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身邊有很多同事非常喜歡唱歌,并且經常會看到他們用手機唱吧等軟件將自己唱的歌錄制下來在朋友圈等處向朋友分享,相信這樣的朋友不在少數。不知有多少用戶在用手機錄制歌曲時會利用手機相關配件進行幫助。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款這樣的蘋果iPhone等手機配件產品——Hifier098手機K歌專用麥克風。
賞Hifier098創意麥克風
Hifier098在外觀設計上采用的是鋅合金金屬機身,具有藍色、卡其銀色、玫瑰紅色和黑色等幾種顏色版本,不同顏色版本的風格也不太一樣,依個人喜好而定。其尺寸約為13.1厘米,麥克風部分直徑約2厘米,整體非常迷你,相比普通KTV等常見的麥克風要小巧很多。作為一款手機專用的麥克風,這樣的大小和重量還是比較便于外出隨時攜帶的。
Hifier098包裝(圖片引自京東)
金色金屬網罩(圖片引自京東)
該麥克風線長2米。由于采用的是金屬設計,所以Hifier098重量約為200克,比普通手機略重一些。另外,無論手柄處顏色如何,幾個版本的網罩都采用的是金色設計,其中內層為細網、外層為粗網,設計美觀度上還不錯。
Hifier098對手機應用等兼容性
Hifier098機身上上共有多個調節按鍵和接口。其中可以使用低音鍵來改變自己唱歌時錄制人聲的嗓音渾厚度、可以通過高音改變人聲纖細度,混響按鍵用來調節為模仿KTV效果的模式;當然,其中也少不了音量調節鍵。這幾個按鍵與開關鍵集合在一起,熟悉后會輕松查找。
除了適用于蘋果iPhone手機外,這款Hifier098也能夠適用于安卓機型和Windows系統電腦等。不過在個別安卓等機型的適配上有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比如小米手機等,需要注意。
在手機軟件方面,Hifier098能夠支持目前的很多比較火的音樂相關應用,包括唱吧、K歌達人、酷我K歌、天籟K歌、移動練歌房等等。
規格(截圖引自京東)
Hifier098底部具有多個接口,同時其整套產品中會具有多個數據線,包括專為蘋果手機提供的錄音線、安卓手機錄音線、電腦錄音線和充電線等,同時也具有耳機和布袋包裝。
Hifier098數據線等(圖片引自京東)
底部接口細節(圖片引自京東)
當然,作為一款并非主打專業的設備來說,Hifier098在音樂錄制音質等方面或許距離專業歌手等用戶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不過鑒于其定位主要面向喜歡唱歌的普通用戶,所以對于其效果就不要要求太過苛刻了。
Hifier098(圖片引自京東)
可以說,Hifier098是一款伴隨智能移動時代興起的產物,能夠滿足喜歡用手機錄制歌曲并向朋友分享的用戶需求,并且具有不錯的便攜能力和比較年輕時尚的外觀設計。當然,雖然其便攜性不錯,不過估計很少有人會經常將其隨身攜帶。不過整體來講,Hifier098也算是一款很有意思的創意配件產品,喜歡用手機等唱歌的用戶可以嘗試一下。
0后閑暇時喜歡的娛樂項目是什么?約上三兩好友,備好啤酒花生在KTV嗨唱一個通宵或許是選項之一。然而,KTV固然是好,但對于一些生性內向的小伙伴們來說,也許更喜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我陶醉。
而名爵HS恰恰就為消費者們構建了這樣一個專屬式移動KTV包房。
對于名爵HS這款“荷爾蒙之車”,大部分人都已不陌生。自出世以來,這款車對于自身的定位就十分明確,“90后”、“年輕化”已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形容詞,而這也自然而然地滲透到了這款車的方方面面。
外觀上,名爵HS采用全球首款純形面、光影肩線設計的主流量產SUV,360度感性曲面,富有“不走尋常路”的個性。此外,獵眼氣場全LED大燈(白色和琥珀色),以及時序點亮轉向燈和動態迎賓燈也讓名爵HS更具動感。
在內飾方面,名爵HS也將運動感落到實處,將運動模式按鈕設計在方向盤上,桶形賽車座椅以及精致的雨傘槽、車載熏香,都能體現設計師的小心思。無級變色炫彩交互式氛圍燈更是用燈光渲染著名爵HS時尚、活潑的氛圍。
而除此之外,智能汽車K歌的這種創新性模式可謂是“年輕化”的點睛之筆,據悉,自2014年首次提出“汽車K歌”的概念之后,名爵便一直深耕于此,2017年與斑馬智行簽署汽車卡拉OK獨家戰略合作,在2018年的成都車展上,名爵HS正式發布魅鳥汽車卡拉OK系統,預料之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俗話說,“眼見為實”,這次頭條君便坐上“荷爾蒙之車”好好地感受了一把這獨一無二的車載KTV的魅力。
不過在此之前,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實現車載卡拉OK這一功能,首先要滿足兩個先決條件:1、隨車互聯智行版本要在2.5以上,而目前名爵HS在售的版本為2.0版,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可通過OTA在線升級至滿足條件的版本。2、需要使用來自魅鳥科技的智能麥克風。
從外觀上來看,名爵HS的智能麥克風也具有“年輕感”,亮眼的紅伴著火熱的朝氣。麥克風采用“圓潤三角體理念和曲面風格”設計,保證便捷操作且握感更佳。與此同時,LED全屏顯示屏幕也讓它在實現精準數字化調節的同時更具科技感。
話筒身上有許多功能按鍵,看上去有些復雜,但實際操作卻十分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智能麥克風是以Wi-Fi形式實現與車機配對,但首次配對時則需要先用到USB數據連接線。匹配成功之后即可進入卡拉OK頁面,開始K歌之旅。
智能麥克風包含麥克風本身以及充電底座,底座兩邊還配有USB接口,可作為USB HUB使用。
而這樣一套可以唱歌的娛樂系統,又怎能沒有一套優質的音響加以助力呢?名爵HS配備的這套BOSE音響,Bose官方定名為:Bose Premium劇院級音響系統,配備了9個揚聲器(8個揚聲器+1個低音炮),再加上這套BOSE音響是車規級的,對于音響的可靠性等產品品質要求更高。
在分部方面,9只揚聲器也頗有講究,以致在播放音樂時,整個車內空間都有一種被音符環抱的舒適感。
據悉,在名爵HS的兩側后視鏡襯片各一只2.5cm釹磁鐵高頻揚聲器,左右后門各一只2.5cm釹磁鐵高頻揚聲器和各一只13cm全頻揚聲器,左右前門各一只16.5cmSuper65寬頻揚聲器,備胎中井有一臺8升定制低音箱,內含一只13cm Richbass低頻揚聲器。此外在后衣帽架下還裝有一臺Bose數字功放,采用12通道的定制均衡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總體而言,名爵HS的“年輕化”還是做得十分不錯的,而卡拉OK這項娛樂功能對于喜好唱歌的乘客來說無疑有著十分強烈的吸引力,讓旅途不再單調無聊。有了這間移動KTV包房之后,似乎堵車都不再心焦且枯燥了,不論距離多么遙遠曲折,唱著歌就能到。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文作者將以酷狗K歌ios版(虛構)為載體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原型圖才能算得上專業而細致?希望各位可以很清晰地感知這套方法。
什么樣的原型圖才能算得上專業而細致?
在我看來至少要滿足以下條件:
如果是一個經驗老道的產品經理或者交互設計師,上述情況出現的紕漏會比較少。如果是經驗非豐富的PM或者交互設計,那么很容易出現各種情況的紕漏,如何避免呢?本人通過酷狗K歌ios版(虛構)為載體舉例說明,讓讀者可以很清晰的感知和了解上述的一套方法。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傳統業務形態的變革,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的移動應用應運而生。K歌類移動應用以滿足用戶的K歌需求為核心,精準的K歌工具屬性贏得眾多唱歌愛好者的追捧。憑借手機K歌便利性以及豐富的擴展功能,移動K歌應用的業務形態及商業模式已愈加成熟。
用戶人群在進行K歌的時,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pk。所以移動K歌應用已經成為以K歌為核心的泛娛樂平臺,在集成原有K歌工具性能的基礎上,移動K歌平臺已開拓出道具打賞、游戲聯運、智能硬件以及線下KTV經營等多元變現路徑。
從中國主流移動K歌應用的人均行為分析數據來看,唱吧、全民K歌和愛唱三款應用的人均單日使用次數均超過6次,其中唱吧最多,達到7.4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方面數據集中度較高,全民K歌、演唱匯、酷我K歌、移動練歌房四款應用均在30到40分鐘之間。其中,愛唱和唱吧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最為突出,分別高達53.84和50.77分鐘。在豐富曲庫、及時更新、專注打造K歌工具的基礎上,各移動K歌應用均通過新增歌會友、視頻直播、視頻合唱等社交功能的方式提升用戶粘性,現階段,K歌、直播、交友已成移動K歌平臺標配。
適用人群:熱衷于唱歌/K歌的用戶,以及渴望得到展示的舞臺。
痛點:喜歡唱歌,但只在KTV有機會唱;喜歡唱歌,但周邊朋友喜歡唱歌的不多;KTV唱歌水平太差,但苦于沒地方沒時間練習;唱的很優秀但是找不到得到PK展示的舞臺。
解決方案:是從工具層面切入。給用戶提供K歌練習和錄制工具。但也不單純是工具,用戶通過工具錄制作品時,通過合唱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互動。錄制完成后上傳分享作品,獲得其他用戶的贊賞和獎勵。和別的K歌者同場競技從而提高唱歌水平。最后高質量的大量作品又給用戶提供內容。產品也從工具層面轉向社交層面。從用戶內容輸入到輸出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定位:所以酷狗K歌可以認為是一個垂直興趣(唱歌)的UGC社區。用戶生產內容、用戶進行內容的消費,獲得更多的認可和贊賞。提供更好的工具給用戶,讓用戶在平臺玩的更愉快!
通過明確主場景和適用人群、痛點、解決方案和定位。同時基于酷狗K歌現有業務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產品架構。
比賽、動態、K歌、發現、我的,五個大tab從K歌到發現推薦到社交形成一套完整的閉環。
盡量用最簡單合理的交互方式達到業務需求。這樣的話用戶更容易上手使用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
流程設計如果要簡單合理化,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例如做評委界面,一組比賽,通過卡片左右滑動的形式換組,這樣的設計高度模擬了現實中的卡片的實際使用場景,使得切換起來簡單有趣。同時也提供文字按鈕進行切換,防止用戶不知道此隱蔽操作。整個界面基本就做一件事,做評委。不存在其他功能操作的干擾;操作路徑簡單,不需要跳轉頁面。
認知模型又稱3M認知模型,是人類對真實世界進行認知的過程模型。所謂認知,通常包括感知與注意、知識表示、記憶與學習、語言、問題求解和推理等方面,建立認知模型的技術常稱為認知建模。
這里說到的認知模型,通常就是說對于設計的認知。比如常見的是結構分組,相同屬性結構的在一起;操作邏輯遵從從哪里來到哪去;信息通過大小顏色去區分重要度;
例如在K歌模塊第一模塊為導航入口的聚合,第二個模塊為推薦歌曲和排行榜單。導航入口的聚合符合主流APP的交互設計(主流app已經將用戶的認知培養起來了)。同時將推薦歌曲和排行榜單通過二級導航的的方式呈現。【K歌】作為按鈕也比較符合用戶的認知,點擊就可以進行K歌。同時界面所處的tab就是K歌。整個tab所以的一件事就是K歌了。由于整個產品所定義的是K歌比賽和社交,所以比賽和動態分別位于第一和第二tab。
在設計中很容易出現交互邏輯的缺失。出現這種原因是因為設計師首先做了最常見的設計布局從而忽略了其他情況,依舊以上一張交互稿為例。
推薦歌曲和排行榜單的二級導航,是否固定懸浮?
是否可以左右滑動切換二級導航?如何可以左右滑動,一直朝一個方向滑動,導航是否可以循環切換?
推薦歌曲下的列表最多出現多少列?
唱過的人是用萬展示,如果推薦的歌曲只有5個人唱過那么是用“0.0005萬人唱過”,還是就是“5人唱過”?
以上的疑問在交互稿里面都沒有體現,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保證交互邏輯無缺失
異常場景不遺漏,這個里面包含很多情況,依舊以K歌的交互稿為例:
下載過程中無網絡如何提示用戶?WiFi切換為2/3/4G如何提示用戶?
用戶第一次進入,沒有唱歌記錄,沒有口味和風格的標簽,如何推薦歌曲,這種情況下如何提示和引導用戶?
下載失敗的情況下用戶停留在當前界面如何提示,不在當前下次在進入時候是否要提示,如果提示,如何提示?
弱網情況下,頁面如何加載,全屏加載?分步加載?
以上的疑問在交互稿里面都沒有體現,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保證異常場景不遺漏
關鍵字段有規則定義,這里指的是,字段需要連接數據庫,對于這樣的字段需要明確的定義,不然最后開發時候,開發要么找設計師溝通要么他們自己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定義并做出來。
例如動態里面,關于時間的定義,就需要一個明確的定義,如果不寫的話最后的結果可能就千變萬化。交互稿里面,當天的時間顯示 時:分;昨天就顯示昨天;昨天以前顯示 月-日。定義明確。由于交互稿是動態主界面,所以涉及到送禮、評價、轉發的交互沒有體驗出來。
極限情況有定義這里有很多種情況:
(1)常見的是字段的長度定義,例如如果用戶名,標題,文本內容超長的情況,打點表示還是折行顯示?
(2)一次非常多數據需要加載或展示時,應該如何處理?
(3)時間沒有年份時,如果在跨年期間,時間如何展示等等
不同產品都會涉及到多種角色,不同角色是否存在不同的權限,不同的使用場景。
所以設計過程要通過角色和場景做設計
全局組件,指的是整個產品通用的組件,例如全局斷網,操作成功、操作失敗、加載、空數據界面,404等
空數據類型一共有三類: