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米哈游的辦公區,有一間會議室,專門留給了阿里云工程師。

    今年,是這家二次元文化公司創立的第九年,米哈游和阿里云的交情,也有八年了。

    米哈游總裁劉偉還記得多年前,王堅博士帶著八位公司高管和負責團隊抵達米哈游的辦公室時的情景。那天,在米哈游租用的小小的辦公區中,只有30多個工位,甚至沒有一間會議室,能同時容納這十來名訪客。

    那時米哈游創立不久,阿里云也還在對外服務的起步階段,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兄弟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彼此摸索著前行。那一天,王堅博士講了這樣一段話:“如果客戶坐著飛機在天上飛,我們只在地上看,是很容易出故障的。要做,我們就和客戶一起在天上飛。”

    臨走時,王堅博士將自己的手機號寫給了劉偉,他說,有任何問題,直接打電話給我。許多年過去了,所幸,這樣的一通電話從未撥出去。而阿里巴巴核心系統也早已實現100%上云,驗證了那句“和客戶坐在同一架飛機上”。

    時間一晃而過。2020年9月,在米哈游與阿里云并行的第八年,這家二次元文化公司上線了最新的代表作《原神》,全球五大區服,完全承載在阿里云上。

    在這一年年底,《原神》像游戲行業的一匹黑馬,熱度節節上升。11月30日,谷歌將Google Play2020年度最佳游戲頒發給了《原神》;僅一天后,蘋果又將App Store 2020 iPhone年度游戲交給了《原神》——這可能是中國游戲首次獲得“雙冠”殊榮。

    在這一年,阿里云也早已從當年的小兄弟成長為云計算行業的領軍者,成為許多行業的數字化底座,也為許多中國游戲企業提供服務。

    從“相信”開始

    回到2012年,米哈游剛剛做出二次元游戲《崩壞學園》。

    那一年,手游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動漫游戲更是開發者寥寥,環顧App Store,沒有幾個成型的手機動漫游戲。但在米哈游心里,未來的游戲市場,一定有國產動漫的一席之地。

    巧合的是,云計算的行業階段和動漫游戲有些類似。作為一個新生技術,中國的云計算行業起步不久。但米哈游和阿里云都有著一個關于未來的夢想。沒有人知道未來如何抵達,“相信”就是唯一的路徑。

    傳統IT時代,游戲公司的做法是自己購買服務器、自建機房、配置運維人員。這樣斥巨資才能啟動的重模式,將許多有想法的創業者擋在了游戲行業的門外,在那個時期,研發游戲幾乎只能是大公司的專利。

    云計算帶來了一個新機會——跳過一切前期的IT設施投入,直接在網頁上點點鼠標,就能調用云算力,這幾乎是為米哈游這樣的創業團隊量身定制的完美產品。

    米哈游創始團隊早期合影

    “崩1”上線時,使用了阿里云的兩臺云服務器,小小的嘗試,開啟了米哈游的“云上之旅”。

    回顧起來,米哈游可以說是一代互聯網創業企業的代表,誕生在云端,所有業務都在云上,率先感受著云計算高彈性、高并發、低成本等種種特色,堪稱“云原生企業”。也正是這一代“云原生企業”的快速成長,推動著中國云計算的發展與普及。

    2016年,米哈游上線了第三款游戲:《崩壞3》。但在此時,米哈游仍只有兩名運維人員——在傳統自建服務器機房的時代,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作為早期云計算的“吃螃蟹”用戶,米哈游踩過坑。

    “問題是很難避免的,關鍵是能不能解決問題。”米哈游的技術負責人劉霄回憶說。

    一年年過去,米哈游也漸漸成長起來,從3個人到幾十人,再到幾百、上千人,不再是那個沒有會議室的小團隊。米哈游也為阿里云工程師們專門留了一間會議室,對他們說,“隨時來、隨時用”。

    “取道”阿里云,安全出海

    起初,米哈游規模尚小,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波折。“所幸當初規模小,用戶不算多,這件事的負面影響還能控制。如果是在崩3、原神這樣規模的游戲上,那損失就不可估量了。”回想起來,劉霄還有些后怕,“所以應該說,對于大部分游戲公司,云就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2016年,米哈游正式開啟全面“出海”。在海外服務區,《崩壞3》最初選擇了一家海外云服務商,卻遭遇了幾次黑客的DDOS攻擊,更有一次甚至影響用戶正常訪問。

    這是一種非常惡意的網絡攻擊方法:黑客在短時間內向服務器發起大量請求,造成網絡擁塞,導致正常用戶無法訪問。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比如一家容納100人的餐廳開業了,隔壁餐廳看著不高興,雇了150個小流氓涌入這家餐廳,光坐著不吃飯,把所有空間占滿了,結果,想來吃飯的普通客人都進不來。

    為了防御攻擊,米哈游還曾購買了額外的安全防護服務,由于技術支持和溝通效率問題,狀況沒有及時得到改善。

    苦惱中,米哈游想起了阿里云,與阿里云工程師們合計一番,想出了一個方法,將玩家請求先通過阿里云高仿IP,經過流量清洗后,再轉回原機房,從而抵擋了上百GB的DDOS攻擊。

    困擾米哈游許久的問題,一舉就被解決。

    時間已經走到了2017年。經過幾年努力,阿里云在全球的基礎設施也越建越多,在那一年底,阿里云在全球擁有17個區域、53個可用區,遍布亞、歐、美各地。對于米哈游來說,此時此刻,應該是將“崩3”全部遷至阿里云的最佳時機了。

    后來,在籌劃《原神》時,米哈游沒有再猶豫,《原神》的全球資源,全部直接上阿里云。截至目前,曾經遭遇的海外黑客攻擊,未在《原神》上出現過。

    原神,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原神》,是米哈游和阿里云共同面臨的一次巨大挑戰。

    《原神》的規劃有多宏偉?這不僅是一個款開放世界游戲——意味著龐大的地圖和人物畫面、復雜的關卡設計和故事情節。

    .

    更有難度的是,米哈游想做一款多平臺、全球同步公測的游戲,也就是PS4、iOS、Android、PC等所有游戲平臺,和全球五大服務區,同時開服、同時上線,相同服務區內數據互通、無縫銜接。例如在手機上玩《原神》,切換到電腦上,玩法和進度都可以無縫銜接。

    而且,為了更好的聯機游戲體驗,米哈游采取的是“大通服”。大部分游戲公司會采用“分服”的方式,一個區域內有很多個服務器,玩家達到一定數量后再增加服務器。但通服是將一個大區的所有用戶都在同一個服務器集群上,玩家的在線數驟增。

    也就是說,等到《原神》上線的那一天,全球、全服的用戶一起涌入,一時的PCU(最高在線玩家人數)可能會遠遠超出日常預估。

    如果米哈游能設計出這樣一款產品,那么,面對這樣高并發、高性能、高彈性的技術需求,阿里云能支持嗎?

    有些人感到忐忑,但是米哈游一如既往的選擇了阿里云。這種信任源自于雙方多年的合作。米哈游對阿里云太熟了,這些年,他們看到了阿里云支撐著淘寶天貓度過了一次次雙十一,每一年,阿里云支撐的計算峰值都會再高一些,“雖然我們不是電商,但游戲和技術對于高并發的需求非常相似,從雙11來看,我們相信阿里云的技術能力是足夠的”。

    他們也看到了阿里云在快速地進步。2017年,阿里云上線了自研數據庫PolarDB,能夠提供分鐘級的配置升降級、秒級的故障恢復、全局數據一致性和數據備份容災服務。

    對于米哈游來說,原本在使用老式的數據庫時,備份數據耗時幾個小時,游戲不得不停服一個多小時;而在PolarDB上,備份工作能夠被縮短至秒級,大大減少了數據備份的耗時,提升了版本更新效率。

    2020年7月,《原神》同時在PS4、iOS、Android、PC平臺開啟最終內測,進入了沖刺階段。

    歡迎來到提瓦特大陸

    阿里云的工程師們又來到了那間熟悉的會議室。

    在最后沖刺的這兩個月中,他們再次成為這里的常駐者,“把《原神》當做阿里自己的項目來做”。

    阿里云多年累積的能力,成為《原神》宏大設想實現的技術基礎。

    比如,被工程師們稱作“一套架構,全球部署”的資源保障能力,簡單說,在全球不同的服務節點上,阿里云從基礎層到數據庫的一套架構產品,包括云服務器、網絡資源、存儲、安全、數據庫等等,都采用了同一套架構,提供相同的性能體驗。

    這為《原神》“全球同時開服”的需求提供了基礎保障,意味著,米哈游在全球也只需要搭建一套架構,而不需要每到一個服務區、就因地制宜地改一次架構;同時,相同的性能,確保了全球五大區能夠給予玩家們統一的游戲體驗,不會造成某些功能只有特定區域有、另一些區域缺失的情況。

    再比如, PolarDB在滿足《原神》高性能游戲數據庫需求的同時,又憑借著完善的產品封裝形態,降低了米哈游在IT運維上的投入,可以讓全部人馬專注在游戲本身。

    “我們就專心做游戲上設計,這些基礎的IT工作,基本都交給阿里云了。”劉霄總結說。

    這是阿里云在游戲領域最大的一次全面實戰。《原神》對阿里云技術的一些需求,即使已在在不同客戶、不同領域實踐過,但這樣一次性挑戰所有高難度動作的項目,還是第一次。

    從全球部署和預約量來看,上線后,《原神》將成為全球在云上規模最大的游戲——幾個月后,這成為一個事實。

    所以,連阿里云熟悉的“熱遷移”,在《原神》上都要進一步升級。熱遷移,意為將整個虛擬機的運行狀態完整保存下來,同時快速恢復到原有、或其他硬件平臺上,同時,用戶在使用層面,不會察覺到任何差異。

    通俗點說,這有點類似于在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發動機出現報警,需要不停車完成更換。如果說“換汽車發動機”是一般狀態,那么,在《原神》上,就是一次給空中的超大型飛機換發動機的過程,而且,由于游戲對穩定性的極高要求,更換過程中,“飛機”不能有絲毫的抖動和偏移。

    需求從米哈游的會議室里傳遞回阿里云的飛天園區,從游戲業務傳遞到虛擬化業務,不同部門的工程師聚在一起想方法,摸索出一套通過智能運維系統對底層性能調整,實現在超高QPS、高CPU和內存負載場景下的無損“AI熱遷移”方法。

    “AI熱遷移”應用在《原神》上,迄今為止,效果非常明顯。

    最后兩個月中,《原神》的預約量節節攀升,對服務器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服務器一次次擴容,終于,完成了幾十次擴容、并連夜進行了壓力測試后,工程師們感覺到,這次,成了。

    9月28日,阿里云團隊在提瓦特會議室

    9月28日,《原神》全球同步公測開啟。10點,正式上線,那間會議室里,阿里云的20多名工程師緊盯著大屏上的各個指數,一個又一個峰值出現。

    最終,PCU峰值達到了某一個數值,高于所有人的預期,但云穩穩扛住了壓力。就像之前已經進行過的無數次壓測一樣,順利,平靜。

    門外,貼著這間會議室的名字:提瓦特。

    在提瓦特大陸上,被神選中的人將被授予“神之眼”,這些人被稱為——原神。

    者講解了如何使用網絡,對SIEMENS 840D數控系統的PCU50硬盤進行備份的兩種方法和詳細的步驟,為電氣設備調試人員進行數據備份提供幫助。


    數控機床的數據備份是電氣設備維護人員所應當定期進行的一項工作,對SIEMENS 840D數控系統的PCU硬盤進行鏡像備份是數據備份的內容之一。一些資料上介紹了使用網絡對PCU50硬盤進行鏡像備份的方法,但講得很籠統,不夠明確,實踐性不強。

    筆者通過親身實踐總結出兩種網絡鏡像備份的方法及詳細步驟,供廣大同仁參考。

    準備工作。

    硬件條件是用一根網線將PCU50與PG/PC的網絡接口相連,網線應使用PC-PC的交叉網線。

    PG/PC側的軟件設置為:

    1、手動設置PG/PC的網口的IP地址,例如將IP地址設為192.168.1.10(其他IP地址也可,只要同PCU50在重啟后的DOS環境下的IP地址在同一網段即可);

    2、需要知道PG/PC機的計算機名,通過點擊“我的電腦”—右鍵“屬性”—“計算機名”中的“完整的計算機名”可看到PG/PC的計算機名,例如:計算機名為APPLE;

    3、需要在PG/PC機中建立一個具有管理員權限的賬戶(如用戶名為admin,密碼為100)。

    4、在PG/PC硬盤上建立一個可寫的共享文件夾,用來存放生成的鏡像文件,例如建立可寫的共享文件夾BACKUP。

    注意瑞星殺毒軟件會阻擋這種網絡鏡像備份。如果PG/PC中裝有瑞星殺毒軟件,應將其卸載(包括瑞星殺毒軟件和瑞星防火墻軟件)。

    其余工作都在PCU50上進行,以下對PCU50的操作的描述所基于的PCU-base版本號為:V07.06.00.01, 不同版本的PCU50的網絡備份方法會略有不同,但總體方法是一樣的。

    兩種備份方法。

    方法一:使用PCU50開機時的SINUMERIK下的服務菜單功能進行備份。

    1.開機,等待SINUMERIK光標選項出現時,按向下的按鍵,選取在SINUMERIK選項下的隱藏選項,進入服務菜單。

    2.選擇“7 Backup/Restore”,輸入密碼SUNRISE(大寫),再按輸入鍵。

    3.選擇“1 Hard disk Backup/Restore with Ghost”。

    4.選擇“1 Configure GHOST parameters”,進行GHOST參數設定。

    4.1選擇“2 Set Connection Mode LOCAL/NETWORK”,這時出現提問“set mode Local/network[Y,N]?”,輸入Y,表示設定連接方式為網絡連接。

    4.2 選擇“3 Change Backup Image File name”,在“new backup image File name”中輸入:“網絡盤符:\PG/PC計算機名\共享文件夾名\鏡像文件名.GHO”,例如輸入G:\APPLE\BACKUP\TKM.GHO。

    4.3 選擇“6 Manage Network Drives”,進入網絡驅動管理。

    4.3.1選擇“4 Change Network Settings”,進入網絡參數設置。

  • 在“3 toggle protocol”中選擇TCP/IP.
  • 在“4 toggle logon to domain”中選擇no.
  • 在“6 change TCP/IP settings”中設定Get IP address: Manually;My IP address:192.168.1.15;Subnet mask:255.255.255.0;Gateway和Wins server都不用設置,保持設置為0.0.0.0即可,然后連續兩次輸入“9”返回上一級。說明:(1) 這個IP地址是在DOS系統中的IP地址,而不是PCU50在正常windows系統中下的“本地連接”中設定的那個IP地址,那個IP地址保持設置為“自動獲取IP地址”即可;(2) 這個IP地址不必一定設為192.168.1.15,例如也可以是192.168.1.20,只要與PG/PC同一個網段即可。
  • 4.3.2 選擇“1 Connect to Network Drive”,進行網絡驅動連接。在屏幕的提示下輸入用戶auduser的密碼“SUNRISE”(大寫);在“Letter for network drive:”后輸入網絡盤符G;在“Directory to be mounted:”后輸入“\PG/PC的計算機名\共享文件夾名”,例如輸入“\APPLE\BACKUP”。然后就可以看到屏幕上的“conn.network drive(last)”中顯示“G:(\APPLE\BACKUP)”,這就說明連接已完成。輸入“9”返回上一級,這時屏幕上出現提問“是否保存網絡設置?”輸入“Y”即可。

    4.4 選擇“7 Change Split Mode”,若需要將鏡像文件分割為幾個文件以便將保存到CD光盤,則選擇分割模式并規定容量;若不需要將鏡像文件分割為幾個文件,則不選擇分割模式。輸入“9”返回上一級,這時屏幕上出現提問“是否保存ghost設置?”輸入“Y”即可。

    5.選擇“2 Hard disk backup to G:\APPLE\BACKUP\TKM.GHO”,這時屏幕上出現提問:“此次備份是否包含已在D盤中備份的C、E、F盤的分區備份文件?”,選擇1:“不包含”。屏幕又出現“Continue[Y、N]?”,輸入“Y”。

    接下來系統會重啟,然后執行Ghost程序直到完成,完成后在PG/PC的<BACKUP>文件夾中生成鏡像備份文件TKM.GHO。

    方法二:使用Windows桌面上的“Service center backup_restore”進行備份。

    1.開機,等待屏幕上右下角處出現HMI-base的版本號時(如V07.06.00.01),按下OP上的數字鍵“3”,出現“Service Logon”登錄界面,默認的用戶名為“auduser”,輸入用戶密碼“SUNRISE”,然后點擊“Service Desktop”進入windows桌面。

    2.雙擊windows桌面上“Service center backup_restore”圖標,進入Service center應用程序。

    3.選擇“backup/restore a disk image”—“next”—在“netshare_backup”的“file”中填入備份的鏡像文件的名稱,如“ABCD.GHO”;在“folder”中填入“\PG/PC的計算機名\共享文件夾名”,如“\APPLE\BACKUP”,然后“next”。

    4.點擊“change network setting”,出現“network setting”畫面,選擇“use the following settings”和“use the following IP address”,填入IP地址:192.168.1.15、子網掩碼:255.255.255.0。說明:(1) 這個IP地址是等一會PCU50重啟到DOS系統時的IP地址,而不是PCU50在正常windows系統中下的“本地連接”中設定的那個IP地址,那個IP地址保持設置為“自動獲取IP地址”即可;(2) IP地址不必一定設為192.168.1.15,例如也可以是192.168.1.25,只要與PG/PC同一個網段即可。

    5.等待PCU50重啟,直到屏幕上出現提示要求輸入賬戶,這時輸入上面所提到的PG/PC機賬戶的用戶名和密碼(如admin/100)輸入鍵。

    接下來PCU50就進入到Ghost程序畫面中開始鏡像文件的備份,完成后在PG/PC的<BACKUP>文件夾中生成鏡像備份文件ABCD.GHO。

    小結。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用網絡對PCU50的硬盤進行整體備份,既安全又實用,避免了強行將硬盤從PCU50上拆下來使用移動硬盤盒進行鏡像備份時對硬盤及針腳造成的損壞。尤其是本文介紹的第二種方法,采用了可視化的界面,操作起來非常方便,是一種值得簡便易學的好方法,建議大家使用。

    編自《電氣技術》,標題為“用網絡對SIEMENS PCU50硬盤進行鏡像備份的方法”,作者為左敬飛。

    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這所大學為何能成為企業科研“福地”——對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深度融合情況調查

    科研與產業發展“兩張皮”,是長期困擾我國創新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在充滿創新基因的深圳,同樣面臨這方面的問題。為此,深圳近年來不斷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產學研深度融合成效如何?創新要素是否實現了高效流動?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深入走訪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通過具體案例的調研剖析一探究竟。

    深圳,作為基因里深藏創新密碼的創新型城市,如今正努力向世界一流創新之都邁進。在如火如荼的科技創新中,科研與產業發展“兩張皮”一度成為困擾創新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如何才能破解創新難題,不斷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近年來,深圳不斷尋找著自己的路徑。日前,記者通過深入走訪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試圖通過解剖這只“麻雀”,一探深圳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進展情況。

    設備共享激活動能

    步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安全研究中心,只見一臺臺快速檢測設備正在恒溫恒濕無塵環境下平穩工作著。

    “學校實驗室配置的廢水重金屬含量快速檢測進口設備,價格最低的也要七八十萬元,每啟動一次大約需要2000元成本。”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宏杰告訴記者,對中小企業來說,增添這類設備、配置專職實驗人員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企業樣本檢測次數不多,采購必要性不大。但對于學校來說,實驗室每天都會檢測批量樣本,一家企業的幾個樣本拿到這里檢測成本極低。可以說,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為企業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為企業創新發展增添了助力。

    曾經,隨著我國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領域投入逐步增加,設備利用率低下、分散閑置問題隨之而來。“一段時間里,由國家財政出資購買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分布在各個高校、科研院所、龍頭科技企業,彼此之間交流比較少,造成了設備閑置浪費現象。”深圳市智能終端產業聯盟副會長章煒告訴記者。

    為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的開放共享。對此,深圳市政府出臺《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學儀器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成立深圳市大型科學儀器設施資源共享管理中心,專職推動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提高大型科學儀器的使用效率。

    “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最終目的是提高使用率。”哈工大(深圳)科技處處長趙軼杰告訴記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科研儀器設備首先要充分滿足自身科研任務,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做到應享盡享。目前,哈工大(深圳)400余臺單臺套價格在30萬元以上的科研儀器設備均上傳到深圳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其余儀器設備通過線下或橫向課題的形式向企業開放共享。僅2020年,他們就面向20家企業簽訂21項測試服務合同,金額達900余萬元。

    “我們正在建立校內科研設備管理中心,在學校已建立幾個院級平臺的基礎上,推動科研儀器設備全面高效開放共享,實現科研儀器設備有效運轉。”趙軼杰介紹。

    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也讓哈工大(深圳)有機會使用其他科研機構的重要設備開展研究。徐睿峰是哈工大(深圳)計算機學院院長助理,也是鵬城實驗室雙聘研究員。他的研究團隊曾使用由鵬城實驗室和華為聯合共建的鵬城云腦Ⅱ智能超算裝置開展研究。“鵬城云腦Ⅱ并非普通云腦,是有1000P(每秒百億億次)AI算力的大科學裝置,堪稱智能超算的國之重器。”徐睿峰介紹,此前建成的鵬城云腦一期,平均每天運行500多個科研任務,可支撐上千名科研人員工作。

    “作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實力雄厚、研發投入高、創新能力領先,科研儀器設備應用需求旺盛。”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表示,近年來,深圳抓住技術人才、儀器設備和科學研究三個方面,在前期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基本做到科研儀器設備購買有的放矢,在促進已有科研儀器設備高效利用上走出了一條高校及科研機構主動開放、與企業密切聯動、社會全方位支持的示范性路子,實現了儀器設備高效流動和充分利用。

    創新成果填補空白

    張東來是哈工大(深圳)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研究中心主任,他率領團隊自主研發的高壓大功率衛星電源控制器(PCU)讓我國的大衛星有了國產“心臟”,實現了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已成功應用于北斗導航等30余顆衛星。

    “高壓大功率PCU是‘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張東來告訴記者,這一研究成果得益于校企合作,在航天科技集團大力支持下,科研團隊攜手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攻克了技術難關。目前,哈工大(深圳)已為我國航天工業部門輸送20余位博士畢業生。

    面對如何才能盤活創新資源,在“象牙塔”之外結出豐碩成果的時代命題,趙軼杰告訴記者:“我們已經積累了成熟的實踐經驗,在實現成果共享、現有成果技術轉讓、接受企業委托技術攻關、校企共建創新平臺等方面合作成果顯著。”

    數據顯示,近兩年,哈工大(深圳)先后與900余家企業開展科研合作,解決技術難題1700余項;聯合企業共同承擔國家、省、市各類計劃任務130余項,總金額超過3.7億元……并在多個研究領域攻克多個產業技術難關——其中,成功研制出國內第一款“測—控—審”一體化的“云堡壘機”,填補了國內云安全關鍵系統的空白。

    “目前,‘云堡壘機’已有效支撐全國3000余個政企云業務安全運營,技術產品近3年銷售額達13.61億元。”哈工大(深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哈工大(深圳)—奇安信數據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川意告訴記者,當前,數據已成為第五大新型生產要素,數據價值挖掘的重要性空前增加,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確保數據安全。

    “我們在承接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時,通常會與企業聯合攻關,解決落地示范的問題。”在污水處理領域造詣精深的王宏杰告訴記者,哈工大水環境專業能力在全國高校最新學科評估中與清華、同濟并列第一,有著豐厚的技術積累,而這些成果的盤活轉化,需要市場和企業這把“金鑰匙”。

    “企業處于市場前端,我們在實驗室完成技術小試到中試后,會放在企業內部應用。此外,通過政府、學校、企業及社會機構多方聯動,有助于實現一對多、多對一的技術應用推廣,為研究團隊節約了找市場找落地單位的時間。”王宏杰說。

    “科研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基礎研究,一條是應用研究,這樣才能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吳德林表示,他們始終堅持立足國家和深圳當地需求,有的放矢地調整和凝練學科方向,推動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哈工大(深圳)已經成為深圳很多企業的科研“福地”。

    開放合作凝聚力量

    多方合作形成了多方共贏的局面。“我們與哈工大(深圳)開展聯合研究計劃,研究成果將服務于企業風控需求。對于一些重要的探索性技術,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選擇與具備技術儲備能力的高校合作研究,可節約企業40%甚至60%的成本。”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副總監毛瑞彬告訴記者。

    “情感計算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問題之一,語言情感智能分析技術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社會價值和商業應用前景。”帶領研究團隊與招商證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合作的徐睿峰告訴記者,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在人工智能方面,哈工大(深圳)一直抱著開放合作的態度,希望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迭代。目前,他們已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并成功服務于各級政府機關、金融證券行業等。

    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了解到,為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向科技創新提供不竭的人才動力,哈工大(深圳)通過產學研合作創造實踐機會,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力爭培養動手能力強、學以致用的成熟型人才,幫助學生更高質量就業。

    數據顯示,哈工大(深圳)累計培養的1.5萬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中,畢業生留深率達52%;歷屆畢業生創辦企業58家,其中91%為創新型企業或研究院。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學科,不深入企業很難了解實際情況。”哈工大(深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讀博士段少明告訴記者,參與校企合作的項目,讓學生有機會走進企業,真正了解企業當前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是什么,這與單純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的收獲完全不同。

    “我們歡迎哈工大(深圳)等國內高校的優秀學生來企業實習,更歡迎這些優秀高校的老師與我們開展各層技術的產學研合作。”與哈工大(深圳)開展合作的華為云安全CTO楊松博士表示,在與高校合作中,華為云可以提供各種云服務及相關研發環境,幫助高校在上面驗證自己的算法以及各種創新思維。

    新時代的深圳適合創新人才施展才華,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深圳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作為科技創新的先導,正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從政策支撐、資金扶持、平臺建設等方面多措并舉,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章煒說,這讓創新群體可以大展拳腳自由探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育人才還是搞科研,整合資源價值,凝聚多方力量,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更快。”吳德林表示,相信隨著創新要素集聚,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生態完善,深圳創新潛能將不斷釋放,創新成果將不斷涌現。(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