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一直被大家認為是高薪職業,但是又比較特殊,里面都是年輕的肉體和腦袋,基本上職業生涯短則只有10年,長則20年,想干到60歲,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朋友都把進入名牌企業當程序員,當作一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可殊不知,程序員確實是青春飯,社會上一直流傳著華為清退34歲以上年齡員工的說法,真偽性暫不討論,就去年確實裁員了一波大齡程序員。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覺得他心酸的經歷,讓我看到了光鮮高薪背后的無奈和感傷。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位朋友是怎么說的。
作者l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
(歡迎轉發擴散、留言互動和點一下“在看”!)
01 我,35歲,程序員,工作11年,昨天公司通知不再續約
馬天(化名)是我的小學兼初中同學,從小就是個學霸,酷愛數理化,而且對計算機非常熱愛,不出所料,后面也順利考上了省內某211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后,光榮的成為了一名程序員。
剛畢業那會,他幾乎每隔1年都要跳槽一次,而且每次跳槽工資都有所增加,在畢業5年的時候,他跳槽到了一個福利待遇都更好的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公司,還拿到了我們羨慕的年薪30萬。這工資待遇是同行業里面比較高的,而且還離他家比較近。
在程序員的崗位上,馬天工作很拼,經常加班和忘記吃飯不說,甚至有時候感冒生病及胃痛的情況下,他也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漸漸地,馬天成了公司里面有名的“拼命三郎”,而且上級也把他提升成了項目組組長,管了10個人的團隊,從此他干的更起勁了。
可是,今年年初,由于疫情的影響,整個市場的環境不好,尤其是他們公司所負責的外包項目縮水近60%,公司的整體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沒過兩個月,馬天所在的公司就傳出了裁員的消息,裁員消息剛出來的時候,馬天和另外幾個人根本不在乎,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公司為了提升員工士氣所采取的一種激勵手段而已,公司只是想嚇唬一下那些偷懶的人。
像他這樣干得又久,資歷又老的人,是絕對不會進入裁員名單的,但是,這次他們都估計錯了,公司關于裁員的具體通知下來時,所有人都傻了眼。因為公司這次要裁員30%,而且給出了具體的裁員標準。
馬天所在部門,35歲以下的程序員全部調整到其它部門的相關崗位上,而35歲以上的,不論在公司的資歷、貢獻、能力如何,一律采取到期不再續約的政策。馬天的合同剛好還有兩天到期,而兩天后他就要被裁員了,巧的是,馬天是公司第一個被辭退的人。
馬天說,他之前也投過一些簡歷,很多公司都和現在公司差不多,只要年齡超過35歲的,就算少給錢公司也不要!這是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年齡底線。或許這也是我們程序員的宿命吧,不管你能力再強、再多有資歷,只要超過了年齡紅線,最終都是被淘汰的那一類。
02 為什么會有35歲的年齡門檻話題?
雖然說中年危機這個詞是始創于互聯網公司,但實際上現在各行各業很多公司的HR,對于年齡超過35歲的求職者都一律不要!為啥?歸根結底,就是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你的性價比不高!
從身體上來說,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經不起加班。25歲之前熬個通宵,睡一覺后依舊生龍活虎,35歲你再熬個通宵試試,連睡三天都緩不過來,身體已經告別996式的工作了。
不能加班,但是要價又不能低,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背負一身責任,你的開支只會越來越大,比如老人生病了,孩子感冒了,孩子要上培訓班了軟件危機是指,這些都是一大筆開支,而你的工作能力、效率卻沒呈相應增長,同樣的工資,也許可能請來兩三個應屆畢業生,還能干更多活。
簡單說就是,你拿著遠超三個應屆畢業生的工資,但是能力最多頂一個,老油條,干活一般般,但是油油的;只會寫代碼,職業素養和情商一般般,總性價比低、不可替代性弱。
其實很多HR基本上不會推送35歲以上程序員的簡歷,很多大公司對35歲以上程序員已經關閉進入通道。
你可能會說,那只是對普通員工才這樣,對于管理人員就不會了?不可否認,也有人超過35歲后應聘管理層還游刃有余的,但這是少數,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他的貢獻如同再造了一個騰訊,在騰訊他的年薪是2億,阿里也想挖他得很,這種人是不可能有年齡危機的。
對于其它管理層來說,有些公司把年齡可以放寬到35歲,但也基本就是35—40之間了,45歲以上連門都沒有。管理層畢竟是少數,還有空缺的位置并不都是社招的軟件危機是指,很大部分是內部晉升,特別在大公司,除了因為能力提上來的,還有因為派系提上來的,外面招的其實不多。
03 35歲危機,如何破局?
一切年紀危機,實則是經濟危機,你害怕失業、下崗、生病,無法應對高額的房價、高額房貸、生活開銷等才是35歲危機之根本。所以,對于35歲危機,你得從以下幾點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