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T之家 9 月 1 日消息,分析公司 EaseUS 發布了 2023 年第二季度存儲介質調查報告,據悉,該調查涵蓋了 20.79 萬名個人電腦用戶,參與調查的存儲介質的準確數量為 754142 塊,其中 346477 塊為固態硬盤,其中 200818 塊為機械硬盤,206847 塊為 U 盤。

    IT之家從數據中得知,固態硬盤占調查中所有存儲介質的 45.9%,機械硬盤占 26.6%,當下金士頓是最受歡迎的固態硬盤品牌,三星排行第二,第三名為 Crucial。

    ▲ 圖源 EaseUS

    金士頓的最暢銷的型號是 A400(240G 和 480G),而三星的主要產品是三星 980 Pro 1TB、860 Evo 500GB、970 Evo Plus 1TB 和 980 Pro 2TB,Crucial 最暢銷的產品是旗下的企業存儲介質 MX500 1TB。

    而在容量方面,較小的固態硬盤更為常見,超過一半的固態硬盤容量在 128GB 至 512GB 之間。機械硬盤的容量則在 512G 至 1TB 間,而有 36.6% 的機械硬盤仍在使用 SATA 接口。

    ▲ 圖源 EaseUS

    ▲ 圖源 EaseUS

    在系統方面,這批硬盤中 51.31% 安裝有 Windows 10(64 位及 32 位),Windows 11 排行第二為 28.26%。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qianseyue



    自從國產的長江存儲崛起之后,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國外廠商今年特別注意生產安全,既沒有火也沒有水,更沒停電干擾生產,固態硬盤1GB的價格已不到3毛,成了白菜價。在固態硬盤這么便宜的大環境下,為了讓新一季的征途繼續劈波斬浪如入無人之境,升級大容量PCIe 4.0固態硬盤是必須的事情,猶豫一點點都是對隊友的不尊重。

    qianseyue特意為舍友們挑選了五款不同的PCIe 4.0固態硬盤,趁還在自己手上,深度蹂躪一波,讓大家看看2TB的PCIe 4.0固態硬盤該怎么選。

    目錄:

    • 行情分析
    • 深度評測
    • 數據匯總和總結

    沒有耐心的,可以直接翻到最后看結論的。

    2TB PCIe 4.0固態硬盤行情分析

    現在2TB PCIe 4.0固態硬盤越來越便宜,按照每GB的價格劃分,一共有三檔,也即是1G不到3毛的、1G是3-5毛的,1G要5毛以上的。標稱順序讀寫速度都低于6000MB/s的,沒有考慮進來,搜集起來大概有以下這些:


    1G不到3毛的品牌主要有以上這些,以國產廠商為主。很多是無獨立緩存設計,國產主控和國產顆粒的國產方案為主,少部分是國產主控和美光顆粒。長江存儲顆粒和聯薈主控的性價比尤其突出,例如光威弈系列、Aigo P7000Z、海康CC700等。


    1G要3-5毛的產品大都具備獨立緩存,Aigo P7000D和Kingston KC3000在讀寫速度、價格方面都很突出。



    近期熱門的應該是西部數據黑盤SN850X,讀寫速度很好。不過價格也貴,每GB價格快接近5毛。有馬甲版和非馬甲版,馬甲版外觀非常好看。


    1G要5毛以上的都不是國產顆粒,其中SUMSUNG和SOLIDIGM是自家主控,另外那些都是國產主控和國外顆粒,具備散熱馬甲,外觀酷炫。個人來看,預算充足的更建議選擇SUMSUNG和SOLIDIGM。三星一直是固態硬盤的標桿,性能表現出色。SOLIDIGM P44 PRO是海力士在收購英特爾后推出的第一款高端產品,性能也可圈可點。

    五款PCIe 4.0 SSD深度評測

    qianseyue根據舍友的不同預算和需求,選出了五款2TB的PCIe 4.0固態硬盤,按首字母排序分別是aigo P7000D、Kingston KC3000、SOLIDIGM P44 PRO、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都是按照行情分析選取出的產品,其中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還選擇了馬甲版。

    這五款PCIe 4.0固態硬盤都是大品牌的產品,aigo P7000D和Kingston KC3000每GB價格不到5毛,SOLIDIGM P44 PRO和護甲版WD_BLACK SN850X每GB價格是5毛左右,護甲版SUMSUNG 990 PRO算是土豪級產品,每GB價格在6毛左右。

    從參數上看,這五款SSD都具備獨立緩存,4K性能有保障。從主控和顆粒上看,價格較低的兩款都是使用第三方的方案;其中aigo P7000D是純國產方案,來自英韌主控和長江存儲顆粒;Kingston KC3000是國產群聯主控,國外的美光顆粒;另外三款都是自家主控、自家顆粒。

    五款產品里面,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都自帶散熱馬甲,而且難拆卸;aigo P7000D有附送散熱馬甲,可自行選擇是否安裝;Kingston KC3000和SOLIDIGM P44 PRO沒有馬甲,但是Kingston KC3000宣稱使用了石墨烯鋁制散熱貼,算是有個薄馬甲。

    我測試不多,主要是從四個方向進行,Crystal DiskMark的讀寫跑分測試,期間還會使用熱成像儀測試溫度。然后會使用TxBENCH測試全盤寫入,看看緩內和緩外的速度;再使用PCMARK10系統盤基準測試,模擬實際使用的情況。

    個人使用的平臺是Intel i7-12700KF與Z690,測試數據估計要比新的平臺要遜色一點點;個人也沒有多次重復測試,因此存在偏差,僅僅供參考不一定準確。

    Crystal DiskMark測試

    讀寫跑分測試主要使用的軟件有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TTO、TxBENCH等等,這些軟件測試的方式大同小異,靈活度上比較高的是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也比較有參考性。

    空盤狀態下,作為從盤的五款PCIe 4.0固態硬盤,跑分測試結果如圖所示。五款PCIe 4.0固態硬盤的順序寫入、順序寫入測試結果都很接近;而4K方面比較出色的是SOLIDIGM P44 PRO,表現遜色一些的是Kingston KC3000,另外三款aigo P7000D、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的表現比較接近。

    循環多次跑分后,每款固態硬盤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igo P7000D、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的降幅都很微;SOLIDIGM P44 PRO在4K Q32T16方面降低明顯;Kingston KC3000的4K表現反而比單次測試要好,估計和主控低功耗策略有關,單次測試的時候主控沒有完全進入狀態。

    因為還要幫舍友們裝機的,所以每個硬盤我都安裝了Windows 11系統。安裝系統和官方驅動后,五款PCIe 4.0固態硬盤的測試結果如圖所示。安裝系統期間是對SSD進行分區的(安裝系統期間會劃分EFI啟動分區、恢復分區等),除了SUMSUNG 990 PRO、WD_BLACK SN850X的4K Q32T1測試有降低,另外三款性能變化不大,可見影響都很小。

    溫度偵測

    在CrystalDiskMark循環測試期間,五款PCIe 4.0固態硬盤作為從盤,從開機到CrystalDiskMark連續跑分,使用熱成像儀偵測到溫度變化如圖所示。

    在室內有空調,室溫是27℃的情況下。aigo P7000D、Kingston KC3000、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的開機溫度都很接近,在40℃左右,還不如下方的顯卡熱。Kingston KC3000的石墨烯鋁制散熱片還是有效果的,開機溫度很低。比較特別是SOLIDIGM P44 PRO,開機溫度高一點,有45℃左右,而且熱量主要集中在主控上。

    CrystalDiskMark連續跑分測試時,aigo P7000D、SUMSUNG 990 PRO和WD_BLACK SN850X雖然有馬甲,溫度還是飆升到了70攝氏度左右,溫度較高的是SUMSUNG 990 PRO,溫度較低的是aigo P7000D。對比下來,Kingston KC3000的主控過熱節流機制和石墨烯鋁制散熱片,好像做到了和有厚馬甲一樣的散熱效果。沒有任何散熱措施的SOLIDIGM P44 PRO溫度很高,高負荷時達到84℃左右。

    TxBENCH全盤寫入測試

    全盤寫入測試以往很多人是使用HD Tune Pro,可是現在的固態硬盤容量越來越大,HD Tune Pro已經不太適合,我更多是使用TxBENCH測試RAW模式下的全盤寫入狀況。

    aigo P7000D的英韌5236主控表現,基本就是目前主流PCIe 4.0固態硬盤的常態。獨立緩存下會持續高速寫入一段時間,接著是模擬SLC緩存,都耗盡后就暴露出顆粒真正的速度。然后靠著GC回收機制,短暫恢復速度又降低。全盤寫入耗時是33分鐘,其中高速寫入時間有95秒,然后穩定在2000MB/s左右;SLC緩存耗盡后逐漸降到750MB/s,再400MB/s;靠著回收機制,速度在400-750MB/s之間徘徊。

    Kingston KC3000全盤寫入耗時一樣是33分鐘左右,群聯表現有點特別。有150秒左右應該是高速寫入時間的,但是這段時間里,只持續高速寫入70秒后就降低到400MB/s,然后又回升至1400MB/s,再短暫回到高速讀寫狀態,接著又暴降至400MB/s,或許是主控過熱節流的原因,造成激烈變化。兩個高速到低速的變化周期后,完全降低到300-500MB/s的讀寫。

    SOLIDIGM P44 PRO全盤寫入的時間大概28分鐘,測試大概47秒耗盡獨立緩存,速度降低到1700MB/s左右。1700MB/s應該還是SLC模擬緩存下的,因為后續還會降低到1000MB/s左右。主控的回收機制好像比較激進,測試后階段還會短暫恢復到高速讀寫的狀態。

    SUMSUNG 990 PRO全盤寫入耗時約21分30秒左右,持續高速寫入的時間很短,大概35秒左右就耗盡獨立緩存。不過緩外寫入很平穩,基本在1400MB/s左右。

    WD_BLACK SN850X全盤寫入耗時約21分鐘,其中持續高速寫入90秒左右,獨立緩存耗盡后降低到1500-1700MB/s的水平。因為WD_BLACK SN850X有特殊SLC緩存機制,所以有一段時間能夠維持1500-1700MB/s的速度。SLC緩存也耗盡后,速度降低到400-800MB/s。GC回收完成后,速度又會返回到1500-1700MB/s,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性能波動。

    PCMARK10系統盤基準測試

    很多人都說CrystalDiskMark、TxBENCH等軟件的測試比較偏向極限,和日常使用比較脫離。所以加入了PCMARK10存儲測試的系統盤基準測試。這款測試會模擬一系列常規應用程序和常見任務的使用過程,因此能反饋出日常使用的極細微差異。

    測試結果和TxBENCH全盤寫入的結果很接近,三星、西部數據的旗艦產品在這方面測試還是比國產方案要有優勢。不過國產方案的價格就擺在這,不是極限用戶、不在乎微秒級差異,選取1G不到3毛的國產方案SSD還是很劃算的。

    厚度測量

    另外我還測量了一下厚度(選取最厚處測量),有些人可能想在筆記本電腦中安裝PCIe 4.0固態硬盤。就像我那兩位舍友就是筆記本電腦安裝,所以挑選了具備石墨烯鋁制散熱貼的Kingston KC3000。

    2TB容量的固態硬盤,很多是雙面貼閃存顆粒的,不過2TB的SOLIDIGM P44 PRO是單面貼顆粒的,所以比較薄。

    馬甲款方面,都沒有超過10mm的。比較厚的是aigo P7000D,表面還有很多刻痕加大與空氣接觸面積,在熱成像儀溫度偵測中aigo P7000D的高負荷溫度表現較好,可能和這個有關系。

    數據匯總與總結

    簡單匯總一下數據,方便大家瀏覽。CrystalDiskMark的讀寫測試、從單次測試、多次測試,從盤還是系統盤的結果都作了匯總。

    還有TxBENCH全盤寫入時間對比,緩內平均速度、緩外平均速度都進行記錄,以及PCMARK10基準測試得分等等,應該是比較全面數據了。

    從不差錢的角度來看,SUMSUNG 990 PRO還是極好的選擇,讀寫速度出色,表現也非常穩定。0E問題在最新固件里已經修復,應該不是問題。



    SOLIDIGM P44 PRO和WD_BLACK SN850X的表現也不遜色,前者在性能上很激進,就是溫度比較高;后者在溫度上稍微好一些,兩者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我更青睞于WD_BLACK SN850X,因為馬甲的顏值很高。



    回歸實用向,在選取2TB PCIe 4.0固態硬盤,講究性價比的話,aigo P7000D和Kingston KC3000很值得考慮。特別是國產主控加國產長江存儲顆粒、這種純國產方案的aigo P7000D,表現并不弱。在CrystalDiskMark的順序讀寫、4K讀寫測試上,aigo P7000D能和SUMSUNG 990 PRO、WD_BLACK SN850X旗鼓相當。話說回來,這些年大家不斷支持國產存儲產品,已經越做越好了。今年SSD的價格還不斷降低,國產存儲功不可沒,國產方案產品還是很值得支持的。



    以上就是對2TB PCIe 4.0固態硬盤的深度測試,個人比較喜歡折騰的,從硬件裝機、家庭影院搭建、網絡布置到智能家電組網都有,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下我的賬號qianseyue。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械硬盤作為電腦端數據的傳統存儲設備,雖然在讀取速度上遠遠不及SSD,但憑借著大容量下的價格優勢,仍舊在數據市場占據著一席之地。那么,機械硬盤要怎么選?今天,站內生活家「錢韋德」為大家帶來了詳細的選購推薦清單,也為大家推薦了好價店鋪!

    另外,如果是京東自營或者天貓旗艦店購買,那可以等促銷,因為這兩個地方賣機械硬盤的利潤太大了。如果你是去推薦的幾家淘寶店鋪(見下文截圖)或者拼多多購買,那就沒必要等促銷!

    推薦的硬盤都是西數和希捷的,東芝目前來看只有MG09的企業級硬盤靠譜一些,但還是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后續如果表現良好也會納入推薦。

    各個容量下能買的CMR型號,我們做了一張表格展示出來,如果你有需求,可以參考表格中的型號自行購買。但是能買并不意味著值得買,所以接下來我只會講值得買的型號/容量。


    4TB以下推薦型號

    不建議購買4TB容量以下的硬盤,除了單TB容量的價格沒有優勢之外,普遍是用料縮水的試驗田、擺爛的重災區。如果實在是手頭預算吃緊,那么其實只有1TB的兩款值得選,分別是希捷酷魚的ST1000DM010西數的藍盤WD10EZEX。

    這兩塊盤可以用280塊錢左右的價格買到,但是保修只有2年。然而西數的藍盤最近PCBA板子又開始實驗了,所以暫時就推薦酷魚吧。

    至于2TB和3TB,實在是沒有購買的必要,價格和4TB基本上是一樣的。而且西數的新款2T紫盤WD22EJRX目前來看故障率偏高,買的時候注意避開。


    4TB推薦型號

    4T首選是老的酷鷹,并且是??档腛EM,型號為ST4000VX000,因為價格便宜。最近拼多多百億補貼后的價格大概在360元左右,基本上屬于歷史最低價了,清完這一輪,新款就該來了。

    其次就是對希捷PTSD的小伙伴們,我推薦西數的4T國行版本——型號為WD42EJRX,是老款WD40EJRX的替代。新款4T紫盤的OEM版本目前非常混亂,拼多多上不僅老款WD40PURX和新款DS42HKVS混著賣,而且還會買到帶鎖的DS41HKVS,也就是專門給海康監控機用的,裝普通電腦上顯示需要輸入密碼那種。

    有鎖的硬盤上會顯示“此硬盤僅限于??迪到y整合中使用”,而不帶鎖的海康OEM則是顯示“此硬盤僅限于系統整合中使用”,少海康兩個字,天差地別。所以新4T紫盤OEM現在處于賣家瞎賣,買家瞎翻車的階段。(目前DS42HKVS已經有寫著海康系統整合但是解鎖的版本了,買來電腦上可以直接使用)

    對于靜音有較高要求的也建議購買西數的4T,比老酷鷹要安靜。當然等新酷鷹價格合適了也可以考慮,同樣是非常安靜的一款硬盤。

    性能方面,雖然新款4T紫盤降速為了5040轉,但是由于盤片的密度提升,速度和老款紫盤差不多。不過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國行還是OEM,在選購硬盤盒的時候,都需要選購支持Trim功能的硬盤盒,不然你的硬盤插上電腦初始化的時候就直接卡死。

    那么綜上所述,4T容量首選的是??礝EM版本的希捷酷鷹,型號為ST4000VX000。??惦m然SSD口碑崩壞,但是機械硬盤屬于不同部門,售后很好。

    不過拼多多這個平臺沒有店鋪的概念,可能之前賣的好好的過段時間就沒了。所以大家買的時候盡量找百億補貼的買,買完找??低暱蛻舴盏墓娞柸ゲ樵儺a品質保,沒問題再確認收貨。


    8TB推薦型號

    8T是一個分水嶺,8T以上性價比占據主導地位的不再是監控盤,而是企業盤。企業盤對使用環境的要求比監控盤更加苛刻。如果使用硬盤盒的話,需要配備靠譜的12伏3安電源適配器,臺式機使用也盡可能配比較好的電源。

    散熱也很重要的,硬盤盒、電腦里面都建議安裝風扇進行散熱,將硬盤滿載讀寫時的溫度控制在40度以內。雖然官方說明書上工作溫度可以到60度,但是溫度和故障率直接掛鉤,加一個風扇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去賭人品。

    型號推薦西數的HC320希捷銀河ST8000NM017B

    HC320國行價格在965左右。雖然和之前最低點890左右的價格還是略高一些,但是大家考慮到西數因為價格戰搞掉了一個總代殺雞儆猴,所以我們對于HC320價格再次回到8字頭不必抱有期待,需要就直接買吧。

    然后說一下希捷銀河新款8T。相比于HC320的5碟,新款銀河8T只用4碟就達成了相同的容量,單碟密度的提升帶來了性能的提升,盤片的減少也讓發熱和噪音有所下降。雖然性能、發熱、噪音和售后均優于老將HC320,但是價格要高出將近180塊錢,可能對于要購買多塊硬盤的朋友來講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不過就性價比來講,兩款硬盤是不相上下的,因為性價比并不是便宜。

    重點來了?。C320和所有的HC系列一樣,空閑時候都會因為PWL功能,每幾秒出現咯噔的響聲,在意這個的朋友,那就直接銀河吧。

    10T兩款空氣盤比較有趣,國行希捷銀河ST10000NM017B價格非常離譜,要1650元,比16T的HC550國行還貴,真是完全下不去手。西數的HC330價格倒不是那么離譜,只要1368,但還是非常感人,這兩款屬于是有價無市的狀態,沒有幾個人買。

    12T和14T也是這個情況,相比于更高容量的16T,價格幾乎一樣,所以這幾個容量我都略過不表,直接看16T和18T。


    16T和18T推薦型號

    16T和18T這兩個容量的選擇比較簡單,沒有什么坑、性價比也都很好。西數的16T和18T價格比希捷分別便宜300和200元,這部分高出的價格大家可以理解成希捷的售后成本,因為國行希捷是3年換新+2年換良,而西數是1年換新+4年換良。

    另外大家可以發現,HC系列的曲線跟狗啃的一樣,這是西數盤片的自適應技術導致的,可以增加不良盤片的利用率。西數的曲線比希捷更加曲折,可以理解為對于不良盤片的利用率比希捷更加高(刀法更加精湛)。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西數的成本更低,所以售價也比銀河便宜。

    20T近期的價格非常感人,經銷商的兩千大幾到3000多塊錢的價格也直接勸退了,所以只建議各位富佬購買,我等垃圾佬就暫時做等等黨了。

    至此3.5寸就都介紹完了,最后是2.5寸的盤。


    2.5寸推薦型號

    2.5寸原則上是不推薦機械硬盤的,因為一般都是裝在筆記本或者移動硬盤盒里面使用,而機械硬盤的特性就決定了移動使用極其容易掛掉。

    目前在售的國行CMR就兩款,500G的西數WD5000LUCT1T的西數WD10JUCT,都是監控盤。從價格上來講都不便宜,單T容量的價格更是達到了企業級硬盤的2-3倍。不是特殊需求或者手頭十分緊迫,我都建議買2.5寸的固態硬盤。還有要注意的就是2.5寸硬盤的厚度不一樣,買的時候看好自己的筆記本或者硬盤盒能不能裝下。


    寫在最后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