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還是需要與這些生僻字打交道,例如需要打朋友或是同事的名字、地名或是某些方言。面對這些不熟悉的生僻字,往往需要打開瀏覽器百度,步驟非常的繁瑣。好在,全新更新的ColorOS14針對生僻字問題進行了全面優化。
1 系統內置生僻字庫不認識怎么讀也能打出來
為了解決生僻字打不出來的問題,ColorOS14在系統層面內置了生僻字字庫包,實現全量接近九萬個字庫收納,打出生僻字后再也不會出現亂碼的情況。
此外,為了方便大家打出生僻字,ColorOS14還在系統鍵盤中內置了專門的生僻字鍵盤,打開鍵盤設置就能找到,目前內置的百度和搜狗輸入法也支持了該功能。到如果你知道生僻字的讀音,可以直接打出生僻字。
如果不知道該生僻字怎么讀,也可以通過打部首的拼音即可打出對應生僻字。例如我不知道“焱”字怎么念,我只需要輸入部首"huohuohuo"的拼音即可打出與之對應的生僻字。同理,"淼"字只需要打出"shuishuishui"的拼音即可立即出字。所以,即便你不知道這是什么鬼字,也能通過拆解字體的方式快速了解,避免尷尬。
即便是不常用到的冷門功能,OPPO也專門為此作出了優化,足以見得OPPO對于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科技為人以善天下”,一直以來都是OPPO的初心以及品牌信仰,OPPO也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并為此付出努力。
2 堅持做對的事用行動踐行科技至善
OPPO創始人陳永明表示:這將成為公司經營和科技創新的一條校驗準繩,同時糾正那些為追求短期效益而進行的盲目創新。
近年來的OPPO產品,也用實際功能踐行著OPPO堅持用科技帶給人們美好生活的愿景。ColorOS14所搭載的生僻字鍵盤就是最好的證明之一,展現了OPPO堅持做對的事,只為美好,不唯贏的品牌理念。
ColorOS14還推出了三款全新的碳足跡工藝息屏壁紙可供選擇,設置每日步行目標后,每款壁紙都有五種樣式的特效隨著目標完成進度發生改變。OPPO用實際行動,帶領每一位用戶共同為減少碳排放作出貢獻。
以人為本,是科技至善的核心所在。這點也體現在ColorOS14所搭載的無障礙適配中。簡易模式可以使系統的字體和圖標更大,來電鈴聲更響亮,操作邏輯也更加簡單,方便上了年紀的老人實用手機。此外,該模式還支持字幕遠程屏幕共享幫助設置,解決難題,OPPO讓全年齡段的用戶都能感受科技的便利。
ColorOS14擁有視覺輔助功能,不僅推出TalkBack、隨選朗讀、語音轉文字等功能,還支持內容放大、色彩校正、顏色反轉,無論聽覺還是視覺有障礙,都能在OPPO手機中找到解決方案,這才是科技應該有的溫度,科技至善的口號,從來都不只是說說而已。
3 結尾
除了我們上述提到的更新內容,ColorOS14還帶來了全新的水生設計,OPPO以“水”為靈感,帶來了水生色彩、水生音效、水生動效等更新,將大自然原生的視覺體驗帶到手機當中,為用戶帶來更具沉浸式的用機體驗。
此外,ColorOS14還針對系統流暢度、隱私安全性等核心內容再度優化,內置ColorOS14超算平臺,流暢度更高。針對隱私,ColorOS14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和全線管理流程,從根本解決安全問題,獲得了包含全球認證要求最高的MDFPP認證,以及國內最高等級權威安全認證2407-20215級等權威機構的認可。
ColorOS14將會在后續的更新中逐步適配OPPO、一加旗下機型。新系統對使用體驗的提升還是相當顯著的,推薦大家收到更新提示時第一時間升級系統體驗。
(8423287)
、準備工作:
1.手機越獄(不喜歡越獄的可以在越獄完成詞庫導入后清除越獄,導入的詞庫還是在的)
2.手機越獄后安裝Filza
3.軟件:Excel
4.軟件:深藍詞庫轉換,DB Browser for SQLite
5.軟件下載:
軟件下載:
①官網:
深藍詞庫轉換
,
DB Browser for SQLite
②度盤:
https://pan.baidu.com/s/142DBVxhhoT6Tv7FZUT8KVw
提取碼: xdn2
二.準備詞庫:
1.進入搜狗詞庫官網選擇你想下載的詞庫文件,鏈接:
https://pinyin.sogou.com/dict/
2.打開深藍詞庫轉換成谷歌拼音,生成一個txt格式文件
3.這里需要注意,深藍詞庫轉換可以把多個詞庫文件轉換合成一個文件,但是ios系統限制最多9999條,再多的就導不進去了
4.打開剛剛轉換的txt文件,Ctrl+A選擇全部,復制,然后新建一個Excel表格,粘貼
5.鼠標單擊B列,選擇刪除B列
6.Ctrl+H調出查找和替換,如圖所示
7.保存好這個表格,等會兒要用
三、
1.點擊手機設置→通用→鍵盤→文本替換,然后隨便添加3個詞語,后面會用到
2.用Filza打開文本替換文件,路徑:/var/mobile/Library/KeyboardServices
3.可以看到剛剛新建的詞語,然后我們新建一個Excel表格,把剛剛新建的詞語全部抄下來(注意是全部抄下來),如圖所示:
4.不想打那么多字的小朋友,我已經準備好模板了,直接下載就好了
5.打開第三步準備好的詞庫文件,鼠標左鍵單擊一下左上角第一個詞再按住Ctrl+A選中兩列所有的詞,復制
6.打開第3步我們抄下來的表格,在3個詞的模板后面粘貼上,如圖所示
7.然后鼠標選中如圖所示區域,鼠標移動到右下角,鼠標變為“+”號
8.雙擊“+”號,讓Excel自動填寫空白處,完成后如圖所示:
9.前面的空白處也是一樣的步驟,完成后如圖所示
10.然后把表格另存為CSV文件,如圖
四、開始導入:
1.打開DB Browser for SQLite.exe,點擊文件→打開數據庫,打開從手機導出的TextReplacements.db文件
2.選擇ZTEXTREPLACEMENTENTRY→瀏覽數據
3.把原來有的詞匯全部刪掉
4.保存更改
5.點擊文件→導入→從csv文件導入表→導入剛剛保存的csv文件
6.按下面的圖設置→點擊寫入→彈窗選擇Yes
7.寫入成功后→點擊寫入更改→關閉DB Browser for SQLite.exe
五、最后幾步啦
1.把導入成功后的TextReplacements.db文件放回到路徑/var/mobile/Library/KeyboardServices,注意要把原來的3個文件刪除
2.最后最重要的一步:單擊“ i ”修改所有權
3.然后注銷一次手機,去看看文本替換里面是否已經導入
六、更新補充(導入以后亂碼的小朋友看這里)
1.保存為CSV表格的時候,有兩個差不多的,注意選擇我標的那個
2.如果保存的時候沒有上面那個→打開方式選擇記事本→點擊文件→另存為→編碼選擇UTF-8再保存→再導入即可,如圖所示
些真的不是亂碼,是漢字!竟然一個都不認識
瞭望智庫 今天
如果你用過手寫輸入法,就會發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字,他們看上去明明就是亂碼或者某種神秘符號,但是字典不會說謊,它們千真萬確,真的就是漢字!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搜狗輸入法(ID:sogouinput),首發于2019年6月30日,標題為《這些真的不是亂碼,是漢字!竟然一個都不認識》,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看到有人寫“巜”,你多半會以為它是書名號的左半邊“《”。錯了!它是一個漢字哦,讀作kuài。
在古代的意思和“澮”一樣,都是指田間的小水溝。然而現在“澮”都沒多少人認識了,更別提它啦。
看到“丅”,你一定會下意識地當成是英文字母“T”的高仿吧?其實它是漢字哦,讀作xià,意思和“下”一樣,只是少了一個“丶”。
其實這個“丶”也是一個漢字!不過可千萬別把它讀成“點”,因為它其實是“主”的異體字,讀作zhǔ。
一個“丶”是漢字,四個“丶”加在一起,變成“灬”也是一個漢字!當然,它也不讀“四點”,而是讀“huǒ”,意思和“火”是一樣的。
這下明白《說文》中為什么說,“然,燒也”了吧?看字形就知道了:大家圍著篝火烤肉,旁邊還蹲了一條狗。
這個像糞叉的字“屮”,在外國也有一個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Ψ”(希臘字母,讀作[psai]),但它也是貨真價實的漢字哦,讀作“chè”,表示植物剛長出來的樣子。
有時候它也讀“cǎo”,和“草”意思一樣。
擁有希臘字母親戚的漢字還有“丌”——它長得很像圓周率“π”,但卻跟圓周率沒有一毛錢關系。
它讀作“jī”,意思是墊東西的底座——這也跟它的長相很合拍。不過比較意外的是,它還是“其”的異體字,當然,讀音是“qí”。
它還有兩個長得很像的兄弟,一個是“兀”,這個我們都認識,是“突兀”的“兀”。另一個“亓”也讀作“qí”,同樣是“其”的古字。
還記得你最早學到的漢字是什么嗎?當然是“一、二、三”!那要是再加一橫變成“亖”,你還認識它嗎?
對了!和你猜的一樣,它就讀“sì”,意思也和“四”一樣。看來古人造字的時候還真是懶啊!
“一”你認識,把它旋轉90°變成“丨”你還認識嗎?不認識就給我“滾”!好吧,這個“丨”其實就讀“gǔn”,意思是上下貫通。
那四個“丨”加起來變成“丨丨丨丨”讀什么呢?當然是光棍節啦!
和上面這些比起來,“丿”就老實多了,它就讀作“piě”,意思是“不”。
古代造字的時候常有這樣的運用,比如把“丿”加到“戈”上面變成“戊”,意思就變成了“不動之戈”。
三個“丿”加在一起就成了“彡”,看上去有點像“三”被掰彎了。
不過它讀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來裝飾,其實我們看看也能明白,這個字長得就像是孔雀背后漂亮的羽毛大尾巴。
“亍亍”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有點像一張哭臉,完全可以拿來當顏文字,這個字讀作“chù”,意思是小步慢走,造字的那位祖先做夢也沒想到它會被這樣用吧!
還有一個可愛的顏文字“罒V罒”,這個代表眼睛的“罒”也是一個漢字哦,不過它可不是“小四”,更跟郭敬明沒有任何關系。它讀作“wǎng”,意思也和“網絡”的“網”一模一樣。
一些常用到的偏旁部首其實本身也是一個漢字。比如我們測視力的時候常見到的“彐”,讀作“jì”,其實本義是象征“豕之首”,也就是豬頭啦。
解放后有一段時間用它做“雪”的簡化字,不過很快就被廢止了。
“國”和“圍”外面包著的那個大方框“囗”怎么讀?注意它可不是“口”哦。其實這個字讀“guó”,在古代和“國”意思一樣,現在嘛,當然是簡化的產物啦。
你一定想不到,連“去”的下半邊“厶”也是一個漢字!它讀作sī ,是一個象形字,象征跪坐著的人,引申出來的涵義,當然就是形容人不擇手段攫取利益,也就是“私”啦!
看上去不怎么像漢字的還有“卍”和它的鏡像字“卐”,它們都讀作“wàn”,它們本來是上古時代某些部落的一種咒符,后來被佛教納入,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征。
那么最不像漢字的字是哪個呢?毫無疑問是“〇”。沒錯!它也是一個漢字,經過《新華字典》承認的哦。讀音嘛,當然就是“líng”了……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余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系公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