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京東買電腦的時候,
是否會看到UPC這個選項?
這個UPC到底是什么呢?
它和整機又有什么區別呢?
首先是要明白兩者的概念……
UPC是什么?
?
現在的玩家大多對配置,
以及電腦的各個部件有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希望可以通過對配置的搭配,
有一臺屬于自己的主機,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主機DIY!
▼▼▼▼
而我們這里所說的UPC,
是京東發起并推廣的,
一個福利玩家的項目。
有別于個人的DIY,
作為京東的單獨的項目,
整合了京東所有配置資源,
這樣購買的價格會相對優惠一些,
價格更加合理一些,
質量也會更加有保障一些……
由于硬件可以隨心搭配,
所以使UPC的配置看上去更多更豐富,
玩家拿到手后,
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
增加和刪減自己機箱內的配置,
并且整個機箱外觀也更加華麗,
▼▼▼▼
說到華麗的機箱,
相比于市面上常見的機箱,
雷神的機箱搭載了均光燈條,
配上RGB燈光,
主機看上去更有機械感!
免去你再去選擇燈條的煩惱!
?
UPC的機箱中沒有內存,
需要自己添加內存,
當玩家插入內存之后,
可以享受親手開啟自己“寶藏”的快感!
整機是什么?
臺式機整機,
是較為常見的主機,
就是將所有部件密封,
開機即用!
這種機器適合對配置并不了解,
或對配置意愿并不強烈的用戶群
?
整機的優點是方便簡單,
用戶到手就能使用,
平臺系統都是搭建好的,
并且主機都會通過3C認證!
讓你的質量有所保障!
而雷神的整機,
更是嚴格按照規定,
確保每一項檢測都通過3C認證,
從質量和品質上,
都要對得起用戶
?
講完了兩者的概念,
我們來說一下選擇問題……
關于如何取舍?
我想主要視個人意愿決定,
如果自己對電腦還算熟悉,
又有動手能力,
那就果斷選擇UPC吧,
如果想要方便并對配置要求不高,
不如選擇整機……
選擇還是要以個人喜好為準,
相信你會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一臺電腦。
評論說一下自己對兩者的看法吧,
給想要入手的新人一點建議!
C,UPC和APC是光纖連接器內部套圈的三種研磨方式(如下圖所示)。光纖連接器的套圈是光纖裸露端的外殼,是用來與另一根光纖的發射端或接收端相連。當連接器安裝在光纖末端時,光會反射回到光纖上,朝向光源,從而影響信號的傳輸。為了提高光纖的傳輸效率,工程師引入了套圈拋光技術。飛速(FS)通過下文介紹了三種主要的連接器拋光類型和區別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連接器類型。
圖1:光纖套管的研磨方式
PC光纖連接器是以物理接觸方式拋光的連接器,它是OM1和OM2多模光纖上最常見的拋光類型。其對接端面是物理接觸,即端面呈凸面拱型結構,其接頭截面是平的,實際上是微球面研磨拋光,在電信運營商的設備中應用得最為廣泛。在PC光纖連接器設計中,有一個略呈圓柱形的錐形頭,是用來消除氣隙,因此,單模光纖應用中的典型回波損耗約為-40dB,高于原始平面拋光樣式的回波損耗(-14dB)。不過,PC連接器這種拋光方式已經過時,并不斷演變成UPC連接器。
圖2:PC光纖連接器
UPC,即超物理接觸,從PC連接器演變而來,具有更好的表面光潔度。UPC連接器依賴機器拋光,回波損耗比PC連接器高,接近-50dB或更高。它在拋光過程中產生的圓形光潔度允許光纖接觸光傳播的光纖芯附近的高點。此外,當使用UPC連接器時,要確保激光器的規格能夠處理UPC連接器所產生的回波損耗。需要注意的是,反復的連接和斷開會導致UPC連接器端面的質量和性能下降。
圖3:UPC光纖連接器
APC是指角度物理接觸,與UPC連接器不同,APC連接器的端面精確研磨,與光纖包層成8度夾角,這使得大多數回波損耗被反射到包層中,不會干擾傳輸信號,損壞激光源。
APC光纖連接器通常應用于廣電和早期的CATV應用網絡中,其光纖接頭采用了帶傾角的端面,可以改善電視信號的質量,主要原因是電視信號是模擬光調制,當接頭耦合面是垂直的時候,反射光沿原路徑返回。
圖4:APC光纖連接器
下文將從外觀,性能和應用三個方面為您介紹PC,UPC,APC這三種光纖連接器的區別。
就外觀而言,PC,UPC和APC三種連接器的主要區別在端面。盡管UPC連接器的端面略有彎曲,PC和UPC光纖連接器均屬于無角度拋光方式,而APC光纖連接器的端面呈8度角并做了微球面研磨拋光。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顏色,可以通過連接器的顏色來區分連接器類型。一般情況下,PC/UPC連接器為藍色,APC連接器是綠色。以飛速(FS) LC APC單模光纖跳線為例,光纖兩端的連接器均為綠色;而LC UPC單模光纖跳線的連接器通常為藍色(如下圖所示)。
以前,由于連接器的設計存在一定間隙,使用APC連接器很難實現低插入損耗。但是,隨著技術的改進,APC連接器的性能也有所改進,且APC和UPC光纖連接器的插損損耗的差異已減小。
就回波損耗而言,不同的拋光端面造成了它們在光反射方面的差異。UPC連接器在使用中會將任何反射光直接反射回光源,但是APC連接器使反射光以一定角度反射到包層中,而不是直接反射到光源。因此,回波損耗值各有差異。根據行業標準,PC,UPC和APC光纖連接器的回波損耗分別約為-40dB,-50dB和-60dB或更高。回波損耗越高,反射越小,連接器性能越好。由此可知,APC光纖連接器的性能更高。
APC光纖連接器更適合應用在對回波損耗要求較高的區域,例如用于RF視頻信號傳輸,尤其是FTTx應用以及無源光網絡和其他使用高帶寬的WDM系統的應用。
而對于那些對回波損耗要求不高的領域,則UPC或PC光纖連接器則是個不錯的選擇。PC連接器非常適合應用在電信運營商網絡中,而UPC連接器則廣泛應用于數字電視,電話和數據系統中。
PC,UPC和APC都是光纖連接器的研磨方式,在為某些特定的應用選擇光纖連接器時,應該考慮成本和可操作性因素。例如,對于那些需要高精度光纖信號傳輸的應用,應該選擇回波損耗較高的APC連接器;而對于光纖信號不太敏感的應用,可以選擇PC或者UPC光纖連接器。
年一度的3·15不僅有打假揭黑,更有各品牌廠商的促銷活動,在內存、固態硬盤持續降價,千元級顯卡爭奇斗艷的今天,顯然趁著3·15活動出手購買一臺游戲主機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哦!
無核顯CPU正式亮相
既然已經決定買獨立顯卡了,那CPU搭載的核顯除了浪費電量,似乎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不少力挺Intel的消費者認為中高端處理器搭載核心顯卡本身就是很雞肋的事兒,官方去掉是順應終端市場呼聲,可有意思的是在2019年初,有消息指出Intel無核顯CPU陣容再增新款,分別是i3-8100F和i3-9350KF兩款新型號,他們對應i3-8100、i3-9350K。前者是第八代酷睿主流的型號,后者則是九代還沒發布的中低端型號。
從2018年年中起便不斷有消息傳出,Intel將推出無核心顯卡的CPU產品,并且在2018年底成為現實時,市場還是驚訝不已。Intel旗下無核顯處理器最早出現于挪威和芬蘭的在線商店,核心i9-9900KF、i7-9700KF、i5-9600KF和i5-9400F四款芯片的亮相引發了終端消費市場對于CPU是否應該搭載GPU問題的激烈討論。
除了關于實用性的討論外,無核顯產品在售價上更是有非常多的故事。
根據公布的售價來看,在挪威這幾款產品的售價遠高于芬蘭。以i9-9900KF為例,這款CPU在挪威售價為684.07美元(約合人民幣4718元),而在芬蘭僅售511.26美元(約合人民幣3526元)。其中挪威售出的i5-9600KF售價為355.70美元(約合人民幣2453元),而芬蘭售價僅為188.34美元(約合人民幣1299元),價格接近腰斬。
雖然芬蘭的價格真的很漂亮,但以挪威的價格為參考,對比i5-9600K這款處理器的價格會發現沒有核心顯卡的i5-9600KF售價比帶核心顯卡的i5-9600K還貴了不少,這讓不少抱有砍掉核心顯卡,價格再砍一刀愿望的消費者失落,而這樣的定價策略除了新品上市壓力外,或許同無核顯處理器本身的規格有關。
雖然一直又來都有關于無核顯CPU是因為10nm制程工藝問題才決定割自己一刀的,但在巨大的差價面前,似乎這些都不是事兒,尤其是芬蘭的價格,顯然令市場會有些躁動。
絕對主力的Core i5-9400F
在Intel無核顯陣營中,Core i5-9400F絕對是值得關注的存在。參數規格方面,酷睿i5-9400F處理器的主頻為2.9GHz、睿頻4.1GHz、TDP為65W,作為對比,大家來看一下上一代的酷睿i5-8400,酷睿i5-8400為主頻2.8GHz、睿頻4.0GHz、TDP也是65W,從參數來看兩者基本相當,它們都是6核6線程,多核性能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夠用了。
這款CPU目前已經在京東上架銷售,其1349元的價格對于不少小伙伴而言都是有些郁悶的存在,砍掉了核心顯卡,似乎整體產品售價并沒有跌落多少。
這CPU價格優勢顯然沒有體現在個人DIY消費者身上,而在電商裝機部分,已經有不少線上裝機店打出2999元Core i5-9400F+獨顯的組合了,然而,顯然小獅子在這樣玩的時候還是會傾向名龍堂、京天華盛一類相對沉淀較久的品牌。
京天Duel 66T組裝臺式機,配置方面采用Intel Core i5-9400F處理器,六核心六線程設計,不帶核顯,內存為威剛萬紫千紅8GB DDR4 2666MHz,主板為技嘉GA-B360M-GAMING HD(M-ATX版型),硬盤為西部數據綠盤240GB M.2 SSD,顯卡為技嘉GTX1660Ti OC 6GB。
目前這套配置的售價是4886元包郵,單純看價格并不具有太大誘惑力,但已經逼近3·15了,如果各種活動疊加后售價能做到4500元內的話,顯然小獅子是非常推薦的。
如果說京華天盛上面這臺主機還需要等待3·15活動的話,那雷霆世紀 赤戟AKM946Ti 游戲臺式電腦主機感就非常有意思了,差不多的配置,它價格從6299元到5488元,小獅子都反復確認了下價格。顯然,i5-9400F亮相不久,已經有品牌廠商開始渾水摸魚了。
無論是i5-9400F還是GTX1660Ti顯卡,對于不少終端消費者而言都比較新,這類配置在大眾消費者認知明朗以前,顯然是非常容易渾水摸魚的,對于產品的配置和價格,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AMD平臺似乎競爭力很強
如果說i5-9400F處理有望將Intel主流游戲主機的配置往下拉,那看完搭載AMD平臺的游戲主機后,小獅子第一反應就是2018年跟著鈦師父讀者學會的那句——AMD YES!
IPASON 攀升 組裝臺式機采用R5-2600、8GB、240GB、RX580 8G的配置,整體配置或許并不是特別搶眼,可問題是整機售價不足3000元,這樣的價格顯然很容易打動大眾市場消費者。
AMD這邊同樣蠻有意思的,KOTIN 京天Duel D63臺式組裝電腦是京東自營的UPC半整機,處理器使用六核十二線程的AMD Ryzen 5 1600、微星GTX 1060 3G飆風、240GB的固態硬盤的配置架構卻讓其售價達到了3398元。
除此之外,選擇AMD平臺的消費者,還會面對R5-2600與R5-2700舉棋不定的問題。
搭載兩款處理器的電商主機在售價上通常有較大的價格差,顯然這兩款CPU性能參數差別還是比較大的,銳龍5 2600的核心數量是6/12,而銳龍7 2700則是8/16,另外三緩存方面銳龍2700也比2600更大,主頻的話由于銳龍5 2600的核心數量相對較少,所以主頻自然也就上去了。另外從它們的定價上也能很清晰的反映出兩款產品的定位,銳龍7 2700屬于高端系列,而銳龍5 2600屬于中端主流。
顯然,兩款產品雖然在跑分上擁有15%左右的差別,但落實到具體游戲應用等方面,兩款產品實際上是比較接近的,所以說,對于看重性價比的AMD平臺消費者而言,購買R5-2600更劃算一些。
如何,小獅子今天這篇有實例又有產品分析的稿子小伙伴們喜歡不?喜歡就點下右下角喲!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