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份的Steam 硬件調查數據顯示,Windows 11的使用率為 49%,比 7 月份接近 46% 的使用率提高了 3 個百分點。Windows 10 的使用率下降了約 3%,降至 47%,而 macOS 和 Linux Steam 的使用率在 8 月份基本保持不變。
在過去一年中,Windows 11 在網絡上的使用率也在不斷增長。根據 StatCounter 的數據,2023 年 7 月,Windows 11 的市場份額約為 23%,而到 2024 年 8 月,這一數字已增長到近 32%。
10 月份泄露的數據顯示,當時有超過 4 億臺設備在使用 Windows 11,采用速度低于 Windows 10。Windows 10 用了一年時間才達到 4 億臺活躍設備,而 Windows 11 用了兩年時間才達到同樣的里程碑。造成這一差異的部分原因是 Windows 11 的升級資格。微軟于2021年10月首次推出Windows 11,對硬件有嚴格要求,需要TPM安全芯片和2018年以后發布的CPU。
雖然 Windows 11 為 Windows 10 用戶提供了免費升級,但由于微軟的硬件要求,數百萬臺機器無法升級。Windows 10 為 Windows 7 和 Windows 8 用戶提供免費升級,它對硬件沒有如此嚴格的限制,因此數百萬用戶可以升級,而不必購買新設備。
微軟現在計劃在2025年10月Windows 10支持結束后,向繼續使用Windows 10的企業收費。消費者也將首次能夠為Windows 10的額外安全更新付費,但微軟迄今為止只公布了企業定價。
在 GPU 部分,8 月份表現最好的前四款產品均來自筆記本電腦:依次為 RTX 4060、3060、4050 和 4070。非筆記本電腦顯卡中的佼佼者是 RTX 4070 Super,漲幅為 0.17%。AMD 表現最好的 RDNA 3 顯卡是 RX 7900 XTX,漲幅為 0.03%。
從 GPU 主排行榜來看,即將停產的 RTX 3060 仍然是最受調查參與者歡迎的顯卡,盡管上個月的份額下降了 0.37%。現在,RTX 4060 筆記本電腦 GPU 已躍居第二位,超過了曾排名第一的 GTX 1650。在排行榜上,超過四分之三的 GPU 來自 NVIDIA。AMD 占 15.4%,英特爾占 7.7%。
上月結果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簡體中文再次成為最常用的語言(35%),超過了英文(31.1%)。幾乎可以肯定,《黑神話:悟空》的巨大成功促成了簡體中文語種的崛起,因為據估計,該游戲約 80% 的玩家來自中國。大量的《黑色神話》玩家也幫助 Steam 在上周達到了創紀錄的3700 萬同時在線玩家。
在調查的其他方面,幾乎一半的參與者現在都在自己的機器上安裝了 16GB 內存,而 AMD 則在 CPU 部分蠶食了英特爾的部分份額--三分之一參與者的 CPU 來自 AMD。
最后,我們看到 8GB 仍是最常見的顯存容量,但隨著 12GB 的增加,這一容量正在下降,盡管有些游戲甚至讓人感覺 12GB 顯存已經過時。
蒙系統面世以來,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HarmonyOS的生態設備數已經超過9億,開發者數量也達到了254萬,這表明鴻蒙系統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鴻蒙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甚至一度超過蘋果iOS,成為第二大操作系統。這些信息表明,鴻蒙系統的崛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iOS和安卓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說起來,三大系統都有著不同特性,相信大伙也很好奇它們的區別或共通點,到底誰更流暢?誰更好看?誰交互更好呢?
帶著這些疑問,極果君搞來了iPhone 15 Pro、谷歌Pixel 8 Pro、華為Mate 60 Pro三部手機,分別內置iOS 18、Android 15、HarmonyOS NEXT系統,下面就來好好深扒一下,看看究竟誰更強!
(請注意,以上系統版本均為Beta測試版,不代表最終體驗)
那么話不多說,直接開始第一回合。
如果說舒適性,是考量智能手機外形設計工藝的重要標準,那作為內部系統的流暢度,則構成了這兩年對智能手機評價的一個最新要素。這既是手機廠商“秀肌肉”的一大手段,也是用戶感受方面最基本的一個需求。
那么,三大系統流暢度究竟如何呢?
首先在動畫過渡這塊,iOS確實起到了引領作用,早在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會上,喬布斯就展示過打開和關閉應用的過渡動畫,不只是過渡了動畫,也過渡了一個時代。
然而,同時代的安卓就沒那么“優雅”,往往是一味粗暴地提升動畫速率,只要我的動畫響應足夠快,用戶就來不及感受到卡頓。并且很少有第三方廠商,愿意把重點放在優化動畫這種看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上。
最后就導致了一個缺點:快、短、硬。
不過到如今的2024年,他們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將三臺手機放在一起對比,可以看到三大系統連續打斷動畫的跟手性,都很一致。
如果用0.1倍速播放動畫過渡,可以看到,跟早年的iOS相同,每個系統每一幀都提供額外的彈性拉伸、細節動畫等內容信息,變相幫助用戶眨眼補幀。整體上打開時間其實是更久了,但視覺上卻因為更符合自然物理規律而顯得更加流暢,同時這其中多出的加載時間,還能給app更充分的加載和運行準備。
當然,仔細看它們也還是有點區別的。
iOS 18和鴻蒙NEXT在前段加速度的短時間內會快速增加,后半段的加速度上則平緩減速,重力慣性會更自然;安卓15則在后半段減少了一些動畫時間,前面咱說以前老安卓的缺點是短、快、硬,而這次看,雖然加了幾幀動畫沒那么硬了,但依然短和快,包括第三方優化后的安卓同樣如此。
話說回來,除了過渡動畫,流暢性也受后臺管理機制的影響。
很多時候安卓的卡頓,是因為系統的自由度較高,導致后臺程序過多或自動啟動程序過多,一起占用CPU。
而另一邊,iOS和鴻蒙NEXT是用“偽多任務”(墓碑機制)。
即當一個App不再被使用時,它會被暫時凍結,不跟前臺App搶占CPU資源,僅占用內存。要是短時間內切回這個應用,又會恢復到凍結前的狀態;如若長時間不用它,它就會進一步釋放內存,從而來減小耗電與發熱,避免了安卓那種后臺過多導致卡頓的問題。
iOS也可以獲取更多的后臺權限,比如iOS可以手動設置「后臺應用程序刷新」,以及靈動島開放了實時活動。
當然,部分安卓手機也可以達到“偽多任務”(墓碑機制)的效果,比如在開發者模式下,可以設置「暫停執行已緩存的應用」。
鴻蒙NEXT目前在設置中還沒有看到這種選項,后續大概率會加入鴻蒙4那種實況窗,不過是沉浸大卡版。
說了這么多,接下來直接上對比,實際進行后臺留存測試。
咱們可以清楚看到,iOS 18這部手機內存是8G,鴻蒙NEXT和安卓15這兩部手機內存都是12G,三款手機各打開20個相同的App。結果顯示,iOS殺后臺數量0個,安卓殺后臺5個,鴻蒙NEXT殺后臺0個,當然本測試受影響因素較多,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ok,說完了流暢性,接著咱們再來聊聊“顏值”這塊,也就是UI設計部分。
很多“果粉”都知道,iOS 7之前圖標是寫實的擬物風,iOS 7之后是扁平化設計,而到了iOS 18(iOS 15及以后)則變成了擬態化,結合了兩種風格,所有圖標都是方形+四角圓潤。
安卓15也在擬物和扁平之間尋找平衡,相比iOS看著更加“輕快”,當然其它第三方優化后的安卓都已經形成了各種風格。
至于鴻蒙系統,也是走扁平化設計這條路子,但最新鴻蒙NEXT比之前的鴻蒙4.2也更加年輕化,比iOS 18和安卓更有活力感。
另外呢,還有一些其它設計,可以說大家是互相“學習”,比如iOS 18學習安卓和鴻蒙,新加入了應用自由排列、應用統一顏色、調整大小、圖標無字、深色主題等等。
而鴻蒙NEXT參考iOS,加入毛玻璃特效,在界面中有了實時高斯模糊,而且控制中心的按鈕還有淡淡光暈效果。這個之前在安卓上是沒有的,因為開發人員受制于開發成本,一般不會做這個效果。
怎么說呢,像iOS、鴻蒙NEXT這種系統級規范下,毛玻璃的視覺體驗還是不錯滴~它讓用戶即使在使用第三方應用時,也能獲得沉浸式、一致性的體驗。反觀安卓系統那樣散裝感、割裂感確實差點意思,這已經被大家吐槽無數回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大家更喜歡哪種UI呢?
面上的聊完了,咱們接著看點深層次的。
智能手機發展至今,系統軟件層面也逐漸大同小異,各家的OS或UI都很成熟完善,功能也應有盡有,也會互相取長補短。話雖如此,但即便功能相仿,也終究有高低和不同,各個廠商姑且都留有殺手锏,或獨一無二,或鶴立雞群。
先說特色功能,iOS獨占無障礙特色功能,除了老早就有的視覺、聽覺無障礙和語音控制外,iOS 17還加入有聲音克隆(個人聲音)、實時語音;而iOS 18加入的眼部跟蹤,則能幫助無數殘障人士正常使用手機。整體來看,iOS無論是發布時間、貢獻還是實用性,都是領先于其它家。
其實軟件系統發展到現在,鴻蒙NEXT也有了聽障、視障、適老化等對應的基礎功能,此外還有新加入的“小藝看世界”功能,可以幫助視障用戶“讀圖”,官方叫“把世界讀給你聽”,例如朗讀出冰箱里的蔬菜種類和放置位置、新鮮程度等。同時,還有一個業界首創的AI聲音修復功能,預計年底上線。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還獨占隔空手勢功能,這項功能在以前就有了,能隔空操控手機,與麒麟芯片夢幻聯動。雖然目前我這個版本的鴻蒙NEXT還沒有,但后續是絕對會有的。
當然,三大系統都有的也不少...像“屏幕使用時間”這類基礎的咱就不過多提了,而像應用鎖、游戲模式等安卓、鴻蒙上早就有了的,iOS 18也剛剛跟進了。甭管誰抄了誰的底褲,只要能抄明白了,對用戶就百利無一害。
回到正題,這里咱們要多嘮幾句的,是跨設備互聯。這部分功能在iOS上叫連續互通,在鴻蒙上叫多設備協同,原生安卓是沒有的,一般vivo、榮耀等第三方廠商做的比較多。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對比。我們要搞清楚的是,他們都互通協同了什么?
比如鴻蒙的多屏協同,大家很熟悉了,連接手機和電腦后,可以用電腦反控手機,而在iOS 18 Beta2和macOS 15 Beta 2 上,不需要像之前一樣用「蟲洞」了,直接用這個蘋果版的多屏協同——iPhone Mirroring,也能把手機屏幕鏡像到Mac,在Mac上操控iPhone。
相比之下,果版多屏協同要差點。使用這個功能時,iPhone必須處于鎖定狀態、無法互拖文件、剪貼板沒法互通、無法AirDrop等...不知道后續是否優化,并且它只能手機和電腦之間用。
而鴻蒙多屏協同,是手機、電腦、平板三端都能用,甚至還有個「超級桌面」的功能,在電視和車上也能用。
至于其他的跨設備協同嘛,就不僅限于最新的系統,在此前大家就有。現在關于各系統都有哪些“花活”,相信大家一目了然了。
那么最后,咱們說點更高級的——AI大模型部分。
AI現在已然是大趨勢,庫克曾預告,iOS 18上的Apple Intelligence,讓我們的老朋友Siri的智商,能變得跟小愛、小V、小布等“小字輩”AI助手一樣高,比如跟你對話時能聯系上下文,就算說的不連貫也能理解你的意思,還能識別通知的重要等級排序等。
此外,小愛、小V、小布等AI助手上有的文字摘要、優化,還有屏幕內容感知、生成式圖片、AI一鍵消除也有了,并且自帶免費的ChatGPT,這個后續應該換成國內AI大模型,總體看是淺淺追上了“小字輩們”的步伐。
相比之下,鴻蒙NEXT上的Harmony Intelligence就屬于“更進一步”的狀態。此前HDC大會上,鴻蒙可以說是AI技術當平A甩,盤古大模型5.0加持下的“小藝智能體”,都不用喚醒小藝,把內容拖放到導航條上就可隨時“召喚”。
舉個例子,當把圖片“投喂”給小藝之后,會立即生成一張圖表;或者將文檔“投喂”給小藝之后,生成文本摘要或問答,這里其實是把鴻蒙4的多模態能力進一步升級。但僅僅這一個升級,就減少了用戶很多操作步驟。
最厲害的是,小藝這次有了記憶能力和高階的理解、規劃、思考能力,跨設備、跨應用寫作更智能。比如需要發送一條關于足球比賽的短信時,只需簡單告訴小藝,發條短信給誰,告訴他足球比賽地點,它就能在日歷、聯系人、短信這么些應用里自動操作。就說牛不牛!
整體來看,AI這塊,目前鴻蒙NEXT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至于原生的安卓15,目前還沒有AI大模型,只有關于修圖、錄音相關的AI功能,據說啊后續會引入Gemini大語言模型的Nano版本。
ok,在經過了對三大手機系統的深度對比后,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色。
iOS以其一貫的流暢性和出色的后臺管理機制,以及在無障礙功能上的創新和領先,繼續鞏固了其在高端市場的領導地位;Android 15在動畫和后臺管理上有所改進,依然保持著其開放性和高度定制化的特點,使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而HarmoryOS NEXT則以其創新的AI能力和跨設備協同功能,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和獨特的競爭力。
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選擇哪款操作系統,主要取決于個人需求和用機喜好。既然如此,各位彭于晏不妨在評論區安利一番,說說自己是哪個品牌的用戶,哪個系統功能最好用~
眾多的選擇中,Windows系列依然是最受歡迎的之一。然而,在眾多版本中,究竟是Win7、Win10還是Win11更適合我們的需求呢?
讓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它們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環境。
Win7:老牌穩定者
Win7曾經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完美選擇。它以其穩定性、速度和操作簡易而受到廣泛好評。然而,自從微軟于2020年停止對Win7的技術支持后,它的安全性成了一大隱憂。
對于新出現的游戲和應用程序的兼容性也日益受到限制。盡管如此,對于配置較低的電腦或一些特定的專業設備,Win7仍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Win10:成熟穩定的選擇
隨著Win10的逐步成熟,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首選。Win10在穩定性、兼容性和性能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進。
它能夠很好地應對各種應用場景,無論是辦公還是娛樂。然而,自動更新頻繁、隱私問題和自帶應用過多等缺點也是一些用戶所詬病的。
盡管如此,考慮到它的穩定性和廣泛適用性,Win10仍然是許多人的首選。
Win11:新潮設計的代表
Win11以其全新的界面設計和一些實用功能的改進而備受矚目。圓角設計、快速分割屏幕等功能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對硬件要求的提高,以及一些兼容性和穩定性方面的問題。
盡管Win11給人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但它仍然處于不斷改進的階段,對于一些對系統穩定性有較高要求的用戶可能需要謹慎考慮。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系統?
在選擇操作系統時,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和使用環境。對于一些老舊設備或特定的專業設備,Win7可能仍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需要注意安全性問題。
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Win10可能是一個更加穩定和實用的選擇,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廣泛適用性和改進后的用戶體驗。
而對于追求新潮和新功能的用戶,可以嘗試安裝Win11,但需要注意硬件要求和系統穩定性。
綜上所述,Win7、Win10和Win11各有其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系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在選擇之前,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設備配置,然后再做出決定。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系統,從而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