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6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全球PC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考驗,一季度PC全球出貨量急劇下跌,有品牌出貨量甚至下跌三四成,大家不愛買新電腦了,這是怎么回事?
PC出貨量下滑,蘋果也跌“慘了”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計算機(PC)出貨量為5670萬臺,同比下降28%。除2020年第一季度因新冠疫情中斷制造和生產外,2023年第一季度成為過去10年來PC行業第一季度出貨量最低的年份。
另外一家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公布的最新統計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5515.4萬臺,同比下降30%,由于經濟不確定性,以及消費者缺乏購買動力,預估今年第二季度會繼續下滑。
Gartner數據還顯示,一季度,聯想以23.3%的市場份額保持出貨量第一,但也下滑了30%?;萜盏某鲐浟恳呀涍B續七個季度出現兩位數的下滑,該季度惠普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37%。戴爾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蘋果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為732.4萬臺,同比下降了34.2%。
隨著PC市場出貨量的下滑,相關廠商的收入與利潤也受到影響。蘋果公司202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顯示,Mac業務的營收為77.35億美元,相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08.52億美元下降29%。
全球PC巨頭聯想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3個月,集團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錄得153億美元和4.37億美元,分別同比下滑24%和32%。財報提到,聯想的經營表現受到個人計算機需求疲弱的影響。
為啥不購買?實在沒動力
“我現在用的電腦還是五年前買的,不打游戲,能做PPT和看高清視頻就行,沒啥其他需求?!边@是目前不少白領工作者對購買新電腦的態度,“不是沒那個實力,實在是沒有動力?!?
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對中新財經稱,前幾年,很多人居家生活、辦公、娛樂的時間延長,PC市場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加上PC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嚴重飽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出貨量的基數又比較高,所以一旦市場萎靡不振,必然在數據上“不好看”。
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2020年疫情之前,全球PC出貨量穩定在2.6億臺左右,在2022年達到出貨量峰值為3.3億臺。
有觀點稱,在過去的幾年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率急劇上升,人們可以輕松地在移動設備上完成許多任務,從而減少了對個人電腦的需求。此外,許多人已經擁有一臺電腦,不需要購買新設備或升級現有設備,“配置完全夠用?!?
還有分析認為,目前PC出貨量乏力和PC游戲市場難出現象級作品有關,玩手游的人多了,再加上Xbox、PS5、Switch等主機游戲市場對PC玩家的蠶食,PC游戲市場乏力,間接影響到PC出貨量。
對于一些懂技術的數碼“愛好者”來說,非必要不買新電腦,擁有一張高端顯卡就等于擁有一臺電腦,因為其余配件都可以慢慢配置,“縫縫補補又三年”。
有意思的是,對于年輕人,他們不僅僅是不買電腦,他們甚至都“不會用”電腦了。
“不是敲屏幕兩下就截屏了嗎,到底怎么截屏?”“看直播時經常說上YY,到底什么是YY?”在B站上,經常有年輕的網友在評論區上打出這樣的疑問。甚至有網友吐槽:十年前,不會電腦問年輕人;十年后,不會電腦問“老年人”。
在上述背景之下,PC市場的“危機”或仍將持續。你會買新電腦嗎?(完)
1.正文分為三部分,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大科學裝置布局進行了解釋,以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大科學裝置布局帶來的好處。
2.解釋了上海超算為何選擇合肥量子計算機,五角一花的新型科技平臺。
3.科技發展大有可為,2023年三部曲著力加碼,新的量子計算機全球最前沿。
4.新的工業革命已經到來,量子計算機加速產業升級。
5.說明科技事半功倍,開放合作打破壁壘。
1.張江片區是上海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匯聚著眾多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研究院。
2.合肥創新升級版圖再添濃墨。
3.從“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科學裝置融合發展基地”。
二:上海超算為何選擇合肥量子計算機。
1.為什么上海超算用合肥本源悟空計算機。
2.揭秘上海超算和量超融合的神秘面紗。
3.上海超算如何助力量超融合國家試點。
1.上海超算插上合肥量子計算機的翅膀。
2.合肥先進光源與上海光源強強聯合,讓科學家們更高效提升研究成果。
3.地量超融合,高效踐行科學技術創新方法。
欄語
1994年4月,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今年正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的第30個年頭,也是“半甲子”的重要節點。
短短30年的發展歷程,大潮激蕩、風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銘記。這三十年,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誕生了許多物件、應用或平臺。上述物件或應用等價值不只在商業,它更是一種情懷,凝聚著人們生活與情感的長久記憶。
為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推出了《互聯網30年30物》專題。希望通過講述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意義的物件、應用或平臺的故事,勾勒中國互聯網三十年的演進歷程,透視其未來將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網線,讓中國連通世界。如今,互聯網半甲子,中國繼“網”開來,方興未AI。
在眾多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以及國產品牌中,中國的個人電腦(PC)品牌是起步最早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個人電腦品牌就已經出現。三十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的需求變化以及政策的支持,中國的個人電腦市場經歷了從被外國品牌主導到國產品牌迅猛發展,再打入海外市場的過程?,F如今,中國的個人電腦行業已經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其中聯想更是成為了全球PC銷量最高的個人電腦品牌。
20世紀90年代:中國PC市場起步
縱觀歷史,中國在個人電腦領域的起步其實并未與第一梯隊拉開過多差距。
1981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推出了型號為IBM5150的新款電腦,“個人電腦”這個新生市場從此誕生。三年之后的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創業,公司命名為“聯想”。在公司發展中,聯想研制成功可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式漢卡,開發出可一鍵上網的個人電腦。
時間進入1990年代,電腦開始逐漸在中國家庭普及,各個城市開始涌現提供銷售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等個人電腦零件,幫忙“攢機器”的電腦城。而對于品牌機器,此時功能較為齊全的仍然是國外品牌。
與此同時,我國通過“金橋工程”“金卡工程”等項目,推動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這些政策不僅為PC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還促進了國內PC企業的成長。
在此機遇下,聯想、方正、長城等國內企業也開始涉足PC制造。聯想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和自主研發,推出了一系列PC產品,逐漸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1992年,聯想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聯想1+1”個人電腦,標志著中國PC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6年,聯想電腦首次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同年,聯想筆記本問世。
進入21世紀:聯想收購IBM 趕“戴爾”超“惠普”成全球第一
對于國產PC品牌聯想,2004年或許是一個最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中,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一躍從一家地區級企業進化成全球級別的企業,也是在這一年,聯想決定將總部遷往美國紐約。
雖然這一行為日后也為聯想帶來了各種爭議,但必須要說明的是,正是這一看似“蛇吞象”似的收購,不僅提升了聯想的品牌影響力,還為其在技術研發和全球市場拓展方面提供了強大支持,徹底讓聯想這一中國品牌走向了世界,成為了繼惠普、戴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聯想也開啟了快速邁向全球發展的步伐。
2011年,聯想超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2018財年,聯想集團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占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一,聯想逐漸超越惠普,占據了全球第一PC廠商的位置。
個人電腦新趨勢:“PC”將進化為“AIPC”
縱觀國內個人電腦市場,雖然同樣也出現了方正、宏碁、華碩、華為、小米等品牌,但在銷售量上聯想始終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大”。
不過,第一的位置能否坐穩,還要看哪些品牌能夠在個人電腦的未來發展中“勇立潮頭”。
進入2020年代,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應用,PC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其中,通過將5G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PC產品,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和連接性能。例如,聯想推出了搭載5G模塊的筆記本電腦,實現了高速網絡連接和智能化應用。戴爾通過AI算法優化了筆記本的性能和續航能力,提升了用戶體驗。
而目前,最新的概念是將人工智能和個人電腦結合,讓大語言模型可以以離線方式在個人電腦上運行的“AIPC”概念。
在國內,聯想作為PC出貨量最大的廠商,也是最早積極布局AI的企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聯想已發布了超過20款AIPC產品。除聯想之外,華為也已經瞄準了這一領域,并在2024年4月發布了首款AIPC產品MateBook X Pro,而這也是華為PC首次應用華為盤古大模型。
在此階段,各大PC廠商的爭相布局更將進一步加速AIPC的發展。盡管當前AIPC只是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AI技術確實有可能為PC行業帶來顛覆,PC產業有望迎來升級,因此,PC企業需要緊跟技術前沿,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