫谷的品牌LOGO。
側面是4mm厚的鋼化玻璃。
頂部的I/O接口,USB接口少了一點。
機箱的尾部,看不出跟普通鑫谷直男360青春版有何區別。
我們把兩邊側板和前面板拆開,雖然是M-ATX機箱,只能裝M-ATX主板,但其他硬件兼容性不錯,像顯卡限長達到390mm,頂部可裝360一體式水冷,前面板預留3個風扇位,尾部有一個風扇位。
給到兩個硬盤籠,都是可以直接拆裝的,拆掉一個后,電源的安裝位置就相當寬裕了。
背插機箱真正的不同在于背面預留的孔位,這就是專門給背插主板突出的那些接口預留的。
背插電源:
最后是背插電源,我們用到的是鑫谷GM850W-APE冰山版。
這款背插電源,在做工用料,外觀尺寸上跟普通版本的GM850W-APE冰山版一樣,價格也幾乎一樣。
這是一款基于ATX 3.0規范設計的金牌模組電源,支持單路12V+輸出,最大輸出電流達到70A,可以提供840W功率輸出,應付i7-13700F+RTX 4070這樣平臺,應該說綽綽有余。
背插電源最大變化在于模組接口移動到AC電源接口的側面,之前是在對面的,與機箱背板是同向,這樣方便電源線材連接到主板。
接口上,給到一個16Pin新型顯卡供電接口,2個CPU 8Pin接口,2個PCIe 8Pin接口,三個IDE/SATA接口和主板接口。
配備的線材都是白色。
16Pin顯卡供電線。
這是CPU供電線,由于是背插連接,對于CPU供電線的長度就沒有太高的要求。像鑫谷GM850W-APE冰山版背插電源配備的兩條CPU供電線都挺短的。
我發現背插模組電源,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即真正實現了模組電源,需要多少條線接多少條的初衷。
傳統的模組電源,雖然也可以根據當下硬件需求來接線,但是后續如果你要加裝硬件,需要多一條供電線時,那就很尷尬。需要你拆電源,特別不方便。而背插電源,由于是側邊出線,可以輕松接線 ,升級硬件加裝供電線,完全不需要拆電源。
這樣的出線方式,非常贊。
安裝體驗:
這是主板裝到機箱的樣子,預留的孔位正好。安裝方法,跟以前沒什么區別。
我們裝機一般先裝電源,把水冷的扣具裝到主板上(風冷就直接裝好),再在主板上裝好內存/M.2 SSD,然后把主板裝到機箱里,接著就要接線。因為裝水冷后,由于冷排阻擋,很可能CPU的供電線就無法安裝。新手小白,容易把順序搞錯了,裝好再拆是家常便飯。
而背插主板完全不存在這樣問題,你可以最后再裝電源,最后再接線,完全不會有影響。
接上主板供電線,USB3.0的擴展線,前置Type口的擴展線。
這樣接CPU供電線,實在太爽了。
你再也不用擔心開機,重啟要分開接,不知哪個接哪個。因為鑫谷將前置控制開關(開機鍵/重啟/指示燈)直接集成,跟USB2.0擴展接口類似,小白式操作。
前置音頻接口,可以裝到這個位置 。
裝好之后效果:
看到沒有,正面的線材都消失了,這種感覺第一眼看到時,特別有視覺沖擊力。
一身白色裝扮,就算沒有點亮,都賞心悅目。如果你喜歡極簡風,這樣主機,沒有不愛的!
冷頭的線材,目前是沒有辦法隱藏,所以主板在對應位置有預留了接口。
我們頂部安裝360水冷,前面安裝三個風扇用于進風,側面兩個,后面一個都用于出風,讓機箱內部保持良好的風道。
顯卡沒有供電線,多看一眼,總覺得點不亮~
No NO NO……
點亮看燈:
鑫谷直男360青春版-APE白色背插機箱的前面板采用網孔設計,RGB風扇發光可以穿透過去,加上兩邊進風矩陣,既能高效散熱,又能提升整體的視覺觀感。
整機的發光硬件,連接到七彩虹CVN B760M-BACK WIFI D4背插主板上,通過自家的iGame Center軟件控制燈效的同步,還可以自由調節不同的燈效模式。
隱藏了凌亂材線之后,機箱內部干凈明亮,特別適合像我這種有強迫癥的人。
通過軟件,可以調節不同發光顏色,發光模式,玩燈玩一天都不帶累的。
這樣的機箱內部,越來越喜歡,也越看越魔幻,你覺得呢?
總結:
背插主機有兩大好處:一是讓機箱內部的視覺效果拉滿,誰能拒絕幾乎無線的視覺美感呢?二是讓裝機體驗更人性化,尤其是接線上,解放很多限制。
大家關心的裝機成本上,因為這些背插主板/顯卡/電源/機箱,都是在現有的產品改動而來,跟非背插版本差價并不大,基本在50-100元區間。下期我們可以專門做一期文章,來聊一聊背插主機會增加多少成本?
當然背插主機也非十全十美,網上有不少吐槽的聲音,比如整體線材沒有減少,對機箱背部預留的走線空間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拆主板只需要拆一邊側板,現在需要拆兩邊;比如背插很難實現ITX主機版本……
不管怎么樣吧,背插主機不失為一種創新。整體的裝機體驗,視覺效果可以給到90分(滿分100分),相信后續不斷改進,更趨于完善。喜歡清爽,極簡風格主機的用戶,背插主機就是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
器之心報道
編輯:陳萍
一臺可以放在手掌中的 PC。
如果現在有人提到掌上電腦,那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所指的是智能手機。但是樹莓派發燒友總有辦法展示其復古的一面。無需多大的技術改進,加上一些陳舊的控制臺部件和真正的機械鍵盤,你就可以擁有一臺可以放在手掌中的 DIY PC。這就是本文將要介紹的 Penkesu 項目所實現的功能。
項目作者是 Penk Chen ,該項目介紹了如何通過 Raspberry Pi Zero 2 W(樹莓派 Zero 2 W)打造一臺復古風格的掌上電腦,它的分辨率為 400 x 1280 、觸摸屏為 7.9 英寸。此外,它還包括其他電子部件:3.7 V Li-Po 電池和用于供電的 Adafruit PowerBoost 1000C。
成品如下圖所示,看起來真的很復古。
這臺樹莓派打造的電腦使用起來也非常流暢,沒有卡頓的感覺:
該項目上線短短三天就攬獲了 600 + 星: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penk/penkesu
這臺掌上電腦是怎么造的?
電腦機箱整體以顯示器和鍵盤為中心進行設計,以實現(相對)緊湊的物理尺寸,機械鍵盤是正交的,有 48 個鍵,所有鍵在相同的行和列沒有錯位,就像一個網格,這與我們常用的鍵盤不同。
打造這臺電腦的材料清單包括顯示器、機箱、鍵盤等,具體器件如下所示:
關于鍵盤,此次項目作者使用的鍵盤名為 Koda,不過其調整了鍵盤布局,使其更符合現在的需求。如果用戶希望使用其他鍵盤進行構建,可以通過編輯 CAD 文件并調整機箱中的隔間大小來完成。
第二步在屏幕邊框的 4 個角上添加熱固螺紋插件 (M2x6),同時在鉸鏈蓋上添加 2 個 M2x6。
第三步將帶狀電纜纏繞兩次,然后通過鉸鏈蓋將其拉出。
第四步接線:
第五步將鍵盤的 micro USB 和顯示器的 mini HDMI 端口連接到 Pi Zero 2 W;將 micro SD 卡插入 Pi Zero 2 W。
第六步用 M2x6 螺釘固定所有組件。
一臺樹莓派掌上電腦就這么完成啦。
參考鏈接: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2/02/diy-handheld-pc-uses-mechanical-keyboard-game-boy-pieces-raspberry-pi/
注我,帶你解鎖財富密碼,開啟好運buff!點贊關注,讓你財運一路飆升,好運擋都擋不住!
玩游戲新窗口為我打開 DIY自裝機之路
伙計們,你最近也在想換臺新電腦玩游戲吧?其實這陣子很多游戲都更新得很大啊,新出的《悟空神話》簡直就像3D電影一樣玩起來,但老電腦跑不動啦。
以前換電腦,我們只能去電腦城買個成品回來,動不動一臺就幾千塊錢,可太費錢了。不過近年來,隨著網上購物和自裝機教程越來越多,DIY自裝電腦其實也很容易學會哦。
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手頭沒這么多錢花在成品電腦上,但想要玩新游戲也體驗不到感覺。其實只要會組裝幾個主要零件,如CPU、顯卡、內存等,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自行組裝一臺滿足需要的游戲電腦了。而且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和預算來自定義配置,比購買成品電腦更能省下去。
一般來說,CPU和顯卡是影響游戲體驗最大的兩樣東西。新游戲通常會提出較高的系統要求,比如需要intel的i5 或者AMD的RYZEN5以上級別的CPU,以及NVIDIA的GTX1060或Radeon570以上級別的獨立顯卡。記得選擇大廠牌的主流產品就好,一般性價比最高。
此外,16G以上的內存也很重要。現在8G內存的電腦在跑一些新游戲時會卡,16G內存可以讓游戲更流暢。Storage選擇SSD固態硬盤,啟動和加載游戲會更快。其他如主板、電源這類公共配件,中低端大廠牌產品就可以滿足需求了。
組裝過程很簡單,重要是一步一步按照視頻教程來操作就可以了。各個部件接在一起后,裝上系統就行了。小伙伴你要是第一次,可以找個朋友一起學習,將錯誤率降低。組裝完后記得給電腦運行個維修軟件,看看是否有部件需要更新驅動。
這樣自行組裝一臺適合游戲的電腦,相比直接購買成品電腦,可以省下好多錢購買其他周邊,還可以根據次年游戲需求靈活升級部件,使用年限也更長。最重要的是手工完成后,對電腦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不妨現在就開始研究一下零件選型和組裝視頻,下周末我們可以一起動手DIY,一起優化自己的游戲配置,一起開啟新玩法!
CPU和顯卡是影響游戲性能的兩大關鍵配件。對CPU來說,目前主流的Intel處理器有i5-10400F以及i7-10700K等級別產品;AMD方面有Ryzen5 3600以及Ryzen7 3700X等性能產品。這些CPU性能足以支持大多數新游戲的運行。
顯卡方面,如果預算較低,GTX1650或RX5500XT級別產品已經能滿足大多數游戲的基本需求。隨著預算的增加,RTX2060或RadeonRX5700這類中高端顯卡將可以帶來更流暢的游戲體驗。當然,如果追求cutting edge的渲染效果,高 refresh率游戲等,RTX3070Ti或RX6800XT等頂級商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內存選擇方面,由于現階段主流游戲多采用16GB以上的系統需求,建議選擇2條8GB或4條8GB的DDR4 3000MHz以上的內存,來滿足大部分游戲的運行需求。SSD也同樣重要,這幾年PCIe Gen4的NVMe固態硬盤性能發展很迅速,500GB或1TB的容量已經可以作為游戲庫使用了。
在組裝過程中,大家需要注意CPU安裝方向以及硬件兼容性問題。例如Intel核心CPU需要與 Intel平臺的主板兼容,AMD處理器也同理。此外,軟件驅動也需要根據主板廠商和顯卡型號進行匹配安裝。初次組裝的朋友不妨找一些線上視頻教程或朋友指導,熟悉每個配件的組裝流程,以免將錯誤組裝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整機組裝完成后,不要忘了下載各種常用軟件進行日常使用,比如Microsoft Office軟件、網絡瀏覽器、防火墻、殺毒軟件等。同時運行一些 benchmark程序,如3DMark、Cinebech等,可以初步評估自行組裝機子的性能是否達標。后續在游戲中進行實測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希望通過這番分享,能幫助大家初探自裝機的奧秘,找到一種更經濟實惠的玩游戲方式。只要選擇性能放心的主流部件,配合教程正確組裝,自行拼裝一臺“夢幻游戲機”已經不再是難事。隨著實踐accumulated的經驗,大家定能成為DIY甲levels的高手!
本文旨在倡導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杜絕任何低俗或不良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