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互動地圖瀏覽器下載
集成Google地圖、衛星圖、地形圖、Bing衛星圖、等高線地圖、三維地圖、百度地圖、搜狗地圖、全球地圖離線下載、全球語音導航、好友位置分享、記錄軌跡、實時路況、指南針等功能與一體的奧維互動地圖,是驢友穿越、出國旅游的必備工具。奧維互動地圖瀏覽器是由北京元生華網公司開發的基于Google API、Baidu API、Sogou API的跨平臺地圖瀏覽器 [1] ,主要功能如下:
1、同時支持多種知名地圖,目前已集成了Google地圖與衛星圖、Bing衛星圖、百度地圖、搜狗地圖等多種知名地圖,用戶可在這些地圖間自由切換,了解更詳盡的信息。可離線下載這幾種地圖以節約3G流量。 2、詳細的信息查詢。 3、全球語音導航。 4、位置分享,告訴好友您的地圖上的位置; 5、軌跡記錄與分享。 6、地圖規劃,在地圖上畫點、畫線、畫多邊形、畫圓、畫標記等等,奧維地圖為您提供規劃設計常用的元素,讓您直接在地圖上做各種規劃設計。 7、高程數據服務,讓您在看衛星圖時直觀了解海拔信息。 8、真正的三維地圖,與谷歌地圖類似,結合衛星圖與高程數據,再現全球真實地形。
官方下載地址:
https://www.ovital.com/download/
高清衛星圖源介紹
目前全網有多種高清衛星圖源,一種是國內的天地圖高清衛星,另外一種是谷歌高清衛星資源。wxdt365提供奧維互動地圖免費谷歌圖層 免費天地圖圖層 谷歌地球圖層 免費 圖層 2022谷歌地圖 高清衛星地圖電腦版衛星地圖 2022高清衛星 最新版衛星 最新高清衛星 二維碼圖源 路亞找標點 戶外露營 野采 勘測衛星地圖365修復奧維APP功能。
谷歌高清衛星地圖
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并非單一數據來源,而是衛星影像與航拍的數據整合。其衛星影像部分來自于美國DigitalGlobe公司的QuickBird(快鳥)商業衛星與EarthSat公司(美國公司,影像來源于陸地衛星LANDSAT-7衛星居多),航拍部分的來源有BlueSky公司(英國公司,以航拍、GIS/GPS相關業務為主)、Sanborn公司(美國公司,以GIS、地理數據、空中勘測等業務為主)、美國IKONOS及法國SPOT5。其中SPOT5可以提供解析度為2.5米的影像、IKONOS可提供1米左右的影像、而快鳥就能夠提供最高為0.61米的高精度影像,是全球商用的最高水平。在衛星圖像方面,美國五角大樓每年都會給予其三大主要合作伙伴DigitalGlobe、IKONOS和ORBIMAGoogle Earth數十億美元的資助,作為回報自然是這些公司的衛星數據將在第一時間交給五角大樓作為軍事應用,而且針對某些敏感區域在規定的時限內不允許商業化。當然,這些公司還是會將限制之外的影像出售,如Keyhole(后來的Google EARTH) 就是DigitalGlobe的一個買主,而中國很多和DG公司也有業務合作,如在的當地政府就跟該公司購買過本城市的某波段衛星圖像(某個省會城市),整圖大小共6GB多,耗資數十萬元人民幣。另廣東2004年買的某地區共2500多平方公里衛星影像共耗資146萬元人民幣(快鳥的多波段彩色合成的現成影像針對大陸地區的價格約是30美元/平方公里,臺灣地區的價格也是如此。如果是定購的話當然價格會更貴)。
天地圖高清衛星地圖
“天地圖”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建設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網站。集成了來自國家、省、市(縣)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公眾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資源,向各類用戶提供權威、標準、統一的在線地理信息綜合服務 [1] 。它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公眾版。“天地圖”的目的在于促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改進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的服務方式,更好地滿足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為社會公眾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2012年2月,資源三號測繪衛星為天地圖提供了第一幅國內影像數據。2013年6月18日,天地圖的2013版本正式上線,整體服務性能比此前版本提升4至5倍。新版天地圖還開通了英文頻道、綜合信息服務頻道和三維城市服務頻道,并更新了手機地圖。
如何使用
通過分析參數,圖源提供多種選項。直接打開奧維最上方自定義地圖,管理,導入文件 將下面代碼保存為任意名字XML文件,導入即可。就會提示添加,添加好,自定義里就有谷歌衛星圖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ustomMapSource>
<mapID>365</mapID>
<name>零坎戶外谷歌地圖-wxdt365.com-10534</name>
<version>0</version>
<maxZoom>20</maxZoom>
<coordType>Mercator(china)</coordType>
<tileType>Satellite</tileType>
<tileFormat>PNG</tileFormat>
<tileSize>256</tileSize>
<protocol>http</protocol>
<host>www.wxdt365.com</host>
<port>80</port>
<url>/Vip?key=857e9a5fdb8896c0b734cb704b1b2ee4&code=1980749702534&x={$x}&y={$y}&z={$z}</url>
</customMapSource>
GIS的WMTS服務,直接通過arcgis 新建wmts服務,輸入下面鏈接即可
http://www.wxdt365.com/WMTS?key=48d4184e51fbbacd0524fc348bb872c5&code=1980666259533
在谷歌地圖退出中國市場后,國內的用戶大部分都使用的是天地圖的底圖,不得不說天地圖地名的準確性和地圖的專業性做的確實很不錯,但是也有幾個小毛病:響應速度慢啊,邊界看不見啊等等。左邊為谷歌地圖 ,右邊為天地圖
歌地圖在以前是可以看清農村的房屋,不過現在看不了了。第一次知道谷歌地圖能看到房屋,還是聽同事說的。有一天我倆閑聊,他說現在這技術真發達,從電腦上還能看到老家的房子。我這么愛打聽的人必須問一下什么軟件這么強大,同事說谷歌地圖,不用下載,百度搜索就可以。我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進行搜索,沒想到真能看到我老家的房子,第一次從外地看到自己家的房子,還是很激動的。
其實除了看清楚農村房子以外,很多地圖還是可以看到農村中大大小小的街道,比如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信賴這些先進的軟件。上個月哥哥出門,爺爺一直不放心哥哥自己一個人開車出門在外,怕哥哥找不到路,哥哥告訴爺爺別擔心,有手機就可以。很多老人不理解年輕人走哪都帶著手機,其實并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離不開手機里的軟件。記得以前上大學在外,找不到地方只能問路人,現在打開手機上的導航軟件就可以,有的導航軟件還能看到道路上的門市圖片,很方便。
現在雖然谷歌地圖不能看到農村的房屋,但是奧維互動地圖是可以的,雖然不是很清晰,但是還是能看到房屋的大概輪廓。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2 月 8 日,在 1999 年的今天,中國少年科學院成立。23 年前,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 13 名少年科技愛好者從領導和專家的手中接過《中國少年科學院院士證書》,成為了中國少年科學院的首批小院士;中國少年科學院是以校外教育陣地為依托,整合社會資源,開發和活躍校外科技教育活動為主要內容,引導和教育全國少年兒童愛科學、學科學、崇尚科學、獻身科學,勇于創新為主要目標的功能性社團。回顧計算機歷史上的 2 月 8 日,這一天還發生過哪些改變了我們如今生活的關鍵事件呢?
1920 年 2 月 8 日:ASCII 之父 Bob Bemer 出生
圖源:維基百科
鮑勃·貝默(Robert William “Bob” Bemer)出生于 1920 年 2 月 8 日,他是一位計算機科學家,以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初在 IBM 的工作而聞名。貝默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1936 年畢業于克蘭布魯克學校,并于 1940 年在阿爾比恩學院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并于 1941 年在柯蒂斯-賴特技術學院獲得了航空工程證書。貝默的職業生涯同樣從 1941 年開始,這一年他在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擔任空氣動力學家,然后于1951 年開始在蘭德公司工作,最終在 1957 年進入了 IBM。1970 年,貝默前往了通用電氣公司, 1974 年奔赴霍尼韋爾工作,隨后退休。
貝默曾參與 COBOL 語言的規范,他還與 Hugh McGregor Ross 等人一起在 1960 年定義 ASCII 字符代碼集的獨立委員會任職,貢獻了幾個以前計算機不使用的字符,包括轉義符(ESC)、反斜杠( \)和大括號({})。因此,他有時被稱為 ASCII 之父。2000 年,貝默聲稱在 1965 年至 1966 年間在法國 Cie. Bull 領導軟件開發時提出了術語 octet,他還提出了術語 hextet 用于描述 16 位組。貝默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軟件工廠概念的人,他在 1968 年的論文《節目制作經濟學》中提到了這一點。此外,貝默早在 1971 年就首次嘗試為 2000 年問題(千禧蟲)做準備;他以顧問身份開發了文本執行編程語言(TEX)。
在 1990 年代后期,作為一名退休人員,Bob 發明了一種給 2000 年以后的日期轉換的方法,以避免在程序中遇到跨世紀日期時會出現的預期問題。貝默還在個人網站 www.bobbemer.com 上保存了大量有關早期計算機軟件開發的檔案材料。2004 年,貝默在與癌癥作斗爭后于德克薩斯州的家中去世,享年 84 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91 年 2 月 8 日:暴雪公司成立
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 Inc.)是一家美國游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源自 1991 年 2 月 8 日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畢業生邁克爾·莫懷米、弗蘭克·皮爾斯和艾倫·阿德汗創辦的“硅與神經鍵(Silicon & Synapse)”。公司起初主要將其他開發商的游戲移植到計算機平臺,還有重制 1985 年游戲《Racing Destruction Set》的作品《RPM 賽車》。1992 年,該公司開始為家用游戲機制作原創游戲《失落的維京人》,1993 年又推出《搖滾賽車》,接下來投入開發的《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1994 年發行,代表公司重心轉向原創作品。同年,“硅與神經鍵”更名暴雪娛樂,1996 年開發《暗黑破壞神》的禿鷹公司并入暴雪娛樂,同時更名北方暴雪。
1994 年,發行商戴維森合伙公司收購暴雪娛樂,之后四年又發生連串收購、并購,暴雪最后納入維旺迪旗下子公司維旺迪游戲;2008 年,維旺迪游戲與動視合并,暴雪更名動視暴雪。2013 年,動視暴雪再度恢復獨立公司地位后沒有改名,始終保持獨立經營;2022 年 1 月,微軟宣布收購暴雪。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1991 年 2 月 8 日,三名剛在一年前獲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士學位的畢業學生創辦了“硅與神經鍵(Silicon & Synapse)”公司,這三個年輕人便是麥可·莫懷米(Michael Morhaime)、艾倫·阿德汗(Allen Adham)和弗蘭克·皮爾斯(Frank Pearce);在公司的前兩年,他們專注于為其他工作室創建游戲端口,進行游戲移植。大約在 1993 年,聯合創始人阿德汗告訴其他高管,他不再喜歡“Silicon & Synapse”這個名字,因為外界喜歡把公司名字里的“硅”理解成“硅膠”的“硅”;于是到 1993 年底,該公司更名為“混沌工作室”(Chaos Studios),反映了他們開發過程的隨意性。
1994 年初,這家公司被分銷商 Davidson & Associates 以 675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此后不久,佛羅里達州一家名為混沌科技(Chaos Technologies)的公司聯系了他們,要求該公司支付 10 萬美元以保留名稱。公司不想支付這筆款項,于是高管們決定在 1994 年 4 月之前將工作室的名稱更改為“Ogre Studios”。然而,母公司 Davidson & Associated 不喜歡這個名字,并迫使公司再換一個名字。根據聯合創始人莫懷米后來的說法,艾倫·阿德汗從那時起就不停地翻字典,寫下任何看起來有趣的單詞,然后將其傳遞給法律部門試圖過審。緊接著,他們就發現了“暴雪”(Blizzard)這個詞,于是他們在 1994 年 5 月之前將公司名稱更改為“暴雪娛樂”,此后不久,暴雪娛樂發布了他們的突破性熱門游戲《魔獸爭霸:獸人與人類》,電子游戲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就此開始。
2013 年,人民日報曾如此評價暴雪:“美國有家全球著名的游戲設計公司,在全球擁有數以千萬計的鐵桿玩家,每每翹首期盼它推出新款游戲,可人家自己卻不急,一款經典游戲可以開發 10 年才最終面世,但就是這款游戲卻可以讓人玩 10 年甚至更長時間。它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將西方神話元素融為一爐,創造了一個恢宏的世界。”暴雪娛樂在它三十余年的歷史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玩家,在其鼎盛時期,每一個中國網吧的電腦里都安裝著“魔獸世界”,而后則是“守望先鋒”。你玩過暴雪娛樂公司旗下的游戲嗎?歡迎參與本期投票,一同討論這家在今年被微軟收購后重逢第二春的游戲公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98 年 2 月 8 日:XML 1.0 成為 W3C 推薦標準
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一種標記語言和文件格式,用于存儲、傳輸和重構任意數據。它定義了一組規則,用于以人類可讀和機器可讀的格式對文檔進行編碼。萬維網聯盟(W3C)在 1998 年 2 月 8 日發布了 XML 1.0 標準和其他幾個相關標準,它們都是免費的開放標準,這些標準共同定義了 XML。XML 的設計目標強調因特網的簡單性、通用性和可用性,它是從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中簡化修改出來的,主要用到的有可擴展標記語言、可擴展樣式語言(XSL)、XBRL 和 XPath 等。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1960 年代,IBM 開始發展 GML(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GML 為后來 XML 的誕生提出了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文件中能夠明確的將標示與內容分開,并且所有文件的標示使用方法均一致。1978 年,ANSI 將 GML 加以整理規范,發布成為 SGML(The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1986 年,XML 的前身 ISO 8879 誕生,當時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大型的文件計劃中,但是 SGML 是一種非常嚴謹的文件描述法,導致過于龐大復雜,其標準手冊就有 500 多頁,這使它難以理解和學習,進而影響了推廣與應用。
同時,W3C 在這一時期也發現到 HTML 的問題,首先,HTML 不能解決所有解釋資料的問題,像是影音媒體、化學公式、音樂符號等其他形態的內容;此外,HTML 的性能不佳,需要下載整份文件,才能開始搜索文件中的內容;HTML 的擴展性、彈性、易讀性均不佳。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專家們開始使用 SGML 精簡制作,并依照 HTML 的發展經驗,產生出一套使用上規則嚴謹,但是簡單的描述資料語言:XML。XML 從 1995 年開始有其雛形,并在 1998 年 2 月 8 日成為 W3C 的推薦標準;XML 是在一個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為了有一個更中立的方式,讓客戶端自行決定要如何消化、呈現從服務端所提供的信息。
如今,XML 被廣泛用來作為跨平臺之間交互數據的形式,主要針對數據的內容,通過不同的格式化描述手段(XSLT,CSS 等)以完成最終的形式表達(生成對應的 HTML,PDF 或者其他的文件格式)。而各式各樣的 XML 擴展也層出不窮,比如數學標記語言 MathML、化學標記語言 CML 等。此外,一些著名的 IT 公司,如 Oracle、IBM 以及微軟等都積極地投入人力與財力研發 XML 相關軟件與服務支持,這無疑確定了 XML 在 IT 產業的重要地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05 年 2 月 8 日:谷歌地圖推出
谷歌地圖(Google Maps)是谷歌公司提供的網絡地圖平臺和消費者應用程序。它提供衛星圖像、航空攝影、街道地圖、360°交互式街道全景視圖(街景)、實時交通狀況以及步行、汽車、自行車、空中(測試版)和公共交通的路線規劃。截至 2020 年,全球每月有超過 10 億人使用谷歌地圖。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谷歌地圖最初是由 Where 2 Technologies 公司的 Lars 和 Jens Rasmussen 兄弟開發的 C++桌面程序。2004 年 10 月,該公司被谷歌收購,谷歌將其轉換為網絡應用程序;在另外收購了一家地理空間數據可視化公司和一家實時交通分析器后,谷歌于 2005 年 2 月 8 日正式推出谷歌地圖。該服務的前端使用 JavaScript、XML 和 Ajax,并提供了一個 API,允許將地圖嵌入第三方網站,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企業和其他組織提供定位器。軟件中附帶的 Google Map Maker 允許用戶在全球范圍內協作擴展和更新該服務的地圖,但從 2017 年 3 月起停止使用。
谷歌地圖的衛星視圖是“自上而下”的鳥瞰圖;大多數城市的高分辨率圖像是從飛行在 800 到 1,500 英尺(240 到 460 m)的飛機拍攝的航空攝影,而大多數其他圖像來自衛星。大部分可用的衛星圖像不超過三年,并且會定期更新。谷歌地圖以前使用了墨卡托投影的變體,因此無法準確顯示兩極周圍的區域。2018 年 8 月,桌面版谷歌地圖更新為顯示 3D 地球。仍然可以在設置中切換回 2D 地圖。
適用于 Android 和 iOS 設備的 Google 地圖于 2008 年 9 月發布,具有 GPS 逐向導航以及專用停車輔助功能。2013 年 8 月,它被確定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超過 54% 的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在使用它。在 iPhone 初代的發布會上,喬布斯曾將谷歌地圖的完美植入作為一個小高潮重點宣傳。據報道,2017 年 5 月,該應用程序在 Android 系統上擁有 20 億用戶;雖然如今在國內用不了谷歌地圖,但在十年前谷歌還未退出國內市場時,谷歌地圖還推出過春運地圖服務,該服務是在原地圖上拉架售票點信息,還能查詢機場、鐵路、公路班次等的信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10 年 2 月 8 日:Elasticsearch 首次公開發布
Elasticsearch 是一個基于 Lucene 封裝的分布式全文搜索引擎。它使用 Java 開發,支持全文檢索、結構化搜索、數據分析、數據存儲等,且開源。Elasticsearch 與 Logstash 和 Kibana 配合使用,簡稱 ELK Stack,是目前最流行的集中式日志解決方案。Elasticsearch 的官方客戶端在 Java、.NET(C#)、PHP、Python、Apache Groovy、Ruby 和許多其他語言中都是可用的。一些組織還將 Elasticsearch 作為托管服務提供;這些托管服務提供托管、部署、備份和其他支持。大多數托管服務還包括對 Kibana 的支持。
圖源:維基百科
Shay Banon 在 2004 年創造了 Elasticsearch 的前身,稱為 Compass。在考慮 Compass 的第三個版本時,他意識到有必要重寫 Compass 的大部分內容,以“創建一個可擴展的搜索解決方案”。因此,他創建了“一個從頭構建的分布式解決方案”,并使用了一個公共接口,即 HTTP 上的 JSON,它也適用于 Java 以外的編程語言。隨后,Shay Banon 在 2010 年 2 月 8 日發布了 Elasticsearch 的第一個版本。
Elasticsearch BV 成立于 2012 年,主要圍繞 Elasticsearch 及相關軟件提供商業服務和產品。2014 年 6 月,在成立公司 18 個月后,該公司宣布通過 C 輪融資籌集 7000 萬美元。這輪融資由新企業協會(NEA)牽頭。其他投資者包括 Benchmark Capital 和 Index Ventures。這一輪融資總計 1.04 億美元。2015 年 3 月,Elasticsearch 公司更名為 Elastic。
云服務 Elastic Cloud 是從 2015 年被 Elastic 收購的 Found 發展而來的,Elastic Cloud 是由 Elasticsearch 驅動的 SaaS 產品系列,包括 Elasticsearch 服務,以及 Elastic App 搜索服務和 Elastic 網站搜索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由 Elastic 收購 Swiftype 發展而來的。2017 年底,Elastic 與谷歌創建了合作關系,在 GCP 中提供 Elastic Cloud,而阿里巴巴則在阿里云中提供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2019 年 5 月,Elastic 宣布與騰訊云創建全球合作伙伴關系。根據 DB-Engines 的排名顯示,Elasticsearch 是當前最受歡迎的企業搜索引擎,其次是 Apache Solr,也是基于 Lucene。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計算機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
《新程序員003》正式上市,50余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云原生和數字化的開發者們的一本技術精選圖書。內容既有發展趨勢及方法論結構,華為、阿里、字節跳動、網易、快手、微軟、亞馬遜、英特爾、西門子、施耐德等30多家知名公司云原生和數字化一手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